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學校培訓心得體會范文
時間:2023-03-19 07:31: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家長學校培訓心得體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加強與學生家長之間的聯系,讓家長協助學校,協助教師共同教育孩子,是一個有效的途徑。現在的孩子很難管理,獨生子女多數,在家中受寵愛,任性,并且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思想出現滑坡,可能表現在行動上,也有些孩子心理上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對于這些現象,應該怎樣教育、啟迪、引導他們,是我們教育者的責任。自己的孩子怎樣教育,更是每一位家長的責任。我們可以讓家長懂得教育孩子的藝術,這樣便于我們更好地實施教育。2005年起,濰坊市全面啟動家長學校課堂,使百萬家長進學堂,這是教育發展的一大舉措,這樣的課堂,使教師自身素質得到提高,可以在給家長授課的同時,更好地把學到的理論知識用于指導自己的日常教學工作,家長們更是學到了教育孩子的科學、實用、有效的教育方法。作為一位教師,又是一個孩子的家長,應該更清楚怎樣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使他心理健康,意志堅強,將來擁有一個成功的人生。我應該努力為孩子創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身體力行,讓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讓孩子開心、健康地成長。
教育是一個永恒的話題。甄教授通過大量的圖片,詳細的資料,具體的事例,從家長和孩子兩方面向我們說明了舉辦家長學校的意義。有的家長以舊有的簡單粗暴的辦法對待孩子,這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有的家長以誘導的方法教育孩子,但是難以說服他們;其次,孩子的內心世界越來越難以進入,這都需要家長了解自己的孩子,理解他們,由此可以看出,舉辦家長學校的重要性。孩子方面,有心理問題的孩子正逐漸增多,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自殺、自殘事件時有發生,說明了開設家長學校課堂是社會的需要。對我們教育者來說,使我們步入家長教育先行者的行列,利于我們在教學、科研方面做出成果,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家長課堂可以促進親子、師生關系更加和諧。作為家長,我們知道,沒有不成材的孩子,只有教育不好的家長,孩子的成長是有規律的。我們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情感,調動他們發展的內驅力,研究他們的內在需要,使我們的課堂有生命活力,從而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我們要尊重家長的人格,考慮他們的現狀,因為他們的觀念、知識、個性等方面皆有差異,因此要學會傾聽他們的心聲。
篇2
一、完善家長學校組織建設,加強家長學校組織管理
一所健全的家長學校,必須有完善的組織機構。我們學校的做法是:成立家長學校委員會和家長學校領導小組,由校長擔任學校校長,由副校長、副書記任家長學校的副校長,由班主任教師擔任家長學校的的班主任。家長學校為教師和家訂教材。在每學年制定學校的工作計劃時,家長學校工作以最為重要一項納入學校工作日程并全面落實。家長學校發展規劃納入學校總體發展規劃之中。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家長學校管理的各種制度,如,我們學校制訂了:《家長學校管理制度》、《家長學校工作制度》、《家長學校教師備課制度》、《家長委員會章程》、《家長學校優秀家長評比表彰辦法》等。學校需要定期召開家長學校工作會議、家長委員會會議;定期開展家長學校授課活動,每學期不少于兩次。家長學校活動做到有組織、有領導、有計劃、有教材、有教師、有活動、有記載、有檔案。家長學校工作情況納入教師考核項目。
二、改善家長學校辦學條件,加強家長學校保障措施
學校確定教室作為家長學校的中心辦學地點,教室要配備有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設備,授課教師必須使用課件。改善家長學校的辦學條件以后,也提高了家長學習的興趣。學校組織退休教師、班主任、優秀家長、骨干教師為家長學校教師隊伍主要成員,按教學計劃、進度,安排授課內容和主講教師。領導、教師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家長學校工作做到有計劃、有目標、有任務、有措施、有成效。學校在每學年都要收集優秀家長學員匯報材料和家教成果展示材料。表彰一部分優秀家長,為他們頒發榮譽證書、家教圖書等作為獎品,不斷提高家長參與家長學校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三、加強家長學校教學管理,提升家長學校辦學質量
每學期家長學校校務委員會都要召開專題會議,依據教師和學員特點制訂相應的教學安排和計劃,確保每次授課都有內容、有方法、有效果。開展扎實有效的教學活動,提高家長學校工作的實效。
我們學校結合清河區的特點,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形式,定期組織家長學校教師培訓,在教學中教師根據教材,結合班級學生實際、學員特點和社會動態等相關因素,及時調整教學內容,采取靈活多樣的授課方式,提高教學效果。組織教師分組進行集體備課,對每一節課進行綜合評析,多提建設性意見,要求有針對性,確實能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備好課,才能上好課,學校領導必須提高對備課環節的認識,認真組織教師備課。要求教師認真上好每一節課,不讓家長無獲而歸。
加強領導聽課評課。每位領導分別帶領一個教研組,對任課教師進行指導,督促其在教學方法上有所改進,提高上課水平。推行家長自學活動。在每次上課的時候,教師都要有針對性的留一些自學作I,并教給其自學方法,指導家長進行自學。
四、注重家長學校辦學效益,促進家長學校特色發展
我校每學期保證至少兩節授課,每次授課家長到課率均達到90%以上。越來越多的家長積極地學習家教知識,堅持書寫心得體會,認真地做好家教經驗總結,在總結反思中提高育子水平。
篇3
一.農村小學的現狀
(一)學校布局不盡合理。我國西部某鄉鎮50人以下的學校有4所,這些學校的存在,造成了人力和財力的浪費,成了制約全鄉教育發展的“瓶頸”問題。由于寄宿制學校還沒有建立起來,這些學校撤并后,學生上學確實有很大困難,可能會因路途遙遠而輟學。
(二)部分學校管理不夠規范。部分學校有一些規章制度,但落實的力度不夠,甚至流于形式;有的學校教師工作分配不盡合理,有人浮于事的現象,使部分干工作多的教師心理不平衡,有意見等。
(三)教研活動開展不力。有專家說:“只教不研則淺,只研不教則空。”教研活動在農村小學還沒有引起教師的足夠重視和認真對待,還沒有大范圍地開展起來。有不少教師還將教研看成是負擔和累贅,工作出于應付,流于形式,個別學校不能針對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進行教研活動,教學與教研“兩張皮”。“穿新鞋走老路”,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教學方法陳舊。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農村小學教育事業的發展。
(四)家長學校沒有發揮作用。由于家長缺少培訓教育,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部分學生缺乏家庭教育,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致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很難接軌,對教育工作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二.農村小學教育發展思路的幾點思考
(一)加快寄宿制學校的建設步伐,整合和優化教育資源。加快寄宿制學校的建設步伐,在建好寄宿制學校的基礎上,合理進行學校布局調整,整合和優化教育資源,徹底解決制約農村小學教育發展的“瓶頸”問題。
(二)建立健全并嚴格落實規章制度,不斷規范教師行為。建立健全《教師量化考核細則》、《教育系統專業技術人員擬晉升高、中級職務人員評分標準》等規章制度,并嚴格落實,規范教師行為,對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進行全面嚴格考核,公平、公正、公開地做好教師的職務晉升工作,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三)以各種活動為載體,以課堂為陣地,大興教研之風。鄉鎮教育管理中心負責制定《教研管理制度》,從制度上保證教研活動的正常開展。建立健全以鄉鎮教育管理中心輔導員為組長的教研工作領導機構,輔導員統籌安排每學期全鄉教研活動,設立中心教研組,選拔兼職教研員,按照全鄉教研工作計劃確定的教研時間和教研內容,負責活動材料準備與整理,收集各校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作為研討內容,切實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以教學為中心,狠抓教學質量的提高,每學年對一至六年級全學科的質量進行質檢和分析,找出差距,實行獎罰,以提高全鄉教育教學質量的整體水平。
不斷嚴格校本學習制度。為進一步提高全體教師的業務水平,使其盡快適應新課改的需要,規定各校保證每天一小時的校本學習時間,要求教師認真做好記錄,對照自己的工作實際寫出心得體會,各校業務學習開展情況作為教學評估的一個重要內容納入檢查評估。
(四)從開好家長會開始,加強家長學校的建設。每學期最少召開兩次家長會,向家長介紹本班基本情況、學生在校表現和學校在學習中的困難和問題,以及學生在上、放學路上需要注意的問題等等,力求爭取家長的支持和配合。讓家長明白:學生的進步和家長的關注程度有很大的關系。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榜樣是最好的老師,榜樣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如果單靠老師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家長也應該積極地配合起來,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做到家校合一。各種方式加強和家長的溝通,引導家長充分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校配合,努力培養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篇4
【關鍵詞】教育 學校 幼兒園 學前教育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210
教育是一項持久、艱巨的工程,家庭、學校、社會同時擔負著對人的教育責任,教育好幼兒既是幼兒園的任務,也是家庭的責任,幼兒教育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幼兒園與家庭的溝通、聯系,取決于家庭能否與幼兒園配合,以及家長的家教能力。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合作伙伴,努力做好家長工作,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與密切配合,增進家園溝通與協作,構建良好的家園共育模式,創造幼兒健康成長的最佳環境,是我們的責任。工作實踐中我們深深地認識到:辦好家長學校是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徑,挖掘家長學校的潛在功能,提高家長的素質,才能營造有利于廣大幼兒健康成長的家庭環境。
一、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障
1.成立家長學校領導班子:學校成立了由園長、副園長、保教主任、優秀家長代表、各年級組長、專職教師組成的家長學校委員會。每學年不定期召開家長學校委員會,由學校領導匯報工作計劃及取得的成績,聽取委員會成員的合理化建議,并進行一些針對性討論研究,從幼兒的生理到心理;從學習到生活,成功的、失敗的教育經驗,剖析身邊典型案例,影響所有家庭,強化過程管理,提高家教水平,努力形成家庭、社會、學校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
2.健全各項規章制度。要辦好優秀家長學校,必須在管理上下功夫。為此,我們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家長學校制度《家長學校工作制度》《家長委員會章程》《家長學校家長行為規范》《家長學校教師行為規范》《家長委員會職責》《好家長評比條件》,使家長學校辦校走上了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
3.家長學校工作具體化。家長學校每學年根據幼兒園實際情況,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計劃安排到月,并具體落實到每周,由分管家長學校工作的副園長、保教主任組織實施,園長進行檢查督導。這種層層深入的管理體系是落實家長學校工作的有力保障。
4.檔案資料規范化。由專人負責收集整理檔案資料,對家長學校的工作進行全面記載,包括學校辦學宗旨、組織建設、會h記錄、教學進度、計劃、講課教案、講稿、總結材料、圖片資料、攝像資料、反饋意見等。使家長學校資料更完善,管理更規范。
二、扎實開展家長培訓活動是基礎
針對家長素質參差不齊、家教觀念比較落后,家教方法存在隨意性、盲目性的特點,首先聘請國內知名的教育專家來園授課,積極解決了家園共育中的“架橋”問題,有力提升了辦學水平。其次,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提高家長教育能力。
1.豐富家長育兒知識。
家庭是人類性格和能力的加工場。“產品”質量如何,主要取決于家長的追求和品位。因此,我們每學期制定培訓計劃,并且以家長學校、家委會、家長座談會的形式,聘請兒保專家講理論、敘經歷,幫助家長樹立正確兒童觀、教育觀、質量觀和人才觀。變重幼兒園教育、輕家庭教育的觀念為家園共育。家長培訓以《幼兒家長讀本》《園本教材》為專門的培訓教材,兼或臨時根據需要定主題內容。每學期組織兩次班級家長會等對不同年齡班的家長進行培訓,學期后進行家教知識測試。培訓活動有計劃性、連續性、針對性,培訓效果非常顯著。講座內容有:《伴隨孩子一起成長》《幫助孩子適應小學生活》《幼兒生理特點及保健》《怎樣做一個合格的家長》《做一個自強自立的人》《做一個勤勞儉樸的人》《尊重本身也是一種教育》《幼兒園課程設置》等。培訓活動深入、扎實,幫助家長提升了家教理念,豐富了育兒知識,讓所有的家長,帶著一顆摯愛的心、責任心、體諒的心,收獲真情和友情。
2. 開辦父母體驗工作坊。
面對富有時代特色和新鮮體驗的孩子和家長們,我們開幼兒教育之先河,辦起了“父母體驗工作坊”,“父母體驗工作坊”課程設置融入國際潮流、融合先進理念,采用體驗式培訓,讓家長在強烈的心靈震撼中,經歷一次次特殊的旅行。忘不了“過電網”時,家長們的大徹大悟;忘不了“愛住我家”令全場家長聲淚俱下的感動,這是孩子端著小碗一勺一勺地喂父母吃飯來報答父母的情景,一行行熱淚滴在小手上,流淌出的是親情融融,在場的每一個人無不為之感動。還有體驗活動《愛的代價》、《心靈之旅》等讓我們反思了自己的教育行為。
王楠楠的媽媽有感:當孩子輕輕撫摸著媽媽的手時,孩子問:“媽媽,你的手怎么有硬硬的東西呀?”媽媽說:“都是媽媽洗衣服、做飯、工作磨出的繭子。”“媽媽,我長大了幫你洗衣做飯、掙了錢天天給你買好吃的。”女兒認真的語氣猶如幼年的我自己。此時此刻,我突然明白:其實天下父母都一樣,沒有誰會奢求兒女回報什么,只要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平安的成長,就是父母最大的幸福和滿足。
體驗場上,家長眼里閃耀著明亮的光芒,那是生命“重生”之光。有位家長體驗后動情地說:“我是一個冷酷的人,十幾歲就和媽媽不和,只會在社會上拼殺,心靈深處柔軟的東西變得麻木、堅硬,今天的課程,讓我‘重生’”。她緊緊擁抱著張園長說:“謝謝您們,您們讓我學會了愛與感恩,學會了智慧地生活”。每個參加培訓的家長也都涌起了生命感動的波濤,生命隨之豐滿起來。
三、多途徑的家園溝通與交流網絡是關鍵
溝通與交流是建立家園合力的基礎。只有積極創設條件,為家長多渠道、多途徑提供溝通、交流的平臺,才能實現家園共育。
1.堅持家長學校工作常規化,讓家長學校工作成為幼兒園工作的一部分。每學期召開一次家長學校委員會,商討家長學校工作;每學期兩次家長會,交流幼兒園教育教學情況及幼兒階段性的表現;每學期一次家長開放日活動,全面展示幼兒園教育教學與特色教育工作;每學期一次家長問卷調查和至家長一封信;每學期填寫一次家園聯系冊,教師和家長互相反饋幼兒每月在園和在家的表現;每月更換一次家教專欄,宣傳科學育兒知識;每周更換一次家園園地;每日與一個家長直面交流、約談,解答家長疑難困惑及時反饋幼兒在園情況和在家表現,采取一致的教育方法;每學期的園本教研中,都有獲得優秀班主任的老師介紹經驗,組織家教經驗交流活動,或請家長現身說法,交流成功的家教經驗,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從而激勵全體家長爭做合格、稱職的家長。
2.利用現代化手段和家長互動交流。幼兒園官方微信公眾平臺開通以來,通過文字、語音、圖片、視頻等符合網絡用戶閱讀口味的內容、形式、語言,第一時間權威、實用信息。積極利用新平臺,集家長意見及建議、架起了一座幼兒園與家長溝通交流互動的“新橋梁”,打開了家與園的“新窗口”,樹立了幼兒園形象、權威聲音等方面取得明顯實效。
為加強溝通交流的力度、廣度,各個班級又通過校訊通、班級網站、微信平臺、QQ等,利用現代媒體傳播信息快捷、簡便的特點,開啟了網上家長學校,完善家園互動欄目,教師在網上班級的通知、信息、班級論壇、班級相冊、教學安排、畢業留言、班級公告、精彩視頻、背景留言等。公示每周文明寶寶、教學內容,并與家長互動交流或留言,反饋幼兒生活與學習情況,家長可隨時通過網絡獲取相關信息。一位在報社工作的家長說,你們的校訊通內容非常好,涉及到幼兒教育的方方面面,我們家長十分受用。另外,以觀察記錄的形式反饋幼兒情況,也是我們進行家園溝通的一大特色,深受家長歡迎。比如教師每天細心觀察幼兒在生活和學習各環節中的表現,然后每周以觀察記錄的形式反饋上來;每日的教師交接班記錄,上面要詳細記載幼兒的生活學習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和家長溝通,做到了幼兒園里無小事,家長們都放心的把孩子交給老師;除此之外,還有教師的三檢記錄,記錄孩子的健康情況,有對個別幼兒進步或反常現象的關注;也有教師在教學或保育方面的交流共享。每天接送幼兒時,家長都要駐足觀看記錄,及時了解孩子情況。通過這種形式,使家長對我園的教育工作更加充滿信心,對教師更加信服。
四、形式多樣的活動是根本
1.積極開展靈活多樣的親子活動。
為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增進家園、親子之情,我園積極開展把家長請進來的各種活動。如每學期一次的常規家長開放日和慶“六一”“元旦”家園聯歡,每學期的家長進課堂活動,制作“親子環保廢物制作戶外運動器材”、趣味運動會中的親子游戲等。在親子活動中讓家長與教師一起分享教育的喜悅,同時也加強了家長和社會對幼兒教育的關注,而且還增進了家園、親子之間的感情。
2.創設豐富多彩的社區活動。
家長學校本著以社區文化為依托,放大德育教育資源,讓幼兒園教育從封閉走向開放,從文化孤島走向開放的社區原則。近幾年,我們利用家長小組開展了豐富的社區活動。如:采摘草莓活動、去大拇指蛋糕房參觀學習;利用地域優勢開展“我是小小消防員”活動,直接帶孩子去消防支隊參觀,聽消防叔叔的講解,體驗安全的重要性等,都使家長和孩子受益匪淺。系列幼兒園與社區互動的教育活動,讓幼兒走出校園,融入生活,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和知識信息,實現家庭、社區、幼兒園的良性互動。
3.親子閱讀讓書香彌漫校園。
以書為媒,以閱讀為紐帶,讓孩子和家長共同分享多種形式的閱讀過程。通過共讀,父母與孩子共同學習,一同成長;通過共讀,為父母創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分享讀書的感動和樂趣;通過共讀,可以帶給孩子歡喜、智慧、希望、勇氣、熱情和信心。我們以幼兒園和家庭為幼兒積極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
首先,開學初,老師們就在為班級的環境布置做著各種各樣的準備。園內外環境實現了美化、凈化、亮化、兒童化。做到了讓每一堵墻都會說話,每一處都能成為生動的課堂。同時,我們還把班級特色的文化空間還滲透在班級的每一個角落,除了班級走廊環境、班級區域環境、操作材料、幼兒作品展示欄等外,我們還專門為孩子創設了閱讀區。讓每一個走進教室的人都感受到濃厚的班級特色。
其次,我們給家長發放親子閱讀活動倡議書,制定親子閱讀活動方案,有計劃有總結,并評比出閱讀小明星,收集整理家長心得體會等。另外,老師指導家庭親子閱讀。避免家長理解不到位、材料選擇不到位、時間投入不到位、方法指導不到位等,給家長建議要為寶寶創造一個舒適、色彩鮮明的閱讀環境。在家里的各個角落,只要孩子能走得到,夠得著的地方,放上一些書籍,堆上幾冊畫頁等等。使親子閱讀成為一種習慣,一種需求。
4. 趣味親子運動會。
魅力四射的趣味親子運動會,改善了親子關系和生命樣態,增強幼兒體能,豐富生命智慧,讓孩子在快樂中生活,在健康中成L。以“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為宗旨的幼兒園親子趣味運動會為家園共育構建了平臺。
一位家長說道:今天,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重新拾起兒時的快樂,和孩子一起學習,感受成長,體驗快樂!
5. 主題活動:蛋寶寶的一天。
通過蛋寶寶的活動,孩子感受到了“受愛”與“施愛”,了解愛的真諦。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用心體驗,用心表達。他們由被愛而知愛人。
篇5
學習 感悟 反思 提升
東山小學 張生太
7月13日至20日,我參加了在中科大組織的寬高卓越教育校長培訓。聆聽了十多場高屋建瓴的專家報告,感觸很深,收獲頗豐。在聆聽報告的同時,與學校實際工作對照結合,進行了反思。新學期,新起點,為進一步推進學校工作向縱深發展,學以致用,現將學習心得、反思感悟及工作打算作簡要總結匯報:
1、教育理念是學校發展的奠基之石。
從專家報告和成功名校案例中可以看出,一所學校的發展,離不開科學的教育理念的導向和支撐。教育理念是對"教育是什么" 的價值判斷和基本看法,正確的教育理念是學校管理和發展的前提和保證,是學校的靈魂,是辦學的根本。它以一種文化氛圍、一種精神力量、一種價值期望、一種理性目標的形式陶冶學校的教師和學生。馬石莊教授主張的青少年的責任、使命、奉獻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理念。林肯輝所長講得學生家庭、學校正向角色定位問題,是學生生命教育及自我管理的理念。鐘子俊校長講得"承包到戶、責任到人"的治理策略是學校治理的一種理念。河北衡水中學的責任教育核心理念,辦負責任的學校、當負責任的教師、做負責任的學生,可謂責任教育理念的典范。人大附中提出的"解放心靈,創造適合每個學生發展的教育"理念,為孩子的成長發展奠定了根基。寬高教育負責人王金戰從自身成長經歷,闡述了學生的成長成才需要設計,即人生規劃教育,更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反思東山小學近幾年的發展,雖提出了學校的辦學理念,但不夠科學,定位不高,干部教師的執行落實不力,阻礙了發展。新學期,學校將進一步梳理總結:充分考慮教育改革的時展,定位要高;充分考慮素質教育的宏觀背景,方向要明;充分考慮學生發展空間的建構,視野要寬;充分考慮教職員工的工作目的,責任感要強。提出關于"責任教育"的具體科學的辦學理念,并形成辦學思想、辦學策略、辦學措施、辦學特色、辦學目標一系列辦學思路,全校師生內化于心,凝心聚力,形成組織的共識,形成一種對學校未來充滿信心的文化力量和精神力量,成為教育行動的思想先導,以此為出發點,推動學校向縱深發展。
2、課程領導力是學校管理的核心領導力。
在現代學校的發展中,學校課程領導力是學校領導力的重要甚至是關鍵的一部分。課程是學校辦學理念的體現。東山小學雖然在課程建設方面做了一點探索和實施,但還沒形成體系建設,特別是課程評價方面做得不夠。下一步,從學校四個方面著力去做:一是形成自己的課程思想,并用這個思想去引領全體師生及家長建設自己的課程;二是進行課程發展的整體規劃,以及每一門自行設計的課程改革方案和標準;三是學校強化課程執行,好的課程設計,關鍵在于執行。四是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課程自我評估的方法,并根據自己的評估對學校課程進行調控。課程建設的原則要尊重國家課程。切忌在課程建設中取一些標新立異、稀奇古怪的名字,把國家課程作為"獨創"的課程體系下的一個組成部分,這是很不嚴肅也不科學的。
3、凝心聚力、責任擔當、狠抓落實、追求卓越。
干事創業需要擔當。學校的發展,需要干部教師隊伍凝心聚力、擔當責任、狠抓落實、追求卓越。特別是鐘子俊校長提出的"、責任到人"管理理念和操作流程,我們很受啟發。下一步,學校將進一步調整治理結構和職能,把目標任務細化到人,責任到人;進一步完善考評機制和辦法,強化問責機制和獎懲機制,提高效能;強化干部為老師和老師為學生的服務意識,加強情感交流,凝聚人心,營造一家親的氛圍,凝心聚力,用心傾力,不折不扣的落實好局黨委部署,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4、注重家庭教育,完善家、校、社合作協同機制。
篇6
具體來說,我們在本學期采取了改進德育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實效,堅持德育為首的工作思路,積極研究德育工作內容,針對新時期德育新問題,提出學校德育工作新思路,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
一、加強師德建設
搞好學校的德育工作,離不開一支經驗豐富的德育工作隊伍。新學年新學期,校領導及時添加了德育工作力量,進一步完善了學校德育工作網絡。認真抓好師德建設,組織全校教師在暑假進行班主任技巧、班級建設等德育專題培訓,政教處,教科室、教務處、辦公室等相關負責人都做了專題講座,廣大教師撰寫心得體會。在學期當中,在教師例會中開展政治理論學習,專業知識學習、開展“三愛”教育、積極開展師德討論,舉辦師德演講等,努力提高教師的政治素質、專業知識和師德修養,不斷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
二、 抓好班主任隊伍建設
校德育領導小組認真組織好每學期的德育工作會議,與班主任、一起探討學校德育工作的方法。期中以后,政教處對班主任的德育工作進行了小結,通過問卷調查、學生座談會、學生成長記錄冊等形式了解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情況,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德育薄弱環節進行了重新安排。
三、構建社會、家庭、學校同步教育網絡
德育工作離不社會、家庭的配合,為此學校積極構建家庭、學校德育工作網絡。為向家長反饋學校德育工作情況,傳授德育信息,指導家長開展家庭教育。本學期,德育處組織了七、九年級兩期家長學校培訓活動,通過培訓,讓家長了解子女在校的學習和行為習慣,同時加強了教師與家長在德育工作上的配合。為進一步提高德育工作針對性,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系,增進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強化了德育效果。
四、 開發校本課程、舉行德育主題教育觀摩會
針對學生不同特點,我校在初一年級開展了養成教育、初二年級開展誠信教育,初三年級開展法制教育校本課程開發和研究。為提高全校教師的德育工作能力,相互交流德育工作的方法,展示各年級段的德育工作的特色,本學期分別組織各年段開展德育主題系列主題班會。本次德育主題班會教育觀摩活動準備較為充分,教育主題較好:文明禮貌教育;《中學生守則》、《中學生行為規范》;安全教育;講文明話,做文明人;勤儉節約;呼喚誠信。主題的選擇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并體現了階梯性。充分展示我校德育工作的教育實效性。教育內容豐富:教育選取的角度小,從學生身邊小事出發,如兩個學生鬧矛盾了怎么辦,馬路上踢球安不安全等,教育有針對性,所以教育效果也相當明顯。有的班級由學生來組織,學生們發言積極,氣氛較好,全校班主任教師分別觀看了本年級的班會課,同時也受到了很大的啟發。
本次德育主題班會觀摩活動是學校德育組探索學校德育工作新途徑、新方法的一次積極嘗試,開出的觀摩課以年段為主,各班主任群策群力,互相合作,既減輕工作壓力,又提升教育質量,教育面廣。觀摩活動的成功舉行,為學校今后如何開展德育活動提供了經驗。
五、以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為平臺,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
在以往工作的基礎上,“積累經驗,總結得失,不斷提高,與時俱進”,是自管會領導小組遵循的宗旨,本學期,政教處加大對自管會學生干部的培訓指導,將學生能做的都教給學生去做,將對各班級,對學生、包括對班主任的考核的一些事宜都交給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的學生干部去執行,讓學生在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調整中得到自我提升。一學期下來,自管會學生的工作得到了學生]、家長、社會、廣大教師、班主任的好評。丹陽教育電視臺對此做了專門報道,江蘇省現代化合格學校的專家領導評估驗收小組的專家對我校自主管理委員會在德育建設進程中取得的成績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在活動中教育,這是德育教育的特色,也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在德育領導小組的指導下,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學生干部在本學期通過舉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德育教育活動,有力地促進了校園文化建設,鞏固了學校德育效果。
1、
成功舉辦我校第七屆國慶藝術節及國慶文藝匯演
9月底,自管會組織舉辦校國慶藝術節,展示了一系列學生文學作品,美術作品,舉辦國慶文藝匯演。本次藝術節,從節目組織、活動安排、到節目演出的過程,全部由我校自管會學生承但。借此機會,校德育處既展示了大型活動的較好組織能力,又通過小主持人培訓、活動組織、舞臺監督、演出監控等過程,展示了我校學生的自主管理特色。精彩的演出博得了在場師生的陣陣掌聲。
2、加強班級黑板報評比活動
學生的黑板報刊出能力培養,這是我校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工作的一個有效載體。本學期,德育組共組織了四次班級黑板報刊出評比活動,每次黑板報評比有主題,在班主任的指導下,學生自定內容,自已排版,自已抄寫,自己美工,黑板報質量有了較大的提高。黑板報工作已成為我校德育傳統活動之一,通過黑板報評比,學生的書寫、繪畫等能力得到了鍛煉,審美能力進一步提高。 共2頁,當前第1頁1
3、作好共青團員主題意識教育活動
根據團市委的統一安排,我校團委積極開展了團員意識教育活動,在教育中,我校有200多名團員受到了教育,團員的集體意識和榮譽意識進一步加強。學生們紛紛表示要為團旗爭光添彩。
4、舉行全校廣播體操比賽、舉行初一年級學生拔河比賽、初二年級學生籃球比賽等,以籍此培養學生的進取精神、集體精神。熱鬧感學生在活動中得以不斷進步和成長。
一個學期的工作結束了,我們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更多的是在總結中發現了工作中有許多應該做而未做的事情,相信在新的學期開始以后我們會克服以前不利的因素,爭取更大的進步。
篇7
教師是課程改革的主力軍,是新課程的具體實踐者,教師缺乏參與課程改革的主體意識,沒有實施新課程的主體能力和品質,再理想的課程也只能是“空中樓閣”,課程改革的整體目標也無法實現。因此,我們在實施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中,始終強調要抓住課程改革實驗的有利契機,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教師主體參與新課程改革的機會和條件,充分挖掘教師的潛能,發揮教師的主體創造力,在不斷實施國家課程改革實驗既定目標要求的同時,著力培養建設一支具有課程開發和管理能力,專業化水平較高的教師隊伍,以保證課程改革實驗健康運行,保證大連的教育改革可持續發展。
一、精心制定與落實課改政策,提供教師參與實驗的機會和條件。
課程改革為教師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為了使更多的老師能及早聆聽課改的聲音,享受新課程理念的洗禮,充分激活每一個參與者的主體性、創造性,我們采取了“區域分科聯動,滾動發展”的推進策略。即將本次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涉及到的絕大多數科目實驗任務分散到7個區,每個區分別承擔2~3科實驗任務,然后逐步輻射,推動全市實驗的全面實施。與此同時,我們將課改實驗的管理權限下放給各區,各區為了保證課程改革的實驗質量,完成自己的責任分工,同時為下一步課改實驗的推廣奠定基礎,采取“實驗學科帶動、區域整體實施”的措施,把沒有承擔實驗學科任務的學校、教師都納入實驗的組織與管理中,并從區級層面有效統整所有人力、物力資源,協調一致地為教師提供條件保障。在區教育行政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各實驗學校采取實驗學科引路,非實驗學科和教師共同參與的措施積極開展課改實驗,并建立相應的制度,保障教師進行實驗的空間和條件,使教師迸發出了極大的改革熱情,發揮了應有的創造性。
下放權限,不等于放手不管,市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門根據實驗進展情況,注重提供各區實踐經驗讓全市共享,努力發揮示范、培訓和指導的作用。對各區教師在課改實驗中遇到的共性問題,比如教學資源的開發問題等,則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在市級層面予以解決,以高效地保障教師實施新課程的條件。
二、給教學管理松綁,尊重和保護教師主動探索的熱情。
新課程價值的充分體現有賴于教師積極主動的探索精神和高漲的參與熱情,尊重并鼓勵教師的創造性實踐,保護和激勵教師的改革熱情是引導教師“愿意課改、喜歡課改”的法寶。所以,我們在實驗前期,要求教學管理部門要進行教學松綁,不要為教師定條條、設框框;不提供所謂“優質”、“樣板”課;不限制教師教案書寫的格式。教學評價中,不管是教育行政人員,還是教研、科研人員,都必須與教師平等合作,堅決反對那種“權威式”的、居高臨下的評價。
在尊重教師主體設計和創造的前提下,我們注重教師的自我評價,鼓勵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并在反思的基礎上實現教師的自身發展。由于沒有了固有模式的限制,教案本成了教師描繪課堂教學藍圖的草本,不再是只為應付領導檢查的“好看不好用的擺設”,活頁夾式的教案、共備互用的教案、網絡化的備課方式和網絡版的教案都應運而生。課堂成了師生共同創造的舞臺,沒有了“優質”、“樣板”課的影響,教師失去的是可資模仿的無靈魂的影子,得到的卻是課堂教學中生動活潑的體驗,是創造性使用教材成功后的自豪。
三、營造良好的社會支持氛圍,保障教師主體參與的積極心態。
課改實驗在給教師發展創造了難得機遇的同時,也給教師心理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壓力,而這個壓力很大程度上來自于社會、家長。要保證教師始終能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參與課改實驗,就必須使課改的社會認同度高,特別是來自家長的理解和支持。我市在廣泛利用報紙、電臺、廣播等媒體向社會進行課改宣傳的同時,由市教育局下發了《大連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社會動員方案》,具體部署了社會動員工作,啟動了家長“走進新課程與子女同行”活動。我們先后對全市初中和小學的647名校長,1255名班主任教師進行了“如何向家長宣傳課改”的培訓。在此基礎上,全市成立了551所家長學校,初中、小學開始陸續對起始年級學生家長進行新課程的培訓和宣傳。據粗略統計,全市約有13萬名家長參加了新課程前3個單元內容的培訓。學校通過開展課改開放周、家長懇談會、課改公開課、請專家為家長講座、征集家長培訓后的心得體會、小案例等活動,使家長真正走進課改,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支持氛圍。而教師在作為培訓者的過程中,也提升了自己對課改的理解,激發了熱愛教育的內心情感。
篇8
年,教育系統的法制宣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市、區法宣辦的工作要求,通過深入細致、形式多樣的普法宣傳工作,進一步提高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法律素質,提高青少年學法用法意識和用法保護自己和他人權益的意識和能力,減少青少年的違法犯罪率,不斷拓展普法宣傳的成效,為教育事業的和諧、穩定發展貢獻力量。
一、加強法制理論學習,提升教育系統教職工素質
通過開展法律法規的培訓、講座和學習活動,進一步形成依法行政、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意識和能力,切實提升教育系統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法律素養。
1、黨委中心組學法。深入開展黨委中心組學法活動,做到每季不少于一次,09年學習的主要內容為《憲法》、《行政許可法》、《民辦教育促進法》等有關教育教學方面的法律法規,在全局帶頭營造濃厚的學法氛圍。
2、機關干部的法制教育。機關干部的法制教育采取自學與集中學習相結合的形式。年內組織兩次專題法制教育輔導講座;認真完成“市干部在線學習城”公務員法制教育培訓課程;新增執法人員參加市政府法制辦舉辦的執法人員培訓班,已有執法證的人員繼續參加區政府法制辦組織的再教育培訓,不斷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辦事的能力和水平
3、各學校、直屬單位法制學習。繼續舉辦校長書記法制教育培訓班;充實、完善教師法制培訓教材內容。各直屬單位要認真學習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理論,學習與本職工作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增強依法決策、依法辦事的自覺性和水平;各學校要結合本校實際,通過舉辦專題講座、報告會、案例分析會、寫心得體會等法制宣傳、教育活動,提高教師思想政治、職業道德水平,增強教師依法治教意識。
二、建立項目引領機制,有序開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
設立法制宣傳年度項目任務書,明確項目內容、制定項目進度表,有序開展法制宣傳工作。
1、法律知識滲透學科項目。繼續推廣和鞏固法制教育向學科教學滲透模式,舉辦法律知識滲透學科課堂教學大點評活動,在全區教師中開展法制教育學科滲透教學研討和學習活動,全面提升教師隊伍法律素質,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鞏固中小學校“法制教育向學科教學滲透”工作成果。具體安排為,3月份,以《區法制教育學科滲透優秀教案選》印發為契機,舉辦《區法制教育學科滲透優秀教案選》首發式暨法制教學課堂大點評啟動儀式,4至11月開展評比活動,12月總結、表彰和展示。
2、社區學校法制教師、教材、課程落實項目。為全區各社區學校配備2—3名兼職法制教師,確定法制課程教學計劃、充實調整法制教材,建立終身法制教育體系,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學法氛圍。
三、開展形式多樣活動,豐富青少年法制教育模式
以課堂教學、校內外實踐活動為抓手,積極開展法制宣傳工作,豐富法制教育模式,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識。
1、立足課堂教學活動。各學校要堅持育人為本的思想,根據在校學生的不同年齡段和接受事物的能力程度,通過思想品德課、班會課、午會課等,有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地進行法制教育,做到計劃、課時、教材、師資“四落實”。
2、積極開展校內、外法制教育活動。各學校要通過宣傳欄、學校廣播、學校網站、中團隊活動等陣地,以區法制宣傳月、“6.26”禁毒日、“11.9”消防日、憲法宣傳周為契機,采取靈活多效的方法和形式,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主題宣傳教育活動,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市禁毒網上知識競賽、區“合理消費,從我做起”主題宣傳活動、“五五”法制宣傳教育攝影比賽和法制宣傳教育成果征文活動,豐富法制教育的內容,提高學生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
3、發揮法制副校長作用。繼續發揮法制副校長作用,為中小學校提供法律咨詢和服務、開展校外法制實踐活動,使抽象的法制教育具體化、形象化,有效地防止和矯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
四、試點預防犯罪工作,提升青少年法制教育內涵
篇9
學生心理素質的發展和心理問題的產生都可以從家庭教育,尤其是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家庭人際關系中找到某些直接和間接的原因。因此,學校心理素質教育與家庭心理素質教育的相互配合,發揮學校、家庭對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合力,是使心理素質教育取得成功的關鍵。
從現有研究看,對學校心理素質教育的研究比較多,研究者們也找出了學校心理素質教育和培養的有效途徑,如專題心理素質訓練、學科教學滲透、學校心理輔導與咨詢等。隨著學校心理素質教育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開始重視家庭教育對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形成與發展的助推作用。
一、心理素質教育家校合作的意義
(一)心理素質教育家校合作可以優化教育資源,全面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
家校合作中,家庭全方位支持學校教育工作,學校盡全力幫助家長解決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進而使家庭和學校在教育過程中密切合作,互相配合,發揮各自的優勢,優化了家校教育資源。
學校和家庭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場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教育環境,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環境對孩子的認知、個性、社會化、心理健康等因素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然而,家庭教育中存在許多值得關注的問題,如家長缺乏兒童心理學方面的專業知識、對教育缺乏正確認識、教育方法粗暴等。
孩子從六七歲開始,學校成為了他們的主要學習、生活場所,他們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教師和同伴成了影響他們發展的重要因素。學校教育具有系統化、專業化的優勢,但也存在對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不利因素,如大班教學,教師缺乏對每個學生心理的全面認識。
家校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兩者的資源,發揮各自的優勢,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把握好學生發展的關鍵期,推進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發展。
(二)心理素質教育家校合作可以提高家長素質,形成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圍
家校合作教育不只是使學生受益,同時也給家長們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學習機會,使家長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育管理能力,從而更多地從孩子的身心健康的角度來看待孩子的發展。也就是說,家校合作也會提高家長的心理素質水平,改善親子關系,形成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圍。
(三)心理素質教育家校合作可以促進學生學業成績的提高
我們的研究發現,學生心理素質與學業成績是緊密聯系的。在對小學生心理素質的研究中,我們發現,學業成績高分組學生主要分布在心理素質較好的水平層次,學業成績中等組的主要分布在心理素質中等水平層次上,而學業成績低分組的主要分布在心理素質不好的水平層次。對中學生心理素質的研究中,我們發現,學業不良學生在智力、創造力、抱負、獨立性、堅持性、求知欲、自制性、自尊心、責任感等因素上與學業優秀學生有極顯著的差異:學業優秀生在各項心理素質上的平均分明顯優于學業不良學生。這說明,學業優秀學生的心理素質整體優于學業不良學生。可見,心理素質的提高能夠促進學生學業成績的提高。
具體說來,如果父母經常參與家校合作活動,并且在教師的幫助下在家庭中幫助孩子學習,那么孩子往往會從兩個方面受益:第一,可以提高孩子一些科目的學習成績;第二,如果父母與學校合作得比較好,他們的孩子會更加重視家庭作業和學業成績。這種積極的態度是取得學業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心理素質教育家校合作的現狀及問題
在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中,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發揮著重要作用。從心理素質教育的現狀看,目前在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培養時,我國更多地注重學校的訓練與教育,而對作為學生重要生活場所和心理環境的家庭卻比較忽視,更沒有把學校心理素質教育的主導作用與家庭心理素質教育的助推作用有機結合,更好地探索學校與家庭教育的合作機制。
(一)家庭與學校教育指導思想存在顯著差異
由于我國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發展和中小學教師的教育實踐的加強,大多數教師能充分認識到培養孩子素質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而多數家長教育能力不強,教育方式不科學,僅以孩子考高分為目的,以高分作為考好學校、找好工作的資本,不懂得培養孩子的全面素質。
(二)教師與家長之間缺乏理解、信任和互相配合
教師與家長雖對孩子的教育都很重視,但是家長對教師的工作態度、工作方法、道德水平、業務水平均持不信任態度。教師對家長的認同情況要略好一些,但也不容樂觀。而且,教師與家長均缺乏一種一貫的、積極的、主動的合作愿望,雙方各自長期“孤軍奮戰”,不能有效挖掘合作教育的資源,只有在孩子“犯錯誤”時,這種合作愿望才相對強烈。
(三)家校合作的具體操作逐步規范,但實效性低
由于學校教育改革在不斷地深化,許多學校逐步重視家校合作資源的開發,如舉辦家長例會、實行家長接待日制度、教師家訪、建立家長委員會等。家長會、家長學校已逐步成為教師與家長聯系的重要方式。但是這些組織在執行、督促、檢查上還存在疏漏,如聯系方式不當、聯系頻率不高、聯系面狹窄、聯系內容偏、聯系制度和組織名不副實等,同時活動周期長。
(四)教師、家長交流的內容偏頗,且缺乏協調、統一
教師、家長交流的內容集中在孩子學習方面,這反映了教師、家長對孩子學業成績的高度重視。但是,有些家長和教師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重視卻陷入狹窄,即只重視分數;有的則只注重孩子是不是守紀;至于身體方面、審美方面、勞動方面的交流內容卻非常少。交流內容的偏頗,易造成孩子畸形發展,并使教育實效性降低。
三、心理素質教育家校合作的方式
(一)開設心理素質教育家長培訓班
家長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等家庭因素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有重要的影響。舉辦心理素質教育的家長培訓班,可以幫助家長提高素質,增強家教能力。有經驗的學校將心理素質教育家長培訓班的學習內容規定為:學習心理素質教育的基本知識,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掌握常用的教育方法;提高自身素質,“以身立教”;改變教育方式,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重視熏陶教育等。具體的方式可以采用發放家教指導手冊、組織各種親子活動、時常和家長進行電話交流、定期開展家教講座等。通過交流、指導等方法,使家長增長家教知識,主動配合學校工作,同時利用反饋機制,學校可以幫助家長發揮家庭個別教育的優勢,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效果。
(二)加強家校聯系
家校合作是家庭與學校共同發揮教育作用的好形式。為此,學校必須和家庭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
加強家校互訪。教師應加大家訪頻率,了解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和學生在家的思想狀況、生活情況。定期開家長會,及時對家長進行一些必要的心理健康輔導,使學校和家庭在教育上取得一致;邀請家長到學校了解情況,共同商榷教育方法;設立熱線電話,耐心解答家長咨詢的問題。
座談、交流。以家長會、家長—教師討論會等形式開展家長和教師之間的對話和交流,共同探討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措施,總結家教經驗,樹立家教典型。
建立家長開放日制度,讓家長參與心理素質訓練課。通過這種活動,教師、學生、家長可以在平等的氛圍中交流心得體會,感受心路歷程。家長開放日制度還可以使家長更多地了解學校的教育內容、教育方式以及學生在學校中的表現,增強家長對學校的信任,拉近家長和教師、家長和子女的心理距離。
此外,還應定期向家長匯報學校、學生情況(如發放材料、通電話、通信、設立網絡論壇等),評價激勵家長(如評優秀家長、優秀家庭,為其他家長樹立榜樣等活動)等。
(三)聘請家長輔導員
為了有效利用家庭教育資源,學校可以聘請一部分家長作為學生的輔導員,負責組織學生在社區的活動。家長輔導員們一般是邀請有文化、有耐心、再就業的家長擔任。學生們在社區的活動,包括少先隊體驗活動和體育運動等,一般應由學生自己設計,制定出方案后,再由家長輔導員提出意見。通過這些活動,使家長和孩子的關系更為緊密,同時增強孩子的組織能力、合作意識和自信心。
(四)成立家長委員會
北愛爾蘭大學教授摩根等人曾把家長參與學校活動的形式分為低層次的參與、高層次的參與和正式的、組織上的參與。低層次的參與是,信息傳遞(雙向溝通)和參與子女學習;高層次的參與是,應邀參加學校活動和培養對學校的興趣;正式的、組織上的參與是,協助學校運作和參與學校決策。家長委員會就起協助學校運作和參與學校決策的作用。可見,家長委員會是家校合作的最高組織形式。家長委員會的成立可以是家長們自發組織的,但主要應有學校發起和組織。一般來說,家長委員會可以有十多位家長代表組成。為了加強家長委員會和學校的聯系,家長委員會中還應有3名學校管理人員或教師參加。家長委員會對學校心理素質教育實施監督,并經常性地提出建議,督促學校提高管理能力、開展豐富的教育活動,并參與學校心理素質教育方面的重要決策等。
參考文獻:
篇10
論文摘要:采用教育行動研究法,在湖南桃源縣文昌中學(簡稱我校,下同)進行校園文化建設促進辦學特色形成的研究結果表明:校園文化促進辦學特色形成的內在機制是結構功能機制、同化順應機制和文化引領機制。校園文化形成的基本過程一般經歷需求引發、引導啟發、實踐體驗、認同內化、傳承創新五個階段。以制度文化、物質文化、精神文化三個維度七個要素為內容,以五個階段為工作流程,形成的“375”發展型校園文化建設模式具有科學性和實效性。
一、課題的提出
《教育部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通知》指出:“中小學校園文化通過校風教風學風、多種形式的校園文化活動、人文和自然的校園環境等給學生潛移默化而深刻的影響,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辦出各自的特色。”因此,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促進辦學特色形成,是新時期學校教育改革的重大課題。
我校是一所由原文昌實驗中學,桃源縣進修學校初中部,桃源九中初中部三校合并組建成的全日制初級中學。全校4000多名學生,近300名老師。要構建特色鮮明的學校,需要融合三校的文化優勢,需要共同的校園文化凝注人心、規范人的行為,于是便提出了校園文化建設課題。
國內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的現狀呈現兩大特點:一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較多,針對中小學的研究很少。在中國知網(cnki.net)“學術文獻總庫”以“校園文化建設”為主題檢索,共有文獻17000多條,主要集中在高校。以“中學校園文化建設”為主題檢索,只有86條;二是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問題與對策的研究,對校園文化形成的機制與規律、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與方法的深層次研究較少,對校園文化建設如何如何促進辦學特色的研究更少。
本課題的切入點是,在實踐中探索中學校園文化形成的機制、過程,以及中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途徑和方法,探討校園文化促進辦學特色形成的內在機制。這對中學校園文化建設的規律性研究具有理論與實踐意義。
二、課題界定
校園文化是學校的師生員工在其教育、教學、學習、交往、生活實踐活動過程中形成的價值體系、情感風貌和行為規范系統的凝注和外化。我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定位是:形成“崇尚美德,器重才能,追求和諧,關注發展”的校園文化,突出“美德”、“才能”、“和諧”、“發展”四大主題。
辦學特色是指在學校的發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有別于其他學校的辦學突出特點和風格。我校辦學特色的定位是:“德能雙馨、和諧發展”。“德能雙馨”是指教師職業道德高尚,教學能力突出,有口皆碑;學生道德品質好,文明程度高,基礎扎實,基本能力強、特長突出,譽滿三湘。“和諧發展”是指學校人際關系和諧,學生身心發展和諧,學生全面、和諧、自主發展,學校科學發展、可持續性發展。
三、研究目標
1.形成“崇尚美德,器重才能,追求和諧,關注發展”的校園文化。
2.通過校園文化建設,促進“德能雙馨、和諧發展”的辦學特色的形成。
3.探討校園文化形成的過程及校園文化建設的途徑和方法。
4.探討校園文化建設促進辦學特色形成的內在機制
四、研究內容
1.制度文化建設促進辦學特色形成研究。
2.物質文化建設促進辦學特色形成研究。
3.精神文化建設促進辦學特色形成研究。
4.校園文化建設的途徑和方法研究。
5.校園文化建設促進辦學特色形成的內在機制研究。
五、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我校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在校師生。
2.研究方法。以教育行動研究法為主,輔之以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經驗總結法。
六、研究實踐
1.加強制度文化建設。
(1)開展原三校校園文化調研,引發校園文化建設需求。查閱三校管理資料,調查走訪三校的管理人員,對三校合并到我校的老師以及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了解各自的校園文化特色。
(2)開展制度文化建設交流,引導啟發制度文化定位。先后與桃源縣九溪中學等七所中學進行了制度文化建設的交流與探討,到常德市幾所中學進行了校園文化建設參觀學習和制度文化建設交流。在全省名優校長論壇上,就“如何喚起老師的工作熱情,創建和諧的校園制度文化”進行了交流。
(3)管理制度的修訂、宣傳、學習與實施,實現制度文化的引導、體驗與認同。讓師生參與管理制度的修訂和制定,制度體現“美德”、“才能”、“和諧”、“發展”四大理念。
2.加強校園物質文化建設。
(1)校園景觀彰顯“和諧”之美和“發展”的生機。如富有“萬眾一心,遠航”詩意的中心花壇,文化氛圍濃郁的勤思園、篤行園、修身園,100余盆高品位的盆景,色彩搭配和諧,高低層次和諧,布局疏密得體的樹木花草,整個校園顯得優美和諧、生機盎然。
(2)校園宣傳展現“美德”、“才能”、“和諧”、“發展”四大主題。
學校給每棟教學樓安裝了一條精銅雕刻的體現校園文化的大型標語,每棟教學樓每層的樓道墻壁上均貼上了精美的、富有人情味的樓道提示語。學校在辦公樓前建立了極具藝術色彩的兩塊大理石墻,墻上雕刻了銅底大字的校訓,即“基礎扎實,特長突出,身心健康,素質全面”,“追求卓越,創和諧教育,辦人民滿意學校”。學校在每棟教學樓的走廊,把學生和教師的優秀美術和書法作品用精美鏡框固定在墻壁上,并附上作者的簡介和創作意境,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3.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
(1)加強教師德能文化建設。學校圍繞教師的師德、教風和專業技能開展教師德能文化建設。通過師德標兵評選、獎勵與宣傳、教師教學技能培訓、校內外優質課觀摩、參加校內外教學比武、承辦教學研討會、評選教學能手、評選德能雙馨教師、教學骨干的獎勵宣傳等,營造重師德、重教學能力、重教風、重教師自我發展的文化氛圍,讓“德能雙馨”成為教師的追求,成為我校的師風。
(2)加強學生道德與學風建設。
首先,以規范引領學生文化。制定《文昌中學學生行為規范細則》等多項規范,規范體現“美德”、“才能”、“和諧”、“發展”四大主題。
其次,開展“行為習慣養成教育,遵紀守法法制教育,珍愛生命安全教育,八榮八恥榮辱觀教育,誠實守信做人教育,健全心理品質心理健康教育”等六大主題教育。對七年級新生進行為期一周的入學教育與訓練。運用榜樣激勵,開展周送喜報、月評小明星、期末評“三好”、班風評比等活動。利用校主題活動、班團活動等多種形式進行正面教育與訓練。
再次,開展心理輔導。學校建立了高標準的心理咨詢室,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并建立心理檔案。學校還在各班設立了一名心理委員。
(3)校園文學活動促進校園文化建設。首先是指導學生走進名家,品味經典,提升文化品味;其次是以校刊《楚三春》為陣地,開辟校園文化專欄、出版校園文化專刊,弘揚以四大主題為核心的校園文化;再次是開展以校園文化為主題的班級演講比賽;最后是在校園網上開辟“校園文化”欄目,進行校園文化的宣傳。
(4)校本課程促進校園文化建設。
首先,將校內課程資源轉化為校本課程。開設藝體特長班,組織音體美特長培訓,實施了“8個100”工程,即100人的腰鼓隊,100人的銅管樂隊,100人的舞蹈隊,100人的合唱隊,100人的田徑籃球代表隊,100人的書法繪畫興趣小組,100人的科技興趣小組,100人的武術隊。
其次,將我校教育科研成果轉化為校本課程。我校將具有文昌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題教育活動進行系統開發,編成《德雨流芳》校本教材。
再次,優化文昌藝術節,體育節,大課間活動等傳統活動。校藝術節,我們力求學生以班為單位自編自演節目。大課間活動,每天35分鐘,包括體操、武術、舞蹈等活動。
(5)家校協作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家長學校每年對家長進行2次面授,創辦2期家長學校簡報,組織學習心得體會交流,家長完成2次面授作業。評出優秀家長、優秀教育理念。家長還可以通過網上聊天、寫信等交流方式與教師交流,參與校園文化建設。
七、研究結果與分析
1.“崇尚美德、器重才能、追求和諧、關注發展”的校園文化初步形成。“崇尚美德、器重才能、追求和諧、關注發展”,成為了我校的辦學理念和價值追求。師生崇尚美德,十分注重道德品質修養;師生器重能力和特長的發展,才能突出;師生追求可持續發展和和諧發展。學校的校風、教風、學風、班風突顯“美德”、“才能”、“和諧”、“發展”的文化氛圍。
2.“德能雙馨、和諧發展”的辦學特色正在形成。教師職業道德高尚,教學能力突出;學生道德品質好,基本能力強、特長突出。學校人際關系和諧,學生身心發展和諧,學生全面、和諧、自主發展,學校科學發展、可持續性發展,在全省有一定的知名度,全省名優校長論壇在本校召開。學校的藝體特色突出,“8個100”工程成效突出,得到社會廣泛贊譽。“大課間操”在全市推廣應用。
3.探明了校園文化形成的機制與基本過程。
(1)校園文化的形成機制。校園文化是以校園為地理環境,以社會文化為背景,以學校師生員工為主體,在其教育、教學、學習、交往、生活實踐活動過程中,以需求為基礎,通過引導啟發、實踐體驗、認同內化、傳承創新而形成的穩定的價值體系、情感風貌和行為規范系統。
(2)校園文化形成的基本過程。我們認為,校園文化的形成一般經歷“需求引發——引導啟發——實踐體驗——認同內化——傳承創新”五個階段。一種新的校園文化的萌芽首先源于變革的需求和重要事件或人物的引發,通過宣傳、理論引導和外校經驗啟發,使新的校園文化初具雛形并被師生所理解,通過實踐體驗,感悟新文化的價值,通過實踐體驗和成功實踐的校內外正強化,實現對校園文化的認同和內化,最后通過傳承和創新,形成新的校園文化。
4.探明了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途徑和方法。
(1)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我們認為,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可確定為三個維度七個要素:制度文化建設;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具體包括教師德能文化建設、學生道德與學風建設、校園文學活動、校本課程、家校協作。)
(2)校園文化建設的途徑和方法。我們認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途徑和方法是,以制度文化建設、物質文化建設和精神文化建設為基本內容,以“需求引發——引導啟發——實踐體驗——認同內化——傳承創新”五個基本環節為工作流程。
5.探明了校園文化促進辦學特色形成的內在機制。校園文化是如何促進辦學特色形成的?我們認為其內在機制主要是結構——功能機制、同化——順應機制和文化引領機制。
(1)結構——功能機制。結構——功能機制是指,任何一個系統都是一個具有一定結構的、動態的、能起綜合效應的有機整體,系統的本質和功能是由系統的結構及各子系統的結構功能與相互作用方式決定的。校園文化是辦學特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引領——激勵——監控等重要功能,因此,校園文化能促進辦學特色的形成。
(2)同化——順應機制。所謂同化,是指將對象納入主體已有的心理圖式(即認知結構),使對象成為已有的心理圖式的一部分。所謂順應,是指主體改變已有的心理圖式以順從對象、適應對象。校園文化之所以能促進辦學特色的形成,就是因為有些校園文化可直接納入辦學特色中,成為辦學特色的組成部分,從而引起辦學特色的變化,此所謂同化;同時,對不能直接納入的校園文化,我們也可主動改變辦學特色,以適應校園文化的新要求,此所謂順應。
(3)文化引領機制。人的行為是由觀念引起的,觀念決定一切。校園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在價值觀引領下形成相應的校園風氣和校園精神,從而促進行為規范和學校個性的形成,最終形成特色。
6.形成了“375”發展型校園文化建設模式。“375”發展型校園文化建設模式是指,以制度文化、物質文化、精神文化三個維度七個要素為內容,以“需求引發——引導啟發——實踐體驗——認同內化——傳承創新”五個基本環節為工作流程,實施校園文化建設,促進校園文化和辦學特色的形成。這一模式遵循了文化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和規律,突出了發展性。實踐表明,這一模式具有科學性和實效性。
八、研究結論
1.校園文化的形成一般要經歷“需求引發——引導啟發——實踐體驗——認同內化——傳承創新”五個基本階段。
2.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可確定為三個維度七個要素,即制度文化建設、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教師德能文化建設、學生道德與學風建設、校園文學活動、校本課程、家校協作)。
3.校園文化建設的途徑和方法,應以制度文化建設、物質文化建設和精神文化建設為基本內容,以“需求引發——引導啟發——實踐體驗——認同內化——傳承創新”五個基本環節為工作流程,推行“375”發展型校園文化建設模式。
4.文化引領機制。
5.“375”發展型校園文化建設模式具有實效性,明顯促進了校園文化和辦學特色的形成。
參考文獻:
[1]高韋芳.論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基于蘇州市金閶區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d].蘇州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