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對孩子的期望范文
時間:2023-03-17 23:07: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張楠媽媽:張楠很愛學習,但是很不細心,寫作業不太認真,希望你能盡快改掉自己的壞習慣,做個好學生、好孩子。
2、許翔媽媽:過年了,你又長大一歲了,是個大孩子了,要好好學習,認真聽講,團結同學,做作業的時候不要再粗心大意了,媽媽知道你會很棒的,加油哦!在新的學期里學習進步,身體健康!
3、葉凡輝媽媽:寶貝,你是一個非常活潑可愛的小男孩,在激勵會說很多很多的話,會提很多的問題,性格開朗,很聰明,有很會表現自己。媽媽、爸爸希望你把你在家里的這一股勁表現在學校里,好嗎?要多和同學交流,多去參加一些活動,把自己的優點發揮出來,爸爸媽媽在這里給你加油!
從孩子的卷子上來看,專業成績算得上優秀。和上一次相比較,沒有退步也沒有進步。希望孩子繼續努力,更上一層樓。同時也感謝教師平日對我孩子的培養,但是孩子還是有很多要努力的地方。有勞老師以后繼續費心教育孩子。我們家長一定會鼎力支持,配合老師!
2、老師,您好,首先,感謝您對孩子的教育,讓他變得更加的聰明,懂事,孩子的成長離不開老師的教育,老師在孩子的心里具有神圣的地位。希望老師對孩子嚴加管教,使之變得更棒。希望孩子在以后更加的優秀,再此感謝老師辛勤的付出,當然我們做家長的也會密切配合老師!
3、雖然這次成績并不是班里名列前茅,但這只是一次測試,一次對自己知識的考驗,一次查缺補漏的過程,可以讓你看清自己不會的地方,對于馬虎,在下次考試中要盡量避免,爭取取得更大進步!
4、孩子考得不是很好,可能是疏忽了,尤其是某某這幾科,有點小退步,讓我有點驚訝,以往以后孩子可以認真的對待學習,對待考試,既不要太過于擔心成績也不要輕敵。媽媽(爸爸)相信你,一定可以在下一次給我一張滿意的答卷!
6、本人以為此次語文考試出題難度適中、題量正好,能夠準確考察學生的語文能力。我的孩子在此次考試中已經盡了力,發揮了他的正常水平,這個分數也是在意料之中的。希望學校能夠再接再厲,爭取讓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7、看了這次考試的情況,對孩子的學習基本是滿意的。但需改掉粗心大意的老毛病。有幾個地方都是不應該出錯的,就是粗心。我們會配合老師把他的學習抓上去。
4、好女兒,半年的學校生活,爸爸媽媽發現你進步了很多,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甚至于文明禮貌上,都長大了,進步上很多,我們感到十分欣慰,感謝老師們的辛勤培養,感謝學校的熱情教育,我們做家長的一定會盡力配合學校和老師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再次感謝!
5、時間:2015-12-07來源:家長評語 手機版
6、代镕智媽媽:镕智,你是一個很乖,很聽話的男孩,見了叔叔、阿姨能主動地打招呼;在家幫助媽媽切菜、拖地、做家務。但是你要是每天早上能自己穿衣服,平時媽媽批評你時,不要生氣;不要大聲地和爸爸媽媽說話,取得好成績時不能驕傲,你就是最棒的男孩了。
7、林哲華媽媽:你是個聰明可愛的小女孩,在學習上嚴格要求自己,按時完成作業,特別是上學后,你各方面都有很大進步,相信你在新的一年會有更喜人的成績,加油!
8、非常感謝學校老師與領導對我的孩子作了很好的教育,才讓我的孩子今天變得聰明、可愛、善良、樂于助人、尊敬師長。我知道,教育孩子不僅是學校老師的工作,也是我們家長的責任,所以,今后,我們一定會與老師互相配合,爭取讓我的孩子以后在各方面有更大的進步!
9、王豫媽媽:你是個天真可愛、善良友好、滿腦子裝著一些奇思怪想的女孩。你孝順,總是在媽媽很累的時候為媽媽倒杯水,然后安靜地在一旁畫畫,讓媽媽安靜休息片刻;你也很有愛心,會幫助路邊賣藝的小姐姐,還有對小動物的照顧----下學期,媽媽希望你能更加專注學習,上課認真聽講,那就是完美啦!
10、王華奇媽媽:奇奇,好女兒,半年的學校生活,爸爸媽媽發現你進步了很多,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甚至于文明禮貌上,都長大了,進步上很多,我們感到十分欣慰,感謝老師們的辛勤培養,感謝學校的熱情教育,我們做家長的一定會盡力配合學校和老師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再次感謝!
11、你是一個聰明好學、活潑熱情的好女兒,生活上已基本自理,不僅學會自己穿衣、吃飯、洗澡,而且還能幫爸爸媽媽掃地,洗衣服,買早點等等,我們可以享福嘍!學習上,積極主動,對新事物有濃厚興趣,成績大多讓我們放心,如果你能學習更認真,與朋友相處更大方,我們就更喜歡你了。()
篇2
[關鍵詞]家庭教育、創設環境、調整期望、走進內心
眾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庭便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也是一個人終生離不開的學校。然而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現象是愛不得其所,教不得其法。在高分的指揮棒下,家長往往只重視智力教育,卻忽略了對孩子的品德教育。因此,教必先從家開始。
家庭教育最關鍵的因素不取決于家長的社會地位和文化水平,而取決于父母是否能夠真正理解和尊重孩子。在生活中,只有注重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與引導,才是合理的愛。如何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呢?
一、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
一個人的心理素質是在先天素質的基礎上經過后天的教育環境影響的,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形成和發展必須要有良好的家庭環境的熏陶和有效的教育引導。家庭不和睦,特別是父母把教育孩子的責任互相推委,甚至把氣出在孩子身上,這種不良氣氛造成孩子敏感、自卑、抑郁等不健康心理。“生活即教育”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影響,似細雨,如和風,滋潤著孩子的心田。父母應營造和諧的氣氛,樹立良好的榜樣,讓孩子擁有正向的情緒體驗。留點親子時間與孩子一起游戲、溝通。以寬容、輕松、正確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可開展如下心理健康教育內容:1、給孩子以正確的人生觀教育,使孩子從小懂得應該怎樣做人。2、進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培養,塑造孩子活潑開朗的性格。3、及時進行青春期性知識和性教育。教孩子正確處理男女同學友誼交往。4、培養良好的人際交往心理,教孩子正確認識和評價表現自己。5、培養孩子樹立自信心,有效控制情緒,做情感的主人。6、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心理品質,確立學習目標,認識學習價值,刻苦學習。
二、調整對孩子的期望值。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家長們對孩子的期望,特別是社會競爭日異激烈的今天。家長尤其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是“人上人”。于是各種與學習有關的活動便充斥孩子的課余時間。或陪讀,或家教,或興趣小組,家長良好的愿望已變相為固執的強求,而孩子在這“高度”的期望下,更是兩耳不聞窗外事,落落寡歡。過重的學習負擔剝奪了孩子童年的歡樂,使孩子喘不過氣。孩子成了學習的“奴隸”,自然產生心理障礙,這豈不悲哉!因此家長應用慧眼識才,正確引導。讓孩子多一些自由和獨立,是小馬駒就讓他跑得更快,是牛犢就讓他負重道遠。在家教中既要看到孩子的缺點,更要善于發現他的優點,調整對孩子的期望值,去賞識你的孩子吧!這樣他們的個性和特長才會得到充分的發展。此外,家長更應學習“王婆賣瓜”,學會肯定贊美自己的孩子,孩子在你的賞識中必然越來越自信,越來越聰明能干。
三、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篇3
(關鍵詞) 青春期 逆反心理 家庭教育方式 綜合測評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當代諸多國際關系激烈競爭的大環境中,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質,已成為培養人才整體素質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中學生在接受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正確輿論的過程中常常存在著一些特殊心理活動現象,其中之一就是逆反心理。尤其現在,經濟高速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信息瞬時遞進更新,中學生的逆反心理現象日益嚴重。
“逆反心理”一詞的意義最早于1966年由德國心理學者Brehm提出。“逆反心理”(psychological react-ance)指當個體的自由受到限制或被威脅的時候,個體所產生的一種心理動機狀態。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研究表明,個體在逆反心理的水平高低上表現出一定的特質性差異。Brehm認為,逆反心理也可以被定義為是一種特殊的人格特質,即人們在要求自和自由支配權的強度方面存在差異,高逆反心理水平的個體對自由行為的控制需求要大大高于低逆反心理水平的個體。通俗說就是指人們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在青少年中常表現為“不受教”、“不聽話”,常與老師家長“頂牛”、“對著干”,與常理背道而馳,以反常的心理狀態來顯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為。
逆反心理大都具有危害性,容易造成情緒失控,孩子與家長、教師的感情疏遠、關系僵化,同時可能導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因此,如何正確防患和對待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是健康教育中的一項重要課題。近年來,逆反心理作為一種社會心理現象在青少年教育中被較多地關注。種種研究表明,青少年逆反心理與青少年的成長直接相關,對目前的青少年犯罪、物質濫用、學業不良等行為具有一定的動力機制特征。國內對逆反心理的相關研究較少,缺乏對我國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特點、家庭教育因素等方面的定量研究。
1 研究目的 通過《家庭教育方式綜合測評》量表測評,了解家庭教育方式與青春期逆反心理的關系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對象 本論文的研究對象為全校初一初二初三三個年級1986名學生中根據老師家長反映逆反行為突出的274個樣本進行家庭教育方式綜合測評。測評對象為年齡在13―15周歲且居住在本地一年以上的城鄉居民,包括了不同年齡、性別等各類人群。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的教師根據多年科學研究的結果,結合實踐應用的經驗集體編制的《家庭教育方式綜合測評》量表,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本測驗采用情境判斷的方法,讓被測試者根據給定情境的描述與自身情況的符合程度來評定等級。每個測驗題目為被測者提出5個等級供選擇。根據被測者的選項來評定被測者的測驗分數,并判定相應的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方式綜合測評》通過測試溝通程度、自由程度、和藹程度、獨立程度、放手程度、平等程度、愛護程度、關懷程度、鼓勵程度、親密程度、責任程度、期待程度、管理程度、照顧程度等十四個分量表,來綜合評定家長的教育方式是否得當。因此,本測驗的結果可以為家長改善自己的教育方法提供全面的參考信息,從而更加有效的促進孩子健康的成長。
3.研究結果
調查結果顯示:274名學生家庭教育方式良好的有152人,占總人數的55.50%,;學生家庭教育方式基本適當的有56人,占總人數的20.40%,學生家庭教育方式急需改善的有66人,占總人數的24.10% (詳見圖一)。調查結果反映了逆反現象突出學生家庭教育方式幾乎有四分之一不合理。急需要改善。同時也表明了家庭教育工作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付出長期艱辛的努力。
3.1分項指標十項差異比較明顯,需進一步加強關注和教育
3.1.1從溝通程度看,認為家長與孩子的溝通重視呈現懸梯型結構的趨勢,家長重視并善于與孩子溝通才占8.00%,家長非常不重視也不善于與孩子進行溝通58.40%(詳見圖二)。因為良好的親子溝通能維持和發展良好的親子關系。而良好的親子關系是教育的基礎。溝通是傳遞愛的橋梁,也是教育的重要手段。親子關系因為有血緣關系實在是不容易被破壞的,但是不暢的溝通、無效的溝通、指責性的溝通、侮辱性的溝通將會使親子關系遭到徹底的破壞,可見,孩子逆反心理與家長與孩子的溝通有直接關系。
3.1.2從和藹程度看,認為家長對孩子非常嚴厲達到46.00%,較為嚴厲19.70%,對待孩子比較和藹22.30%,對待孩子非常和藹12.00% 。(詳見圖三)。家長對孩子嚴厲的達到65.70%,可見,家長對孩子要求過于嚴厲,會產生逆反心理。
嚴厲型的父母常以強制型的方式,較多地限制孩子的行為,使得孩子在家沒有心理放松的時間,孩子出門后,會自我放縱。到了學校,逃離了父母的監管,他覺得自己自由了,可以痛痛快快地放松自己了,玩得滿頭大汗可以說是他的一種心理宣泄。父母的高標準、嚴要求,使得孩子愛說謊,不自信。在回答問題前,在下筆寫數學得數前,會不由自主地問自己:“我答的對嗎?”“我算的對嗎?”對答案準確率的不確定,導致孩子不敢舉手了,不敢下筆了。她在完成學習任務時變得焦慮起來了,不自信了。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嚴厲的出發點是好的,希望孩子能把事情做好,能將來有出息。然而他們的嚴格要求做過了頭,導致孩子心里就有些畏懼,心理也就發生了一些變化。
教育子女的方式有很多,孟母三遷、岳母刺字、曾子殺豬等等,都對小孩起到了終生的影響,嚴厲本就不是最好的選擇。由于封建禮教的束縛和古時人民文化水平的局限,有文化的家長信奉【棍棒出人才】的教育方式,沒文化的家長為了保持自己的權威也往往選擇直接、粗暴的壓迫式嚴管,這與西方的教育理念截然不同。雖然嚴厲的教育下也出了人才,但是這種方式對孩子的身心成長也造成了很大的創傷。現代的科學調查應該有大量數據證明,缺少關懷和溫和交流方式家庭,兒童出現心理問題的紀律大大增加。所以家長應該以相互理解、溝通的方式,平等的和孩子相處,這樣才能使孩子的心靈健康的成長。
3.1.3從自由程度看,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給予孩子很大的自由占11.30%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不太注意給孩子自由占25.50%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比較專制占63.10% (詳見圖四)。可見,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不太注意給孩子自由或過于專制家長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父母應該給孩子自由的成長空間。因為孩子的能力,就是在動手的過程中形成的;孩子的自信,也是在自己做事的時候培養的;孩子的自主意識也是在父母放手的情況下才能逐漸養成;孩子對自我良好的認識與肯定,也是在身心投入的過程及其勞動果實中確認的。所有這些優良品質、能力,都是孩子將來成功的基石,缺一不可。而這些,都是在父母充分給孩子自由成長空間的情況下才可以獲得。
當然,父母怕孩子有危險、出問題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只要在孩子安全的基本前提下,父母應該給孩子自由的發展空間,由孩子自主地去決定要做的事情。
父母給孩子自由的成長空間,就要給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讓孩子去做他想要做的事情。讓孩子自己思考、自主決定,父母只提供建議。同時教給孩子管理自己的能力。因為孩子小,父母在放手的時候也要進行關注,及時給孩子引導和呵護。
父母給孩子自由空間,不是對孩子放任自流。父母要把握好這個度,既有放手又有關注,否則,本意再好都有可能帶來不好的結果。
3.1.4從獨立程度看,家長事事替孩子包辦占53.60%, 家長不太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占26.60%, 家長比較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占14.20%, 家長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占5.50% 。(詳見圖五)。可見,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不太注重孩子的獨立能力的培養,事事替孩子包辦,不但得不到孩子的認同和感恩,相反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很多父母溺愛孩子,本意都是為孩子著想,怕孩子受到任何傷害,或者出什么問題,因此很多東西替孩子決定,很多事情代孩子辦理,這樣做看似杜絕了危險的出現,減少了問題的產生,而本質上卻奪走了孩子自由成長的權利,剝奪了孩子的自主能力,使孩子不但失去了動手的能力,而且缺乏獨立的精神,形成了懦弱的性格,“造就”了孩子的無能,這必將影響到孩子將來的發展。
3.1.5從放手程度看,,完全不能放手占74.10%,家長對孩子管束較多,不太放手占19.70%,家長比較放手讓孩子按自己的個性發展6.20% (詳見圖六)。可見,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管束太多,不能放手讓孩子按自己的個性發展,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3.1.6從平等程度看,家長與孩子完全平等占12.00%,家長與孩子比較平等占11.70%,家長在孩子面前有一定的權威占23.40%,家長在孩子面前是絕對權威占52.90% 。(詳見圖七)。可見,家長要與孩子平等相處,當父母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時,作為孩子的養育者,
如果總是難以忘記自己“教育者”的權威角色,擺起家長的架子,就會在和孩子溝通時難以保持平等的地位,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3.1.7從愛護程度看,家長不喜歡自己的孩子占19.30%,家長不太喜歡自己的孩子占18.60%,家長比較喜歡自己的孩子占23.00%,家長非常喜歡自己的孩子占39.10% 。(詳見圖八)。可見,家長不喜歡自己的孩子,老愛拿別家的孩子與自己的孩子比較,說著“XX比你強多了”或家長過于喜歡溺愛自己的孩子都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3.1.8從關懷程度看,家長對孩子不夠關心占37.60%,家長對孩子不太關心占28.80%,家長對孩子比較關心占19.00%,家長對孩子非常關心占14.60% 。(詳見圖九)。可見,家長對孩子不關心或不真正關心孩子的心理,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怎樣做到真正關心呢?
首先是熱情支持。父母對孩子學習上的支持是多方面的,比如在家里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看電視時,盡量控制音量,不干擾孩子學習;孩子學習用的文具,書籍要給他們隨時添置。同時在生活上注意孩子的衣食住行,使孩子時時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關懷。
其次是認真督促。由于孩子的自控能力差,父母的督促不能忽略。當遇到孩子放學后把書包一扔就去玩,或一邊做作業一邊聽收錄機,看小說,看電視時,父母就應勸導孩子,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導到學習上來。
第三是仔細檢查。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看得懂孩子的作業,但也要仔細檢查孩子的作業本,因為作業可以反映出孩子的學習情況。如果發現作業馬虎潦草,亂涂亂畫,甚至不完成作業,父母就要及時追問原因,要求孩子重新做好。這樣,可以逐步培養孩子認真嚴謹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習慣。
第四是積極配合。有些父母認為自己不懂,由學校去教好了,這種態度是不對的。正確的態度應是主動,經常地與老師聯系,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傾聽老師的意見,把孩子在家中的學習情況告訴老師,并根據孩子的特點和短處,采取相應的措施,幫助孩子學習好的功課。
3.1.9從親密程度看,家長與孩子的關系不親密42.70%,家長與孩子的關系不太親密19.70%,家長與孩子的關系較為親密23.40%,家長與孩子的關系非常親密14.20% 。(詳見圖十)。可見,家長與孩子的關系不親密,缺乏信任與溝通,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親密關系的特點有三個:一是兩人有長時間頻繁互動;二是在這種關系中包含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活動或事件,共享很多共同的活動及興趣;三是兩個人相互影響力很大。
3.1.10從期望程度看,家長對孩子的未來有非常高的期望占40.10%,家長對孩子有較高的期望占18.20%,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不高占16.80%,家長對孩子幾乎不抱期望占24.80% 。(詳見圖十一)。其中家長對孩子期望過高達到56.9% ,幾乎不抱期望24.80% 。可見,家長對孩子不切實際的期望過高或對孩子未來沒信心不抱任何期望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篇4
警示:滿城皆是小童星,有人歡喜有人憂
文/寶 來
2010年11月,網上一夜爆紅的“失控小民警莎莎”的父母在其新浪微博上發言強調:“以后莎莎的活動還是以在幼兒園為主……兒童節目只是偶爾上上。”及時剎住了網上轟轟烈烈的議論和質疑。嚴格來說,莎莎甚至不算小童星,只不過因為在一檔兒童節目中的“失控”表現引人捧腹,被網友熱烈轉載,一夜之間成了小名人。在這之后,精明的商家和媒體接二連三邀請莎莎出演節目,以“失控”為噱頭,刻意刺激莎莎讓其崩潰痛哭,節目播出后,收視率雖然上升了,但孩子的心靈卻受到了傷害,不但父母心疼,觀眾也一再提出質疑:我們是否需要這般消費一個孩子的痛苦呢?
事實上,莎莎父母的及時剎車既是對莎莎幼小心靈的一種保護,也是對她成長道路的一種引導,但卻并不是每個童星都能及時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方向,最終走向成功。在資訊發達的今天,孩子要出名并不難,甚至途徑還有很多,《飯沒了秀》、《我愛飯米粒》、《親子舞秀秀堂》、《人小鬼大》等以孩子為主角的綜藝節目層出不窮,林妙可、阿爾法等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在輿論的引導和社會風氣的刺激下,家長似乎紛紛變得短視起來,仿佛年少出名就意味著成功、意味著名利雙收、意味著通向美好未來的一片坦途,于是紛紛把孩子推上舞臺,推向鎂光燈。然而,真的是這樣嗎?在光環的背后,孩子包含有多少壓力、辛酸和放棄?在看得到的明星腳下,又有多少看不見的失敗例子墊底,這些賠了青春又荒廢學業的代價,我們真的承受得起么?任何事物都有兩面,年少成名也不例外,其中有迷失也有困惑,有收獲也有成長,作為一個真正愛孩子、負責任的家長,我們有必要重新思索,慎選孩子的星途――
分析:誰是童星熱的幕后推手?
文/姚 遠
鋪天蓋地的才藝訓練班、目標明確的童星訓練營、把孩子當商品一樣包裝的綜藝節目、奉行“眼球效應”的輿論傳媒……這些究竟是行業的賺錢手段?還是家長的造星助力?在那個看似觸手可及,實則虛無縹緲的夢想舞臺上,投射的到底是誰的夢想?又是誰,煽動了這股童星熱呢?
虛榮心和功利心左右著教養目標
為了一炮而紅獲得觀眾肯定,這些尚未懂事的孩子要在舞臺上表現得既個性又有亮點,背后少不了目標明確、精明能干的家長。他們除了要料理孩子的生活,更重要的是為孩子尋找各種曝光機會。讓孩子成為才藝出眾的小童星是他們的夢想,而附加在他們身上的便是閃亮亮的頭銜――星爸、星媽。
追根溯源,其實每個家長都有這種期待孩子獲得眾人肯定的心態,相信大家都有過讓孩子在客人面前表演才藝、展示水平的囑咐,望子成功的出發點是好的,但一旦演變成虛榮心的無限膨脹,小范圍的展示便不再能滿足家長,轉而去尋找更大的舞臺,期待更多的肯定和贊譽。如今社會,成功的定義已不像過去般僅限于魚躍龍門、高中榜眼,社會競爭的加劇意味著家長必須為孩子尋找更多出路以保障其未來,君不見各種才藝班、特長班遍地開花,而才藝和技能學習的終極出路,莫過于登上舞臺成名成家。若孩子小小年紀便能提前達到此目標,豈不是離成功更快人一步了么?在這般教養心態下,家長孩子齊齊向往出名,讓學習、生活、童真一一為此讓道,也就不足為奇了。
早成名以圖早成就
在大家還在爭論“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種思想是否正確的時候,家長們已經擁有了更遠大的目標,他們要讓孩子還未開跑時就功成名就。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這股“童星熱”影射出的正是家長們的“憂患”意識:挾名利以謀出路,這是他們為孩子尋找到的一條成功捷徑。
現在的家長比過去開明許多,他們承認確實并非每個孩子都能夠在讀書這點上取得成就,如果孩子的天賦和才藝不在學業,那又何必死守一根繩耽誤他的未來呢?品學兼優固然好,能考入高等學府當然是公認的“正道”,但那畢竟要經過十數年的苦學苦練,而眼前卻正是孩子千載難逢的出名機遇,稍一猶豫也許就錯過了。上大學、找工作也是為了更好地生存,在這點上,童星的父母或許比普通人更現實,在如今成功標準各異的多元化社會,如果眼下就有一個好機會,我們為什么要放棄呢?
社會潮流成為家長心態的指揮棒
社會風氣就像一股暗流,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卻強勁有力地改變著人們的價值觀,于是現實把理想和信仰拋開,快速消費和名利至上成為主流。從社會的角度來說,所謂的熱潮不過就是一種時尚,就像家長不斷變化的期望:因為李云迪和郎朗的名聲大噪,家長便希望孩子成為下一個肖邦獎的得主,鋼琴熱隨之盛行一時;因為哈佛女孩等書籍熱銷,于是留學留洋成為夢想,少兒英語培訓班遍地開花……而如今,社會把人的價值取決于他的名氣,就像新聞里不斷爆出的林妙可身價一樣,這種價格標簽給了父母們一種希望,他們覺得孩子成名了,也就等同于成功,甚至獲得了許多成年人都望塵莫及的利益收獲。網絡媒體更是推波助瀾,造就了一個又一個的快速消費偶像,他們在短時間內紅極一時,但也迅速隕落,然后又留給別的父母一種希望――機會人人都有,下一個成名的也許就會是我的孩子。這樣的父母也許并未想過要給孩子一個長遠的演藝規劃,只希望抓住機會迅速在孩子的人生履歷中添上一筆色彩――以后的事情誰說得準呢,再不濟,至少孩子也曾經是個“星”。
商家利益VS家長星夢,說不好是誰成全了誰
各種特長班、訓練營的出現,背后少不了商家的利益驅動,電視節目的收視率更是承載著廣告商青睞的數字價碼。所有的既得利益者都看準了家長的心理,抓住了這個熱點和噱頭,將孩子的星夢和商業利益結合在一起,美其名曰“各取所需”,而層出不窮的電視節目,更是為商家和家長提供了一個舞臺載體,《我愛飯米粒》、《飯沒了秀》等專為孩子設置的節目,給了無數希望成為“童星”的孩子一個簡單直接的途徑。同時,巨大的潛在市場也引發了經紀公司的熱情,造星舞臺逐漸將主角鎖定在那些小小讀書郎身上,商業鏈條一旦形成,打造童星便成為了一場全民參加的產業經濟活動。這種商業圈內的連鎖反應雖然旨在為經濟利益服務,但實際上,誰又能否認它對整個社會的心態和觀念不是一種引導和刺激呢?也許,當這股“童星熱”一波波向觀眾、家長和懵懂的孩子襲來,繁榮盛象之下,唯一被人忽略的,只有孩子幼小心靈所受到的震撼和壓力。
正反PK:名氣是個好東西,但它有個壞主人
文/林 嘉
既然童星之路并非一帆風順,要擔當風險要承載壓力,還得提防一不小心被商家利用,畢竟掌聲和光環不會永恒,失落和低潮最終都要由家長和孩子自己來承受,但為什么始終有那么多孩子前赴后繼地往舞臺中央擠呢?可見,“成名”原非妖魔鬼怪,能讓無數家庭趨之若鶩的童星夢,必然有其有利的一面,而作為家長,我們所需要分辨的,就是結合自家孩子的能力條件,仔細掂量正反兩面究竟孰優孰劣――
正面:挑戰背后,夢想與成長一起收獲
早一點接觸社會,多一分成長歷練
社會在提速,可以說,原本是大學畢業、步入社會后才感受到的生存和競爭壓力,如今早在孩子的童年就開始面臨了。為了讓孩子迅速成長,許多家長都認為不應該將他封鎖在與世隔絕的保溫箱中,與那些只會躺在媽媽懷里聽童話故事的孩子相比而言,早一點接觸社會,畢竟能見識到更多書本上沒有的人情世故,無論正面負面,點滴都是收獲沉淀。若孩子能在真實的世界中掌握生存法則,于未來的成長而言,這未嘗不是一種“贏面”。
對孩子綜合能力的全方位鍛煉
因為看到了一批高分低能的“書呆子”,家長們明白,只有“讀書”這么一項特長顯然是不夠用的,于是外面的特長班、才藝班遍地開花,折射出的便是世界對未來接班人全方位的綜合要求:一個孩子光會學習是不夠的,最好還能才藝兼優、文武雙全,將來總有用武之地――登上舞臺、成名成星便是這種心態的合理順延,將孩子的才藝推向展示終端,把各種特長技能秀出來。成名這條路也許需要孩子暫時放棄一些平凡人的小幸福,但收獲和見識卻不是普通孩子所能企及的,在追逐光環和遭遇磨練的高強度環境中,孩子所受到的全方位鍛煉和迅速成長,也許其他人若干年都未必可及。
反面:“童星夢”綁架了多少孩子的童真
過早成名使孩子變得虛榮浮躁、迷失自我
名氣難免起落升降,孩子只有跳出這個光環才能認清自我,找準定位。問題在于,以其幼小的心靈和淺顯的經歷,孩子是否具備這個能力和定力呢?過早成名的弊端就在于,此時孩子看到的世界未必是真實的,它也許是個泡沫,也許是個幻影,但孩子在眾星捧月的假象環繞之下,卻容易變得虛榮浮躁、急功近利、妄自尊大。
流星隕落,孩子難以承受之重
光芒并非永恒,名利的幻影一旦破滅后,孩子該如何站穩腳跟,重新找到崛起的方向?這是許多家長未曾深思的后果,許多孩子在追名逐利的過程中荒廢了學業、浪費了青春,也許風光一時,卻也可能因為沒有扎實的技能和知識而最終被喜新厭舊的觀眾淘汰。一旦流星隕落,孩子不但要承受巨大的心理落差,還要重新學著尋找立足之道,屆時,他們又是否能夠重拾信心,再度奮發呢?
失去童真,對孩子的心理成長不利
孩子的迅速成名實際上也是其迅速成長的過程,就像被提前拔高的稻苗一樣,表面上長勢喜人,其實是否扎根穩健卻不好說。在別的同齡孩子依然無憂無慮地享受歡樂時光、賴在父母身邊撒嬌討吃時,這些小童星們卻早早地走上了競爭之路,見識現實社會和成人世界的種種殘酷和偽善。這其中也許有難得的機遇和收獲,但不可否認卻是在以喪失童年和放棄天真為代價換取的,在孩子健康心態尚未構建完全之時,就被強行灌輸一系列成人規則未必是一件好事,甚至還可能導致孩子將來在性格心態上出現扭曲。
專家點評:童星培養不該成為一種潮流
文/李善和
一句“孩子出名要趁早”,折射出了現代父母望子成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事實上,年齡小的孩子心智尚不成熟,自我認知和世界觀還沒有完全形成,是非觀念模糊,不知道哪些應該做,哪些是不應該涉足的領域,面對復雜的社會和人際關系,他們更是手足無措。正因為這樣,名氣對于他們來說,就猶如一枚定時炸彈,不知道何時會爆,也不知道爆開以后會成為孩子的絢爛煙火還是傷痛痕跡。所以,在面對琳瑯滿目的選秀節目、品種繁多的藝術教育以及眾多年少孩子早成名的案例時,家長的頭腦要格外清醒,客觀地認識,理性地對待。
不盲目跟從,始終尊重孩子的特長和興趣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個體差異性很大,有的孩子好動愛表演,有的孩子好靜愛鉆研。家長不能因為看到郎朗、李云迪彈鋼琴出了名就讓不愛音樂的孩子去學習鋼琴;因為想自己的孩子也像劉亦婷一樣成為哈佛留學生而逼迫孩子學習。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家長要做一個理性的引導者,不盲目跟從,從始至終從孩子自身的興趣出發,尊重孩子的選擇;根據孩子的興趣和特長,有選擇地進行技能訓練或參加表演活動。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增強自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形成積極的自我評價。
不期望過高,讓孩子充分發揮能動性
一般來說,孩子能動性的發揮受兩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一是期望,其二是可行性。不具備可行性條件的過高期望,會對孩子的健康、快樂成長造成諸多不利。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切忌對孩子的期望過高,要承認孩子與其他孩子之間在智力和潛能方面存在客觀差異,根據孩子的愛好和特長對其提出適當的期望。不要因為孩子得了學校乒乓球比賽的冠軍就期望他成為全國冠軍,孩子在某次比賽、選秀活動中脫穎而出就憧憬他成為耀眼的明星。另外,家長還要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期望目標。當孩子的確努力了但還不能達到目標時,父母應根據實際情況及時降低期望值;反之,則增加期望值。只有適當的期望值,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孩子的能動性。
不唯“名”是圖,給孩子創造良性發展的空間
成才的標準不是成名成家,孩子的成長是動態的,小時候表現出來的優勢不一定是適合他終身發展的方向所在,家長單方面盲目追求“名人效應”是沒有意義的。所以我們一定不能唯“名”是圖,不急功近利,而要踏踏實實地陪孩子一起參與選秀或者表演等活動:在給孩子報名時就和孩子一起共同商定個目標,讓孩子積極準備;在孩子參賽登場的時候,鼓勵孩子正常發揮水平,做最好的自己;在比賽結束后無論成敗,都積極肯定孩子的表現。這樣,這些活動才能成為孩子發展的良好機會,懂得自信地表現自我,以良好的心態去面對輸贏,形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不自以為是,積極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在一定程度上來講,“成名”并不難,難的是孩子今后漫長的人生道路應該怎么繼續走好。孩子太早成名后,會比同齡人承受更大的心理壓力,有些孩子還可能會因為承受了太多的贊美和關注而變得浮躁、驕傲,或者當名氣漸漸消弱時,因為難以承受這種心理落差而出現心理問題。這時候,家長的引導至關重要。首先,家長要以平常心對待孩子的名氣,不能因為自己孩子小有名氣而自以為是,以免孩子形成錯誤的自我評價。其次,要經常給孩子打預防針,讓孩子對可能發生的事情有心理準備。再次,要認真觀察,留心孩子的行為舉止,密切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及時給予積極引導。有了家長良好的心態和正確的引導方法,孩子才能一步步度過難關,確保心理健康,最終在未來的道路上越走越寬,越走越順暢。
《孩子》觀點:
孩子成名不是“終身險”
篇5
結合實踐,對班主任工作進行探析,認為學校教育應與家庭教育相結合。首先要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其中心思想就是“適中”, 一、在家庭消費上要堅持“適中”原則,二、在期望水平上要堅持“適中”原則,三、關愛程度上的“適中”原則。
[關鍵詞]班主任管理教育工作適中原則
[中圖分類號]G6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6)180105
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社會棟梁之材,是所有父母的心愿。特別是在今天競爭殘酷的環境下,絕大多數的家長,在衣食住行方面都是傾其所能的滿足子女的欲望,“盼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可見一斑,但是這些美好的期望又往往會像肥皂泡般破滅,究其原因,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思想本位,偏離了正常的軌道,教育子女的思想觀念包括養育觀、人才觀、學習觀、消費觀。若家長在育人理念上與社會現實太過離譜,就會導致在教育孩子時,在言語行為上造成失誤,更有甚者,發生嚴重傷害孩子的事件,在家庭教育方面也就談不上什么效果了。我在進行家訪、與家長進行溝通時主要就是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中心思想就是“適中”。
一、 在家庭消費上要堅持“適中”原則。
家庭消費過少或過多,都會影響著父母對孩子教育功效的正常發揮,孩子在學習成長過程中如果很少得到物質的保障,一學期下來,連一本課外書都沒得購買,同時孩子在身體和心理發育時期也沒有足夠的物質基礎,這必將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和學習成績的穩步上升;無節制的消費又會讓孩子覺得優越無比,易養成不良的生活習性,行動上顯得懶洋洋,嬌滴滴,學習上沒目標,沒動力,內心也柔弱易挫,這必將導致孩子們在人生道路上易走彎路,對人生觀、學習觀、價值觀容易產生誤判,使其德,智,體,美,勞得不到均衡發展。班里的韋小姣家庭條件較好,因而她的行為舉止時常會流露出驕傲、得意之色,如有一次學校慶祝教學樓落成,分發一些糖果,她竟然不屑一顧地扔在地上,為此,我在班上進行教育工作,再到她家去與其家長進行溝通,提醒家長不能過分溺愛孩子。在取得家長的理解與支持并積極配合教育后,該生待人謙和了許多,學習成績也提高了不少。從這一學生的事例中,我得出一點感想:富裕優越的家庭,要重視對孩子勤儉節約方面的教育,不可揮霍無度,適可而止。當然,家庭貧窮也不要過于摳門,在學習上,生活上也要盡量地滿足孩子的正當需求,同時也要教育好子女,不可有攀比之心,盡力達到“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二、 對孩子成長的期望值應保持“適中”原則。
父母對孩子成長的期望值,一樣也要堅守“適中”的原則,如果不看孩子的實際情況,盲目地去追尋高水平的期望值可能適得其反,甚至會導致教育悲劇的發生,在現實生活中也確實發生過,因為青春期的孩子,長時間地處于高強度的狀態,很容易變得焦躁不安,彷徨無助,精神狀態極差。這種情況下,孩子們活潑好動的天性,對新事物充滿好奇之心的面貌也就蕩然無存了,出現的只會是頑劣、叛逆的個性。所以,我經常對家長說,要破除狹隘的人才論,要根據孩子自身的成長條件和個性特點,制訂適合他們的成長計劃,那么效果就會更好。本班張小華同學的父親最大的心愿就是讓兒子讀大學,他跟我說,他天天都提醒兒子一定要考上大學。我注意到他的兒子性格過于木訥,不愛說話,太老成持重,而且成績也很難提高,因而我跟這位家長說,應適當地給孩子減壓,不要讓他的神經整天都繃得緊緊的,給孩子一個適中的自由空間,培養孩子不能太急功近利。通過談話,這位家長認識到自己行為上的念頭并逐漸放松了心態,孩子慢慢變得活潑,成績也慢慢地提高了。
篇6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特別強,也更在乎獨立的感覺。心理“斷乳期”的孩子,出現一些叛逆心理,是普遍的現象。如果家長仍然喜歡對孩子指手畫腳,隨意發出指令要孩子服從,而孩子不能理解家長的意圖,要么不服從,要么盲從,都具有危害性。
我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們的親子關系一直很和諧,即使青春期,兩個孩子都少有叛逆心理。我覺得,這與我嘗試的賞識期望法、自主決定法等教育方法有關。
孩子小時,我常給以賞識和期望 每當下班回家,孩子會向我匯報一天中發生的“大事”,有趣事,有感想,也有犯的錯誤。我的原則,不管孩子說什么,我幾乎都說好。孩子說了自己的錯誤,我也表揚“知錯想改就是好孩子”。孩子上學后,只要我有空,就會引導孩子講講學校里的事,或同伴關系,或學科學習,或校內見聞。我的方法就是不住地點頭,并適時提出期望。當我選擇以賞識期望為主的溝通方式時,孩子就喜歡對我講,這樣就讓我掌握了教育的主動權。我還意外地發現,讓孩子多講,不僅只是平等溝通,對作文水平提高、對辯證思維能力的培養等也都有好處。
孩子總會有犯錯誤的時候,如果覺得這個錯誤非教不可,我的方法是,把孩子叫到房間,關起門來討論、批評。批評前,我會聽聽孩子的意見。平等地表達,孩子更能口服心服。至于批評什么,我會保密。當孩子接受批評并決定改正時,我的批評結束,打開門時我就表揚了,“這孩子真不錯,這么上進,有點錯馬上就改”。
平時我注意“大事清楚、小事糊涂”“優點清楚、缺點糊涂”“可以改的錯誤清楚,估計一時難改的錯誤糊涂”。在核心價值觀方面,我不允許有偏差,而非核心的東西,就相對寬松。即使孩子犯了錯,我盡可能注意就事論事,避免算總賬。
篇7
【關鍵詞】家庭教育;問題;認識
從09年下半年開始,江蘇省教育廳為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而下發了“五嚴”禁令。下發后全省上下一律遵照執行,學生在校時間與原來相比明顯減少了許多,那么學生就有更多接受家庭教育的時間。而家長通常把教育孩子的任務只歸結于學校教育,把教育孩子的任務移交給老師,見到老師都說“一切要靠老師”、“只有老師才能管得了”等。就像他們沒有教育孩子的責任。實際上這是教育的嚴重畸形,家庭教育的重要程度不亞于學校教育,學生要有健全的人格必須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并重,但在這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
一直以來,學生家長都抱怨孩子在家不學習,整天與電視機為伴,甚至上網打游戲,跟孩子說多了,孩子就嫌家長啰嗦,甚至產生了逆反心理。我們聽后覺得好多家長在家庭教育上存在誤區,還需要提高對家庭教育的認識。中學生是社會中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正處于由兒童向成人轉變的過渡期,有其獨特的心理發展特點及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因此,這一階段的家庭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為此我對全校學生進行抽樣問卷調查,通過對學校200份學生問卷統計分析,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問題突出表現在:期望與現實之間存在著矛盾;片面重視學科考試成績直接遏制孩子全面發展;過分苛求孩子、違背孩子身心發展規律進行家庭教育使效果大打折扣。
下面就談談我對家庭教育的幾點認識:
一、成人比成才重要
在家庭教育中“有才便有德” 的觀念是錯誤的。德才兼備,德是靈魂,才是手段,有才無德是危險品。中學是人生成長的關鍵階段,是成人成才的黃金時期,家長應該把對更高分數的追求轉變為讓孩子自主學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學會與人共處與合作,正確處理周邊的人際關系,磨煉堅強的意志,陶冶美好的情操和人品,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這是做人永恒的財富。00后出生的人并不缺少聰明,生活條件優異,自從生下來就很少有動手機會,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得到的關愛過于廉價,自私自利,唯我獨尊,缺乏責任感,對挫折的承受力很差。一個只會關注分數的家長無法理解聰明反被這個問題的深刻原因:孩子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正確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態度、科學的學習方法、持之以恒的學習毅力、良好的學習習慣、終身自覺學習的愿望和能力。這比起暫時的第一名不知要重要多少倍。
二、注重親子教育
父母最好能夠經常抽一些時間和孩子呆在一起,不要總是忙于自己的工作或家務。比如,每個星期能抽出半天時間或一個晚上陪孩子逛逛街、一起看看電影、購物或在家里聊天等,這樣不僅能夠增進孩子與家長的感情,更重要的是我們可能通過聊天等一起生活的磨合,成為孩子的好朋友,當我們一旦成為孩子的好朋友了,我們也就有可能走入孩子的內心世界,知道孩子想什么,因此也才能夠適時地引導、啟發孩子,正確地幫助孩子成長,一般來說,親子關系好教育的效果才會好。我原來教的班上有一位學生,在小學時他學習不錯,但剛進入初中時非常不適應,表現與他父母所說的大相徑庭,這一調查才知道從小學到現在父母一直忙著他們的事業,一直奶奶陪讀,隨著孩子的長大有點叛逆了,奶奶的話他怎能聽進去,總是嫌奶奶煩,再加上又認識了好多新朋友,放晚學不回家,不是上網就是去請客洗澡,奶奶責問他怎么這么晚回家,就時常騙奶奶說在學校打乒乓球的,就這樣成績一落千丈。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隔代管教的孩子家庭教育不容易到位。
三、對孩子適度期望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個傳統的家庭教育理念,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家長們常常會把自身成長過程中的種種“缺憾”,用最美好的“愿望”包裝起來寄托甚至強加在自己孩子的身上,許多家長沒有機會上大學,于是這種補償心理拼命地想要在孩子的身上得到補償,想讓他們“出人頭地”,讓孩子去實現自己所沒有實現的愿望,因而對孩子“成才”的期望值過高。家長對孩子適度的期望是孩子成長的巨大動力,而過高的期望值更容易帶來家長和孩子共同的失望,最不利之處還在于損害孩子的心理健康,成為影響孩子成長的巨大心理包袱。
四、表揚比批評有效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注意尊重孩子,客觀公正地評價孩子,用放大鏡去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表揚和批評都要恰如其分,多表揚,少批評。家長對孩子的表揚不是應付差事,而是發自內心的坦誠的對孩子的充分肯定。錯誤和缺點不是垃圾,而是財富,要首先在寬容了孩子錯誤和缺點之后,再來引導孩子幫助分析錯誤缺點可能帶來的危害,把寬容孩子錯誤缺點變成為引領孩子成長進步的階梯。要避免用負面詞語批評孩子,而應該采取在孩子出現不好的行為時,及時告訴孩子這樣做不對,耐心地告訴孩子這種行為不對的理由及危害,用溫和的語言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什么,真誠地告訴孩子父母相信他今后可以做得很好。當一個孩子經常生活在周圍成人對他的肯定的表揚之下的時候,這個孩子就一定會慢慢自信起來并越做越好。
五、傾聽與交流比說教有效
孩子對家長過于嘮叨的說教特別厭煩,家長還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己對孩子是一片好心,卻不問效果究竟如何。家長和孩子聊天要有耐心的,一定要學會認真傾聽孩子說話,其實孩子已經慢慢長大,孩子也需要家長尊重他們,能夠和家長一起平等的交流,尤其是孩子在初中這樣的青春期階段,隨著個體自主意識的增強,初中生會迫切要求家長和老師尊重自己的意見,因此這個時候家長要尤其注意尊重孩
子,盡量多地聽取和參考孩子的一些意見,即使有不同意見也要耐心地先溝通好,或努力說服孩子,千萬不要強迫孩子遵從自己的意見,否則只能促使孩子逆反,走向極端,使教育走上彎路。建議家長多和孩子聊天,不要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基礎,對每個人的一生及家庭的幸福具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急功近利的家庭教育方法直接遏制孩子的發展,要真正解決家庭教育面臨的問題,還需從提高家長素質和重建家庭教育標準兩方面著手。
參考文獻:
篇8
對家庭教育而言,教育期望包含四個方面,即:
1.父母對自己的期望,
2.對孩子的期望,
3.對親子關系的期望,
4.孩子的自我期望的引導。
先說父母對自己的期望。有的父母對自己的期望就是:把孩子拉扯大,給孩子找份工作,給孩子買棟房子(農村則是給孩子蓋房子),幫助孩子完婚,然后,長長地舒一口氣,認為當爹當媽的責任總算盡到了;有的父母認為要給孩子一個高的起點,于是用自己打拼半生所得積蓄,給孩子提供很好的物質生活,選擇好的幼兒園和學校就讀,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培訓班,給孩子請家教老師,更有甚者辭掉公職,陪讀陪學;極少數的父母認為,做父母不在于能給孩子多少條件,而在于幫助孩子成為他自己,從小尊重孩子的選擇,用心良苦地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健康的價值觀和勇于進取的'精神。
三種期望孰優孰劣?明眼人一看便知。那些企圖為孩子準備一切、照顧一切的家長,不過是培養一個可憐的寄生蟲,總有一天,當自己不能再照顧孩子的時候,孩子將面臨極大的困境。那些總是催逼孩子,總是監管孩子的父母,往往是事倍功半、吃力不討好,還要在那里抱怨:現在的孩子真難管,真沒辦法。而真正的希望在于第三種,可惜現在這種人還占極少數。
篇9
2、現在的孩子有一股傲勁,希望老師嚴加管教,循循誘導,使孩子走向社會時,是一個成功的人材。
3、謝謝老師對孩子的關心,我們一家人都很高興遇見你們這樣優秀的老師。我們家長會配合老師使孩子健康成長。
4、期望該孩子在校能遵守學校的一切規章制度,能尊師愛友,虛心求進,能以優異的成績回報老師,回報父母。
5、希望孩子好好學習聽老師家長的話,希望老師嚴加管教!
6、希望孩子能遵守學校的一切規章制度,尊重老師和朋友,虛心進取,以優異的成績回報老師和家長。
篇10
關鍵詞:幼兒 抗挫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219
抗挫能力是指人們對思想挫折的控制,調節適應環境的能力,是培養兒童正確控制情緒,適應環境、調節行為、改善自我的過程。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是幼兒教育中必須實現的教學目標。因此,幼兒教師應該從教學的實踐和孩子發展的特征出發,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能使孩子健康的發展。
1 開展集體活動,培養幼兒協作和交往能力
在目前的幼兒教育中,很多孩子是獨生子女,他們的挫折感很大程度來源于其孤獨感,缺乏與周圍人交往和協作,這樣使得孩子產生了消極的情緒,往往變得膽小,不愿接觸老師和同學,甚至出現抵觸、逃避等行為。集體活動是幼兒教育的核心部分,通過集體活動可以了解孩子的困難,給予幫助,給孩子提供發揮特長、幫助別人、服務于集體的機會。培養其積極向上的態度,幫助孩子建立友情,培養合作能力,從而在與小朋友相處交往中建立良好、融洽的關系,逐漸養成關心他人、愛護他人、遵守集體規范、通力合作、為集體爭榮譽的好習慣。
2 客觀評價幼兒,改變幼兒受挫意識
正確認識挫折感對孩子的影響是保證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如果幼兒失敗了,首先應讓他有坦然接受的心理準備,讓他知道這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每個人都會遇到。孩子發脾氣時,不要大驚小怪,這只不過是孩子發泄情緒的一種方式。要引導孩子享受努力過程中帶來的快樂和喜悅,不要引導孩子把失敗歸因于努力不夠等外部可以控制改變的因素,少歸因于能力等穩定的不可控制的因素。最后,幫孩子找到失敗的原因,不斷地努力提高自己,爭取下次成功,要學會欣賞別人,看到別人的優點和長處。要讓孩子有身心安全感,不要帶給孩子一些不切實際的期望,要多關心鼓勵孩子,提高他們的勇氣和信心。
3 正確面對挫折,培養幼兒自我評價能力
萬事開頭難,這個要提前告訴孩子。幼兒園的孩子可能還無法理解失敗的真正內涵,也不知道自我的概念。對于孩子來說,失敗的本身不是最多的打擊,而是對失敗這個詞的理解。
3.1 學會正確面對挫折,理解失敗的意義
家長和老師面對孩子的挫折,要進行科學地引導分析,從孩子的生活、游戲中分析失敗,并告訴孩子,“失敗并不可怕,只要勇敢,就一定可以做得很好”,家長和老師對孩子的發展要有合理的期望值。父母和老師對孩子的發展要放手,最忌諱的是總怕孩子做不好而迫不及待幫助孩子,應該讓他們自己嘗試不同的方法來迎接挑戰。孩子們的認知是有限的,對周圍的人和事物的態度認識不穩定,很容易被家長和老師自身情緒等因素所影響,面對失敗和困難總會出現消極情緒,產生恐懼心理。家長要有意識地在這個時候將孩子的失敗轉化為教育的契機,在家長的引導下孩子會重新鼓起勇氣自信而大膽地再次嘗試。同時,要教給孩子敢于面對挫折和困難,增強孩子的抗挫折的能力。
3.2 孩子需要合理的期望值
孩子在成長中都有優點與缺點,家長應客觀評價,并根據客觀的事實給孩子的成長制定合理的期望。孩子不能真正理解自我的科學內涵,關鍵在于家長和老師的引導。如果家長和老師只看到孩子的優點而無視他的缺點,會使得孩子驕傲自大,不能接受受挫的事實;如果老師和家長對孩子有過高的期望,且不切實際,這會影響孩子的情緒,心理壓力過大,使孩子不能面對挫折;當然,家長更不能批評貶低自己的孩子,總是挑自己孩子的毛病,認為別人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優秀,這樣也會傷害孩子的自尊,使其缺乏自信,容易產生不良的心理狀態,無法科學處理所面對的挫折。
4 利用榜樣作用,培養孩子克服挫折的信心
4.1 挑選孩子喜歡的名人作為榜樣
榜樣對孩子行為的形成和改變有顯著影響。要給孩子樹立不怕受挫,敢于戰勝挫折的榜樣,這樣有助于孩子敢于面對困難。可向孩子說明:每個人都會碰到困難,敢于挑戰就是有勇氣的表現,不管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值得肯定的。
張海迪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胸椎以下殘疾,但她的身心是非常健全的,她沒有因為下肢殘疾就此沉淪,而是利用點滴時間,以頑強的毅力發奮自學,她掌握了多國語言,還出了一本書,以此作為勉勵,希望自己有更好的作為。
4.2 同伴的榜樣作用
同伴的榜樣力量也是無窮的。有些幼兒不敢走平衡木,老師在旁邊鼓勵說:“別怕,你行!”或者說:“你非常勇敢,老師相信你!”在榜樣的影響下,幼兒會樹立信心,努力去克服困難。當戰勝困難后,老師說:“你真行!”就會變成幼兒心理上的“我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