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學調查報告范文

時間:2023-03-15 13:33: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統計學調查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統計學調查報告

篇1

一、科學發展觀是實現基層統計科學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科學發展的基本內涵立足于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環境、生態等各方面的發展,又著眼于發展各要素之間的協調促進,銜接互動,既反映當前發展的要求,又反映未來發展的需要,而統計工作的內容和要求就是如何科學反映科學發展觀內涵各要素的變動規律。科學發展觀作為統領一切社會實踐活動的理論思維,全面地回答了在經濟和社會日益發展的今天,統計實踐的具體內容和發展目標,準確地破解了統計如何又好又快發展的難題,為現代統計的科學發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特別是當統計工作在市場經濟不斷完善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和彰顯其在社會和經濟中的作用和地位,就離不開科學發展觀的指導,將科學發展觀作為統計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思想更是開創新時期統計工作新局面的重要理論保障,因此,基層統計建設要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增強實踐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把統計工作實踐的內容與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目標要求結合起來,積極探索并建立統計科學發展的制度體制和機制,切實把科學發展觀貫穿于統計科學發展的全過程和推動統計事業進步的各環節。

二、當前推動基層統計科學發展的有利條件

1、各級黨委政府對統計工作重視程度和依賴程度不斷加強,是快速推進基層統計科學發展的重要前提。

經過中國幾代統計人的不懈努力,反映統計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統計方法制度逐步確立,統計的信息產品與經濟社會的結構變化,增長方式轉變,人與環境的統一等的聯系程度更加緊密,更能從多角度多方位滿足各級黨委政府及社會公眾對統計信息的需求,黨政領導對統計工作的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也隨之提高,統計發展的環境更加寬松和和諧,尤其是近幾年來各級黨政領導不斷深入當地統計機構調研視察,既是對統計工作取得成績的充分肯定,也給統計參與政府決策提供了重大機遇,同時也解決了統計發展過程中的許多現實問題和困難。

2、經濟和社會持續發展為推動基層統計的科學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環境條件。

統計對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監測預警功能,是認識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重要方法和工具,是反映經濟社會動態變化的晴雨表和報警器;經濟和社會的深入持續發展也越來越需要統計提供強有力的監測、評價和服務能力;同時,統計的發展更需要經濟社會發展來支撐,統計內容的變化和工作方法的創新因循著經濟社會的變化和進步,經濟的騰飛又為統計發展提供了更多調查制度需求,豐富了統計調查的內涵;社會的進步為統計發展創造了寬松的人為環境和物質環境,提供了持續永久的發展動力。

3、統計事業新局面的不斷開拓為推動基層統計的科學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條件。

隨著統計改革的不斷深化,統計內部的管理體制不斷健全,統計的創新理念不斷改進,統計的方法制度日趨完善。根據經濟發展和政府決策需求,建立起來的統計指標體系,使統計工作更具有科學性、系統性、適應性,更能有效地監控地方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在新形勢下,黨政領導中心工作開展到哪里,統計預警監測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經濟形勢有什么變化,統計分析和統計報表就反映什么,社會公眾需要什么統計產品,統計工作就設計提供什么產品。統計工作服務政府、服務社會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得到進一步加強。同時,隨著統計教育和統計文化的發展,統計工作的內涵和發展空間不斷開拓,統計的科學發展日趨成熟。

4、社會各界對統計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是基層統計科學發展的客觀需求條件。

經濟越發展,社會越進步,居民生活水平越提高,社會各界對統計的客觀需求越強烈。要滿足社會各界對統計產品的不斷增強需求,就必須更好地發揮統計的職能,對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進行更全面、準確的分析與監測,對經濟和社會運行過程中存在的難點、熱點問題進行及時剖析;要滿足社會各界對統計產品不斷增強的需求,就必須努力拓展統計的服務職能、強化統計的預警作用,推動統計工作沿著科學的發展軌道前進。

三、影響基層統計科學發展的制約因素

1、基層統計機構基礎薄弱,統計的職能難以得到有效的發揮。

從中國現行的統計體制和實際情況看,統計機構建設呈倒掛“金字塔”的特點十分明顯:上層統計機構設置健全、人員多力量相對較強,基層統計機構(市縣鄉鎮)尤其是鄉鎮統計機構設置單一、人員少力量相對較弱;目前,市級統計機構人員大都在80人左右,縣級政府統計機構人員大都在30人左右,而鄉級統計機構人員近2—3人,村級統計網絡則出現了嚴重的斷層。這樣的人員規模,既要完成國家、省局的統計調查任務,又要完成正常的業務報表和當地政府布置的統計調查任務,更要高質量地完成跨度大、時間長的大型普查,統計人員常常是超負荷運轉,可謂是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這種“上強下弱”是影響統計事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基層基礎工作也相對薄弱,統計隊伍不穩定、統計資料不完整、統計網絡不健全、統計服務不到位、統計制度不科學等問題較為突出。同時統計任務和統計力量不匹配的矛盾凸顯,周期性的統計普查和定期性的統計調查相互交織,任務重、范圍廣,基層統計站(所)條件簡陋、辦公經費短缺,統計人員兼職過多、待遇差、素質參差不齊、工作流動頻繁,基礎統計資料管理混亂、殘缺不全,基礎工作不扎實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著統計職能的有效發展。

2、統計管理體制改革滯后,統計的工作質量難以得到有效保障。

首先政府綜合統計管理體制實行的是“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管理模式,統計部門的人員編制、工作經費都由本級地方政府管理和撥付,同級政府對統計機構具有人、財、物權的絕對領導權,上級統計局對下級統計機構僅有業務指導權,這樣給統計政令的上下暢通增加了一定阻力,不但弱化了上級統計機構對下級統計機構的管理職能,同時也加劇了地方政府和統計主管部門在統計數據評估監測等意識領域的矛盾,特別是下算一級制度和地方行政絕對領導現實的矛盾沖突,使地方綜合統計部門上下都難做人;這種管理體制最大的弊端是統計機構和統計人員無法獨立行使統計調查、統計報告、統計監督的職權,給統計數據質量的保證增加了難度,嚴重約束了統計工作的獨立自主性。其次政府綜合統計和部門統計之間的職責不清、關系不順、聯系不緊,政府綜合統計干了許多本應由部門統計干的事,但缺乏對部門統計強有力的管理和協調手段,導致數出多門、相互矛盾等現象,影響了統計數據的權威性。第三目前推行的國家調查與地方調查雙軌制管理模式,由于局隊之間職責交叉、權限不明、配合不力,使局隊在數據匯總、使用上的矛盾沖突時有發生,統計調查系統內部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時雙方各自為政,重復調查,不僅導致了調查資源的浪費,而且也影響了統計在社會和公眾中的形象。

3、現行的統計方法和指標體系與經濟和社會發展不適應,統計的服務質量難以有效提升。

現行統計指標體系基本上還是屬于物質生產統計指標體系,統計指標的內容、口徑、范圍、計算方法還不能完全反映包括一、二、三產業在內的整個國民經濟運行狀況。統計方法制度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如環境資源、生態以及社會發展等方面活動,在統計上還沒有形成完整規范的指標體系。抽樣調查雖然在許多領域得到應用和推廣,但由于不能很好地解決代表性以及數據分層使用的問題,還不能滿足目前各級政府管理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統計調查方法的雙軌制運行,加重了基層統計的負擔,使得統計工作越到基層,頭緒越多,任務越重,壓力越大。統計制度和指標體系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著統計工作的正常開展和統計職能的充分發揮。指標體系不完備、數出多門、重復統計、統計調查對象負擔過重等現象依然存在。同樣,現行統計調查方法主要是由層層匯總、機械求全的全面統計報表制度組成。這是在國民經濟基本上處于單一的公有制和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管理體制下所采用的一種調查方法。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經濟和社會各方面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全面統計報表制度面臨嚴重挑戰,虛報、瞞報、拒報、遲報現象屢有發生。全面報表的統計調查方法體系已經難以為繼。

4、統計調查網絡結構單一,兼容性能差,統計的工作效率難以明顯提高。

統計調查網絡是統計調查工作的終端,統計數據的生成都要通過成千上萬個終端進行搜集、整理最后匯總形成完整的數據庫。經過20多年的統計建設和發展,基層統計網絡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從城市到鄉村、從企業到住戶,都建立了較為完備的統計調查網絡體系,這些調查網絡體系的形成,為地方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調查網點在運行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現有調查網點功能單一,工業調查點、服務業調查點、貿易業調查點、城市住戶點、農村住戶點、農村固定資產投資點、農產量調查點等專業調查點同時交替設立,星羅棋布,且專點專用,互不干涉,調查點的兼容性能差,使調查員跑了東村跑西村,出了南村進北村;二是現有調查點由于受經費、被調查人員素質(記帳戶)等諸多方面的影響,調查點的配合程度差,調查質量不高;三是各種類型(級別)的調查點數量龐大,調查成本高,加大了基層統計工作人員的負擔;四是調查點的設立缺乏系統性,重復調查,造成了統計資源的極大浪費,使本來人員緊張的統計系統更是舉步維艱、疲于應付。統計的工作效率和質量受到嚴峻挑戰。

篇2

Abstract: The survey results of the 18 questions in the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questionnaire were analyzed, and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the students' awareness of issues related to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was got. As a whole, the students' awareness for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is positive, affirmative, rational and objective,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gives recommendations accordingly.

關鍵詞: 大學生;就業創業;問卷調查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questionnaire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29-0284-02

0 引言

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即將跨出校門的大學生對就業創業的了解程度,加強學校與畢業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正確引導廣大畢業班同學認清形勢,把握相關政策,提高就業創業指導教育和服務的針對性,我們特做了《大學生就業創業調查問卷》,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1 調查問題及結果

此次調查采用記名方式對18個問題進行了調查,共有617人參與調查,每個問題的調查結果如下:

①在對“當前就業形勢的了解”問題中有7.4%的人表示相當了解,有82.9%的人表示了解的不多,9.7%的學生表示沒有了解。

②在對“您感覺到了就業的壓力嗎”問題中,有50.8%表示就業壓力很大,42.9%的學生表示有壓力,但不是很大,只有6.3%的學生表示沒有壓力。

③在對“您是否了解當前各級機關國家有關就業創業方面的政策”問題中,有2.9%學生的表示相當了解,62%的學生表示了解不多,有35.1%表示沒有了解。

④在對“您對所學專業的就業前景了解多少”的問題中,有1%學生的表示相當了解,82%的學生表示了解不多,有17%表示沒有了解。

⑤在對“如果有機會,您是否愿意做兼職鍛煉自己”問題中,有63%的學生表示相當愿意,31%的學生表示看情況,6%的學生表示不做兼職。

⑥在對“如果您做過兼職,請問您是如何找到的”問題中,有4%的學生通過學校推薦,55%的學生通過同學介紹,5%的通過中介介紹,36%的學生是自己獨立找的。

⑦在“您畢業后是否會從事所學專業”問題中,21%的人表示肯定會,76%的人表示看情況,3%的學生表示絕對不會。

⑧在“在擇業中,從專業角度選擇職業的態度”問題中,有83%的學生表示最好是與本專業相關的職業,15%的學生表示與自己專業無關,2%的學生表示無所謂。

⑨在“您的職業價值標準是什么”問題中,有24%的學生選擇豐厚的經濟收入,17%選擇能夠發揮個人才能,2.5%選擇有較高的社會地位,8%選擇有優越的工作環境,38%選擇有良好的發展前途,10.5%選擇具有再學習,培訓的機會。

⑩在“您參加工作后至少能接受的月薪是多少”問題中,有1%的學生選擇1500以下,32%的學生選擇1500~2000,65%選擇2000元以上,2%的選擇無所謂。

{11}在“您擇業時首選地區”問題中,56%的選在家鄉,27%選擇東南沿海等經濟發展地區,2%選擇西部等邊遠地區,6%選擇京、滬等大城市,9%的人選擇其他。

{12}在“通過多次或某次擇業,您認為在擇業過程中應該怎樣”的問題中,56%的學生選擇擴大知識面,做一名復合型人才,8%選擇學好專業,14%選擇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21%選擇應有一技之長,1%的選擇其它。

{13}在“在求職過程中,您認為自己最為缺乏的個人條件”問題中:26%的人選擇扎實的專業知識,14%的人選擇學生干部的經歷,13%選擇大學期間所得榮譽和獎勵,27%選擇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3%的人選擇外表形象,17%的人選擇社會關系。

{14}在“您怎樣看待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的違約行為”問題中,4%的學生選擇可以隨意違約,學校不應限制,49%的選擇可以違約,但學校應該規范學生,盡量減少違約,44%選擇不能違約,要注重大學生誠信觀念,3%選擇無所謂。

{15}在“您在擇業中遇到的主要問題有”中,大多數單位狀況欠佳有32%的學生選擇,單位要求過高有48%的學生選擇,招聘會有效性太低有41%的學生選擇,需求量太小有27%的學生選擇,學校的就業技巧培訓缺乏有27%的學生選擇,所學專業太冷門有36%的學生選擇,用人單位態度較差有11%的學生選擇,有有11%的學生選擇其它。

{16}在“您認為哪一種因素對您的個人發展影響最大”

中:37%的學生選擇了工作環境,26%的學生選擇了經濟收入,32%的學生選擇了學習交流機會,5%的學生選擇了其它。

{17}在“您對學校在就業指導方面所做的工作是否滿意”問題中,24%的學生表示滿意,64%的學生表示一般,12%的學生表示不滿意。

{18}在“您認為目前學校開設的就業指導課怎樣”問題中,25%學生選擇了非常有用,53%的學生選擇比較有用,22%的同學表示一般。

2 調查結果分析

通過此次問卷調查,初步了解了學生對就業創業相關問題的認識。從整體上講,目前大學生對就業、創業是持積極的、肯定的、理性的和客觀的態度,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①目前的就業創業指導工作對指導內涵理解不夠,就業創業服務多于就業創業指導。針對專業實際,加強實踐能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強化學生自身定位等方面比較缺乏。忽視了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教育功能,缺乏針對性的就業指導工作,創業指導工作分散在在教務、學工、招生就業、團委等不同部門,沒有整合資源,導致創業指導工作缺乏力度。②就業創業指導內容枯燥乏味,效果不明顯,大學生面對紛繁復雜的職場現實,他們不知道怎樣才能把理論的東西轉化為求職的需要,與用人單位和社會缺乏真正的交流和溝通。③就業創業指導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缺少諸如心理咨詢師、就業咨詢員、創業咨詢師等專業的指導人員,對大學生的就業創業指導缺乏專業性和針對性,影響了就業創業指導效果。

篇3

統計學課程是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是經濟、管理類各專業課程體系中建立經濟知識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研究關于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社會經濟現象數據的學科。但該課程體系嚴密、內容豐富、概念抽象、計算復雜,大部分中職學生在學習中興趣不大,覺得統計學是一門枯燥的課程。因此,在教學上,應根據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側重統計學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講解,密切聯系實際、立足于應用,使學生能應用所學統計知識,分析和處理有關經濟問題。

一、統計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目標過窄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社會上需要愈來愈多的綜合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出的學生既要具備一定的統計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又要具備能夠運用現代統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而目前在統計學教學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實踐應用能力培養的現象,相當于老師在教室讓學生想像著如何開機床的道理是一樣的,以至于學生創造能力、應變能力、動手能力、分析能力都偏低。

2.統計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單一

目前統計學教學仍然是以教師在教室講授為主,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傳輸,“啟發式”教學方法,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都無異于紙上談兵。在教學內容上重理論、輕實踐,忽視發展與變化,案例多年來一層不變,教會了理論知識,卻忽視了應用知識。

在教學手段上,統計教學至今還沒有與現代計算機教學相結合。教學中幻燈、多媒體、網絡等電化教學手段運用太少。

3.考試形式和方法過于單一

目前統計學課程的考試形式和方法基本上是以閉卷的形式考查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雖然這種考試模式較充分地考慮了知識本身的邏輯性,并將其與學生的認識發展過程相結合,易于組織教學,但它由于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的完整性,容易使理論脫離實際。由于考試內容嚴格按照考試大綱,主要以課本上理論知識為主,這就導致教師傳授給學生的前沿知識較少,甚至教師課堂講課本,學生課后背課本,其實際應用能力得不到培養。

二、統計學教學改革途徑

1.合理設置課程,調整教學內容

在傳統的教學中,幾乎每堂課都是老師唱主角,講課滿堂灌,學生除了記筆記之外很少有自己獨立思考的時間,課堂上老師講的內容雖然很多,但能在學生頭腦中留下印象的卻很少,更不要說對知識的掌握與應用了。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教學內容上要有所選擇和側重,突出重點,讓出更多時間給學生自學,激發學生思考問題的興趣。

統計學與數學、會計學、市場營銷學、計算機等多門學科息息相關,讓學生通過統計課程的學習對專業技能要有真實的幫助。在課本方面應有所側重,比如會計專業的統計學課本中應增加更多財務方面的統計應用知識,市場營銷專業的統計課本側重市場調查分析的案例。在例題中學生遇到與其他學科相關聯的問題,可以促進他們主動學習其他有關課程,從而擴大知識領域,豐富知識內涵,培養其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2.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相結合

教師應注意將講授式教學、啟發式教學、問題探究式教學、訓練與實踐式教學、多媒體教學等結合起來,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在傳授已經形成的知識的同時,要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鍛煉,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日常教學中,我們可以將本班作為樣本采集的對象,由教師設計模擬課題,學生在設計調查方案的基礎上,組成若干調查小組,在校園內正式進行一次統計調查活動。從調查目的、調查對象和單位的確定,調查方法的選擇,數據的收集整理和計算分析,一直到調查報告的編寫、調查總結或體會的形成,全部由學生自己來完成。這樣,同學們就親身參與了統計調查、統計整理和統計分析的整個過程,熟悉工作程序,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深化對書本知識的理解,效果很好。

老師講課的過程中也要多注重課本知識在學生身邊事物的應用分析,舉例子也要切記用學生看得到摸得著的真實案例做為導入內容,這樣才會拉近學生與統計之間的距離,認識到學習統計學這門課程的深刻意義。

3.考核方式也要改變

傳統的統計學考核方式主要圍繞書本知識在理論和方法上做文章,從教學到考核以“書”為本,考試一過關,好像就認為掌握了統計學的知識,具備了統計的基本素質和能力。其實不然,因為統計學的學科性質決定了學生的統計素質和能力很難通過筆試考出來。統計學從內容上主要包括兩大組成部分:理論知識和綜合應用。統計學的考核應圍繞這兩部分內容而展開,當然這兩部分內容各有側重。

(1)理論知識的考核

統計學的理論知識主要包括概念、作用、種類、特點、原則和程序等,這部分可筆試進行,但要注重把理論知識盡量轉化為實際問題去測試,考查學生對理論的理解程度。

(2)綜合應用能力考核

1)撰寫調查報告。調查是統計的經常性工作,無論在政府機關,還是在企事業單位,都需要開展調查,以反映事物的真實情況。調查的結果往往以調查報告的形式去反映,調查報告既體現學生的寫作水平,又反映他們的專業水平。在非統計專業的統計學教學中,讓他們對調查工作親身感受,并以調查報告的形式去考核他們,這樣會比單純說教方式更好。

2)計算機操作。統計學教學除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統計理論外,還要求學生會利用現代化信息工具開展統計調查、統計整理和統計分析。在教學中,教師應加強統計電算化教學,應結合每一階段的特點適時安排學生上機操作,如統計圖表的繪制、統計指標的計算、統計軟件的使用等。因此,在考核中必然要體現這一環節,并把它作為檢驗學生統計應用能力的重要方面納入綜合考核中。

篇4

論文摘要:中職教育主要培養學生提高文化素質,掌握專業技能,成為應用型人才。提高中職統計學教學質量是一個系統工程。針對當前中職統計學教學質量整體不高的現狀,談一談中職統計學教學改革。

中職教育是職業教育,也是就業教育。它是為學生將來從事特定職業崗位的需要進行相關知識、技能技巧的教育,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技術應用人才。各中職學校都以中職教育這一培養目標為導向,把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基本素質的目標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

統計學課程是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是經濟、管理類各專業課程體系中建立經濟知識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研究關于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社會經濟現象數據的學科。但該課程體系嚴密、內容豐富、概念抽象、計算復雜,大部分中職學生在學習中興趣不大,覺得統計學是一門枯燥的課程。因此,在教學上,應根據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側重統計學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講解,密切聯系實際、立足于應用,使學生能應用所學統計知識,分析和處理有關經濟問題。

一、統計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目標過窄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社會上需要愈來愈多的綜合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出的學生既要具備一定的統計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又要具備能夠運用現代統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而目前在統計學教學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實踐應用能力培養的現象,相當于老師在教室讓學生想像著如何開機床的道理是一樣的,以至于學生創造能力、應變能力、動手能力、分析能力都偏低。

2.統計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單一

目前統計學教學仍然是以教師在教室講授為主,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傳輸,“啟發式”教學方法,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都無異于紙上談兵。在教學內容上重理論、輕實踐,忽視發展與變化,案例多年來一層不變,教會了理論知識,卻忽視了應用知識。

在教學手段上,統計教學至今還沒有與現代計算機教學相結合。教學中幻燈、多媒體、網絡等電化教學手段運用太少。

3.考試形式和方法過于單一

目前統計學課程的考試形式和方法基本上是以閉卷的形式考查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雖然這種考試模式較充分地考慮了知識本身的邏輯性,并將其與學生的認識發展過程相結合,易于組織教學,但它由于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的完整性,容易使理論脫離實際。由于考試內容嚴格按照考試大綱,主要以課本上理論知識為主,這就導致教師傳授給學生的前沿知識較少,甚至教師課堂講課本,學生課后背課本,其實際應用能力得不到培養。

二、統計學教學改革途徑

1.合理設置課程,調整教學內容

在傳統的教學中,幾乎每堂課都是老師唱主角,講課滿堂灌,學生除了記筆記之外很少有自己獨立思考的時間,課堂上老師講的內容雖然很多,但能在學生頭腦中留下印象的卻很少,更不要說對知識的掌握與應用了。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教學內容上要有所選擇和側重,突出重點,讓出更多時間給學生自學,激發學生思考問題的興趣。

統計學與數學、會計學、市場營銷學、計算機等多門學科息息相關,讓學生通過統計課程的學習對專業技能要有真實的幫助。在課本方面應有所側重,比如會計專業的統計學課本中應增加更多財務方面的統計應用知識,市場營銷專業的統計課本側重市場調查分析的案例。在例題中學生遇到與其他學科相關聯的問題,可以促進他們主動學習其他有關課程,從而擴大知識領域,豐富知識內涵,培養其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2.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相結合

教師應注意將講授式教學、啟發式教學、問題探究式教學、訓練與實踐式教學、多媒體教學等結合起來,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在傳授已經形成的知識的同時,要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鍛煉,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日常教學中,我們可以將本班作為樣本采集的對象,由教師設計模擬課題,學生在設計調查方案的基礎上,組成若干調查小組,在校園內正式進行一次統計調查活動。從調查目的、調查對象和單位的確定,調查方法的選擇,數據的收集整理和計算分析,一直到調查報告的編寫、調查總結或體會的形成,全部由學生自己來完成。這樣,同學們就親身參與了統計調查、統計整理和統計分析的整個過程,熟悉工作程序,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深化對書本知識的理解,效果很好。

老師講課的過程中也要多注重課本知識在學生身邊事物的應用分析,舉例子也要切記用學生看得到摸得著的真實案例做為導入內容,這樣才會拉近學生與統計之間的距離,認識到學習統計學這門課程的深刻意義。

3.考核方式也要改變

傳統的統計學考核方式主要圍繞書本知識在理論和方法上做文章,從教學到考核以“書”為本,考試一過關,好像就認為掌握了統計學的知識,具備了統計的基本素質和能力。其實不然,因為統計學的學科性質決定了學生的統計素質和能力很難通過筆試考出來。統計學從內容上主要包括兩大組成部分:理論知識和綜合應用。統計學的考核應圍繞這兩部分內容而展開,當然這兩部分內容各有側重。

(1)理論知識的考核

統計學的理論知識主要包括概念、作用、種類、特點、原則和程序等,這部分可筆試進行,但要注重把理論知識盡量轉化為實際問題去測試,考查學生對理論的理解程度。

(2)綜合應用能力考核

1)撰寫調查報告。調查是統計的經常性工作,無論在政府機關,還是在企事業單位,都需要開展調查,以反映事物的真實情況。調查的結果往往以調查報告的形式去反映,調查報告既體現學生的寫作水平,又反映他們的專業水平。在非統計專業的統計學教學中,讓他們對調查工作親身感受,并以調查報告的形式去考核他們,這樣會比單純說教方式更好。

2)計算機操作。統計學教學除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統計理論外,還要求學生會利用現代化信息工具開展統計調查、統計整理和統計分析。在教學中,教師應加強統計電算化教學,應結合每一階段的特點適時安排學生上機操作,如統計圖表的繪制、統計指標的計算、統計軟件的使用等。因此,在考核中必然要體現這一環節,并把它作為檢驗學生統計應用能力的重要方面納入綜合考核中。

三、結束語

只有從根本上改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內容,運用適合中職學生自身素質特征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采用科學的考核方式,才能真正改變目前職業學校統計學教學的現狀,使學生真正學好統計這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

參考文獻:

[1]王新華, 劉紅紅. 統計學教學改革的探討[J]. 沙洋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0,(04)

[2]梁雁. 關于統計學教學的幾點思考[J]. 科技信息, 2010,(23)

篇5

[關鍵詞] 合作辦學;統計學;教學改革;抽樣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3. 120

[中圖分類號] G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03- 0218- 03

0 前 言

中外合作辦學經管類專業包括會計電算化、市場營銷、電子商務、物流管理等專業,統計學作為經管類專業的基礎課,是所有經管類專業必須開出的必修課。與普通本科經管類專業不同,中外合作辦學錄取分數一般比較低,學生的素質比較差,尤其是數學基礎相對薄弱,在學習統計學時比較吃力。針對這種情況,在教學中可以做以下改革。

1 學以致用

統計學的教學目的并非只是傳授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在實際教學中,講到應用性較強的知識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地調研,以鍛煉他們的應用能力。

比如,在講授數據搜集和圖表展示的時候,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社會調研的題目,把學生分成6~8人的小組,利用3~4周時間,完成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并且用圖表展示出來。

在學生完成報告的過程中,首先要確定數據的來源是直接還是間接的。數據如果是別人通過調查或者實驗方式搜集的,使用者只是找到并加以利用,則稱為數據的間接來源;如果是通過自己的調查或者實驗方式搜集獲得的第一手數據,則稱為數據的直接來源。學生會根據布置的任務確定應該采取自己直接通過調查獲得數據的方式,數據來源是直接的。

其次要確定抽樣的方式。由于調查的對象,也就是總體的數目比較多,要調查所有的對象費時費力,成本非常高,因此通常采用從總體中抽取一些樣本進行調查的抽樣調查方式。抽樣調查又分為概率抽樣和非概率抽樣,所謂概率抽樣又稱隨機抽樣,是指遵循隨機原則進行的抽樣。概率抽樣使總體中的每一個單位都有一定的機會被抽中,概率抽樣包括簡單隨機抽樣、系統抽樣、分層抽樣和整群抽樣等方法。

非概率抽樣就是調查者根據研究目的和對數據的要求,采用某種方法從總體中抽出部分單位對其實施調查的方式。它不是嚴格按隨機抽樣原則來抽取樣本,也就無法確定抽樣誤差。雖然樣本調查的結果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總體的特征,但不能從數量上推斷總體。非概率抽樣依抽樣特點可分為方便抽樣、配額抽樣、判斷抽樣、滾雪球抽樣和自愿樣本樣等方式。

在確定了抽樣方法后,學生還要選擇數據收集的方法,包括自填式、面訪式、電話式等方式。自填式是沒有調查員協助的情況下由被調查者自己填寫,完成調查問卷,問卷可以通過調查員分發、郵寄、網絡、刊登在媒體上等方式傳遞給被調查者。自填式方法調查成本最低,管理相對容易,而被調查者可以自由選擇回答的時間,壓力也比較小。但是自填式方法不適合結構復雜的問卷,調查周期比較長,問卷的返回率比較低,很難及時采取措施解決數據收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面訪式是研究者通過與被調查者面對面,調查員提問、被調查者回答的調查方式。它的優點在于:調查人員可以激勵被調查者的參與意識,提高調查數據的質量,還能對數據收集花費的時間進行調節。但是這種方式調查成本比較高,搜集數據的質量控制比較難;電話式是調查人員通過打電話的方式向被調查者實施調查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速度快,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調查。但是使用電話進行訪問的時間不能太長,而且要求問卷比較簡單,并受電話這種工具的限制。學生要結合抽樣框的有關信息、目標的總體特征、調查問題的內容、有形輔助物的使用、實施調查的資源、管理與控制、質量要求來選擇搜集數據的方式。

接下來是統計資料的整理和圖表展示。數據整理是根據統計研究的任務與要求,對調查得來的各種原始資料,進行科學的整理與加工,使之系統化,從而得出反映總體特征的綜合資料,包括數據審核、數據篩選、數據排序等方面。在展示數據的時候,學生要根據數據的類型確定相應的方法。對于分類數據,整理時要計算頻數、頻率、比例、比率等指標,采用條形圖、帕累托圖、餅圖來展示;對于順序數據,還可以計算累積頻數和累積頻率,使用累積頻數分布圖和環形圖展示;對于數值型數據,先要把原始數據按照某種標準轉化為不同的組別,然后使用直方圖展示數據,而未分組數據可以使用莖葉圖、箱線圖來展示;時間序列數據使用線圖;多變量數據使用散點圖、氣泡圖、雷達圖展示等等。

在學生完成調查報告的過程中,需要結合調查的內容,按照以上程序,把所學知識應用于報告中。在撰寫報告的過程中,學生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真正掌握所學知識,做到學以致用。

2 改革考核方式

對于統計學這門課程,期末的筆試成績并非課程設置的最終目的,因此可以把平時的作業、回答問題情況、甚至調查報告的成績加入期末的總成績構成,比例可占60%左右。在教了學生一段時間之后,給學生布置調查報告,考核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程度。

在上課期間,教師可以隨時提出問題,讓學生及時掌握相關知識點,并記錄學生回答的情況。之后根據學生掌握的程度,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答疑,及時對學生答疑解惑。

通過在某校試點,學生多選擇調查在校大學生消費、兼職、逃課、考證的情況,因為獲得樣本數據比較容易。W生一般選擇概率抽樣中的簡單隨機抽樣或者分層抽樣等方法,采用面訪式方式進行調查,并對原始數據進行處理,通過直方圖、餅圖等方式展示數據。為了更好地驗證學生掌握知識的熟練程度,可以讓學生把報告做成PPT形式,分小組進行演講。提交報告時,注明每個成員的任務及組員間評分,避免免費搭車者問題。老師根據每名學生的貢獻率、報告的質量、演講的情況給出最后得分。在某種程度上,調查報告的質量可以代表學生對整門課程的掌握程度,因此其得分應該在學生期末成績里占較高的比例,比如占40%的比例。

3 訓練學生應用能力

學生在學習統計學的過程中,經常用到Excel軟件,學好軟件對以后從事工作用處很大。教師應該多講解Excel軟件,尤其要教會學生使用圖表展示數據、用統計函數計算數據特征、建立變量之間的模型。在學習相關章節之后,教師先在課堂上舉例演示,然后通過布置作業的形式讓學生使用Excel軟件完成。教師根據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給出批改意見,既有利于教師急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也有利于學生了解自己的實際。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教師可以通過建立課程資源網站,讓學生可以接觸到更多資源,及時鞏固所學知識。

除了Excel軟件,教師也可以教授學生Eviews、SPSS等統計軟件,有條件的學校可把課程安排在機房,學生邊學邊練,通過上機操作及時反饋出軟件使用中的問題。

另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統計部門或者企業實踐,實地觀察、了解統計工作的流程。統計工作包括搜集、整理、分析、推斷等活動,每個階段都有一些專門的方法。在統計調查階段主要有統計報表制度、重點調查、典型調查、抽樣調查、普查等方法;在統計整理階段,包括統計分布、統計分組、分配數列、統計表、統計圖的制作技術等;在統計分析階段,方法主要有綜合指標法、動態數列法、指數法、抽樣法、相關分析法等。通過讓學生去實際部門實習,親身經歷統計過程,才能真正了解需要掌握哪些知識。

主要參考文獻

[1]賈俊平,何曉群,金勇進.統計學[M].第6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2]劉立娟,姚娜,程麗麗.中外合作辦學下經管類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中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應用[J].時代教育,2014(1).

篇6

[關鍵詞] 東鄉族; 保安族; 裕固族; 口腔健康狀況; 行為

[中圖分類號] R 780.1 [文獻標志碼] A [doi] 10.7518/hxkq.2013.05.011

東鄉族、保安族、裕固族為中國稀有少數民族,主要居住在甘肅省境內, 少數民族由于受到居住地區的環境因素、生活習慣、飲食習俗、宗教文化等的影響,在健康狀況和疾病的發病情況上可能表現出自己的特點。為了解東鄉族、保安族、裕固族中年人群口腔健康狀況以及相關的口腔衛生保健行為,為少數民族地區制定口腔保健規劃和改善口腔健康狀況提供理論依據,在中國牙病防治基金會及省科技合作項目的支持和指導下,本研究分別對3個民族的35~44歲中年人群的齲病和牙周病情況及相關的口腔衛生行為等進行了流行病學抽樣調查,現將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調查對象

調查對象為35~44歲東鄉族、保安族、裕固族常住人口,調查之月在當地居住達到6個月以上,實足年齡計算以調查日期為準。按照民族、性別分層隨機抽樣,分別選取居住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縣的保安族和東鄉縣的東鄉族居民、甘肅省張掖市肅南縣的裕固族居民為研究對象,每個民族地區隨機抽取3個鄉鎮為調查點,按男女近似1∶1的比例抽樣,共對445名35~44歲3個民族居民進行了口腔健康狀況調查,平均年齡(39.4±5.7)歲。東鄉族145名,其中男64名,女81名;保安族151名,其中男66名,女85名;裕固族149名,其中男58名,女91名。

1.2 檢查方法及標準

齲病和牙周病的檢查與診斷標準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口腔健康調查基本方法》[1]和《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報告》[2]的有關要求嚴格執行。在人工光源下,以視診結合探診的方式進行檢查,檢查器械包括平面口鏡、CPI探針。檢查標準如下。1)冠齲:牙齒的窩溝點隙或光滑面有明顯的齲洞或明顯的釉質下破壞或明顯的可探及軟化洞底或洞壁的病損,用CPI探針證實視診所判斷的咬合面、頰舌面、鄰面的齲壞;2)根齲:牙根已暴露,用CPI探針探診有軟或皮革樣感的病損;3)牙周情況:檢查受檢者全口牙齒的牙齦出血、牙結石、牙周袋深度,大量牙結石覆蓋根面、殘根和有不良修復體而無法檢查者及缺失牙除外。

1.3 問卷調查

根據第三次全國口腔流行病學調查標準進行問卷調查。調查采取發放問卷、工作人員現場指導、被調查人自行填寫、當場收回的方式進行,問卷內容主要包括35~44歲人群口腔衛生行為和口腔保健知識及行為情況。收回有效問卷共431份,東鄉族140份,其中男63份,女77份;保安族142份,其中男63份,女79份;裕固族149份,其中男58份,女91份;問卷有效率為97%。

1.4 質量控制

4名檢查者均為口腔專業本科學歷,具有5年以上的臨床工作經驗,經過統一的培訓,培訓Kappa值為0.79~0.83,中期督導Kappa值為0.87~0.91,可靠度優。調查現場使用統一配置的移動牙科椅、照明燈及檢查器械,配備4名記錄員。問卷調查前4名調查員均經過統一培訓,技術一致性達到90%以上。

1.5 數據錄入與統計學處理

雙錄入法錄入數據以控制數據錄入質量,采用SPSS 13.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檢查結果進行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齲病情況

東鄉族、保安族、裕固族35~44歲人群患齲情況見表1。1)35~44歲東鄉族、保安族、裕固族冠齲齲均分別為1.40±1.43、3.98±3.11、1.73±2.76,患齲率分別為48.28%、79.47%、67.11%。統計分析表明,3個民族冠齲患齲率之間有統計學差異(χ2=

32.083,P=0.000),兩兩比較也均有統計學差異(東鄉族與保安族之間,χ2=31.313,P=0.000;東鄉族與裕固族之間,χ2=10.693,P=0.001;保安族與裕固族之間,χ2=5.855,P=0.016)。2)東鄉族、保安族、裕固族根齲齲均分別為0.93±1.84、2.70±3.79、0.91±1.44,患齲率分別為38.62%、69.54%、42.95%。統計分析表明,根齲患齲率在東鄉族、保安族之間有統計學差異(χ2=28.499,P=0.000),保安族與裕固族之間有統計學差異(χ2=21.545,P=

0.000),東鄉族與裕固族之間無統計學差異(χ2=

0.571,P=0.450)。

2.2 牙齦出血及牙石檢出情況

東鄉族、保安族、裕固族35~44歲人群牙齦出血及牙石檢出情況見表2。1)東鄉族、保安族、裕固族牙齦出血牙數及牙齦出血率分別為16.32±11.85、86.90%,15.86±10.98、90.07%,5.71±7.06、65.77%;統計學分析表明,東鄉族與保安族間無統計學差異(χ2=0.731,P=0.390),東鄉族與裕固族(χ2=18.078,P=0.000)、保安族與裕固族(χ2=25.795,P=0.000)間有統計學差異。2)東鄉族、保安族、裕固族牙石牙數及檢出率分別為27.21±5.57、99.31%,24.07±6.99、100.00%,22.65±7.81、99.33%,牙石檢出率均接近100%;統計學分析表明3個民族間無統計學差異(χ2=1.032,P=0.597)。

2.3 牙周袋檢出情況

東鄉族、保安族、裕固族35~44歲人群牙周袋情況見表3。由表3可見:東鄉族、保安族、裕固族牙周袋牙數及檢出率分別為10.10±10.97、68.97%,8.65±10.04、67.55%,2.25±4.27、43.62%。統計學分析表明,東鄉族與保安族間無統計學差異(χ2=

0.068,P=0.794),東鄉族與裕固族(χ2=19.164,P=

0.000)、保安族與裕固族(χ2=17.396,P=0.000)間有統計學差異。

2.4 口腔衛生行為情況

東鄉族、保安族、裕固族35~44歲人群口腔衛生行為情況見表4。由表4可見:35~44歲人群中,只有69.84%的人每天刷牙,17.17%每天至少刷兩次牙,9.05%很少或從不刷牙,刷牙行為中東鄉族最差,裕固族最好,但裕固族和保安族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裕固族和保安族均好于東鄉族(P

2.5 口腔保健知識及行為情況

東鄉族、保安族、裕固族35~44歲人群口腔保健知識情況見表5。

由表5可見:46.87%的人認為刷牙出血是不正常的;95.59%的人知道口腔健康重要,3個民族之間無統計學差異(P>0.05);82.60%的人知道定期口腔檢查是必要的,裕固族的知曉率高于東鄉族與保安族(P0.05);56.15%的人認為“牙齒天生,和自己保護無關”是不正確的,裕固族和保安族的認知率相近,均高于東鄉族(P

3 討論

齲病和牙周病是影響人類口腔健康乃至全身健康的兩大疾病,這也是造成中老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3]。口腔疾病由于患病率和發病率特別高,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健康問題,已成為主要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4-5]。35~44歲中年人口腔健康狀況的調查,是全國第三次口腔流行病學抽樣調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次調查結果可以作為東鄉族、保安族、裕固族的基線資料,用于監測牙周健康狀況的發展趨勢并分析可能的衛生行為因素,為甘肅省少數民族地區有計劃地開展口腔預防保健工作規劃提供指導。

本研究顯示,東鄉族、保安族、裕固族冠齲患齲率分別為48.28%、79.47%、67.11%,冠齲齲均分別為1.40±1.43、3.98±3.11、1.73±2.76,根齲患齲率分別為38.62%、69.54%、42.95%,根齲齲均分別為0.93±1.84、2.70±3.79、0.91±1.44,保安族、裕固族冠齲患齲情況高于2008年全國水平[2],根齲齲均及患齲率3個民族均明顯高于全國[2]及其他省市[6-8]的調查報告,提示這3個民族35~44歲人群齲病患病率高,根齲的發病率尤為嚴重。根齲的高發病率可能與少數民族喜食肉食、刷牙方式不當以及保健知識不足而導致的牙齦退縮、牙根外露、牙間隙增寬、食物易嵌塞等有關。

從牙周健康狀況來看,2008年全國35~44歲人群牙齦出血、牙石、牙周袋檢出率分別為77.3%、97.3%、40.6%。本研究中,東鄉族、保安族、裕固族牙齦出血檢出率分別為86.90%、90.07%、65.77%,牙齦炎的發病率裕固族最低,東鄉族和保安族明顯高于全國;牙石檢出率分別為99.31%、100.00%、99.33%,均高于全國,這反映甘肅省少數民族地區中年人的口腔衛生狀況差;牙周袋檢出率分別為68.97%、67.55%、43.62%,東鄉族與保安族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牙周狀況調查結果表明東鄉族與保安族較差,裕固族相對較好,但總體發病情況并不容樂觀。

良好的口腔衛生對預防齲病及牙周病具有重要的意義,刷牙是最簡單最基本的自我口腔保健行為,是機械性去除菌斑最常用的有效方法。本次口腔衛生行為調查顯示,東鄉族、保安族、裕固族很少或從不刷牙的比例分別為23.57%、3.52%、0.67%,刷牙行為東鄉族最差,裕固族最好,這提示3個民族的刷牙行為與牙周健康狀況呈一定的正相關性,但與齲病的發病情況卻不然,可能的原因是齲病和牙周病的發生與微生物、基因遺傳、免疫調節以及口腔衛生等多種因素有關,考慮影響因素時還應進行綜合評價,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口腔衛生可能對牙周疾病的防治意義更大。

本次調查顯示,3個民族35~44歲人群對5個口腔保健知識的知曉率中,有3個知識點的知曉率在80%以上,2個知識點的知曉率為50%左右,其中46.87%的中年人認為刷牙出血是不正常的,正確率顯著低于全國的64%,有38.75%的中年人認為“牙齒是天生的,與自己保護無關”是正確的,說明3個民族口腔保健知識知曉情況較差,有必要加強成年人的口腔健康教育。由本調查結果還可以看出,只有20.19%的人牙痛時會找醫生治,大部分人會選擇自己挺或者吃藥,有42.23%的人從來沒有看過牙病,提示3個民族的中年人利用醫療資源情況較差,增強自我保健意識以及增加并合理分配醫療資源是改善目前就醫率低、患病率高的重要途徑。民族間數據分析顯示,裕固族明顯好于東鄉族及保安族,東鄉族與保安族情況相似,這表明口腔健康狀況與口腔保健知識知曉情況以及對醫療資源的利用情況有關。

東鄉族、保安族、裕固族是甘肅省特有少數民族,各民族人口大約1萬人,東鄉族與保安族地域毗鄰,飲食主要是以小麥、豆類、土豆為主,牛羊肉為副食,裕固族以牧業為主,喜食酥油奶茶以及牛羊肉,民族之間有差異。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東鄉族患齲率最低,裕固族牙周健康狀況較好。分析出現這種結果的原因,除了地域文化、生活習慣、口腔衛生以及保健意識等因素以外,基因遺傳因素可能在疾病的形成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9-10]。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必要從分子水平來揭示疾病的易感性,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提高少數民族人群的口腔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Oral health surveys basic me-thods[M]. 4th ed.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97:

1-21.

[2] 齊小秋. 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報告[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84-104.

Qi Xiaoqiu. Report of spot check of the third national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oral health status[M]. Beiji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008:84-104.

[3] 程睿波, 張穎, 陶薇, 等. 遼寧省中年和老年人缺牙及義齒修復情況調查分析[J]. 華西口腔醫學雜志, 2007, 25

(6):576-579.

Cheng Ruibo, Zhang Ying, Tao Wei, et al. Study on tooth loss and prosthetic condition of middle-aged and elders in Liaoning province[J]. West China J Stomatol, 2007, 25(6): 576-579.

[4] 胡德渝. 中國人口結構與口腔疾病的改變趨勢[J]. 華西口腔醫學雜志, 2000, 18(2):126-128.

Hu Deyu. The changing trends of demography and oral diseases for Chinese dentistry[J]. West China J Stomatol, 2000, 18(2):126-128.

[5] 胡德渝. 我國口腔健康、疾病趨勢及發展方向[J]. 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 2009, 2(9):513-516.

Hu Deyu. Oral disease, health status and trends in China

[J]. Chin J Pract Stomatol, 2009, 2(9):513-516.

[6] 張輝, 侯瑋, 韓永成, 等. 北京市中年組人群恒牙齲病抽樣調查報告[J]. 北京口腔醫學, 2009, 17(6):333-336.

Zhang Hui, Hou Wei, Han Yongcheng, et al. A survey of permanent teeth caries in adults in Beijing[J]. Beijing J Stomatol, 2009, 17(6):333-336.

[7] 歐堯, 黃少宏, 范衛華, 等. 2005 年廣東省成年人恒牙根齲病抽樣調查報告[J]. 廣東牙病防治, 2007, 15(5):220-

223.

Ou Yao, Huang Shaohong, Fan Weihua, et al. Root caries in anGuangdong cohort: a sampled investigation[J]. J Dent Prevent Treat, 2007, 15(5): 220-223.

[8] 張穎, 程睿波, 劉璐, 等. 遼寧省人群患齲狀況及趨勢的抽樣調查分析[J]. 上海口腔醫學, 2007, 16(4):351-354.

Zhang Ying, Cheng Ruibo, Liu Lu, et al. The prevalence and trends of caries in Liaoning province[J]. Shanghai J Stomatol, 2007, 16(4):351-354.

[9] Shuler CF. Inherited risks for susceptibility to dental caries

篇7

一、明確調查目標

進行市場調查;首先要明確市場調查的目標,按照企業的不同需要,市場調查的目標有所不同,企業$使經營戰略時,必須調查宏觀市場環境的發展變化趨勢,尤其要調查所處行業未來的發展狀況;企業制度市場營銷策略時,要調查市場需求狀況,市場競爭狀況,消費者購買行為和營銷要素情況;當企業在經營中遇到了問題,這時應針對存在的問題和產生的原因進行市場調查。

二、設計調查方案

一個完善的市場調查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1.調查自的要求

根據市場調查目標,在調查方案中列出本次市場調查的具體目的要求。例如,本次市場調查的目的是了解某產品的消費者購買行為和消費偏好情況等。

2.調查對象

市場調查的對象一般為消費者、零售商、批發商,零售商和批發商為經銷調查產品的商家,消費者一般為使用該產品的消費群體。在以消費者為調查對象時,要注意到有時某一產品的購買者和使用者不一致,如對嬰兒食品的調查,其調查對象應為孩子的母親。此外還應注意到一些產品的消費對象主要針對某一特定消費群體或側重于某一消費群體,這時調查對象應注意選擇產品的主要消費群體,如對于化妝品,調查對象主要選擇女性;對于酒類產品,其調查對象主要為男性。

3.調查內容

調查內容是收集資料的依據,是為實現調查目標服務的,可根據市場調查的目的確定具體的調查內容。如調查消費者行為時,可按消費者購買、使用,使用后評價三個方面列出調查的具體內容項目。調查內容的確定要全面、具體,條理清晰、簡練,避免面面俱到,內容過多,過于繁瑣,避免把與調查自的無關的內容列入其中。

4.調查表

調查表是市場調查的基本工具,調查表的設計質量直接影響到市場調查的質量。設計調查表要注意以下幾點(1)調查表的設計要與調查主題密切相關,重點突出,避免可有可無的問題;(2)調查表中的問題要容易讓被調查者接受,避免出現被調查者不愿回答、或令被調查者難堪的問題;(3)調查表中的問題次序要條理清楚,順理成章,符合邏輯順序,一般可遵循容易回答的問題放在前面,較難回答的問題放在中間,敏感性問題放在最后;封閉式問題在前,開放式問題在后;(4)調查表的內容要簡明、盡量使用簡單、直接、天偏見的詞匯,保證被調查者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調查表。

5.調查地區范圍

調查地區范圍應與企業產品銷售范圍相一致,當在某一城市做市場調查時,調查范圍應為整個城市;但由于調查樣本數量有限,調查范圍不可能遍及城市的每一個地方,一般可根據城市的人口分布情況,主要考慮人日特征中收入、文化程度等因素,在城市中劃定若干個小范圍調查區域,劃分原則是使各區域內的綜合情況與城市的總體情況分布一致,將總樣本按比例分配到各個區域,在各個區域內實施訪問調查。這樣可相對縮小調查范圍,減少實地訪問工作量,提高調查工作效率,減少費用。

6.樣本的抽取

調查樣本要在調查對象中抽取,由于調查對象分布范圍較廣,應制定一個抽樣方案,以保證抽取的樣本能反映總體情況。樣本的抽取數量可根據市場調查的準確程度的要求確定,市場調查結果準確度要求愈高,抽取樣本數量應愈多,但調查費用也愈高,一般可根據市場調查結果的用途情況確定適宜的樣本數量。實際市場調查中,在一個中等以上規模城市進行市場調查的樣本數量,按調查項目的要求不同,可選擇200~1000個樣本,樣本的抽取可采用統計學中的抽樣方法。具體抽樣時,要注意對抽取樣本的人口特征因素的控制,以保證抽取樣本的人口特征分布與調查對象總體的人口特征分布相一致。

7.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市場調查中,常用的資料收集方法有調查法、觀察法和實驗法,一般來說,前一種方法適宜于描述性研究,后兩種方法適宜于探測性研究。企業做市場調查時,采用調查法較為普遍,調查法又可分為面談法。電話調查法、郵寄法。留置法等。這幾種調查方法各有其優缺點,適用于不同的調查場合,企業可根據實際調研項目的要求來選擇。資料的整理方法一般可采用統計學中的方法,利用Excel工作表格,可以很方便地對調查表進行統計處理,獲得大量的統計數據。

三、制定調查工作計劃

1.組織領導及人員配備

建立市場調查項目的組織領導機構,可由企業的市場部、或企劃部來負責調查項目的組織領導工作,針對調查項日成立市場調查小組,負責項目的具體組織實施工作。

2.訪問員的招聘及培訓

訪問人員可從高校中的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大學生中招聘,根據調查項目中完成全部問卷實地訪問的時間來確定每個訪問員1天可完成的問卷數量,核定儒招聘訪問員的人數。對訪問員須進行必要的培訓;培訓內容包括;(1)訪

問調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調查產品的基本情況;(3)實地調查的工作計劃;(4)調查的要求及要注意的事項。

3.工作進度

將市場調查項目整個進行過程安排一個時間表,確定各階段的工作內容及所需時間。市場調查包括以下幾個階段(1)調查工作的準備階級,包括調查表的設計、抽取樣本、訪問員的招聘及培訓等;(2)實地調查階段;(3)問卷的統計處理。分析階段;(4)撰寫調查報告階段。

4.費用預算

市場調查的費用預算主要有調查表設計印刷費;訪問員培訓費;訪問員勞務費禮品費;調查表統計處理費用等。企業應核定市場調查過程中將發生的各項費用支出,合理確定市場調查總的費用預算。

四、組織實地調查

市場調查的各項準備工作完成后,開始進行問卷的實地調查工作,組織實地調查要做好兩方面工作。

1.做好實地調查的組織領導工作

實地調查是一項較為復雜繁瑣的工作。要按照事先劃定的調查區域確定每個區域調查樣本的數量,訪問員的人數,每位訪問員應訪問樣本的數量及訪問路線,每個調查區域配備一名督導人員;明確調查人員及訪問人員的工作任務和工作職責,做到工作任務落實到位,工作目標。責任明確。當需要對調查樣本某些特征進行控制時,要分解到每個訪問員,例如,某調查項目,調查樣本地1000入,要求調查男性600人,女性400人,調查對象的男女比例為3:2,則要求每個訪問員所調查樣本的男、女比例都應控制為3:2,從而保證對總樣本中男、女比例的控制。

2.好實地調查的協調、控制工作

調查組織人員要及時掌握實地調查的工作進度完成情況,協調好各個訪問員間的工作進度;要及時了解訪問員在訪問中遇到的問題,幫助解決,對于調查中遇到的共性問題,提出統一的解決辦、法。要做到每天訪問調查結束后,訪問員首先對填寫的問卷進行自查,然后由督導員對問卷進行檢查,找出存在的問題,以便在后面的調查中及時改進。

五、調查資料的整理和分析

實地調查結束后,即進入調查資料的整理和分析階段,收集好已填寫的調查表后,由調查人員對調查表進行逐份檢查,剔除不合格的調查表,然后將合格調查表統一編號,以便于調查數據的統計。調查數據的統計可利用Excel電子表格軟件完成;將調查數據輸入計算機后,經Excel軟件運行后,即可獲得已列成表格的大量的統計數據,利用上述統計結果,就可以按照調查目的的要求,針對調查內容進行全面的分析工作。

篇8

關鍵詞: 實踐能力 《市場調查與預測》 教學思路

作為市場營銷專業的必修課程,《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旨在應用市場調查與預測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導企業的市場調研及預測活動,降低企業營銷決策的風險,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和應變能力。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學會通過市場調研,收集市場信息,把握市場變化趨勢;掌握市場預測的基本理論和常用的預測方法和技術,從而培養學生理解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及從事調查研究、預測市場的實際工作能力。這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非常強的課程。

1.《市場調查與預測》教學過程中的主要問題

1.1學生對課程重要性認識不足,存在畏難情緒。

學生對本門課程的重要性沒有充分認識。另外,經管類專業的學生文科功底好,數理功底較差,對課程中涉及的數學和統計學知識望而生畏,存在抵觸心理,影響到學生對這門課程的理解與掌握。

1.2單純依靠教材的理論教學方法實際運用性不強。

《市場調查與預測》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融為一體的課程,而《市場調查與預測》教材大都以理論方法介紹為主,與實踐相結合的較少。如果在課堂上教師所講的內容讓學生覺得離自己很遠或與自己無關,就不能形成切身感受,影響到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熱情,學習效果當然也會不理想。

1.3教學手段的單一導致教學效率低。

本課程較強的應用性特征,再加上該課程中統計學方法應用較多,包含有大量的公式和復雜的數據計算,如果不能有效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利用計算機軟件對調查資料進行編碼、分組、統計、陳示,建模、案例分析等,學生練習時往往會感到單調乏味,計算工作量大、效率低,導致相互之間抄襲現象嚴重。這既浪費了大量的課時,無法按時完成教學任務,又喪失了師生交流、討論的時間,造成教學信息量少、課堂氣氛不活躍、理論聯系實際不足等問題。

1.4卷面成績驅動影響學生實踐作業完成質量。

包括本課程在內的很多課程的考核都以理論考核為主,重點考核學生對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熟悉、理解和掌握程度,考試成績約占總評成績的70%,因此,學生的學習動力在很大程度上受期末卷面考試成績的驅動,對實踐能力的提高重視不夠,在考核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實踐作業中弄虛作假,達不到規定的質量。

2.基于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課程的教學方法

2.1合理安排教學內容以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在課程內容體系上,應按先進、實用標準選擇內容,按技能培養為主線構建體系,并建立動態更新機制。《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的五大內容體系,包括市場調查概述、市場調查設計、市場調查方法選擇、市場調查資料整理與分析、市場預測方法等五部分,分別對應學生五項能力的培養,即調查的認知能力、市場調查方案設計能力(包括市場調查總體方案設計能力和問卷設計能力)、市場調查方法選擇與應用能力、市場調查資料整理與分析能力、市場調查資料應用能力,進而在此基礎上形成綜合的市場調查與預測的能力。教師在講授過程中應完全按照市場調查實踐的流程特點設計理論內容與實踐操作。從認識到設計到運用,實現從基本能力到專業能力再到創新能力培養的提升,從基本思維到發散思維到創造性思維的提升。

2.2通過參與式、情景式教學提高學生市場調查的能力。

在本門課程中,至少拿出三分之一的課堂時間進行各種形式的參與式、交互式教學。這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鍛煉學生的市場調查能力,鞏固對市場調查基本理論的掌握。例如,在針對具體內容的調查中,可以在課堂內讓學生分組運用各種調查方法進行情景的模擬,如通過讓某學生扮演消費者,另一學生扮演觀察者,觀察消費者在購物過程中的眼神、表情、神態、動作和對話等來揣摩其購買動機和決策過程;或通過電話訪問模擬調查用戶對新購買的洗衣機的購后評價;通過焦點小組訪談模擬調查消費者對某品牌化妝品的認知和態度等。另外,案例討論式是必要的教學手段。

2.3通過課內實驗提高學生收集數據、分析數據的能力。

現在,隨著各高校教學投入的增加,課內實驗室已經比較普及,在教學安排上應用性較強的課程都配有相應的課內實驗并已成為主流趨勢。對于《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教師可以在實驗室里利用現代教學設備和各種軟件輔助教學,通過布置學生收集相關資料,學習數據統計分析軟件,如SAS,SPSS(統計分析軟件),TSP(時間序列軟件),EXCEL等。此外,在許多具體方法的使用上,如移動平均法、指數平滑法都需給學生演示有關軟件的應用,并安排3~4課時讓學生上機練習,這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關的公式和方法,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克服課堂上對繁雜的數學公式、統計數據的畏難情緒。

2.4通過校企共建提高學生對實踐的認知。

在教學中,教師應積極聯系校外相關單位,或有效利用校外實習基地,組織學生到生產一線、經營現場觀察、實踐,提高學生對現實企業的生產、經營、營銷工作的直觀認識,這部分工作可以通過以下手段來實現。

第一,實行課程的校企共建。選擇幾家有先進管理理念、企業績效顯著的知名企業,還有具有綜合功能的統計局、工商局作為共同建設本門課程的共建伙伴。聘請企業管理者、職能部門專家為本門課程的客座教師,直接參與教學。

第二,建設課程實踐基地。選定課程共建伙伴作為課程建設與實踐實習基地。并根據課程內容體系與教學過程需要,選取該企業的實際案例,組成系列案例,貫穿教學的全過程,使學生在接收系統知識的同時,直觀地建立起一個現實系統的完整印象。

2.5通過課外市場調查實踐提高學生運用能力。

實踐環節的設計主要以選擇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實際應用價值的市場調查問題為主線,進行問卷設計、實地調查、數據分析及整理和調研報告的撰寫,從而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般來說,可以按照以下流程操作。

2.5.1市場調查方案設計。自選調研課題,收集有關資料,設計調查方案,寫出市場調查方案報告。

2.5.2市場調查問卷設計。根據調研課題的需要,運用問卷設計的技術和技巧,設計市場調查問卷。

2.5.3市場調查方法的運用。選擇幾個課題,運用各種市場調查方法(文獻調查法、觀察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進行模擬實驗。

2.5.4市場調查問卷數據的統計和分析。用SPSS軟件對問卷調查的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2.5.5市場調查報告的撰寫。提交完整規范的市場調查報告。

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是:(1)在實施調研前先對學生進行分組,每組學生承擔一個調研項目,然后通過小組及老師的共同討論,確定最終的調研任務。如南昌市人居狀況滿意度的調查、南昌市廣播收聽率調查、居民“亞健康”調查、蒙牛廣告測試調查、康師傅飲品顧客認知度調查、南昌市統一綠茶消費需求的調查、大學生筆記本電腦市場的調查等。(2)調研結束后,要求學生呈遞書面調研報告,并通過匯報講演的形式進行口頭報告,以避免學生實踐中的弄虛作假現象。

3.《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中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評估和考核

在本課程考核上,應適當加大實踐環節的考核力度,將學生在實踐中的表現作為期末綜合成績的重要指標,以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驅動性。

3.1考核的內容。

實踐考核的內容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課堂表現。包括課堂情景模擬的表現、案例討論的表現、習題作業表現、回答問題表現等;(2)實驗課任務完成情況。包括收集數據的質量,數據分析結論的準確度等;(3)課外市場調查實踐的成果。包括學生提交的市場調查策劃方案、市場調查問卷、市場調查報告等文本的質量及口頭報告表現等。

3.2考核的形式。

在考核方式上,可以對以上三個方面的內容,即課堂表現、實驗課任務、實踐成效設置一定的比例,進而得出考核學生實踐能力的總評成績。當然,這個比例可以根據不同教師的教學目標來進行不同的設定,例如對以上三個指標分別設置30%、30%、40%。實踐總成績應與理論卷面成績一同作為期末總評成績的一部分,例如占到總評成績的30%或50%等不同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學生提交的各種實踐作業是教師考核學生實踐效果的最直觀的依據,但是為避免學生實踐過程中弄虛作假、敷衍塞責,教師除了對學生提交的書面材料,如市場調查策劃方案、市場調查問卷、市場調查報告等進行考核以外,還應結合學生的口頭匯報進行考核,使書面報告與口頭報告各占一定的百分比。具體程序如下:首先,每一組選派一名代表作為市場調查報告的匯報者,同時,每一組選派一名代表組成答辯小組成員,任課老師作為答辯小組組長。第二,每個小組的匯報者在規定的時間內對本組市場調查的主題、調查的目的、市場調查的具體操作過程、市場調查的結論進行陳述,要求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調查成果。第三,答辯小組對匯報者就調查過程中的難點、疑問、缺陷性進行提問,匯報者對此作出回答,答辯小組組長及各成員分別評定實踐總成績,匯總得出各組最后實踐成績。

參考文獻:

[1]李春麗.《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實踐教學模式的探討[J].商業文化(學術版),2010(5).

[2]鐘敏,劉媛媛.《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教學的研究與實踐探討——以商務策劃管理專業為例[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綜合版),2009(6).

篇9

關鍵詞:綜合改革;統計學;教學

統計學作為職業高中會計電算化專業的核心課程,是學生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必不可少的工具。然而,學生普遍的感受是統計學概念抽象、公式多而復雜、不好掌握,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足。其次,學生對統計學這門核心課程,缺乏認識,未能深刻了解統計學的作用,往往以滿足于通過考試或者取得相應的學分為目的。第三,職業高中學生本身素質就差,相當一部分學生看到公式就頭疼,對統計學有著本能式的排斥,缺乏學好統計學的自信心。針對以上現狀,作為一名統計學教師,就必須在教學改革上有所突破,以教學改革帶動、促進學生對統計學的學習。

一、改革考試模式,引導學生學習

考試雖不是教學的目的,但考試的形式和內容卻是學生學習的指揮棒,也是檢驗學生學習情況,評估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傳統的統計學考試,通常采用閉卷筆試的方式。常用的題型包括單項選擇、多項選擇、判斷、簡答和計算,考試的內容以客觀題為主。這種考試方式對于保證教學質量,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著缺陷,這種客觀題的最大特點是,標準答案具有唯一性,學生答題不必具備較強的分析能力,也無須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只需死記硬背書本中的概念、公式和習題就可以了,導致了學生在學習《統計學》課程的過程中,為應付考試搞題海戰術,把精力過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記硬背上。這與統計學的教學目的,即培養學生掌握統計基本理論并能運用統計方法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相差甚遠。

改革考試模式,可以大膽地加入調查報告、專題論文、案例分析等考試形式。學生成績的測評應根據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程度、學習過程中提交的報告或論文、上機操作和卷面考試成績等綜合評定。采用這樣的考試模式,必將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在考試內容上,應側重檢查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而知識標準化的客觀題不宜過多的作為統計學考試的內容,最好使用結合實際經濟生活而設計的主觀應用題,注重學生各種能力的考查。

二、改革教學的形式和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首先要變灌輸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和雙向互動式教學。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應盡可能減少公式的推導,手工的運算過程。要啟發學生分析統計數字、統計技術背后的含意。課堂上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開拓學生的發散思維,變灌輸式教育為啟發式教育,啟發式教學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潛能,引領學生對所學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究。教師在運用啟發式教學時,對所提出的問題的設置要注意講求質量和層次,要能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并能激發學生去思考探究,從而提高學生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提問的形式可以靈活多樣,既可以采用在課堂上提問、由學生現場回答的傳統形式,也可以采用把問題布置下去,由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和分組討論后,再以書面結果回答的形式。

改革教學手段。統計學在教學中需要大量運用數據、統計表、統計圖,還會涉及到一些復雜的數學計算。借助多媒體現代化教學手段,可以將大量的統計表、統計圖及案例生動的展示在學生的面前。這樣既豐富了學生們的視覺效果,也節省了教師在課堂上寫板書的時間,又使案例的講解生動清晰,可使學生忘記在統計課堂上須記住的大量統計公式的枯燥和痛苦。同時,多媒體教學也可大大增加課堂教學的信息量,提高課堂教學的靈活性,是統計學教學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結合案例教學。統計學的案例教學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要求,將統計學課程中實際例證的處理過程搬入課堂,引導學生參與分析、討論、表達等活動,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或集體協作,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調查能力、整理能力、分析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是對傳統統計學教學方法的一種重要補充。案例教學可以鍛煉學生以當事人的身份身臨其境地解決問題。同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會讓學生發現自己知識中的薄弱環節,并通過分析、討論和比較,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并予以彌補,這大大強化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強化實踐教學,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統計的生命在于應用,統計學教師不僅要鉆研本專業領域的知識,而且還應該多涉獵一些經濟與管理專業的知識,了解有關專業的課程體系以及知識體系,并且有意識地將統計學的講授和具體專業領域的內容相結合,注重統計方法在有關領域的應用,引起學生的共鳴,能夠讓學生深切體會統計學的應用價值。

如果說案例教學主要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則實踐教學更多的需要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實踐教學包括兩個部分,即課內實驗課教學和課外項目教學。通過實踐使學生在有關調查方案的設計,問卷表的設計,問卷的發放、回收,數據的整理、分析以及最終調查報告的撰寫等全部由學生自己完成。通過這樣的訓練,不僅讓學生真正體驗了從數據搜集、整理到數據分析的全過程,而且為以后的學習起到一定地鋪墊和促進作用。同時可以讓學生把學過的專業知識更靈活的應用到實踐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只有將統計學的方法結合實際進行應用,找到應用的結合點,才能使統計學獲得最大的生命力。

篇10

公共管理類課程實踐性教學方式較多,其中采用較多且很成功的是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是運用典型案例,將學生帶入特定事件的現場進行案例分析,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或集體協作,進一步提高其識別、分析和解決某一具體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正確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風、溝通能力和協作精神的教學方式。當然,案例及其教學并非要取論的發展或者實踐的觀察,而是為從一種不同的背景審視理論與實踐的關系開辟了道路,是以情景模擬的方式使學生們置身案例所描述的特定情景中來運用所學的知識獨立地觀察思考、分析問題,而不是直接進入社會實際活動中去直觀感受、觀察實踐。社會調查卻是要通過深入社會搜集直觀感性的第一手材料,進而分析研究材料,形成理性的調查結論,是知識從感性向理性深化的過程,具有鮮明的參與社會實踐的特征。在實踐基礎上從搜集直觀感性的材料、分析研究材料到形成理性的調查結論的認識過程,就是調查的過程。

在鄉村公共管理課程中引入社會調查法來展開實踐性教學,引導學生有目的、有意識地專門搜集和整理課堂學習知識的相關信息,通過觀察社會、了解社會,可以實現課堂學習與社會中的現實問題的有機聯系,促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社會現象,實現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逐步加深,做到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實現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生存。

二、社會調查法的框架

作為一種系統的、科學的認識活動,社會調查有著一種比較固定的程序,這種固定的程序可以說是社會調查自身所具有的內在邏輯結構的一種體現。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提出調查主題。這是整個社會調查工作的基礎,需要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有價值的、有創新的,具有可行性的調查主題或觀點,盡量具體化和精確化,以便界定調查對象、調查區域范疇和實施調查。

(2)調查準備。在明確調查主題后,需要為實現調查目標而進行調查設計和準備調查問卷。調查設計主要是針對需要研究的問題制定研究分析的策略,并選擇適當的調查方法以保證調查資料的收集和分析過程的規范和科學。調查問卷的設計是調查準備階段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須要將研究主題放在一定的理論分析框架中,明確需要收集那些方面的資料,緊密圍繞研究主題設計問題,采用可觀察指標,注意構建可操作的變量和指標之間的邏輯關系,選擇適當的問卷結構,這直接影響到所收集的數據質量和后續的研究。此外,簡潔和被調查者易于理解的調查問題能保證調查的順利進行和數據質量的真實,在設計問題時必須要考慮被調查者的時間資源、個體認知能力等情況。

(3)社會實地調查。在這個環節,調查者要深入社會,根據不同的研究主題選擇不同的訪談方法收集資料。在具體調查訪談過程中,往往可能由于現實條件的變化或調查設計與現實之間存在的偏差等,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調整預定的訪談方法或對調查問卷進行修正。

(4)數據整理和分析研究。社會實地調查完成后,收集到的一手資料需要進行整理、統計和分析,得出調查研究結論并撰寫調查報告。

三、社會調查法在鄉村公共管理課程實踐性教學中的應用案例

筆者將社會調查法引入鄉村公共管理課程的實踐性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下面以“京郊農民對鄉村公共管理狀況的滿意度調研”為例對社會調查方法在鄉村公共管理課程實踐教學中的運用進行說明。

(一)確定調查主題

根據鄉村公共管理課程的教學內容,在選擇什么內容或問題作為社會調查主題時,主要考慮調查主題的有價值性、可行性等,因而選擇“京郊農民對鄉村公共管理狀況的滿意度”作為調查主題。這是因為:(1)本課程學習對象為北京農學校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本科學生,需要從實踐中認識社會,加強專業和課程認知。(2)課程學習的85%以上的學生來自北京郊區,分布于北京市的海淀區、朝陽區以及延慶縣、平谷區等九個郊區縣的44個鄉鎮,調研地點的分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學生以自己家庭所在地為中心進行輻射式取點或選擇調研樣本進行隨機抽樣調查或滾動取樣調查具有非常便利的條件,能夠保證問卷調查的質量,而且調研成本低。

(二)調查準備

調查準備主要包括了調查問卷設計和社會調查的組織安排準備兩方面的內容。

1·設計調查問卷

調查問卷的設計一定要緊密圍繞調查主題,本著全面、科學、可操作性來設計調查問題和構建變量和指標之間的邏輯關系。根據當前北京郊區鄉村經濟狀況、鄉村公共管理的現狀、鄉村公共管理的教學內容及學生的認知能力等,以了解京郊農民對當前鄉村公共管理的滿意度以及影響京郊鄉村公共管理水平的因素為主要內容,除被調查者及其家庭基本情況的12個問題外,共設計了與調研主題相關的5大類66個問題,其中關于鄉村公共管理主體的有15個問題,關于鄉村基層民主的共計20個問題,有關基礎設施建設及發展的共14個問題,社會保障及參加情況的有11個問題,收入及其他的有6個問題,其中有些問題還設計了子問題以便搜集更詳細的資料,此外還設計了需要補充說明的問題項。通過這些問題,可以考察京郊鄉村公共管理的狀況、村民對公共管理的滿意度等相關情況,能使學生對京郊鄉村公共管理狀況有一個直觀、真實的認識,從社會實際狀況出發來深入而直觀地認識鄉村公共管理的內容、方式、目的等,加深對該課程內容的理解,并從課程學習角度去理解相關政策的實施基礎與意義。

2·前期組織安排

隨著課程內容的推進,在調查前1個月布置具體的社會調查事宜。主要是介紹社會調查方法、調查數據可靠性的把握、調查報告的撰寫以及本次社會調查的要求等,督促學生做相關的知識儲備,尤其是對調查問卷要做詳細的解釋,保證學生理解調查問題及調查目的,減少調查者因對問題的不理解造成的數據錯誤。因為考慮到少部分學生家庭所在地在北京市城區或京外省份,自主聯系京郊鄉村調研存在一定的困難,為了保證每個同學都能實際進入京郊鄉村調研,于是按宿舍將學生分成若干調查小組,并且確保每4-6人的小組中至少有2名以上家在郊區鄉村的學生,要求每組來自城區家庭的學生必須跟隨來自郊區的學生進行調研。各小組自主推選一名組長,主要負責小組調查活動的開展和與教師的聯系,調查分工等由組內成員自行協商。

(三)京郊鄉村調查與資料收集

在調查準備階段,各調查小組根據組員情況,確定調查地點,細化到京郊的村莊。各小組優先選擇家庭所在地、親戚所在地、同學朋友所在地為調查村莊,依靠親戚、朋友、同學等熟人幫助,在被調查村莊有選擇地發放問卷或面對面地調查與訪談,既降低了社會調查的成本而且還能保證問卷的回收率和數據質量。在調查過程中,被調查農民的問題補充說明為研究主題的拓展和深層次分析提供了補充資料。學生在調查總結交流中往往對這個環節的感受最深,從他們的反映來看,更多地集中在學到了課本上沒有的東西、對相關教學內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調查訪談技巧的掌握和溝通能力的提高等方面。

(四)調查數據整理、分析與報告撰寫

將調查得來的原始數據資料進行整理、分析是撰寫調查報告和定量研究的基礎。這個環節中,指導學生根據調研主題,分析調查問題之間的邏輯關系,撰寫調研報告。各調查小組成員的知識結構和水平的差異影響著各組選擇的數據分析方法。更多的小組選擇EXCEL進行數據整理和分析,分析較為簡單;有些小組選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實現了鄉村公共管理課程與統計分析課程的結合,學以致用使分析結果更為深入和全面,并加強了課程學習間的聯系。

(五)調查的總結、交流

前面的工作只是完成了一項社會調查,但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完善社會調查法的實踐性教學成效,調查的總結與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進行調查成果的交流,各小組以PPT形式匯報各組的調查情況、調查結論等,就調查中反映出的問題進行討論,分享調查體會與經驗,并且回答老師和同學的提問,實現知識的啟發、碰撞、提升。同時對調查中暴露出問題的總結,比如對于組織安排、問題設計、調查難點等進行總結,以便在今后的社會調查中避免出現相同的問題,完善社會調查法的實施和提高調查效果。從學生對調查交流、總結的情況反映來看,有些小組事先組織安排有所欠缺,導致調查時間和次數比預想的多,很多學生在經過社會調查后改變了原先對社會調查的簡單認識;更多的學生反映經過社會調查后對鄉村公共管理課程中的很多知識有了直觀和更深入的認識,并開始思考相關問題,而且還在調查中取得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和感受,比如被調查的村民面對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并期望學生們能解決他們說到的問題時,很多學生的反映是認識到專業課程學習的重要性和激發出的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此外,社會調查對交流、溝通能力以及與團隊合作能力的鍛煉也是學生交流總結中反映比較突出的一個方面。

(六)社會調查的評價考核

各小組完成社會調查后,在規定的期限內要求上交調查報告、填寫后的調查問卷、小組成員的分工說明等材料。小組社會調查實踐成績由調查報告成績、交流匯報老師打分和學生評分三部分組成。交流匯報中,參加匯報會的課程組教師和各調查小組根據調查匯報和回答問題情況打分,分別匯總平均后得到教師評分成績和學生評分成績。調查報告成績、交流匯報教師評分和學生評分成績分別按照60%、20%和20%的比例加權得出小組社會調查實踐成績。每個學生的成績以小組成績的85%為基數,15%按照每個學生在小組社會調查中的分工和表現等給出。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有助于借助評價考核來檢驗課程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能力與素質的提高情況,有助于完善實踐性教學的各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