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價范文

時間:2023-03-28 15:35: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價,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價

篇1

高考是什么?是家長、學生、學校的命根子,只要和高考掛鉤誰還敢輕舉妄動,等待、觀望、試探的心理就應運而生了。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本來是件在快樂中尋找自我的事,為什么要和所謂痛苦的高考結合呢?有沒有必要結合?不結合就推行不下去了嗎?

首先聲明,我本人不僅認同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這個項目,而且還要在此做好文章創造特色。但這不妨礙我思考上述問題,反倒是想清了可能還給自己思想松綁。

思考這個問題要從本源說起,為什么要進行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過去學校教育評價的單一性扼殺了學生個性發展的同時,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不能使人成為真正的人,這就喪失了教育的目的。所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就是為解決這個問題而誕生的。它存在的價值就是促進學生的發展,我以為這就是稱其為發展性評價的根源,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們再思考另一個問題,高考是什么?本質上講,高考是一種選拔性考試,是你上去我就上不去的一個挑選過程。高考是一種鐐銬,高考是一種教師學生必須帶的鐐銬,高考是一種必須帶而且習慣了甚至有些喜歡還可能給你帶來成就感的鐐銬。用高考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是理論層面可以說得通的事情,實踐中難實現,真難。但是,高考又是不可能取消的,怎么讓師生帶著這種鐐銬還能全面發展呢?我以為課程是最好的紐帶。大家不都是在提課程的建設嗎?因為學校教育的載體是課程,教師們最習慣最拿手的是上課,所以,新課改在課程中大做文章就足矣。讓高考引領課程,讓課程促進學生的發展,這樣教師也認同。這里談到的課程是狹義上的,比如必修、選修、校本課程等。高考通過課程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高考也成為一個促進全面發展的手段,但反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手段不唯一,不僅僅是高考。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方法、手段除了高考外還有很多,我想綜合素質評價就是其一。它是一個對人的全方位的評價改革,本來它可以遠離高考成為一個很好的促進學生評價的一個手段,可為什么我們非要把它們二者放一起呢?原因有兩點:1.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可以給高校選拔提供招生信息;2.和高考結合學校就能動起來。這兩點也是我的妄自猜測。

高校在高中的招生就像在菜市場里挑菜,這樣高中只能不停的試探總結看高校喜歡什么,試探總結如何培養高中生,怎么用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做好引導。按市場理論這是對的,但在國家人才培養的機制里是不是缺乏雙向性了。高校應該拿出需要學生的大致標準引導高中人才培養,而不是讓高中單相思。高校有這個義務做好此事,但是又不可能全國高校一個標準于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高校所需人才標準又不可用一個綜合素質評價指標就滿足的,所以,高校選拔招生中這個指數只能是參考。

高校還有多種渠道找出適合自己的高中人才。國外很多大學錄取也僅需要學校提供一些硬性的證明(如分數、參加社會活動情況、學校最后的評價),而我們就更沒有必要讓高中弄一大堆學生等級讓高校參考。再說,高校招生有很多渠道測試出他要找的學生的素質。又有多少高中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等級讓高校青睞的,即便自主招生再擴大,也還會有被看不到的學生檔案袋吧。為什么用這不合理的事給原本就沉重的高中再壓一副擔子呢?

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與高考的結合易出現下列問題:

1.高考是選拔賽,需有分數有等級。綜合素質評價與高考掛鉤,就要分出等級、有分數的,這與綜合素質評價是促進人的發展本質相違背。

2.綜合素質評價與高考結合有失公平。學業可以有分數,即便這樣還不可以公布,道德、審美能力、身心健康有分數和等級也可理解,但作為高校招生的標準就有失準確了。綜合素質評價以主觀評價居多,班際、校際評價的差距大,用此做高考的參照有失公平。另外絕大多數教師出于善意不會真實地填寫學生的(下轉64頁)(上接51頁)問題以免影響高考,這無異是從源頭就失去了誠信。再說誰敢輕易給學生填B、C等級呢,萬一家長鬧起來可不好玩。在學業成績這項填寫中,平時成績不好的放進去怕影響將來的高考,不放入無意義,只放一個期中期末的成績又變成一考定“終身”了。

3.二者結合阻礙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我小時候就愛積累一些自己喜歡的成長中的東西,自做的小影集、小報紙、郵票,摘抄的名言,自己給自己寫的鼓勵信等,現在看還是非常的自豪和有趣的,這可能是成長記錄袋的雛形吧?本來這是一件很快樂很有趣的事,如果有辦法能讓學生做起來,給他們時間做起來,這是一件在快樂中發展自我的好事,但是和高考一掛鉤,學生、教師神經立時緊張起來,誰也不敢輕易動,輕易寫,很多學校在說等著看吧,到高考時上面要什么再補什么吧。這雖幼稚,但是真實的。

另外一和高考結合,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就要搞研究,一堆文件、表格,統一格式鋪天蓋地下來,教師叫苦連天,學生機械填表,學校的自主空間少了,發揮空間少了,沒了個性。不知統一下發的手冊要不要收費,再收費也是個難題,不收也是個難題,本來學生自己一個牛皮紙口袋也可能裝下的快樂非得花錢買。在大家的擔憂和反感中課改的進程會快嗎?

如果怕高中不進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而延誤新課程改革的話,可以有別的辦法啊,校本課程不是也沒與高考掛鉤,不也開展得如火如荼嗎?

筆者建議綜合素質評價不要與高考結合。前面談到課程是架在師生與高考之間的橋梁,高考是課程的導向,讓綜合素質評價不僅是課程評價的部分,使其更成為課程體系的一部分,用高考在課程領域中的引導作用,引導綜合素質評價改革的進程。比如,使其成為必修課或校本選修課。

說起來有個有趣的現象,校本選修因為沒有與高考顯性結合,反倒自由,也沒有上級的統一布置,也沒有師生的逆反與負擔,在各校開設得還不錯,學校的膽子也大、步子也大,這樣倒是促進了高考的改革,促進了師生的發展。

我個人建議把綜合素質評價作為一門特殊的自我管理類的課程來開設,不必拘泥于固定的形式,給學校自主的空間去創造這門課程,最后用學分的形式評價,用學分控制比用高考控制好。

篇2

【關鍵詞】綜合素質 評價 改革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1B-0004-02

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課程改革的一個理論與實踐的創新,也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有力措施。伴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也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起來。2014 年教育部在《關于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中提到,“綜合素質評價內容主要為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五個方面”。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理念體現課程改革的核心目標,順應時展的要求。這項政策的實施不僅激勵學生各方面的成長,而且在新一輪高考改革前進的路上,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價會緊密聯系高考,對不斷提高素質教育的質量也具有積極的作用。

一、存在問題

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從 2004年開始,并在全國各地廣泛而迅速地實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它在實施過程中也遇到了各種挑戰:

(一)評價標準不一致。由于每個省(區、市)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具體操作在基層學校監督不到位時,便出現了按照各自喜好來確定評價的標準的情況。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特征,不同地域、不同類別的學校的學生的素質是千差萬別的,個人的發展也是有層次差異的,如果每個地區每個學校都分別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那么評定的結果與實際情況肯定有很大的差異。如有些示范性高中和普通高中的學生綜合評價等級 A 率相同,對示范性高中的中等生來講是不公平的。

(二)區分度不高。除了表現特別差的學生,或者是異常優秀的學生,或者是在學科競賽、創新發明、體育運動、藝術表演等方面出類拔萃的學生以外,大部分表現一般。而成績中等及偏上的考生的綜合素質評價等級會大同小異。區分度不高的評價對高校在招生錄取上沒有實質性的幫助,有時還讓高校無所適從。

(三)不保證評價的客觀性。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從開始到最終確定評價等級之間,工作瑣碎繁雜,有些內容如思想表現、公民素養不能量化;有些內容如社會實踐活動等各項比例的計算及綜合,沒有電子技術的支持,班主任對全班同學的材料的收集、審核,并完成評語的書寫、評價等級的確定,工作繁雜,班主任常常是獨木難支。這非常容易引起教師對評價工作產生抵觸情緒,開展工作時敷衍了事,故很多時候綜合評價就會流于形式。此外,學生有可能同學相互之間的親疏程度不同等原因,互評時隨意性很大。因此,不管學生互評,還是老師評價,都難以保證評價的客觀性。

(四)發展性評價的扭曲。現在的高校招生錄取逐漸實行“考生總成績+綜合素質評價”的評價方式,但是社會繼續以高考上線率來判斷和衡量學校教學質量,小到每個學校之間,大到每個地區之間的高考競爭,都給綜合素質評價提出更高的要求。很多學校要求班主任在開展評價的時候小心謹慎,不輕易在評價報告中反映學生的不良的情況,各地區各校不規范不誠信的做法,會不停地破壞高考錄取的公平性。所以如果指導、監督不到位,可能會使對學生的成長過程評價變成終結性評價,發展性評價就會轉化為以高考為目標的評價爭。

二、完善綜合素質評價的幾點思考

實施新高考方案的號角已經吹響,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的開展,不僅影響新高考方案能否順利實施,還會影響到課程改革的最終效果。為此,我們開展研究并提出完善綜合評價的建議:

(一)建立起科學的評價體系。在界定綜合素質的內涵以及完善綜合評價體系時,要從傳統的評價模式中解脫出來,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的,確定可以考核的標準,制定評價細則,構建對學生綜合素質發展進行全方位、多元化、多層次的評價體系。我們認為應考慮到這幾點:首先,綜合素質評價的指標反映學生真實的成長過程,要滲透在學生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這樣老師的評價才不會主觀臆斷。其次,綜合素質評價不只是學生畢業時一個簡單的評價,要體現階段性與發展性的結合。綜合素質的各個維度所包含的評價指標都需要較強的觀察性,要即時用心觀察并記錄學生各個方面、各個階段的表現,如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體育鍛煉時反映出來的能力、品質等,而不只是品德好、身體健康之類的簡單的結論性的主觀定論。不只是看學生的表現的結果,更要注重價值觀的形成。這樣評價的客觀性和可靠性都得以保證。再次,綜合素質評價要建立正確的評價功能,綜合素質評價既要為高校選拔合適的人才提供有力的幫助,而且更應該考慮如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論只重視了選拔或是只考慮發展的功能,都會違背了提出綜合素質評價的初衷。因此在評價體系的完善上,要正確處理綜合素質評價的功能。

(二)建立專業化的評價管理機制。把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價納入高考,在社會上是個敏感的話題,(下轉第12頁)(上接第4頁)會引起社會高度關注,因此,對學校、對教育行政部門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學校建立專業化、合理化的綜合素質評價的管理機制,確保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具體實施,并由具體部門監督和管理。制定切實可行的操作標準,確定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學校要投入資金,建立綜合評價電子系統,這樣既可以減少綜合評價給班主任帶來的工作量,又可以方便學校隨時調閱查看學生的發展情況。

2.綜合素質評價主管部門要給基層提供專業化系統化的培訓,引起老師、學生、社區工作人員等評價者高度重視綜合素質評價,樹立起評價是為了學生成長及提高素質教育的質量的意識。并且通過培訓促使評價者掌握相關的評價知識,熟悉各項評價內容的原則、過程和方法,多研究評價的方式。只有評價者真正參與進來,才能順利有效地實施綜合素質評價。

3.綜合素質評價主管部門制訂嚴格的監督體系,將可能預計到的各種問題都列入制度的框架考慮,如審查、公示、舉報、監督、申訴制度以及協調相關制度之間的關系等,實際開展綜合素質評價中,各個環節的工作要扎實到位。學生或家長對評價等級有異議的,學校的綜合評定小組要進行復議并重新評定。上級的評價主管部門對每學期的綜合素質評價進行抽查、審核。只有完善了制度體系,綜合素質評價執行起來才能夠有力度,評價的客觀性和公正性才能得到保證。

(三)形成課程化的評價模式。有些地方把綜合素質評價界定為非學術能力的評價,事實上綜合素質評價應是一個對學生全面評價的體系。若能將非學術性的內容滲透到學科教學中,兩者有機結合,形成課程化的評價模式會更系統化。在新課程改革中,提到“學生的課程由基礎型、拓展型和研究型課程組成,而每類課程中的學科又劃分為學習能力、學習表現和實踐能力三部分”。可見,與學生的非學術性能力有關的很多內容已經包含在學校的課程體系中,將綜合素質評價滲透在學生的課程學習評價中,明確了各項素質對應的課程領域。如“交流與合作能力”在英語、語文等課程的學習能力評價中都有相應要求。這樣一來,明確各項素質對應的課程就確定了科任老師作為相關素質評價者的責任,解決等級評定過程中班主任負擔過重的問題。最重要的是不僅可以促使學校更好地實施各類課程評價,而且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的提出,關注了學生的成長過程,促進了高考制度的改革。盡管目前仍存在一些問題,但隨著不斷完善與改進,就能引起學生不斷向深層次拓展自我,不斷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周友珍.綜合素質評價,難題待解[N].江西日報,2010-1-19

[2]李寶慶,樊亞嶠.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問題及改進[J].教育發展研究,2012(10)

[3]羅祖兵,鄒 艷.高中綜合素質評價的矛盾探析[J].考試研究,2012(5)

[4]黃志紅.新課程背景下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研究與構想[J].課程?教材?教法,2006(11)

篇3

綜合素質評價應彰顯并尊重學生的個性,關注學生的發展過程,肯定和鼓勵學生的進步,重點突出學生的特點和潛質。筆者認為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必須擺脫應試教育的桎梏,全面實行素質教育,否則一切理論上的探討都是空談。

一、教師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

我們的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以育人為本,強調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減輕學生負擔,使學生在生動、活潑、愉快的情境中提高整體素質,而不是備考的“儲備器”。那么我們的學生不僅具備豐富的語文知識,更應該具備自己動手獲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美好的道德情操。

二、摒棄陳舊的教學模式,弘揚學生的主體精神

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打破教師“一言堂”“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實行“啟發式”教學,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各個方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主體意識和探索精神,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學到真正的知識,并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成為創新型人才。

三、運用科學的評價方式

(一)評價目標多元化

語文綜合性學習主要表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教師要對學生的自學、合作和探究能力進行及時的評價。語文綜合素質評價是貫穿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利用好評價這個教育工具,會為學生的健康成長起到導航的作用。語文課最大的悲哀是語文本體的淡化和失落,而語文是以聽說讀寫為本體,學生語文素質的養成必須以聽說讀寫為訓練途徑。為此,筆者在教學實踐中著力于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評價。

1.聽覺能力的評價

“聽”通常是指聽教師講,也包括聽錄音、聽別人的表述。教給學生聽的科學方法,對所聽到的詞句及重點都要有心理反應和認知上的反饋。在“聽”的過程中能夠進行快速總結和評價,對所聽到的內容,能區分主次,自覺形成整體觀念,從而在心中牢記需要記憶的內容,抓住重點,領會要旨,以此作為評價標準。如聽《夢游天姥吟留別》的朗誦,要求學生聽出感情的所在;教師在講完課后,讓學生復述重點;聽別的同學翻譯文言語段并指正。

2.口語能力的評價

“說”是語言表達,從吐字是否清晰、表述是否明白、有沒有深度等方面評價。在課前十分鐘,筆者設置了口語表達訓練,要求學生對社會時事和熱點問題說出自己的看法,既訓練了口語表達,又訓練了學生的思維深度。如在講《邊城》時,有的學生能分析出翠翠的悲劇在于幾千年來民族的心靈痼疾——天命的迷信思想,可謂深刻。

3.閱讀能力的評價

“讀”要心到、眼到、口到,是一種口、眼、耳、腦并用的語言訓練形式,是語文教學的一把重要的鑰匙。培養良好的讀的習慣以及理解、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則是“讀”的難點。在教學中,筆者注重學生從文本中讀出了什么,悟出了什么,獲得了什么,鼓勵學生注重自己的感悟和體驗。在閱讀中要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的精神世界,領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如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文中,學生能讀出林沖被逼上梁山的無奈,從而得出的主題。細心的學生還能讀出情節上的各種鋪墊。又如,講《裝在套子里得人》時,最后的結尾是這樣:“雖然我們埋葬了別理科夫,可是這種裝在套子里的人,卻還有很多,將來也還不知道有多少呢!”有些學生從這幾句話中悟出別理科夫具有典型性。另外,做題時,能不能讀準題干、明確要求也在評價之列。

4.寫作能力的評價

筆者認為,讓學生學會觀察、思考人生和表情達意是“寫”的難點。要用積極的評價引導和促使學生通過觀察、閱讀、思考等多種途徑,運用各種方式搜集生活中的材料,關注生活和社會,引發學生對生活的理解和思考。如講《春江花月夜》時,讓學生讀文,聽樂曲,在此基礎上將詩歌轉化成散文。學生很有興趣,全面地訓練了聽說讀寫能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評價方法個性化

孔子講究因材施教,評價也是如此。每個學生都有個體差異,對缺乏成功體驗的學生要維護其脆弱的自尊,給予充分肯定,以樹立其自信。教師即使要批評的話,也要說得委婉,如:“你能這樣講,老師很高興。”“老師有幾個期待……”而對自視甚高的學生要壓其傲氣,指出不足;對有潛力的學生要引導他們深化學習。

篇4

關鍵詞:學生社團;自主管理;管理模式

學生社團是學生在學校中根據各自不同的興趣愛好和個人特長等,經學校管理部門同意后自愿組建的群眾性學生組織。學生社團一般都有自己的活動章程并嚴格按照章程來組織各類社團活動,這些活動都是以不違背學校規則為前提的。學生社團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部分,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未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對于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較強的人才有著較大的需求。高中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除了要利用課堂時間用心學習課本知識之外,也應該積極參與到學生社團中去鍛煉自身的綜合能力。通過社團自主管理讓高中生學會將課本中學到的知識轉化為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能力,將高中生培養為有文化、有能力、道德水平較高的新青年。

一高中生社團自主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國的許多高中都將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教學目標,除了改進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課本知識之外,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類社團活動中去鍛煉自身的實踐能力。目前許多高中都有數量不等的學生社團,社團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分為不同的種類。社團實行自主管理模式,每個社團中都有各自的章程和社員活動準則,社團中的社長一般由學校學生會中的干部來擔任,并且學校中也有專業的教師負責學生社團方面的指導和管理工作等。但是高中生社團在中國的高中校園中發展時間還不是很長,高中生社團自主管理模式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自主管理模式中存在著弊端

當前高中生社團管理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學校安排教師專門進行統一的管理,另一種是由學生自主管理。由于第一種管理模式中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難以得到保障,不能起到鍛煉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所以為了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和辦事能力,多數的高中生社團是采用學生自主管理模式。這種學生自主管理模式中社團中的全部工作都交由學生自己去安排和管理,這樣固然能夠更好的鍛煉學生的自主動手能力,但是在實際的社團活動組織管理工作中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還存在著很多弊端。第一,學生社團的入團審查等沒有專門的管理流程,入團門檻較低,社團中的學生學習成績和實際工作能力參差不齊,在社團運行管理中常常會出現社團成員意見不統一的情況,這影響著社團的整體發展。第二,高中生社團中沒有專門的社團成員管理規定,社團成員隨時可以自由的選擇退出社團,這會造成社團成員隊伍的不穩定,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社團成員之間的團結,造成社團整體凝聚力水平較低。第三,高中生社團中的干部一般都是學校學生會中的管理者,這些干部由于學習原因和升學原因等調動比較頻繁,不同干部的管理方式和組織活動等都會有很大的不同,這會影響到社團活動的整體性和連貫性,導致高中生社團中難以形成較為完善的社團文化,影響社團的整體發展水平。

(二)社團中缺乏專業人員的指導

高中學生由于年齡原因其各方面能力和心理素質等都處于一個發展成長的時期,在社團自主管理工作中難免會遇到難以解決的難題或者會出現一些小的失誤等,這時候就需要學校為其安排專業的指導老師對其進行專業的指導和幫助。但是在實際的社團管理工作中,許多學校中都不具備這個方面的專業人才,而且即便有專業教師的指導也難以將其真正的作用有效的發揮出來。沒有專人指導高中學生社團的自主管理水平短時間內難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社團活動的外部條件不足

高中生的學習任務和課下作業等較多,繁重的學習負擔導致學生參加社團活動的時間較少,而且多數的學校中都沒有專門的給學生社團準備的活動場所。這些都給高中學生社團的工作帶來了很大的不良影響,導致社團成員之間難以更好的交流,社團活動方式和規模等收到限制,這些都嚴重影響著高中生社團的發展和提高。許多高中學生社團的活動都局限于在學校中組織一些展覽、學生交流會等,而且由于外部條件限制一些社團中必備的活動物品都無處存放,這嚴重影響到了社團在學生中的形象和影響力,會阻礙學生社團的發展。

二高中生社團自主管理的科學方法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課程改革的進行,傳統的教育觀念正在逐漸發生改變。許多學校中都在逐漸轉變教學理念和改進教學方式,一切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為主,重視學生在課堂學習和課外社團活動中的主體性,讓學生們通過自主管理社團來實現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高中生社團自主管理模式的運行需要有科學的方法和完善的制度保障才能夠保證學生社團的正常運行。第一,學生社團的負責人聯合學生會干部、專業指導老師等共同制定出學生社團的組織和活動章程等,為高中學生社團的各項活動提供制度保障,這樣才能提升高中學生社團自主管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第二,高中學生社團自主管理中要堅持宏觀控制和微觀放開相結合的原則,在社團中堅持由點到面的滾動式管理方式。自主管理模式并不是完全讓學生隨意進行管理,教師和學校專業人員要給予一定的指導,這樣有利于實現科學管理,促進高中學生社團的發展。例如,學生社團組織的活動內容、形式、主題等都要經過學校專業教師的審核后才能夠進行,并且教師要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予以簡單的指導,這些都是我國新課程改革中全新的教育理念的要求,對于提高學生社團自主管理的有效性有著重要的作用。對于一些自主管理做的較好的學生社團,可以將這些社團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經驗等做成板報在學校的公示欄中進行展示,給其他學生社團一些借鑒和指導,提高高中學生社團的整體發展水平。

三高中生社團自主管理模式

(一)自我管理

高中學生社團中一般會按照不同的職能分為幾個不同的部門,這些部門的工作內容是有著很大不同的,所以社團中除了有各項活動的總章程之外,不同的部門中也應該制定各自活動的分章程,這樣才能讓學生根據自身愛好和特長等選擇加入社團中合適的部門,同時也為不同部門社團成員提供活動的依據。這些制度和章程的制定使得高中學生社團的自主管理有據可循,這對于提高社團工作的科學性和保持社團的穩定性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自主活動

高中學生社團中的成員在不違反社團總章程和部門分章程的前提下可以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自主開展各種類型的社團活動,例如開展征文比賽、組織運動會等。在學生社團自主活動中,這些活動從組織策劃到實際的參與都是全部由社團中的學生自主進行的,在這個自主參與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都會得到有效的提升,而且在自主活動中學生也能夠總結成敗得失,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責任意識。

(三)自主評價

高中社團自主管理模式中還包括自主設計內部評價機制,這樣能夠讓社團中的成員通過自我監督和自我完善實現自身實踐能力的增強和綜合素質的提升。每個社團成員都應建立各自的社團年度成長測評記錄,主要將社團成員參與各項社團活動的頻率和質量都記錄下來,這樣既能夠測試社團成員的工作能力,也能夠對社團成員的工作質量進行較好的評價。高中社團自主評價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兩個部分:第一,對學生的評價。在每個學期結束之前社團中按照內部評價機制的要求對社團中各個成員的社團活動表現和參與度等進行評價,根據評選結果選出優秀的社團成員并給予相應的物質和精神獎勵。還可以將社團成員的測評結果作為評選三好學生的指標之一,這樣能夠激發學生參與到社團活動中的熱情。第二,對指導老師的評價。盡管高中學生社團的自主管理模式下社團中的各項工作主要都是學生自主進行的,但是教師的專業指導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對指導教師也應建立科學的評價標準,對那些在社團管理中負責的老師給予適當的鼓勵和表揚,這樣才能提高指導教師對學生社團活動的重視程度,有利于高中學生社團活動科學的進行。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對于高中生綜合素質的要求不斷提高,高中生除了加強課本知識的學習來掌握足夠的理論知識之外,還應該積極參與各種類型的社團活動來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高中學生社團是鍛煉學生組織協調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各種社團活動中學生們能夠感受成功的喜悅,也能夠為實現自身價值而感到開心。而且學生社團中的自主管理模式也能夠鍛煉學生的自主管理意識和自我評價標準等,對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佃亮.淺談普通高中社團管理策略[J].科學中國人,2015(20).

[2]張昕.對中學社團管理實踐模式的心理學解讀[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4(08).

[3]朱珍.初中學生機器人社團管理策略之管見[J].長三角(教育),2013(01).

篇5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有效性;策略

由于高中生的學習任務和學習壓力都比較大,教師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興趣至關重要,積極采用創新的教學方式,就顯得十分必要。本文主要探討“情景教學法”與“合作交流學習”模式這兩種教學方法,將其應用到高中生物教學活動中,進而提高生物教學的有效性。

一、情景教學法

首先,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來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是推進情景教學在高中數學課堂中的實施的關鍵一步。針對學生感興趣或者急待老師解決的問題,創建情景模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問題的設置要注意生活化、個性化,積極去適應學生心理發展的需要,這樣才能引起他們的共鳴,也能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也更加牢固、深刻。依據某節課的教學重點來設置相關的情景,比如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一個與本節內容相關的生活實例或生活現象,使學生進入那個生活場景,便有利于深入學習。例如,在講解“生物光合作用”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圖片,或者相關視頻,讓學生切實感覺到大自然中生物是如何進行光合作用的,使他們進入情境之中,便于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

其次,抓住初中學生對新事物好奇且敏感的特性,教師要善于構建“新鮮”場景,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 教師的教學內容要豐富,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教師還可以通過知識鏈接或者相似、相異知識點的整合,引出新鮮、多樣的問題,加強學生的理解能力,也能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同時也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二、“合作交流”教學模式

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采用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來引導學生學習,不僅能夠提高生物教學的有效性和學生的學習效率,也適應了新課改以及素質教育改革的要求,在合作交流中,學生互相學習,取長補短,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增強學生綜合素質。

在進行合作交流學習時,教師要提前制定課堂教學內容和方案,創建合作小組。在組建合作小組時,教師要對學生的知識基礎、性格特點以及心理素質等方面進行綜合了解,依據學生的特點,遵照公平原則,合理分配小組人員,盡量做到小組人員之間的優勢互補,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設置施展自己的平臺。例如在講解“生物的遺傳與變異”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開展調查活動,讓學生調查班級內會卷舌以及不會卷舌,或者有耳垂與無耳垂學生的數量,分小組進行,這時,小組內的成員就需要各司其職,調查員、記錄員和匯報員等等,合作起來,完成任務。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設置討論的問題要具有價值和趣味性,要真正起到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達到合作交流學習的目的。一般而言,教者對合作學習的內容應選一些解決問題方法多樣或者依據個人力量較難以完成的問題。同時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選擇學生感興趣、探究欲望強烈的內容,問題的呈現方式應盡可能趣味化、科學化。教師要多設置一些開放性問題,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討論,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和思維成果,挖掘學生的智慧,也能更好地實現合作交流教學的目的。

另外,教師需要制定合理的合作常規,來保證課堂交流學習的順利開展,完善評價考核體制,對小組合作學習情況進行評價與分析,并及時作出指導。

三、結語

運用“情景教學法”與“合作交流學習”模式,可以提高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性,適應了新課改的要求,對培養的自主探究能力與學習能力,實踐能力都有積極影響,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還可以提高生物教學水平,更好地實現高中生物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周新霞.新課改中高中生物教學的發展與思考[J].網絡財富,2010,(21):143.

[2]楊潮海.淺析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上,下旬),2013,(16):197-197.

篇6

關鍵詞:高中學生;素質心理測量;計算機仿真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3-0241-02

一、引言

高中學生素質與心理測量系統的實現是應用人工智能、協調仿真技術、計算機并行計算和測量評價智能輸出技術,大大提高了高中學生素質與心理測量的信度、效度和測量達標范圍。

現代認知心理學是轉換、分析、加工、存儲、恢復和使用感覺輸入信息的過程。高中生素質和心理測量各要素之間的復雜聯系,是與認知心理學理論密切相關的。利用計算機仿真技術對高中學生素質與心理測量,通過對高中生的素質和心理的近似、探索性的深刻數據分析,進行學生素質與心理測量要素的標準化、數據化、符號化處理,從而實現了測量的實效目標。

二、系統開發環境設計

高中學生素質與心理測量系統采用互聯網技術,在廣域網環境下可以支持多學校、多層次的高中學生進行測量。系統可以根據訪問量動態配置訪問服務器和數據庫服務器,以保證系統在全天候、全方面情況下進行學生測測量工作。系統開發技術路線選型上,開發人員選擇了目前最為流行的WEB應用程序設計平臺Microsoft Visual 2010作為開發平臺,以為核心編程語言,以為關鍵數據庫訪問技術,并采用三層的瀏覽器/服務器(B/S)模式進行搭建。Microsoft Visual 2010是美國微軟公司開發的系統開發環境,具有支持多種編程語言、代碼編寫簡單、接口標準、內置組件多等優點,使用開發效率高、開發速度快,具有更高的可移植性,能夠完美支持SQL Server、Oracle、DB2等各種主流的大型數據庫管理系統。

三、系統測評模型設計

1.高中學生綜合素質測評模型設計。高中學生綜合素質測評以學習動機、實用氣質、個人性格、IQ智商、人格成熟度、AQ逆商、人格特質、心理狀況和邏輯推理等具體素質的全部要素為主線進行測評。高中學生綜合素質發展體系基本框架包括綜合測評、素質專項測評等。

2.高中學生道德修養與思想品質測評模型設計。道德修養與思想品質測評主要測評高中學生所具備的基本品質。對高中學生從思想道德修養、愛國意識、社會責任感、價值觀、意志品質和美學與欣賞等方面進行測試評估分析高中學生的道德修養和思想品質水平。

3.高中學生學習發展能力測評模型設計。高中學生學習發展能力測評主要涵蓋溝通能力、表達能力、EQ情商、應對困境能力、自我能力、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合作能力等方面。高中學生能力測評系統根據學生不同的階段設定不同測評模版,測評包括綜合測評、專項測評等。

四、系統功能設計

高中學生素質與心理測量通過系統流程整合、信息整合和應用集成等技術過程,使系統成為完善的測量平臺,各個功能及測量管理與控制可以在互聯網和組織局域網內應用測量。

1.系統功能模塊設計。系統的功能主要包含三部分:①高中生素質與心理測量模塊,包含了網絡在線測量、個性化定制測量。②測量統計分析模塊,是對于學生信息資料進行智能分析,并提出建議,包含了學生個人測量報告和群體測量報告,同時,系統還支持學生對于測量報告的自定義分析和設計,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求,并支持報告的下載和打印。③系統管理與維護模塊,包括系統數據庫維護、系統更新與維護、系統設置、權限設置、測量管理、基本信息管理等功能。結合該測量系統的三方面功能結構設計,為方便學生參與測量,并可以及時方便的查看和下載自己的測量報告,在測量系統中還設置了測量登錄、使用幫助、用戶中心等輔助功能。

2.數據存儲設計。高中學生素質心理測量系統數據庫設計包括:數據庫邏輯設計和數據庫物理設計。由于高中學生測量數據庫概念結構需要充分體現實際測量中的各個實體,數據庫的邏輯設計是將測量系統數據庫概念模型組織成與DBMS數據模型相符合的格式,從實體聯系模型向關系型數據結構轉換的過程。實體聯系模型中的一個實體對應邏輯模型中的一個關系模式,實體的屬性就是關系的字段。數據庫物理設計是在特定的數據庫管理系統上予以實現,包括數據庫表空間大小、字段類型、字段長度、索引機制等內容。數據庫結構如圖1所示。

五、系統實現過程設計

高中學生素質與心理測量應用過程為:指標體系的建立、試題管理、組卷、施測、閱卷、計算機仿真、統計分析、輸出測量報告等過程。[5]

1.高中生素質與心理測量指標體系建立。高中生素質與心理要素測量采用專家問卷和意見整合,把系統素質和心理測量指標體系要素集合,在進行確定指標權重,從權重生成模型庫調用模型生成本次測量個指標的權重。

2.試題管理與組卷。試題和答案的錄入、修改及維護。系統采用計算機智能組卷,智能組卷共包含組卷要求、試卷指標、試題指標、試卷評價以及選題方法等6個要素。

3.進行實施測量。高中學生進入測試頁面,計時器就開始計時,在頁面跳轉時,計時暫停,待新頁面載入后繼續計時,在規定時間以前被測者可以自行交卷,到了規定的時間,自動上交試卷。

4.計算機自動閱卷。計算機自動批閱判斷題、選擇題等客觀題,主觀題則提交給專家批閱。系統利用智能仿真技術,在測量原始得分的基礎上,通過模擬素質系統各要素間的共協反應,得出導出分數。

5.統計分析。通過對參加測量的高中學生的測試成績進行分析,得出測量的信度、效度、區分度、難度等成績,然后計算機自動輸出測量分析報告。

六、結論

高中學生素質與心理測量系統通過整合專家的心理測評理論與實踐經驗,經過反復的系統模型驗證,得到了較好的測量效果,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形成較為理想的測量常模。由于計算機測量人工智能水平的快速發展,利用計算機系統對高中學生的其他領域的測評與技術實現正在快速形成和推廣中,對于該系統的學習與推廣實踐提供的較好的參考和學習價值。該系統的實現的邏輯性、靈活性和信度、效度還需要在以后的測量過程中逐步完善和提高,使其發揮更覺重要的作用和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王金鳳.基于SOA的大學生綜合素質分析評價系統設計與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12.

[2]Blanco,D.Borski,J.& Dyer,L.Key competencies for transformed human resource,organization:Results of a field study[J].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1996,35(3):383-403

[3]Green,P. C. Building robust competencies:Linking human resource systems to organizational strategies[M].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99.

篇7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高中生物;教學現狀;策略

隨著新課改在全國范圍內的廣泛開展,高中生物在教學模式和理念上也產生了變化。此外,學生在學習方式和興趣思維也受到影響。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需要重視培養學生的生物素養,強調所學能夠和現實生活有所聯系,整合教學資源,實現素質教學。但是目前的高中教學中還存在許多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

 

一、新形勢下高中生物教學現狀

(一)對學生的教學不全面

當前很多生物教師更加注重對學生傳統意義上的知識傳授,對于一些技能的教學也只是應試技能,卻沒有培養學生現代意識。 教師往往更注重對書本內容和基礎技能的教學,對于生現代生物學素養的培養卻沒有重視。 當前社會隨著科技的發展在快速進步,對于學生素質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因此需要高中生物教學能夠更加趨向于素質教學,而不僅僅是機械式知識灌輸,這樣的學生只能夠得高分,卻不能將這些技能實際應用,也無法在新時代下成為合格的素質型人才。

 

(二)教師缺乏有效的知識結構

在新課改廣泛開展以后, 還是有一些教師的教學理念過于落后,他們也許是長時間受到傳統教學思維的影響,因此不能透徹理解生物教學大綱的準確內涵,也就無法規劃教學內容。因此當下的任務就是強化教師的知識結構,豐富其教學內涵。新課標下,對于學生教學會更加趨向于新興生物技術,如基因工程、胚胎工程等,此外還需要重視傳授思考方法,將所教知識與實際應用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相應的知識應用。 教師要在課余不斷提高專業知識,鍛煉自身的實驗技能。

 

(三)教學模式單一

在生物教學中,傳統的思維是技能的單向傳授,教師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在下面被動地接受知識。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沒有被當做是整個課堂的主體,教師也很少會運用新課程標準來對生物學中的合作性學習以及探究性學習進行探索,學生在下面只能被動地聽課。 教師根本沒有給學生留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和探索。 此外教師和學生之間也缺乏有效的互動,這樣單一性的教學使得整個課堂氛圍較為枯燥,學生也無法提高自己的學習興趣,嚴重影響到了對學生生物素養的教學。 有時教師會因為過于追求教學形式,在活躍課堂氛圍上花較多的時間,反而降低了教學質量。

 

(四)缺乏有效教學資源

在很多高中生物教學中都沒有將新課改的理念體現出來,其重視的依然是對學生學習相關知識的點的考察,基本完全忽視了對學生學習策略以及相關素質的教育。 有的教師會過多地使用多媒體,但是播放 ppt 時卻只羅列了知識點,卻忽略知識的細致講解,無法將知識高效地傳達出去。 此外對于高中生物學習資源整合力度還是不大,在實際教學中規劃的內容也和新課課標念不符。大多數的生物教學都只是理論教學,脫離了實際,學生也無法無法將之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很多教師在生物教學中沒有有效對生物資源進行運用與開發。

 

二、提高高中生物教學有效性策略

(一)革新教學理念

教師應當適當革新教學理念,在實踐中做到真正的“以學生為本”的策略。首先應該摒棄傳統教學遺留下的缺陷,新形勢主要任務就是通過教學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只有切實提高學生的素質,才能為社會的發展培養真正的人才。 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反饋,不斷豐富自己的經驗,提高教學質量。 此外還需要與一些有經驗的專家交流,學習授課經驗。

 

(二)實施探究式教學

在新課標下,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在教育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感興趣的知識來設置探究式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探討研究。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漸完成學習內容,從中發現問題并自行解決,這可以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生通過解決問題的過程自己搜集資料,這種問題式的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對學習的興趣, 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這對于其在以后的學習和發展都是有很大幫助的。

 

(三)提高教師素質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只有自身的專業素質提高了,才能將教學質量提上去。 因為教師在學生探究式學習中起到的是指導作用,因此需要自身具備較高的專業素質。 新課標下,對于教師的很多專業能力如實驗教育能力、教學手段以及指導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培養學生興趣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激發學生的興趣非常重要。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也是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的內生動力。 因此教師要能夠結合實際情況來設置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可以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通過屏幕將枯燥的知識以更加豐富的手段展現出來,不僅能夠調節課堂氣氛,也能夠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教師可以通過豐富教學手段來營造教學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五)創設評價機制

在傳統的生物教學中,沒有效的評價手段,也就是缺乏有效的反饋機制,教師無法對學生的學習狀況有一個明確的了解,也就無法通過評價來針對性地改進教學模式。 傳統的生物教學以學生的期末成績作為考核標準,這種考核方式無法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狀況。因此需要針對這種單一的考核方式創設有效的評價機制, 對于學生的考核要能夠體現其綜合素質,將其對知識的掌握、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納入其中。 教師在關注學生學習成績之余也需要重視其綜合能力的發展。

 

三、結束語

在新形勢下的高中生物教學應該做到“以學生為本”,能夠響應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對學生實行素質教學。 教師要通過不斷地探索來尋求有效的教學手段,在教學之余能夠重視自身專業素質的提升,領會新課標的真正內涵。 在教學上要能夠及時革新理念,運用有效的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生物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高中生物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面臨的困難及對策[J].劉馨.生物技術世界.2015(05)

[2]試論新時期高中生物教學的優化措施[J].儂雁.中國校外教育.2015(11)

篇8

 

關鍵詞:高中生 學習方式 變革策略 

    一、問題的提出

新課程背景下,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成為人們關注的亮點之一。學會學習,學會思維,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和重點任務。但是在普通高中新一輪課程改革推進的過程中,部分教師對學習方式的認識尚不十分清楚,盲點較多,更談不上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再加之受制于高考升學及高中階段辦學思路的制約與影響,高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及其相關研究還難以真正實施,其必然影響學習的進程和效率,并在某種程度將制約課程改革的推進與深化。對于高中學生學習方式的研究也有助于我們分析學習方式與學習效果之間某種必然性的聯系,更好地指導高中階段的教與學。探討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策略,目的在于認識高中階段學生學習的基本特征與外部影響因素,爭取有效地幫助高中學生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以及提升自己的知識、能力。

   二、高中生學習方式的基本特征

   高中生身心發展趨于成熟,社會接觸面漸廣,社會交往更頻繁,學習內容比初中生更復雜、更深刻,升學和就業的壓力促使他們的社會化進程加快。其認知結構的核心成分思維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論思維的轉化,抽象邏輯思維占了優勢地位,辯證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有了很大的發展。認知活動的自覺性明顯增強,觀察力、有意識記能力、有意想象能力迅速發展,思維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確,認知系統的自我控制能力明顯增強。因此,高中生的學習方式有著與小學生、初中生和大學生學習不同的特點。

    1.學習的自主意識增強

    自主性是現代學習方式的首要特征。自主性要求學生逐步確立主體意識和觀念,培養獨立發現、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增強自我學習、自我發展的內驅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認知能力的發展,他們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依賴性減少。相關研究表明:學習的自主意識較強的學生能夠相信自己的判斷,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有比較清醒的認識,不對教師的話言聽計從,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選擇適合的學習方法以及輔導材料等。

    隨著高中學生心理的發展和升學壓力的增加,學生認識到學習對自己的重要性,與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長密切相關,高中生的學習目的更明確,學習的動機更強烈,學習的社會責任感增強,能主動地制訂計劃,較科學地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有意識地進行持久的學習,并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調控并排除各種干擾。他們常能自覺反省自己的學習過程,不斷地總結學習的經驗和教訓。

    2.擁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

    雖然高中階段的學生仍以掌握系統的、理性的間接經驗為主,但他們也注意向社會學習,開始重視把書本知識和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形成知識、能力和個性的協調發展。高中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速度并重,懂得對不同學科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力求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把對所學知識的吸收理解與實際運用結合起來。

    由于高中生都具有自己獨立認識世界的方式、態度,有著不同的精神世界和內在感受,身心發展水平、智力結構、認知方式,原有的知識經驗以及氣質、性格、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不同,致使他們的學習方式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不可能都按照相同的學習方式去學習,但在持續不斷的學習過程中,逐步積累了相關知識學習的經驗,基本形成了自己獨有的一套學習方式和技巧,建立了一定的學習理論體系,并且趨于完善。

   3.學習活動表征出競爭與合作并存的局面

    高中生在學習過程中,特別強調知識的積累、自身能力的鍛煉以及綜合素質的提高。基于對以上幾個目標的追求,并且受制于傳統觀念的影響和學習環境的局限,很多時候出于個人的利益,他們會表現出利用已有的條件搶占有限的學習資源來強化學習中的優勢,再通過學習的優勢進一步去占有好的學習資源的行為,這就出現了競爭。合理的學習競爭是有益的,它能夠產生一定的危機感,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加強自身能力

的鍛煉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同時也能使學習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用。

    競爭的出現同時也伴隨著合作的產生。合作性要求學生將自身的學習行為有機融人所在群體的學習活動中,在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時,展開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學習。高中階段的課程比較繁多,難度增大,任務重,學生經常會在學習中遇到困難,而有些問題在短時間內還解決不了,這時就要尋求別人的幫助。相關研究表明:有86.36%的學生在當同學遇到困難時都會選擇“會詳細耐心的解答,既幫助同學,也能鍛煉自己的思維。”這說明學生既愿意得到同學的幫助,也愿意幫助同學,能夠認識到學習中合作的互惠互利,并沒有因為學習中的競爭而相互保守。

   4.問題意識增強,批判性思維水平提高

    現代的學習方式特別強調問題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性。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由發現問題為起點到解決新問題為終點的過程。衡量學生學習質量的重要特征不是看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而是看學生是否能夠或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尋求問題解決方法的能力。高中生生活經驗增加,科學知識增多,其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獨創性和批判性也明顯增強,對事物了解得更深人。他們能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和本質結構,不再對書本上或老師講授得的知識一味地全盤接受,開始擁有自己的觀點并敢于批判和懷疑原有事物或他人觀點的不足不妥之處,并能按照發現問題、明確問題、提出假設、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實施方案、檢驗假設的完整過程去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三、高中生學習方式變革的策略

    學習方式的變革是系統工程,對于高中生學習方式變革策略的討論,應從理論與實踐進行兩個層面考慮。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的過程,需要從變革文化觀念、學校家庭氛圍、教師能力等各個方面做起。

    1.發揮文化因素對學習方式塑造的積極作用

    由于文化是長期以來積累在人們內心的基本假設和信仰,因而文化對人們的觀念、認識和思維方式等具有彌漫性的影響。這種彌漫性既表現為它對身在其中的每個人都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也表現為它對人在所有問題上的觀念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特別是基于思維方式的文化傳統對學習方式的影響往往更為直接、更為明顯、更為久遠。

    影響高中生的文化因素主要是學校文化的影響。中國傳統文化重視穩定、具有封閉與保守的特征,并且貶抑變化,忽視反思、批判與創新。在我國教育中,教師權威化、專制化,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經典等取向與這種文化如出一轍。因此從學習方式的變革來看應該建立一種新型的學校文化,首先以開放的姿態對待外界新的文化思想和思潮,積極地、批判性地汲取其精華部分,使學校師生在與不同文化的接觸中擴大視野,進而以開闊的心胸去理解、選擇和運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其次是以寬容的態度對待學校內的革新和變化。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是其日常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也是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及其成員要有一種寬容的態度對待這些生活方式的變革,才會有真正的變化產生。

    發揮文化因素對學習方式的作用的另一個重要策略是轉變教師的觀念,而反思是轉變觀念的最主要方式。一方面是進行課后小結通過集體的力量改進;另一方面是通過查閱資料、進行調查等方式對其背后隱藏的觀念進行理性的、深刻的剖析和反思,探索新的觀念和相應的教學行為。

   2.變革評價制度,建立完整的學生評價體系

    評價制度是調控學習方式的杠桿,從學習方式的變革來看,變革評價制度主要涉及改革傳統的高考體制,建立完整的學生評價體系。高考是我國傳統教育評價的典型代表,也是影響學校教與學改革的最大因素。現行高考的最大特點是,以學科考試分數的簡單相加作為唯一錄取標準,以紙筆測驗作為唯一形式。但新課程所強調的是合作、探究和發現的學習,因此,要“回歸”多樣的、主動的學習方式,所以變革考試制度首先應重視學生的平時表現,加強學生對多種多樣學習方式的重視,并通過這些方式培養起相應的學習能力。其次把學生的綜合素質當做能否升人大學的一項評分重要因素,促使學生在學習以外的體育活動、文娛活動、科技活動、校內活動、校外活動、個人興趣愛好等方面有更全面地發展,幫助學生從“聽講型”的學習方式向“實踐型”的學習方式轉變。

    高考制度的改革還應朝向實行多元、多維評價體制的方向發展,建立完整的學生評價體系。另外,這種完整體系的建立也要求我們不斷豐富現有的評價手段,要積

極借鑒和運用質性評價,增強對學生評估的準確性和全面性。

    3.創造良好的校園環境,形成和發展積極的學習方式

    環境對于個人影響是決定性的,長期處于特定的環境下,它所具備的特點也會慢慢融人個體的特征中去,成為個體特點。特定環境中主流的價值觀也基本上會變成個體的價值觀,不同的校園環境勢必造就出人的不同學習方式。因此在班級和學校應該創造積極學習、團結互助的班級環境,提倡大家以獲取知識增強能力為目標,以互相幫助為樂趣和美德,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和優良的學習方式。在家庭里,要塑造民主和諧、重視知識、尊重能力的氛圍,會促使學生從主觀上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從而能形成持久、積極的學習方式。不是一味的專制式的命令和責罵去迫使學生學習,這樣反而激起學生的反抗情緒,適得其反,更不能宣揚學習無用、金錢至上等錯誤觀念。

篇9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生物;教學有效性

新課程的提出和實施,給傳統的教學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變革。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生物教學要求體現教學有效性,具體表現為要注重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來進行教學,促進學生在探究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學的相關知識及概念,進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此基礎上,作為一名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生物教師,應該從新課程標準目標出發,探究教學有效性的策略,促進教學有效性得以發揮。

一、教學設計的有效性

教學設計作為解決教學問題的主要設計活動,對于優化教學過程具有重要作用。在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設計主要有教學分析、教學目標確定、教學模式方法的選擇三個方面。那么,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如何讓教學設計發揮有效性呢?

1.確保教學分析工作有效

教學分析工作是做好教學設計工作的前提,作為教學設計的前期工作,需要分析的是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能夠達到教學目的的有效方法。一方面,高中生物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和學生實際來分析,做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和因人制宜,找準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和途徑。另一方面,教師要深入分析教材,梳理出教材內容之間的邏輯和層次關系,明確每一階段學生應該掌握的重點和難點學習內容。

2.確保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模式選擇和教學方法的選擇有效、具體

在教學分析工作完成之后,高中生物教師要明確總體和每一

個階段的教學目標、實施教學的模式和采取何種教學方法,促進教學有效性在明確的目標、模式和方法中得以保證。例如,在學習核酸知識的時候,教師應該將教學目標確定為不僅讓學生了解核酸

的種類、結構、分布和功能,還要學會觀察DNA、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并會用結構圖、流程圖來處理信息。只有在這個教學目標之下,教學模式才是實踐與理論相統一的,教學方法也才是自主、合作相配合的,因而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教學實施的有效性

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教學實施與教學設計不同,是學生與教師共同促進、影響和進步的過程,因此需要在按照教學設計進行教學步驟的同時,注重處理好與學生的互動關系,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積極性加以引導,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教學有效性的發揮。

1.確保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在新課程標準下,提問策略是一種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和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但是,這里的課堂提問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教師問、學生答的簡單過程,也并不是單純地提問一些能用是或者否就能回答的問題。那么,究竟什么樣的課堂提問才是能夠促進課堂有效性發揮的呢?(1)提問應該注重對學生的啟發性,需要經過深思熟慮之后才可以拋出。(2)提問應該注重層次性和科學性,不能急于求成,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進行引導式提問。(3)提問應該注重處理好提問與思考的關系,在提問之后要為學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時間與空間,引導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4)提問和學生回答之后要注重對學生觀點的反饋行為,避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損。例如,教師可以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后用“你的觀點很新穎!”“那么,我們如何來驗證這一說法呢?”“還有哪一位同學想做一下補充”等積極性評價來引導學生繼續思考。

2.確保課堂管理行為的有效性

課堂管理是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堅實后盾。一般來說,高中學生的自制力和自覺性都比較強,不需要教師做太大的教學課堂管理,適度的約束和建構性的引導就可以發揮好課堂管理行為的作用。例如,當生物教師發現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操作失敗的時候,教師應該立即叫停,對這種錯誤及時做出評價和教育,抓住有利時機,提高教學效率。

三、教學評價與反思的有效性

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之后,教學評價與反思的有效性對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顯得尤為重要。有效的教學評價可以讓學生及時認知自我,發現學習過程中的知識性錯誤和方法性失誤,進而達到立即改正的效果。而教學反思是教師對教學過程、教學效果進行分析總結的過程,對于繼續發揮教學中的優勢之處和改善不足之處,進而提高教學有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在目前的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學評價可以從談話評價、提問評價等診斷性評價,觀察評價、測試評價等過程性評價,作業考核、實驗考核、活動制作考核、書面測試考核等終結性評價方式出發,還可以從教學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內容的多元化出發,提高評價的有效性。而教學反思則需要教師注重預設與生成的關系、教學期望與教學效果的關系,從中合理分析教學程序、方法、內容等,進而不斷完善教學措施,推進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繼續前行。

參考文獻:

[1]余文森.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理論與實踐[J].江蘇教育:小學版,2006(09).

篇10

一、 新時期高中生消費方式調查分析

通過對某校100名學生進行隨機問卷調查可知,該校大部分學生每月消費100至200元。其中,大多數人的消費處于中等偏下水平,而且消費的主要內容集中表現為以下兩方面。

1.零食與服裝。

零食消費是當前高中生消費的重要內容,每人每月零食消費大約為60元左右,超過150元的占總人數的26%。通常情況下,每節課后都會有學生去超市買零食,每次消費3至5元,很少有學生一次性消費超過10元。同時,服裝消費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但值得慶幸的是,超過80%的學生懂得如何合理消費,僅有小部分學生日常開銷較大,講究質量和實用性。從這方面來看,過度追求名牌的時代已經過去,高中生消費趨于理性。

2.學習與交際。

對于高中生來說,學習消費包括書本消費、學習用品消費和補課消費等。據調查,高中生每個學期在參考書的購買上花費達數百元,其中有些是盲目消費、跟風消費,因此高中生必須在實踐中慢慢養成良好的習慣。

值得一提的是,從調查結果來看,學習資料已經成為高中生繼食品之后的第二大消費對象,生存資料消費、享受資料消費、發展資料消費所占比例科學合理。消費對象的轉變體現了當代高中生消費觀念的轉變,高中生更加注重學習。在這種情況下,高中生不僅注重日常的衣食住行消費,而且注重精神層面的消費,如報紙雜志、音像制品等方面的消費。

從以上調查結果來看,現代高中生的整體消費趨于理性,而且更加務實。然而,高中生畢竟處于人生轉折期,其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尚不成熟,因此高中生需要得到進一步的教育和引導。

二、新時期引導高中生正確消費的有效方法

根據調查,筆者認為,要想引導高中生正確消費,就必須從三個方面著手,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消費環境。

1.加強家庭教育。

家庭是我們生活的主要場所,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父母的消費行為、習慣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映在孩子的眼里、記在孩子的心里,因此父母應當以身作則,樹立消費榜樣,言傳身教、身體力行。同時,父母還要對家庭開支進行合理規劃,并以此來培養孩子的理財觀念。對此,父母應當采用不同的方式引導孩子消費,及時發現和糾正孩子的消費問題。

2.加強學校教育。

學校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在當前,大部分學校將成績、升學率等作為評價學生的標準,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對此,筆者建議學校科學、合理地利用時間,給學生傳授一些正確的消費知識和技巧,培養學生的消費理念,這對學生走向社會非常有益。

(1)注重消費教育,強化思想引導。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學校不僅要重視學生的成績,而且還要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對此,學校可組織教師進行培訓,轉變教師的思想觀念,使教師既重視文化知識教學,又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

例如,教師可利用班會時間,向學生傳授消費知識,如消費觀念、方式、計劃、權益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性的消費意識,讓學生認識到法律賦予個人的消費權利,懂得利用法律武器來保護個人的合法權益。

(2)充分利用教學時間,及時傳授理財知識。高中生處于人生發展的重要轉折期,學習任務非常繁重,身心壓力較大。在教學中,我們經常會遇到有關消費的知識,對此教師要抓住實際,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向學生講授實用的消費知識。

例如,對于政治課上的經濟知識,教師可講授理財知識和技巧,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書本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

又如,對于有關存款利率方面的知識,教師可介紹存款儲蓄方面的知識,引導學生將日常生活中的零花錢存放到銀行,以此使學生的消費行為更加理性。

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消費、儲蓄,給學生帶來快樂和成就感,鍛煉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幫助學生樹立勤儉節約意識。

3.優化消費環境。

從某種程度上說,當前高中生的消費行為和習慣受到了社會的影響,因此為了預防高中生出現不良消費的現象,相關機構和部門應為他們創造一個健康、文明、和諧的外部消費環境。

(1)提倡積極健康的消費方式。在當前的經濟社會中,高中生的消費觀念會受到媒體的影響。因此,媒體應當通^網絡、電視等途徑,宣揚正確的消費理念,大力提倡勤儉節約的消費精神,幫助高中生樹立科學合理的消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