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教案范文

時間:2023-03-18 18:53: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荷花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荷花教案

篇1

一、讓學生通過學習感受文章準確、生動的語言表達,積累語言。

二、欣賞荷花的美麗,體會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樂于表達,但他們的生活經驗畢竟有限,對文中描繪的荷塘美景,僅憑想象難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師提供直觀的圖像幫助理解。?教學重點:

一、理解荷花開放的種種姿態,體會“冒”字的精妙。

二、體會“我”忽然覺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時眼前出現的景象。?教學難點:

理解“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等句的意思。??一、激趣導入,觸發語感

1、課件出示描寫花的成語,促進積累。

2、欣賞荷花圖片,用一個詞來形容所看到的荷花。?????3、揭示課題。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勾畫出自己認為最能體現荷花美的句子,并多讀幾遍。??三、潛心品讀,領悟語感

(一)全班交流:把你認為最能體現荷花美的句子讀給我們聽聽。?????1、“有的花瓣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1)指名讀。?????(2)指導朗讀。?????(3)挑戰讀。

(4)女生加上動作讀。?????2、“有的還是花骨朵,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1)指導朗讀。想象我們吃飽飯的時候,那是什么感覺??????(2)范讀。(3)男生表演讀。?????3?、“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1)指名讀。?????(2)齊讀。

4.“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

(1)什么叫“挨挨擠擠”?同桌之間做一個挨挨擠擠的動作。你從這個詞中體會到什么?

(2)“挨”還有一個讀音,你知道嗎?

(3)你還從哪個詞語中體會到荷葉的多?除了荷葉的多和密,你還體會到荷葉的什么特點?

(4)誰能讀出荷葉的大、多、密來??????(5)齊讀。?????5、“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1)默讀課文,思考:“冒”字還能換成什么字?荷花從挨挨擠擠的荷葉之間怎樣的長出來才叫冒出來?

(2)交流以上問題。

(3)你從中體會到荷花的什么心情?

(4)(出示課件,隨著音樂教師解說)它們仿佛想干什么??????6、有感情的朗讀第二自然段。?????(二)體會第三段

1、荷花的形象那么美麗動人,荷花的清香是那么幽淡迷人,荷花的魅力是那么令人難忘!于是,面對這滿池的荷花,作者不由發出這樣的感嘆:如果把這一池的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孩子們,你們知道這位畫家是誰嗎?

2、讓我們一起與大自然對話,夸夸這位了不起的畫家(齊讀最后一句)

(三)體會第四自然段

1、播放音樂,配樂范讀第四自然段。

2、指名讀。

3、閉上眼睛,靜靜地,靜靜地,用心靈去看、去聽、去感受荷花的世界吧!(師引導想象)

4、交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除了蜻蜓和小魚說話,你還聽到哪些悄悄話呢?

四、升華情感

1、(再次欣賞荷花圖片)你打算用什么樣的語言來贊美荷花或歌頌大自然呢?

2.品賞古詩文。

3、欣賞《荷塘月色》片段。

五、總結全文

篇2

(-)知識脈絡

有機物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基礎,它們的開發利用大大的提高了人類的生活質量并且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在初中已有的個別有機化合物的初步概念的基礎上,本節進一步了解有機化學的研究范疇、發展過程以及對科研、生產、生活、環境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掌握有機化合物的典型性質和有機化合物基礎知識利用已有的原子結構和化學鍵的知識了解有機化合物的性質與結構的關系,了解有機化合物多樣性的原因。認識生活中接觸到的高分子材料以及環境與化學的關系

(二)知識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點:

本節教材體現了“從生活到化學,從化學到社會”的認識逐步深入的過程。從

培養學生終身發展所必備的知識和能力出發,新教材較舊教材更符合知識的邏

輯關系,同時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了解有機化合物的性質特征、結構特征與多樣性的關系

通過觀察實驗掌握甲烷的性質、取代反應。

掌握同分異構現象以及簡單的命名規律

初步培養學生空間想像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對自己熟悉的種類不同的有機物的分析,讓他們學會怎樣從中歸納、總結有機化合物性質的一般規律。

2、通過“遷移?應用”、“交流?研討”、“活動?探究”等活動,提高學生分析、聯想、類比、遷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的

1、通過“遷移?應用”、“交流?研討”、“活動?探究”活動,激發學生探索未知知識的興趣,讓他們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樂趣。

2、通過用模型組裝有機分子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和探索精神。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甲烷的性質、有機物結構的多樣性

四、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3、教學媒體、課件;

4、編制“活動?探究”活動報告及評價表。

五、教學方法

問題推進法、實驗探究法

六、課時安排

3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認識有機化合物

教學準備

學生:預習教材第一節第一部分(60頁---62頁);

要求提前準備一種有機材料了解它的性質、用途并向同學做介紹。

教師:要求對學生可能找到的材料做到充分考慮;適當的補充實驗,例如溶解性、受熱

時狀態變化等,有利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

教學過程

(一)學生活動“聯想……質疑”

問題:你認識的有機物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質?什么用途?

這個問題由學生充分討論、發言;介紹生活中接觸到的有機物

討論:1、哪些是有機物的共同性質?

2、從溶解性、耐熱性、可燃性、電離性等五個方面比較無機物有哪些區別?

3、研究有機物的性質用到哪些方法?

演示實驗:

歸納:有機物性質特征

大多數有機物:1、難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

2、易燃燒。

3、大多數是非電解質,難電離。

4、熔點低,易熔化。

5、反應慢、反應復雜、副反應多。

(二)師生共同活動“觀察……思考”(能進行學生探究實驗更好)

以甲烷為例進一步研究有機物的性質

1、完成書中實驗1、實驗2;

2、按小組討論、記錄實驗現象。

3、歸納甲烷的性質。(1)可燃性

(2)取代反應

甲烷的結構特點:閱讀63頁知識點擊

第二課時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特點

教學準備

學生:預習教材第一節第二部分(63頁---65頁);

用球棍模型組合丁烷分子,體會有機物的樣性。

教師:教學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閱讀63頁工具欄,由學生寫出甲烷的結構式、甲烷的結構簡式。

(二)進行“活動與探究”

(1)動手組合乙烷、丙烷、丁烷的結構模型,寫出它們的結構式、結構簡式。

給烷烴的概念,找烷烴的通式。

(2)閱讀64頁知識支持,讓學生發現問題,當碳原子數較多時組合方式不只一種,碳原子數越多,可能的結構越多;帶著疑問進入下面的討論。

(三)有機物的命名和同分異構現象

可以根據學生情況,控制深度。

總結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特點:(1)原子之間共價鍵相連。

(2)碳原子之間可以連成鏈狀或環狀。

(3)碳原子與碳原子之間可以是單鍵、雙鍵、三鍵。

(4)分子式相同時,可以出現多種結構。

第三課時概括與整合

教學準備

篇3

2,理解動能和彈性勢能的轉化,能舉例說明動能和彈性勢能的轉化.

3,分析和解釋實例,說明動能和勢能的轉化過程,動能、勢能、機械能的變化情況.

4,建立能量的概念,樹立能量轉化和守恒的觀念,為后面學習能的轉化和守恒大小基礎.

5、通過分析生產和生活中的實例,養成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習慣和能力.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安排了麥克斯韋滾擺實驗來說明動能和重力勢能的相互轉化,接著又安排了把用細線懸掛起來的金屬小球拉到一定高度放開,以及木球與彈簧片碰撞兩個實驗,來說明動能和彈性勢能的相互轉化.使學生一開始就注意到動能和這兩種勢能都可以相互轉化.在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過程中,機械能減少轉化為內能的問題安排在下一章講,在這里沒有涉及.教材最后分析了人造衛星繞地球運行過程中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目的是加強物理知識與現代科技的聯系,使學生了解他們所學的物理知識,也可以用來解釋一些高科技中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法建議

注重實驗教學,分析上拋小球的實驗到觀察麥克斯韋實驗,在教學過程中要使學生明確實驗的目的和觀察物理現象,清楚具體的過程,從速度變化、高度變化到能量變化,學生能從能量變化中知道能量的轉化.

課本實驗中動能和彈性勢能的轉化不用細致分析,但是要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注意觀察的分析木球碰撞彈簧片的過程,由于碰撞非常短,所以應當幫助學生想象彈簧片的形變,從而理解動能和彈性勢能的轉化.

教學中注意把學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注重分析實例,例如分析射箭過程中的能量轉化,分析衛星運行時動能和勢能的轉化.在分析衛星運行時,應當利用板圖標出遠地點和近地點,使學生養成畫圖幫助分析的習慣.

教學設計示例

第二節動能和勢能的轉化

【課題】動能和勢能的轉化

【重點難點解析】動能和勢能的轉化;分析轉化過程.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運行過程中的能量轉化過程.

【教學過程】

1,實驗引課

觀察滾擺實驗,用板圖幫助分析.

實驗時要注意觀察:滾擺在下降過程中速度如何變化;上升階段速度如何變化.

注意分析的問題:到最高點時,高度、速度特點;說明了什么;到最低點時,高度、速度特點;說明了什么;在下降過程中,高度、速度如何變化,說明了什么;在上升過程中,高度、速度如何變化,說明了什么.

實驗結論:物體的動能和重力勢能可以相互轉化.

2,新授課:動能和勢能的轉化.

1)分析實例

方法1:針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由學生自己列舉能體現動能和重力勢能相互轉化的現象,并具體分析能量轉化的過程.用討論分析的方法完成課堂學習.

方法2:一般情況下,可以分析重點實例,例如分析乒乓球從某一高度自由下落過程中,不考慮空氣的阻力,注意分析:乒乓球從某他高度下落到接觸地面的過程;乒乓球從接觸地面到發生最大彈性形變的過程;乒乓球逐漸恢復原來形狀到反彈起來的瞬間;乒乓球反彈起來后上升到最高點的過程.

2)結論:在上升和下降過程中,是動能和重力勢能的相互轉化,在乒乓球發生彈性形變過程和恢復原來的形狀的過程中,是動能和彈性勢能的相互轉化.所以動能也可以和彈性勢能相互轉化.

3)其他實例分析:可以做課本上的實驗2和實驗3,并由學生自行分析在實驗過程中的能量轉化.

4)難點分析:人造地球衛星在繞地球轉動的過程中,分析能量的轉化.

方法1,一把般情況下,學生由板圖觀察近地點和遠地點的高度和速度的特點,從而分析人造地球衛星在從近地點到遠地點和從遠地點到近地點移動的過程中,動能和重力勢能的相互轉化,并知道機械能的總量是保持不變的,也為以后學習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打下基礎.

方法2,針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由板圖觀察近地點和遠地點的高度的特點,并告知學生在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轉動的過程中機械能的總量保持不變,讓學生分析在衛星到達近地點和遠地點的位置時,運行速度的特點是什么,并想象衛星是如何繞地球轉動的,從而增強學生想象事物的能力.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課題名稱】觀察和分析某個動能和彈性勢能轉化的實例

【組織活動形式】學生小組

【輔導參考】

1,觀察和實踐蹦床運動,分析在接觸蹦床過程中,蹦床發生彈性形變的過程和能量轉化.

2,拆開一個玩具小車,觀察上弦時,發生的彈性形變,以及它在恢復原狀過程中的特點.

【評價方案】

1、學生自評.

篇4

引發思考:那什么是酸性體質?什么是堿性體質?食物的酸堿性又是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重點談談這個話題。

設問:為什么要關注食物的酸堿性?食物的酸堿性對人體有何重要意義?

知識簡介:人體正常的生理過程所涉及的體液都有嚴格的酸堿性要求。正常人體血液的pH總保持在弱堿性范圍(7.35~7.45),否則,就會出現“酸中毒”或“堿中毒”。

而人體細胞內存在一些重要的酸堿平衡,這些平衡需要通過選擇不同的食物來保持。若進食酸性食物過多,可破壞體液的酸堿平衡,人的生命活動就會受到抑制,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生命,就像水被污染后,生活在水里的魚兒就要窒息甚至死亡一樣。

溫馨提醒:我國居民長期攝入的蔬菜、水果等堿性食物偏少,尿液偏酸性,如不注意控制酸性食物的攝入會導致多酸癥而引起人體缺鈣,血液黏度增大。

設問:怎樣判斷食物的酸堿性?

(學生閱讀教材P32~33,總結并回答以下問題。)

問題設置:1、何謂酸性食物?其代表物有哪些?

2、何謂堿性食物?其代表物有哪些?

3、食物的酸堿性的分類標準的依據是什么?

歸納總結:食物的酸堿性并不是憑口感,而是根據食物在體內代謝最終產物的酸堿性來進行分類的。

(1)酸性食物是指組成成分在人體內代謝后生成酸性物質,使體液呈弱酸性,稱為成酸性食物。動物性食品中除牛奶外,多半是酸性食品。

(2)堿性食物是指組成成分在人體內代謝后生成堿性物質,使體液呈弱堿性,稱為成堿性食物。植物性食品中,除五谷、雜糧、豆類外,多半為堿性食品;而鹽、油、糖、咖啡、茶等,都是中性食品。

(3)少數例外:盡管大部分的水果、蔬菜呈堿性,像李、梅等水果因為含有人體不能代謝的有機酸,因此會留在體內呈現酸性反應。橘子或檸檬則不同,它們含的有機酸人體可以新陳代謝因此屬于堿性食品。

反饋練習:

1、有關檸檬的說法錯誤的是()

A.檸檬是具有酸味的食物B.檸檬是酸性食物

C.檸檬是堿性食物D.檸檬在人體內徹底氧化后,剩下堿性的鉀鹽

答案:B

2、長期食用下列食物,可能引起人體酸中毒的是()

A.魷魚干B.菠菜C.蘋果D.西瓜

答案:A

3、下列元素在人體內最終代謝產物錯誤的是()

A.碳—碳酸B.氮—硝酸C.硫—硫酸D.磷—磷酸

答案:B

導入:在挑選食物時(特別是加工性食品),除了要注意食物的酸堿性之外,還要多加留意其營養標簽,了解食物當中含有哪些食品添加劑?是否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添加劑或是否缺少人體必需的食品添加劑。那食品添加劑有哪些種類?哪些添加劑對人體有害?哪些有益?

(學生閱讀教材P33~36,討論總結。)

知識簡介:著色劑——改善食品的外觀

(板書)調味劑——增添食品的味道

防腐劑——防止食品腐爛、變質

營養強化劑——增強食品的營養價值

科學視野:1.不含食品添加劑就是好食品嗎?

食品添加劑對改善食品的質量:色、香、味,確保產品新鮮,提高食品的營養價值,對食品加工等方面,都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不少食品添加劑本身也是人體可利用的營養成分。

如阿斯巴甜可用于糖尿病患者做糖的代用品,其成分是人體正常需要的18種氨基酸之一,在體內不會升高血糖,而且甜味是蔗糖的幾十倍。胡蘿卜、番茄紅素等已證明對防癌、抗衰老有一定功效。

其次,國家批準使用的大多數食品添加劑是低毒性的合成物,例如山梨酸如果用一個體重50kg的成人身上,每天攝入210g,才可能產生毒性反應。按照食品衛生規定山梨酸用于食品中的最高量是50mg/kg,也就是要每天食用4200kg此食物,才會造成毒性反應。

食品衛生法規對使用食用添加劑的劑量有嚴格限制,在低劑量下,使用含食品添加劑的食品是絕對安全的。

2.“蘇丹紅”事件(蘇丹紅一號)

IUPAC中文命名:1-苯基偶氮-2-萘酚

常規

分子式C16H12N2O

結構簡式

外觀暗紅色或深黃色片狀晶體

危害及預防

危險性:

有限的致癌證據

可能引起皮膚接觸過敏

可能對水生環境有長期負面作用

影響可能會無法取消

預防:

不要呼吸其粉塵

穿戴適當的防護服裝及手套

如果吞服,立即尋求醫生幫助或按照標簽指導操作

避免釋放到環境中

反饋練習:

3、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出現了“加碘食鹽”、“增鐵醬油”、“高鈣牛奶”、“富硒茶葉”、“含氟牙膏”等商品。這里的碘、鐵、鈣、硒、氟應理解為()

A.元素B.單質C.分子D.氧化物

答案:A

4、火腿中加入亞硝酸鈉,可使肉類較長時間保持鮮紅色,其原因是()

A.亞硝酸鈉是防腐劑,可抑制細菌的繁殖

B.亞硝酸鈉跟氧氣反應,抑制了肉類的氧化

C.亞硝酸鈉跟肉類的蛋白質反應

D.亞硝酸鈉本身為鮮紅色,覆蓋在肉類表面

答案:B

5、橙花醛是一種香料,結構簡式為(CH3)2C=CHCH2CH2(CH3)C=CHCHO。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橙花醛不可以與溴發生加成反應B.橙花醛可以發生銀鏡反應

C.1mol橙花醛最多可以與2molH2發生加成反應D.橙花醛是乙烯的同系物

答案:B

6、人體血液的pH保持在7.35~7.45,適量的CO2可維持這個pH變化范圍,可用下面化學方程式表示:。又知人體呼出的氣體中CO2的體積分數約為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太快而且太深的呼吸可以導致堿中毒(pH過高)

B.太快而且太深的呼吸可以導致酸中毒(pH過低)

C.太淺的呼吸可以導致酸中毒(pH過低)

D.太淺的呼吸可以導致酸中毒(pH過高)

答案:AC

附:自我測試——你屬于酸性還是堿性?

1、是否免疫力低下,容易生病?

2、經常夜里睡眠不好,晨起后又頭暈腦漲?

3、情緒不穩定,容易發怒

4、經常食欲不振?

5、經常腰腿酸痛,全身乏力?

6、是否一上車就想睡覺?

7、一年四季都容易手腳冰涼?

8、是否皮膚粗糙,易患皮膚病?

9、常出現便秘、口臭現象?

10、是否經常神經衰弱、記憶力下降?

篇5

【教學設計】

1、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了解氯氣的物理性質,掌握氯氣的化學性質。

過程與方法:通過演示實驗使學生掌握氯氣的性質;通過指導學生觀察、分析演示實驗的現象,培養學生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將化學知識應用于生產、生活實踐的意識,能夠對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和生活問題作出合理的判斷;并通過氯氣的發現和確認的科學史,使學生學習科學家的科學態度和研究方法。

教學重點與難點:氯氣的化學性質。

2、教學方式:

講解與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相結合,教師講解與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相結合。

3、教學過程:

[提問]同學們知道海水的主要成分有哪些?(水,氯化鈉等)

你知道其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什么?

[引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富集在海水中含量很高的元素——氯。

[電腦播放引入]化學家舍勒發現氯氣的生動故事。

1774年瑞典化學家舍勒在研究軟錳礦(主要成分MnO2)的過程中,用它與濃鹽酸混合加熱,產生了一種黃綠色的氣體,且有強烈的刺鼻氣味,使他感到非常難受,但他繼續對該氣體進行研究,發現它可與很多的金屬和非金屬反應,再將這種氣體溶于水,又發現該氣體還能使有色的紙張、花朵、衣物等褪色。

通過以上的信息材料,討論以下的問題:

問題1:推測氯氣的物理性質。

問題2:實驗室制取氯氣的方法及反應。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71頁圖4-15,并給學生示范。

展示一瓶氯氣,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氯氣的物理性質,得出結論后,再與課本上的結論進行對比,小結氯氣的物理性質。

引導學生書寫實驗室制取氯氣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創設問題]請畫出氯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并根據你已有的知識,推測氯氣的化學性質是否活潑?具有強氧化性還是還原性?為什么?并與氧原子的結構及氧氣的性質比較,有什么相似性嗎?

[學生討論交流]可能都是活潑的非金屬單質;能與許多金屬和非金屬反應。

[講解]教師利用課件進行講解Cl2與金屬的反應,并通過氯氣與Na、Fe、Cu的反應歸納氯氣與金屬反應的規律。

[學生自主探究實驗]

實驗4-3:氯氣與氫氣點燃反應

①提出問題: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的現象怎樣?

②制定計劃和設計實驗:制取H2,檢驗H2的純度,將燃著H2的導氣管伸入盛有Cl2的集氣瓶中。

③實驗過程:在空氣中點燃氫氣,然后把導氣管伸入盛有Cl2的集氣瓶中,觀察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的現象。

④實驗現象:H2在Cl2中繼續燃燒,發出蒼白色火焰,集氣瓶口有白霧出現。

⑤實驗結論:純凈的H2可以在Cl2中安靜地燃燒。

⑥注意事項:為了保證實驗安全,H2在點燃前必須驗純;氫氣導管要從集氣瓶口慢慢地逐漸伸向瓶底;為了減少環境污染,氫氣燃燒完畢后,立即用玻璃片蓋住集氣瓶口,然后向集氣瓶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溶液并振蕩,吸收HCl氣體。

(通過課件小結氫氣與氯氣的反應)

[組織學生討論]

問題1:從鈉、鐵、銅、氫氣與氯氣的反應分析氯元素化合價變化情況,并驗證前面推測的氯氣化學性質是否正確?

問題2:通過以上的實驗,你對燃燒的條件及其本質有什么新的認識?

教師啟發:金屬和非金屬氫氣在氯氣中反應有什么共同點?燃燒是否一定有氧氣參加?比較鐵、硫、碳在氧氣中燃燒與銅和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的現象,找出其共同特點。

[得出結論]:1、氯氣很活潑,具有強的氧化性。

2、燃燒的概念:凡發光發熱的劇烈的化學反應均可稱為燃燒。

4、作業設計:

例1、下列氣體中,既有顏色又有毒性的是:(C)

A、N2B、COC、Cl2D、CO2

例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B)

A、氯原子和氯離子的化學性質相同

B、氯離子比氯原子多一個電子

C、氯氣有毒,氯離子也有毒

D、鐵在氯氣中燃燒,生成FeCl2

例3、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銅絲在氯氣中燃燒

2、鐵絲在氯氣中燃燒

3、HCl的工業制法

【教學反思】

本課時的教學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突出重點從物質種類上來看,重點學習氯元素的單質──氯氣;從氯氣的知識結構來看,重點學習氯氣的強氧化性;從氯氣的氧化性來看,重點學習氫氣在氯氣中的燃燒。教科書對重點知識不僅作了比較詳細的介紹,而且安排了“實驗”“思考與交流”等活動,以調動學生各種感官,使學生建立起知識結構并不斷加深。而教科書對氯氣的實驗室制取等只是通過“科學史話”作了簡單的介紹。

篇6

1.教師講解和實驗活動,了解研究和學習化學的基本方法;

2.認識化學實驗在學習和研究化學上的重要性;

3、了解學習化學需要進行科學探究

4、學習化學需要借助化學符號(或者化學用語),初步認識化學符號在化學學習上的重要性

5、提高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增加學生學習化學的責任感

【學習重點】

了解研究和學習化學的基本方法;

【學習難點】

認識化學實驗在學習和研究化學上的重要性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化學學習需要進行化學實驗

自主學習:閱讀課文P17—18、P142---147

合作探究:

一、同學們展示收集的銅綠,討論銅綠可能有的物理、化學性質。

學生分組完成有關銅綠的實驗,教師指導學生常見的儀器的名稱、使用、操作、實驗現象的觀察、記錄,強調實驗室規則,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1.“銅綠”和鹽酸的作用

2.“銅綠”受熱的變化

二、交流討論:通過上述實驗,你對“銅綠”有什么認識,學習了哪些實驗基本操作?

展示反饋

拓展延伸:

通過上述實驗你對做好化學實驗有了什么新的認識,你認為使用酒精燈要注意什么問題

補充:酒精燈是實驗室中最常用的加熱儀器。

(1)實驗所盛酒精量不能超過容積的2/3,也不能少于1/4;

(2)使用時要用燃著的火柴點燃酒精燈,嚴禁用燃著的酒精燈去點燃另一酒精燈;

(3)向酒精燈內添加酒精應該用漏斗,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內添加酒精,以防發生火災;

課堂小結:

歸納:1.“銅綠”和鹽酸的作用

實驗現象:產生大量氣泡,并且看到“銅綠”溶解形成藍色溶液。

實驗結論:文字表達式:銅綠+鹽酸氯化銅+二氧化碳+水

2.“銅綠”受熱的變化

實驗現象:綠色的固體受熱后變成了黑色固體,在試管壁上有水珠生成,并且生成了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實驗結論:文字表達式:銅綠氧化銅+二氧化碳+水

第二課時:化學學習需要進行科學探究

9月周

自主學習:嘗試記憶: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物質的化學式

合作探究:

1、通過前面的學習你對學習和研究化學的一種重要方法――――科學探究有什么認識,你認為科學探究一般過程是什么?

2、活動探究:實驗2:研究鎂的性質實驗

金屬樣品

鎂條

1.顏色狀態

2.是否容易被折斷

3.是否可以導電

4.在空氣中點燃的現象

5.在食醋中的變化

二、為了國際交流統一、使用的方便使用一些符號表示元素名稱、物質的名稱、化學反應。。

觀察思考:根據下表中物質的化學式,試分析哪些物質中含有氫元素或氧元素,元素符號、物質化學式的書寫規則。

物質

化學式

是否含氫或氧元素

物質

化學式

是否含氫或氧元素

氧氣

O2

氯化氫

HCl

金剛石

C

氧化鎂

MgO

鎂條

Mg

石灰水

Ca(OH)2

氨氣

NH3

碳酸氫銨

NH4HCO3

展示反饋

拓展延伸:。

一、練習實踐:模擬探究:鐵絲或銅絲的性質。(P21)

二、例題研討:

1.空氣中點燃,下列關于實驗現象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A.發出耀眼的白光B.放出大量的熱

C.生成氧化鎂D.產生白煙

2.實驗操作錯誤的是()

篇7

關鍵詞: 安全教育 滲透

前些年發生在江西的六名學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及屢見不鮮的礦難等事故讓人們對安全教育愈加關注。安全教育關系到人的生命,創造和諧社會首先強調的就是人身的安全,作為化學教師,在教學中結合學科特點和知識內容有機地滲透安全教育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1 深入挖掘教材,結合化學知識,滲透安全教育

教材是學生獲取知識的載體,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安全教育的素材,教學中應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更系統地掌握安全知識,提高安全預防能力。在九年級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中“科學探究”、“身邊的化學物質”和“化學與社會發展”三個主題與安全教育關系密切。教師應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課堂教學容,采擷生活中的化學實例,聯系生活中的安全題,把安全教育全方位、多層次地融合到化學教學中去。例如,筆者在指導學生學習一氧化碳的性質時,提出下列問題:①如果你家中使用煤球爐,說說看,應注意什么?②當煤氣泄漏時,你在現場會怎么辦?③有人說,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在煤爐上放一盆水就行了,你認為對嗎?④浴室內直接裝燃氣熱水器,可能會產生什么后果?⑤如果發現家中有人煤氣中毒,你會怎么辦?問題剛提出,學生們立刻激烈地討論起來,氣氛很是熱烈。學生們有一定的生活經驗,通過學生間的交流和教師的補充,他們的認識也逐步加深,最終對一氧化碳的性質和安全知識有了深刻的理解。由此可見,開掘教材中化學知識的生活內涵,不僅讓學生們體驗到化學知識的價值,也使其認識到安全生活、生產的重要性。

2 結合化學實驗,滲透安全教育

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安全是化學實驗的根本,安全實驗的關鍵是嚴格按照操作規定進行實驗,教師應該把實驗課作為安全教育的主戰場,利用每一次實驗機會進行正確的引導,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提高學生的安全實驗能力。

2.1 教師言傳身教,做好安全示范。

現行教材中有少數實驗因存在爆炸、腐蝕和試劑有毒等現象,具有一定的危險性,致使部分學生對化學實驗有畏懼感。因此,教師在實驗教學中,應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少渲染實驗的危險性,充分利用演示實驗的機會,進行安全教育。在做演示實驗之前必須作好周密的準備,對實驗存在的危險做好充分的估計和預防,實驗時規范操作,即使出現意外,也不要驚慌失措,應從容、冷靜地處理。通過教師的示范減少了學生的恐懼心理,也讓學生掌握實驗安全知識。另外,教師應鼓勵學生改進實驗,使之安全化、綠色化、微型化。例如,在學習氫氣、一氧化碳等可燃性氣體與空氣混合點燃可能會爆炸這一知識點時,我讓學生設計可燃性氣體安全點燃的裝置。學生們大膽設想,各抒己見,利用這些氣體難溶于水的性質,設計出將這些氣體通過裝有水的洗氣瓶再導出點燃的實驗方案。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不僅學習的主動性得到增強,而且會獲得一種更加安全的實驗心理,有利于他們在實驗過程中發揮創造力。

2.2 規范學生操作,培養安全操作能力。

學生在實驗中暴露出的三種思想應引起教師的警惕,一是認為做實驗比較放松而把實驗看成一種休閑活動;二是認為不規范操作照樣能得到預期的現象,又不是實驗考試,無所謂;三是認為實驗存在危險,就不動手,坐在旁邊,做一個旁觀者。學生在實驗室中用嘴吹滅酒精燈的有之,所倒的試劑過量導致反應液溢出的有之,試劑用完不及時歸位就離開的有之,火柴用完隨手亂扔有之,等等。所以在學生實驗中提高安全、規范操作能力顯得很重要。在學生實驗前,教師應講清楚實驗藥品的性質及實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指出可能產生的危害,促使學生們思想上重視起來,提高他們的警惕性。為了加深印象,可用計算機動畫模擬化學實驗中的違規操作,直觀生動地呈現一些化學事故對人身或社會造成的嚴重后果,從反面來教育學生。如:稀釋濃硫酸時將水倒入濃硫酸中,液體四處飛濺;點燃未驗純的氫氣致使氫氣發生器的爆炸;加熱固體藥品,試管口向上,水倒流試管炸裂等,讓學生“親身感受”錯誤操作的危害。當然在這反面教育之后,還有必要向學生指出危險操作后的補救措施。如:酒精燈不慎碰倒后著火,不要驚慌,應立即用濕抹布或細沙撲滅;皮膚上沾到酸堿液,要立即用大量的水沖洗等。在學生實驗時教師還應加強監督指導,通過自己動手,學生能主動地去認識和理解各方面應注意到的安全問題,不僅了解到安全問題帶來的后果,也知道怎樣預防和處理這些問題,從而形成嚴謹的實驗態度和規范科學的實驗操作習慣,這樣就為學生主動地學習建構實驗安全知識,及時消除自己原有對實驗的錯誤觀念和認識誤區,形成健全的實驗安全觀念提供了現實的可能性。

2.3 利用家庭實驗,強化安全意識。

開展家庭實驗,是化學實驗教學的擴展和深化,它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家庭實驗一般是由學生課外自行完成,現場沒有教師指導,甚至沒有家長幫助,因此,教師不能忽略家庭實驗的安全教育問題,要提醒學生實驗的過程、使用的器材要有安全性和可靠性,例如:避免用照明電接線供電,避免使用濃酸、濃堿等腐蝕性、毒性較大的藥品,無家人在場避免使用明火,避免收集有毒氣體,在無法避免使用或者產生有害物質和污染的情況下實驗方案必須包括有效的保護和消害處理措施等,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

護的能力。

篇8

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標本兼治“的方針,以規范化管理為重點,以營造安全和諧的教育教學環境為目標,逐步實現學校安全工作的規范化、科學化、系統化管理,全面提升我鄉小學安全工作質量。

 

一、安全教育工作

1、制度建設和隊伍培訓工作:認真做好15項安全工作制度建設,完善現有的教育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落實工作責任追究制,切實做好師生的交通、食品衛生、消防、大型活動等各項安全工作。要求各主校制定《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全面提高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反應機制和能力,有效避免和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繼續做好各主校安全員和班級安全委員的培訓工作,安全委員統一佩帶標識。

 

2、做好“安全教育活動月”工作:四月份,各村小要開展好以“學習‘兩法一例’,爭做懂法守法小公民”為主題的安全教育月活動。組織各主校學生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主題宣傳教育活動。要認真開展好法制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要教育和引導學生自覺遵守交通規則,做到文明走路、文明騎車、文明乘車。

 

3、開展好宣傳大檢查工作:本學期,安全工作領導小組開展三次以上大型的安全大檢查和抽查,各主校要配備必要的一定數的消防器材,對檢查中發現的安全隱患和發現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確保安全檢查不留盲點和死角。

 

4、做好安全法制教育進課堂工作:將安全法制教育納入學校教學計劃,實現課時、教材、教師三落實,要認真開展“一日常規教育”即利用學生上下學前的一段時間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提示學生注意安全,計劃請民警周景峰同志為全校學生上二節大型法制教育課,并將其作為一項安全工作制度長期堅持下去。

 

5、做好學生上下學乘車安全工作:積極做好學生乘車摸底調查工作,要掌握乘車學生數、乘車路線、所乘車輛,建立乘車學生檔案,實行實名制管理,充分調動家長委員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做好乘車協議簽訂工作,嚴禁學生乘坐“三無”車輛,確保學生乘車安全。

 

二、綜合治理工作

1、開展法制教育工作“以遵紀守法為榮,違法犯罪為恥”為主題開展專題法制教育活動,做好“兩法一例”的學習和宣傳工作,開展“崇尚科學,抵制”活動,組織“爭做守法小主人”征文評選活動,各校要通過報告會、參觀、板報、廣播、知識競賽、主題班會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法制的宣傳和教育,繼續辦好校園法制報。

 

2、強化幫教轉化工作:各主校要建立違紀學生檔案,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貼近學生、關愛學生,讓每一位違紀學生都能感受到來自同學老師和學校的溫暖,中心校將對幫教轉化先進個人進行表彰。

 

3、做好“平安校園”建設工作:本學期要求各主校積極參與“平安校園”的評選工作,達到營造安全和諧的教育教學環境的目的。

 

篇9

關鍵詞:幾何畫板;初中數學教學;案例探討

與其他學科相比較而言,數學知識的學習相對枯燥,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很容易因為學科的枯燥而覺得無聊,長此以往,學生對此學科的學習興趣就會減退。幾何畫板其應用過程當中,操作性很高,是一種將數學圖形與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結合起來的數學學習軟件,在數學教學過程當中運用此種方法,在學生的視角看來能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使學習變得更有趣味性,從而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使其興趣也能得到更長時間的保持,有助于將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提升起來。

一、幾何畫板的功能與特點

最開始是由一家美國的技術公司發明了幾何畫板,后來我國將其引進數學教育當中,它能將數學知識當中的點線面結合起來,運用不同的轉換與展示方式將一些抽象的數學定理與數學公式具體化,在數學教學過程當中是具有一定的特性和功能方面的優勢的。

1.把抽象的知識與公式具體化

能將課本上的數學知識、定律及公式通過技術生動、形象、具體地延伸出來就是幾何畫板最大的一個特點,對于較抽象與晦澀的數學知識來說,這樣能將其變得更容易理解,尤其是在幾何知識的學習當中,其對于初中數學教學當中的重難點知識有所突破,發揮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2.操作靈活使初中數學學習變得動態

在幾何畫板的運用當中,數學知識點變得非常靈活,點線面的存在方式與組合千變萬化,幾何圖形多種多樣,數學規律變得更加具象及動態,學生操作尤為方便,學生可以在課堂當中自己動手操作,將幾何圖形進行個性化的組合、拖動,使自身的觀察能力得到提高,對其主動學習能力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作用。

3.對初中數學教學過程當中的情景進行創造

在數學教材中,雖然數學知識的圖片與文字有很多,但并不如幾何畫板所演繹出來的具體、直接,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學生為了更好地體會圖形與空間的變化模樣往往絞盡腦汁,而在運用了幾何畫板之后這種情況便不會再發生了,學生可以通過自己動手實際操作來更加直觀地感受圖形的變化,而直接、具體的感受會使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更加深刻。總的來說,幾何畫板就是一個能夠使課堂氣氛變得更加活躍,使數學教學課堂變成數學實驗課堂的方式,能大大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二、幾何畫板在初中數學教學當中的優勢

1.知識點呈現更直觀

與初中數學早先刻板的教學方式相比,幾何畫板技術可以使

數學當中一些數量與變量的關系呈現得更加具體與直觀。比如在初中數學的函數教學當中,其可以具體演示其中一個變量在經過

變化之后使另一個變量發生變化的動態效果,將其中變量與自變

量之間的關系明確地展現出來,使初中數學教學從傳統的束縛當

中掙脫出來,為初中數學教學研究提供一種新的思路。

2.操作簡單易掌握

幾何畫板其操作方式非常簡單,靈活性很高,這樣學生在數學學習的參與過程當中就會相對容易一些,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

有很大的幫助,能將學生從以往只能單純在枯燥、乏味的課本當中汲取知識的狀態中解救出來,使學習過程變得更有趣味性,也更容易理解。學生對數學學科的理解由晦澀難懂到簡單易學,其對所學習的知識點也更容易掌握。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提升的同時,其思維能力、觀察能力與動手能力也都會有所提升。

三、在初中數學教學當中運用幾何畫板的實踐與案例分析

1.通過使用幾何畫板,讓學生對函數及其圖像有更好的理解

對函數來說,其表達式一般為二次函數形式,比如y=3x-x2,y=2x+9等。學生如果僅僅通過對書本上的公式進行學習,很難理解其中函數式的含義,但如果運用幾何畫板來使函數式與數學圖形

相結合,學生對函數性質的理解就容易得多,在其對函數知識有深刻理解的同時,還可以有更直觀的感受與體驗。雖然此前教師教學初中數學函數知識的時候也會將函數圖形展現在黑板上,但運用了幾何畫板技術之后,學生可以自行操作,這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與其數學思維的形成是非常有利的。

例如,在學生剛開始學習函數的時候,為了讓其對y=-x+7與y=x+7的區別有更直觀的理解與感受,可以讓學生通過在幾何畫板自己操作繪圖對兩者進行分析比較,讓其利用幾何畫板分別繪制y=-x+7與y=x+7兩個圖形,再對兩個圖形分別進行觀察與對比,

讓學生說出兩個圖形不同的地方。

2.可以運用幾何畫板對勾股定理進行驗證,使學生的能力在發現中提升

教師在講解《勾股定理》一課時,可以讓學生自行操作幾何畫板來對其進行驗證,學生對知識有了新發現,自然會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更有興趣,其自主學習的能力與自主思考的能力也會有所提高。

例如,學生對“勾股定理”進行學習的時候,讓學生利用幾何畫板繪制一個三角形,將其三條邊分別命名為a、b和c,并分別以a、b、c為邊長畫長方形Oa、Ob和Oc。再通過分別計算得出Oc面積剛好等于Oa、Ob面積之和,證明了勾股定理成立。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再畫一個邊長不同的三角形做進一步驗證,解決學生心中的疑惑。

3.運用幾何畫板技術對幾何學科角平分線課程進行教學,顛覆傳統教學模式

在初中數學幾何學科當中,教師對角平分線知識點進行教學時,可以利用幾何畫板技術讓教學更簡單化。

例如,運用幾何畫板軟件創建∠ABC及它的角平分線BE,之后對∠ABE及∠CBE的數值進行分別測量,之后讓學生拖動A點以觀察角度的變化,使幾何課堂變得新穎、生動、有趣,學生在課堂的參與中也更有成就感及主體意識,這樣,在教學方式有所簡化的同時,教學效率也得到了相對的提升。

在幾何畫板的運用過程中,教師應該將其與數學教學當中的具體內容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指導,讓學生自主參與到數學教學中,讓學生更真切、實際地對數學知識的要點進行理解。同時對于教師來說,應用幾何畫板也是一個比較新穎的教學方式,教師應該對其教學方式與技巧進行深入研究,并以自身教學內容與知識點為基礎,將幾何畫板的特點與優點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并將兩者結合起來,讓所教學的知識更容易被學生理解,使學習變得簡單,讓學生對數學學習更積極、主動,有熱情,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篇10

1,理解動能和重力勢能的轉化,能舉例說明動能和重力勢能的轉化.

2,理解動能和彈性勢能的轉化,能舉例說明動能和彈性勢能的轉化.

3,分析和解釋實例,說明動能和勢能的轉化過程,動能、勢能、機械能的變化情況.

4,建立能量的概念,樹立能量轉化和守恒的觀念,為后面學習能的轉化和守恒大小基礎.

5、通過分析生產和生活中的實例,養成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習慣和能力.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安排了麥克斯韋滾擺實驗來說明動能和重力勢能的相互轉化,接著又安排了把用細線懸掛起來的金屬小球拉到一定高度放開,以及木球與彈簧片碰撞兩個實驗,來說明動能和彈性勢能的相互轉化.使學生一開始就注意到動能和這兩種勢能都可以相互轉化.在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過程中,機械能減少轉化為內能的問題安排在下一章講,在這里沒有涉及.教材最后分析了人造衛星繞地球運行過程中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目的是加強物理知識與現代科技的聯系,使學生了解他們所學的物理知識,也可以用來解釋一些高科技中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法建議

注重實驗教學,分析上拋小球的實驗到觀察麥克斯韋實驗,在教學過程中要使學生明確實驗的目的和觀察物理現象,清楚具體的過程,從速度變化、高度變化到能量變化,學生能從能量變化中知道能量的轉化.

課本實驗中動能和彈性勢能的轉化不用細致分析,但是要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注意觀察的分析木球碰撞彈簧片的過程,由于碰撞非常短,所以應當幫助學生想象彈簧片的形變,從而理解動能和彈性勢能的轉化.

教學中注意把學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注重分析實例,例如分析射箭過程中的能量轉化,分析衛星運行時動能和勢能的轉化.在分析衛星運行時,應當利用板圖標出遠地點和近地點,使學生養成畫圖幫助分析的習慣.

教學設計示例

第二節動能和勢能的轉化

【課題】動能和勢能的轉化

【重點難點解析】動能和勢能的轉化;分析轉化過程.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運行過程中的能量轉化過程.

【教學過程】

1,實驗引課

觀察滾擺實驗,用板圖幫助分析.

實驗時要注意觀察:滾擺在下降過程中速度如何變化;上升階段速度如何變化.

注意分析的問題:到最高點時,高度、速度特點;說明了什么;到最低點時,高度、速度特點;說明了什么;在下降過程中,高度、速度如何變化,說明了什么;在上升過程中,高度、速度如何變化,說明了什么.

實驗結論:物體的動能和重力勢能可以相互轉化.

2,新授課:動能和勢能的轉化.

1)分析實例

方法1:針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由學生自己列舉能體現動能和重力勢能相互轉化的現象,并具體分析能量轉化的過程.用討論分析的方法完成課堂學習.

方法2:一般情況下,可以分析重點實例,例如分析乒乓球從某一高度自由下落過程中,不考慮空氣的阻力,注意分析:乒乓球從某他高度下落到接觸地面的過程;乒乓球從接觸地面到發生最大彈性形變的過程;乒乓球逐漸恢復原來形狀到反彈起來的瞬間;乒乓球反彈起來后上升到最高點的過程.

2)結論:在上升和下降過程中,是動能和重力勢能的相互轉化,在乒乓球發生彈性形變過程和恢復原來的形狀的過程中,是動能和彈性勢能的相互轉化.所以動能也可以和彈性勢能相互轉化.

3)其他實例分析:可以做課本上的實驗2和實驗3,并由學生自行分析在實驗過程中的能量轉化.

4)難點分析:人造地球衛星在繞地球轉動的過程中,分析能量的轉化.

方法1,一把般情況下,學生由板圖觀察近地點和遠地點的高度和速度的特點,從而分析人造地球衛星在從近地點到遠地點和從遠地點到近地點移動的過程中,動能和重力勢能的相互轉化,并知道機械能的總量是保持不變的,也為以后學習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打下基礎.

方法2,針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由板圖觀察近地點和遠地點的高度的特點,并告知學生在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轉動的過程中機械能的總量保持不變,讓學生分析在衛星到達近地點和遠地點的位置時,運行速度的特點是什么,并想象衛星是如何繞地球轉動的,從而增強學生想象事物的能力.

探究活動

【課題名稱】觀察和分析某個動能和彈性勢能轉化的實例

【組織活動形式】學生小組

【輔導參考】

1,觀察和實踐蹦床運動,分析在接觸蹦床過程中,蹦床發生彈性形變的過程和能量轉化.

2,拆開一個玩具小車,觀察上弦時,發生的彈性形變,以及它在恢復原狀過程中的特點.

【評價方案】

1、學生自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