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教均衡發展匯報材料范文

時間:2023-03-30 00:09: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義教均衡發展匯報材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義教均衡發展匯報材料

篇1

——水冶鎮小東關小學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匯報材料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

首先,我代表小東關小學向蒞臨我校檢查指導工作的各位領導和專家表示熱烈的歡迎!現將我校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情況向各位領導和專家匯報如下:

一、學校概況: 小東關小學始建于1948年,位于水冶鎮中心地帶,占地面積5615平方米,建筑面積5856平方米。學校服務于小東關村居的適齡兒童,現有27個教學班,1456名學生,教師77人。 學校本著“沐浴陽光教育,讓學生多元發展”的理念培養健康、活潑、文明、自信、具有陽光品質的少年兒童。多年來,堅持走“智力+素質”齊發展的特色之路,贏得了社會各方面的高度認可。近幾年來,學校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構建科學的管理體制,營造賞心悅目的校園環境,為學生走上成功的人生之路打下了堅實基礎。

學校先后獲得 全國首屆素質教育先進單位、藝術教育先進單位、中小學生才藝展演優秀單位;河南省優秀少先隊集體、中小學生安全知識網絡競賽學校組織獎、消防安全示范課優秀組織獎、衛生先進單位;安陽市藝術教育工作亮點、文明單位、教育教學質量優秀獎、“平安校園”先進單位、校園藝術節評比優秀組織獎、教育系統“先進家長學?!薄?/p>

二、達標情況

(一)、打造一流的師資隊伍。

學?,F有專任在編教師77名,師生比1:19。教師隊伍學科結構合理,學歷合格率100%,學校取得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教師76人,占99%,學校有中級以及上職稱教師56人,占69%。其級教師1人,省級名師1人,中原名師1人,市縣級骨干教師 22 人,符合優師分布標準。我校以提高教師專業素養為重點,通過骨干教師的示范帶頭,青年教師的“結對子”,“競教競技”和舉辦各種技能大賽,促進全體教師基本功的不斷提高。我校還積極創造條件,支持教師們參加各類業務培訓,邀請專家、名師來校做輔導,組織教師到名校參觀學習,促進教師隊伍的均衡發展。

(二)、基礎設施配套齊全。

配齊配足專用教室和辦公用房,其他輔助用房數量充足,滿足教育教學、學生興趣特長發展需要。學校擁有設施齊全的圖書室、教學儀器室、音體美器材室、音樂教室、美術教室、科學實驗室、衛生保健室、心理咨詢室等多個功能室。

積極推進新技術和多媒體進學校、進課堂。學校擁有電腦146臺,有計算機網絡教室1個,配有多媒體班班通27套,寬帶終端通到了每個辦公室和各個功能教室。實現了“多媒體教學設備班班通”。各室裝備精良, 圖書36798冊,生均圖書25冊。目前,學校實驗開出率達100%。教學儀器設備有效使用、科學管理,并形成制度。

篇2

為客觀、準確地反映民族教育信息化均衡發展水平,在建立測評指標體系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科學性原則。了解學前教育的定義,結合民族教育發展的基本規律,依據教育的有關理論,確定反映學前發展水平的相關指標,科學反映學前教育發展的整體水平。

(2)系統性原則。從衡量整個民族地區學前教育水平的角度出發,考慮各個方面的建設因素,包括定性和定量指標,客觀全面地反映不同區域、不同類型的民族信息化水平。

(3)可操作性原則。評價要素的設置要與國家、省、州、市學前教育發展規劃相統一, 指標的含義應該是明確的。

(4)可比性原則。是指所選取的指標既能夠縱向測算整體學前教育水平的歷史進程,又能夠橫向比較不同區域、不同類型發展水平的差異??杀刃砸欢ǔ潭壬蠜Q定了測評結果的可信度,需要盡量科學地選擇指標,并采用科學實用的計算方法。

二、學前教育均衡發展評價指標體系設計的方法

設計指標體系一般有以下幾種方法:因素分析法、環境分析法、綜合分類法、等級量表法和個案分析法,在實際設計評價指標體系時,應多種方法相結合,取長補短,以便客觀真實地評價學前教育水平。

本文主要采取的方法是綜合分類法,即先通過文獻綜述,參考國家關于學前教育的各種指導性文件,借鑒國內外評價標準及實踐經驗,在充分分析影響民族學前教育發展水平因素的基礎上,深入各級各類幼兒園進行考察,根據實際把學前教育分為各個評價指標,然后用分層分析法,借助Yaahp分析軟件進行權重分配。

三、學前教育均衡發展評價指標的篩選

學前教育均衡發展指標體系是否符合實際情況,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必須通過實際應用才能找到答案,也必須通過實際應用對這一指標體系加以調整、改進、完善,才能使它體現實際價值,為促進學前教育的發展做出貢獻。

1.學前教育均衡發展調查方法的確定

本研究主要采取現場調研方式,部分學校由于特殊原因采取QQ在線調研方式和材料調研方式。其中,為了保證材料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材料主要以教育統計數據為主?,F場調研的工作包括:聽取幼兒園班子成員有關學前教育發展工作的匯報,了解均衡發展方面存在的困難及問題;組織幼兒園教師代表和領導班子座談會,深入掌握學校老師對今后學前教育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實地查看幼兒園的硬軟件建設、管理和運行情況;從不同年級、班級抽樣50名學生家長接受問卷調查,了解相關情況。

2.學前教育化均衡發展調查樣本容量的確定

樣本調查中合理確定穎敬笮∈且桓齜淺V匾的問題。樣本容量太小時,不能反映調查對象的整體性;樣本容量太大時,數據難以統計,失誤會增大。本文根據統計學原理和實際情況將樣本容量定為30。

3.學前教育均衡發展調查問卷的設計

為了全面掌握各幼兒園的現狀,本研究設計了以下4類問卷。

(1)學前教育整體情況調查表。了解關于學前教育的投入、管理、建設和應用的具體數據。該表由教育主管部門負責填寫。

(2)教師調查表。用于了解幼兒園管理、建設和應用的整體認知和評估以及教師個人在教學中的應用情況。該表由學校教師負責填寫。

(3)幼兒家長調查表。用于了解家長對幼兒園的意見建議。該表由調查學生家長負責填寫。

(4)專家問卷表。用于對均衡發展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該表由合作市學前教育專家庫中的教師負責填寫。

4.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均衡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權重的確定

在多個指標體系中,由于各個指標的重要程度不同,需對所有指標進行權重分配。為了提高評估結果的可信度,采用層次分析法,將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結合,對評價指標進行優劣排序、篩選。

(1)層次結構模型的建立。層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構造如下圖。

(2)建立判斷矩陣。需要對第一級評價指標的五個影響要素相互進行比較,根據五大要素相互之間的重要性建立以下判斷矩陣:

B11 B12 B13 B14 B15

B21 B22 B23 B24 B25

B31 B32 B33 B34 B35

B41 B42 B43 B44 B45

B51 B52 B53 B54 B55

(3)權重計算。依據AHP的相關理論原理,評價指標權重的計算方法 有很多種,在本文中使用和法的計算公式:

5.學前教育均衡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確定

根據現場調查和專家的評估, 利用Yaahp分層分析軟件,可克服人為因素和主管臆斷的干擾,更加科學、準確地確定教育信息化評價指標的權重,構造的評價模型為A=B1×0.3885+B2×0.3261+B3× 0.0722+B4×0.0817+B5×0.1315。

四、結語

本文通過查閱國內外的相關文獻,運用已有的科學原理,觀察所研究現象的各種情況,提出初步的評價指標體系,根據客觀情況和社會調查的原理確定調查方法,對具體的調查方法進行說明,應用數學分布特征確定樣本容量,分析人為因素導致的誤差,并進行無關變量的控制,最后對確定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優化評價體系,確定評價體系的權重。

參考文獻:

[1]張 瑾.美國發展適宜性實踐理論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 2011.

篇3

第一、明白合作學習的定義,了解合作學習的前提

什么叫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學習。其要素有: (l)積極的相互支持、配合,面對面的促進性的互動;(2)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3 )對個人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加工;(4)對共同活動的成效進行評估,尋求提高有效性的途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運用團隊的智慧和優勢,獲得新知和能力;在交流、對話、互助中,培養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這是合作學習的主旨所在。

合作學習的前提是教師在講授新課前對學生要作適當的引導,在講授較難理解的課文前,先向學生介紹一下有關背景知識并提出教學要求,為學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主要做好引導工作,掃清學習新知識的障礙,為學習新課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比如:在學習8B Uint4 A charity show 時,我先向學生介紹了綠色希望工程、希望工程、拯救中國虎和春雷計劃等相關組織,向學生介紹這些公益組織之后,既讓學生增加了知識,增加了他們學習的興趣。讓他們進行合作學習成為可能,后在提相關問題:We can hold a charity show to raise money for charities. Do you know any other ways to raise money?Do you know some of other charities in China?這樣,學生能夠很快的進入角色,她和你,你和他地滔滔不絕起來。

第二、在英語課堂中,進行合作學習的方式

分小組學習是合作學習的主要方式,小組一般由不同層次成績的4人組成(同時注意各小組之間的成績要相對均衡),每隔一段時間,小組要重新編排,要保持各小組之間的水平有一個動態的均衡。在課堂上,小組匯報自學情況,一般控制在15分鐘左右。 各小組的成員用英語匯報自己的預習情況,主要回答本課的學習目標和小組合作任務,組內成員采用輪流提問的方式;小組長把各組員在自學中遇到的問題總結起來讓大家一起思考、討論;最后各小組長把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歸納起來,以便在組際交流時能解決這些問題。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通過巡視和參與,筆者發現大多數學生通過自學能較好地理解故事內容,基本上能正確回答問題,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生回答不夠完整,這時,教師不能講解、包辦過多,要相信學生,讓他們自己設問、答疑。當學生有困難時,教師不要輕易地給他們“標準答案”,而是設法引導,讓他們自己做出正確或接近正確的答案。通過學生自學,在此基礎上進行討論,組內同學相互學習,團結協助,共同達到學習的目標。

第三、合作學習應該注意的幾個地方

在英語課堂中,進行合作學習的時候,我們通常把班級分成8到10個小組,那么在分組的過程中,除了上面已經提到的要注意組際之間的均衡外,還應該考慮這幾個方面:

在進行分組時,先要搞清楚分組的原則是什么,我們要建立的小組最終要具有怎么樣的特征。小組合作學習的分組原則為學生主體能動性的激發提供了制度保障。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讓我們的小組合作學習有一個成功的開始。比如說,分組要有競爭性原則。分組要體現出競爭性,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很大一部分來自組與組之間的競爭。在組與組之間勢必要造成一種你爭我奪的局面,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學習、思想等各個層面上的競爭,以競爭促發展,以競爭顯活力。分組時,人員的搭配就顯得十分重要,每個組都要安排競爭意識比較強的學生,充分發揮其組織作用,提高小組組織能力,讓小組同學處處爭先,事事都不甘于人后。

分組要注意各組員之間的合作性原則。小組合作學習突出的特點就是組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團隊作用,避免單兵作戰,讓學生的創造性得到集約式的發揮。在小組中,大家集思廣益,共同完成合作目標,同時用小組目標來包容個體目標。因此,我們在分組時就要注意學生配合能力的搭配,把一些更具合作意識的學生平均分配到每個小組中,同時也要注意性格上的搭配,讓組員們能夠合作,樂于合作。

當然在分組時注意互補性原則也是必不可少的。小組合作學習培養的是學生之間的交流能力,同時注意取長補短以彌補自己的不足。每個組員都有他自己的優勢,我們的合作學習就是要在小組當中盡可能地集中更多的優勢。小組分配就要在單個小組內合理地體現出更多的差異性,讓學生們能互補需求,從而促進小組合作更高效的運轉。

第四、合作學習模式在英語教學的其它應用

合作學了在英語課堂教學的應用之外,我們還可以在其它地方得到應用,比如說在語音室上語音課的時候,合作學習運用于英語聽力教學,成功地改善了傳統聽力課堂中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模式,實現了英語聽力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們共同學習,全面提高學生英語聽力水平和英語綜合素質的目的。合作學習使聽力課堂不再枯燥乏味,變得充滿生機與活力,使學生的交際成為一種需要,每個組員在合作學習中都肩負責任,在為完成共同的目標與任務的過程中他們發揮著團隊精神,顯示著自信,培養了民主意識,獲得鼓勵,體驗了成功的快樂,提高了整體的聽力水平。

篇4

近年我學區有十名教師經過嚴格考查,先后赴偏遠山溝薄弱學校支教,具體情況如下:

一. 支教的意義

我學區的支教工作,有效加強了薄弱學校薄弱學科建設,突出體現了均衡發展的辦學理念。近年來,川區學校教師比較充裕,但偏遠山溝學校師源緊張,個別科目難以全面開設。面臨這種狀況,學區決定實現支教制度,保證了薄弱學校全面開齊各類課程,保障了教育質量的大幅度提高。

二. 實施方案

從2010年開始,每年從賈家寺小學、董家坪小學、***中心小學等管理先進、師資寬裕、骨干教師多的川區學校,選派了十余名教學經驗豐富的中青年優秀教師到偏遠學校幫扶支教、傳經送寶。支教期間,教學成績在學區考評前五名內方可返回原學校。

三.效果

一方面支教工作給年輕教師一個可貴的鍛煉機會,增強了業務能力;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骨干帶頭作用,相較一些學校的慵懶之風,形成了人人爭先的局面。同時也使川區學校由于人多產生的懶散習氣有所改變,去除了一些工作不積極的頑疾。

四.感受

在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中,廣大支教教師勤奮踏實,勇挑重擔,無私奉獻,贏得了山區學校師生和家長的稱贊。這項工作在緩解山區學校教師緊缺,教學科目設置不全的矛盾上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該工作應該長期堅持,不斷完善。讓它為本學區教學工作的騰飛插上翅膀。

篇5

關鍵詞:英語課堂;交流;互動;教學模式

師生互動就是把課堂教學作為教師、學生、教材、環境交互作用的動態情境,把教學活動看作師生之間的一種真誠、和諧的交往、對話和合作,把教學過程看作一個動態發展著的教與學相統一的交互過程。

當今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改革,大力倡導在教學過程中建立積極、適宜、和諧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以促進師生共同成長。作為基礎教育中的主要學科——英語,也責無旁貸地應該在課堂中施行有效的互動教學。英語課堂上有效的互動教學,不僅有利于教師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也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吸收英語知識,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和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所以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研究英語課堂“互動-交流”教學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下面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構建初中英語課堂師生“互動-交流”教學模式。師生互動教學的基本模式結構為:教師啟動—學生自學—小組討論—組際交流—練習評定。

一、教師啟動——“互動-交流”的前提

在“互動-交流”的教學中,學生的活動是以教師的啟動為基礎的。教師在講授新課前對學生作適當的引導,在講授較難理解的課文前,可以先向學生介紹一下課文的整體框架和相關的知識背景,讓學生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從而可以更好地去理解課文。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引導學生學習,提高學生的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還應該不斷保持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感性的材料。例如在進行八年級下冊Module 8 Unit 1 He said that he liked healthy food教學之前 ,先提問如下幾個問題:①What kind of food do you eat?②Do you eat a lot of take-away food? ③ Do you have a hamburger? 這樣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從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二、主動學習——“互動-交流”的基礎

前蘇聯的一位教育家曾說:“學習是腦力勞動,腦力勞動所特有的規律是勞動者必須處于主動的狀態?!痹谥袊?很大一部分孩子目前都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這極大地影響了其學習的效率,在英語教學中顯得尤為突出。如果能夠讓學生變得主動,在這樣正確的學習態度下,學好英語將會變得很簡單。因此,在授課之前,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漸進式的學習方案,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把握學習方法,明確要達到的要求。要求學生提前預習,在預習中了解課文要點,發現并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為課堂上的互動做好準備。例如在教授語法“現在進行時”的時候,為了避免學生對英語語法產生枯燥乏味的第一印象,影響到他們今后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我課前布置學生回去上網查詢“I am sailing”這首歌曲,并要求學生在英語課上展示他們的歌曲,通過對這首優美動聽的歌曲的學習,不僅讓學生萌發了對英語的濃厚興趣,而且提高了他們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討論組——“互動-交流”的主體

分組討論是實現互動交流的主要方式。分組討論有助于學生建立團隊意識,而團隊意識能進一步促進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學生通過課前的主動學習,對課文形成初步的認識,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應不急于細致講解課文,因為每個學生的理解能力不同,水平也有差異,無差異的講解不能考慮到每一個同學,講解過于細致淺顯會使預習充分的同學失去興趣,反之,會使一部分同學不能理解課文,所以分組討論是十分有必要的。

小組一般可由4至6名學習程度各異的學生組成,盡可能地保持各小組總體水平均衡。在討論階段,各小組的成員用英語匯報自己的預習情況,主要回答本課的學習目標和自學目標,組內成員采用輪流提問題的形式;小組長記錄各組員在匯報中所遇到的問題,組織大家分析討論,并將不能解決和不能達成一致意見的問題歸納。最后,各小組派出代表做簡短匯報,并提出問題,由其他小組成員解答。

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要發揮監督引導作用,通過巡視和參與,督促大家積極發言,適時地在難點、要點問題上為學生指明解決的方向。要相信學生,讓他們自己設問、答疑。教師不要輕易地給他們 “標準答案”,而是設法引導,讓他們自己做出正確或接近正確的答案。

如在進行八年級下冊Module 4 Where have you been today? 一課的學習時,主要是要求學生掌握現在完成時的用法。操練如下:

學生A:What have you done today ?

學生B:I have cleaned my room,what about you ?

學生C:I have taken some photographs,

what about you ?

學生D:I have helped my mother.

通過學生自學互相提問,在此基礎上進行討論,組內同學相互學習,團結協助,共同達到學習的目標。

篇6

我國地域遼闊,資源豐富,是世界上少數幾個資源大國之一,但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占有量少,是世界上人均資源占有量較小的國家之一。人口多、資源相對不足、環境承載能力較弱,是中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而學校是開展環境教育的重要場所,如何針對農村現有的教學條件進行有針對性的環境教育,提高學生環境保護意識以及可持續發展意識,是農村學校進行校本課程研究的重中之重。本文參照美國Peojet WET培訓內容,以農村小學為例,實施體驗式環保課程,讓學生在娛樂中學習知識、體驗知識。

二、角色扮演法的應用策略

(一)角色扮演法的內涵

角色扮演法,是指教師在教學中提供一個真實的、涉及價值爭論的問題情境,借此情境組織學生討論表演過程中的情感、態度價值、人際關系等問題以及這些問題的解決策略。

在環境教育中參考使用教學中的角色扮演法,讓每一個學生融入角色,認知角色,認同活動中不同角色分工對社會產生的不同影響,激發學生心中對角色的認同感,使其更好地理解環境保護在社會中的重要意義。

(二)角色扮演法的應用策略

“8-4-1”(Eight for one),即8個用水者共享一份水資源。要求學生列舉8種主要用水者的類別,描述他們之間的關系,以團隊合作的方式通過障礙物,保護可利用的水資源。

1.設計好主題和場景。每年的世界水源日,學校都會組織各種活動,培養學生養成節水、用水、護水的好習慣。基于這樣的背景,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成為活動的引領者,幫助學生樹立保護水源的意識,寓教于樂,讓學生們在“玩”中感受活動的目的。

2.合理分配學員。對于中學階段的學生尚處于思想不成熟,且易受環境影響的成長階段,但思維活躍、參與熱情高是本年齡段學生的最大特點,為了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建議將四個班級的學生分為A、B、C、D四個小組,并對男生、女生進行平均分配,便于交換思想、思考問題。

3.道具的準備及使用。道具的提前準備是輔導員在進行活動前必不可少的工作,充分的道具準備可以讓活動順利進行,防止活動中出現材料缺失、材料不足等問題。另外,道具盡可能選擇經濟、環保、可持續利用的材料,避免浪費現象的出現。“8-4-1”(Eight for one)活動屬于決策者活動,在進行活動時,需要選用八種代表用水者角色的道具,由于中學生對顏色和形狀的敏感程度較大,因此,在準備道具時,我們特意選取了不同顏色的八種掛牌。在完成8(Eight)種材料準備的基礎上,教師還需要對水源進行準備,由于地球上的水資源是有限的,因此,可以選用廣口瓶,建議容量在1000ml以內,代表1(one)水源,基于八類用水者對水源的應用問題,我們選擇橡皮膠圈將廣口瓶套住,并用八根繩子引出八條長線交予八個用水者手中,表示大家共用同一水源,這樣,“8-4-1”就完整的由學生表現出來了(Eight for one)。

4.角色的認知與融合。角色認知即讓學生對角色有初步的認識,并理解八類用水者對水資源的不同需求及相互關系?;顒娱_始,教師向學生闡述生命起源于海洋,使學生認同地球大部分的組成成分是海洋,然而,盡管水資源在地球上的分布居多,但是可供人類利用的卻少之又少,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廣口瓶中的水,以示地球上的水資源,并詢問學生你所見到的水資源分布于哪些地方,幫助學生回憶學校附近的水庫以及江河的具置。將學生進行1-2報數,分成八組,每組兩至三人不等,分發不同的代表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所代表的角色對水源的需求程度,這個環節需要每小組同學互相討論、交換意見,教師進行適時點撥,但不能全盤告之。學生討論完畢后,進行小組匯報,讓其他組員有所了解。待各小組匯報完畢,教師需將橡皮膠圈交到八個用水者的手中,并提醒膠圈代表人類對水資源的需求,同時,教師需要暗示學生受力均勻,拉動繩子,感受廣口瓶的變化,若其中一人用力過大,廣口瓶微微顫動,需要及時調整,此時需要教師及時訪問當事同學在這一過程中的心情變化。

5.評價與討論。學生在跨過三道障礙后,會有不同的想法,急需教師的梳理。如,教師可以趁著活動的余溫對學生進行訪談,對學生的本次活動作出相應的評價。

在本次活動中四個大組的同學紛紛完成了跨過三道障礙的難關,但是只有一組同學在障礙中沒有損失一滴水,該組同學在活動后表現出了極大的成就感與喜悅感。相反,廣口瓶中所剩余水量不多的小組同學紛紛感覺到了遺憾,并總結了如果在遇到洪澇時,八個人一同努力,用力均衡,可能就會節約大家僅有的水源,另外,還會有同學會埋怨身邊的同學用力太大。思想交換后,教師需要總結活動的意義:“8-4-1”的目的就是讓大自然中不同的用水者共同擔當起這一水源的保護天使,盡管動物、自然中的水源我們掌控不了,但是人類是地球的主人,動物的好朋友,為了讓我們的家園更美好,我們的朋友生活得安逸,我們就有責任和義務團結起來,維護水源,不要等水源散盡流失時才感到后悔和惋惜。

篇7

關鍵詞:俄語課堂教學; 小組合作學習,低效現象,形成原因

在中職俄語教學中將合作學習引入課堂,改變了以往的師生關系,更新了授課模式,調動了學生學習俄語的積極性,激勵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協作能力,實現課堂教學交際化。但由于種種原因,使得合作學習表面化、形式化,而未達到預期的效果,且存在著一些低效現象。

1.分組的不科學,學生參與程度不均衡

小組合作學習,一般采取“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分組原則劃分小組,但有的教師采用前后桌同學組合成一個學習小組,既簡單又省時,由于教師忽略了小組成員的差異(包括性別、學業成績、能力、背景等方面),就造成有些小組熱鬧非凡,而有些小組則是鴉雀無聲,達不到合作的效果。

2.冷場或過于喧鬧,學生合作無效果

斯萊文等人認為:“合作學習的課堂看起來應像一個蜂巢,而不應像田徑場?!毙〗M合作學習會帶來比傳統教學更大的噪音,但有時也會出現教室里鴉雀無聲。小組成員接到合作學習任務后不商量、不討論。要么自己埋頭單干,要么若無其事地做與之無關的事,并沒有真正參與到討論與合作中來,使合作流于形式。

3.學生層次不同,缺乏合作意識

小組合作學習確實可大大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并能發揮出更多自主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但優等生參與自由發言和小組匯報的次數明顯多于學習困難的學生。尤其是在遇到難題時,學困生在課堂上根本就是無所事事,就在那等著組長做好再說。小組學習就失去了重全員參與,重情感體驗,重人文關懷與合作的真正意義。

4.分組活動時間有限,學生合作不充分

有時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在組織合作學習時,往往是學生才開始合作的幾分鐘,剛進入狀態,或是個別小組先完成了,教師就急著讓各小組匯報成果,然后匆匆結束進入下一環節,把合作學習變成走過場。如:在俄語旅游課上,教師在講到“Ягид.”時,給同學們時間進行演練,有的組在課前進行了預習完成的就很快,但有的則相反,這時準備好的同學在前面表演,其他沒準備好的還在那自顧自的準備,根本沒有聽前面的同學在說什么,起不到鍛煉聽力和口語表達的作用。特別是在做組內公開課的時候,教師為了很好地完成自己的教學設計,這種現象就更明顯了。

5.教師思維固定化,扼殺學生思想火花

在實際課堂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充當了不恰當的角色。教師不是一個引導者而成了控制者。教師只是在按照既定的教學計劃和教學設計,把學生往事先設計好了的教學框架里趕。這樣教師就缺乏一種根據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來靈活處理的能力,很多時候教師反而成了學生思想火花的扼殺者。

6.教師評價不全面

有的教師在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評價時,往往只重視對小組整體的評價而忽視對個體的評價,只重視對合作成果的評價,而忽視對合作過程的評價等。例如,在編對話進行演練的時候,由于組與組之間競爭,老師就會忽略對表現優秀的學生提出表揚,只是在說某某個組的表現。

合作學習之所以出現上述低效現象主要因為:

(一)學生方面

1.學生準備不充分。

當教師給出小組合作的任務時,有的同學并沒有認真看清任務并深入思考的情況下,就開始小組討論,使得合作效果不明顯。

2.學生參與面不廣,配合不積極。

合作學習決不是學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我們長期不懈的訓練。每一個人都需要在無數次反復演練中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或者說去適應某個角色。

3.學生不敢大膽地表現自己。

有的學生有自我否定,消極自卑,害怕失敗的心理。這種心理會抑制小組中學生個體在學習過程中的交往行為,使他不能輕松大膽地全身心投入學習活動中去,小組互動合作學習也就因一方的被動而失去應有的活力。

(二)教師方面

1.教師布置任務時不夠清楚

小組合作學習前,有的教師缺乏必要的講述,任務布置過于簡單,學生沒有明確合作學習的目的、步驟,學生不理解將學習什么,怎樣學習,這樣無法幫助學生迅速、準確地把未知信息與已有的認知經驗聯系起來。

2.老師在學生角色分配上指導不夠

教師在進行合作學習分組時,往往隨意性大,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考慮各小組成員學習能力、性格等個性差異,使小組成員不能均衡搭配、分工不明或角色落實不到位,往往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成了各小組名符其實的常任報告員,形成小組活動被一兩個“積極分子”壟斷,而其他學生陪坐的局面。

3.在俄語教學中有些教學內容不適合進行小組合作

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可行性和探究性,問題要有一定的開放性。備課時,要明確分組活動的目的和要求,精心策劃分組活動的形式、內容、時間等,準備分組活動的工具材料。在俄語教學中并不是所有的學科或內容都適合進行小組合作。

4.教師評價不夠全面

教師在對合作學習進行評價時,要以小組團體的成績作為評價基礎,但在教學時往往把評價和獎勵過多地集中在小組整體上,從而忽略了對個體的評價和獎勵。

實踐證明,針對中職學生這一特殊的群體,我校在俄語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式學習是改革俄語教學,提高學習效率的一種有效實用的方法和途徑。目前,小組合作學習正在成為教師重要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如何使它發揮出最大的功效,有賴于廣大教師對課堂合作學習作更深一層的探討、嘗試和研究。只有教師對合作學習有了正確的認識,并對每一次活動設計做好精心準備,才能真正減少小組合作低效現象,提高教學效率。

(本論文為2012年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從國家發展戰略出發創新黑龍江省俄語人才培養模式”的階段性成果)

篇8

關鍵詞: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合作學習

作為心理學和教育社會學的基礎,運用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能夠為師生間的合作提供動力。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初中生物教師應當科學遵循合作學習的思想與方法,合理進行教學實踐,根據學生情況和教材內容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教學策略,使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一、合作學習的概念

合作學習是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一種教學理念和模式。合作學習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有效樹立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顯著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主動性,同時有效活躍課堂的氣氛。不僅如此,合作學習能夠為學生提高知識的掌握能力和學習成績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并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也有著積極的影響。

近年來,合作學習成為現代教育實踐中影響最大、效果最好的教學模式之一。合作學習主要以小組合作為基本實現形式,通過師生間或學生間的交流、合作與互動實現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高。由于合作學習能夠又好又快地實現全部學生能力與水平的共同提高,因此,合作學習模式下的教學已經不再以學生的成績作為判定標準,而是被每個小組的綜合成績和平均水平所代替。

二、合作學習模式應用于初中生物教學的價值

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是教師結合生物的學科性質,在合作學習的要求和方法指導下,帶領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實現知識的共同學習和成績的共同提高,從而有效達到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的的教育方式。

首先,小組合作能夠讓學生將學習任務實現科學的分解,使每個學生實現學習的分工合作,將學生的個體學習難度大大降低。另外,由于初中生具有好勝心強的特點,因此通過每個小組間所構建良性的競爭關系,將學生的好勝心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培養。第三,在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學生間實現了互相交流與溝通,因此能夠讓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樹立尊重他人言論、虛心接受他人建議的品質。這同時也實現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教學要求,并且能夠提升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讓學生在個性和集體的發展中實現科學的有機統一。

三、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1.靈活的時間安排

將合作學習模式應用于初中生物的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集體教學和小組合作學習的合理時間分配。一般而言,生物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對于難度較高的知識,合作學習的次數為三次最佳,并且同時實現時間和空間的有機結合。不僅如此,教師還應當準確地把握合作學習的教學節奏。較快的教學節奏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運轉速度,讓每個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實現“思維共振”;反之,較慢的教學節奏有助于學生擁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問題的思考與交流,不會造成學生在課堂中無所事事的結果。因此,教師有機結合不同的合作學習節奏,實現合作學習的動靜轉換。而在學生進行合作之后,教師還應對學生的合作效果進行總結,讓學生能夠及時地發現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彌補不足、優勢互補,從而讓學生將知識的學習實現條理化,能夠有效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質量。

舉例而言,在進行“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師生之間對不同生物的生殖和發育進行合作研究。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對于不同種類的動物要進行有順序的內容安排和時間節奏掌握,不能一會兒研究昆蟲,一會兒研究鳥類,之后又轉回到研究兩棲中。只有依據科學的邏輯順序,比如按照生物進化順序進行研究,才可以實現師生之間的思維共振,讓學生在實現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提高邏輯思維能力,促進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

2.科學的職責分工

實現有效的合作學習,首先要進行科學的學生分組,只有這樣才可以為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在很多情況下,合作學習在進行小組研究的過程中往往會形成學習能力較高的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任務,能力較低的學生不過是一個“陪太子讀書”的襯托,連自行的實踐和合作交流過程都沒有,就已經和別人分享了結果,就更不要談合作學習了。長此以往,很容易造成“兩極分化”的不良現象。

針對這個問題,生物教師必須在教學之初,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一般而言,每個小組應以四到六人最合適,實現成績和能力的均衡安排,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保證小組成員互有分工。舉例而言,教師應當讓小組之內實現組長負責管理和組織,并同時確定書記員、操作員和匯報員等,操作員進行實驗的操作和知識的探究;書記員對實踐操作的過程與結果進行客觀全面的記錄與整理;匯報員負責向全班報告本組合作的完成過程以及合作結果。并且這種分工應當實現定期的輪換,讓每個學生在不同的崗位中都能擁有學習與鍛煉的機會。這不僅可以讓學生有效掌握生物知識,也可以提高他們的合作、組織、實踐、總結和表達等多種能力。

比如,在“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的探究實驗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探究與實驗。首先,組長對組內的任務完成過程進行工作的分配與協調,同時進行合作設計方案的制定。之后,操作員進行具體的實驗操作過程,而書記員則在一旁監督操作員操作步驟的正確與否,并對實驗的過程和產生的現象進行記錄。

在實驗完畢后,小組各成員對實驗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討論,分析產生的原因和意義,從而得出正確的結果,即綠色植物利用其葉綠體可以實現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同時進行氧氣的釋放。在得出結果后,學生以此為事實基礎,將光合作用的本質進行總結和歸納。最后,匯報員將書記員記錄和整理的內容與成果向全班師生進行匯報。

通過這樣的實驗步驟,學生都可以在自己的不同崗位上各司其職,從而更好更快地實現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另外,對于實驗難點和實驗失敗現象,小組成員均可通過交流、分析與思考的方式找到問題癥結所在,同時得出正確的解決方法。這不僅可以有效拓展學生的思維,并且充分樹立了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提高。

3.競爭的合作進步

由于合作學習的評價標準發生了改變,即如上文所述的個人成績評價轉變為小組綜合成績判定,可以形成“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新格局,有效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

舉例而言,在講解“愛護植被,綠化祖國”后,教師可以通過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進行校園綠化方案設計。整套方案不單要有文字說明,還必須配有設計圖和效果圖等材料。這不僅需要匯報員進行方案的詳細介紹,每個成員都應當把自己的個人觀點和完成狀況進行介紹。運用這種成果展示的方式進行評判,不僅可以判定小組的綜合成績,還可以有效培養每個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技能運用、知識水平,最終實現“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的教學目標。

綜上所述,將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運用到初中生物教學中,能夠有效活躍生物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潛力,并且對于提高他們的發散思維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與競爭能力也有著重要幫助,從而有效提高生物知識的學習效率,也能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是符合新課標理念的重要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朱學延.合作學習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35).

篇9

1校級社科項目運行管理現狀

校級社科項目每年組織審批一次,運行管理過程分為組織申報、立項申請、學院學術委員會評定、學校專家會議評審立項、簽訂項目合同書等若干環節。在項目評審環節,評審專家組由校內同行業的6位學術專家和1位財務專家組成。項目申請人以現場多媒體匯報的形式,從項目選題、立項依據、研究思路、研究基礎、方案設計、技術路線、創新程度等方面進行闡述。評審專家組在聽取申請人匯報的基礎上,圍繞項目設計進行具體提問,再根據匯報和回答情況綜合考慮項目的可行性和創新點等內容,對每項項目進行現場評審打分。最終,校學術委員會根據每位申請人評審環節得分情況,決定最終予以資助的項目名單。從2004年至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共進行了九次校級社科項目資助立項(2008、2009年未開展),立項數和經費投入情況詳見表1。表1的數據說明校級社科項目的經費投入從2011年之后大幅度遞增。其中,2014年的經費投入是2004年的4.5倍,體現出學校對社科項目重視程度,說明該校對社科項目的培育意識顯著增強。然而,隨著校級社科項目規模的逐年擴大,項目名額和經費數目不斷增加,項目運行管理中暴露了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對校級社科項目運行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探究,研究從優化創新其運行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管理效果和管理效能,最大程度發揮經費投入的使用效能,成為校級社科項目管理工作亟待解決的問題,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2校級社科項目運行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

2.1項目類型單一目前,校級社科項目所設置項目未進行專業劃分,類型單一,導致申報項目時出現“扎堆”現象。在項目申報過程中,職稱級別和年齡層次不同的申報人都在申報同一類型的校級社科項目,造成青年博士立項少,絕大多數項目都被副高及以上職稱科教人員獲取的結果。以2010—2014年5年的校級社科項目立項數為例,青年博士獲批的項目僅占17.9%,不到項目總數的五分之一,剩余的項目獲批者均為副高職稱以上,其中又以正高職稱居多(詳見圖1)。青年博士申報的校級社科項目在進行評審時,評審專家論資排輩觀念普遍存在,在決定資助對象時把立項機會更多的留給工齡較長、職稱較高和資歷較深的科教人員。這種情況下,不僅打擊了青年博士申報項目的積極性,不利于青年學者科研能力的鍛煉和科研素質的提升。在這種背景下,科研項目的綜合效應難以充分發揮,不利于人文社會科學的可持續發展。

2.2項目執行期限短校級社科項目的執行期限為2年,成果形式主要是專著和論文。其中,對專著要求是其必須正式出版,對論文的要求則是必須在認可的核心期刊上發表2篇且需要見刊。從近年來各類項目成果的形式來看,90%以上是學術論文的形式。對于社科項目研究而言,學術論文又以實證分析居多,需要足夠的數據支撐。通過對近年來各社科項目的統計分析,絕大多數項目運行過程中需要進行大量實地調研和數據分析,因此多數項目研究周期較長。此外,通過對部分項目申請人進行訪談,在有限的期刊資源與待數量日益增多的背景下,項目負責人在項目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后,成果的發表過程耗時較長。論文見刊周期增長直接造成部分項目不能在規定時間內按期結題。

2.3項目跟蹤管理環節缺失校級社科項目存在重立項、輕管理的現象。由于疏于管理,部分項目較長一段時間內沒有取得任何研究成果,一些項目甚至被擱置,處于暫停狀態。此外,部分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的項目,有機會爭取高級別社科項目的項目也因管理缺失導致產出較低的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校級社科項目跟蹤管理環節缺失,沒有項目的開題論證、階段性考核和結題驗收環節。跟蹤管理環節的缺失,項目進展情況難以得到督促和檢查。同時,項目的過程管理缺失下,無法對項目的既定研究成果進行審查。校級社科項目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一種“福利”,最終結題形式化,客觀上造成項目無人監督管理的情況,造成科研經費的浪費。截止到2014年,校級社科項目立項數已經累計到283項,經費投入累計至537萬元(見表1),然而,在2010年之前,由于沒有結題驗收環節,導致144個項目由于時間久遠、人員變動等諸多原因而無法進行結題驗收。在2013年9月才對2010、2011年立項的57個項目進行了專家會議驗收,其中有12個項目以“沒有完成既定目標”申請延期結題,剩余45個項目進行了驗收。雖然45個項目通過了結題驗收,但從項目完成情況來看,總體質量不高,研究成果創新性不高,項目成果產出不多。僅有少數項目在校級社科項目的研究基礎上成功申請到高級別社科項目。在項目研究成果的轉化和開發方面,現有的校級社科項目成果轉化率低,造成科學研究的極大浪費。

2.4項目經費使用率低以2012年校級社科項目為例,2012年共資助項目23項,執行期限為2年,結題驗收截止至2014年,但是由圖2的數據可以看出,23項項目中僅有1項項目經費使用率達到100%,近三分之一項目的經費使用不到50%。類似情況在歷年同樣存在。3.5項目培育效果不顯著設立校級社科項目的初衷是為了培育省級、國家級社科項目,然而從2010—2014年五年校級社科項目和省級、國家級社科項目立項情況來看(見表2),校級社科項目對爭取省級、國家級社科項目的影響可以說是微乎其微,沒有實現項目數逐年穩定增長的預期目標,省級、國家級社科項目的培育績效沒有達到。

3校級社科項目管理創新

3.1項目類型多元化因申報群體不同設置重點項目和一般項目,完善項目資助類型。重點項目,為爭取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招標課題奠定研究基礎。主要針對農林高校的科研特色和優勢,資助具有一定研究基礎和創新性的項目,促進學科交叉、融合,推動新興學科的發展,鼓勵科研團隊的形成。同時要求重點項目申報人員具有正高職稱,根據自身的研究方向,結合目前社會的熱點問題,實行自由選題。對于一般項目而言,主要為申報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一般項目做前期工作。設置的目的在于扶持和培養中青年科技人才,為其科研起動提供支持,此類項目重點申報群體為青年博士。項目類型多元化能夠滿足不同申報群體的項目訴求,特別是針對青年博士的一般項目,能夠充分調動這類申報人的積極性和科研熱情,帶動學校的人文社會科學發展,推動學校的人文社會科學建設。此外,還可根據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建設發展的實際需要設立項目,如:優秀社科青年人才項目,資助人文社科研究方面有創新思維的優秀青年科研人才;人文社科基地項目,資助省部級人文社科基地,針對重點學科、特色學科發展中的關鍵問題和學科領域新的生長點開展深入研究;以及圍繞重大社會經濟問題的跨學科、跨院系聯合研究。由學校人文社科基地學術帶頭人或科研骨干按項目進行申請;匹配專項資金項目,對當年度獲批的下達經費小于2萬元的省市級人文社科項目給予一定比列的經費匹配支持。

3.2項目申報規范化加強項目的規范申報,嚴把項目申報環節,提高項目質量,排除不切實際、不可行、好高騖遠、故意夸大預期研究成果、創新性不夠的項目,為項目能夠高產出、按期結題、申報更高級別社科項目打下扎實的基礎。實行限額申報,重點項目每年資助4項左右,每個項目資助金額8-10萬元,一般項目每年資助20項左右,每個項目資助金額3-5萬元。并且將申報指標根據每個學院(系、部)的教師數量,在考慮學科發展均衡的前提下分配下去,學院(系、部)直接面對廣大教師,可以根據學院(系、部)學科發展實際需要,按照重點項目和一般項目的申報要求,由院(系、部)學術委員會對本單位所報項目進行嚴格篩選,擇優按指標上報學校。通過這種方式,強化院系管理職能,充分發揮學院(系、部)在項目申報中的主觀能動作用,激勵申報人員在激烈的競爭下提出更好的研究課題,設計出更高水平的項目方案。

3.3項目合作對象多樣化在進行項目設計的時候,要注重與其他高校教師和研究機構研究人員之間的合作開展,加強信息交流,在項目研究過程中取長補短,既能有效提高科研水平,又能確保項目的完成質量,為下一步申報高級別社科項目做好扎實的儲備工作。另外,要積極開展與大中型企業之間的合作研究,近年來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糧食安全問題重視程度加強,越來越多的工貿企業、營銷企業和社會游資進入農業領域,通過與農業高校開展科研合作開發新的農業產品和服務。正好趁此契機,加強合作,設計具有實踐性和開發性的項目,體現農林高校的特色優勢研究領域,

3.4項目管理系統化

3.4.1延長項目的執行期限,增設項目的開題論證、階段性考核和結題驗收環節將項目的執行期限由2年延長為3年,以保證項目按計劃順利完成。項目立項后,項目負責人與科研管理部門簽訂項目合同,在項目合同書中明確規定項目開題論證、階段性考核、結題驗收各環節的具體時間、研究進度、完成成果等核心內容。合同書簽訂后的一個月內進行項目開題論證,以便完善項目研究方案,提高項目的可行性,確保項目按計劃進度完成。在項目進行到一年、兩年的時候,組織項目階段性考核會議,對按時完成合同預期任務,階段性成果突出的項目負責人,給予肯定和獎勵,并在日后高級別社科項目申報中優先推薦。對執行不力的項目負責人,視情節給予相應的處理。對到結題時間的項目按時組織結題驗收,由校學術委員會評審,認定通過結題的項目。若由于客觀原因(出國、進修、讀博、休產假等)無法按時結題,負責人要向科研管理部門提交正式的書面延期申請,由校學術委員會認定是否可以予以延期。一個項目只能延期一次,時間一到必須進行結題驗收。如果沒有通過結題,則在校內通報批評,撤銷其項目,并且三年內不得再申報校級社科項目。若在項目執行期間獲批國家級社科項目,則視為自動結題。通過系統性的項目管理能夠有效提高項目的結題率,顯著增加高級別社科項目的獲批數。

3.4.2掌握項目經費使用情況,分階段進行撥款將資助項目一次性撥款改為三年有要求分階段撥款,項目經費按照50%、30%、20%的比例分三年劃撥。當年撥款的執行在關鍵時點應達到相應的序時進度,于每年的6月底、9月底、12月底分別達到50%、75%、100%。項目負責人要求每年向學??蒲泄芾聿块T提交詳細的項目進展情況匯報材料及經費使用明細,編制科學合理的經費預算,科研管理部門要聯合審計部門、財務部門定期組織同行專家對項目開展狀況和經費使用情況進行審查,對項目成果進行綜合評定,分析課題研究是否達到預期目標,課題經費使用效率如何等。如當年有剩余經費,項目負責人要根據次年項目的實施計劃安排,實事求是提出當年剩余經費在次年的使用方案,如果使用不完,要及時上交學校,納入學校統籌安排,學校下一年度再歸還項目負責人。如當年剩余經費在次年使用方案中安排使用完畢,但年底仍有結余,當年學校自動收回,不再下撥。如連續兩年發生這樣的情況,則終止該項目,追回之前下撥的所有經費。對于三年經費都使用完畢卻沒有任何研究成果,沒有完成既定目標,無法結題的項目,或產出極少且質量較低沒有通過結題驗收的項目,予以撤銷,追回全部經費,并在校內進行通報批評,以力求所有經費真正用于項目研究。

4結語

篇10

關鍵詞:探索 美術教育 輻射作用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95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002

由于高考,高中美術教育依然是不被重視的,尤其是在農村,高中階段的美術教育更是一個薄弱環節,其根源還是認識不夠。為了改變這個現狀,落實國家對高中美術教育發展提出的要求,推動新課標的全面實施,我們根據“龍頭帶動促發展”的基本發展規律,查閱了大量的資料,經過仔細分析和充分論證后,大膽提出了“發揮示范高中美術教學輻射作用的實踐探索”這一研究課題,著重從實踐中去探索龍頭學校即美術教育示范高中發揮輻射作用的途徑和效果。

示范高中美術教學,是指在美術教育方面具有示范作用的普通高中的美術教學。我們姑且稱之為“輻射源”。其產生的輻射作用,是指以示范高中美術教育為美術教育發展的基點,通過其較強的師資、較好的設備、先進的理念、領先的教學方式、較好的教學效果、豐富的教研成果等資源優勢,去影響和改變其周圍的普通高中對美術教育的認識,提高美術教師素質,帶動和促進周圍普通高中美術教學工作,推動高中美術教育的均衡發展。下面談談發揮示范高中美術教育輻射作用的途徑。

1 共研備課,發揮輻射的指導作用

組織輻射源美術教師與輻射對象美術教師集體備課,共同探討,實現其教學水平的提高。其集體備課的流程為:輻射源美術教師主講――集體學習研討――模擬教學實踐――反思交流――生成優案。

一是在共研中提高。在一次一次的集體備課的活動中,從備課標、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備課程安排、備評價、備前次的得失等,在每一個環節交流探討的碰撞中,既實現了輻射源發揮輻射的指導作用,又實現了美術教師教育素質的共同提高。

二是注重課標的解讀。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育教學的依據,是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為教學工作提出了基本方向和基本要求。正確解讀并細化課程標準是探索有效教學的主要路徑之一,是切實提高教學效益的基礎性工作,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在集體備課活動中,老師們真正體會到解讀課程標準的價值。通過對課程標準的深刻理解,準確把握其要求和意義,使教學目標的續寫更加具體,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從而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了明確的目標和方法。

三是堅持用活教材。對于美術學科來說,教材并不唯一,尤其是在農村,教材更不能唯一。因為農村有更豐富的民間文化、民俗文化,有更鮮活的美育教材,有更豐富的鄉土材料。要能把握課程標準的要求,整合有效的資源,對課程內容進行大膽的創新,走殊途同歸之路,這就是最好的發展方向,其收效也是非常好的。經過實踐,實現輻射對象對課程理解的質的飛躍。

四是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發揮學生主體地位不是一句空話,它體現在教學過程中的每個環節。在集體備課的過程中,帶領輻射學校的老師充分考慮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根據學生成長的需要和認知規律,緊緊圍繞“學什么?學到什么程度?怎么學?”三個主要問題,立足學生的“學”,來規劃教師的“導”;在課程資源的利用上,要求學生對身邊資料進行搜集和思考,引導學生關注社會,聯系生活;在情境問題的設計上,立足學生的能力和水平,注重問題的梯度性、層次性和開放性,達到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提升學生思想境界的目標。

五是強化美術活動的育人功能。育人是美術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所謂“育人”,就是要培育高素質的人。也就是說,通過美術教育的各種活動,訓練學生觀察的眼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增強學生的記憶力,培育學生豐富的想象力,發展思維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培育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積極興趣、動機、理智品質、意志力及豐富的高級情感,塑造孩子的性格,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氣質,培育學生的健康心理,讓學生能正視現實悅納自己,增強學生的心理耐受力,提高學生的社會文化素質,提升學生的審美素質;在美術活動的探討中,既訓練學生的競爭意識、群體意識與合作精神,又讓學生認識并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既培育學生接受他人、善待他人、理解他人的心理素質,又培養學生良好的人際交往意識,學到堅持己見、說服他人、容忍他人意見和進行妥協的種種技巧,將競爭意識轉化為學習的動力,讓學生學會與人相處,培養學生分工協作的組織協調能力,從而發展學生的進取心理、相容心理,克服和矯治固執、孤傲、封閉、多疑心理。

2 定期講座,擴大輻射的影響力度

組織輻射源美術教師每一季度到輻射學校舉行一次經驗匯報、專題報告等講座活動。美術骨干教師成長的歷程也是一種有價值的可利用的資源,將其成長的過程挖掘出來,對輻射對象或其它學校教師的教育教學、教研和專業水平的提高都有借鑒意義。將他們在某一方面的研究成果或獨特的認識、個人經驗以講座、專題報告或經驗匯報的形式展示出來,從理論與操作兩個層面同步實施,齊頭并進,形成較濃厚的研究氛圍,不但能開闊輻射對象的眼界,激發他們的主動性,更能提高他們的研究意識和研究水平,促進廣大教師向教育教學的深層次高水平發展。

3 展示教學,增大輻射的直接作用

教學的交流實行定期開放式課堂教學,以現場的美術教學觀摩課為平臺,讓輻射源產生更強的輻射力,發揮輻射的直接作用。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往往是他們教學理念的體現、教學經驗的凝結和教學智慧的展示,能夠給輻射學校教師以思考和啟迪,有利于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和教學能力。為此,我們借助于課堂教學的研究,從實踐的積累中提煉。在不斷探索美術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路子,促進美術課堂教學優化的同時,堅持每一學期都組織輻射源美術教師舉行觀摩示范課、教學研討課,展示輻射源的課堂教學最新研究成果。我們把每一次的觀摩展示課,都作為學校發展的一次大展示和大檢閱,從教學環境建設,到教學過程的改進,到科研成果的轉化,到科研的深化,力爭達到最優化,使之產生更強的輻射作用。

每次上完課,都組織主講教師、聽課人員與受教學生代表進行座談。在座談會上,首先是主講教師陳述本次課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和教后感受;其次是同道與其他學科教師從不同角度進行評議并提出建議;三是受教學生代表談談自己的體會和想法;四是進行梳理總結,形成條理化的經驗,讓更多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水平都得以提升,產生更大的輻射作用。

4 送教下鄉,產生近距離的直射作用

組織輻射源美術教師到輻射學校上公開課、示范課、研究課,既改變輻射對象的領導、教師和學生對美術教育的認識,又提高美術教師的素質,進一步加大輻射的影響力度,提高輻射的效果,讓輻射更直接更有效。

5 活動交流,擴大輻射的社會影響

一是組織輻射源美術教師到輻射學校,對其進行專業的培訓和切磋交流,提高他們的專業素質;二是組織輻射源學生到輻射學校,進行表演和對話交流,讓輻射學校的學生感受到美術教育的價值,培養他們參加美術活動的興趣,激發其主動去學習的動機;三是組織輻射源和輻射學校的師生作品,舉辦師生作品展覽并進行探討交流,提高師生的多種素質,擴大輻射的社會影響。

6 長期結對,建立輻射的穩定機制

6.1 通過電話、短信、郵件等方式,建立長期穩定的互訪機制

其價值在于:一是隨時了解輻射工作實施情況,據實調整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相互協調,保證輻射作用的順利實現;二是交流各自手中的教學、教研及活動資源,如公開課錄像、集體備課活動體會、教育新觀念、教學案例、教學論文、演示圖片、創作評價、育人探究等,實現資源共享,達到幫扶相長、共同提高教育教學素質的目標。

6.2 結對子,提高輻射學校教師的教學能力

讓輻射源美術教師與輻射對象結師徒對子,建立一幫一的手拉手學校和師徒關系的深度整合,對師徒均提出明確的要求。在和諧的師徒關系中,徒弟在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個別輔導、經驗總結、論文撰寫和創作表達等諸方面要虛心向師傅學習。平時,徒弟有了問題要及時向師傅請教。師傅也樂于指導徒弟,不定期聽徒弟的課,讓徒弟在探討中找出存在的不足,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斷改進與完善自身的課堂教學方式,改進教學方法,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徒弟每學期要上兩節匯報課,屆時全組人員和校領導參與評課,打出等級。對課堂教學效果好、進步幅度大的徒弟予以表彰,其師傅也予以獎勵。采取這種做法,縮短了青年教師的成長周期,較快地提高了輻射學校美術教師的整體實力。

教研組結對,實現教研活動的共同策劃和建構,在教育科研、課堂教學和教改的前沿信息等領域進行探索研究,發揮其引領作用,最大限度地加速了輻射學校教師的成長。這是實現教師專業均衡發展的有效策略,用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實現了校際資源與理念的共享,能引發參與者智慧的碰撞,長善救失,取長補短,明顯提高了輻射對象的業務素養。

7 課研紐帶,發揮輻射的引領作用

7.1 專題研討

美術教育是在美術活動的過程中實現育人的美育活動。在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會遇到不少問題,如:如何確定主要目的?如何組織活動?怎樣進行有效引導?怎樣組織同學間的探討與交流活動?如何在成果展示中激發同學們的信心及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等等。這當中的每一個問題都可以作為一個專題,組織專題研討活動。對于每一個確定的專題研究的主題,都先收集每一位老師在實踐中的經驗,再集中輻射源教師和輻射對象教師進行交流研討,整理形成有價值的資源。通過專題研討,各個擊破,不但能讓輻射對象教師成熟,盡快成長,還能使他們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實現共同發展。

7.2 同課研討

在經過一些輻射的影響后,組織輻射源和輻射對象的美術教師就同一課題進行備課和上課實踐,對上課進行全程實況錄像,然后組織美術教師看上課的實況錄像,要求每一位老師都認真地寫出細致全面的課堂教學分析,再逐項進行討論交流,在討論時錄音并記錄,再進行梳理歸納,形成有價值的教學實況研究報告。之后,再要求輻射學校美術教師就這個課題進行備課、上課,讓教師們在實踐的親歷親為中,逐漸建立起科學的以美育人的理念,切實提高教育教學工作能力。

7.3 課題研究

一是讓輻射學校的美術教師參加輻射源美術老師主持的課題研究,在共同的課題研究中,讓輻射學校的老師學會教育科研,并提高科研水平;二是輻射源美術教師深入輻射學校,指導輻射學校的美術老師主持課題研究,幫助他們高質量完成研究的課題。讓輻射學校的美術教師在課題教學研究的實戰中學會教研,理解教研的實際價值,通過一項一項的教學研究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

8 幫助開發,形成輻射的帶領作用

各地都有著自己豐富的人文和社會資源,有的還有著鮮明的特色,這些都是可挖掘的地方課程資源。對于輻射學校的美術教學而言,幫助他們,立足發展,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課程資源開發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8.1 引領自主開發,形成校本特色

輻射源美術教師與輻射學校的教師一道分析研究輻射學校所在的地方文化特色,找到可利用的資源,再結合自身的課程資源優勢選取具有個性化的內容,融入到學校設置的課程框架中,設計成一個個特色鮮明的教學案例或編撰為校本教材,形成校本資源特色。如:“綠色家園”、“興國寺文化”、“消溪古鎮分析”、“宕渠遺韻”、“對稱剪紙”等等。

8.2 建課程資源庫,搭建共享平臺

示范高中在長期的美術教學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資源,為了便于教師、學生查閱和利用資源,我們把多年來積累的美術公開課和美術活動的案例、反思、記錄、圖片、視頻等資料,以電子和文本兩種形式,進行分門別類整理存檔,并利用網絡搭建共享平臺,建立美術實踐活動課程信息資源庫。專室存放,專人負責,不斷更新,進而達到常態化實施。教師、學生隨時可以查閱或下載。

總之,發揮示范高中美術教育輻射作用不是靜態的展示,而是有計劃、有步驟、有策略、有目標的實踐操作。要點線面結合,建立對口支援體系,幫助輻射學校做好目標定位和發展規劃,建立自主發展體系,與輻射學校一起開展合作研究,建立試驗研究體系,逐步推進,以美術教學、教研、專業技能等活動的現場會、研討會、培訓會為契機,在發揮引領輻射作用的過程中提升輻射對象專業素養,進一步增強輻射對象的自主發展能力,實現教師互動成長,擴大輻射面。

參考文獻:

[1]李樹平.新課程中小學課堂美術教學設計[M].遼寧美術出版社,2006.

[2]王承昊.中學美術課程與教學論[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金玉峰.中學美術教學法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陳雅玲.怎樣開發利用美術課程資源[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5]尹少淳.走進文化的美術課程[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