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教案范文
時間:2023-04-10 15:26:0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四季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新課導入
1.溫故知新
師:你們的課前背誦如此悅耳,讓四季景象頓時浮現腦海。春天充滿希望,夏季驕陽似火,秋天五谷豐收,冬天雪花飛揚一年四季各有特點(板書:四季)每個季節都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受。今天,尹老師要帶領大家去一個不一樣的地方領略四季風采!(板書:田家 歌)誰來讀課題!
評價:像歌聲一樣優美;真洪亮!
師:采訪一下你,田家是指哪里?
生:農家(點一人)
師:以種田為生的人家就是田家。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個農業大國,從南到北,種植的農作物各不相同,一年的農事活動也不一樣,今天尹老師帶領大家走進的是江南一帶的農家,看看那里的農民從事的農事活動!我們一起讀讀課題!
2.學習“季”
師:季 是今天的一個生字,誰來讀
師:全班一起讀三遍
師:你有什么好的方法來記住這個季字呢?
預設1:上面是禾,下面是子,合起來就是季
師:加一加,真是識字的好方法。
預設2:李加一撇,就是季。
師:你用了加筆畫的方式記住它,真棒!(李先生戴了一頂帽子)其實這就是部件識字法(板貼)
師:現在請舉起你們的小手指,跟著老師一起書空。范寫 季
上面是禾苗的“禾”,下面是兒子的“子”,表示幼小的禾苗,每一個季節都有新的生命和希望。(說的生動一些)
二、初讀課文,識字學詞
1.學習會認字
師:除了季,這篇課文中還有不少難讀的生字,現在請同學翻開課本23頁,自由大聲的朗讀兒歌,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字多讀幾遍。
師:這篇課文的生字特別多,但是作為二年級的我們,我相信大家能夠抓住最重點的字。來看看這些生字中,有哪些特別需要提醒注意的?
生:前后鼻音。“桑”
師:桑 可以組什么詞?
生:桑葉
師:仔細觀察桑字和這片桑葉,你有什么想說的?
生:桑 上面三個又好像桑葉
師:你可真會觀察!“桑”上面三個又好像桑葉,下面的木是桑葉生長的樹枝。瞧,借助圖片也能識字!(板貼圖解識字法)生:農
師:仔細觀察“農”這個字,思考下為什么會這樣寫呢?
生答
師:或許呀,農字的祖先可以給你們一些啟發。【出示甲骨文】猜猜看,為什么農的甲骨文要這樣寫呢?它像什么?(學生說自己的想法)
師:是不是你描述的這樣呢?請再看這張圖
師:【出示圖片】 這是古代的圖片,對照一下,看看它像什么?
師:看看他們之間像不像一個人手持農具在樹林中耕作,從事農業生產活動。也就是農最早的意思呀!這就是象形字農。看來,我們從字的演變中一樣可以識字!這就是運用了圖解識字法(豎提 好像一把鐮刀)
生:辛
師:這個字和我們今天要學的另一個字密切相關 苦。這個詞誰來讀!
你覺得誰很辛苦?
生:農民伯伯
師:農民伯伯多辛苦啊,每到農忙時節,在別人沒起床的時候就開始了辛苦的一天。夏天他們忍受太陽的暴曬,豆大的汗滴往下流,在農田里還要被蚊蟲叮咬。讓我不由的想到了那首詩。。。。。。誰再來讀。
生讀
師評價:我仿佛感受到了你在體諒農民伯伯的辛勤勞作。全班一起齊讀三遍!
師:解決了這些,看來剩下的字似乎是難不倒你們了!小火車
師:字音已經難不倒你們了,那你們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呢?誰有好辦法?
生:蝴蝶粒形聲字 肥“月”字旁與身體有關 加一加
師:(部件識字法)有個字,特別復雜,很多同學都不敢去挑戰它。把它找出來,讀一讀。
生讀
師:它有好多個部分組成,你從這個字中看到了什么?
生答
師:看來它真的很難,尹老師為大家請來了漢字老師,漢字老師特意為我們5班的孩子編了口訣,認真聽,它是用什么口訣介紹戴字的組成的!
師:誰是記憶小達人,記住了這個口訣。
生背
師:掌聲鼓勵!全班一起~
師:看來記口決也能幫我們記住字。(板貼:編口決識字法)
繼續看
師:觀察戴字組的詞語,戴字一般和穿著打扮有關。剛剛我們讀課文的時候讀到了【PPT出示】結合課文中“歸來。。。。”為何會用這個戴呢?他把月光想象成了什么?
生答
師:不管是帽子、衣服還是披風,都是戴在作者身上了。說明農民伯伯忙到了多晚呀,才能會有滿滿的月光,穿在了身上,多辛苦呀!忙碌呀!想象那個穿著月光的人就是你,誰來讀!
生讀,
師評價:我仿佛看到了月光穿在你身上的樣子;真輕盈,生怕打擾到了農民伯伯夜晚回家;全班讀
師:看來,這樣一個很復雜的字,我們通過口訣、通過組詞、通過放到詩句里去記憶就能很快記住他。
師:生字表里還有兩個長得和別人不一樣的字,知道藍顏色的字代表什么嗎?
生:多音字
師:你們課前通過查字典認識這兩個字了嗎?分別怎么讀?
指生讀
師:那你知道該怎么區分嗎?
師:先來看看場在字典當中的讀音和解釋。老師找到了他們的主要意思,一起來看一看!
在今天的課文中,她出現在哪里?誰來把它讀出來!
師:了 字呢?誰能像我這樣試著說說。
在今天的課文中,她出現在哪里?誰來把它讀出來!
師:瞧,遇到特殊的字,查字典也是一個好辦法呢!(板貼:字典識字法)
師:看來今天的生字果然難不倒大家,而且呀,不一會的功夫我們就學到了那么多方法,誰來為我們總結一下,在識字時我們用了哪些方法?
生讀
師:在今后的學習中,我們就可以運用這些方法認識生字朋友了!除了識字,這些新詞語你們能讀好嗎?自由練習一下。
師:第一行誰來挑戰。
師:第二行誰來讀
。。。。。。
評價:讀得真自信!在這一行出現的前鼻音后鼻音你都讀得很準,請你領讀。讀音沒有問題,可是做到詞兒連讀、有感情的讀了嗎?
師:生字詞都讀得那么好,那還等什么,趕快到課文中去,誰來為我們讀第一小節
評價:我感覺這景象美得不得了。到了夏季呢?
師:到了金秋時節。
評價:真是個忙碌又快樂的秋天呀!
師:到了寒冷的冬季,農民伯伯又在做什么呢?
三、再讀課文
師:看來四季里,農家各有不同的景象。請看這幅圖,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生答 師板貼
師:是啊,這不就是兒歌里描述的那番春季美景象嗎。一起讀一讀第一節
師:這就是農村的春季,此時剛種上的麥苗又是怎樣的呢。【出示麥苗圖】你看到了什么樣的麥苗?
生答
師:嫩嫩的、綠綠的,用兒歌中的話來說——麥苗兒多嫩。【短句飄紅】(指名讀短句)
評價:你讀得真輕盈,生怕讀重了。男生讀、女生讀
師:還有桑葉兒呢!桑葉是蠶寶寶的食物。蠶寶寶可喜歡吃肥肥的桑葉啦!所以啊,兒歌中說~(齊讀)(指名讀短句)
師:這里的兒應不應該讀輕聲呢?
生答,并比較讀。
過渡:田家的春天悄悄過去了,夏季來臨了,農民伯伯都在干什么?就讓我們自由去讀讀第二小節,讀后請回答農民伯伯夏季做了哪些農事活動?
預設:采桑、養蠶、插秧(板貼)
師:桑葉成熟了,可以拿來喂蠶了,所以采桑和養蠶是夏季農事之一。插秧似乎離我們比較遙遠,尹老師特意為大家找到了農民插秧的視頻,快來認真的看一看農民伯伯是如何插秧的把!
觀看插秧視頻
師:這就是插秧,農民伯伯就是這樣把一顆顆幼嫩的秧苗,整整齊齊的插在田間,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汗水。誰再來讀一讀
師:是啊,在農村里,忙農事就是這樣辛苦的。可除了采桑養蠶和插秧,夏季還有很多農事活呢,誰知道還有哪些!
生答
師:請看課本24頁,這么多農事,咱們一起來讀一讀!
師:瞧,這么多農活,你說農民伯伯忙不忙?累不累?誰來帶著這種感受讀一讀。
生讀
師:因為農事很忙,所以他們每天很早就要起床去耕作,晚上很晚才能回到家。這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啊!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夏季里一二!
師:美麗的春季、忙碌卻快樂的夏季,看著黑板上的這些詞卡,你能背一背前兩節嗎?齊背
篇2
小學四年級語文《初秋行圃》教案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詩中的圃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并背誦。
2.借助注釋,初步理解大意。
3.培養學生的古詩自學能力
過程與方法:
小組討論,借助工具書自學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詩中初秋的景色美麗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秋天漸漸來了,說說初秋時節,你都見到過哪些景色?
我們今天來學習一首描寫初秋的詩,板書課題及作者,請生談談對作者了解多少。
二、自學古詩
1.自由朗讀古詩,注意 讀準字音
2.指句朗讀,正音
3.回憶一下以前學過的古詩的學習有哪些方法?
4.各小組自學古詩,老師輔導
5.小組匯報結果:古詩大意:這是初秋的一天傍晚,詩人在園子里散步,這時,太陽西下,漫天五彩晚霞,要說這快落下的太陽,真是又是無情,又是有情,園里樹上的蟬,正趁著太陽落下的短暫時間,拼命的高聲歌唱,園子里一片蟬叫聲。蟬的叫聲好像就在身邊,可是你卻無法找到他們,因為,當你找到它跟前的時候,它好像知道你來了,鳴叫聲立即停止了。
三、創設情境,自主朗讀
小組比賽讀,讀出詩的節奏和意境
四、板書:
初 秋 行 圃
(宋)楊萬里
落 日 無 情 最 有 情,
偏 催 萬 樹 暮 蟬 鳴。
聽 來 咫 尺 無 尋 處,
尋 到 旁 邊 不 作 聲。
小學四年級語文《初秋行圃》教案二
教材解讀:
《初秋行圃》是以兒童的生活為題材的古詩。它以描寫蟬為目的,詩人楊萬里寫落日催暮蟬,蟬鳴聲此起彼伏的情景,也寫了聞蟬尋聲,蟬兒閉口的情形,整首詩通俗易懂、真切傳神、趣味橫生。雖是即景寫景,卻亦具有一番清新別致的情趣。
教學理念:
1、以讀為主,讀中體驗。
不管是領會詩的涵義,還是體味其美的意境,都離不開朗讀。朗讀能激發想象,強化積累,培養語感,所以,朗讀必須貫穿于古詩學習的全過程。
2、創設情境,體會情感。
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體會情感是古詩教學的靈魂。在學習“近在咫尺無尋處,尋到旁邊不作聲”時,教師要積極創設情境,從情感的體驗出發,首先在讀中感悟、品味,在讀的過程中體會作者找不到蟬到的遺憾,然后引導學生再讀,再一次交流情感,體會到深藏在作者內心的對秋天美景、對秋蟬的贊美、喜愛之情。
教學目標:
1、認識詩中的“圃”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并背誦全詩。
2、借助注釋,在讀中理解古詩大意,想象詩句所描寫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培養學生自學古詩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古詩大意;想象詩中所描寫的美麗景色;
難點:體會作者蘊含在詩句中的欣喜、贊美之情。
教學準備:
1、課前復習作者楊萬里的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收集他寫的其他詩歌。
2、課前布置學生觀察初秋的美景。
教學時間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預設:
一、激趣導入、整體把握
1、同學們,三年級我們學習了楊萬里寫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還知道描寫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生齊背后交流)
2、我們今天來學習一首與秋天有關的古詩。板書課題。
二、讀題解題,初讀古詩
1、指名學生讀詩題。
2、通過預習,誰能說說題目“初秋行圃”的意思?
(教師提示:加進去適當的詞語把話說完整。)
3、現在正值初秋,在你們眼中,初秋是一番怎樣的景象?
學生交流自己在身邊看到、感受到的初秋美景。
4、師:那詩人楊萬里在這首詩中又描寫了什么景色?他什么時候在花園里散步,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又做了些什么呢?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
三、自讀自悟,感知詩意
1、教師范讀古詩。
2、師:下面老師給大家五分鐘時間,自由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學會生字。
3、指名朗讀,正音。學習生字“圃”。
4、引導學生回憶以前學習古詩弄懂詩句的方法。
(如,、看注釋、看插圖、讀資料、與同學交流等。)
5、師:下面老師再給大家八分鐘時間,小組合作學習,大家可以采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自學古詩,讀了這首詩,你知道詩句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要求:先自學,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問號,然后在小組內交流。需要老師幫助的同學或小組,可以舉手告訴老師,老師會很快來到你的身邊和你們一起學習。
四、集體交流,理解詩意
1、小組匯報學習結果,
師:看到大家學得這樣認真,相信大家已經有成果了,哪個小組愿意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你們學習的成果?
2、學生暢所欲言說出自己讀詩的感悟,教師幫助學生梳理古詩大意。
(古詩大意:這是初秋的一天傍晚,詩人在園子里散步,這時,太陽西下,漫天五彩晚霞,要說這快落下的太陽,真是又是無情,又是有情,園里樹上的蟬,正趁著太陽落下的短暫時間,拼命的高聲歌唱,園子里一片蟬叫聲。蟬的叫聲好像就在身邊,可是你卻無法找到他們,因為,當你找到它跟前的時候,它好像知道你來了,鳴叫聲立即停止了。)
五、讀中品味,體會意境
師:剛才,大家了解了詩意,相信大家再讀,一定會讀得更美,更投入。誰讀第一句?
1、從這句哪些詞語看出作者寫的是黃昏時候的景象?
抓住“落日”和“暮蟬”加以體會。
2、你覺得哪些字能體現落日的有情?
引導學生品味“偏、催”二字。深入體會作者對眼前美景的喜愛之情,一“偏”一“催”把落日當成了有靈性的人。就是這兩個字賦予了“落日”的情意——“有情”,使初秋傍晚的景色充滿了勃勃的生機,給讀者留下無限遐思。
3、引導學生想象落日的“有情”。
“落日無情最有情”究竟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根據詩句誰能想象出這幅畫面?(提示:夕陽、晚霞、地面景物、蟬鳴聲……)
4、誰能讀出落日的這份“真情”?
預設:(通過教師和學生的評價,逐步讓學生讀出情,讀出形,讀出味。)
生讀(沒有激情)。
師:你這快落山的太陽,怎么這樣無情?從你的讀中,老師感覺不到漫天五彩晚霞的瑰麗。誰再來讀。
生讀。
師:老師從你的讀中感覺到你是重情誼的夕陽,可我從你的讀中沒聽到滿園此起彼伏的蟬鳴聲。誰再讀?
生讀。
師:哦!多美的景致!多熱鬧的黃昏!老師好象看到了夕陽西下時的燦爛晚霞,聽到了園子里嘹亮的“黃昏大合唱”。來,讓所有的蟬兒都唱起來,全班齊讀。)
師過渡語:
初秋的傍晚,詩人獨自在園中散步,抬頭望著西邊的天空,一輪紅日即將落山,夕陽將天邊抹上了瑰麗的色彩,為大地披上了五彩的外衣……多美的景致啊!聽,眾多秋蟬也不甘寂寞,趁著這美麗的時刻,放開清亮的歌喉,開始了“黃昏大合唱”——“真美,服了;真美,服了……”
學生齊讀前兩句。
5、聽到這美妙的“合唱”,你會心動嗎?是否想找到這些“歌唱家”,趕快行動——
(1)可詩人找到了蟬沒有?
引讀:近在咫尺——,尋到旁邊——。沒看見蟬,心中會是什么滋味?
指導學生帶著遺憾的語氣來讀。
(2)作者心中只有遺憾嗎?再看,這漫天的五彩晚霞;再聽,這此起彼伏的蟬鳴聲,真有遺憾?那又怎樣讀?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心中的欣喜、贊美之情。
(3)師小結:
看到天邊美麗的晚霞,聽到園中這悅耳的“大合唱”,作者興致大增,雖然沒有尋到“演唱家”的蹤影,可這情、這景足矣!這一樣也能讓作者詩興大發——
(學生帶著贊美之情齊讀全詩,邊讀邊想象意境。)
六、賞讀全詩,熟讀成誦。
1、鼓勵學生用多種方式表現自己對《初秋行圃》的理解。
師:請大家用最擅長或最喜歡的方式來展示這首詩表達的意境。想用自己的話描繪詩句景象的,可以試著說說;喜歡朗讀的,可以有感情讀一讀;想唱的,可以把詩句改成自己喜歡歌曲的歌詞,試著唱一唱……
2、學生分組練習、展示、評價。
五、總結拓展,課外延伸
1、引導學生總結剛才學詩的方法。
讀:讀通、讀順詩句。
譯:結合注釋、或、或結合插圖、猜讀理解詞語、詩句的意思。
悟:品讀、感悟,想象、體會古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誦:聲情并茂地朗讀古詩。
2、用自己學到的古詩學習法,自學唐朝詩人虞世南的《蟬》。讓學生初步了解詩意即可,無須對作者托物言志寫法進行深究。(虞世南的《蟬》附后)
3、課外找找楊萬里的其他寫景詩讀一讀。
板書設計:
初 秋 行 圃
(宋)楊萬里
落日無情最有情,
偏催萬樹暮蟬鳴。
近在咫尺無尋處,
尋到旁邊不作聲。
附:
蟬
唐 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緌(ruí):結冠(帽)的兩條帶子叫纓,纓在頷(hàn)下打結,余下的兩段叫緌。因為緌是下垂的,所以詩中稱“垂緌”。
飲清露:古人以為蟬是飲露為生的(其實它吸樹汁)。
小學四年級語文《初秋行圃》反思
開課時,我抓住詩題中的“行”字切入,讓學生辨析“行”為“散步”之意,其設想是由此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引導他們走進詩人所在的園中漫步,與詩人一起看日落,聽蟬鳴,尋蟬蹤,在與作者漫步的過程中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由于準備不充分,紕漏百出,與課前設想的效果相距甚遠,我總結有這樣幾大硬傷。
1、讀得不充分。
學習古詩,不管是領會詩的含義,還是體味詩的意境,都離不開朗讀。本節課,主要是采取了生自由讀,指名讀和齊讀三種形式,對朗讀的方法,讀中感悟指導不力,所以看似注重了讀,實是淺嘗則止,沒有讀進去,讀的作用沒有完全發揮出來。
2、難點沒突破。
“無情”與“最有情”是一對矛盾,如何引導學生來體會?課中我雖提出這對矛盾讓學生探究,通過引發學生想象,想象落日賜予園子美麗的景象來體會落日的有情,又因落日離去而“無情”,但學生體會更多的是作者為日落而悲傷,這是因為引導的側重點不對所致。
3、預設不充分。
課堂教學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動態過程,因此每節課教師必須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充分的預設,才可能對課堂上生成的東西進行進行有效的控制和引導。今天課堂上出現的一個生成是我沒有想到的。“秋天來了,蟬就要死了”,孩子們的認識是蟬只能生活在夏天,天氣變寒冷了蟬就要死了,而日落就成了罪魁禍首,又怎么可以說“最有情”?這可是我沒有想到的,面對孩子們“秋天來了,蟬就要死了”這樣的感嘆,突然間我不知道該如何引導。現在想起來,孩子們感受不到“偏催蟬鳴”中所包含的“最有情”是因為孩子們站在了蟬的角度,而不是詩人的角度。如果引導孩子們從詩人的角度來體會,如:正是因為蟬在枝頭的壽命很短暫,所以落日催促它盡情鳴唱,落日多善解人意呀!這不是“最有情”嗎?這樣利用意外的生成有效的引導也是可以突破難點的。如果課前預設充分些,面對孩子們這樣的“感嘆”,我也就不會迂回反復而不得解了。
4、對學法的指導不力。
在朗讀的時候應指導明確,而不能對四年級的孩子提出“你為什么這樣讀”的問題,在引導學生感悟想象時也要注意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從本課的學習中習得方法,發展能力。
總的來說,這節課留下這些硬傷的主要原因是課前備得不充分,今后教學特別要注意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分析問題,設計的環節要符合學生心理。有了充分的準備,課堂上才能很好的把握和調控。
相關文章:
1.小學四年級語文《井底之娃》經典教案及反思
2.小學四年級語文《水鄉行》教案及反思
3.小學四年級語文《荒島日記》教案及反思
篇3
1.“遵路――入境――悟神”。這是教案設計思路中最基本的思路,即沿著作者著文的思路一步一步走下去,從感知理解課文到尋覓作者的寫作意圖,領悟課文思想意蘊,再到體味作者的謀篇布局和語言技巧,進而探求語言運用的途徑。葉圣陶先生曾經在《語文教學十二韻》中說:“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一字未能忽,語語悟其神。” 詩中所說的“路”,指的就是作者著文的思路;“境”指的是作者的思想境界、文章的中心思想;“神”則指的是文章中語言文字的意義與情味。葉老詩中提到的既是閱讀教學方法,也可以說是閱讀教學的基本思路,它揭示了閱讀教學的基本規律。閱讀教學無論采用什么方法,都需要遵循這一基本規律。《橋》一文作者是按照故事的發展順序一路展開,順流而下的。我們在設計思路上首先應把握作者行文的思路,循路而行。這就要求首先引導學生通過自讀,一步一步感知課文,理解課文。從讀懂開頭寫山洪暴發,烘托險惡環境,渲染緊張氣氛,為故事發展作鋪墊,到讀懂一座毫不起眼的窄窄的小木橋在洪水泛濫成災、村民面臨死亡威脅時成了大家逃生的唯一路徑,為下文老支書舍己救人的展開埋下伏筆。再從讀懂老支書在千鈞一發、生死抉擇面前處驚不變、臨危不懼,以犧牲自己為代價換取群眾的生命,到讀懂最后通過親人的祭奠,交代犧牲了的老支書和小伙子的父子關系,再次感受老支書舍小家、救大家的崇高精神。文章是思想內容與語言形式的有機統一,是作者思維活動與語言活動的結果。遵循作者行文思路,才能了解作者的思維與語言活動,這大概就是“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的意向所指。
而在“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階段,設計思路則應注意引導學生進入文章的意境,尋覓作者的心路,與作者的心情相契合。這就需要通過入情入境、動心動情的朗讀,引導學生體味語言文字所表現的內容中蘊涵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同時,通過對語言形式的品讀、理解進入情感體驗。如,設計思路中,可以把課文中心(主題)的把握放在結尾(祭奠)部分。祭奠是文章主題的自然延伸,除了再次凸現老支書的崇高品格和犧牲精神,給人以強烈的心靈震撼之外,更增添了故事的悲壯和凄美的色彩以及對老支書的無盡哀思。這樣的收束,使得課堂教學掀起了又一次,學生的情緒再次被調動起來,并從這里真正感受到作者脈搏的跳動,感受到活生生的形象,并對文章的思想內容心領神會,在腦海中展示出文章情境,在心靈深處喚起感情共鳴,從而走向了作者,自然就“入其境,感其情”了。這也許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入境始于親”。
至于“一字未能忽,語語悟其神”則是語文學科的特性和語言本身豐富的神采所決定,并為《語文課程標準》關于“形成良好語感”所明確要求的。語言文字的意義與情味往往具有潛伏性,作者把它熔鑄在字里行間,必須依據語言文字的運用去咬文嚼字、去感受、去領悟。如,第15自然段“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中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和第20自然段“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橋。”兩個自然段里都有“吼道”,但是其中豐富的內涵和意味卻全然不同。前面一個“吼”字,凸現了老支書嚴以律己、不徇私情、先人后己、舍小家顧大家的崇高境界,令人震撼,把故事推向了一個;而后一個“吼”字,則真實、形象地表現了老支書的父愛是那么強烈,把兒子的安危看得高于自己的生命,令人感動。這是文章譜寫出來的感人樂曲,也是人文價值的精彩一幕,需要教師幫助學生對語言文字咀嚼品味,理解它們在實際運用中的變化,把握它們的顯中之隱,引導學生披文入情,以領悟作者運筆的匠心和文章的精神韻致。
篇4
一、班級管理
根據班級每月的工作目標、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定性、定量考核,作出現時評價。在班級管理制度中,制定統一的目標和考核標準,體現了班級管理的目標指向性和可操作性;班級工作內容除常規工作外隨學校中心工作的需要而變化,每月都有新的調整,體現了班級工作的持續性和管理上的動態性,根據每月的工作目標、任務及完成情況進行定性定量的考核,現時評價,體現了管理的時效性;改變過去的年終一次性考核為每月考核一次,體現了班級管理考核的過程性;年終根據各班每月績效進行綜合評價體現了管理的綜合性、系統性。總之,管理制度,體現了班級管理工作的客觀規律和人的動態成長規律,調動了班主任及班級每一學生的工作、學習積極性,克服人為因素的影響,為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等各種素質的養成,實現學校教育教學的總目標,開創了一條新路。
二、班級管理的實踐
1、探索的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主要實行班主任工作管理。把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的責任人列入動態考核。
第二階段,對班級進行全方位管理,開展了扎扎實實地“創文明班級、文明寢室、文明學生”活動。每月按統一標準,對學生以及班級、寢室等進行定性、定量檢查考核,評出每月的文明班級、文明寢室、文明學生,并根據班級的各項考核成績。調動了自主管理的積極性,班級凝聚力大大增強。
三、班級管理的成果
班級管理實施,有效地促進了學校工作。班級管理更加有序、高效,學校出現了可喜的變化。
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自主管理的積極性。集體主義思想深入人心,班集體觀念、主人翁意識明顯增強,班級合力形成。過去跳一跳可摘的“桃子”只有一個,怕爭第一,甘居中游,不要挨批評就行,實現動態管理后每個班級只要做好工作,達到一定要求都可以同時獲得這個“桃子”,出現了班主任、班級全體同學齊心協力摘“桃子”的新局面。一旦班級被扣了分,全班認真總結經驗,尋求對策,爭取下個月獲獎。
學風、班風、校風日新月異,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高班級動態管理增強了班級凝聚力,調動了班主任及班級全體同學的工作、學習積極性,促進了班級管理的整體水平的提高。而班級管理整體水平的提高,反過來又促使學校職能部門實施管理水平的提高。而職能部門管理水平的提高,更進一步促進了班級管理水平的提高。因而通過班級動態管理,學生的學風、班級的班風、學校的校風都有了新的發展,大大促進了學生的思想、道德等各種素質的養成,學校精神面貌發生了新的變化。
篇5
四邊形分類:
1、一般四邊形:是指四條邊都不相等,四個角也都不相等的四邊形;
2、平行四邊形: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平行四邊形一般用圖形名稱加四個頂點依次名稱。平行四邊形包括矩形、菱形、正方形;
3、梯形:梯形是指一組對邊平行而另一組對邊不平行的四邊形。平行的兩邊叫做梯形的底邊。梯形包括一般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叫直角梯形。兩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
(來源:文章屋網 )
篇6
1.對幼小有同情愛護之情,愿意關心、愛護和幫助幼小。
2.對欺負弱小的行為感到氣憤。行為:
1.見到小同學有困難,主動關心、幫助。
2.不欺負弱小,對同學中欺負弱小的行為能給予批評和制止。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課與下一課《同情還是取笑》為同一單元,同屬于“團結友愛”的教育內容,兩課有相似之處,都是教育學生對待弱者要有仁愛之心,能夠尊重弱者。本課側重教育學生如何對待弱小,不欺負小同學。下一課則側重尊重他人的人格,不取笑別人。
愛護弱小體現了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也是當今社會應提倡的美德。對于四年級學生,雖然總的講,他們還是處于兒童期,還是被社會保護的對象,但這時他們已有了強與弱的意識。對于比他們小的同學,多數能做到關心、愛護,但是也有些同學,見到小同學有困難不能主動相助,個別同學拿小同學開玩笑或欺負小同學。因此,有必要從小對他們進行愛護弱小的教育,培養他們的愛心,使他們懂得應以公正的態度對待弱者,懂得欺負弱小是不道德的行為,學會關心、愛護弱小。
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同情、愛護幼小的情感,從道德認識上,提高學生愛護、幫助幼小的意識。
本課的難點在于具體的行為指導和情感培養上。教學時,必須注意激發學生的情感,把愛護幼小落到實處。
本課導入部分設計了“說一說”欄目,通過一幅圖創設了一個情境,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由此切入本課要講的主題。這樣設計,一方面可啟發學生設身處地地站在小同學的位置上,體驗小同學的困難;另一方面直接向學生提出了“如何對待幼小”的問題,引起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
課文采用回憶的形式,通過李小玲回憶自己上一年級時受到大同學的關心、愛護的事例,告訴學生愛護幼小的道理。課文共講了三點:(1)通過建立友誼班的事例,說明大同學要以友善的態度對待小同學;(2)通過四(1)班同學幫助一年級同學掃雪和張燕關心幫助李小玲的事例,說明小同學由于年紀小,缺乏經驗和能力,需要大同學的幫助和關心,大同學應該主動關心、幫助小同學的道理;(3)以張燕批評和制止欺負小同學的事例,說明欺負弱小是不道德的行為,應該對這種行為進行譴責和制止。
教法建議
1.本課與學生的實際聯系比較密切,因此,教學要注意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和行為表現。課前,可對本班學生在這方面做得好的和不太好的情況作一調查,做到心中有數,以便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
2.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啟發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回憶自己在年幼時,被人關心愛護或受人欺負的感受,反思自己應怎樣對待小同學。以此,激發學生對幼小的關愛之情和愿意幫助弱小的道德動機,從小培養學生愛護幼小的好品德。
3.要堅持正面教育的原則,對一些欺負幼小的事例不宜過多渲染,以免帶來負面影響。
4.要注意課后的延伸教育,建議開展與低年級建立友誼班的活動,讓學生有更多的實踐機會,使學生學會關心愛護弱小。
教學設計示例
第九課 愛護幼小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愛護幼小是一種美德,欺負幼小是不道德的行為。
2.知道小同學需要別人的關心和愛護,大同學理應關心、愛護小同學。
情感:
1.對幼小有同情愛護之情,愿意關心、愛護和幫助幼小。
2.對欺負弱小的行為感到氣憤。
行為:
1.見到小同學有困難,主動關心。幫助。
2.不欺負弱小,對同學中欺負弱小的行為能給予批評和制止。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錄音機、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1.在校園里、在馬路上、在家里我們會遇到一些困難。遇到了困難時,你會想到誰呢?
師:大家自然會想到一些年齡比我們大的人,希望得到大人的幫助,因為他們比我們經驗豐富,解決問題能力強。
2.當比我們年齡小的人遇了困難,我們該怎么辦?
小結:我們應該盡力去幫助,愛護幼小的同學。
二、學習課文,明白道理
1.師:新學期的一天,新星小學的李小玲起得特別早,這是怎么回事呢?讓我們一起來聽故事。
2.交流(說一說):故事中的哪件事給你印象最深?為什么?
3.討論:為什么應當愛護幼小?以什么行動關心、愛護幼小?
三、激發感情,指導行為
1.說說大哥哥、大姐姐怎樣關心愛護我們的?請你把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事講給大家聽。
2.現在,同學們已經是四年級的學生了,也是大哥哥、大姐姐了,那么我們又該怎樣對待低年級的小同學呢?當他們遇到困難時我們又該怎么做呢?
(出示四組辨析題)
3.比一比:小組交流、討論。
4.小記者匯報調查結果。
5.小輝和陳剛該怎么做呢?
(聽錄音故事)
6.小結:同學們說得非常好,看來,我們在幫助小同學時一定要根據當時的情況想點辦法,而且辦法還要得當。
四、總結全課
1.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已經懂得了如何愛護、幫助小同學,希望同學們能付諸行動中,把愛護幼小的傳統美德發揚下去。
(板書:美德)
篇7
關鍵詞:兩岸四地;刑事司法協助;信任
我國的區際司法協助最初是為了解決“一國兩制”背景下,大陸與港澳的司法沖突而產生的,并且從司法合作逐漸走向司法協助。從香港、至今,三地的法律機構和專家學者就沒有停止過有關三地如何進行司法協助的探討,在民事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區際刑事司法協助在沒有成形法律文件指導的情況下,在實踐中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論文 聯盟
2009年4月26日,大陸與臺灣方面簽訂了《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以下簡稱《協議》),構建了當前兩岸刑事司法合作的基本框架。由于刑事司法協助中的刑事事務往往帶有較強的公權力色彩,且關涉公民權利保障問題,在海峽兩岸的現實狀態下,會有更多的不確定因素;加之《協議》僅是一個框架性協議,規定相對粗疏,原則性強而操作性弱,需要雙方根據實踐需要進一步協商,解決具體操作性問題。因此,借鑒大陸與香港、澳門刑事司法協助的經驗來展望海峽兩岸的刑事司法協助就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大陸與港澳區際刑事司法協助機制的建立與運行
如前所述,大陸與港澳地區目前還沒有建立起制度化的刑事司法協助機制。但民商事的司法協助已經為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1.個案協助模式的建立與運行
從廣義上講,雖然已經回歸十余年,大陸與港澳的刑事司法協助目前仍主要局限于個案協助模式。這一模式主要是通過廣東省與港澳的刑事司法實踐而產生的,并經大陸方面一定形式的組織和制度化。改革開放以后,一些經濟犯罪分子逃往港澳,廣東檢察機關在查處貪污賄賂案件方面面臨著如何在港澳地區調查取證的問題。早期的合作,往往通過民間渠道甚至是秘密取證,極不規范。1986年,粵港兩地反貪機關開始積極接觸,以尋求在雙方之間建立一種對個案進行協查的調查機制,開展有關共同打擊職務犯罪的司法合作。1990年,廣東省檢察院和香港廉政公署的代表在珠海市舉行會晤,對雙方開展個案協查實踐的情況進行小結,并在香港共同簽署了《會晤紀要》,確定了開展個案協查的范圍、協查的方式、聯絡的渠道。并于同年11月20日經外交部、國務院港澳辦同意,最高人民檢察院決定在廣東省人民檢察院內設立“個案協查辦公室”,對外稱“廣東省人民檢察院個案協查辦公室”,規定今后凡是國內各級檢察機關同香港廉政公署、澳門反貪公署相互協助調查職務案件,都要通過廣東省人民檢察院個案協查辦公室進行聯系。
1993年2月6日,最高人民檢察院下發《關于同港澳地區司法機關進行案件協助調查取證工作程序的規定》(以下簡稱《個案協查工作程序規定》)將個案協查工作納入法制化的軌道。1995年,最高人民檢察院批準在珠海市檢察院和深圳市檢察院分別設立廣東省檢察院個案協查辦公室珠海辦事處和深圳辦事處,主要承擔本地涉港澳個案協查取證業務和協同出境調查任務。1999年4月12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對1993年的《個案協查工作程序規定》作了修改和補充。最高人民檢察院下發了《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進一步規范涉港澳個案協查工作的通知》,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檢察機關辦理的案件需要請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有關部門協助的,須逐級報最高人民檢察院“個案協查辦公室”審批,香港特別行政區廉政公署、澳門特別行政區反貪公署辦理的案件需請內地有關檢察機關協助的,直接與最高人民檢察院個案協查辦公室聯系安排。2000年最高檢察院外事局葉鋒與香港廉政公署副專員郭文偉在深圳會晤,對內地與香港地區區際司法協助問題進行了有益的探討并形成了《備忘錄》。2002年廣東省人民檢察院在總結多年個案協查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為進一步規范個案協查的程序,下發《關于職務犯罪涉港澳個案協查工作程序的規定》,對于廣東省各級檢察院向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有關部門提出個案協查的請求及為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有關部門進行個案協查規定了具體程序。
2.個案協助模式的特點
顯然,個案協助模式是建立在雙方高度信任基礎之上的一種臨時性活動。經過多年的實踐,內地與港澳檢察廉政機關就如何協助調查取證、追逃、追贓、證人出庭、預防犯罪以及司法協助本身的有關原則、主體、范圍、方式、聯絡途徑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其機制日趨完善,協查的內容也從單一的調查取證發展到查詢銀行資料、追繳贓款贓物、情報交換、聯合行動等更多方面,合作層面有了較大的提升,為我國不同法域間的司法協助創設了一種行之有效的運作方式,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實踐已經證明,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區際刑事司法協助的實踐和創舉。
但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在港澳已經回歸祖國和簽訂《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的背景之下,在彼此信任上幾乎不存在任何問題,但畢竟合作沒有上升為位階較高的制度層面,許多深層次問題的適用不可避免地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例如,有學者認為個案協助活動屬于三地之間的官方活動,因而帶有明顯的政治敏感性;三地依不同法系的法律制度進行個案協查說明法律性突出;同時也表現出時間性緊迫和取證難度大的特點。
二、海峽兩岸的刑事司法協助機制
到目前為止,海峽兩岸刑事司法協助方面的實踐還處于零星、分散的狀態,其內容主要表現在協助緝捕與遣返案犯方面。協助途徑主要包括通過第三方進行合作、國際刑警組織和民間組織三個途徑。
1.海峽兩岸刑事司法協助機制的建立
隨著海峽兩岸關系的積極變化,被官方認可的民間組織之間達成的刑事司法協助協議在兩岸的刑事司法協助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例如,海峽兩岸的紅十字會組織于1990年9月12日在金門簽署的《海峽兩岸紅十字會組織有關海上遣返協議》(以下簡稱《金門協議》),本著“人道精神與安全便利”原則,確定了以民間組織為中介機構負責遣返偷渡者、刑事嫌疑犯或刑事犯的間接合作方式,并且規定了遣返交接地點和程序。《金門協議》開兩岸直接進行刑事司法協助之先河,并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實踐。大陸的“海協會”與臺灣的“海基會”成立后,兩岸紅十字會終止了其主持的兩岸刑事司法協助的任務,將移送遣返業務交給兩岸中介團體“海協會”與“海基會”。“海協會”與“海基會”在平等的基礎上,于1995年達成《兩岸劫機犯等遣返事宜》和《違反有關規定進入對方地區人員 遣返及相關問題》的合作備忘錄。通過這種方式,兩岸相互遣返一些犯罪分子和居留人員。2009年4月26日“海協會”和“海基會”簽訂的《協議》雖然只有24條,卻構建了當前兩岸刑事司法合作的基本框架。但需要注意的是,《協議》的簽署并不意味著《金門協議》已經無效。由于《金門協議》并不是純粹的兩岸“司法合作”協議,還包括對非法進入對方區域的“私渡人員”的遣返。而事實上,從近20年的遣返實踐上看,被遣返人員主要還是這部分人員,刑事犯或刑事嫌疑犯只占少數,不足10%。
2.海峽兩岸刑事司法協助的特點
與港澳不同,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海峽兩岸的刑事司法協助在制度化方面遠遠走在港澳的前面,但并不能因此說海峽兩岸的刑事司法協助走在前面。在信任程度較低及其他相關背景的制約下,海峽兩岸刑事司法協助的最大特點是以官方認可的民間組織參與為主,相關制度的原則性強。
在官方認可的民間組織參與方面,無論是紅十字會還是“海協會”和“海基會”,它們經過特別授權進行實質性商談時,具有一定的權威性,達成的協議對雙方司法體制的運作具有相當的約束力。同時,在目前雙方司法機關還未正式接觸的情況下,民間組織的參與是最好的途徑,可以避開較為敏感的政治問題,為刑事司法協助關系的建立消除一些障礙。
在相關制度的內容方面,由于多種原因的影響,相關制度的原則性非常強。例如,《金門協議》所涉及的范圍僅限于遣返與緝捕犯罪嫌疑人的個案協商,并沒有形成制度化的協助途徑。由于其條款過于原則,導致實務中對協議某些具體內容的理解產生歧異,如對劫機犯是否屬于該協議規定的遣返范圍,大陸與臺灣則各持己見。同樣,“海協會”與“海基會”簽訂的《協議》也僅僅是一個框架性協議,其規定相對粗疏,原則性強而操作性弱,需要雙方根據實踐需要進一步協商,解決具體操作性問題。
海峽兩岸刑事司法協助之所以具有上述特點,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雙方缺乏足夠的信任,再加上相關政治因素,增加了刑事司法協助的難度。因此,如何在現在框架和制度的基礎上,通過刑事司法協助提高雙方的信任程度,是一個非常值得重視的問題。
三、《協議》的性質與內容
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95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93條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規定了大陸與港澳的司法協助并且具有高度的信任與合作不同,海峽兩岸的刑事司法協助還處于信任程度較低和相關制度過于原則的狀況。因此,《協議》未來的運行必須在雙方對打擊犯罪等基本問題取得共識的基礎之上,根據相關規定,按照人道和互惠的原則,卓有成效地開展刑事司法協助。
1.刑事司法協助的內容
《協議》第2章以具體條文規定了共同打擊犯罪事項,其具體內容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1)在共同打擊犯罪范圍方面,以“雙重犯罪”為原則,以“非雙重犯罪”為例外。協議第4條第1款規定:“雙方同意采取措施共同打擊雙方均認為涉嫌犯罪的行為”,并于第2款規定了可進行合作打擊的具體犯罪種類。從這兩款規定看,在共同打擊犯罪的范圍上,協議采取的基本立場是“雙重犯罪”原則。不過,作為例外,協議第4條第3款規定:“一方認為涉嫌犯罪,另一方認為未涉嫌犯罪但有重大社會危害,得經雙方同意個案協助。”(2)協助偵查事項原則而廣泛。協議第5條規定:“雙方同意交換涉及犯罪有關情資,協助緝捕、遣返刑事犯與刑事嫌疑犯,并于必要時合作協查、偵辦。”(3)遣返方式更為多樣,遣返限制較為嚴格。協議第6條在《金門協議》基礎上,根據形勢需要做了更為妥當的規定。第6條第1款首先強調了遣返的基本原則,即人道、安全、迅速、便利原則。第6條第2、3、4款還規定了遣返的限制條件,其中第2、3款規定事項可能成為拒絕遣返的理由。這三項限制條件包括:(1)遣返程序后置于受請求方已經開始的司法程序。(2)存在與受請求方重大關切利益等特殊情形時,受請求方根據情形決定是否遣返。(3)請求方原則上只能就遣返請求中的行為對遣返對象進行追訴。
2.《協議》的性質
如上所述,《協議》是在保留了《金門協議》遣返刑事犯和刑事嫌疑犯的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形成的兩岸區際司法協助協議,該協議第6條除繼續保留《金門協議》有送遣返作業原則、遣返對象、遣返地點、遣返交接程序等方面的規定外,增加了“人員遣返”的“迅速”原則,增加了空運和其他海運的遣返方式。因此,《協議》是在《金門協議》的基礎上,由兩岸官方授權機構簽署的綜合性區際司法合作協議,極大地突破了原兩岸司法合作模式。《協議》改變了海峽兩岸依據《金門協議》開展單一遣返犯罪人合作的模式。
四、《協議》的運行展望
如前所述,與港澳相比,海峽兩岸區際刑事司法協助的信任程度相對較低。究其原因,相關政治因素是影響未來海峽兩岸刑事司法協助運行的關鍵因素。同時,對相關原則性規定如何在實踐中得到共識也是決定海峽兩岸刑事司法協助有效運行的重要因素。由于相關政治因素超出了本文的論述范圍,筆者僅從警務工作實際,結合港澳警察刑事合作的經驗,從警務合作的角度對如何有效運行《協議》,提出個人的見解。
1.從急迫事項入手,逐漸健全區際刑事司法協助制度
在兩岸四地還沒有建立一個完整有效的區際司法協助制度的現實情況下,要在已有的制度基礎上,總結相關的經驗。針對兩岸四地共同面對和需要優先打擊的犯罪(如電信詐騙犯罪、洗錢罪、犯罪等),先簽訂分項區際刑事司法協助協議,之后以這些分項協議所獲取的合作經驗和實務習慣為基礎,逐步制定針對其他犯罪的刑事司法合作協議,最終構建一個完整有效的區際刑事司法協助制度。
2.建立制度化的協調溝通機制
應當成立由警務職能部門行政長官組成的協調溝通機制,通過定期的會晤具體安排有關的警務合作,商討解決有關問題,達成相應的共識。從而在增加相互了解的同時,有效地解決溝通、協調以及執行過程中的具體問題。
3.構建兩岸犯罪信息交流反饋機制
海峽兩岸的各類跨境刑事犯罪活動是互有關聯、互相影響的,對方法域和地域所出現的跨境刑事犯罪活動的危害涉及雙方。當前刑孝情報在刑事偵查工作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情報主導刑偵是現代刑事偵查工作的主要發展方向,因此有必要加強情報信息的交流與反饋。不同的執法區域之間堵截漏洞的有效辦法之一是及時互通情報,及時通報各地涉及犯罪的活動情報,以便其他地區及時掌握犯罪動態。通過刑事情報的搜集、分析和運用,掌握刑偵工作的主動權,在此基礎上采取有效措施對各類刑事犯罪進行遏制和打擊,把各類犯罪,特別是有組織犯罪消滅在萌芽狀態或摧毀于犯罪之初。因此,兩岸警務部門要適時開通對口加密刑事情報信息交流反饋專用通信通道,建立犯罪信息交流反饋機制。
4.完善犯罪嫌疑人的通緝與遣返措施
目前,內地公安機關發出的通緝令在香港沒有執行力。筆者認為,內地公安、司法機關若發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已經逃往香港,即可在發出通緝令的情形下,向上級公安、司法機關匯報,并由專門機關向香港有關機關提出移交的請求。
5.構建突發性重大案件協作機制
眾所周知,簽訂司法協助協議是從根本上確立解決不同法域之間的法律沖突和司法協助的方式,而個案協查可以說是實現刑事司法協助的一項具體制度。海峽兩岸警務部門應該借鑒個案協查這種協作機制,構建突發性重大案件協作機制,在建立雙方警務部門互信的基礎上開展突發性重大案件個案協查協作,提高共同打擊犯罪的效能。
篇8
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工作是預防和減少重新違法犯罪,維護社會穩定的一項重要工作。縣委縣政府極為重視,高位推動。一是縣主要領導高度重視,縣委書記劉賢清多次過問幫教安置工作并與縣委常委組織部長一道深入縣司法局就如何更好地開展該項工作進行專題調研。在前不久召開的縣維穩暨工作會議上,劉書記在對縣司法局的工作給予肯定的同時,又一次對幫教安置工作作了重要指示。主要領導的高度關注極大地增強了我們搞好工作的責任感,振奮了各級組織搞好工作的信心;二是縣綜治委親自參與,大力支持。就如何更好地落實縣主要領導的指示,縣綜治委領導多次到縣司法局共同研究工作,一同到基層開展調研,并共同制定聯名下發了《縣刑釋解教人員幫教安置工作實施方案》;三是實行縣委常委、人大主任、政協主席掛片幫扶制。為各級各單位的主要領導抓好幫教安置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也為幫教安置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領導的重視無疑給了我們搞好工作的動力和信心,也無形中增強了我們必須認真扎實地搞好工作的責任感,激發了我們自覺搞好工作的熱情。
二、部門聯動,發揮優勢,營造出聲勢
為搞好幫教安置工作,我縣三管齊下,發揮各地和相關部門的優勢開展工作。一是充分發揮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掌握政策和行政執法優勢開展幫教安置工作。按照上級要求和工作的需要,我縣及時調整安置幫教領導小組,將人勞社保、民政、工商、稅務、公安、人行、共青團、婦聯等單位納入成員單位,并充分發揮出他們的優勢開展安幫工作。首先是組織人勞社保、稅務、工商等部門的同志走進監獄看望籍服刑人員,向他們介紹就業方向、就業優惠政策,開展無縫對接活動。對回歸后需要進行職業培訓的人員及時納入培訓計劃。幾年來,人勞社保局對刑釋解教人員免費開辦電工、模具、電車縫紉等技能培訓班培訓刑釋解教人員260多人次,介紹就業80人次;稅務部門對我縣安置幫教基地實行扶持政策,幾年來均未向其收取任何費用,共減免稅收50多萬元;工商局對符合條件的刑釋解教人員自謀職業,且符合下崗失業人員條件的辦理《再就業優惠證》50人,憑證享受優惠政策的26人,為他們減免登記費、工商管理費,切實保障了他們順利就業,更好更快地適應市場需求;人民銀行為刑釋人員辦理創業貸款10多萬元;縣民政局走訪困難人員140余人,為13名刑釋解教人員解決每月享受390元的城市低保,讓他們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懷,樹立生活的信心和重新做人的勇氣;公安看守所對在押人員進行勞動技能培訓,共培訓人員120人;工會、共青團、婦聯等單位一同開展志愿者幫教活動,共組織500多名志愿者,對未成年人和女刑釋解教人員利用各種特殊節日,開展親情幫教。舉辦了“終生學習、重塑靈魂”、“銘記母親恩情,關愛特殊女性”等主題活動,用濃烈的情感,喚起他們重塑自我、重歸社會的信心。二是充分發揮各鄉鎮黨委、政府地域管轄的優勢開展安幫工作。各鄉鎮黨委、政府有責任、有義務對轄區內的刑釋解教人員進行幫教安置,同時,黨委、政府的重視也可以為所在地的安幫工作站給予極大的支持。因此,我縣在工作方案中要求各鄉鎮的班子成員都必須掛點各村(居)委會開展工作,確保了回歸人員能及時落實承包責任田或重新就業,及時享受到相關政策待遇;到目前止,回歸的農村刑釋解教人員已全部落實了責任田、責任山。三是充分發揮村(居)委會人情社情熟悉的優勢開展安幫工作。幫教小組的工作人員大部分是基層村(居)委會干部,他們人緣熟、情況明,情感上容易接納,大量的教育轉化工作由他們具體承擔。所以,我縣將各村(居)委會干部列入幫教工作的具體責任人,既對他們進行業務培訓和指導,又給工作壓力增加責任心。同時通過他們動員回歸人員的親朋好友開展幫教工作,與上級聯系落實相關政策,使幫教工作取得成效。部門聯動既增強了工作的實效,更為我縣營造了一種幫教安置工作的濃厚氛圍。
三、措施促動,強化督查,提高實效
制定一個完善的措施是幫教安置工作的前提,但有措施不落實等于零,布置工作不檢查等于零,查找不落實的事和查處不落實的人等于落實。因此,我縣在制定了幫教安置方案和一系列的工作措施后,將工作的督促檢查擺在了首要位置,縣安幫辦制定了嚴格的考核辦法,并實行每月至少一次的督促檢查工作,將平時的檢查和年終的考核結果納入到全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考評,對工作表現突出的給予獎勵,對工作敷衍塞責的追究責任,在此基礎上推進以下各項措施的全面落實。
(一)抓好“三個對接”。一是工作對接。縣安幫辦主動與監獄、勞教所、看守所加強聯系,堅持每年帶領成員單位深入關押本縣服刑在教人員較為集中的監獄、勞教所和縣看守所開展1-2次大型幫教活動。重點向罪犯、勞教人員提供法律服務、法律援助、文化教育、醫療防疫、心理輔導、困難幫扶等服務。特別是針對即將刑釋解教人員,重點做好就業推薦工作,增強他們重新做人的信心,提高幫教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二是信息對接。縣安幫辦充分利用“省刑釋解教人員信息系統”,及時掌握罪犯、勞教人員出監獄前一個月認罪服法情況、改造表現、刑釋解教時間、技術特長、擇業意向、出監(所)評估情況以及幫教安置建議等信息,待刑釋解教人員回歸后及時反饋到安置幫教小組,有針對性地做好安置幫教工作。根據數據庫的相關內容,我們還制定了專門的表格發放到各安幫站進行排查,利用半個月的時間將信息內容全部錄入數據庫。三是人員對接。縣安置幫教辦公室在獲悉罪犯、勞教人員即將出監獄(所)的信息后,提前通知各鄉(鎮)安幫站,鄉(鎮)安幫站及時通知動員其親屬將刑釋解教人員接回,接回后要到其戶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報到。對無家可回的刑釋解教人員由所在鄉鎮或司法所工作人員負責接回。假釋、暫予監(所)外執行人員出獄(所)前,與當地派出所落實管控措施,對出監獄后不到戶籍所在地報到、落戶或因住所搬遷造成人戶分離以及其他原因而流散社會的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辦公室和公安機關加強協作,摸清去向,采取切實措施,做到個個有登記,人人有著落,努力降低脫管失控率。
(二)落實“四個健全”。一是健全機構。建立以縣綜治辦、司法、公安、勞動和社會保障、工商、教育、關工委、婦聯、共青團、稅務等為成員單位的幫教領導小組。同時,鄉鎮、村(居)委會也成立了相應的領導小組和幫教小組,形成了各級聯動、多方參與、相互配合的幫教工作體系。二是健全責任。為確保該項工作抓好抓實抓出成效,我縣實行了由縣委常委和縣人大主任、政協主席每人結對一個鄉鎮,各鄉鎮班子成員具體幫扶一個村(居)委會,村(居)委干部具體幫扶刑釋解教人員的三級幫扶責任制。三是健全擋案。各安置幫教小組在安置幫教活動中及時為幫教對象建立檔案,實行一人一檔,檔案內容翔實完備。四是健全幫教。刑釋解教人員回家后,安置幫教小組及時跟進,在一周內指派人員家訪,做到每季度至少與幫教對象談一次話,并將談話情況記錄在卷。在進行家訪談話時,重點介紹相關政策,了解思想動態,解決實際問題,做到既安其身,更安其心,幫助對象樹立起重新做人的勇氣和信心。
篇9
關鍵詞: 高職教育案例教學能力培養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建立職業大學至今,我國高職教育已經走過了二十多年的發展歷程。199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召開,中央提出“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工作要求,我國高職教育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歷史新階段。現代高職教育要求培養學生成為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當前高職的專業教學應努力向行業實踐和社會專業需求對口靠攏,這樣才能向社會輸送合格和有競爭力的人才。
一、我國高等院校的傳統教學模式及高職教育現狀分析
在我國傳統的應試教育中,側重以教師為主導,以書本為中心,以考試為最終目的,學生學習處于被動狀態,課堂教學缺乏互動、引導和情境設計,忽略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專業興趣培養。對于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教師往往把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推遲到實習階段,而忽略了課堂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使得大多數學生在進入社會后不能很快適應企業或單位的需求,課堂教學和實踐操作相差甚遠,大多知識都是紙上談兵。而我國的高職教育又脫胎于高等教育,在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上多少受到普通高等院校的影響。
高職院校的學生大多在中學階段沒有打好基礎,高考中沒有取得理想的成績,多少存在自卑的心理、消極的情緒,很多學生到了大學階段,都渴望獲得老師和同學的認可,也希望有機會可以和老師多溝通。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幫助學生找準自己的定位,端正學習態度,樹立學習信心,教育他們“知不足然后知進步”,在教學方法上也應該和普通高校有所不同,找尋一條適合職業教育的新途徑。如何把課堂教學和實踐操作相結合,將“偏重文化技術和理論知識”轉向“重視就業技能和發展能力”,將“校內課程為主,重視學科性”轉向“重視專業領域建設,注重校內學習與工作經驗的一致性,就業導向重于書本知識”,成為高職教育需要探索和急需解決的問題[1]。
隨著我國高職教育的不斷發展和大力推進,高職院校教師在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上都進行了全面深化的改革,如現今大力倡導的案例教學,就是一種符合我國高職院校現狀和適合社會需求的教學方法。
二、在高職教育中采用案例教學法的意義
1.有利于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老師總是告訴學生應該怎么做,接下來怎么做,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學生成績大多以理論考試成績來判定,從而忽略了培養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積極主動學習的意識,這使得大多數有思想有能力的學生被扼殺在理論分數的搖籃里,阻礙了能力的發揮與提高。采用案例教學法,正好能彌補這一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案例教學法強調以人為本,教師側重于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引導,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愉悅的心理體驗,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形成一種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和探索學習的開放性學習氛圍[2]。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是被動的、消極的接受者,而是主動的、積極的知識探究者,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獲取知識,最大限度地利用時間,發揮能力。
2.有利于理論聯系實際,知識轉化技能。
職業院校注重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學生畢業后要能很快適應崗位技能的需求,在教學過程中理論聯系實際就顯得尤為重要。案例教學最突出的優勢之一便是將日常生活中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真實事例作為教學內容,以現實問題為研究對象,以真實的數據為依據,通過對各種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解決,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逐步培養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知識轉化技能的目的。
3.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創造精神是一個民族生存發展與進步的靈魂,更是一個民族興旺的動力。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職業教育乃至當今教育所要研究的重大課題。案例教學法中案例所描述的是一個兩難的困境,沒有分析,只有事實。案例討論的結果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沒有人告訴你答案,案例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置身于決策者的角色中,根據材料所提供的情況,做出自己的決定,這樣有利于激發創新思維和培養創新能力[3]。
4.有利于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作為一種互動性、啟發性較強的開放式教學方法,使得教師上課時不再是唱獨角戲, 而是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調查、分析、研究、討論、實施等,當學生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老師給予歸納和總結,在此過程中,掌握學生哪方面知識不夠牢固或有所欠缺,從而及時對教學內容進行重復和補充[4]。這種開放式教學模式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創造一個輕松、和諧、自主的學習氛圍外,教師還應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庫,轉變傳統教學中硬性灌輸的教學方法,更新教學觀念,選擇具有典型性、啟發性的案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自覺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大力發展高職教育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客觀需求,實踐證明,我國技能型人才素質和創新能力不高,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和增強競爭能力的瓶頸,高職教育正是為滿足這種需求而發展起來的,而案例教學作為一種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法,通過長期的案例教學訓練,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可以提高教學質量,促使教師轉變教學觀念,達到教與學雙贏的效果。研究和探討案例教學法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而且有助于實現素質教育的培養目標,為培養出色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為提高我國高職教育,實現“重視就業技能和發展能力”提供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教育科學出版社.
[2]李斌.案例教學過程的設計與評價[J].教育與職業2007,(3).
篇10
據中國臺灣網3月10日北京消息,加強兩岸文化教育交流是2013年兩會臺灣團和政協界別組關注的話題之一。由此可見,加強兩岸文化、教育的交流重要性。建立兩岸高校音樂教育交流合作機制是進一步深化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的重要環節。兩岸高校音樂教育交流合作機制的建立是要結合海峽兩岸高校的實際情況,要有超前意識,充分把握兩岸高校音樂教育的發展趨勢,既要找出兩岸共性,保持中華民族特色,又要發揮兩岸優勢,適應國際化需求。海峽兩岸高校交流合作機制的建立,需要明確長遠的發展目標和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首先要明確海峽兩岸高校交流合作機制的主要內容,當中包括編寫制度規范、搭建平臺渠道、協商重大問題、協調海峽兩岸政策等。其次,要研究如何通過海峽兩岸高校音樂教育交流合作機制,讓海峽兩岸高校實現優勢互補、資源整合,并最終形成一套制度化和規范化的長效機制。兩岸高校音樂教育交流合作機制的建立,還需要由海峽兩岸組建專家顧問團隊,從專業的角度,對交流合作協議和機制進行研究和分析,吸納各方意見,形成可行性報告和工作步驟,提前進行規劃和部署。兩岸高校和社會各屆共同努力,盡早將高校音樂教育交流合作協議和機制作為兩岸合作交流的商討議題提出,通過探討和商議,一定能加快建立起對兩岸高校音樂教育發展有促進作用并行之有效的高校音樂教育交流合作機制。
二、構建兩岸高校音樂教育交流合作機制的初步設想
(一)構建兩岸高校音樂教育合作平臺,促進兩岸高校音樂教育師資交流
兩岸高校音樂教育要培育出國際化音樂人才,需要有國際化經驗的優秀音樂教育師資。目前,臺灣地區音樂教育師資的學歷普遍較高,其音樂與文化、科技產業的結合也比大陸早,有成功的案例,與國際接軌。雖然大陸音樂教育師資的國際化比臺灣地區低,但音樂專業院校、綜合性大學的音樂學院和開設音樂專業的院校遠多于臺灣,師資力量宏厚,擁有很多教學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因此,兩岸高校的音樂師資隊伍應積極深入開展交流合作,構建多種交流合作平臺。具體做法是:可以組織開展海峽兩岸高校音樂教師交流與培訓活動,彼此分享對方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成功的教學實踐經驗。在高校音樂教師教育領域,可定期舉辦海峽兩岸高校音樂教育教師教學技能或音樂學術論文培訓或比賽。兩岸教師還可以互相觀摩學習課堂教學實踐,彼此分享和借鑒對方的課程設置方案及課程與教學資源。待條件成熟后,兩岸教師可互相參觀考察、訪問和訪學,還可以互派教師到對方學校開設講座甚至短期任教,可以有效地促進高校音樂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教學方式與內容的改進。兩岸高校教師除了要嚴謹治學、為人師表外,還應傳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和精神,為中華民族的未來發展培育出更多優秀的國際化音樂人才,為兩岸文化產業的融合和發展貢獻出各自的力量。兩岸高校音樂教育交流還可以通過文教基金會等團體運行,擴增老師與學生參訪、交流、研討機會,鼓勵師資分享等,通過合作平臺,為海峽兩岸高校音樂教育帶來更實質的幫助,共同應對和把握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沖擊和機遇。
(二)設立兩岸高校音樂教育研究中心及學術論壇機制,合作研究課題
海峽兩岸在平等互惠和共同發展的原則基礎上,為增進海峽兩岸學術交流研究,建立長期友好合作關系,可以設立兩岸高校音樂教育研究中心及學術論壇機制,使兩岸高校音樂教育學者,可依托中心或論壇這一平臺,廣泛吸收兩岸的音樂教育理論和實踐,開發共同研究課題等多種形式的交流活動。課題研究內容可以在充分契合當地高校音樂教育改革與發展需要的基礎上,盡可能考慮到兩岸的全面交流合作,以有效推動兩岸高校音樂教育事業共同繁榮發展。在合作研究兩岸高校音樂教育課題的基礎上,還可以嘗試開展各個層面的教研交流活動,高校音樂教育領域,可以開展高校音樂課堂教學觀摩與評比活動,編寫出版兩岸高校音樂教學課例及評析等方面的教學參考用書,為弘揚傳統音樂,突出地方特色,也可開發地方教材。
(三)組織開展各項活動,搭建兩岸高校學生相互交流學習平臺
兩岸青少年是中華民族的希望和未來,均具有積極向上的活力和無限的創造力。因此,兩岸的青少年應多交流和接觸,加深了解和包容,加強互動和合作,共同創造中華民族美好的明天。兩岸高校除了可多進行音樂藝術表演活動的交流外,也可以嘗試探討異地教育見習、實習和藝術實踐的模式,構建學生短期互換交流機制,學生可以分享各校電子圖書館資料,還可設計供兩地學生共同選修的網絡課程,探討部分課程互認學分的可能性。此外,鼓勵兩岸本科畢業生異地報考研究生,并在這方面提供咨詢和指引服務。
(四)合作創辦網站和刊物,加強兩岸信息交流
在資訊傳播十分發達的今天,海峽兩岸的交流合作也需要搭建一個快捷、便利的交流平臺,以便于兩岸的音樂教育同行能夠及時交流信息、分享成果。因此,創辦兩岸高校音樂教育的網站很有必要。創建網站的操作性強、成本低、見效快、效果好,且隨時可資源共享,如果順利成立兩岸高校音樂教育研究中心,可以由該研究中心具體負責網站的設計和維護。建立“海峽兩岸音樂教育網”,可呈現音樂教育資訊、音樂課外活動交流、音樂教師學術交流或音樂課優秀教案展示等內容。網站中可開設兩岸遠程音樂教師教育課程,由兩岸高等院校優秀的音樂教師做主講教師,通過電視廣播、互聯網、函授等多種不同渠道互助學習,充分利用兩岸的教育資源,增加接觸,增強互信。在高校音樂教育領域,可考慮創辦《海峽兩岸音樂教育》期刊,收集兩岸高等音樂教師音樂教學、音樂教育理論研究方面的論文,促進海峽兩岸音樂教師學術交流。為建立長期友好的合作關系,海峽兩岸可定期互派代表團,定期交換信息、資料和出版物,同時開展培訓研修、舉辦學術研討會、開發共同研究課題等多種形式的交流活動。合作創辦網站和刊物,能加強兩岸信息交流,以全方位搭建交流合作平臺,及時而充分展現海峽兩岸音樂教育的交流合作成果。
(五)兩岸高校音樂教育與產業交流
綜觀世界,一方面,文化與經濟的結合日益密切,文化對經濟的推動效果更為明顯;另一方面,文化的傳播也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產生了更多新的機遇和開拓出更為廣闊的空間。在歐美一些國家,文化產業已成為該國支柱產業,如美國,其文化產業出口額已占其總出口額的30%以上,因此,文化產業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衡量指標,也是世界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而在文化產業中,娛樂產業占有很大比重,音樂則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歷來在中西方娛樂文化的交流與發展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隨著網絡科技和電信技術的發展,音樂產業產生了革命性的變革,也促成了新媒體TMT(Telecommunications,Media&Technology)產業的誕生和數字音樂的發展。音樂已經超越了藝人、唱片、媒體等傳統產業端,向數字音樂、網絡娛樂和信息影音等多元化的新媒體方向延伸,助推設計、包裝、影視、動漫、演藝等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促進音樂與品牌的整合營銷。成功的企業要將企業的品牌文化傳播給消費者,有著引領潮流作用的音樂無疑是重要元素,因此,音樂與社會和各產業息息相關,相互交融。兩岸高校音樂教育也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音樂藝術人才的培養模式,兩岸高校與行業和產業協會、商會及企業共筑交流合作平臺,構建兩岸“課堂+舞臺+崗位”的工學結合音樂藝術人才培養新模式,提高學生的綜合適應能力,培養出能為社會和產業服務的音樂專業實用優秀人才,使兩岸高校音樂教育的成果能在全球化舞臺綻放光芒,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