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9 13:00: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手術室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手術室論文

篇1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4個專門科室抽取護理人員30名,4個科室分別為骨科,普外科,胸外科,皮膚外科。所有參與研究的護士均為女性,年齡為20~45歲,平均年齡(26±3.4)歲,學歷方面專科20人,本科10人。主管護師5人,初級護師15人,初級護士10人。工齡為1~20年,平均為(7±1.4)年。參與調研的4組護理人員在生理及學歷,經驗等一般情況不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1.2.1培訓目標

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素養,提高其對疾病的認知,加強專業理論知識及專業手術操作的熟練程度,是護理人員對操作更加規范,熟練及有良好的應急突發事件的能力,增加護理人員互相配合度。

1.2.2培訓方法

4組每組分配2至3個專科護士來進行指導教學,對每個護士進行詳細了解,對其所負責位置及工作情況進行調查后進行專業輔導,強化每個護理人員的對設備對儀器對器械的認知,熟練其應用與保養,并加強互相之間手術的配合,手術時進行指導,并進行專業知識講解,使護理人員對手術的輔助更加專科專業化。

1.2.3專業課的教學

①該專科的生理部位的解剖學的講解,及病例狀況下的改變。②專科的手術所需器械使用擺放及保養。③手術時護理人員之間的配合講解。④對突發事件的急救與應對,常用急救藥物的使用及不同程度下的用藥說明以及無搶救藥物時的代替手法說明。

1.2.4培訓后考核

在一年的培訓過程中由護士長與專科培訓護士組長分多次對該階段的培訓進行測試,如器械維護使用,應對措施方法,操作規范熟練度。

1.3統計學方法

數據錄入并經審核后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數據均以均數±標準差(x-±s)代表。采用χ2檢驗比較計數資料,檢驗指標為0.05,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不同年資護理人員手術室操作考核

經過培訓調研后3年以內,3~5年,超過5年的護理人員手術操作考核評分分別為(89.1±3.9)、(93.2±3.7)、(96.3±3.1),均好于培訓前(82.4±4.2)、(87.9±3.2)、(91.1±2.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護理人員器械掌握程度、保養及應急能力考核

經過培訓調研所有年齡段護理人員經過專科培訓后其手術室器械掌握程度及保養知識(95.9±3.1)分,比培訓前(87.1±4.3)均有較大進步,前后比較差異較大,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篇2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1年l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手術治療的10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中2011年1~12月實施循證管理模式前的的45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將2012年1~12月實施循證管理模式后的550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對照組男220例、女230例,年齡44~84(74.23±5.94)歲;手術種類:骨科手術130例,普外科手術120例,胸外科手術100例,婦科手術80例,其他手術20例。觀察組男269例、女281例,年齡45~81(72.43±5.83)歲;手術種類:骨科手術150例,普外科手術140例,胸外科手術122例,婦科手術103例,其他手術3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手術種類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管理模式。觀察組采用循證護理模式。循證護理是護理人員在計劃護理活動過程中,審慎地、明確地、明智地將科研結論與臨床經驗、患者愿望相結合,獲取證據,作為臨床護理決策依據的過程,也是循證醫學和循證保健必不可少的環節。具體實施:①巡回護士訪視后和器械護士進行交流,獲取證據,為預見性手術護理配合做好準備。②患者進入手術室,護士應熱情接待患者,獲取患者意愿,根據術前訪視收集的資料適時進行心理護理。③按手術安排表仔細核實患者信息,確保手術部位準確無誤,避免臨床報道中出現的嚴重手術失誤。④根據其他報道發現,手術室環境對患者的術中舒適度尤為重要,應注意保溫護理,防止患者在手術過程受涼感冒,影響術后康復。⑤術中輸液、輸血是手術室常用治療手段,掌握有關輸液、輸血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是配合手術成功的保證。⑥根據循證護理的理論,總結臨床經驗,使手術室清點核對制度更加規范化。根據以往工作經驗,總結以往出現問題的原因,制定有針對性的措施,清點核對制度是手術室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制度之一,嚴格清點核對制度能完全避免異物遺留體腔。堅持在術前、術中、術后清點核對制度,確保患者安全,避免器械在回收、清洗、滅菌過程中丟失,保證手術順利安全地進行。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滿意度、醫生滿意度、差錯發生率、平均手術時間、術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數、住院費用與護理質量評分等指標進行觀察和比較,護理質量評分采用百分制評分模式。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討論

循證醫學是針對日常臨床實踐提出的問題,尋找和評價相關資料,并采用這些信息。由于這一理念和方法的科學性,很快得到普遍接受。循證護理實踐包括產生證據和使用證據。產生研究證據的護理人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從事護理科研的人員,通過他們的科研并發表研究結果,使別人能夠使用那些證明有效的護理措施;另一方面,在日常臨床實踐中使用研究證據的護理人員,又稱為證據的使用者。護理工作者開展循證護理可以同時扮演研究者和使用者兩種角色或其中之一。護理人員通過四個步驟解決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在分析當前護理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明確地鑒定出護理的問題,檢索文獻獲取相關的研究結果,使用現有標準評價研究證據的科學性,采用最為可靠的證據選擇護理措施并說明選擇的合理性。作為一名合格的護理人員,必須具備以下循證護理實踐的技能:提出正確的問題,獲取研究的證據,評價證據,采用證據。如何將研究的結果(證據)應用到護理實踐中,從組織管理的角度,可以通過護理人員各自獨立地進行,也可以通過護理小組共同來解決,還可以通過跨學科的團隊,或通過單位和組織機構對提高護理水平進行系統、全面的改進。在個體層面上,應當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讓她們在日后的工作實踐當中學會評價和使用證據;在集體層面,可以對醫院以科室為單位的護士進行培訓,結合本專業護理實踐的問題,開展循證的護理實踐,召開周會對本專業發表的護理研究的文章進行討論,對研究的結果是否能夠應用,可否提高護理質量提出建議。在單位組織層面,如醫院護理部,可以通過編制循證的護理操作指南或臨床路徑來規范護理實踐。臨床護理實踐中提出的相關問題,在進行循證護理實踐中,要求對日常工作中碰到的問題具體化,將問題轉化成為通過研究能夠回答的問題。如預防手術室患者發生壓瘡的措施有哪些,各有什么利弊,針對所提出的問題盡可能系統地查找證據在國際上有諸多一級和二級資料庫,如Medline、CINAHL、CochraneLibrary等,國內常用的有中文期刊全文資料庫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資料庫VIP、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庫CBM、萬方全文資料庫等。由于目前大多數醫院已經建立了醫院信息系統并實踐了與臨床各科室護士站的連接和聯網,為查詢資料提供了極大的幫助。通常根據所關心的問題設定相應的檢索詞,如壓瘡、預防、癱瘓患者等進行檢索。對獲得的文獻題錄進行篩檢和評價通常檢索后會得到一系列的相關文獻,但護士不可能需要所有這些文章,因此,要選擇與問題最相關的研究文章,獲取全文,然后對這些文章的真實性和可應用性進行嚴格評價。應用證據在應用上述經過評價的研究結果時,護士應當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根據患者需求,制定護理計劃,并加以實施。應用證據的目的在于解決護理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使用查詢得到并經過評價后的可靠證據之后,需要對護理的結果做出評估。了解是否切實解決了患者的問題,提高了護理的質量,使患者得到了滿意的服務。以證據為基礎的護理實踐,是一個循證的實踐過程,從提出問題開始,通過查詢證據、評價和使用證據、再進行效果評估,這個過程促進護理人員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中也學習到新的知識、掌握新的技巧,是以問題為導向的自我學習和提高的過程。如果在該過程中未能找到相關的證據,說明該領域缺乏研究,也就為提出一個新的科研課題提供了線索,可以組織同事進行科研工作。這種科研類型在國外稱之為實施性研究,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研究的目的,更加實用。通過本臨床研究發現,通過在手術室中運用循證護理模式,手術室護理人員能夠針對性,做出科學、有效的護理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與手術醫生對護理的滿意度,明顯減低了護理差錯發生率,并且縮短了手術時間,減少了術中出血量,縮短了住院時間,從而減少了住院費用,有效提高了護理質量與護理素質。

3結語

篇3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6月~2014年2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04例,患者術前均診斷為前列腺增生,并接受了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transurethrueresectionofprostate,TURP)。患者年齡64~76歲,平均(69±3.7)歲。患者均為單純前列腺增生,無長期心血管疾病史,無運動障礙及其他生理系統疾病合并癥。全部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52例。兩組患者年齡、BMI指數、前列腺體積、殘余尿量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實驗組患者采取圍手術期手術室護理,內容包括:①術前護理。術前1d下午由手術室護士進行訪視,發放術前訪視卡,使患者了解術前自身準備內容,術中配合方法及術后注意事項。同時,手術室護士術前閱讀病歷,與患者交談,了解患者的病情、健康狀況、過敏史、術前準備情況及身體狀況,以便充分做好準備,使術前準備及術中配合具有針對性和預見性。②術中護理。手術當日進行早會,訪視護士匯報病歷,并列出護理問題及相應的護理措施,準備膀胱鏡、電切鏡等常規器械,并提前溫水加熱沖洗液。術前與患者做好交流,適當消除患者緊張焦慮情緒,在手術過程中不談論無關的話題及患者的病情,避免影響患者的自尊心或加重其疑心。在手術結束前認真清點紗布和器械,保管好手術切除標本等。③術后護理。護理人員在術后2~3d內,到病房了解患者的生命體征、持續沖洗液顏色及進食情況等,交代術后注意事項,收集術中護理帶來的后續效果信息,對圍手術期護理進行客觀評估。而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護理干預。觀察和記錄兩組患者在入院時、進手術室后的心率、血壓變化,術后出血等并發癥以及術后住院時間。

1.3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入院時與進手術室后心率、血壓,以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和住院時間比較。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術前、術中心率及血壓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對照組患者術中心率及血壓相對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實驗組為11.54%,與對照組21.15%相比更低,一定程度上縮短了術后住院時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重,越來越多的男性患者因排尿困難加重而接受TURP術,該手術本身技術成熟,應用普遍。由于此類患者一般年齡較大,為促進患者術后恢復,給予一些正確有效的護理措施十分必要。首先,盡管TURP術為經尿道的微創手術,但是手術失敗所帶來的真性尿失禁等嚴重并發癥難免會引起男性患者的心理恐慌和焦慮,造成患者術前心理不同程度失衡,并產生一系列身心變化,造成巨大心理壓力。同時,經歷手術對患者來說是一種心理應激,且術后長達數日的膀胱沖洗及留置導尿,對患者來說耐受程度不一。患者術后拔除導尿管,多數伴有尿頻、尿急等下尿路刺激癥狀,亦或下降,必要時需口服藥物治療。此時,術前、術后針對性的適當心理疏導以及護理指導尤為重要,若只給予常規護理,忽略了患者本身的感受,這些生理上的創傷與心理上的恐懼都可直接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入院時心率、血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經圍術期護理干預后,實驗組患者入手術室后的心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住院時間縮短,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手術室護理干預,即術前訪視、術中護理及術后隨訪,使患者減輕術前焦慮、恐懼的心理,縮短護患之間的距離,初步掌握一些圍手術期的自護方法,從而降低其心理、生理的應激反應,使其順利度過圍手術期。另外,可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手術室整體護理標準,使手術室護理有其獨特的模式和規范,從而不斷豐富手術室護士的理論知識,提高手術室護士的自身素質和溝通交流能力,逐步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更好地服務于患者。

4結語

篇4

1.1教學內容(1)手術器械的認識。對于手術室使用的各種器械包、特殊器械等進行拍照,講解手術開臺前各種類型器械包的準備、手術過程中使用的各種特殊器械及使用方法,如各種血管夾、特殊縫線的規格及適應方法等進行講解,并貫穿到實際應用中,從而達到理解并掌握的目的。(2)手術部位的解剖。利用圖片及文字向學生進行耐心細致的講解,例如腹股溝管的解剖、甲狀腺的解剖及子宮卵巢輸尿管的解剖等,真正做到圖文并茂,使學生在手術之前對于手術部位有清晰的感性認識,在老師的指導之下獨立的完整中小型手術的上臺配合[8-9]。(3)操作技能的培訓。主要包括手術正確的擺放、正規的手術配合示范等。除了進行多媒體教學及實際臨床操作訓練外,鼓勵學生多觀摩不同類型的手術過程,感受手術的氛圍,多看多問,形成手術節奏感,與手術醫生達成默契,在實踐中學習并成長[10]。(4)規章制度及手術核心制度的學習。建立學生的安全意識,使其深切認識到手術中任何小小的疏忽都將造成嚴重的不良后果,并配合各種正、反面教材講解使學生對手術室各項規章制度及手術核心制度深埋心中,時刻樹立安全意識。(5)教學幻燈片的制作。制作精良的幻燈片,結合既往傳統的帶教經驗,將首次進入手術室人員易犯的錯誤一一總結,并結合手術室護理學的發展進步,補充前沿教學內容。通常將手術室的布局、流程、人員著裝的要求及無菌操作的內容等制作成實物與例圖結合的幻燈片,對比進行講解,利于學生的理解[12]。同時將無菌靜脈輸液術、導尿術及洗手方法,巡回護士的術前、術后工作等各項內容制作成視頻內容,針對每堂課程的內容,于課程結束時進行播放及講解,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并形成整體的理論體系,使其在實習過程中逐步體會并掌握。

1.2教學計劃統一制定教學進度一致的教育內容,進科第1周由總帶教老師進行進科宣講,熟悉手術室的布局,進入手術室的流程,熟悉各項規章制度,了解各種器械及使用方法;第2周由小組實習老師帶領觀摩手術過程,學習洗手、導尿及輸液等簡單的操作,掌握無菌操作規范,學會管理無菌器械臺;第3~4周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獨立上臺配合完成中小型手術;最后1日進行出科考試。

1.3教學評價出科考試分為理論與實踐考試,各占50分,最后相加為總分。共分為優秀、良、中等、合格及不合格5個等級,同時學生無記名投票對帶教老師進行打分,同樣分為優秀、中等、合格及不合格5個等級,由總帶教老師進行統計。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兩種教學方法之間的比較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入組學員經多媒體教學法和傳統教學法授課后對其學習效果進行比較。(1)采用兩種教學方法比較護生出科前的考試成績,多媒體教學法成績優良人數明顯多于傳統教學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4.998,P<0.05)。(2)護生對兩種教學方法的滿意度評價結果表明,多媒體教學法的授課內容和授課形式滿意度高于傳統教學法,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22.17,x2=22.66;P<0.05)。

3結論

篇5

在加強對患者人文關懷的同時,我們也要關心護士的身心健康問題。加強對護士的人文關懷,使護士受到院領導及科主任、護士長的人文關懷,消除護士的消極情感,可以使其更好地適應職業特點,科學調節心理及生理狀態,最大限度地防范心理及生理上不良因素對身心健康的影響。從而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被動的“要我做”變成主動的“我要做”,形成護士工作安心舒心,領導放心的和諧狀態。

1.1提高護士的社會地位,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手術室護士每天都在和各種各樣的患者打交道,從這個意義上講,護士工作也是一項社會活動,因此醫院應加強與社會各界的溝通,特別是新聞媒體的聯系,對護理工作作出正面報道,以提高護士的社會地位,促進社會對護士的了解。

1.2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制度營造出一種安全的內部環境,以制度管理人員,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做到各項管理有章可循。建立請假本,護士事先將要休息的日期登記在請假本上,護士長根據實際情況,在不影響手術進行,人員充足的情況下,安排休息。

1.3關心、愛護護理人員應從多角度對護理人員提供人文關懷,包括心理、生理及社會等方面。國內報道,護士抑郁發生率為25%~38%,而護士的心理健康影響著護理質量的提高,護理管理者應充分重視護士存在抑郁心理這一現象,對護士給予更多的關心、愛護,給予必要的心理疏導和心理保健,實施人性化管理,減輕其抑郁傾向[1]。護士長以身作則,做好模范,對護士多關心、多愛護,并且以公平、公正的態度對待每位護士,護士長不要隨意批評每一位護士,提倡多表揚、少批評,讓每一位護士獲得更大的安全感,并且始終感受到自己是手術室的一份子,會被尊重,不會被拋棄。護士長要充分理解護士,了解她們的所思所想,進行換位思考,找準她們的個人內心渴求;積極發現護士身上的優點,及時表揚和鼓勵,為其提供更多的展示平臺,充分發揮每位護士的潛質。建立品管圈,充分調動護士的管理參與意識,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參與管理。生活上多一份關心和理解,如護士在工作中遇到問題時,護士長要耐心地對其進行思想引導,讓其將委屈吐露出來,以緩解心理壓力;在護士的特殊生理期,給予特殊的照顧,讓護士處處感受到集體這個大家庭的溫暖。

1.4有效利用手術室人力、物力資源,合理排班,幫助緩解護士工作壓力根據手術室工作的實際情況,實行彈性排班、新老搭配的原則,以強帶弱,對人力資源進行集中調配。適度的壓力感是調動人積極性的重要條件,但過高的超過人們承受力的壓力,則會降低活力和發展的信心[2]。因此,在特殊時段,特殊手術時,適當增加護士人數,有利于手術搶救及護理配合,減輕了護士工作壓力,緩解了護士的疲勞,既保證了患者安全,又充分體現了對護士的人文關懷。

1.5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制定相應防護措施護理是一門高奉獻、高風險的職業,護士職業需要一個安全的環境,我們制定了一系列職業防護措施,并使措施具體化、常規化、并自覺遵守,加強自我保護。定期監測手術間空氣質量,保證符合質量標準。選用密閉性能好的麻醉機,減少麻醉氣體的溢出。接觸放射線者要做好自身防護,如鉛板、鉛衣、鉛眼鏡的使用等。提供各種型號的帽子和手套,及防止靜脈曲張的彈性襪。采用中心供應系統,比如氧氣、吸引器等,盡量購買國內外較先進的儀器設備,減少噪聲對護士的損害。這些措施不僅保護了護士的健康與安全,更能讓每一位護士都深切感受到醫院對護士的真誠關懷。

1.6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激勵可以有效發揮每個人的最大潛能,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以提高工作效率。對優秀的人才,提供更多的外出學習交流機會;對工作有突出貢獻的人員,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并號召大家向其學習,以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制定完善的績效考核制度,既要體現職稱,又要體現工作量和工作質量,還要做到公平合理,做到責任、義務和待遇相結合。

1.7開展豐富的生活,陶冶情操,增強科室的凝聚力良好的群體關系和團隊氛圍能使護士產生歸屬感和信任感,激發護士們為團隊利益努力拼搏的信念[3]。關心護士的生活,豐富業余娛樂活動,開展趣味運動會、演講比賽、知識競賽、操作比賽等。在三八婦女節、五一二護士節舉辦有意義的活動,年終及節假日以聚餐或聯歡的形式安排科室人員聚在一起,相互了解、交流和溝通,緩解由于工作繁忙帶來的心理壓力,使護理人員能夠在緊張的工作之余,適當地放松,陶冶情操,增進感情,同時增強了科室的凝聚力和號召力。

2體會

篇6

1.1護理方法:在手術治療前對患者進行心理狀態調查,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了解其是否存在焦慮感等心理,根據患者不同心理狀態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在手術過程中的護理主要內容包括嚴密監測患者各項生命指征的變化,對手術過程中出現的血壓異常和心率異常等現象要迅速判斷并給予針對性的處理。在手術治療后1周時間內對患者進行隨訪調查,尤其是要嚴密監視患者術后并發癥的征兆,一旦出現并發癥跡象要及早處理。

1.2統計指標:對所有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患者提供病歷資料中相關項目,初步判斷影響手術患者醫院感染的相關性因素,從這些因素中通過多因素lo-gistic回顧分析計算影響手術患者醫院感染的高危因素。

1.3統計學方法:選擇spss19.0統計學方法,對分類計數資料的組間比較方法選擇卡方檢驗,對影響醫院感染的手術室護理單因素相關性分析選擇卡方檢驗,具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再經過非條件多因素回歸分析logistic模型(相關變量作為自變量,醫院感染為因變量)分析,計算影響手術患者醫院感染的高危因素。

2結果

2.1單因素分析:統計學單因素分析結果表明:與醫院感染有關的手術室管理因素有六個:手術切口(X2值=18.2),手術時程(X2值=15.6),ICU(X2值=17.1),預防性抗生素(X2值=12.4)、接臺手術(X2值=11.8)和人員流動(X2值=8.2)。

2.2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表明,手術室護理管理中手術切口(OR=6.68),手術時程(OR=3.80),ICU(OR=13.19)和預防性抗生素(OR=2.98)是手術患者醫院感染的高危影響因素。

2.3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9.1%(5/55),術后復發率5.5%(3/55),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醫院感染現象的發生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本研究通過回顧性總結病例資料的方法,通過110名在我院外科手術后發生醫院感染的患者資料,總結了導致醫院感染的六個手術室護理相關因素:手術切口,手術時程,ICU,預防性抗生素、接臺手術和人員流動,對于這六個相關因素在以后的手術室護理管理方面要針對性重視。另外,logistic多因素分析結果表明高危因素有四個:手術切口,手術時程和預防性抗生素,針對高危因素應進行重點防護,最大限度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在對外科手術室管理控制方面,首先要注意的是無菌操作的要求:對手術過程中涉及的相關醫療器械要嚴格消毒處理并進行檢測,具體消毒方法根據被消毒物品性質而定:金屬器件或者敷料可以進行高壓蒸汽滅菌,而不耐高溫的醫療器械(如腹腔鏡等)可以用氣體滅菌法(例如環氧乙烷等),滅菌處理后的醫療器械及時包裝保護,使用前發現包裝破損者應重新消毒。其次是對無菌操作技術的管理:導致醫院感染的重要途徑之一即為醫療護理人員途徑,尤其是雙手上的細菌,因此醫護人員在進入手術室之前要嚴格、規范洗手,重視手衛生。另外對于進入手術室的人員應嚴格控制,盡量避免人員流動,最后是對術后物品的處理,處理要點主要包括術后醫療器械的處理,敷料和醫療廢棄物的處理,一次性醫療器械使用后應該按照《醫療廢物管理規定》來進行處理,非一次性器械設備應該在使用后進行嚴格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篇7

關鍵詞:手術室職業危險因素防控措施

手術室護士必須接觸各種手術患者,要清洗、整理患者手術后的各種器械、敷料、儀器等,若自我防護措施不規范,不僅自身可能感染病原體,甚至發生交叉感染。為保障手術室護士身心健康,有效控制手術室職業危險因素,防止醫源叉感染,必須加強護士的教育培訓,認真執行規范的防護措施,才能有效預防與減少手術室相關職業性感染。

一、手術室常見的職業危險因素

1.1生物性危險因素生物性危險因素主要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結核等微生物感染。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都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而成為傳染源。手術室護士每天都要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在手術配合過程中常使用銳利器械如刀、剪、針、骨鉤、鋸片等,因工作節奏快,傳遞器械頻繁,極易損傷自己或誤傷他人。污染的針或銳器刺傷是導致護理人員發生血源性傳播疾病最主要的職業因素。研究表明,約有11.7%手術室人員存在意外的血液接觸。

1.2化學性危險因素手術室常用的化學消毒劑有環氧乙烷、戊二醛、含氯消毒劑、甲醛等。這些常用的揮發性消毒劑對人體皮膚、黏膜、呼吸道、胃腸道、神經系統均有一定不良影響,可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醫護人員在工作中接觸以上消毒劑,輕者刺激皮膚引起接觸性皮炎、過敏性鼻炎、哮喘,重者中毒或致癌。

1.3物理性危險因素

1.3.1電離輻射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手術中攝片及電透直視下手術不斷開展,手術室人員接觸放射線的機會不斷增多。特別是骨科手術使用“C”型臂的頻率很高,長期小劑量接觸可導致局部皮膚變硬,乏力、頭痛、記憶力減退,食欲不振等植物神經紊亂綜合征;長期照射,可致白細胞減少,機體抵抗力下降,嚴重可引起免疫系統疾病如白血病等,女性有月經失調,在妊娠時會引起自然流產、死胎、先天性畸形和發育障礙等。

1.3.2電器及銳器傷手術室用電設施及銳利器械很多,如操作不規范可能損傷自己或他人。

1.4環境因素

1.4.1噪聲污染安靜手術室內背景噪音約13dB。術中連續噪音來自麻醉呼吸機、吸引器及麻醉排污系統;間斷噪音來自多功能高頻電刀、麻醉報警及運用手術器械、物品及儀器移動聲等;室內人員的談話聲約為60dB。骨科手術還包括骨錘敲擊聲、電鋸、電鉆、磨鉆發出的噪音,長期接觸這些因素可能導致人體判斷力和持續記憶力減退,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

1.4.2麻醉廢氣的污染主要是異氟醚、安氟醚,可從面罩活瓣、羅紋管等銜接處漏出污染手術室內空氣。長期接觸可導致麻醉廢氣在機體組織內逐漸蓄積而達到危害機體健康的濃度,并可產生慢性氟化物中毒和遺傳影響及其他影響如白細胞減少等。

1.4.3煙霧的危害煙霧中的漂浮顆粒含有炭化了的組織、血液成分和各種化學物質及氣體,可能含有一些可傳播疾病的病原體,如細菌和病毒。暴露于煙霧環境中的工作人員常主訴惡心、頭痛、眼睛和上呼吸道不適等。煙霧是否能直接導致人體發生腫瘤還有待進一步證實。

1.4.4高濃度CO2據王娟報道,手術進行中手術室空氣中CO2濃度可達0.11%。CO2主要來自人體的呼吸和電刀的燒灼,當濃度達到0.1%時,空氣狀況開始惡化,出現不良氣味,人體會感覺不適。

1.5生理、心理危害

1.5.1生理危害由于手術室工作的特殊性,常處于被動,長時間站立,身體重力集中于下肢,久之容易導致下肢靜脈曲張、水腫。器械護士配合手術時常保持頸椎前屈位15~20度,連續站立時間約5~7h或更長時間,這種姿勢易導致頸椎病的發生。手術室工作近乎于一種靜態作業,即依靠肌肉等長性收縮維持。這種作業極易疲勞,局部肌肉乳酸堆積,造成肩周炎及腰肌勞損。手術室是一個全封閉的空間,空氣凈化需要層流來潔凈,長期空調制冷制熱保持恒溫可引起風濕、關節酸痛,封閉的手術間含氧量不足,造成缺氧,引起頭痛、頭暈、困乏等癥狀。

1.5.2社會心理危害手術室工作人員經常加班加點連續工作,長時間精神高度集中、緊張、超負荷工作以及長時間飲食不規律等,可造成身心疲憊,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出現精神緊張、焦慮煩躁、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腸潰瘍等。手術室工作要求精準度高,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需要配合不同性格的醫生,絲毫不能出錯,導致護士心理壓力特別大,特別是新護士,可導致或誘發神經衰弱、慢性頭痛等。

二、防護措施

2.1生物性危害的防范術前應完善手術患者生化檢查,準確了解手術患者HBV及HIV等病毒攜帶情況,做好圍手術期的安全防護。

2.2化學性危害的防護對于戊二醛、骨水泥、甲醛等有害物品,必須戴上防護手套、防護目鏡等,操作完畢后應到空氣流通處深呼吸,加快氣體交換。

2.3物理性危害的防護骨科手術中要行X線透視的,上臺前必須穿好鉛衣,并在手術間安全的范圍內設置鉛屏風,妊娠期間避免接觸。定期維修電器,遵守用電原則,熟悉儀器的操作步驟,避免發生電擊或灼傷等。

2.4環境因素的防護手術室內應盡量減少躁音,保持手術室的安靜。手術間安裝空氣凈化裝置,建立良好的排放系統,使用密閉性好的麻醉機,把泄漏量降致最低,術中使用負壓吸引隨時抽排廢氣。

2.5掌握正確的自我防護措施

2.5.1手衛生洗手是防止醫院院內感染傳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我科通過增強洗手意識,掌握“七步洗手法”,培養良好的洗手習慣,切斷了通過手傳播感染的途徑。

2.5.2戴口罩為防止交叉感染,需要遵循以下規程:每一臺手術更換新口罩;調整好口罩系帶;壓緊口罩上的密封條使口罩緊貼口鼻周圍;術中口罩如被血液、體液濺射污染應及時更換;口罩使用完后馬上按規范處理。從而降低由于口罩使用不當引起的交叉感染。:

2.5.3加強業務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加強手術室業務學習,手術中熟練配合,動作協調,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可使誤傷和污染的機會明顯減少,從而減少因技術生疏、動作不協調所致的損傷和感染。

2.6生理、心理健康的防護盡量減輕行為負荷,借助有效條件,節約體力和能量,改善工作條件,術中交替活動下肢,平時加強體育鍛煉,穿彈力襪可有效預防下肢靜脈曲張。護士長應合理安排和調整洗手護士和巡回護士的工作,避免長期做單一持續的工作。手術室工作者早餐應吃高熱量、營養豐富的固體食物,延長胃排空時間,針對大手術,應人性化地安排人員替換吃飯,避免饑餓工作,不利身體健康。手術室護士工作時間長,強度大,有時難以顧全家人,家人應給予充分理解與支持,護士自身也應學會正確調整心態,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三、總結

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發展,不斷更新的醫療設備、醫藥用品的廣泛應用,手術室工作人員的職業危害因素也在產生新的變化,只有不斷正確認識手術室工作環境中現存及潛在的職業危害因素,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加強防護意識,采取規范的防護措施,才能既有效保證護理工作質量,又維護了手術室護士的身心健康,更有利于手術室護理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篇8

1.1一般資料

所有患者在入院時均出現重度休克癥狀,腕部未觸及脈搏或僅觸及微弱脈搏,收縮壓均<70mmHg,心率>130次/min。按照患者的失血原因可分為:外傷性出血者95例,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者37例,消化道潰瘍出血者33例,婦產科疾病出血者20例。隨機將患者分為治療組97例,女32例,男65例,年齡21~59歲;對照組88例,女25例,男63例,年齡23~57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所有失血性休克患者入室后均給予緊急止血搶救治療,對照組按常規方式進行護理,治療組則在此基礎上給予手術室針對性護理。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積極感受、藥物依賴性、日常生活能力、疼痛、總體健康進行比較分析。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處理本文相關研究數據。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以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治療組患者的整體生活治療水平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3.1術前護理

3.1.1基礎護理

入室后,所有患者均予快速建立靜脈通道,選擇相對較粗的靜脈進行穿刺,若穿刺受阻,則果斷行靜脈切開,為搶救爭取時間。成功穿刺后,采取患者的血樣送檢,及時備血,并做好各項手術準備。若為閉合性腔內出血,則需常規生理鹽水配肝素,并對自體血進行回收處理。在大量輸血時,還應補充葡萄糖酸鈣。在對患者搶救時還應密切觀察患者的皮溫、色澤、瞳孔大小、對光反射情況以及周圍靜脈的情況,若為胸部創傷或顱腦創傷者嚴禁頭高腳低位,以免增加顱內出血量。若患者因失血過多而導致休克時,可使得尿量減少,甚至無尿,需及時留置尿管,以便監測尿量。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調整輸液量及速度,并準確記錄液體的出入量。

3.1.2呼吸道護理

給予有效吸氧并確保呼吸道通暢,失血性休克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氧癥狀,在臨床有效吸氧后,可極大的緩解患者的缺氧癥狀,改善因缺氧而對重要臟器的損傷,此外,還需及時清除患者口腔及咽內的分泌物、嘔吐物,以防窒息。此外,還需及早做好氣管切開準備,協助麻醉師行氣管插管,在患者發生呼吸以及心臟驟停情況時,及時給予患者心臟按壓及相應的搶救措施。

3.1.3病情護理

在對患者補液時,應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及尿量,若患者突然心率減慢或血壓增高,需調節輸液速度,并采取合理措施,預防肺水腫、腦水腫、心力衰竭等惡性不良事件的發生。

3.2術中護理

篇9

1.1一般資料

選擇中山市東鳳人民醫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8例行外科手術的住院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64例,其中男30例,女34例,年齡18~74歲,平均年齡(38.53±8.79)歲;骨科手術20例、婦科手術19例,普外科手術18例,其他手術7例。護理組64例,其中男33例,女31例;年齡17~76歲,平均年齡(39.58±8.87)歲;骨科手術17例,婦科手術17例,普外科手術21例,其他手術9例。2組患者在性別比例、年齡、病情、病程、手術類型等方面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1.2納入標準[4]

(1)所有患者入院后行相應檢查且明確診斷后,需要行相應手術;(2)所有患者均無麻醉及手術禁忌證;(3)均符合自愿原則。

1.3護理方法

2組患者均擇期進行手術,術前給予相關檢查,對照組給予常規的手術室護理,護理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給予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詳細如下。

1.3.1術前護理

患者在入院后,首先護理工作人員為營造一個良好舒適的住院環境,對患者及其家屬的合理要求要盡可能地予以滿足;其次護理工作人員要迅速了解患者資料,對患者病情要做到心中有數,并針對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方案;再次要積極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為其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以及住院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對患者積極進行心理疏導,特別是表現出非常恐懼、焦慮的患者,通過講述大量手術成功的病例來樹立患者克服疾病的信息,使患者主動積極的配合醫療工作。

1.3.2術中護理

患者進行手術前需要禁食禁水,同時為患者做好備皮等工作,在此過程中依然可以通過語言的交流緩解患者對手術緊張的心理,進入手術室后,協助麻醉醫生進行麻醉工作,在手術過程中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若出現異常情況,及時向醫生匯報,同時要給予相應正確的處理措施,整個手術的過程中要注意對患者進行保暖,做到細心呵護。

1.3.3術后護理

完成手術后清理患者身上手術留下的痕跡,協同醫生將患者送入病房,若此時患者麻醉還未清醒,要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符合拔管指針的給予拔管,待患者清醒后要對其詳細告知手術的具體情況以及家屬陪護期間的注意事項,術后能進食患者要指導其飲食情況,同時針對某些不良心理反應較大的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對能下床活動的患者要積極鼓勵其進行適當的運動,有助于術后恢復,患者出院后要做好隨訪工作,解答患者關于該病的疑問。

1.4判定標準[5]

1.4.1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參考焦慮自評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與抑郁自評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將患者出現的不良心理狀況分為:重度、中度、輕度以及正常4個等級,計算其不良心理的發生率=(重度例數+中度例數+輕度例數)/總例數×100%。

1.4.2對手術的各項指標進行詳細的記錄,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下床活動時間以及住院時間。

1.4.3統計出院前對本次護理工作的滿意情況,將其分為滿意、認可、不滿意3個等級,計算患者的滿意度=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進行數據統計,不良心理的發生率以及護理滿意度以百分比(%)表示,計量資料采用χ2檢驗;手術各項指標以“x±s”表示,正態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設定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患者不良心理狀態發生率的比較

護理組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狀態的發生率為20.31%(13/64),明顯低于對照組51.56%(33/6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22組患者術中、術后各項指標的比較

護理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3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護理組未出現1例對本次護理工作不滿意的情況,其中63例滿意,1例尚可,護理滿意度為98.44%(63/64);對照組出現4例患者不滿意,其中52例滿意,8例尚可,護理滿意度為81.25%(52/6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篇10

消毒是手術室環境管理的重點。應在術前后進行清潔消毒,采用0.5g/L有效氯消毒劑擦拭手術室硬件設備,如手術臺、無影燈、手術器械等;空氣凈潔度是衡量手術室環境的重要指標,為此要做一下三點:(1)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每天術前提前半小時開啟空調凈化系統,在不同季節控制相適宜的室溫,如夏季室溫在23℃~25℃,相對濕度在55%~58%;冬季室溫在22℃~24℃,相對濕度45%~50%[1]。(2)保持對空氣過濾器的清洗和更換,按照過濾器的保養方法進行保養,嚴格按照壽命說明書上說寫的使用壽命對空氣過濾器進行更換。(3)在手術室行潔、污分區管理,按照分區原則和醫療物品流線原則,把手術室分為三通道,單向流程通道和潔、污通道,這樣能最大限度降低病原細菌微生物感染,減少感染途徑。

2手術室手術物品管理

手術室物品管理應根據不同物品屬性進行放置,室內除常規物品外,盡量少放置惹塵埃的物品,如手術器械包裝袋、木制品、設備紙箱等,嚴格控制室內塵埃微粒在最低低標準之內。(1)針對一次性物品,應該在管理中分門別號,用專用箱柜進行儲存,保持離地高度30cm,室內空氣含菌量<200CFU/m3,并保持箱柜內干燥清潔[2]。同時,對一次性醫療用具的領取前應先檢查醫療用具外包裝是否損壞、霉變、是否過期。在手術后還未使用的手術器械,應對器械設備的外包裝進行消毒處理,避免污染其他物品,并按日期先后順序整理歸柜,及時反饋一次性無菌手術物品使用情況,以方便下一次的使用。(2)針對無菌敷料器械的消毒,應專門設置無菌器械保存室,與一次性器械一樣設置專柜,并予專人看管清潔,做好記錄。在無菌敷料專用柜中,應放置未過期的3M滅菌指示卡和滅菌膠帶,對所有無菌物品進行定周、定月抽檢樣做細菌培養[3]。在各種消毒液的監控中,以專門的感染監控組對其消毒液的浸泡時間和濃度進行檢察,過期消毒液無需使用,隨時更換。同時,還要以高壓滅菌法對無菌持物鉗進行消毒,以每4小時為更換周期。(3)對在手術室中的廢棄物管理中,遵循《醫療廢棄物管理條例》進行分門別類進行處理,如普通醫療垃圾用專用醫療垃圾塑料袋進行放置,并封口密實;帶有間端型或具有銳器功能的針頭、穿刺針等一次性醫療物品使用后放置銳器盒內,做無害化處理。

3手術醫務人員無菌技術管理

無菌技術管理是保證手術成功的關鍵。要求醫務人員要外科洗手,外科洗手能有效阻隔醫務人員攜帶病原微生物,清除手部皮膚暫住菌和常住菌,今常采用洛本清外科洗手法[4]。同時要求手術室護士有較強專業知識和過硬的基本功。護士要對手術區范圍患者皮膚進行消毒,保護好切口,減少感染的幾率,皮膚消毒要選用高效消毒劑,切口由內向外消毒,感染傷口由內向外消毒。切口處注意覆蓋,厚度適宜,避免因為汗腺排液所產生的感染菌造成的傷口感染。

4對手術室與供應室行一體化管理

在手術室與供應室之間開通一條便捷通道,讓手術器械和用品在供應室進行消毒、整理、包裝,有利于減少手術室堆積品產生的病原危害,避免了無菌包裝在運輸過程中在成的污染,進而減少感染。

5建立手術室感染監控體

5.1完善管理規章制度

醫院要健全手術室感染控制管理制度,落實崗位職責,讓醫護人員各司其職,提升醫護人員專業素質,確保手術室感染質量。建立手術室檢測報告和感染質量制度,在相關感染控制工作環節,擬定一份嚴格的獎懲措施,并加強監督,減少人為因素失誤。

5.2嚴格消毒管理措施

嚴格劃分手術室無菌區和非無菌區,標注明顯標注。對手術區人員的著裝進行嚴密控制,以避免頭發、皮膚屑等與手術無關品攜帶;定時、術后對手術器械、手術用品進行消毒,改進不正規的消毒方法,提高人員消毒觀念,使手術室消毒正規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