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文化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8 06:46: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冰雪文化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經過多年精心的建設和發展,吉林省冰雪旅游文化項目的開發正朝著多元和精品化方向進行。在多元化方面,目前已經具有多個特色鮮明的冰雪旅游文化項目,基本形成以“賽瓦薩,塑雪雕,觀焰火,美在長春;看霧凇,逛廟會,放河燈,賞在吉林;祭圣湖,醒千網,捕魚王,吃在松原;享風情,品風味,走邊疆,樂在延邊;滑野雪,狩冬獵,泡溫泉,玩在長白山”為主題的特色冰雪旅游文化風格。在精品項目開發上,吉林省旅游局結合當前冰雪旅游文化項目的開發和建設,組織旅行社、旅游飯店、旅游景區和航空公司等旅游產業的主要力量,根據重要客源市場的實際需要,共同設計和策劃符合吉林省冰雪旅游經濟發展格局和市場需求的三條精品旅游線路:(1)長春—吉林—長白山—延吉,該線路包括了冰雪旅游最基本的景點和游覽項目,內容豐富,日程緊湊,價格極具吸引力,是大眾冰雪旅游愛好者的首選;(2)長春—松原—吉林—長白山—延吉,這條線路是吉林省冰雪旅游最具代表性的線路,內容豐富,物美價廉,深受廣大旅游者歡迎;(3)史跡、霧凇奇觀、天然滑雪、冬季狩獵、雪山溫泉、邊疆風情,這條線路是吉林省冬季休閑旅游經典線路,內容豐富,特色鮮明,行程安排舒適,旅游者參與度強。同時,近幾年吉林省冰雪旅游的游客數量也出現明顯的增長。近五年春節長假旅游人數由2010年的316.14萬人次增長到2014年的667.27萬人次,平均漲幅20.5%。在游客組成上來說,比較起省內游客,省外和境外游客的增幅更加明顯。例如,長春瓦薩國際滑雪節的參加人數,由2003年最初來自15個國家的750名滑雪愛好者增加到2014年的20多個國家的萬余名滑雪愛好者。隨著吉林省冰雪旅游文化項目開發的逐漸完善和宣傳力度的加大以及網絡自媒體的迅速傳播,可以預期將會有更多的游客前來體驗吉林省的冰雪世界。
二、吉林省冰雪旅游文化開發與經濟可持續發展融合中存在的問題
1、冰雪旅游文化開發與市場需求融合度較差
在項目開發時,沒有充分考慮消費者的現實需求;同時,也缺少怎樣與相關產業以及與國家經濟總體發展相結合的系統性研究。
2、冰雪旅游項目服務質量與產業發展速度融合不足
吉林省近幾年冰雪旅游文化項目的發展迅速,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配套的服務質量遠遠跟不上發展的要求:首先,吉林省雖然加大了冰雪旅游項目的投資建設,但相關產業的配套設施卻跟不上;其次,項目的管理人才極度缺乏,;再次,各類人員的服務意識跟不上;最后,人員隊伍不夠穩定、優質。
3、冰雪旅游項目的規模性不強
吉林省冰雪旅游文化項目的開發,目前只能說是剛剛起步階段,與之配套的產業發展以及相關政策性措施的建立仍需時日;冰雪旅游項目健康可持續性發展的規劃還處于草擬階段;配套項目的管理條例都有待完善;產業完整的生態鏈條還沒有完整地建立起來。
4、冰雪旅游與文化的融合度差
與冰雪旅游項目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吉林省冰雪旅游項目尚缺少自己的文化個性,項目多數以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為主,而缺少具有自己鮮明特色的主體性文化。冰雪旅游與吉林省的地域文化特色融合不夠,如怎樣將薩滿文化同冰雪旅游有機的結合,提高游客對冰雪旅游項目的認知,怎樣突出冰雪旅游項目的創新性和文化性仍是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5、冰雪旅游項目與衍生產業融合性較差
目前,吉林省的冰雪旅游文化項目相對單一,僅限于滑雪以及冰雪節,而與冰雪旅游相關的餐飲、娛樂、交通運輸、購物、房地產等產業融合程度還有待提高。
三、吉林省冰雪旅游文化開發與經濟可持續發展融合對策研究
面對當今激烈競爭的發展局面,怎樣在保持優勢的基礎上,揚長避短,使吉林省冰雪旅游文化產業發展能夠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需要管理者在冰雪旅游產業模式的經營管理以及開發、公共宣傳和服務、以及環境建設等方面進行更深入的探索,另一方面還需要在宏觀及微觀兩個方面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議,從而能夠使整個產業良性發展,最終達到整體提升冰雪旅游產業的目的。
1、政府職能部門要充分發揮作用,加強上層管理以及調控
冰雪旅游產業嚴格地說是一個產業鏈條,是以冰雪旅游資源為主體,相關產業為輔助的龐大的經濟綜合體,要想使其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從而創造最大的效益,政府職能部門的重要作用就不可缺少,相關政策的扶持也尤為重要,這就突顯出宏觀調控的重要性。首先,政府部門要行之有效地進行正確的管理和引導,實行統籌規劃、促進產業合作;同時出面進行營銷,推進產品的多元化發展;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強相關產業的軟硬件建設,并進一步制定可持續發展計劃。其次,實行以政府為主導、企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為輔助的模式促進建立行業聯盟,并規范行業標準、建立行業管理制度。再次,在給予政策扶持的同時,政府職能部門要加強對行業的監督,避免盲目發展,要引導其走科學化、規范化發展道路。最后,政府職能部門要加大對相關產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并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使冰雪旅游產業能夠健康發展。
2、科學定位,突出吉林省人文地域特色,形成獨特冰雪旅游品牌
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已使我國旅游進入品牌時代,怎樣打造具有價值的品牌是吉林省冰雪旅游產業高速發展的關鍵。要想在當今競爭日益激烈的冰雪旅游產業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須要具有自己的特色。政府職能部門要科學規劃,將人文特色同冰雪旅游資源有機結合,并進行規模化的經營和科學化的管理;結合自己的優勢來科學定位自己的品牌以提高競爭力;在冰雪旅游項目的開發上,結合吉林省優勢資源,強調冰雪與文化、體育以及藝術等方面的相互融合交叉,在冰雪觀光及休閑,冰雪賽事舉辦,冰雪節慶及民俗結合方面打造出具有鮮明特色、內容豐富的冰雪旅游項目。
3、加大吉林省冰雪旅游產業宣傳力度,進一步增大影響力
在冰雪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應有效結合長白山、吉林霧凇、查干湖冬捕、瓦薩國際滑雪節等能夠代表吉林省旅游特色的元素,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及時廣泛的大力宣傳吉林省冰雪旅游產業。同時,政府職能部門,要發揮有效管理,正確引導的方式,聯合企業到國內及周邊國家和地區,進行吉林省冰雪旅游的宣傳及推廣活動。
4、加強并完善冰雪旅游項目配套及相關產業設施建設
能夠讓游客滿意的冰雪旅游項目,除了項目本身基礎設施的完整之外,還需要與其配套的相關產業(如吃飯、住宿、出行、購物)的不斷完善與建設。首先,可以把城市商圈的服務體系納入到冰雪旅游產業的服務體系中來,具體的操作,可以適當延長商鋪冬季的營業時間,或向商圈引入一些娛樂項目或者藝術活動來吸引更多的客源;其次,需要進一步完善冰雪旅游項目的設施,這其中包括救護設施和人員的合理配置,要爭取做到救護設施的正常運轉,通信的通暢,以及救護渠道的順暢。
5、加強冰雪項目專業人才的培養
目前,與冰雪旅游產業相關的專業人才十分匱乏,嚴重地限制產業的進一步發展。要解決當前問題,首先,要充分利用高校教學優勢資源,特別是體育院校要加強冰雪旅游人才的培養,要開設冰雪旅游、雪場管理以及滑雪等專業課程,以彌補人才匱乏的問題;另外,要積極地向其他冰雪旅游發展較好的其他地區及國家學習經驗,并向其地區委派人員或從當地引進一些人才,為吉林省冰雪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四、結語
篇2
關鍵詞:肝病治法氣血
一、肝病的論治
對黃疸型肝炎現代醫學認為是由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中醫則謂之“黃疸”,對重癥肝炎則謂之“疫黃”等概之。黃疸病因歷代醫家論述頗多,自漢代至金元以來,總以濕熱為患之論述而被當今所認定,其濕與熱之偏重,乃由體質差異及其他因素所決定。治療當以祛邪為主,邪是濕熱,濕熱膠結致病當清熱與利濕并進,以分解濕熱的手段達到治療目的。仲景用茵陳蒿湯清熱利濕,是治黃疸之專方。歷代醫家所推崇,大黃清熱瀉火,梔子清熱解毒,茵陳清熱利濕。
遷延性、慢性肝炎,系急性肝炎反覆不愈。治療原則多采取扶正祛邪,或虛實并治為主兼固其他,氣虛者當補氣化濕舒肝解郁;陰虛者當滋養肝陰補水生木。任何虛證必兼有郁,氣虛多兼郁,包括氣郁,痰郁、血郁;陰虛多兼氣郁,血瘀等且偏重在熱,而郁多偏重在肝,治宜疏通和調。因此,氣虛者在補氣藥中佐以疏肝解郁之品,陰虛者在補陰之中佐以疏肝解郁之品。總之,氣虛者多偏于寒,而陰虛者多偏于熱,仍緊扣寒熱分而論治。
肝硬化系肝炎后期引起肝細胞壞死形成纖維性的實質性病變。多系血瘀氣滯肝郁不舒,水濕停滯,治療多以活血化瘀,舒肝解郁,其目的在于解除氣血的郁滯,擴張微循環,若腹水嚴重,必有水郁氣虛氣滯之臨床表現,要重用益氣理氣之品寓活血化瘀之中,佐以化濕利水。可用血府逐瘀湯加黃芪、白術、茯芩、澤瀉等,或用血府逐瘀湯合舟車丸等隨癥加減。
二、肝病與氣血的生理關系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其疏泄是肝臟功能表現在調暢全身氣機,推動血和津液運行,包括調節氣機升降出入運動,血的運行和津液的輸布代謝;促進脾胃運化及升清降濁的功能平衡;膽汁的分泌與排泄;精神情志的正常與否,婦女的排卵和月經來潮;男子的正常排精等,無不與肝有關。
肝藏血:是指肝有貯藏血液和調節血液流量的生理功能。主要體現在肝臟內必須貯存一定的血量。一是以維護肝的疏泄功能,使之充和調達,從而制約肝的陽氣升騰,勿使過亢。二是以防止血液妄行及不足所引起的外溢等出血現象。因此,若肝的藏血功能低下或喪失,將會出現肝血不足,及陽氣升泄太過與血液外溢之出血,并且產生肝之疏泄失常的諸多病變。
肝病與氣血的相互影響:在論述肝病與氣血的相互影響時,不得不推導肝主疏泄,主藏血的主要功能因病變失常,由此機體氣血的正常運行及肝本身的氣血營運也不受到破壞。給機體帶來肝病與機體氣血營運障礙互為因果的病變。
黃疸性肝炎的病機制是濕與熱導致機體氣血營運障礙而發生相應的病理變化,特別是肝臟本身的病理變化。濕聚可阻滯機體氣機正常升降出入的運行。濕郁之久仍可化熱,濕郁之熱與致病之濕熱合邪致病。造成脾虛肝郁、濕阻熱熾、火旺神昏、血熱出血等。從損害機體氣血所演變的由輕到重的病變過程。當急性肝炎反復不愈,發展到遷延性肝炎,慢性肝炎時,病因由濕和熱逐漸演變為虛實夾雜的郁滯狀態,多以氣郁、濕郁、血瘀等癥出現。
因此,肝病在任何一個或輕或重的階段,其病變的基本因素很顯然是氣和血在體內所產生的不同變化。所以肝病在臨床上的共同證狀為“熱”、“痛”、“瘀”、“虛”、“黃”,基本病因為濕阻;發展過程為濕阻氣機肝郁不舒,氣虛血瘀肝失營運,這樣一個以氣血變化為中心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最后發展到氣血衰敗,陰陽離決的死亡邊緣。
三、肝病治療在于著眼氣血變化
肝病的治療不能離開氣和血,這是因為氣血對機體的重要作用所決定的,且肝對維持氣血功能,氣血對肝本身的作用而分不開的。所以對肝病的治療要注意在氣和血的辨治上,若結合了氣血的辯治在臨床上可收到滿意的效果,當忽視氣血的辨治收效不佳。如,黃疸型肝炎采用清熱利濕的茵陳蒿湯、梔子柏皮湯,但頭汗出,身無汗,齊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者,此為瘀熱在里,身必發黃,茵陳蒿湯主之。重點在小便不利,濕熱內郁氣機受阻。茵陳蒿湯、梔子柏皮湯在于清瀉郁熱,通利小便,使郁熱得清而水濕可去,仍使三焦氣機通暢,濕熱得以下行,是分解濕和熱,通暢氣機。因此,不難看出仲景治療濕熱內蘊之黃疸,重在調暢三焦氣機,用清利之品使濕熱分解下行。這就提示了黃疸型肝炎的治療重視氣機的調暢,所以采用的方法是清熱利濕以退黃。
篇3
1998年、2004年參加吉林省美術教師基本功大賽,榮獲一等獎。1999年所寫的論文《農村中學美術教改初探》發表在《科研興教的探索》一書中。2002年在全國“星星河杯”青少年書畫大賽中被評為優秀輔導員。作品多次參加省市級書畫展,并獲不同獎項。2007年有部分油畫、水彩、攝影、書法等作品分別在《中國收藏》、《藝術名家》等刊物發表。
我出生并成長在長白山區,這里有浩瀚的林海、巍峨的長白山、神秘的天池、深邃的大峽谷,它們是我創作的源動力。
我認為藝術首先是地域的,然后才是民族的和世界的,長白山區的風情油畫藝術也不應例外。不同地域的資源會產生與之相應的文化產物,長白山區風情油畫便是這種產物的一部分。今天,當我們面對長白山區特定的自然資源時,也讓我們清楚的認識到研究長白山區風景的創作問題,應從地域資源的角度予以探討。
長白山區是滿族的發祥地。《山海經》載:“大荒之中有山曰不咸,有肅慎氏之國。”,不咸山即長白山,這肅慎就是滿族的最早先人,居住在長白山之北。這里有紛繁、樸厚的滿族傳統地域文化遺存,東北人的粗獷豁達也會躍然紙上。我國受益于地域文化資源的畫家很多,比如當代著名冰雪畫家于志學先生,他就是立足于關東冰雪資源的基礎上創立了北方冰雪畫派,并提出“冷文化”、“冰雪文化”的地域文化探索主張,其作品在色彩上崇尚白色。著名冰雪山水畫家路懷中也是長白山人,現住北京“獨白居”,從他的畫中也可見一斑。清華美院畫家王君瑞先生也在昨秋踏上了白山之路。他來到了長白山區的“原始村落”――漫江孤頂子村進行油畫風情寫生,就是要體會一種親近自然,返樸歸真的藝術情感。他說過這樣一句話:“風景在心中不用任何照片,因為已經融化在我的血液之中,畫布中呈現的是我心中的風景,就是在長白山你也找不到一模一樣的。”
注重藝術構思和內在美的表現是我創作的一貫風格,然而刻意追求藝術,為藝術而藝術,讓人看了之后心累,也會為真正的藝術家所不齒。
在具象的靜物與意象的風景結合之中,在大塊的顏色鋪墊與靈動的線條勾勒之中,在這自然流淌在內心深處的激情奏響的樂曲聲中,我看到了白山,看到了綠水,聽到了東北風吹,聽到了牧笛夕歸,聞到了黑土地的芬芳,同時也感受到了平靜水面被石子偶然驚擾時內心的波瀾。
當我仔細端詳一棵生長于長白山林的大樹時,當我凝視著一個東北小村的夕陽西下、炊煙裊裊之時,一瞬間的吸引,我便會駐足于前,下一刻――流連忘返。
篇4
[論文摘要]地域文化資源是旅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地域文化的優勢決定旅游競爭力。齊齊哈爾的地形地貌、人文歷史獨特,構成了古樸、原始、神奇的地域文化資源優勢。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資源,開發其文化價值和美學價值,構建具有傳承性、獨特性、創新性的旅游文化,全面打造文化鶴城,使地域文化與旅游文化共同發展,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策動力。
地域文化是指一個地域的地理、歷史、經濟、社會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體現地方特點的文化。齊齊哈爾市建城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文化底蘊厚重,在歷史長河里形成了多元的地域文化、豐富的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催生了獨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已經成為全國有名的綠色食品之都、裝備工業基地、生態旅游之鄉和歷史文化名城,贏得了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魅力城市等稱號。當前,如何充分發揮我市地域文化優勢,打造齊齊哈爾旅游文化品牌,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地域文化內涵是塑造旅游文化的靈魂
在本地文化資源中,選擇那些能吸引人的眼球的要素,開發出有說頭、有聽頭、有看頭、有玩頭的旅游產品,提供有獨特體驗、有新鮮感受、有無盡回味的旅游服務,已經成為當今旅游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齊齊哈爾的地形地貌、人文歷史獨特,構成了古樸、原始、神奇的地域文化資源優勢。
一是生態文化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我市擁有世界聞名的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是世界最大的蘆葦濕地。扎龍濕地是首批被國家列入“世界重要濕地名錄”的,也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每年接待數以百萬的游客。河流漫溢,葦草叢生,湖泊星羅棋布,是鳥類棲息繁衍的天然樂園。據統計,扎龍自然保護區有各種禽鳥296種。其中尤以鶴類居多而文明于世,世界上現有鶴類15種,在扎龍就可見14種鶴。我國有野生鶴9種,扎龍就有野生鶴6種。世界最珍貴的丹頂鶴不足2000只,扎龍就有400多只。因此,齊齊哈爾成為馳名中外的“鶴鄉”。鶴文化已經成為我市的特色品牌,寫鶴、畫鶴、吟鶴、攝鶴蔚成風氣,觀鶴成為著名旅游品牌。一曲感人至深的《一個真實的故事》就是歌頌為尋找走失的丹頂鶴而獻身的我市姑娘徐秀娟。扎龍馴養的丹頂鶴曾在澳門、黃鶴樓放飛表演,獨特、鮮明的鶴文化正在提升我市知名度和競爭力。此外,齊齊哈爾四季分明,沃野千里,空氣清新,全年空氣質量二級以上達到326天。境內的“一江九河”未受污染,綠色農業旅游資源豐富。全市有14個中國特產之鄉,獲得綠色食品標識120個,綠色食品產業快速發展,生態旅游、休閑度假旅游特色鮮明。首批國家級梅里斯綠色觀光農業園等就是生態休閑旅游的代表。風光旖旎的明月島、集自然與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東北最大的城市公園龍沙公園、穿城而過宛若晶瑩剔透的城市項鏈勞動湖等構成了鶴城旅游文化的精彩華章。區位上,齊齊哈爾是我省西部與內蒙古東北部旅游的中心城市,有區域旅游合作的基礎。觀鶴節,鶴翔人舞,共同體驗人與自然的和諧。齊齊哈爾的大濕地與大慶的大油田、五大連池的大火山、黑河的大界江、呼倫貝爾的大草原共同構成了生態旅游精品線路,成為中國十大完美旅游線路之首。
二是工業文化旅游資源氣勢恢宏。齊齊哈爾是重要的裝備工業基地,為我國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象馬恒昌小組那樣的產業工人在創造物質財富同時,也創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這里有被總理譽為“國寶”的中國一重集團、“掌上明珠”的北滿特鋼集團。有親自選址,為國防建設做出重要貢獻的華安兵器工業集團公司以及和平廠、建華廠等三大軍工企業。有亞洲最大的鐵路貨車生產企業齊車集團,有全國機床行業“十八羅漢”的第一和第二機床廠,已有三家企業已經成為國家級工業旅游示范點。
三是歷史文化旅游資源凝重厚遠。齊齊哈爾城始建于1125年,1954年前曾作為黑龍江省省城達255年之久,是我省歷史文化名城。有曾被寫入歷史教科書的昂昂溪文化和被學者稱之為“北方半坡”的滕家崗文化遺址、有一千多年歷史的遼金塔子城遺址、有中國最北的“金長城”遺址、金代蒲峪路遺址等歷史文化旅游資源。有建于1695年的黑龍江將軍府舊址,曾居住過薩布素和壽山等68位將軍。有民國黑龍江省最早的行政機構黑龍江督軍署舊址,有呂氏舊居等流人故居。有馬占山將軍打響全國武裝抗日第一槍的江橋抗戰遺址。可以說,完全可以打造成一條北疆歷史文化游的精品線路。
四是民族宗教文化旅游資源異彩紛呈。齊齊哈爾有達斡爾族、鄂溫克族、蒙古族等35個少數民族,蘊藏著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資源。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等多宗教構成了豐富的宗教文化旅游資源。有我國大陸唯一的五教道德院,有建于1939年東北著名的佛教圣地大乘寺,有建于1684年的全國重要文物保護單位、我省最大規模的卜奎清真寺,有哥特式建筑風格的圣彌勒爾教堂等。這些建筑流光溢彩,無論是在設計、彩繪、建筑、造型和布局等都極具體現其科學、歷史、文化等多方面的藝術價值。
五是關東文化旅游資源獨具特色。我市已經連續舉辦了六屆的中國齊齊哈爾關東文化旅游節,緊緊圍繞冰雪文化、雪鶴文化、民俗文化等開展旅游文化活動,是東北地區重要的旅游節慶活動之一。挖掘和弘揚生生不息、艱苦創業、開拓進取、敢為人先的“闖關東”精神的內涵,為重振齊齊哈爾老工業基地雄風提供強有力的精神支持,賦予了新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我市至今尚有山東村、山東屯的文化遺存,全市有七成以上人口是關內移民的后裔,生活和生產方式仍有關內習俗。電視劇《闖關東》就多次提及齊齊哈爾。全國聞名的甘南興十四村就是典型的山東移民村,它已經成為我省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和國家級農業旅游示范點村。我市歷史悠久的冰雪游園開全國的先河,自1963年首屆開辦,至今已經連續舉辦了二十八屆。冰澆藝術在全國更是堪稱一絕,冰雕玲瓏、雪雕奇偉、冰燈璀璨已成為旅游亮點,深受中外游客的歡迎。
地域文化的優勢決定旅游文化的特色,旅游文化的靈魂存于地域文化的內涵。因此,齊齊哈爾要依托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資源,開掘其文化價值和美學價值,建設具有傳承性、獨特性、創新性的旅游文化,全面打造文化鶴城,讓文化發展與旅游發展真正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策動力。
二、依托地域文化生產力提升旅游文化競爭力
地域文化資源是旅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地域文化的優勢決定旅游競爭力的強弱,我們要依托地域文化優勢提升旅游文化的競爭力。
一是結合地域文化品位定位旅游文化特色。根據我市地域文化的特點和景觀分布及自然資源現狀,可以開發建設昂昂溪文化旅游、遼金文化旅游、紅色文化旅游、民族風情文化旅游、歷史建筑文化旅游、工業文化旅游、生態文化旅游、農業觀光文化旅游、都市觀光旅游九大系列旅游產品。鶴文化研究也要進一步挖掘內涵,以鶴文化與關東文化的表現形式,逐步形成齊齊哈爾的文化品牌。
二是提煉地域文化精髓包裝旅游文化形象。要根據齊齊哈爾地域資源特點,挖掘、開發并創造出自己的個性化產品,力求與眾不同。目前,我市已經形成夏秋有綠博會、觀鶴節、小交會、和平節,冬春有關東文化旅游節、冰雪節等,構成了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旅游文化格局。同時,還要充分利用齊齊哈爾文化藝術品廣場等作為展示和推介藝術作品和旅游產品的平臺。
三是突出地域文化特點塑造旅游文化精品。當前,齊齊哈爾市的旅游業對文化的繼承、傳播和交流作用還未得到充分發揮。必須在認真研究、深入探討的基礎上,確立目標、塑造形象,加強旅游文化建設,提升旅游文化內涵,注意研究旅游與文化的有機結合,體現旅游景區、旅游管理、旅游商品、旅游服務和旅游促銷的文化性。
三、以地域文化優勢推動旅游文化產業的開發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步伐加快,文化的交流和相融趨勢明顯。保持和發展民族文化特性,并將優秀的傳統文化轉化為適應現代經濟需求的旅游文化產品,對于弘揚民族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文化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要促進旅游文化與地域文化的有機結合,大力解決人文資源開發滯后于旅游資源開發的問題。旅游業是一項經濟、文化兼承的產業,隨著經濟文化的互動和廣泛交流得到快速的發展,加強我市地域文化與旅游資源的整合與開發,提升旅游產品的文化含量和品位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要深入挖掘我市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按照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和“世界大濕地、中國鶴家鄉”的定位,突出生態特色,要大力實施地域文化發展戰略,打造我市獨特的旅游文化品牌。文化產業的發展要和自然、人文、社會環境相適應,開發與本地實際相結合的新興旅游文化產業,以特色創名牌,以優勢爭市場,把特有的地域文化融于旅游產品、旅游管理、旅游服務、旅游營銷之中。要依托我市多姿多彩的文化資源,深度開發和挖掘其人文價值、美學價值,加快建設民族文化旅游。同時要注重把發展文化產業和調整產業結構結合起來,把文化產業培育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新晨
二要確立體現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產業發展思路,形成多元化投入、多種形式共同發展的格局。堅持用市場的眼光看待地域文化資源,用市場的方式配置地域文化資源,用市場的機制開發地域文化資源。我市旅游產品檔次低、品種少、地域文化特色不突出,旅游文化企業總體上還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充分考慮發揮地域文化優勢,緊緊圍繞打造旅游文化品牌的發展思路,制定旅游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其次要注重培養鄉土文化人才。牢固樹立文化人才資源是第一文化資源的觀念。鄉土人才是最為寶貴的財富,鼓勵和引導他們創作出更多的文化藝術作品,打造出更多的文化藝術精品,特別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工藝品。要延長旅游文化產業鏈條。旅游文化產業是綜合性產業,市場空間大,社會效益大,最為直接的就是能夠帶來就業崗位的增加,相關產業收入的提高。這就需要社會各方面的支持配合、相互協作,深層次地研究、挖掘、整理、開發,利用地域文化資源作為重要內容。比如以達斡爾族為代表的北方少數民族藝術表演、文化展覽等,開發各類衍生文化產品,形成高效益的文化產業鏈。
篇5
關鍵詞:夏季旅游產品;開發;哈爾濱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21-0167-01
一、哈爾濱夏季旅游產品開發的綜合性資源優勢
首先,夏日涼爽、舒適的氣候使得哈爾濱發展夏季避暑旅游有了先天性優勢。特別是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舒適型氣候已經變成夏季旅游產品開發的一種特殊戰略性稀缺資源。其次,自然資源條件優越的哈爾濱,擁有多類山地、草原、森林、水體、濕地等避暑消夏旅游資源,松花江在城市內曲折蜿蜒,水網密集,森林覆蓋率超過44.6%,空氣狀況良好占總天數的95%以上;自然資源稟賦獨特,水文和都市恰如其分地融為一體。“人善水和”的生態旅游背景下,水與城、自然和人文異彩紛呈,是哈爾濱夏季避暑旅游發展的魅力所在和特色之處,為哈爾濱在夏季旅游市場的長遠發展奠定了極大的優勢。哈爾濱地處東北亞中心地帶,是歐亞大陸重要交通樞紐,也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其城市風貌獨特,經濟發展基礎較好,旅游服務體系較為完善,中高端消費相對集中,被譽為“東方小巴黎”。
二、哈爾濱夏季旅游產品開發的現狀及主要問題
2008年哈爾濱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共同建設“冰城夏都”特色旅游區,實施冬季冰雪、夏季避暑“雙輪驅動、兩季繁榮”的發展戰略。“夏都”哈爾濱以其迷人的魅力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直接帶動旅游業的整體提升與發展,使得哈爾濱的夏季避暑旅游取得了傲人的成績。2012年,哈爾濱市聯合旅游產業相關各點,通過整合旅游、文化、經貿、體育和消夏等節慶類活動,首創“迷人哈夏”文化旅游系列活動,包括濕地節、啤酒節、哈洽會、五花山賞秋節、哈夏音樂會等百余項活動,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娛樂游覽項目,極大地豐富了哈爾濱的夏季旅游產品種類。在大力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了連帶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對松江濕地避暑旅游資源獨特性缺乏深入認識和挖掘,利用程度還比較淺顯,品牌競爭力有待提升。
三、哈爾濱市夏季旅游產品開發的幾點建議
1.夏季的松花江本身就是避暑療養天堂,哈爾濱段更是擁有眾多灘涂、千島湖等濕地,為避暑消夏的游客提供了親近自然的休閑娛樂空間。應推進夏季避暑旅游與濕地水文化旅游的有機結合,推出多樣化、突出特色的濕地避暑旅游產品。
2.哈爾濱森林資源優勢明顯,森林避暑旅游產品的開發必不可少。如在暑期開發針對學生和教師的森林科普旅游,包括科學考察、探險獵奇、專業實習和夏令營等產品形式。
3.哈爾濱周邊有獨特的鄉村景觀和濃郁的東北風土人情以及多個少數民族區,可以將這三者有機結合到一起來組合旅游產品,推進一批特色少數民族風情鄉村游、農家樂等。
4.依托江河、湖泊、水庫等濕地,開發一批親水旅游產品。松花江兩岸景致秀美與雅致并存,可充分利用水陸便利的交通條件,通過自駕、游船、騎行等多種游覽方式感受哈爾濱夏季的獨特魅力。
5.充分利用周邊山水組合資源,重點建設少數幾個避暑山莊,另辟蹊徑,打造山地高端避暑制高點,并開發相關旅游產品。
6.依托特色城區街道,建設若干都市避暑文化區,推進哈爾濱市文化風情與夏季避暑旅游的有機融合發展,進一步拓展哈爾濱夏季避暑旅游產品的寬度與深度。
參考文獻:
篇6
(吉林體育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2)
摘 要:本文通過采用問卷調查法、文獻資料法和數理統計法等具體研究方法,對吉林省五家知名滑雪場的發展現狀進行深入的調查.并針對今后吉林省滑雪場在場地建設、運營項目建設上提出了建議,同時也對滑雪場服務項目的資金使用及品牌宣傳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 :吉林省;滑雪場;運營現狀
中圖分類號:F590;G8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4-0144-02
前言
近年來,滑雪運動逐漸成為體育產業中的流行一族,滑雪運動本身具有很強的刺激性和挑戰性,深受人們的喜愛.目前滑雪市場正朝著多樣化、高水平的趨勢發展,而且因其依托著優越的地理條件,各個有著冰雪資源的國家都依賴于這種自然資源進行開發建設,成效顯著.隨著我國喜愛滑雪運動人口數量的逐漸增加,吉林省以獨特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成為國內有影響力的滑雪勝地之一.滑雪市場的發展也在本地區整體的經濟發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
1 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長春市凈月潭滑雪場、長春市蓮花山滑雪場、新立湖滑雪場、萬達長白山國際滑雪場和吉林市北大壺滑雪場為本論文的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和研究有關文獻十余篇,為研究對象提供有效依據.對關于滑雪市場的相關研究成果與文獻資料進行搜集、整理、歸納與總結.
1.2.2 問卷調查法
對滑雪場進行實地走訪調查,通過走訪制定調查問卷,主要根據滑雪場地質量等級、滑雪場服務種類、滑雪場服務評價等關鍵因素進行調查研究.以吉林省的5家滑雪場(凈月潭滑雪場,蓮花山滑雪場,新立湖滑雪場、長白山滑雪場、北大湖滑雪場)的負責人員、教練員以及工作人員為調查對象.根據論文的研究內容、目的等對滑雪場的相關工作人員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問卷發放情況如下:
對滑雪場相關工作人員調查問卷共發放141份,收回130份,其中有效問卷122份,回收率為92%,有效率為87%.
1.2.3 數理統計法
通過對吉林省5家滑雪場相關工作人員的調查得出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得出關于吉林省滑雪場運營現狀的數字結論.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吉林省滑雪市場的發展現狀及調查
2.1.1 吉林省滑雪市場的發展現狀
吉林省滑雪產業的發展是經濟發展歷史潮流中的一部分,目前已經進入起步,且前景十分樂觀.吉林省的國民生產總值在近十年當中增長迅速,居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多年來自費旅游成為了主流,在未來的時間里,旅游產業將會給滑雪產品帶來龐大的市場.滑雪項目富于特色和刺激,運動場地開闊,是冬季公認最佳的健身項目之一.世界上成熟的技術與管理經驗為我國發展雪上項目提供了可行性.未來十年,中國的滑雪產業將會是消費人群不斷飆升、產品實力不斷增強的一項新型體育產業.
2.1.2 吉林省滑雪場地的相關發展現狀調查
2.1.2.1 吉林省滑雪場地質量級別的調查
就場地建設標準化來看,吉林省現在已有的滑雪場達到SSS標準的滑雪場有一家(長白山滑雪場);SS標準的滑雪場有2家(北大湖滑雪場、蓮花山滑雪場);S標準的1家(凈月潭滑雪場);未達到標準的1家(新立湖滑雪場).這只是評定3S標準的一個參考因素,在綜合了造雪系統、滑雪具、壓雪機、雪場照明、雪場衛生、救護、旅游交通、綜合管理與服務、社會效益等評判標準來看,吉林省滑雪場的質量等級只有蓮花山滑雪場等達到S級標準,其他滑雪場均未達到標準級別.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吉林省這五家滑雪市場質量等級存在不均勻的狀態,只有長白山滑雪場達到最高標準.因此,吉林省現有的滑雪場在今后應加強建設,提高場地等級質量,力爭達到3S標準.
2.1.2.2 吉林省滑雪場服務項目資金使用情況調查
滑雪場所是向旅游者提供以滑雪為主要活動項目的健身、娛樂、度假和消費等服務的場所.吉林省的幾家滑雪場由于規模比較小,所以有很多服務項目提供不了,相關的配套設施還十分不完善.以凈月潭滑雪場為例,該滑雪場總計投資3500萬元人民幣,在雪場設備及雪場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雪道、滑雪具、索道、造雪系統、壓雪機、雪道照明設備、停車場等項目上基本將所有資金用完.滑雪場的一些輔助設施以及綜合服務設施處于邊營業邊建設的狀態,所以雪場配套服務項目很少,沒有形成規模型的度假滑雪中心.滑雪場的基礎運營良好,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滑雪場本身所具有的各種活動項目,參與滑雪運動的人們不僅要享受到滑雪帶來的樂趣,而且還應該充分享受到滑雪場所帶來的各種優質的后續服務.所以,以凈月潭滑雪場為例經過調查可發現,目前吉林省的滑雪場在休閑娛樂項目上投資較少,所以今后應加大這方面的資金投入,使人們在享受優質服務的同時帶動滑雪市場消費.
2.1.2.3 吉林省滑雪場經營項目及服務種類調查
對5家滑雪場的調查結果顯示,吉林省五家滑雪場經營項目是以單一滑雪為主,大型雪場配有酒店設施,住宿服務的有4家,占80%;購物商場2家,占40%;餐飲5家,占100%.由此可見,吉林省五家滑雪場在餐飲項目上都做足了準備,這也符合了消費者基本的生活需求.但在游泳、購物商場等項目上所占比例較小,這說明滑雪場沒有考慮到消費者的娛樂需求.因此今后滑雪場在經營項目上應加大娛樂等項目的比重,充分考慮到消費者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3.1.1 吉林省具有良好的自然環境和文化基礎,資源優勢明顯,但吉林省并沒有很好利用現有優勢開發滑雪市場.
3.1.2 吉林省滑雪場的場地質量級別相對較低,發展缺乏市場整體規劃、技術設備與服務設施落后、缺乏環保發展觀念,與國外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
3.1.3 吉林省滑雪場在內部服務項目資金的使用及經營項目的分配上結構不合理,沒有具體考慮到消費者的各種需求,不利于今后滑雪市場的壯大.
3.1.4 吉林省滑雪項目缺乏品牌特色,旅游服務缺乏影響力,嚴重阻礙了吉林省滑雪旅游市場的發展.
3.2 建議
3.2.1 改善經營管理水平,改善軟硬件設施建設,以國外高水準的滑雪場為標準,學習其先進經驗,加強資金投入,加強交通、食宿、通信等相關配套設施建設.
3.2.2 加強人才培養,提高服務質量.我國滑雪運動起步較晚,想達到較高的增長速度,必須要有高水平創新性人才來經營和管理,提高服務質量.
3.2.3 加大資金投入,達到國際水平.吉林省必須著眼國際市場,積極改進滑雪市場運營,加大對滑雪場地的資金投入.
3.2.4 擴大宣傳,形成獨有品牌,開拓國外市場,加大滑雪市場內涵宣傳和滑雪消費者行為引導方面的工作力度.大力宣傳,突出主題,注重品牌,增大產業聯動效應,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張德成.淺談滑雪旅游與人類文化[J].冰雪運動,2008(3):78-80.
(2)李西林.吉林省滑雪消費市場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6.
(3)曹繼紅.滑雪旅游目的地市場營銷策略研究[J].吉林對外經貿,2006(5).
(4)蔡麗萍.葛艷榮.我國滑雪市場旅游現狀及發展營銷策略[J].中國商貿,2010(10).
(5)甄雪原.中國滑雪產業前景看好[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7.
(6)趙靜靜.長白山旅游景區游客滿意度測評研究[D].延邊:延邊大學,2010.
(7)曹亞東,李余天.安振連.遼寧省冰雪運動發展及產業化的對策研究[C].第二屆全民健身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2010.
(8)周立華.國內外體育旅游開發的比較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39(1):23-25.
篇7
旅游時代雜志社常務副社長,好運達廣告文化傳播機構總經理,副教授。在國內外媒體發表管理、統計、資源、旅游、經濟、傳播等學科論文二百余篇,參與編撰及與他人合著著作多部,多項成果獲國家、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七五科技攻關項目獲國務院嘉獎。曾有政府、企業、學校、研究、新聞單位工作經歷,參與策劃、組織多項大型活動。
旅游時代雜志社常務副社長張穩柱先生(右)與國際節慶協會(IFEA)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史蒂文先生的合影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孕育出眾多傳統的、民族的節慶活動,如春節、中秋節、少數民族的登巴節、那達慕大會、三月街、牧童節等。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迅猛發展,在傳統的、民族的節慶活動基礎上,各地相繼策劃、組織、籌辦了一些現代節慶活動,這些節慶活動或挖掘當地文化內涵,或依據資源優勢、產業優勢,體現地域風貌,有聲有色,極大地活躍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對旅游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各類大小節慶活動每年有五千多個,而且大多數應該說是辦得成功的,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成為旅游經濟發展的催化劑,像青島國際啤酒節、大連國際服裝節、哈爾濱國際冰雪節、平遙國際攝影節、南京國際民族藝術節已成為具有一定影響的品牌工程。
旅游業作為朝陽產業,是一個地方經濟繁榮、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近年來,各地樹立科學發展觀,都非常重視旅游業,都把旅游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支柱產業來培植和發展。
節慶活動對旅游業的作用和意義主要有:塑造旅游形象,如2003中國山西旅游推介會推出了“華夏古文明,山西好風光”的旅游計劃后,當年旅游總收入160.72億元人民幣,創歷史最高水平;提升知名度,如平遙國際攝影節的成功舉辦,使平遙的世界地位經營至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其品牌文化營銷在全國樹立了新的典范;促進完善基礎設施,優化旅游環境,帶動消費,促進與旅游相關產業的發展,如1999年的云南世博會,僅舉辦月5月,就接待游客達900多萬人次,給云南的旅游、餐飲、娛樂、住宿、交通、通訊等行業帶來了無限的商機,僅前9個月旅游總收入就達174億余元,并吸收了一大批國內外客商到云南投資創業;增加旺季客流量,填補淡季需求不足,如冬季,應該是旅游的淡季,而在香港,成功地策劃舉辦“繽紛冬日節”,內容生動豐富,吸引了許多旅游者,把淡季變成了旺季;弘揚傳統文化,產生深遠影響,如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天水伏羲文化節等;加強了宣傳,促進了旅游產品銷售,如泰山,1985年,接待游客只有130萬人次,通過舉辦泰山國際登山節,2001年,游客增至500萬人次。上海藝術節為上海的旅游業帶來了大量的海外和各省市游客,2003年僅國際魔術節海外游客的訂票數就達幾十萬元。
節慶活動作為旅游的吸引物,是構成旅游產品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旅游業的發展中已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這既是經濟發展成果的表現,也是社會進步、文明發展的要求。但是在節慶活動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有待解決,如主題不突出、形象不鮮明、缺乏自身特點、創新不夠;產業化程度不高,投入產出不成比例,華而不實,缺乏市場調研,不量力而行,盲目求全求大;行政干預多,市場作用發揮不足,大多由政府主辦,在專業策劃運作能力方面存在專業性不足的問題;沒有形成品牌,知名度不高,缺乏足夠的參與性和開放性。
節慶活動以“政府引導、企業承辦、市場運作”的模式,已被越來越多的主辦方所接受,根據當地實際,應對市場需求,利用獨特優勢,選擇鮮明特色的主題宣傳,是成功舉辦節慶活動的支撐點,同時國際化也是節慶活動成長發展的必要條件。可以說,地方性與國際化之間是相互依存、辯證的統一關系,它貫穿于節慶活動的創建、培育和發展的全過程,是節慶活動取得成功的關鍵之一。另外很主要的是節慶活動必須賦予文化的內涵,和當地的文化底蘊、主題相匹配。耗費巨資請一幫明星,搞一些晚會老掉牙的流行歌曲,冠一個節慶名字,不能算是成功的節慶活動。節慶活動不僅要給經濟搭臺,更要充分展示文化的魅力,文化的作用,文化與經濟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沒有文化底蘊的節慶活動是沒有吸引力的,也是不可能持久的。
篇8
關鍵詞:冬奧會;會徽;設計;審美價值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2808(2013)05-0058-05
冬奧會的視覺形象系統包括:會徽、海報、吉祥物、獎牌、紀念品以及具有時代特色的奧運建筑景觀等多種藝術形式,其中會徽是核心,也就是說冬奧會視覺形象系統中的其他藝術形式都要圍繞會徽的設計而展開,它向世界傳遞著主辦國的民族歷史文化觀和審美價值取向。同時冬奧會會徽通過生動的藝術形象體現了奧林匹克體育運動的性質、目的及其精神價值,并展示奧林匹克獨特的價值取向和文化內涵,傳達出奧運精神的視覺意象。通過查閱文獻,發現對夏季奧運會會徽的研究居多,對冬奧會會徽的研究只是做了初步論述,并多以文化學視角研究冬奧會會徽,未能對冬奧會會徽的審美價值進行深入研究。此文結合符號學等相關理論,以體育美學、藝術美學的研究視角解讀冬奧會會徽這個特殊的視覺標志,探析奧林匹克運動的精神內涵和價值取向,并在此基礎上研究冬奧會會徽的美學特征和未來會徽設計的發展趨勢,以便為我國將來舉辦冬奧會時在會徽的設計上提供有益的參考。
1.符號化解讀冬奧會會徽
會徽就是奧運會視覺形象的高度符號化,也是視覺形象中的核心部分,是由各種具有意象的符號組合而成,符號作為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重要信息載體,也是實現信息交換和儲存的工具。通過符號人們可以較好地實現知識的傳遞和情感的交流。
圖案是構成奧運會會徽符號的主體元素。色彩分明、內涵深刻的圖形不但向人們傳遞著震撼的視覺效果,而且能夠讓人們清楚地了解到主辦國、主辦城市對奧運精神的理解和民族意趣等。會徽所呈現的符號元素包含了奧林匹克五環、火炬、山脈、太陽、雪花、旗幟以及主辦地標志性建筑等。通過這些個性化的符號去表現舉辦國和舉辦城市的形象。除第1屆冬奧會外,其余的歷屆冬奧會均出現了五環的圖案,這是因為《奧林匹克》規定了作為奧運會會徽重要組成部分的五環標志必須在會徽上有所體現。從表1中可以看到,有4屆冬奧會以山峰、山脈作為圖案的主元素。以山作為圖案主元素,凸顯了主辦國作為世界滑雪勝地的地位及冬奧會與滑雪有關的項目特點。另外,冬奧會會徽選擇山做背景的原因還在于它是連接天地的,是眾神的居所,它們遍及古代世界。宇宙學說認為,這些圣山還是宇宙的中心和軸心。山脈的巒峰有時是太陽和月亮的居所。因為山脈是水和豐饒的最終源泉。雪花出現的頻率最高,共出現過9次,晶瑩雪花明示舉辦冬奧會的冬季特征及奧林匹克冬季運動項目。太陽出現過3次,太陽展現了冬奧盛會的盎然生機與活力。在第9屆冬奧會上,太陽還巧妙意指國名(日本)。火炬出現了1次,火炬象征生命之火,真理之光和太陽之火。在希臘一羅馬藝術中,火炬常常成為其中的主題元素,各種形式的火炬形成各種各樣不同的寓意。在奧運會的眾多活動中火炬傳遞儀式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它象征奧運精神生生不息,因此,火炬成為奧運形象的代表。旗幟出現過1次,旗幟表明奧運會主辦國的地位獨一無二。運動員出現了3次,用運動員來表示冬季運動項目及特征,同時也表明運動員才是賽場上真正的英雄。主辦地建筑出現了5次,主辦地建筑突出建筑風格,彰顯東道主的地域特色。
2.冬奧會會徽的發展及審美傳承
冬奧會會徽作為傳遞奧運精神、展現主辦國民族傳統文化和藝術風格的審美符號,牢牢地扎根在特定的歷史時代背景下,它是時代共性下的民族文化個性的體現。在特定歷史背景下,人類擁有共同的審美理想,那就是對生命和諧美的追求。冬奧會會徽的設計在觀念和風格方面的變化與整個時代的變遷有著密切的關系。這是因為時代的變遷往往意味著社會生活方式和社會文化的變遷,它直接影響承載社會、文化思考任務的哲學思想以及表達審美主張的變化。
2.1冬奧會會徽的形成期(1924-1956年)
冬奧會的誕生晚于夏季奧運會,在會徽的設計上也繼承了夏季奧運會會徽的設計理念。從第1屆冬奧會到第7屆冬奧會,這一時期的冬奧會會徽就像招貼畫一樣,以前現代主義風格為主。主要特征是寫實性、唯美性,風格簡單而樸實。從表2中可以看到,第1屆冬奧會會徽的主圖案是五人雪橇、雪山和展翅的雄鷹,這些展現了法國式的風情,充分地體現了當時注重寫實的特點。
這一時期的冬奧會會徽受寫實主義藝術設計風格的影響,在形式上主要以當時的平面傳媒一封面插圖和海報為主;在內容上主要以傳播奧林匹克思想的信息為主;在風格上體現了前現代主義藝術與設計的主要特征。
2.2冬奧會會徽的發展期(1960-1988年)(現代主義)
從第8屆冬奧會到第15屆冬奧會,這一時期的會徽以現代主義風格為主,具有幾何化、抽象的藝術特點。第8屆冬奧會的會徽與以往的會徽設計風格有了明顯的變化。會徽由美國國旗顏色的3個三角形與奧林匹克五環組成。而幾個三角形的疊加所產生的立體效果使它看起來像一顆星或一枚雪花的結晶(見表3)。這一時期的冬奧會會徽設計借鑒了世界著名企業形象設計的風格,體現了現代主義藝術特點,以圖形的形式宣傳奧林匹克思想,記載著奧林匹克發展,向公眾傳遞奧林匹克信息,最終服務于奧林匹克運動的實踐要求。這一時期冬奧會會徽體現著新的色彩組合,以新為好,以奇為最,同時它提倡“少即多”的美學觀念,會徽的設計向著易于識別、簡潔、抽象化的方向發展。
2.3冬奧會會徽的成熟期(1992年至今)
從第16屆冬奧會到第23屆冬奧會,這一時期的會徽以后現代主義風格為主,抽象與具像相結合,具有更注重人文主義的藝術特點。這一時期的冬奧會會徽將具體的設計圖形、文字和色彩巧妙地組合在一起,形成富有冬奧會主辦理念的設計主題。從表4中可以看到,2010年加拿大溫哥華的第21屆冬奧會會徽的圖案非常簡潔明快,其構思取材于加拿大北部地區土著民族因紐特人的巨型石刻,這些被雕刻并疊放人形的巨石常被用做路標和紀念物。圖案是由5塊彩色石頭疊成,既像路標、燈塔,也像一個站立的冰球運動員,人形的主體形象被命名為伊拉納克,其原意為朋友的意思。伊拉納克的頭部為綠色,雙臂為深藍色,軀干為天藍色,雙腿分別為紅色和金色。綠色、深藍與天藍代表溫哥華沿海地區的森林、山區與群島,紅色是加拿大國家標志一楓葉的顏色,金色代表溫哥華的夕陽勝景,這5種顏色也與奧運五環的顏色相同。會徽的整個人形體現了“友誼,熱情,力量,視野和團隊精神”。
2.4冬奧會會徽的審美價值
冬奧會會徽不但具有美的屬性,同時還有審美價值特性。作為一件特殊的藝術品,它既具有本身的美又具有“精神的美”。通過優美的冬奧會會徽符號展現著主辦國的民族生活個性、價值理念、審美風格,同時又體現著人類共同的審美理想。凡是能使人們生活得更美好和有助于人的個性全面發展的東西,對于各民族來說都有審美價值。冬奧會會徽作為審美對象,其價值特性即在于此。
2.4.1形象之美 冬奧會會徽符號給人的視覺沖擊,首先是單個外顯的美的元素,即圖案的單個符號,然后才是整個系統的美的元素組合,所以冬奧會會徽符號的外顯視覺審美價值,包括會徽圖案的色彩、線條、圖形等單個美的元素及符號整體所呈現出來的一種情感傾向與價值。
(1)色彩之美。紅、黃、藍是冬奧會會徽圖案的主色調。它們有著獨特的象征意義和審美價值,無論從視覺和心理上都帶給人們強烈的審美感受。紅色,血液與火焰的顏色,因為它代表了動力、威力、領導以及勇氣。作為代表火的顏色,紅色又帶有了能量、力量、穩定及影響等含義。特別在中國,紅色因其對生與死的控制而被看作是幸運色。黃色是陽光的顏色,屬暖色系,它是最令人歡快和振奮的色彩。作為給人以溫暖和鼓勵的顏色,黃色帶來的是希望和快樂,它暗示著樂觀和輕松,象征著美好的愿望,如和諧、和平、活力、歡快和理想。黃色激發人們的思考,給人以創造、智慧、哲理、聰明、博學、權威及個人權利等特性。藍色作為大海和天空的顏色,給人以深沉、涼爽及平靜的印象。作為繼紅色之后第二個能夠引起人們強烈情感反應的顏色,藍色的作用正好與紅色相反。它幫助人們寬心并放松,而不是激勵或威脅。就像藍天和大海,藍色總是顯得很遙遠、很神秘,總是令人沉思、冥想,在喚起人們的思考的同時使人們內心平靜。
(2)線條之美。圖形自古就先于文字成為人類傳達信息、表達感情的工具,因為文字是不同識別標準的符號,而圖形是跨語言、跨國界無需翻譯的視覺語言。線條又是構成圖形的重要元素,因此,線條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線條從基本形態上可分為直線和曲線,直線是男性的象征,具有簡潔明了、直率的性格,具有一種力量之美;曲線則是女性的象征,較溫和,是對稱和秩序之美。線條在圖形中具有分割色塊和視覺導向的作用,既可表現靜態的圖形,又可模擬動態的瞬間。
(3)整體之美。人們對于視覺形態的審美心理,都有一種回歸為語義的習慣,即通過視覺語言對圖形潛在的情感轉化為抽象意念的符號。對于冬奧會會徽的設計也是如此,因此,盡管冬奧會會徽在各個時代或階段會體現出不同的風格和表現形式,但都通過圖形表現一種組合的寓意,這不僅是圖形的羅列,更是情感的邏輯結構。
冬奧會會徽大多有一個簡單易記的外輪廓形,內部填充各種圖形元素,使得冬奧會會徽的主體圖形及其背景環境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給人以整體易記憶的認知方式。冬奧會會徽整體構形與構圖,自然合理又賦予創意的表達,產生閱讀的舒暢感。
2.4.2文化之美 冬奧會會徽不僅具有表面的形象之美,在其背后還隱藏著文化屬性。冬奧會會徽的文化性無非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民族性、國際性、奧運精神和冰雪文化。首先,在小小的冬奧會會徽上分別體現了各民族、各國家的文化內涵,既相互獨立又相互影響,促進了不同文化的交流,并以奧運會會徽為平臺,通過對本民族和其他民族文化的審美認知,有助于增進大眾對不同文化的吸收與融合,端正了社會的審美認知態度,同時,對于會徽的國際化發展也提供了有利幫助。
其次,冬奧會會徽除了要體現主辦國的民族文化和國際化的表達方式,最重要還要展現奧運精神和冰雪文化,其中冰雪文化的加入是冬奧會會徽在文化層面上區別于夏季奧運會會徽的重要內容。冰雪文化并不等同于地域文化,也不是一個雪花圖形所能代表的,它是層次性和功能性的意識形態統一體,是知冰識雪的各族人民在特定的時空里形成的一種文化形態。因此,冰雪文化之于冬奧會會徽具有獨特的文化屬性。
2.4.3意象之美 前面談到冬奧會會徽美的價值,更多的是把它作為奧運精神這種特定指向內涵的審美符號來看,因此,它的美學價值在于奧運精神所體現的特定內涵對審美主體的影響,這種審美價值是顯性的,而人們往往容易忽視會徽的隱性審美價值,即作為一種純粹的藝術形象對審美主體心靈的作用,也就是意象美。
意象是想象力對實際生活所提供的經驗材料進行加工處理,而在頭腦中形成的形象顯現。意象之美可以從觀賞者和設計者兩個角度來看,前者是意象審美,后者則是意象創造。意象又成為主客體相互作用實現審美價值的中介。縱觀中后期的冬奧會會徽,均為簡潔甚至高度抽象的圖形,會徽中每一個抽象的圖形都能成為審美主體眼中的審美意象。由于審美經驗的不同,使得不同的審美主體對同一客體,甚至同一審美主體對同一客體在不同時期都會有不同的審美感受。冬奧會會徽既體現了其顯性的審美價值,又作為純粹的藝術將隱性審美價值潛伏其中。這樣的審美特征使奧運會會徽這一審美視覺藝術符號具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顯示出其特有的藝術魅力。
3.冬奧會會徽的審美發展趨勢
3.1數字化趨勢
隨著科技的發展,計算機數字技術的不斷成熟,數字化已成為冬奧會會徽審美發展的必然趨勢。冬奧會會徽的將不再是一個簡單的設計問題,它由以往的二維平面化向三維立體化、靜態化向動態化、綜合化方向發展。數字技術的發展為冬奧會會徽設計提供了新的設計語言和更加廣闊的空間。通過數字技術,人們對奧運精神和民族文化的一切審美想象幾乎都可變為現實。在這樣的技術支持下,冬奧會會徽設計開始從靜態的、理l生的、單一的、物質的創造向動態的、感性的、復合的、非物質的創造轉變。通過最新的3D打印,冬奧會會徽可以在平面上體現立體形象,給人們帶來全新的思維空間和強烈的視覺感受。在數字技術的影響下,冬奧會會徽的設計理念、內容和表達方式也將隨之產生巨大變化。設計師把冬奧會會徽中呆板不變的圖形元素變為具有生命力的視覺影像。
3.2民族化趨勢
奧林匹克規定會徽要體現主辦國或主辦城市的特點,但像以往用寫實手法來描繪這些特點早已過時。把獨特的民族色彩、吉祥圖案、標志性建筑等富有民族元素的圖形設計成構思精妙的抽象符號是會徽設計的具體操作思路。索契冬奧會會徽的顏色主色調就采用了俄羅斯國旗的藍色,而平昌冬奧會會徽則采用了韓國的傳統色彩一五方色(青、赤、黃、白、黑五色)。這些帶有民族烙印的色彩和圖形將會提升冬奧會會徽的審美價值。
3.3文字意象化趨勢
文字意象化就是把獨特的民族文字本身當作特殊的符號來對待,再加以意象化的變形,使其內涵擴大和延伸。文字意象化從意境上提升了人們對冬奧會會徽的審美感受。同時,圖形設計在形式上也日趨符號化、文字化,讓人們在短時間內更直觀地獲取視覺信息。可以說圖形文字比文字更具內涵,又比一般圖形更具圖理和文字性的視覺傳達效果,成為了現代圖形設計的主導性潮流。平昌冬奧會會徽就是將韓文中“平昌”兩個字的子音加以形象化后完成的。
4.結語
冬奧會會徽作為人們認識冬奧會的媒介,是一屆成功奧運的標志,是奧運精神的外在表現,是向世界展現主辦國民族文化的窗口。冬奧會會徽是由各種高度意象化的符號構成的,主辦國通過會徽符號詮釋奧運精神,傳遞民族情感。它同時也是對美的傳承和發展,它由早期的招貼畫演變成當今的抽象與具象相結合的藝術圖示。冬奧會傳達給人們的不僅是運動之美,通過會徽展現在世人面前的還有形象之美、文化之美和意象之美。將目光聚焦在冬奧會會徽上,能在這里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拓展美的價值,豐富美的經驗。未來的冬奧會會徽設計將充分利用先進的科技和思想,運用新媒介傳播更加富有民族內涵的、動態的、三維立體的視覺語言,既展現冬季運動獨特魅力,又體現主辦國的文化之美和奧林匹克的精神之美。
參考文獻:
[1]張軍,冬季奧運會會徽的文化學釋義[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3,29(1):25-27.
[2]王軍,奧林匹克視覺形象的歷史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博士論文,2004.
[3]蔡淑敏,現代奧運會徽符號的審美價值論[D],武漢:中南民族大學,2008.
[4]閆玉光,數字時代的藝術設計[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12):82.
[5]尼古拉·尼葛洛龐帝,數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9.
篇9
我是個醫生,而且自信是個不錯的醫生. 我之所以寫起小說,就是因為對昆侖山的摯愛. 它是我心中一顆充滿活力的種子.
昆侖山是值得用如椽大筆去揮寫的. 在我國燦爛的古代文化之中,它有過無數輝煌的傳說. 在高高的昆侖山巔,長著頂天立地的稻谷,它的每一粒谷米,都是珍珠和美玉. 黃帝巍峨壯麗的帝宮,是百神聚議的地方. 然而,現實中的昆侖山,哪有什么天稻!哪有什么宮殿!它是一個嚴酷的冰雪世界. 在這被稱為“世界第三極”的冰凍雪國里,生活著我們的邊防戰士. 告別父母,遠離家鄉,四面八方的稚子在昆侖山上被鑄成了鋼.
我曾急切地尋找所有描寫昆侖山的文學作品. 他們有的寫得真好,令我贊賞、令我感嘆. 但每每于掩卷之后,又生出一絲淡淡的惆悵:這同我心中那座雄奇偉岸的高山,似乎并不能完全重合. 像一架尚未調試到極佳狀態的電視機,總有一點重影,有幾行波動.
這怪不得別人. 有一百個人,就有一百座昆侖山吧!那座屬于我的昆侖山,時時像雕塑一般,凸現在眼前. 陸游的兩句話,簡直像為我寫的: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我想試著勾畫我心中的那座昆侖山.
只是,我行嗎?一個“”時期的初中畢業生. 雖然有一張大專文憑,但那是醫學的,與文學可不搭界. 那場可怕的“革命”,中斷了我們這一代人的學業. 除了醫學,對于數理化,對于文史哲,我似乎總停留在一個初中生的水平.
我跳到空中,像一個第三者一樣,冷靜地分析了一下我自己. 不要抱怨命運吧. 每一代人,由于歷史的限制,都有自己特定的趨勢. 不必過于驕傲,也不必過于沮喪. 如果把這叫作命運,那它是一回事,自己的努力則是另一回事. 與我們每個人密切相關,可以左右的,是第二件事. 我這個人別無長處,但是不怕吃苦. 這要感謝昆侖山,我經歷了那種罕見的艱難困頓之后,一般的苦便難不倒我.
電大中文專業招收自學視聽生,我報了名. 沒有時間聽課,見不到輔導老師,有好些科目,連教科書都買不到.于是只有向別人借書來讀. 上午借,下午還. 臨到考試,便連書也借不到了. 我有時頗感滑稽,覺得自己有點像高玉寶. 記得參加第一門考試之前,內心緊張之余,竟感到有些凄楚,覺得這真是自找苦吃.
篇10
【關鍵詞】城市雕塑 文化內涵 城市文化
我國知名雕塑家劉開渠曾指出:“城市雕塑是城市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文化水平的象征。它對城市面貌的美化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具有其他藝術形式難以替代的獨特功能”。①可見,城市雕塑作為城市文化的載體,不僅僅從藝術的高度彰顯著城市的歷史文化,更是一座城市精神風貌的象征。
一、城市雕塑文化內涵的分類
城市雕塑作為造型藝術中的一種形式,除具有獨特的審美特征外,更蘊含著城市的歷史、文化、風俗等特點。城市雕塑出現于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僅反映了當時的城市風貌,更是對時代審美特征和精神風貌的展現,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
(一)歷史紀念性文化內涵
由于城市雕塑具有永久性和跨時代性的特點,因此具有一定的歷史紀念意義,大多用于紀念城市重大歷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的事跡。它是各個國家和時代城市歷史的化身,記載著城市的歷史變遷,凸顯著濃厚的時代氣息,是城市文明的見證者,如知名雕塑《人民英雄紀念碑》《加萊義民》《巴爾扎克像》等都是具有歷史紀念意義的城市雕塑。
(二)時代性文化內涵
一件優秀的城市雕塑作品,是在城市歷史背景和時代潮流的感染下經過藝術家的提煉而創作的。城市雕塑作為城市的組成部分,是城市經濟發展和人文特色的真實寫照。由于受到社會思潮的影響,它具有鮮明的時代審美特性,如霍去病墓石刻群雕塑,除表達歌功頌德之外,更體現出秦漢時期雕塑藝術的渾厚之風。
(三)地域性文化內涵
城市的自然環境和地域文化對城市雕塑的建設具有重要影響。城市雕塑是展現城市地域特色和區域文化特點的重要手段,如哈爾濱的冰雪雕塑藝術就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展現出了當地的地域文化特色,使哈爾濱享有“冰城”的美譽,成為哈爾濱城市的文化名片。
(四)標志性文化內涵
城市雕塑大多擺放或屹立于城市的中心位置,是城市中某種元素的真實寫照。它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語言,記載著城市的重大歷史事件和城市歷史人物功績,深受人們的認可與喜愛,從而成為了城市的象征與標志,如《自由女神像》記載著美國獨立戰爭勝利的歷史,成為美國的標志性雕塑,而廣州的《五羊群像》也因記載著城市的起源而成為廣州的標志。
二、城市雕塑與城市文化的關系
城市雕塑內容形式與藝術語言的表達,是對城市文化最好的詮釋。優秀的城市雕塑作品不僅僅能彰顯出城市的個性,更是展現城市精神風貌的媒介。城市雕塑如果不能體現出城市的歷史背景、地域特色、風土人情,便不具備社會價值。城市文化為城市雕塑的存在提供了滋養的土壤。城市雕塑不僅要尊重城市歷史文化,還要遵循必要的美學準則,即在展現城市歷史文化和地域特色的背景下,讓作品的主題更加鮮明,文化底蘊更加突出,真正體現出城市的文化內涵。主題性城市雕塑要充分表現出內容的真實性;歷史紀念性城市雕塑要具有記錄城市歷史變遷和重大歷史事件的作用;標志性城市雕塑則要充分體現出城市的文化特色。城市雕塑以其獨特的藝術手段,運用雕塑造型藝術和語言形式,通過象征的表現手法來實現對城市文化內涵的展現,不僅僅是對城市文化的記錄,更是改善城市環境和體現城市精神風貌的載體。當前,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時代潮流的轉變,城市雕塑在藝術創作中一定要與城市文化進行完美融合,從更深的層次發掘城市文化,汲取新的城市文化元素,在彰顯城市文化內涵的基礎上,更要迎合現代人們的審美觀念和時代精神,處理好城市雕塑與城市文化之間的關系,堅持以人為本的創作理念,注重對城市雕塑的藝術性、文化性、娛樂性和時代性的充分展現,為構建文明和諧的城市做出貢獻。
三、如何做到城市雕塑與城市文化和諧發展
城市雕塑的發展和藝術形式的演變,離不開城市的歷史變遷和文化內涵。城市雕塑以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改變著城市面貌,而城市文化則是城市雕塑的靈魂,是城市雕塑內在精神的展現,只有二者完美結合并出現在城市的重要位置,才能讓人們時刻感受到城市濃郁的文化氣息,啟迪人們對城市歷史文化的弘揚和對時代精神的追求。城市雕塑作為城市公共空間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審美觀念和社會認知,是城市歷史文化發展和時代改革的見證者。城市雕塑建設的成敗,無論是從主題、內容、規模上,還是從形式、材質上,都應該認真考量,精心設計和創作,使之成為精品,真正成為城市的標志和文化名片。城市雕塑如何與城市文化進行完美結合、和諧發展,是在城市建設中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第一,城市領導者要樹立正確的管理理念,注重對城市文化建設項目的開發,加大對城市雕塑建設的投入,為城市居民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更好地為城市雕塑的建設提供服務與保障。第二,城市規劃家和雕塑家在對城市雕塑進行設計和創作的過程中,一定要深入了解城市的地域特色和歷史文化,通過對城市的考察,選取適合的城市文化元素,確定選題、規模、位置等,制定出完善的設計方案和施工計劃,注重雕塑作品與城市公共環境的關系,做到城市整體規劃與城市雕塑的協調統一,突出城市地域和文化特色,使雕塑真正成為美化城市環境的使者,體現出應有的社會效應與文化價值,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和對精神生活的向往。總之,城市雕塑以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美化著城市環境,詮釋著城市文化內涵。每一座城市都有不同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地域特色,蘊含著城市濃厚的文化內涵和時代精神。因此,在城市雕塑的建設中,一定要以城市本土文化為根基,重點突出城市的文化內涵,向世人展現城市獨特的歷史風貌和文化氣息。注釋:①白佐民,艾鴻鎮.城市雕塑設計[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81:22.
參考文獻:
[1]陳繩正.城市雕塑藝術[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1998.
[2]譚巍.城市雕塑的藝術形式與文化內涵的研究[D].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