流感的預防措施范文

時間:2023-03-22 02:57: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流感的預防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流感的預防措施

篇1

關鍵詞:中心靜脈導管;感染;護理措施

目前,腫瘤化療均采用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進行,具有安全性高、留置時間長、患者痛苦小等特點,可更充分的滿足周期化療和營養支持的需要[1]。相關數據顯示[2],PICC導管相關血流感染是導管相關感染中最嚴重的類型,不僅會影響化療的進展和效果,還會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以有效的護理措施提高防控CRBSI具有極為重要的臨床意義。據此,本文對近期相關研究文獻進行了整理和歸納。

1 CRBSI的誘發危險因素

1.1宿主因素 湯欣[3]認為,腫瘤患者使用化療藥物,可導致中性粒細胞高度減少或缺乏,而白胞計數一旦低于4×109/L,其機體免疫功能就無法抗衡細菌的侵襲。另外,很多患者無菌意識不強,如果健康教育不足或缺失,其自我維護導管即會出現不到位,進而導致 CRBSI的發生。張曉霞等[4]指出,年齡是導管相關性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年齡每增加一個等級,CRBSI發生率則增加4.645倍。

1.2導管因素 馬曉燕 [5]通過研究認為,導管相關性血栓和CRBSI聯系密切,可有效防止血液返流,減少血栓形成的三向瓣膜導管CRBSI發生率低于前端開口無瓣膜結構的導管。此外,正壓輸液接頭的消毒更換不及時可導致微生物直接進入血液引發CRBSI;而導管固定不牢,是導致導管局部感染的重要原因,一旦處理不及時,就會迅速發展為CRBSI。

1.3操作因素 穿刺部位是誘發導管靜脈炎的原因之一,靜脈選擇不當會導致血管機械性損傷。馬曉燕等指出,多次穿刺可使皮膚防御能力下降,增加CRBSI發生幾率。此外,李慧萍等強調,延長導管的維護期會導致敷貼黏性降低、松動,進而使敷貼下細菌繁殖增加,從而引起局部感染。

從上述研究文獻結論可以看出,CRBSI發生的危險因素多且復雜,而其中很多均可以通過有效措施得到防控,如強化健康教育、提高護理操作水平,加強護理責任心等。因此,構建系統的、科學的整體護理防控體系應該是防控腫瘤患者發生CRBSI的重要手段。

2 護理防控CRBSI的措施

2.1控制宿主不良因素 在腫瘤患者WBC急劇下降或骨髓抑制期內、感染或潛在感染期內、疑診導管相關感染"菌血癥"、"敗血癥"期內應減少,甚至不置管,以防誘發CRBSI。此外,他們特別強調,院內健康教育極為重要,不僅要針對患者,更要包括陪護者,使防控工作得到多角度的支持。而健康教育的內容要通俗易懂,具有普適性。護士在進行健康教育時,要明確教育目標,可以采取多種措施,如對文化低,年齡大的患者采用一對一講解,對文化層次較高者發放資料,鼓勵其自我學習,以提高其自信心。

2.2控制導管不良因素 防止血液反流是防止CRBSI的重要手段,因此,要選用柔韌性佳、排斥性小、不良反應小、防返流的三向瓣膜式PICC導管,導管固定要使用透氣指數為3000的無菌透明敷料,這樣可以有利于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降低局部感染的發生。輸液接頭要采用正壓接頭,使其余三向瓣膜產生協同作用,有效預防血栓、血栓性靜脈炎的發生。另外,不正確的封管方法、患者咳嗽等增加胸腔壓力的活動均可致導管內回血增加,從而增加導管內細菌定植的幾率,誘發CRBSI,因此,必須采取脈沖方式沖管并正壓封管,確保肝素帽內充滿封管液,同時要重視維護病室的呼吸道、口腔、鼻腔的通暢、清潔。

2.3控制操作不良因素 無菌操作是降低CRBSI最為重要原則之一,因此,護士在操作時要嚴格洗手、戴口罩、帽子、無菌手套、穿無菌手術衣,執行無菌配液、無菌輸注、全封閉輸注;要對導管進行嚴格的預處理,即使用肝素液沖管后,再使用5mg地塞米松溶液對導管進行充分浸泡,以防止機械性靜脈炎的發生。另外,應使用可直接降低導管出口位置細菌定值發生率的洗必泰、碘酊、碘伏、酒精等作為消毒劑,消毒范圍應保持10×10 cm,順時針方向與逆時針方向交替進行。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防控CRBSI的發生已成為了目前腫瘤科護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其常規防控措施以形成了較為系統的體系,并發揮了有效的臨床作用。而不斷發展的護理新型理念和技術也在進一步完善著該防控的效果,但是,從本文搜集的文獻來看,其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針對于腫瘤患者及其陪護者的健康教育體系的研究較為薄弱,很多文章均是泛泛而談,并沒有體現出臨床的使用價值。此外,病情觀察是防范CRBSI的重要手段,而現有文獻中對此進行研究的寥寥無幾,這對于新崗護士的迅速成熟無疑是一種理論層面的缺失。因此,我認為,目前對防控CRBSI的研究應著重將各種新型護理概念轉化到護理細節中,從而使防范CRBSI得效果得到更好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郝瑾,唐婷,倪冬敏,等.1例腫瘤患者PICC置管感染并發肺栓塞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22):212-213.

[2]Jing Zhang,Liangdan Tang,Yanlin Chen,et al.Upregulation of Abelson interactor protein 1 predicts tumor progression and poor outcome in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J].Human pathology, 2015,46(9):1331-1340.

[3]Christina S, Mullins,Michael, Linnebacher.Human endogenous retroviruses and cancer: causality and therapeutic possibilitie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2,18(42):6027-6235.

篇2

【關鍵詞】留置導尿;尿路感染;預防措施

1留置導尿患者發生尿路感染的原因

1.1導尿操作是尿路感染的直接因素:正常情況下尿道是一個無菌環境,插管導尿是侵入性操作,常可導致尿道粘膜損傷;若無菌觀念不強,尿管污染,可使細菌通過尿管直接種植在膀胱內,為細菌侵入及增殖創造了條件,造成尿道及膀胱逆行感染。

1.2尿管留置時間是尿路感染的危險因素:導尿管對人體是異物,當插入尿管并長期留置尿道膀胱內,刺激尿道及膀胱粘膜,破壞正常的生理環境,削弱了尿道及膀胱對細菌的防御作用。岳素琴[1]在留置尿管時間與尿路感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調查了233例尿路感染病歷,留置導尿占醫院內尿路感染的66.5%。當天插尿管發生尿路感染占3.43%。留置導尿1天、2天、大于或等于14天者,尿路感染發生率分別是6%、9%及91%。徐敏[2]調查30例留置導尿病人,3天菌尿發生率為26.7%,7天發生率為66.7%。10天發生率為93.3%。以上數據說明醫院泌尿系感染與尿管保留時間有直接關系,且尿管留置時間越長,感染率越高。

1.3護理因素:在導尿操作前,不注意手衛生,消毒不嚴格,操作不戴無菌手套或手套、無菌尿管被污染不更換均可將尿道口細菌帶入膀胱,造成菌尿。操作過程中動作粗暴,造成尿道黏膜損傷為細菌增殖創造了條件。另外操作后宣教不到位,患者知識缺乏,自己強行拔管或隨意分離尿管與集尿袋接口等,也為尿路感染提供了機會。

1.4患者因素 在留置尿管的過程中,患者自己也是導致泌尿系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插管過程中患者躁動不安,導尿管觸及尿道壁,或者未經醫護人員允許自己強行拔管,導致尿道黏膜破潰,削弱了尿道黏膜對細菌的抵抗作用。如果尿管未完全脫出時,患者或家屬自行將尿管插入尿道,或引流管銜接處脫離時又擅自接回。這些都是泌尿系感染的重要因素。

1.5長期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真菌性尿路感染的危險因素:長期預防性使用抗生素使真菌性尿路感染增多。陳文良等[3]27例預防性使用廣譜抗生素超過14天,真菌性泌尿系感染率為53.57%。而且各種細菌對各類抗生素敏感率僅為40%。說明廣譜抗生素的長期應用雖然能有效地預防尿路感染,但可引起二重感染。

2留置尿管尿路感染的預防措施

2.1嚴格掌握導尿指征,縮短留置尿管時間:樹立插入尿管就會引起感染的觀念,不能用留置導尿解決尿失禁和記錄出入量問題。對尿失禁女性患者可采用尿不濕,男性則采用中號保鮮袋接尿,更換時及時清洗會。對已留置導尿的患者,注意訓練自主排尿功能,定時夾閉尿管,鍛煉膀胱收縮功能力,縮短留置尿管時間。

2.2導尿管的選擇:插管前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及尿路情況選擇合適的導尿管。插入動作要輕柔?目前廣泛采用氣囊硅膠尿管,對黏膜刺激小,氣囊的內固定也避免了膠布外固定易污染及固定不牢的缺點。一般情況下每月更換1次。氣囊導尿管的頭部到氣囊的距離為4~6cm,要將氣囊完全送人膀胱,必須見尿后將尿管插入6cm以上,再慢慢往回拉,這樣氣囊才不會因插入過淺而損傷尿道。在確定氣囊完全進入膀胱時,根據患者情況,一般男性注入5~10ml生理鹽水,女性注入10~15ml生理鹽水,方能防止尿管脫出和尿漏。

2.3遵守操作規程,嚴格無菌操作。進行尿管護理時操作要認真,特別是固定尿管的左手必須保持無菌,同時要保證見尿后再插入尿道的尿管應絕對無菌。留置期間若尿管脫出,應更換尿管重新留置。

2.4安全防護:操作前要向患者及家屬做好解釋工作,講解注意事項及配合要點,對躁動不安或意識不清的患者可采取保護性約束。減少因知識缺乏而強行拔管造成尿道損傷。

2.5 減少或避免膀胱沖冼:對留置導尿的患者,在許可情況下鼓勵多飲水,已達到多排尿,而進行生理性膀胱沖冼的目的,每日飲水不少于1 500~2 000 ml,平均每小時尿量50 ml左右。

2.6保持尿道口清潔:留置尿管后每天用0.05%碘伏消毒外陰及尿道口周圍2次,每次大便后應先清潔會,再及時消毒會陰及擦洗尿道口,保持尿管清潔無菌。

2.7 采用密閉式引流系統:盡量避免分離尿管與集尿袋接頭,從而減少感染機會。研究表明:普通集尿袋3天更換一次,抗反流尿袋每周更換一次較合理。

2.8 保持引流尿液通暢:隨時注意觀察尿液顏色/尿量,注意避免尿管/引流袋彎曲受壓,保持其通暢,引流管和集尿袋的位置應低于恥骨聯合,防止尿液反流,一旦發生尿道口污染,應進行早期局部治療,防止細菌逆行感染。

綜上所述,導尿是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因素,預防尿路感染的最好方法是嚴格無菌操作;嚴格掌握導尿指征;盡量不插管;留置尿管后要嚴格進行尿管護理;盡量縮短留置時間;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使尿路感染的發生率降至最低水平。

參考文獻

[1]岳素秦.醫院內尿路感染危險因素分析及預防措施[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0,10(5):358

篇3

關鍵詞:尿路感染 無菌操作 留置導尿護理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8-0058-02

留置導尿是搶救病人,病人術前準備和排尿困難者的排尿手段,也是引起泌尿系統感染的危險因素。因此探討留置導尿患者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預防措施,是醫務工作者需要總結的議題。現對我院300名留置導尿管病人進行觀察和分析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2009年1月—2011年1月對300名留置導尿管病人進行觀察,因留置尿管發生尿路感染病人有15人。

2 原因分析

2.1 插入導尿管時,尿道外的細菌通過尿管逆行感染,且導尿管作為人體的異物,破壞了尿道的正常生理環境,破壞了膀胱對細菌的機械防御,細菌容易生長。

2.2 女性患者陰道前庭被感染的可能性較大,并且尿道長度較短,這可能是多數女性留管患者中產生菌尿的主要原因之一[1]。在男性留置尿管的患者中,主要的途徑是病原體通過導管的管腔和尿液收集系統逆行傳播,引起上行感染。

2.3 留置導尿患者時間越長引起感染的機會越多。

2.4 留置導尿患者長期預防性使用抗生素使真菌性尿路感染增多。

2.5 選擇尿管不當也是引起尿路感染的因素之一,留置尿管時應該根據病人年齡、性別選擇合適的尿管,并插入動作要輕柔 。

2.6 導尿操作時插入動作要輕柔操作無菌觀念不強,也是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因素。

3 預防措施

3.1 嚴格執行無菌操作。給病人導尿時嚴格遵循留置導尿的操作流程,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范,是預防尿路感染的主要措施。

3.2 選擇適合的導尿管。目前臨床上廣泛采用氣囊硅膠尿管,特點是對粘膜激小。臨床多采用12~16號氣囊尿管,尿管過粗,易增加對尿道及膀胱的刺激。

3.3 操作方法要準確。尿管的頭部到氣囊的距離為2cm以上,因此,導尿時見尿液再進2—3cm,這樣向氣囊中注入鹽水才不會因插入過淺而損傷尿道。 確定氣囊在膀胱后,根據患者情況一般注入5~10ml生理鹽水即可,再慢慢往回拉。方可防止尿管脫出和引起漏尿。另外, 氣囊中注入鹽水時,要用力均勻,注意壓力的變化及病人的主訴,不要力過猛使氣囊破裂而損傷膀胱粘膜。

3.4 保持尿道口相對無菌。嚴格無菌操作下進行導尿,用0.5%碘伏消毒尿道口兩遍。留置尿管后每天用0.05%碘伏消毒外陰及尿道口周圍2次,每次大便后及時清洗會陰及擦洗尿道口,保持尿管清潔無菌避免細菌的污染。

3.5 采用密閉式引流系統。不要使尿管與集尿袋分離,集尿袋應每天更換,每次更換引流管時要嚴格消毒接口,尿液密閉式引流。

3.6 保持引流尿液通暢。隨時注意觀察尿液顏色/尿量/性質,注意避免尿管彎曲受壓,保持其通暢,引流管和集尿袋的放置位置應低于恥骨聯合,以免引起尿液返流。

3.7 減少或避免膀胱沖冼。對留置導尿的患者,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鼓勵多飲水,每日于2000~3000ml,保證足夠尿量 ,增加內沖洗的作用[2]。

3.8 按時開管排尿自身沖洗膀胱。留置尿管病人尿管讓病人,每2小時開放一次排尿,可以自身尿液沖洗膀胱,防止尿路感染。

由此可見,預防尿路感染的最好方法是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嚴格掌握病人的導尿指征;盡量不插管;留置尿管后要嚴格進行尿管護理;盡量縮短留置時間;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使尿路感染的發生率降至最低水平。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女青年; 人工流產; 婦科感染性疾病; 影響因素; 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R167【文獻標志碼】A

由于受到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以及生殖健康保健知識的欠缺,我國年輕人群的戀愛觀和觀念的變化,發生婚前的情況逐年上升[1]。因不安全所引發的婦科感染性疾病的發病率也因此顯著升高,且發病人群以青年女性為主[2]。為明確導致這一人群婦科感染性疾病高發的原因并制定相應的預防保健措施,筆者對516例在我院自愿進行人工流產術的女青年展開了問卷調查與統計學分析研究。現將研究資料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自愿進行人工流產術的516例25歲以下女青年為觀察對象,年齡14~25歲,平均(22.4±3.1)歲。所有入選人員均能自愿完成調查問卷,排除精神障礙性疾病人員。

1.2研究方法

自行擬定調查問卷,調查項目包括職業、是否為流動人口、初次年齡、是否采用避孕措施、有無婦科感染性疾病史、外陰清潔間隔時間、月經期是否有過等方面的內容。每位調查對象由婦科醫生進行常規婦檢及標本取材,并給予陰道清潔度、分泌物PH值、滴蟲和胺試驗檢查,采集實驗室檢查標本。

婦科感染性疾病指患以下任何一種感染:真菌或細菌性陰道炎、衣原體感染、淋病、尖銳濕疣、宮頸炎、附件炎及盆腔炎。診斷標準參照樂杰主編《婦產科學》第5版[3]。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 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包括卡方檢驗、Logistic多因素分析。

2結果

調查顯示,516例調查對象中患婦科感染性疾病者284例,發病率為55.04%。其中,56.9%的人患有1種婦科感染性疾病,28.3%的人同時患有2種疾病,14.8%的人患有3種或以上的婦科感染性疾病。

2.1與人工流產后婦科感染性疾病有關的單因素分析

統計學分析顯示,非流動人口、初次年齡≤18歲、既往有婦科感染性疾病史、既往未采取避孕措施的女青年患婦科感染性疾病的比例明顯增高(詳見表1)。同時,不健康的衛生習慣(清潔外陰間隔時間超過2d、月經期間發生)也會使婦科感染性疾病發生率升高,詳見表2。

2.2與人工流產后婦科感染性疾病有關的多因素分析

采用Logistic回歸方程進行多因素分析顯示,初次年齡≤18歲(OR值=0.696,P=0.017)、是否采用避孕措施(OR值=1.358,P=0.001)、外陰清潔間隔時間(OR值=0.375,P=0.002)、婦科感染性疾病史(OR值=1.358,P=0.001)、月經期是否有過(OR值=1.314,P=0.006)是導致婦科感染性疾病主要的影響因素。詳見表2。

3討論

隨著我國青少年發生婚前的情況逐年上升,各種原因導致的意外妊娠已成為臨床婦產科門診的主要就診因素之一[4,5]。目前,我國未成年人妊娠流產發生率達38.4%[6],青年女性因意外妊娠后人工流產所引發的婦科感染性疾病也逐漸得到臨床醫務工作者的關注。

本次調查統計結果顯示,未婚人工流產女青年婦科感染性疾病的患病率非常高,為55.04%,已成為影響這一人群生殖健康的主要問題之一。此類婦科感染性疾病對年輕女性的身心都存在較大的負面影響,可導致盆腔炎,并引發不孕、異位妊娠[7]。國外有研究顯示某些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可增加患者感染HIV的危險度[8]。此外,這一年齡段的年輕女性在患上此類疾病后的認識與處理能力、就醫行為均存在較大問題,容易形成慢性感染并引發各種并發癥[9]。

多因素分析研究顯示,初次年齡過早、未采用避孕措施、個人衛生習慣不良、既往有婦科感染性疾病史等因素,是導致婦科感染性疾病主要的影響因素。對此筆者認為主要的預防措施還在于針對以上影響因素的健康教育應得到切實的加強。

在本次調查中我們發現初次年齡大于18歲的人群患婦科感染性疾病的相對危險性低于年齡小于18歲的研究對象。分析原因,年齡較高者對于流產知識的接觸更多,且更為細致,日常生活中對于人工流產的危害實例知曉程度更高[10]。相比之下,青少年自我保護意識更為薄弱。調查顯示[11],我國青少年安全套使用率僅37.2%,自我保護意識弱。在目前城市中,年齡小于18歲的人群大多是學生,而學生的婦科感染性疾病發病率又高于非學生組[12]。此外本次研究發現非流動人口的婦科感染性疾病發病率要高于流動人口,筆者分析這也可能與非流動人口中學生所占比例高有關。因此綜合各種因素,筆者建議將學校教育作為生殖健康教育的主要陣地。

目前我國的性健康教育的主要對象是新婚夫婦,學校生理衛生教育中僅有一些簡單的生殖系統知識,缺乏對避孕知識、性傳播疾病、個人衛生習慣等方面的介紹,很多學校沒有開設專門的性健康教育課程[13],尤其是農村學校的性健康教育基本缺失[14]。因此,要提高女性青年的性健康知識水平,不能僅限于婚前性教育或一些臨時性的講座、宣傳資料,而應該在學校教育中開設相關課程,并將其學習情況納入學生考試考核范圍,把性健康教育的陣地至少前移至初中階段[15]。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減少意外妊娠的發生,降低人工流產率,進而降低女青年人工流產后婦科感染性疾病的發病率。

參考文獻

[1]黃藝娜,張銘清,江劍平.大學生婚前和性態度調查分析.中國性科學,2012,21(1):19-21.

[2]劉歡歡.未婚人工流產女青年生殖道感染狀況研究.中國基層醫藥,2007,14 (6):1001.

[3]樂杰. 婦產科學. 5版.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 281- 304.

[4]高敬,路苗苗,張媛媛.婚前意外妊娠對青春期女性學生的影響.中國衛生產業,2011,8(8):125.

[5]蔡曉雯,吳曉璇,鄒先梅.社區衛生流動育齡婦女生殖道感染干預模式的探討.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2):514-515.

[6]吳小梅.未婚女青年意外妊娠的流產術及風險防范.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0):79-80.

[7]楊榮志,吳疆,劉路秀.深圳市廠區外來女工生殖道支原體感染現況及藥敏分析研究.中國醫藥導報,2013,10(17):141-143.

[8]G ilchrist AC, H annaford PC, Frank P, et al.Termination of pregnancy and psychiatric morbidity.Br J Psychiatry, 2008, 167 (2):243.

[9]王倩,馮琪,游麗琴.深圳市南山區人工流產女青年性相關知識和調查.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9,11(5):281-283.

[10]陳凱清,孫玉春,陳遠秀,等.沙井街道外來女工人工流產患者術后保健知識需求程度調查.中國性科學,2013,22(6):32-34.

[11]郭帥軍,余小嗚,孫玉穎.中國青少年高危的Meta分析.中國性科學,2012,21(10):69-71.

[12]王曉莉,張菊香.不同年級護理學生性態度及調查分析.中外醫學研究,2012,10(21):50-51.

[13]趙更力,張小松,王臨虹,等.城市流動未婚人工流產女青年生殖健康狀況分析.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05,39(1):70.

[14]宋逸,季成葉,胡佩瑾,等.我國城、鄉高中生發生的比較.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45(3):376-381.

篇5

近期來,越來越多的我國人民患上甲型H1N1流感,為了避免更多的人感染這種病毒,今天,我們開設這一專題,向大家介紹一下有關甲型H1N1流感知識。

1.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是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病毒為A型流感病毒,H1N1亞型豬流感病毒毒株,該毒株包含有豬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種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斷,是一種新型豬流感病毒,可以人傳染人,嚴重的會導致死亡。

2、甲型H1N1流感的癥狀。

甲型H1N1流感潛伏期,較流感、禽流感潛伏期長,具體時間暫不確定。甲型H1N1流感的早期癥狀與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發熱、咳嗽、喉痛、身體疼痛、頭痛等,有些還會出現腹瀉或嘔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發紅等。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進展,來勢兇猛、突然高熱、體溫超過39℃,甚至繼發嚴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肺出血、胸腔積液、全血細胞減少、腎功能衰竭、敗血癥、休克及Reye綜合癥、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損傷,導致死亡。患者原有的基礎疾病亦可加重。

3 、甲型H1N1流感流感的預防措施。

當前是流感、人禽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在醫療衛生機構做好醫療、預防工作的同時,廣大民眾要提高個人防范意識,采取正確的預防措施。

一、適當增加戶外活動和鍛煉,保持足夠的睡眠,減少自身的壓力。均衡飲食、合理營養,喝充足的水。注意做好防寒保暖。盡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

二、最重要的是保持手部清潔,要用流動水和肥皂勤洗手。如沒有明顯污垢時,可用酒精搓手液消毒。盡量避免手部接觸眼睛、鼻及口;

三、打噴嚏或咳嗽時應遮掩口鼻。不要隨地吐痰,如要吐痰應將分泌物包好,棄置于有蓋垃圾箱內;

四、很重要的是空氣流通。與預防普通感冒一樣,房間要開窗通氣,避免去空氣污濁、人員雜多的封閉空間;

篇6

一. 在發現本場第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之后我院立即行動,啟動甲型h1n1流感防控預案,做好防控工作.

二.提高認識健全組織.

根據農場黨委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會議精神我院領導迅速召開全員及基層醫務人員工作會議.成立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領導小組及村衛生室疫情聯絡員.采取以加強疫情監測、重癥病例發現和轉診、減少人員聚集和流動為主導的綜合性防控措施。在場散發病例防控措施的基礎上,重點做好以下工作。布置啟動甲型h1n1流感防控預案的相關工作.

三.設立發熱門診,強化預檢分診制度。

認真貫徹《醫療機構傳染病預檢分診管理辦法》,設立發熱門診,做好門(急)診病人的預檢分診工作,加強對不明原因肺炎和流感樣病例的癥狀監測。預檢分診工作實行首診負責制,有豐富臨床經驗的、經過傳染病知識培訓的醫師擔任預檢分診工作。醫生在接診病人過程中,除詢問病史、癥狀和進行相關檢查外,還特別注意詢問與疾病有關的流行病學資料,防止甲型h1n1流感流感病例的漏診、誤診,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同時按要求做好

個人防護及必要的消毒隔離。

四.加強人員培訓

進行全員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識培訓,使臨床一線人員掌握甲型h1n1流感的診斷標準及救治原則,及時治療,減少并發癥,降低死亡率.提高臨床醫生傳染病商情報告意識,杜絕遲報瞞報、漏報現象。加強重點部門、重點環節重點人員的診斷治療消毒隔離和個人防護等相關知識的培訓,切實增強醫務人員甲型h1n1流感防控意識。

五.加強宣傳

充分利用各種形式積極宣傳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知識,在衛生院設立咨詢臺接受群眾咨詢,在農場、衛生院和各村衛生室粘貼宣傳畫,發放宣傳單,通過宣傳增強了群眾自我防護意識,消除廣大人民群眾對甲型h1n1流感的恐懼感,維護了社會穩定。

五.抓好落實、控制疫情

1.疫情的監測和報告:農場醫院、村衛生室、個體診所等醫療機構、醫務人員按照衛生部下發的甲型h1n1流感監測方案要求,發現流感樣病例后,立即向場衛生院或防保科報告。場衛生院或防保科接到報告后立即組織醫生會診,不能排除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的,立即向場政府和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以最快的通訊方式(電話、傳真)向當地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對于流感樣重癥病例,易引起嚴重并發癥的高危病例,以及治療期間發現的病情加重病例立即向場政府和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2.病例救治:對于高危的病人,采取緊急的救護措施。做好重癥病例早期發現和及時轉診的準備工作。

3.密切接觸者管理:對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采取居家醫學觀察,我院、防保科和村衛生室組織醫務人員做好醫學隨訪和體溫測量。自10月20日**小學的**被確定為臨床病例后,我院抽調專人到**小學,中學早晚兩次進行體溫監測,對出現的疑似癥狀堅持先隔離再確認的原則及時上報縣疾控中心,由專家組進行診斷治療。

4.在上級衛生部門的指導下,我院和村衛生室醫務人員,以及負責衛生防疫工作的人員積極參加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識及技術的培訓。

5.我院、防保科指導本場內中小學、托幼機構等單位加強疫情監測和晨午檢工作,對其他集體單位加強疫情監測工作。

6.我院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宣傳教育活動,提高當地群眾對流感防治的正確認識和自我防護能力。

六.積極發揮本院的專業能力,協助相關部門搞好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工作。

根據我院的實際情況做好醫療救治應急工作所需設施、藥品器械、防護用具等物資的儲備工作。在第一時間將藥品送到發病的單位。共發放連花清瘟膠囊517盒,消毒液20箱、隔離衣11套、體溫計100支,為疫情防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并對以上藥品的使用進行了有效的追蹤和指導。

七.控制醫院感染,加強保護措施

嚴格執行傳染病管理的規定,做好傳染病報告和發熱病人的監測,作到早發現、早報告、消毒、醫療廢物的處理和醫務人員的自我防護。根據流感病毒的傳播途徑,認真落實各項預防措施加強門診病人管理,認真落實各項預防措施。

篇7

有些媽媽會問:現在傳染病為何越來越多呢?

其實,人類一直與傳染病做斗爭,目前人類已戰勝了天花、霍亂等傳染病,但依然有新疾病不斷出現。其中動物傳給人的疾病似乎來勢兇猛。這類傳染病發生率越來越高,可以從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三個方面找到原因。

傳染源生態平衡被破壞,促使病原體在致病性、抗原性、傳播途徑等方面都發生了改變,導致一些病原體跨越物種屏障而感染人類。

飼養方式。集中圈養或工廠式飼養密度過高,如果通風不良、消毒不及時,就會導致動物傳染病流行;飼料中添加抗生素,促使耐藥菌株產生,并通過食物鏈得以蔓延。

傳播途徑傳染病搭上了全球化、城市化等現代社會生活方式的“便車”。人口密集、流動加快,交通工具越來越發達,使得人類與致命病菌接觸的機會大大增加。一個地區流行的傳染病,可以通過飛機、火車等,在幾小時內就跑到其他國家和地區。

物流速度加快,易于使病畜、帶菌(毒)肉類的擴散。很多食品都是集中包裝供應,也可能造成病毒交叉傳播,從而污染食物,引起傳染病暴發。

易感人群人類生活環境改變、生活工作壓力大,都會使體質變弱,導致免疫能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保持房間適當的通風可以顯著降低空氣中致病微生物的濃度,養成開窗通風的習慣,避免致病微生物過于集中。

流感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流感病毒主要有甲、乙、丙三種,由于流感病毒很容易發生變異,使抗原性發生改變,所以人類對其很難產生持久的免疫力,而不像麻疹出過一次就不會再患。尤其是甲型流感病毒,毒性最強,最容易發生變異,容易造成暴發流行。今年流行的就是甲型

H1N1流感。

甲型H1 N1流感是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病毒為A型流感病毒,H1N1亞型豬流感病毒毒株,該毒株包含有豬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種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斷,是一種新型豬流感病毒,可以人傳染人,嚴重的會導致死亡。

表現

甲型H1N1流感癥狀和其他流感類似,一般是發熱(腋溫≥,37.5℃)、咳嗽,渾身沒力氣、咽痛等。潛伏期一般1~3天,起病初期傳染性最強,主要借助呼吸道感染人,如通過感染者說話、咳嗽或打噴嚏等方式將病毒散播到空氣中,易感者吸入后就會被感染,人群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用場所傳播最快。還可能通過被病毒污染的玩具、茶具、餐具、毛巾等方式間接傳播,通過手接觸最多,所以要勤洗手。

流感最可怕的是并發癥,兒童流感轉成肺炎的速度比較快,而且也比較隱蔽,尤其是在嬰幼兒中,不易察覺。除了肺炎之外,兒童流感還可以引起其他許多并發癥,比如心肌炎、中耳炎、支氣管炎、腦膜炎等等。

護理

1 充分休息。得了流感的寶寶應充分休息,避免到公共場所,減少傳播機會。

2 室內通風。寶寶的居室應陽光充足,只要天氣好,就要經常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新鮮。

3 多飲水,清淡飲食。讓寶寶多飲白開水,促進體內毒素的排出。并多吃清淡、易消化、有營養的半流質或流質飲食,如粥、面條湯等。

預防措施

1 保持房間通風。保持房間適當的通風可以顯著降低空氣中致病微生物的濃度,養成開窗通風的習慣,避免致病微生物過于集中。

2 要降低患流感的風險,最好不要和患病者接觸。此外,盡量少帶寶寶到公共場所如商場、地鐵、公共汽車等。

3 給寶寶勤洗手,飯前便后用溫水和肥皂洗洗手可以防止病毒的侵害。如果不方便洗手,媽媽可帶消毒紙巾為寶寶擦手。

4 提醒寶寶不要揉眼睛,摸鼻子等,要知道眼睛,鼻子和嘴巴是病毒進入體內的入口,手上的病菌會毫不留情地侵入寶寶的體內。

5 乘坐公交車,最好將車窗打開,保持空氣流通,降低病毒密度,乘坐地鐵要選擇人少的車廂,或者給寶寶戴口罩。

6 與普通感冒區別開。如果寶寶出現感冒癥狀,媽媽首先應考慮:有沒有到過疫區,接觸過疑似病人?如果沒接觸過,可能只是普通感冒。如果有接觸過,就要及時去看醫生。如果發燒在38.5℃以上,也要去看醫生。

7 父母若是從別的國家如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地區回家,最好與寶寶隔離一周,以防把疾病傳染寶寶。

8 保證寶寶睡眠充足,飲食規律,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每天室外公園鍛煉身體,提高寶寶自身的抵抗力。

細菌性痢疾

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菌痢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生,但大多發生在夏季,是通過被污染的水、食物和手而傳播,也就是病從口入。

表現

細菌性痢疾起病大多較急,表現出發熱、惡心、嘔吐,1歲以上的寶寶常常會說頭痛、腹痛,繼而很快出現腹瀉,一開始,大便呈軟便,或糊狀或水狀,但很快就會出現具有痢疾特征的膿血便。

護理

1 及時補充液體,防止因大便中的水分丟失過多而發生脫水。可以隨時喂水、米湯、果汁。如果腹瀉嚴重,要遵醫囑喂服口服補液鹽。

2 腹瀉時,不必禁食,應多補充水分,特別是營養豐富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如米粥、面條、牛奶、蛋清之類。如果寶寶正處在添加輔食期間,暫時不要添加。

3 做好臀部護理。病兒每次大便后應及時更換尿布,并用溫開水沖洗及周圍,預防臀紅及泌尿系感染。

4 護理過程中應注意觀察并記錄大便次數、性狀、顏色及量的變化,為醫生制定治療計劃提供依據。

預防措施

1 父母應養成良好的飲食喂養習慣,始終確保食物新鮮干凈,各種生冷果蔬要在仔細清洗后才能給寶寶食用。

2 寶寶的餐具要消毒,奶瓶要徹底洗凈,并用開水煮5分鐘。

3 為寶寶調配奶前應先用肥皂和流動水將雙手洗凈。寶寶沒喝完的奶最好丟棄,以免變質。

4 冰箱中取出的飯菜,要徹底加熱后食用,禁止給寶寶吃在冰箱內放置時間較長的食品,如西瓜、蛋糕等。

紅眼病

紅眼病是人們對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的眼睛發紅、結膜充血、分泌物增多的急性細菌性或病毒性結膜炎的俗稱。紅眼病在春夏高發。

表現

紅眼病發病較急,潛伏期1~3天,多為雙眼紅腫、流淚、異物感、灼熱感,眼睛結膜充血,有黏液性或膿性分泌物。

護理

1 保持眼部清潔。家長可以給寶寶用生理鹽水或3%的硼酸液洗眼,再滴入眼藥才能充分發揮其藥效。

2 初期冷敷,慎用激素類眼藥。急性結膜炎初起時眼部宜作冷敷,有助于消腫退紅。在炎癥沒有得到控制時,忌用激素類眼藥。

3 避光避熱,少用眼。帶寶寶出門時,可讓寶寶戴上太陽鏡,以避免陽光、風、塵等刺激。

預防措施

1 讓寶寶別亂摸物品、勤洗手,別揉眼睛。

2 寶寶要有自己專用的洗漱用品,不可混用。

3 在“紅眼病”流行的高峰,暫時不要帶寶寶到游泳池游泳。

4 平時帶寶寶游泳時,最好使用泳鏡可減少池水與眼睛的接觸,有效隔絕細菌。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疾病常見于4~9月份,5歲以下的嬰幼兒多發。人群密切接觸是重要的傳播方式,寶寶通過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感染。與生病的患兒近距離接觸可造成感染。

表現

感染腸道病毒后潛伏期2~7天。輕的癥狀多無發熱或僅有低熱,口腔黏膜有皰疹。手足和臀部有皰疹或丘疹,伴有咳嗽、流涕、惡心、嘔吐,飲食時口腔疼痛。少數寶寶癥狀較重,可發生高熱、頭痛、抽搐,可并發腦膜炎、心肌炎、肺水腫等嚴重并發癥。

護理

1 患病寶寶一周內應臥床休息,多飲溫開水。

2 寶寶因發熱、口腔皰疹,胃口較差,不愿進食,所以飲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爛時可以吃一些流質食物。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3 應保持口腔清潔,預防細菌繼發感染,每次餐后應用溫水漱口,口腔有糜爛時可涂金霉素、魚肝油,以減輕疼痛,促使糜爛早日愈合。

4 皮膚護理。寶寶衣服、被褥要清潔,衣著應寬大、柔軟,經常更換。床鋪應平整干燥。剪短寶寶指甲,防止抓破皮疹。

5 寶寶手足口病一般為低熱或中等度熱,無需特殊處理,可讓寶寶多飲水,如體溫超過38.5℃,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退熱劑。

6 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也具有侵害腦和心臟的特性,可引起腦膜炎、心肌炎等并發癥,所以家長應嚴密觀察孩子的病情變化,發現寶寶有高熱、劇烈頭痛、嘔吐、面色蒼白、哭鬧不安或嗜睡時應立即到醫院就診。

預防措施

1 居室要經常通風,腸病毒怕紫外線,所以要給寶寶勤曬衣被。

2 飯前便后、外出后回家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寶寶洗手,不要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寶寶。

3 看護人接觸寶寶前、替寶寶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后均要洗手。

4 寶寶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應充分清洗,哺乳的母親要勤洗澡、勤換衣服,喂奶前要清洗。

5 手足口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寶寶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如超市、游樂場、公共汽車等。

6 寶寶的玩具要經常清洗或消毒,避免寶寶接觸病毒。

乙腦

乙腦是流行性乙型腦炎的簡稱,乙腦在人群中流行前,病毒首先感染家畜(豬、牛、羊、兔等)和家禽(雞、鴨、鵝),動物感染后并不發病,但在血中卻含有大量病毒,蚊蟲叮咬和吸吮這些被感染的動物血液后,蚊體內便攜帶病毒,再叮咬健康人就將乙腦病毒傳八人體血液內,在人體中繁殖而發病。

乙腦的流行高峰季節為5~7月,患者多為10歲以下兒童。由于流行性乙型腦炎在我國流行較廣目前我國已將此疫苗納入計劃免疫程序之中,對所有健康寶寶均予以接種。

表現

當被蚊子叮咬后,經過大約10天~14天的潛伏期,寶寶體溫突然高達39℃~40℃,伴有劇烈頭痛、惡心、嘔吐、嗜睡不醒,如不及時搶救,病情急劇惡化,表現持續高熱、頸項強直、嗜睡、昏迷、抽搐,甚至呼吸衰竭,表現為呼吸表淺、節律不齊、呼吸暫停。護理

1 保持房間安靜、光線柔和,防止聲音、強光的刺激,以免誘發寶寶驚厥。

2 根據病情給予高營養、高熱量飲食,初期給予清淡、流質飲食,如西瓜汁、綠豆湯、菜湯、牛奶等。

3 對于出現驚厥的寶寶,應專人看護,口腔內加用舌墊,防止舌咬傷,同時報告醫生處理。

4 大汗后的寶寶給予溫水擦拭,及時更換衣褲,保持皮膚清潔、干燥,使患者感到舒適,防止感染。同時加強口腔、眼睛的護理。

預防措施

乙腦疫苗接種。疫苗接種是預防乙腦最有效的方法,媽媽們要記得及時給寶寶進行免疫接種,不可漏掉。乙腦滅活疫苗免疫程序:共需接種5針,即嬰兒出生后滿6個月開始接種第1針,7至10天后接種第2針,屬于基礎免疫;第2年加強免疫1針,4、6歲時再各加強免疫1針。乙腦減毒活疫苗免疫程序:共需接種3針,即嬰兒出生后滿1歲時接種第1針,2歲和6歲時再各加強免疫1針。

防蟻是關鍵的措施之一。家中要裝蚊帳、紗窗等防蚊工具。外出時在寶寶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涂上蚊蟲驅避藥物,如蚊不叮、防蚊花露水等。避免在蚊子出沒的樹陰、草叢、涼亭等戶外陰暗處逗留。

瘧疾

瘧疾是由瘧原蟲經按蚊傳播而引起的傳染病。夏秋季發病較多,其中8~9月為流行高峰。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病,并且容易流行。

表現

典型的瘧疾多呈周期性發作,表現為間歇性寒熱發作。嬰幼兒瘧疾發熱多不規則,可表現為持續高熱或體溫忽高忽低,在發熱前可以沒有寒戰表現,或僅有四肢發涼、面色蒼白等癥狀。嬰幼兒瘧疾高熱時往往容易發生驚厥。

護理

1 觀察寶寶發熱程度及伴隨癥狀,每天測體溫6次,高熱時隨時報告醫師。

2 給寶寶粥、湯等流質、半流質飲食,注意補充水分。

3 臥床休息,減少體力消耗。

4 寒戰時,予以保暖,并防止外傷。高熱時予以溫水擦浴、冰敷等降溫措施。

5 出汗后及時更換衣服,避免受涼。

預防措施

滅蚊是最有效的措施。如消除積水、根除蚊子孳生場所。夜間睡眠給寶寶使用蚊帳防蚊。外出時涂上驅蚊水,傍晚外出穿上長衣長褲。

帶寶寶到安徽、河南、云南、海南、湖北、江蘇等高發地區,要重點防護。

帶寶寶前往東南亞、非洲等瘧疾高發國家和地區要預防性服用抗瘧藥,如氯奎、甲氟奎、乙胺嘧啶以及多西環素等。肝炎

經腸道傳播的病毒性肝炎有甲肝和戊肝兩種,甲肝以兒童和青少年為主,病程一般為1~2個月,夏季蒼蠅污染的食物也是造成肝炎病毒傳播的原因之一。寶寶一旦接觸這些污染物就可能導致發病。表現

甲肝和戊肝病毒感染潛伏期大約為半個月到一個月時間。起病時類似感冒,有發熱、怕冷、疲乏無力、不思飲食、惡心、嘔吐、厭油等現象,容易被誤認為是感冒或胃炎。一般患者幾日后會退燒,但尿色漸深,出現眼黃、皮膚黃、肝區疼痛等,有的患者還出現皮膚瘙癢、大便顏色變淺。護理

1 臥床休息,避免勞累。多給寶寶講故事,也可以讓寶寶適當地看些圖畫書。

2 在急性期,寶寶食欲較差時,可以多給他吃些易消化、易吸收、富有營養的食物,如牛奶、水果、新鮮蔬菜等。

預防措施

1 甲肝和戊肝的預防主要是防止病從口入,注意飯前便后洗手,勿食生冷食物。

2 水果、蔬菜要反復清洗,肉類和海鮮食品一定要新鮮,并燒熟煮透。

3 寶寶按時接種甲肝疫苗,但戊肝的預防仍需從加強個人衛生和消毒措施做起。

傷寒

傷寒是由傷寒桿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由病菌污染的水和食物傳播,而帶菌的蒼蠅和手常常是傷寒散發病例傳播媒介。5歲以下寶寶占發病率的70%以上,發病以夏秋兩季最多見。

表現

傷寒起病時有高熱、嘔吐、咳嗽、嗜睡、煩躁、腹痛等癥狀,所以常被誤診為上呼吸道感染。但嬰幼兒發生傷寒時癥狀往往不太典型,體溫上升較快,可有持續高熱與高熱驚厥。

傷寒常見的并發癥是在發病第2~3周出現腸出血及腸穿孔。傷寒還可以并發肝炎、肺炎、腎炎、心肌炎等,危害寶寶健康。大一點的寶寶癥狀會比較典型,一般都以發熱起病,體溫逐日上升,5~7天達高峰(39℃以上),之后持續高熱10~14天,再逐漸下降,高熱時有明顯的中毒癥狀,表現為表情淡漠、嗜睡、腹痛、腹脹、便秘等。

護理

1 寶寶臥床休息,保持大便通暢。

2 體溫超過38.5℃可用退熱藥。

3 保持皮膚和口腔清潔,多喝水。

4 飲食應少渣易消化,少量多餐,腹瀉嚴重者要立即去看醫生。

5 如有腹痛、便血立即通知醫生。

預防措施

1 不喝生水,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生食瓜果要洗凈,最好去皮后再吃。

2 不要生食、半生食海產品(牡蠣、蟶子)和不熟的蔬菜。

3 養成飯前、便后洗凈手的衛生習慣,洗手時要用肥皂反復搓洗干凈,最好搓洗兩遍。

篇8

【關鍵詞】 傳染病;預防接種;管理

傳染源是指有病原體已在體內生長繁殖并能將其排出體外的人和動物。包括感染者、病原攜帶者、傳染病患者和受感染的動物。傳染病有四個基本特征:①有病原體。②有傳染性。③有流行病學特征。④感染后有免疫力。

1預防原則

1.1管理好傳染病

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1.2切斷傳播途徑

根據傳染病的不同傳染途徑,采取不同的措施。

1.3保護易感人群,提高人群免疫力。

2對肝炎的預防接種

2.1預防

甲型和戊型肝炎應預防消化道傳播,重點在于加強糞便管理,保護水源,嚴格飲用水的消毒,加強食品衛生和餐具消毒。乙、丙、丁型肝炎預防重點在于防止通過血液和體液傳播。對供血者進行嚴格篩查,做好血源監測。凡接受輸血、大手術及應用血制品的病人,定期檢測肝功能及肝炎病毒標志物,以便早期發現由血液和血制品所致的各型肝炎。推廣一次性注射用具,重復使用的醫療器械要嚴格消毒滅菌,生活用具應專用。接觸病人后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

2.2接種疫苗

甲型肝炎,易感者可接種甲型肝炎疫苗,對接觸者可接種人血清免疫球蛋白以防止發病。母親HBsAg陽性者,新生兒應在出生后立即注射高滴度抗-HBV-IgG及乙肝疫苗。HBIG對意外暴露于HBV的易感者也適用,醫務人員、保育員以及與HBsAg陽性密切接觸者,應考慮給予乙型肝炎疫苗接種。完成疫苗接種程序后1~3月,如-HBs>10IU/L,顯示已有保護作用。

3腎綜合征出血熱

腎綜合征出血熱是由漢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傳染病,鼠為主要傳染源。對于腎綜合征出血熱的預防接種:應使群眾意識到滅鼠和防鼠是預防本病的關鍵。野外作業、疫區工作時應加強個人防護,不要用手直接接觸鼠類或鼠的排泄物。改善衛生條件,防止鼠類排泄物污染食物和水。重點人群可行沙鼠腎細胞疫苗和地鼠腎細胞疫苗注射,每次1ml,共注射3次,保護率達88%~94%。一年后應加強注射1針。

4流行性乙型腦炎

流行性乙腦炎簡稱乙腦是由乙型腦炎病毒引起,以腦實質炎癥為主病變的中樞神經系統急性傳染病。蚊蟲為其主要傳播媒介,流行于夏秋季。乙腦預防接種:加強對家畜管理,尤其幼豬,搞好牲畜飼養場所的環境衛生。可在流行季節前對豬進行疫苗接種,能有效控制乙腦在人群中的流行。大力開展防蚊、滅蚊工作,消滅蚊蟲孳生地。流行季節使用驅蚊劑、蚊帳等防止蚊蟲叮咬。對10歲以下兒童和初進入流行區的人員進行疫苗接種。

5狂犬病

狂犬病又名恐水癥,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以侵犯中樞神經系統為主的急性人畜共患傳染病。預防接種:嚴格犬的管理,捕殺野犬、野貓及其他狂獸,并應立即焚毀或深埋。對家犬應進行登記與預防接種。進口動物必須檢疫。高危人群如接觸狂犬病的工作人員、獸醫、山洞探險者、動物管理人員,應作暴露前的疫苗接種,每次2ml肌注,共3次,于第0、7、21天進行;2~3年加強注射1次。若被犬、貓(尤其野犬、野貓)等動物咬傷或抓傷,應進行全程預防接種。接種期間應戒酒,不喝濃茶,多休息。

6日本血吸蟲病

日本血吸蟲病是由日本血吸蟲寄生在門靜脈系統所引起的疾病。預防措施:①向疫區群眾及旅游者介紹血吸蟲病的有關知識。②控制傳染源:在流行區對病人、病畜進行普查普治,如每年冬季對重點人群用吡喹酮40/一劑療法,每年春秋對耕牛各治1次,劑量30mg/kg,1次灌服。③切斷傳播途徑:以查滅釘螺為重點,防止人糞與畜糞污染水源,提倡使用自來水。加強滅螺,可用氯硝柳胺乙醇鹽50%可濕性粉劑等。④保護易感人群:加強個人綜合性防護措施,增強防病知識與自我保護能力。盡量避免與疫水接觸,必須接觸時應涂擦防護劑,或穿長統膠鞋、防護褲、戴手套。必要時,可預防性服藥。

7流行性感冒

7.1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該病潛伏期短,傳染性強,傳播迅速。預防:平時要注意鍛煉身體,增強機體的抵抗力。流感季節要根據天氣變化增減衣服。在流感流行時,應盡可能減少公眾集會和集體娛樂活動,尤其是室內活動,以防疫情擴散。房間要經常通風換氣,保持清潔。

7.2接種疫苗

接種疫苗是預防流感的基本措施,應在每年流感流行前的秋季進行,應用與現行流行株一致的滅活流感疫苗接種,可獲得60%~90%的保護效果。老人、兒童、免疫受抑制的病人,以及所有易于出現并發癥的人是流感疫苗最適合的接種對象。每年應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補充或更換疫苗的抗原組成,以獲得穩定的保護效果。流感疫苗有一定的全身和局部不良反應,接種后應注意觀察和處理。發熱或急性感染期最好推遲接種。對疫苗中的成分或雞蛋過敏者、格林巴利綜合征病人、妊娠3個月以內的孕婦、嚴重過敏體質者禁忌癥。12歲以下兒童不能使用全病毒滅活疫苗。

8傳染病的管理

8.1對病人的管理

對病人應盡量做到五早: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2]。建立健全的醫療衛生防疫機構,開展傳染病衛生宣教教育,提高人群對傳染病識別能力,對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傳染病有重要意義。

8.2對接觸者的管理

接觸者是指曾經和傳染源發生過接觸的人,可能受到感染而處于疾病的潛伏期,有可能是傳染源。對接觸者采取的措施稱為檢疫。檢疫期限由最后接觸之日算起,至該病最長潛伏期。可對接觸者分別采取醫學觀察、留驗或衛生處理,也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緊急免疫接種或藥物預防。

8.3對病原攜帶者的管理

應做到早期發現。凡是傳染病接觸者,有傳染病史者,流行區居民和服務性行業、托幼機構、供水行業的工作人員,應定期普查,檢出病原攜帶者。對其做好登記、加強管理,指導督促其養成良好衛生、生活習慣,并隨訪觀察,必要時應調離工作崗位、隔離治療等。

8.4對動物傳染源的管理

應根據動物的病種和經濟價值,予以隔離、治療或殺滅。

9討論

雖然疫苗的使用,有效地預防與控制了許多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傳染病[3],但是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類交流范圍不斷擴大,發生新的傳染病的機會也隨之增加.為此,加強健康教育、探索新的控制措施來預防傳染病的發生在當今社會就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楊守麗,李紅業,劉君,傳染病的預防措施淺析,中國保健,2009,17(17):753.

篇9

目前,正值流感的高發季節,學校傳染流行潛在很多危險因素。學生抵抗疾病能力低,容易導致傳染病發生、蔓延,一旦疫情暴發,將嚴重威脅全體師生的身體健康,對學校、家庭和社會造成較大的影響。因此,學校認識切實加強傳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啟動應急預案,作出應急反應,維護正常的教育秩序。

一、校傳染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xx 全面負責防控工作

副組長:xx 具體分管防控工作

組 員:xx 具體負責防控工作,信息報送和電話回訪

各班班主任 具體負責宣傳和晨檢

二、傳染病預防

1、按照國家對傳染病實行預防為主的方針,針對學校人口密集的特點,、容易在學生中發生的常見傳染病,如流感,病毒性肝炎、肺結核、痢疾、腸道傳染病等,開展傳染病預防知識和預防措施的衛生健康教育工作。

2、定期組織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增強師生的公共衛生安全意識,促使師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

3、定期組織力量消除鼠害和蚊蠅等病媒昆蟲及其它傳播傳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傳染病的動物危害。

4、有計劃地建設和改造公共設施,對污水、污物、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改善用水衛生條件。

三、傳染病疫情報告

加強監測報告,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全體學生認真關注自己每天的健康狀況,一有情況及時向家長及班主任報告。家長在家發現子女有、流感等類似癥狀的,立即到正規醫院檢查治療并請通知班主任。學校全面實行學生健康查檢制度。做到一天三次一個不漏。并做好因病缺課登記工作,如在校發現有流感等類似癥狀的,須立即隔離并通知家長帶到正規醫院治療。加強監測、及時治療,嚴防合并癥、并發癥等引起的意外事故發生。確保在同一學校短期內學生因病缺席異常增多(一學校達3人以上)或累計發現流感病例達10例時,學校應在2小時內以電話或傳真等方式向當地疾控機構報告。

四、傳染病控制措施

1、經醫療保健機構、衛生防疫部門確診為傳染病者,應及時予以隔離治療,隔離期限根據醫學檢查結果確定。

2、對疑似傳染病的病人,在明確診斷前,安排在指定場所觀察,實施 必要的衛生處理和預防措施。

3、建立學生定期健康檢查制度,及時發現傳染病患者并采取相應的隔離防范措施,及時切斷傳染病在學校的傳播途徑。

4、對傳染病人的活動環境進行必要的消毒處理,并結合當前實際情況,定期安排全校范圍內的消毒工作。

5、做好學生缺勤,排查登記。各班班主任每天做好本班學生的出勤情況的統計,并及時報告校專(兼)職衛生保健人員或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人。

篇10

什么是豬流感?

豬流感是豬的一種急性、傳染性呼吸器官疾病。其特征為突發,咳嗽,呼吸困難,發熱及迅速轉歸。

豬流感是由豬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這種病在豬中經常發生,但很少導致豬的死亡。

豬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豬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流感病毒屬于正黏病毒科,包括A、B、C、托高土病毒屬4個屬。A型流感病毒可以感染多種動物,包括許多禽類和哺乳動物。B型和C型病毒似乎只能從人體內分離到,雖然也從豬體內分離到了C型流感病毒[1],但感染豬的主要還是A型流感病毒。早在1918年,美國、匈牙利和中國就有關于豬流感的報道,這與1918年西班牙人類大流感的時間一致。目前該病呈世界分布,但主要以地方性流行為主。單純的SIV感染表現為發病率高(100%)。病死率低(約5%)的特點,其嚴重程度與流行毒株、豬的日齡和健康狀況、環境條件及細菌性繼發感染相關。豬流感不僅危害豬體健康,同時影響育肥豬的上市時間,并增加飼養成本,對養豬業造成的損失不容忽視。

人感染豬流感是由豬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呼吸道傳染病。人感染豬流感病毒后,會出現類似流感癥狀。病毒感染早期使用達菲有效,但對金剛烷胺和金剛乙胺有抗藥性。預防措施主要為避免接觸流感樣病人,保持個人衛生等;入境后如懷疑感染豬流感,居家或就醫時應戴口罩,并向醫生說明旅行史。

主流抗病毒藥物對毒株有效美國疾控中心官員2009年4月23日指出,初步研究檢測出此次流行的豬流感病毒是A型流感病毒,攜帶有H1N1亞型豬流感病毒毒株,包含有禽流感、豬流感和人流感三種流感病毒的脫氧核糖核酸基因片斷,同時擁有亞洲豬流感和非洲豬流感病毒特征。醫學測試顯示,目前主流抗病毒藥物對這種毒株有效。

豬流感癥狀人感染豬流感后的癥狀與感冒類似,患者會出現發燒、咳嗽、疲勞、食欲不振等。在預防方面,現階段沒必要扎堆去接種人流感疫苗,因為預防季節性流感疫苗對預防豬流感并無效果。正確的做法是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充足睡眠、勤于鍛煉、減少壓力、足夠營養;勤洗手,尤其是接觸過公共物品后要先洗手再觸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巴;打噴嚏和咳嗽的時候應該用紙巾捂住口鼻;室內保持通風等。

埃博拉病毒、SARS、人禽流感、豬鏈球菌感染、豬流感……上述近年來頻頻“闖禍”的疾病,源頭幾乎都來自動物。近年來,全球新發傳染病有70%到80%屬于人畜共患疾病,而且這幾年來發病勢頭見漲。

豬流感有哪些癥狀?

人感染豬流感是由豬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呼吸道傳染病。人感染豬流感病毒后,會出現類似流感癥狀。病毒感染早期使用達菲有效,但對金剛烷胺和金剛乙胺有抗藥性。預防措施主要為避免接觸流感樣病人,保持個人衛生等;入境后如懷疑感染豬流感,居家或就醫時應戴口罩,并向醫生說明旅行史。

豬流感癥狀人感染豬流感后的癥狀與感冒類似,患者會出現發燒、咳嗽、疲勞、食欲不振等。在預防方面,現階段沒必要扎堆去接種人流感疫苗,因為預防季節性流感疫苗對預防豬流感并無效果。正確的做法是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充足睡眠、勤于鍛煉、減少壓力、足夠營養;勤洗手,尤其是接觸過公共物品后要先洗手再觸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巴;打噴嚏和咳嗽的時候應該用紙巾捂住口鼻;室內保持通風等。

此次豬流感美國發現病例的主要表現為突然發熱、咳嗽、肌肉痛和疲倦,其中一些患者還出現腹瀉和嘔吐癥狀;墨西哥發現病例還出現眼睛發紅、頭痛和流涕等癥狀。

引起豬流感發生和流行的誘發因素很多,大體可歸納為3個方面:一是人為因素,二是天氣因素,三是環境因素。

該病的發病率高,潛伏期為2~7天,病程1周左右。病豬發病初期突然發熱,精神不振,食欲減退或廢絕,常橫臥在一起,不愿活動,呼吸困難,激烈咳嗽,眼鼻流出黏液。如果在發病期治療不及時,則易并發支氣管炎、肺炎和胸膜炎等,增加豬的病死率。

怎樣預防豬流感?

豬流感是一種由A型豬流感病毒引起的豬呼吸系統疾病,該病毒可在豬群中造成流感暴發。通常情況下人類很少感染豬流感病毒。近年在美國等地也出現過人感染豬流感病例,患者大多為與病豬有過直接接觸的人。

病因:由豬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人感染后會出現類似流感癥狀。

癥狀:與感冒類似,出現發燒、咳嗽、疲勞、食欲不振等。

傳播速度快:人體對新變異病毒沒有天然抗體。

傳播方式:打噴嚏、咳嗽和物理接觸都有可能導致新型豬流感病毒在人群間傳播。

易感人群:確診因感染豬流感病毒而死的人大多數年齡在25歲至45歲之間,感染病毒的患者也以青壯年為主,而非老人和兒童。

預防:充足睡眠、勤于鍛煉、勤洗手、室內保持通風等,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治療:感染早期用達菲有效。

人感染豬流感的途徑:可能是通過接觸受感染的生豬或接觸被豬流感病毒感染的環境,或通過與感染豬流感病毒的人發生接觸。人感染豬流感后的癥狀與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發熱、咳嗽、喉嚨痛、身體疼痛、頭痛、發冷和疲勞等,有些還會出現腹瀉和嘔吐,重者會繼發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個人防護措施有:避免接觸流感樣癥狀(發熱,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注意個人衛生,經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噴嚏后;避免接觸生豬或前往有豬的場所;避免前往人群擁擠場所;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遮住口鼻,然后將紙巾丟進垃圾桶;如在境外出現流感樣癥狀(發熱,咳嗽,流涕等),應立即就醫(就醫時應戴口罩),并向當地公共衛生機構和檢驗檢疫部門說明。

預防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經常洗手,包括你的鼻子和嘴巴。如果你是生病了,留在家里和限制與其他人接觸。第二,盡量少去人流聚集的地方。第三,避免身體接觸,包括握手、親吻、共餐等。第四,出現流感征兆或病癥者應及時就醫。

豬流感預防用品

1筆秤彌砣猓請將豬肉烹制內部溫度提升至71℃以上。

2北苊飩喲チ鞲醒癥狀(發熱,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

3弊⒁飧鋈宋郎,經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噴嚏后。

4北苊飩喲ド豬或前往有豬的場所。

5北苊馇巴人群擁擠場所。

6笨人曰虼蚺縑縭庇彌澆碚謐】詒牽然后將紙巾丟進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