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評價工作方案范文

時間:2023-03-21 18:13: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績效評價工作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績效評價工作方案

篇1

一、考核組織

2014年民政民生工程在縣民生辦的統一安排下,由縣民政局負責組織實施。

二、考核內容

根據縣政府與各鄉鎮政府簽訂的2014年度民生工程目標責任書內容,考核各鄉鎮5項民政民生工程的組織實施、規范管理、資金發放、實施效果等情況。

(一)農村低保。重點考核內容為:目標任務完成情況、資金發放情況,社會效益、舉報和管理規范性等,具體為:保障對象的申請、審核和動態管理情況,低保資金的發放情況,依法辦事,接受社會監督情況以及檔案管理等情況。

(二)城鄉醫療救助工作。重點考核內容為:資助參合、大病救助、“一站式”救助、資金發放及群眾滿意度等情況。具體為:救助對象是否準確,申請審核程序是否規范,與其他制度銜接是否有序等。

(三)城鄉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重點考核內容為:年度城鄉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目標任務完成情況、資金管理情況、項目申報及實施效果和管理規范性等情況。具體為:五保供養機構申報及完成既定建設任務和年初集中供養任務以及補助補貼資金使用規范。

(四)生活無著人員社會救助。重點考核內容為:生活無著人員社會救助目標任務、救助效果、資金使用管理,政策落實以及資金效益發揮等情況。具體為:對流浪乞討人員資金及物資救助、孤兒基本生活保障任務目標完成、資金使用管理以及發揮的效益情況進行綜合考核與評估。

(五)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重點考核內容為:年度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目標任務完成情況、資金管理情況、項目申報及實施效果、制度建設和管理規范性等情況。具體為:社會辦養老機構申報及完成既定建設任務,各項補貼資金使用規范,績效明顯。

三、考核方式

采取由縣民政局會同縣財政局對各項民生工程實施情況進行實地檢查,結合統計數據、、信息報送、省市抽查及平時獎懲通報等情況進行綜合評價考核。實地檢查采取查閱資料、聽取匯報、走訪救助對象和現場查看等方式進行,重點對民生工程進展情況、各項惠民政策落實情況、資金及時足額發放情況、工程類項目建設和完工情況等進行考核打分。

篇2

一、高職高專院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建設的意義

1.強化預算管理意識,明晰預算管理權責的需要。許多高職高專院校預算管理都普遍存在“重編制、輕執行”的現象,只關注經費切塊和投入情況,不重視事后的預算分析,導致預算編制和預算執行環節嚴重脫節。預算績效評價作為一種評判理財績效的科學手段,必須與預算支出管理相互銜接,有效配合,才能切實發揮其應有作用。推進預算績效評價體系,能促使高職高專院校各個部門明晰在預算管理過程中的職責,在重視預算編制的同時,將預算執行、預算成效納入預算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采取積極有力的措施,使預算支出行為逐步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

2.完善財政資金投入保障機制的需要。高職高專院校由于自身發展的特點,其資金來源大多數是政府投入,資金投入模式基本遵循“校財市管”格局。預算績效評價體系的建立,可以有效確保政府財政性資金使用方向的正確性,將高職高專的職能與財政資金的供給范圍及規模結合起來,各類支出能正確的投向預定的使用項目,將強化厲行節約、控制運行成本作為預算管理的重中之重,嚴格執行財政性資金中公用支出定額“負增長”和維持發展類項目支出“零增長”的要求,同時大力控制和壓縮“三公支出”,優化支出結構,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有力地保障政府財政性資金投入的有效性。

3.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的需要。結合近年來高職高專院校日益突出的經費緊張與快速發展之間的矛盾,“穩健從緊,好字優先”將成為高職高專財務工作的主基調。建設一個有效的監督評價機制,能集中財力辦大事、辦實事和辦好事,改善現有資源浪費、利用率低的現狀,優化配置學校教育資源,按輕重緩急原則將有限的資金優先用于教育事業急需建設的地方,最大限度地提升教育資金的使用效益。

二、高職高專院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建設的原則

1.全面性原則。預算績效評價體系應當通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對影響績效水平的各種因素進行全方位、多層次地分析和綜合評析。

2.相關性原則。評價指標的選取、評價方法的確定、評價標準的衡量都必須貫徹相關性原則 ,根據學校自身的實際情況和發展方向,并參考同類高職高專院校相關項目預算資金績效評價標準,客觀公正的反映預算資金的使用效益。

3.效益型原則。高職高專院校的預算績效評價應當以資金周轉和回報水平為重點,運用投入產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科學分析預算資金保值增值水平和執行力度。在評價體系建設中也要充分考慮評價方法和指標的成本效益,力求節約評價成本。

4.發展性原則。綜合績效評價應當在綜合反映高職高專院校年度財務狀況的基礎上,客觀分析預算編制水平、執行力度,為以后年度的預算安排提供決策依據。

三、高職高專院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建設的應用

1.制定評價工作方案,明確評價目標。根據以前年度預算執行情況,進行詳細的預算數據分析,以分析結果作為績效評價工作方案制定的基礎,預算績效評價工作方案中應明確的主要內容:

(1)評價流程,包括學校內部至上而下的評價程序、評價領導小組的確定、評價工作的承擔部門及人員;評價專家組成員的確定及評價周期等。

(2)評價目標,評價目標應根據學校發展戰略的要求確定,對重點項目的預算執行情況應逐一進行績效評價。

(3)評價數據來源,評價數據不僅包括傳統的財務指標,應同時考慮學校發展狀況的相關指標,側重于對預算執行情況和資金流量情況的數據分析。

(4)評價結果獎懲制度。績效評價數據應作為下一年度預算編制的主要參考依據,將績效評價結果和預算編制有機結合起來,對符合學校發展方向且年度內預算執行理想的項目,下一年度預算優先安排;對預算績效評價得分比較低的項目,分析成因,如果存在浪費教育資源、降低資金效益的項目,在下一年度預算安排時不予考慮。

2.設計評價指標體系。參考企業綜合績效評價方法,對高職高專院校績效評價分為定量評(下轉第69頁)(上接第61頁)價和定性評價兩部分。定量評價是對高職高專院校一定期間的資產質量、債務風險、經費投入產出、預算執行等方面進行分析評價。列舉一些主要指標如下:

(1)生均經費支出=(工資福利支出+商品服務支出+對個人和家庭補助支出+項目支出)/學生總人數(其中:商品服務支出包括教學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支出、科研支出等)

(2)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3)收入預算完成率=(財政補助收入+上級補助支出+事業收入+附屬單位上繳收入+其他收入)實際發生額/本年收入預算數×100%

(4)支出預算完成率=(工資福利支出+商品服務支出+對個人和家庭補助支出+項目支出)實際發生額/支出預算數×100%

(5)收入支出率=本年事業支出數/本年事業收入數×100%

(6)收入年增長率=(本年收入數-上年收入數)/上年收入數×100%

(7)支出年增長率=本年收入數-上年收入數)/上年收入數×100%

(8)固定資產年增長率=(年末固定資產總額-年初固定資產總額)/年初固定資產總額×100%

(9)凈資產增長率=(年末凈資產數-年初凈資產數)/年初凈資產數×100%

定性分析的指標主要包括學校發展戰略實現度、教學資源利用率、人才培養結構優化程度、行業影響和社會貢獻程度等。

3.確定評價方法及衡量標準。定量分析多采用功效系數法,對每一項評價指標分別確定優秀值、合格值、不合格值,先分別計算各指標的得分數,再經過加權平均進行綜合分析,從而評價項目或學校整體的預算績效。

定性分析應根據指標取得的難易程度,選擇問卷調查法、專家評分法等分析方法。

篇3

關鍵詞:公共事業單位 財政預算 績效管理 評價

一、地方公共事業單位財政預算績效管理的程序和方法

預算績效評價是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的核心,績效評價的內容通常包含四個方面,即績效目標的設定,制定與績效目標相匹配的制度與措施,財政資金的投入和使用情況,績效目標實現程度及效果。常用的財務預算績效評價方法有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等。

結合地方公共事業單位財務預算管理的特征與實際情況,績效評價的流程大體分為準備階段、實施階段與報告階段,其中準備階段的流程為:確定績效評價對象下達績效評價通知成立績效評價工作小組制定績效評價工作方案組織開展績效業務培訓;實施階段的流程為:收集基礎資料并審核績效評價現場審查核實綜合分析形成評價結論;報告階段的流程為:資料整理撰寫評價報告反饋評價報告并征求意見修改審核績效評價報告反饋評價結果給相關單位運用績效評價結果評價資料歸檔存查。

二、地方公共事業單位財政預算績效管理存在問題及原因

首先,績效評價規章制度不完善,觀念淡薄。從地方公共事業單位財務預算績效評價的具體實施情況來看,雖然單位制定了相關的評價方法,但缺乏統一的規章制度,在具體的評價實施中缺乏標準,而且評價流程不規范,具體是實施方案不完善,進而導致工作中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由于制度不健全,在長期的工作中,預算績效評價管理工作缺乏足夠的權威性和長期性。財務預算績效評價管理缺乏制度保障與規章可依 本質原因是單位對預算績效評價管理意識的淡薄,進而導致實施不順,監管不利。

其次,財務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不健全,沒有建立績效評價基礎數據庫,現行財務預算績效評價標準對實踐工作的指導性不足。地方公共事業單位所采用的財務預算績效評價指標多為上級財政部門制定的相關文件及標準,其中較容易選擇和完成的指標較多,而結合地方特征與實際情況的定量指標較少,這在具體執行中缺乏地方針對性的,進而使得績效評價報告無法真實的反映出地方公共事業單位的實際財政支出情況。

再次,由于地方公共事業單位在財務預算績效評價管理中缺乏有效的規章制度和法律依據,而且也沒有統一、且具有針對性的評價體系,這導致評價結果不完全真實,而評價報告運用不成熟、不完善,缺乏指導性。此外,每次的評價報告多作為檔案保存起來,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缺乏法律與規章制度度的監督,績效評價中發現的問題也沒有形成約束,評價反應的問題多浮于表面,缺乏深度,進而使其不具備足夠的管理與決策價值。

三、完善地方公共事業單位財政預算評價管理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預算績效管理宣傳力度與規章建設

從前文的分析可知,地方公用事業單位財務部門對預算績效評價管理的認識不足,觀念淡薄,這是導致諸多問題存在的先決條件,因此事業單位應加大宣傳力度,提高預算績效評價管理的重視程度,大力推廣公共財政預算績效評價管理工作,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與輿論環境。在提高重視的基礎上,應建立健全預算績效評價管理的規章制度,將績效評價管理工作制度化、長期化。建立與地方公共事業單位相匹配的財政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基礎制度,建立健全績效管理工作制度,完善預算績效評價保障和監督等相配套的制度。

(二)科學建立預算績效指標框架體系與評價工作基礎數據庫

由于目前多數地方公共事業單位所執行的評價方法和標準體系是由上級財政部門所引發的文件,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地方公共事業單位應結合自身特征,建立科學的、針對性的預算績效指標框架體系。指標框架體系的構建需遵循相關性、科學性、可操作性、系統性、目標導向性等原則。績效評價指標框架體系可有一級指標與二級指標兩部分構成,其中一級指標包括目標完成指標、組織管理水平指標、財務管理指標、資產配置與使用指標。為實現績效評價工作的長期性,需要結合實際情況與以往的評價結果建立工作基礎數據庫。工作基礎數據庫的建立內容包括績效評價的數據庫、建立績效評價的數據庫、利用預算績效評價的數據庫存儲、檢測、分析、評估各種相關生數據。

(三)強化預算評價結果的利用,提升績效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

績效評價并非最終目標,績效評價結果的利用才是更深層次的功能拓展,因此在地方公共事業單位財政預算績效評價工作中,應強化結果利用。一是加強績效評價結果反饋和處置,二是將評價結果與預算編制掛鉤,三是實行績效問責機制,四是將績效評價結果在一定范圍公開公布,五是硬化績效評價結果的法律約束。財務預算績效評價工作水平的提升需要專業的管理隊伍來支撐,因此需提升績效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培育部門單位預算績效管理隊伍,或者積極與各高校、科研機構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等。

參考文獻:

[1]薛暉.預算績效管理改革與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模式探討[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3.6

篇4

【關鍵詞】財政項目支出;績效評價

項目支出是行政事業單位為完成其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務或事業發展目標,在基本支出以外發生的基于項目的專項支出。項目支出預算占財政總預算的比重大,資金使用周期長,且有預算性和不確定性雙重性質。因此項目支出在預算的編制、執行、評價上應著重考慮自身的特點。對項目支出資金進行系統、科學地績效評價,最大限度的發揮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是深化部門預算改革 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的關鍵。

一、財政項目支出績效評價存在的主要問題

根據當前財政績效評價的要求,我們需要建立量化、互動、規范的財政績效管理制度,以管理成果為導向,通過建立績效預算,實行績效評價,從而達到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加強政府管理效能的目的。當前我國項目支出績效評價還處于起步階段,財政大專項開始實施績效評價工作,行政事業類等常規小專項經費并未納入考評,績效評價體制不完善,歸納總結主要存在以下方面問題:

(一)績效評價觀念不強,未建立常規評價制度

財政項目支出具有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重性質。在傳統的理念下,財政部門的評價重在項目支出合理性、合規性與合法性,績效評價環節沒有納入預算管理,作為對預算單位考評的重點。2001年起,我國各級財政部門開展了財政項目資金績效評價試點,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一直未全面推廣,尚未形成明確的績效評價管理機構,績效評價結果缺乏約束力,使得績效評價改革一直滯后于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進程。

(二)績效評價制度基礎不完善,缺乏立法支持

當前我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還處于理論探討和試點摸索階段,實施的評價主要是針對項目支出進行績效評價。在績效評價工作具體實施過程中,目前僅有《財政支出績效管理暫行辦法》作為評價依據。該辦法不是國家法律,權威性不高,對績效評價問題的規定概括籠統,對績效評價工作規范性不強。《預算法》、《審計法》等法律法規中也未對財政支出的績效評價進行著重強調。財政資金的績效評價依據未上升到法律層次。

(三)績效評價實施流程不統一,缺乏系統性的評價標準

財政績效評價實施流程影響績效評價結果,只有規范的操作流程才能得到客觀公正的績效評價結果。當前我們未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統一規范化流程,績效評價實施流程主要還是倚仗具體評價人的專業判斷。評價過程中,能否搜集到充足的數據支持評價結果,評價方法選用的恰當與否,評價指標體系建立是否科學,評價結果與預算單位的設定的績效目標進行是否有效對比,由于受主觀因素的影響,會導致評價結果不夠客觀,存在偏差。此外,如何界定預算單位績效目標初始制定是否科學有效、切實可依;當前項目支出績效評價中過于關注項目實施過程的評價,而對項目實施的后續環節涉及不多,無法對實現對項目遠期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進行跟蹤評價,也是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二、 建立財政項目支出績效評價制度的有效途徑

財政項目支出績效評價制度的建立與推廣實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相關各方面做好基礎工作、全面配合,我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以法律形式確定績效評價主體

實施財政資金的績效評價工作是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和增強政府工作責任的保證,因此財政績效評價工作需要有專門的法律來進行規范。法律中應明確要求各級政府部門樹立績效工作觀念,確定績效評價主體,項目資金使用單位需制定和提供績效工作方案,上報績效評價結果。

當前我國財政資金績效評價工作主要是由所屬財政部門的財政投資評審機構負責獨立完成。財政投資評審機構具有隊伍、技術、專業和經驗等得天獨厚的優勢,評審時開展時通常得到各預算部門和項目實施單位的大力配合,評審結果比較客觀工作。但是財政投資評審機構隸屬財政部門,財政部門既是項目預算立項的審核者,又是及財政資金的分配者,有時績效評價工作開展會缺乏相對的獨立性。我們應該采用有資質的獨立第三方作為績效評價機構,更能夠客觀公正、統一規范的實施績效評價工作。

(二)建立績效預算制度

績效預算制度要求項目預算的編制向科學化精細化水平發展,以保證項目預算編制操作性和執行力。立項時,需要對項目可行性進行論證,按照專家給予的評審意見進行修正,確保項目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項目預算具體編制時,需聯合各個相關部門搜集整理原始資料,預測資金需求量,為財務部門進行預算編制提供科學合理的依據。項目執行時建立動態監督機制,切實保證專款專用。明確項目責任人,項目責任人通過監督項目執行進度,配比調撥資金,同時定期分析項目預算執行情況,發現執行不力時及時查找原因,做出調整。項目資金使用必須真實合法,嚴格按照預算支出。如因實際情況確實需要調整預算,需報財政部門審核。

(三)規范財政項目支出績效評價

財政項目支出的績效評價主要是對其項目實施成果與其預先制定目標之間的進行比較,評價目標設立是否合理,項目能否如期完成,達到預先設定的評價目標。指標體系的設立需財政部門、預算單位、項目實施單位共同參與。由于項目的種類性質不同,我們需要根據項目設立相應的指標體系。通常建立通用指標和專用指標的復合指標體系來評價不同性質的項目,這樣便于體現項目的特性,滿足評價的需要。在指標選擇時,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相結合。定性指標用來初步判別項目績效情況,定量指標可以精確計算項目達標程度。我們可以通過建立項目庫,進行同一性質不同項目的比對,形成該類項目總體績效評價趨勢。對偏離項目績效評價的項目進行原因查找,為項目改進提供依據。

(四)績效評價結果的反饋和應用

績效評價結果作為加強政府性資金管理的依據,為政府做出有效的決策提供可靠的信息。績效評價結果可以幫助項目執行部門發現項目進程中存在的問題,依據評價結果的指引,進行項目調整,以保證項目達到預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其次,績效評價結果也是下一年度預算安排的依據,為我國逐步建立績效預算制度奠定基礎。同時績效評價結果也是作為對項目預算單位考核的依據,通過建立績效問責制度,對項目執行不利的預算單位進行懲處,形成威懾力和倒逼機制,督促項目單位嚴格加強項目管理,用好每一分錢。

參考文獻:

[1]王淑慧,周昭,胡景男,李輝. 績效預算的財政項目支出績效評價指標構建[J]. 財政研究, 2011(5)

篇5

1、進一步完善公司的組織架構,確定和區分每個職能部門的權責,爭取做到組織架構的科學適用,三年不再做大的調整,保證公司的運營在既有的組織架構中運行。

2、完成公司各部門各職位的工作分析,為人才招募與評定薪資、績效考核提供科學依據;

3、完成日常人力資源招聘與配置

4、推行薪酬管理,完善員工薪資結構,實行科學公平的薪酬制度;

5、充分考慮員工福利,做好員工激勵工作,建立內部升遷制度,做好員工職業生涯規劃,培養雇員主人翁精神和獻身精神,增強企業凝聚力。

6、在現有績效考核制度基礎上,參考先進企業的績效考評辦法,實現績效評價體系的完善與正常運行,并保證與薪資掛鉤。從而提高績效考核的權威性、有效性。

7、大力加強員工崗位知識、技能和素質培訓,加大內部人才開發力度。

8、弘揚優秀的企業文化和企業傳統,用優秀的文化感染人;

9、建立內部縱向、橫向溝通機制,調動公司所有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建立和諧、融洽的企業內部關系。集思廣益,為企業發展服務。

10、做好人員流動率的控制與勞資關系、糾紛的預見與處理。既保障員工合法權益,又維護公司的形象和根本利益。

注意事項:

1、人力資源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人力資源部在設計制訂年度目標時,按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如果一味追求速度,人力資源部將無法對目標完成質量提供保證。

篇6

關鍵詞:安徽 公共文化 服務 標準化

中圖分類號:G240 文獻標識碼:A

1.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概念

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的最權威解釋來自文化部的《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試點工作方案》: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標準化主要指地方保障標準、設施建設標準、管理服務標準、績效考核標準。2014年2月24日國新辦新聞會上蔡武部長表示,標準化的主要內容是制定服務種類、保障的標準,場地的設施、人均資源配置、服務半徑、要求,以及實現這些保障的單位的人員編制、經費投入責任等一系列標準。要制定標準,結合國情實際,確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范圍程度以及各級政府的保障責任。還要制定服務的管理和技術標準、評價的標準、考核的標準,建立一整套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監督和評價機制。

2.安徽省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的相關政策

安徽省關于文化產業發展最早的政策文件是2003年12月27日的《安徽省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綱要》。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為推動全省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建設,安徽省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文件。這些政策文件的出臺既是安徽省委省政府以及文化主管部門積極努力的成果,也是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成果的直接體現。本文對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安徽省出臺的有關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相關的政策文件進行了整理匯總,具體內容見表1。安徽省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已有一系列實踐,按照《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試點工作方案》中標準化的定義,筆者可以將安徽省的政策法規大致分類,見圖1。

安徽省文化廳2016年11月29日在網上公布了公共服務清單,此次清單共列出90項內容,詳細列舉了各項公共文化服務的服務指南、辦理依據,包括文化交流、文化藝術節、送戲下鄉、文化產業等各方面內容,為相關承辦機構提供詳細的服務指南和行動依據。從規范標準、具體實施,到資金補助、工程養護,到績效評價以及人才培訓,安徽省正逐漸完善公共文化服務標準的各項政策和法規,從各個方面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保駕護航。

3.安徽省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的主要問題

3.1 地區發展不均衡,標準化建設沒有因地制宜

安徽省地區發展不均衡,公共文化服務投入不均衡,據《安徽統計年鑒-2015》,16個地級市與42個縣級市文化體育傳媒支出見表2。

如上表2所示,62個縣級市的平均值還不到16個地級市的1/3,如此

不平衡的公共文化服務支出導致基礎設施分布不均,人均獲得的公共文化服務和產品不平衡。安徽省應按照不同地區不同情況,制定適合不同地區的公共文化服務標準,以滿足經濟落后地區民眾的公共文化服務需要。

3.2 相關標準較少,內容不完善,且沒有完整的績效評價標準

在國家標準文獻共享服務平臺以關鍵詞“圖書館”進行檢索,檢索出圖書館類標準文獻共321條,以關鍵詞“美術館”進行檢索,檢索相關標準文獻5條,以關鍵詞“博物館”進行檢索,檢索相關標準文獻17條,以關鍵詞“文化館”進行檢索,檢索相關標準文獻4條,以關鍵詞“文化站”進行檢索,檢索相關標準文獻1條,去掉2條重復的“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展覽館衛生標準”,主要公共文化行業標準文獻共348條。以上也可以看出,我國關于圖書館類的行業標準內容較多,博物館次之,美術館、文化館、文化站等公共文化服務相關標準較少。檢索安徽地方標準,內容主要是農作物等農業方面,與公共文化服務行業相關標準幾乎沒有。

安徽省目前出臺了《安徽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實施標準(2015―2020年)》與《安徽省公共圖書館服務標準》《安徽省文化館服務標準》《安徽省博物館服務標準》,但沒有安徽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服務規范。雖然出臺了各種績效評價體系,但是并沒有針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出臺評價指標,沒有專門的第三方機構對安徽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做出評價。

3.3 沒有詳細人才培養標準

2015年,安徽省文化廳出臺《2015年度“三區”人才支持計劃專項工作的通知》《關于舉辦2015年全省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管理員培訓班的通知》《關于印發2015年度人才培訓計劃的通知》。除此之外,關于人才培養、人才隊伍建設的政策文件很少。

4.安徽省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的若干建議

4.1提高領導者的標準化建設意識,建立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協調機制

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的首要任務是提高全民尤其是領導者對標準化工作的認識和重視度,要樹立黨委和政府主管領導的標準化理念。I導者要先深入學習標準化的各項知識,然后將內容全部深入傳達至下屬和下級機構。并且,由黨委和政府主管領導帶頭,成立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領導小組,組織研究制定標準化實施方案、工作意見、績效評價、監督落實等政策,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的組織保障。把標準化建設納入政府績效考評體系,為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提供政治保障。

4.2 完善人才隊伍建設標準

安徽省人才隊伍建設標準內容還相當薄弱,高素質人才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主力軍和推動力。安徽省要創新高層次人才培養選拔機制,開展各項人才培養工程,建立政府特殊津貼、全省杰出專業技術人才評選表彰等制度,開展各種人才培訓,使人才培養計劃落到實處。同時,制定吸引優秀人才的辦法,為引進優秀人才提供“綠色通道”,從住房、分配激勵、津貼、社會保障機制等各方面出發,為吸引優秀人才提供政策保障。不僅要吸引高層次人才,也要注重培養基層服務人才,還可以制定措施,招募志愿者,培養一批扎根基層的民間文化隊伍及鄉土文化人才。

4.3 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標準體系

首先,針對該省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均衡的現狀,動態定制本地區的政策或標準。針對市、縣、鄉三級,須在符合當地經濟、人口、環境等實際條件下,制定出切實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動態標準。其次,完善標準化建設內容,除圖書館、文化場館等服務機構的標準化建設需要不斷完善外,更要加緊進行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文化藝術節等服務的標準化建設。同時,建立完善的績效評價標準體系,為標準化的實施和執行可以做出完整的評價和評估。最后,借助網絡,設立群眾需求與反饋平臺,政府可以根據民眾的反應得到政策執行是否有效的最直接的反饋,從而調整措施制定出最符合民意的政策標準。

安徽省還可以參考周邊城市的標準化建設的優秀經驗和成果,如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區先后了《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動態評估規范》《公共文化服務第三方評價規范》和《公共文化服務需求調查規范》,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動態評估標準科學的流程管理和嚴謹的數據把關,確保了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績效評估體系運行的合理有效,將第三方評價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績效評估的必要手段,能更真、更專業的反映出公共文化發展現狀、彰顯評估的公平正義,公共文化服務需求調查規范的實施,拓寬了公眾信息渠道,暢通需求表達途徑,不斷增強群眾對公共文化服務的知曉度、參與度和滿意度。這對安徽省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工作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 文化部辦公廳. 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試點工作方案[EB/OL].http:// /zwgk/public/spage. xp?doAction=view&indexno=002991 59X/201408- 00007,2014- 07- 23.

[2] 蔡武.正在起草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方案[EB/OL]. http:/ / / politics/2014- 02/24/c_119471363. htm,2014- 02- 24.

篇7

【關鍵詞】地方政府部門;績效預算管理體系;思路;重點關注

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十七屆二中全會提出“推行政府績效管理和行政問責制度”,可見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當前,政府預算應體現社會公眾的受托責任,提供高效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通過對政府行為實施績效,促進規范管理和合理使用財政資金,進一步提高預算管理質量和財政支出的績效水平。根據研究分析和實踐經驗,構建績效預算管理體系要圍繞優化和完善預算管理流程、全面實施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建立并落實績效評價結果應用機制、強化預算公開透明、落實各項配套改革等五大核心內容進行,以確保財政支出改革的有效推進。

一、建立新型財政支出監督模式

(1)突出全過程管理,構建“大監督”格局。一是強化事前監督機制,將監管關口前移至預算編制環節。充分發揮財政監督在預算編制控制、編制程序、編制方式中的約束作用,確保部門預算的合法性、合理性、全面性,實現由傳統關注收支基數向優化支出結構、發揮導向作用、資金效益為先的轉變。建立動態預算監控體系和財政運行即時分析制度,及時對指標下達、預算追加、專項資金、財政資金結余等進行重點分析,有效降低財政運行風險。二是加強財政資金監管,保證資金高效安全運行。建立規范的監管機制,健全覆蓋整個財政運行環節的管理體系,不斷加大財政監督的檢查力度,經常性地組織開展財政資金全面檢查和專項檢查,在保證財政資金安全運轉的基礎上,始終保持強化落實整改、強調執行結果的高壓態勢,杜絕違規亂紀行為的發生。(2)推進信息化建設,打造監督新格局。近幾年,隨著財政信息建設的推進,財政部門以標準化和規范化建設為目標,不斷加快“金財工程”建設和網絡升級改造,構建起上下級、部門之間、不同領域的財政管理信息系統,為財政科學化管理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平臺。但就實際情況來看,由于功能設置不完備,尚不能對所有財政性資金實行全方位監督,因此亟需對現有的征管信息系統、非稅信息系統、國庫集中支付系統等平臺進行有效對接,實現資源整合,這樣才能建立起覆蓋全部政府性資金和整個財政運行的監管體系。在整合網絡信息平臺的同時,要優化以財政、稅收、銀行為主體的“電子收繳、稅款直達、信息共享”為模式的橫向聯網系統,搭建以財政監管為核心的技術平臺,使財政監督向事前介入、事中控制、事后監管轉移,著力提升應用水平和管理能力。

二、推進財政支出績效改革,實現績效目標管理

(1)績效評價總體框架:即構建由一個目標(績效目標),兩種評價(部門單位自評、財政部門評價),三大體系(評價指標、評價機構-專家庫和中介機構、結果應用)組成的框架。在實施績效評價過程中,涉及申報、評審、使用、評價運用等環節,主要對資金落實、工程質量、項目控制制度和執行情況以及實施項目所帶來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為確保公平、公正、公開,應根據需要引入第三方評價機制。(2)積極實現績效目標管理。在整個框架體系中,始終將績效評價工作貫穿預算管理全過程,以績效目標的設立為起點,到績效評價結果運用于預算管理,中間環節包括績效指標、評價標準和方法,組織管理、工作程序、績效報告和績效評價報告。在整個體系建設中,績效目標作為績效評價的核心和依據,是將申報項目前置到預算編制環節,財政支出績效目標申報工作同項目資金申報同步進行,明確項目總目標和年度績效目標,實行事前論證、事中督查、事后評價。根據實際情況和縣級財政改革需要,構建較為科學且符合本地實際的縱向體系模式,即以共性指標為基本框架,構成指標體系的一、二級基本指標,結合不同行業、不同部門(單位)或項目的專業特點,將共性指標再次分解和細化為個性指標,并將效益分析法、比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眾評判法等方式運用其中,使績效評價更具科學性、可操作性。(3)推進績效評價的幾點建議。一是完善制度,健全績效評價工作機制。修訂完善實施方案,及時出臺具體操作辦法,進一步明確部門(單位)責任以及要實現的工作目標,規范開展自評工作,對績效評價工作的對象范圍、組織實施、工作程序、材料報送等進行明確。在績效督察和跟蹤問效環節,依據績效目標、自評材料或執行中掌握的情況,就重點工作及突出問題組織專項督察,實施全過程績效監管,及時幫助有關部門和單位找出資金使用和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并落實整改;二是突出重點,提升績效管理水平。組織開展事中督導制度,邀請社會專業組織對評價對象進行督查指導,就評價指標設立、評價組織方式、評價實施進度等上門輔導,推動評價工作有序展開;三是依托信息平臺,建立“四庫”系統。依托上級信息平臺和技術支撐,建立指標庫、數據庫、項目庫、專家庫的“四庫”信息系統,為績效管理服務。其中項目庫作為績效目標管理的重要環節,其應用流程為以下內容:第一步明確范圍。根據要求,將上年度預算安排一定額度的重點項目確定為入庫項目,采取各鎮(街道)、各部門及財政局業務科室報送方式篩選入庫;第二步分類管理。將該項目庫中項目按項目用途、資金來源、資金額度及主管部門等進行了分類維護管理;第三步滾動更新。根據項目預算安排時間于每年年初將該項目庫中的項目進行滾動更新,確保項目的實用性;第四步應用結果。根據項目庫的資料及數據,結合社會熱點、關注點,安排年度績效評價計劃表,采取篩選擇優的方式,確保項目單位自評項目與財政部門重點評價項目相結實合。

三、建議實施績效問責制

根據設定的績效目標,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設置、選擇合適的指標體系,按照統一的程序、標準和原則,加強財政預算管理,明確財政支出方向,逐步構建起財政資金績效管理制度和財政資金使用的權力、責任、獎懲相結合的機制,對財政支出全過程及其效益進行客觀、公正的分析和綜合評判,并根據結果進行問責監督、追究責任的管理行為稱之為績效問責。(1)實施績效問責的主要內容和基本程序:包括績效目標的設定情況、完成情況,為達到績效目標安排的財政資金使用情況、使用效益、財務管理狀況和相關資源配置情況,為完成目標采取的管理制度、措施等內容。采用單位對支出項目進行績效自評問責小組選取項目組織專家進行重點問責(程序為確定目標、制訂工作方案、下達通知書、調取資料、實地核實)召開問責現場會實施綜合評價(依據問責方法、指標和標準,對項目論證情況進行分析、匯總,出具績效問責報告,并根據績效問責報告提供的評價分數,確定績效問責等次)。為確保嚴肅性,將績效問責結果作為判斷財政資金合理配置,準確把握財政決策、政策執行和風險控制的重要依據。(2)建立績效問責結果應用機制。對結果為不合格的單位要根據提出的整改意見進行認真整改,整改期間暫停已安排資金的撥款或支付。對于完成結果問責的項目,在安排該部門新增項目資金時,加強項目前期論證和綜合分析,以確保項目資金使用的安全有效。對認為無法或沒有必要繼續實施的項目資金,要予以收回;將年度問責項目績效實施情況、存在問題等及時梳理匯總,做好專題報告,并在一定范圍內,對績效管理工作先進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對績效工作不理想的單位和個人給予通報批評,對于影響面廣、成效明顯、論證充分的優秀項目,通過新聞媒介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輿論的監督,以增加透明度。

參考文獻

[1]徐瑞娥.“省管縣”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研究綜述[J].經濟研究參考.2008(60)

[2]李金霞,何軍.關于省管縣財政體制的五點思考[J].經濟與管理.2009(1)

篇8

一、績效審計視角下經濟責任審計改進的預期目標

1.以績效審計的視角提升經濟責任審計目標

促進績效審計與經濟責任審計相結合,首先要在經濟責任審計的目標當中體現績效審計的理念。要探索將績效理念引入經濟責任審計目標,將揭示因領導干部決策失誤、管理不善造成的損失浪費、效率低下、國有資產流失等重大問題,評價領導干部在推進所在單位職能履行、加強內部管理、提高績效水平等方面的工作實績,促進被審計領導干部加強和改善內部管理,不斷提高決策、管理和績效水平,為被審計領導干部考核、獎懲提供參考依據,作為審計的主要目標之一,不斷提升經濟責任審計目標的層次。

2.以績效審計的視角深化經濟責任審計內容

在審計工作方案、審計實施方案中關于審計重點內容的確定,以及審計實施的過程中,要結合被審計單位的實際情況突出績效審計的內容。不僅要對經濟活動真實性合法性進行監督,還要突出對被審計領導干部所在單位的經營發展、事業發展狀況的考查;不僅要檢查決策機制的健全性、決策程序的規范性、決策內容的合法性,還要檢查決策事項的效益性、實施過程的效率性、實施結果的效果性等;不僅要關注檢查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還要關注內部控制制度在完善管理,提高績效等方面發揮的作用。

3.以績效審計的視角探索經濟責任審計方法

在經濟責任審計項目的實施過程中,要不斷探索既滿足績效審計目標又符合現階段績效審計發展實際的審計方法。在審計實施過程中,不僅要采用查閱帳簿、審閱資料、實地查驗、詢問調查等傳統的審計方法,還應采用因素分析、量本利分析等經濟活動分析法,網絡圖等圖表審計方法、回歸分析、時間序列等數學分析方法。

4. 以績效審計的視角完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

在綜合分析、全面評價被審計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的同時,要突出“四個重點”,即:圍繞重大經濟決策的全過程,突出決策程序的執行過程和結果這個重點,對決策績效作評價;圍繞資金流轉過程,突出資金的核算、管理、使用這個重點,對資金管理使用績效做出評價;以內部管理狀況為基礎,突出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情況這個重點,正確評價其對績效水平的影響;以被審計領導干部任職期間所在單位的經營發展和事業發展狀況為基礎,突出對總體績效的評價,促進被審計領導干部切實履行好經濟責任。

二、績效審計視角下經濟責任審計面臨的難點

1.經濟責任審計真實性和合法性的問題成為困擾績效審計開展首要難題

從目前經濟責任審計的實踐來看,有些被審計單位 在信息資料的真實性、經濟活動的合法性方面依然存在問題,財務會計活動和經濟行為的規范化仍有待進一步提高,這就為績效審計的廣泛和深入開展造成一定的困難。審計人員不得不花費大量的精力,首先對不真實的財務信息進行調整、對不合法的經濟行為進行揭示。在真實性合法性的問題沒有得到基本解決的情況下,績效審計難以達到較大的覆蓋面和較高的層次。

2.經濟責任審計在貫徹績效審計理念方面缺乏廣度和深度方面存在難點。績效審計,包括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審計,涵蓋了被審計領導干部任職期間所在單位經濟運營和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覆蓋較廣,涉及較深。但目前經濟責任審計中對于績效問題的關注尚處于探索階段。對于企業一類營利性組織的績效評價仍側重于財務業績評價和一般意義上的管理績效,而缺少包括企業顧客、員工等利益相關者的滿意程度和企業產品、學習與成長能力等諸多方面在內的綜合績效評價,績效審計工作的著眼點和層次有待提高。

3.績效審計的評價標準缺乏確定性,對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造成一定的障礙。績效審計評價會涉及各類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有的指標本身就比較難以量化,加之影響被審計單位績效的因素比較復雜,衡量審計對象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標準難以統一,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評價標準不僅要符合一般公認標準,還要與被審計單位進行充分溝通并得到認可。這樣,審計人員實踐經驗和判斷能力上的差別,就為評價上的隨意性留下了過大的空間,審計質量和審計風險難以有效控制。

三、推進績效審計與經濟責任審計相結合的建議

1.在穩妥中推進、在探索中前行,逐步推進績效審計與經濟責任審計項目的結合

績效審計涉及面廣、難度較大,審計的方式方法也與傳統審計有較大區別。因此在選項上應堅持可行性、重要性和實效性的原則,對審計項目進行分析篩選。要結合現有的審計資源配備情況,選擇被審計單位本身財務工作比較規范、財務數據的真實性較高,相關評價指標及數據較易取得的經濟責任審計項目。同時在審計內容和范圍上要有所側重,要側重于可能存在的嚴重鋪張浪費、控制薄弱、效率低下、效益不高、效果不好的環節開展績效審計,探索并擴大其與經濟責任審計相結合的領域。經過試點取得經驗后,逐步加大績效審計的比重。

2.結合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建設,規范績效評價指標和標準

評價指標體系是審計人員對領導干部經濟業績高低優劣進行評價或判斷的依據和參照系,所以,制定一套體現績效審計理念的經濟責任評價指標體系,既是對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規范,也是深化和拓寬績效審計與經濟責任審計相結合的保證。目前我們關于績效的評價指標還只是針對某一領域或某類資金,尚未有一套科學系統的衡量績效的指標體系及審計評價標準。因此,需要結合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的建設,從領導干部管理運用的全部政府性資金、國有資本、相關社會資金入手,設置科學合理的績效指標和標準,對其經濟責任和績效水平進行公允、全面的評價。

篇9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增強預算布置的科學性、準確性、有效性,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進一步強化財政支出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市預算審查監督條例》等法律法規,制定本暫行辦法。

第二條本方法適用于與各級財政部門直接發生預算撥款關系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以下簡稱“預算單位”

運用一定的量化指標及評價標準,第三條本方法所稱預算支出績效考評(以下簡稱“績效考評”指通過規范的考核方法。對預算單位的財政支出運行過程及其效果進行客觀、公正的衡量比較和綜合評判的管理行為。

第四條績效考評的對象為預算單位使用財政性資金布置的預算支出項目。

第五條績效考評的原則

(一)統一管理。統一組織,預算單位協助配合,分級實施。

(二)科學規范。科學、公正地評價預算單位支出的績效情況。各預算單位要根據被考評對象的行業、項目特點,制定績效考評具體實施方法。

(三)客觀公正。通過實施績效考評,科學、公正地評價預算單位支出的績效情況;以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項目為主,重點評價財政支出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第六條績效考評的主要依據

(一)國家和省、市制定的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

(二)各級黨委、政府相關工作的決策安排;

(三)財政部門制定的專項資金管理方法和績效考評工作規范;

(四)預算單位的職責、年度工作計劃、中長期發展規劃及相關支出績效預期目標;

(五)預算單位申報預算的相關資料和財政部門的預算批復文件;

(六)預算單位的預算執行總結資料和項目驗收及績效自評報告;

(七)預算單位的財政支出決算演講和有關財務會計資料;

(八)審計部門對預算單位預算執行情況的年度審計演講;

(九)其他相關資料。

第二章績效考評的內容和方法

重點以項目支出績效考評為主。第七條績效考評包括以部門全部支出為對象的部門預算績效考評或以項目支出為對象的項目支出績效考評。

可分為項目完成結果評價和項目實施過程評價。第八條績效考評主要以預算年度為周期實施考評。績效考評類型按評價階段的不同。

也可以在項目全部完工以后一次性考評。項目完成結果評價是指項目完成后的總體績效評價。其中:階段性任務在目標完成之后即可實施績效考評;跨年度支出項目既可以根據項目完成情況分階段進行考評。

項目實施過程評價是指對實施過程執行情況的績效評價。

第九條績效考評的主要內容

(一)績效目標的完成情況。

(二)為完成績效目標布置的財政性資金使用情況、財務管理狀況和資產配置與使用情況;

(三)預算單位為完成績效目標制訂的管理制度、采取的具體措施等;

(四)財政支出所取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等;

(五)預算單位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的其他考核內容;

(六)財政部門認為有必要考核的其他內容。

第十條績效考評方法主要包括比較法、因素分析法、公眾評價法、利息效益分析法等。

(一)比較法。指通過對績效目標與績效結果、歷史情況和考評期情況、不同部門和地區同類支出的比擬。

(二)因素分析法。指通過分析影響目標、結果及成本的內外因素。

(三)公眾評價法。指對無法直接用指標計量其效果的支出。對各項績效考評內容完成情況進行打分,并根據分值考評績效目標完成情況和經濟社會效益狀況的考評方法。

(四)利息效益分析法。指將一定時期內的支出與效益進行對比分析。

(五)財政部門確定的其他考評方法。

第三章績效考評指標的確定

對跨年度的重點項目可根據項目或支出完成情況實施階段性評價。第十一條績效考評一般以預算年度為周期。

并考慮以下因素:第十二條績效考評指標是衡量和評價財政支出經濟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的載體。績效考評指標設置和選擇應以評價內容為基礎。

(一)相關性。選定的績效考評指標與預算單位的績效目標和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有直接的聯系。

(二)可比性。對具有相似目的工作選定共同的績效考評指標。

(三)重要性。對績效考評指標在整個考評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進行篩選。

(四)經濟性。績效考評指標的選擇要考慮現實條件和可操作性。

(五)系統性。績效考評指標的設置應注意指標體系的邏輯關系。系統反映財政支出所產生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等內容。

個性考評指標是指針對預算單位和行業特點確定的適用于不同單位、不同行業、不同項目的績效考評指標。第十三條績效考評指標分為共性指標和個性指標。共性考評指標是指適用于所有單位的績效考評指標。

第十四條績效考評共性指標主要包括:績效目標完成水平、組織管理水平、預算執行情況、財務管理狀況及資產配置和使用情況等。具體指標由財政部門確定。財政部門應根據績效考評工作的開展情況。

第十五條績效考評個性指標主要包括: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及生態效益等。具體指標由財政部門會同預算單位根據被考評對象的績效目標確定。

第四章績效考評的組織管理

由財政部門、預算單位及所屬項目單位分級具體實施。采取項目單位自行評價(以下簡稱“自評”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組織評價相結合的方式。第十六條績效考評實行“統一組織、分級實施”管理方式。即由財政部門負責統一組織管理。

第十七條所屬項目單位自評

(一)項目單位作為基層預算單位。必需及時向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提出項目資金的預期績效目標;根據確定的績效目標,結合項目執行情況開展績效自評。

(二)項目單位每季度對項目績效實施情況進行自查。提出考評項目下半年支出進度和資金使用意見;項目單位在預算項目全部完成后(跨年度項目在預算年度結束后)進行事后自評,自評結束后20天內將自評演講報主管部門和縣財政部門備案。

(三)自評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基本概況、項目績效目標完成情況、自評結論、問題與建議、評價人員等。如項目實際績效與預期績效目標存在差別的應在自評演講中作出詳細說明。

第十八條主管部門組織考評

(一)主管部門負責制定本部門項目考評的具體實施方案。組織實施本部門及所屬單位的項目考評工作,指導、監督、檢查所屬項目單位的績效自評工作。

(二)主管部門應根據年度工作目標。同時可對項目單位的績效自評情況進行抽查。

(三)主管部門應認真編制年度項目評價計劃表。

(四)主管部門項目評價演講內容主要包括基本概況、項目績效目標完成情況、問題和建議、評價人員等。

第十九條財政部門組織考評

(一)縣財政局負責全縣預算支出績效考評的政策制定和檢查、指導、監督工作。每個預算年度選取局部具有代表性和一定影響力的項目組織評價,并負責縣直預算單位預算支出績效考評的組織實施和抽查。鄉鎮(開發園區)財政所(分局)負責同級預算支出績效考評的組織實施工作。

(二)組織開展特定重點項目和市縣鄉(鎮)聯動項目的績效評價工作;根據上級部門工作要求。

第二十條績效考評實施方式由同級財政部門確定。一般情況下由財政部門或主管部門直接組織實施。

第五章績效考評順序

第二十一條績效考評的準備

財政部門或主管部門應提前20天向考評對象發出通知,績效考評對象確定后。考評對象要認真做好迎接考評的各項準備工作。

考評通知應包括考評目的內容、任務、依據、考評時間、考評實施者等。

考評實施者擬定具體考評工作方案。

第二十二條績效考評的實施

(一)資料審查。考評對象應根據考評實施者的通知要求。考評對象對所提供資料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負責。考評實施者應及時對考評對象提供的自評演講及相關資料進行審查。

(二)現場和非現場考評。現場考評。對有關情況進行核實,并對所掌握的有關信息資料進行分類、整理和分析,提出考評意見。非現場考評,指考評實施者根據考評對象提供的資料,分類、整理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考評意見。考評實施者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結合考評對象的特點采取不同的考評形式。

(三)綜合評價。考評實施者運用相關考評方法對績效目標完成情況進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形成績效考評結論。

第二十三條撰寫和提交績效考評演講

(一)撰寫演講。考評工作結束后。

內容完整,績效考評演講應當依據充沛。分析透徹,邏輯清晰,評價準確。績效考評演講應經考評實施者所有人員簽字。

(二)提交演講。考評實施者應在規定時間內向組織實施評價的財政部門、預算單位提交評價演講。

(三)結果反饋。考評實施者的評價演講經組織實施的財政部門、預算單位審定后。

第二十四條績效評價工作規范

(一)績效考評實施者對考評對象提供的相關資料負有失密責任。

(二)列入年度績效評價范圍的項目。并配合考評實施者的工作。

(三)主管部門應組織實施好本部門的考評工作。督促項目單位及時報送自評報告。

第六章績效考評結果的應用

第二十五條各級財政部門和預算單位要高度重視績效考評結果的應用。

(一)項目單位逾期不報送項目績效自評報告的視同該項目未達到預期績效目標。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應對項目單位的績效自評工作進行檢查。

(二)財政部門應逐步將項目評價結果作為以后年度安排財政支出(預算)重要參考依據。對于績效優良的項目單位。安排預算時應從緊考慮或不予安排。

(三)對考評對象在申報項目過程中。還要根據《財政違法行為獎勵獎勵條例》有關規定進行處置,并建議有關部門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對于其中冒犯法律的應將其移送司法機關處置。

篇10

一、做好了20*年我縣國有企業決算布置、匯總、上報工作。市國資委20*年成立后,要求各縣單獨報送國有企業年終決算,本年共匯編工業3戶、流通企業11戶、糧食企業27戶、建筑企業2戶、農牧企業7戶,歷時一個月,完成了匯總及上報工作,受到市國資委的肯定。

按時完成義務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總結及掃尾工作。

*年按省市財政部門的要求,完成了義務教育績效評價數據采集、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在此基礎上,本年一月份,我們召集教育局、人大、校方代表組成專家組,對我縣的義務教育階段的整體工作進行了全面評價及總結,并形成專題材料,上報市局及縣有關領導和部門,為下一步提高我縣義務教育整體水平必將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二、做好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工作。

此項工作作為我股本年的中心工作,全股同志全力以赴,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

(一)精心準備。在省市沒有做出明確布置之前,我們認真學習了資產清查方面的相關政策和法規,調查了解我縣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狀況、單位數量,設計了自查所需要的手工表;

(二)精心設計方案。市政府4月18日召開全市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工作動員布置大會,我們在認真領會文件精神的前提下,結合我縣實際,制訂了《*縣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工作方案》,征求審計、紀檢等相關部門的意見后,上報縣委、政府同意并成立了清查工作領導小組,為清查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

(三)精心布置。4月28日召開全縣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工作動員布置大會,傳達此次清查工作的要求和分階段任務,縣領導又從提高行政效能和反腐敗的高度進行了強調,從思想為清查工作掃清了障礙。

(四)做好業務培訓。4月30日我們組織縣鎮相關單位的200余名財會負責人進行業務培訓,對如何自查做出指導并以投影方式對資產清查網絡填報進行了系統講解。

(五)做好單位自查工作的指導和督促工作。我們耐心解答各單位在自查工作中提出的問題,做到有問必有答,對于部分單位網絡上報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我們多次上門現場指導,;對于沒有按清查方案要求時間完成的,我們不厭其煩多次督促,保證了自查及上報工作的順利進行。至6月20日單位上報率為90%。

四、積極做好企事業單位改制工作。

當前我縣企事業單位正在進行大面積破產或改制,根據政府要求,我們要全面參與到此項工作中去。一是要把好破產企業國有資產退出立項關,二是要監督改制企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退出過程中的公開、公正關。本年我們共審查了四家國有企業立項破產,并明確提出資產處置要公開、按程序辦理。為此,我股有二名同志抽調到清算組全面參與糧油貿易公司破產、政府招待所改制,全過程參與,在保證職工利益的前提下,積極出主意、想辦法,努力實現國有資產退出的利益最大化。

五、做好資產管理等日常性工作。

繼續按程序做好國有資產的處置、購置備案等常規性工作及領導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

下半年工作要點:

一、繼續做好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工作。

(一)借助社會中介機構的力量對各單位自查情況進行全面核查,根據核查結果報告要求單位進行調整;

(二)對自查和核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處理,主要是資產核銷、未經批準擅自處置資產行為的匯報及處罰;

(三)清查工作結束后,對發現的共性和突出問題,制訂出針對性的規范性措施,以政府文件的形式下發,以堵塞國有資產管理過程中的漏洞;

(四)建立我縣國有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對資產實現動態網絡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