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短期培訓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15 02:47:2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干部短期培訓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任職教育;特征;方法手段
當今世界,信息流通太快,獲取信息的方式太多,人們的思想太活躍,思維太敏捷,面對這樣一個變幻莫測的信息時代,作為以任職教育、短期培訓為主體的高等院校,為了培養更多適應崗位需求的合格人才、創新人才,作為教員,要特別注重分析培訓對象特點,深化教學方法手段改革,以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一、準確把握教學對象特點,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手段
1.準確把握教學對象類別特性。在任職教育、短期培訓的學員中,其教學對象中有剛進入工作崗位的年輕干部,有具有一定工作經驗的各級領導干部。這種多層次教育群體,做足對各類教學對象的類別特性分析,是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手段的基礎性工作。對于剛進入工作崗位的年輕干部,由于他們具備的專業不同,又來自于不同的工作部門有各自不同的專業基礎,再次來院校學習其學習目的各異,對所學知識具有一定的選擇性,渴望的是通過聽課和相互間的交流學到與自己工作相關的知識與技能;對于具有一定工作經驗的各級領導干部,由于多年的工作實踐,他們再次來院校學習的目的更具有很強的選擇性,對知識的渴望不是主要目的,而更多是想通過學習了解和掌握指導實際工作的理論體系,以及與自身工作密切相關的前沿知識。
2.準確把握培養目標方向特征。對于學歷教育,各類高等院校已有了比較成熟的辦學經驗,但對于任職教育和短期培訓,無論是哪種層面的培訓班次,由于其教學對象結構復雜,培養目標的時效性強、周期性短、靈活性大,從而對培養目標方向特征把握的難度最大,因此,必須適時跟進培養目標的調整,充分了解培訓對象的特點及要求,以準確把握任職教育和短期培訓的方向特征。
3.靈活應用教學方法手段。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已經形成了多種成熟的教學方法手段,但都各有所長,有其自身的規律、使用條件和適應范圍。在傳統的學歷教育中,理論講授的方式會比較多;對于任職教育和短期培訓,專題教學、交流研討、案例教學、參觀見學等是其主要方式。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只有得法,定能事半功倍。
二、以任職教育為重點,推進教學方法手段改革創新
1.以崗位需求為牽引,注重教學方法手段改革。任職教育、短期培訓都是以崗位任職需求為牽引、以能力培養為目標的教育,其標準要求高、生源多樣化等特點非常明顯。為此,教學方法手段改革的基本內容是在充分了解崗位需求、深入吃透教學內容、準確把握對象特征的基礎上,尋求解決不同班次同一門課程如何講,同一班次不同教學對象個性化要求如何滿足,組織需求與個人需求的不一致如何協調,教與學認知差異如何解決等問題的方法手段。根據教學對象的這些特點和需求,要在完善現行任職教育教學方法手段的基礎上,提倡小班化教學,因為小班化教學更容易把握和適應教學對象的多樣化需求;提倡一定范圍的自主選課,即在建設具有應用性較為廣泛課程群的基礎上,提供可供自主選擇的課程,包括網絡課、講座課、專題課、實驗課、現地教學課、綜合演練課等;提倡以提高教學質量效益出發,將多種教學方法手段合理運用,推進任職教育良性發展。
2.注重“課堂”“崗位”聯動,以創新教學方法手段改革。課堂(這里是指廣泛意義上的課堂,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教室、實驗室等)是教學方法手段得以體現的舞臺,是教與學產生共鳴的實驗地,課堂的高效,是圓滿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環節。作為教員,應突破傳統課堂的常規態勢,根據教學目標任務、崗位需求情況、教學對象特征,充分設計好各個教學環節,使課堂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教室,課堂就是崗位,學員在課堂如同親臨崗位一樣,教員傳授的每一個知識點和每一個教學引導,都能激發出學員最真實、最強烈的參與性和互動性,使學員真正體會到“學有所用”、“學能所用”,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和實現學員的崗位任職能力。
三、采取切實可行措施,強化教學方法手段真正落實
1.徹底轉變教員的教學觀念。長期以來,在理論層面的教學方法手段改革比較普遍,教學實踐中的思維定勢及“排他性習慣”難以實現真正的改革。因此,有效實施教學方法手段的改革關鍵是要從根本上徹底轉變教員的教學觀念,使他們體會到教學方法手段的改革是教員自己生命意義的解放,是教員追求事業的重要內容,是他們充分發揮個性特征、文化素養、專業水平、業務技能、責任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好途徑、好辦法。
篇2
一、加強法律教育,增強法制觀念
眾所周知,農民工文化素質偏低,大部分法制觀念淡薄。以我校為例,培訓的學員來自全自治區4060個貧困村、扶貧異地安置點和面上在冊的貧困戶,有漢族、壯族、仫佬族、瑤族、苗族、侗族等,各地方方言不同,生活習慣不同,大家相處的時間不長,相互了解不多,在同一環境下學習、生活,言語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引起摩擦乃至肢體沖突。為防患于未然,我校培訓學員的第一節課就是播放一些違法犯罪的真實案例,讓學員們懂得要加強法律知識的學習,增強法律意識和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克服盲目從眾、哥們義氣等不良行為和習氣,學到抵制犯罪誘惑的方法,自覺遠離違法犯罪。
當然,在法律教育方面,我們也有“輕重緩急”。事實上,當前出門闖世界的農民工以青壯年為主,他們外出務工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賺錢糊口,更期望自己能夠長期留在城市,成為城市居民。可是,他們對城市的生活不了解,而媒體對農民工討薪難等問題的報道,更使他們對融入城市的生活充滿怯意。為了使學員能夠盡快適應城市的生活環境,實現永久、穩定的轉移就業,培訓前兩天就是讓學員學習勞動權益的知識,使他們了解國家法律法規賦予勞動者哪些權利和義務,從而珍惜這些權利,自覺地應用和維護這些權利,當權益受到侵害時能夠更好地保護自己,從而能夠立足于城市,對城市生活充滿信心。
通過加強普法教育,不但使學校這幾年舉辦的農民工培訓工作可持續健康發展,無一違法亂紀的事情發生,更使農民工的法制觀念實現巨變,有助于工作,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
二、加強人生觀教育,增強求知欲
培訓學員的年齡差別很大,部分學員已經多年社會歷練,清楚認識自身存在的問題以及勞動力的需求趨勢,新形勢下他們與時俱進地接受培訓,為自己“充電”,目的是提高勞動技能水平,增強自己的競爭力。而部分學員年齡較小,有些甚至剛走出校門不久,對人生目標感到虛無縹緲,對培訓意義感到含糊不清,對是否學到技能抱著無所謂的態度,覺得政府包吃包住,不來白不來,就當來南寧旅游一趟而已。作為一名學員,如果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就不會有正常的培訓學習態度,也就沒有參加培訓起碼應具備的求知欲。
針對這一問題,首先,我校安排宿舍時,就采取老少相結合的方式,希望年齡大的學員不僅能用自身言行給年齡小的學員作表率,還能起到督促作用。其次,班主任抓思想工作,從改變學員觀念入手,一方面經常泡在班級中,注意發現問題,有針對性地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利用課余時間找后進生談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開導他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另一方面,利用每周的班會課,開展職業觀、成才觀的思想教育。通過宣傳農民工培訓政策,宣傳典型人物的先進事跡,使學員轉變觀念,認識到技能培訓的重要性,引導學員樹立“知識改變命運,技能成就夢想”的市場化就業意識,增強學員的求知欲,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參加職業技能培訓。
三、加強紀律管理,增強自我約束力
有些學員離開校園已經多年,平時過的或者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單調乏味生活,或者是無所事事、自由自在的生活,現在重新回到校園學習,根本不習慣學校的集體作息制度。為加強學員管理工作,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和校園穩定,規范學員日常行為,保障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把學員培養成為出得去、穩得住的勞動者,有必要制定適合學員的規章制度和處罰條例。
首先,學員都要參加全校性的升旗儀式,參加學校重大集會和文體活動,以提高學員的集體意識,有利于其增強自我約束力。
其次,每一天培訓的時間按學校正規的教學時間進行,并嚴格進行考勤,絕不能因為學員是學校的“編外生”而網開一面。考勤方法是:(1)有老師上課(包括理論課和實習課)時,由老師負責考勤,并記錄在教學日志上;(2)上自修課時,由班長和紀律委員負責考勤,記錄在考勤本上,每周五下午各班長或紀律委員匯總后將結果抄錄2份,一份給招生就業辦存底,作培訓結業鑒定及扣伙食費之用,另一份給班主任在班會課上總結,并作為班主任做思想教育工作之用。對屢教不改的,則讓其停學回家反省一周,以觀后效。
第三,實行嚴格的衛生管理制度,有意識地改變學員不良的生活習慣,形成良好的自律行為。如:教室及實習場地每天安排值日生打掃,無故不參加勞動的,扣發一天的菜票,且罰重新打掃衛生。
第四,學員執行封閉式管理。周日晚7點至周五下午4點半,無特殊情況不準離開學校,周末晚上11點前要回宿舍休息,超過30分鐘回校者,要進行通報批評;無故夜不歸宿者,按曠課論處并扣罰伙食費,屢教不改者,直接勸其退學。
學校加強學員的紀律管理,使學員做到按時參加技能培訓,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
四、加強技能訓練,增強就業競爭力
農民工培訓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工作技能,增強其就業競爭力,幫助其從勞動力市場的邊緣走向中心。因此,我們采用針對農民工培訓而編寫的專用教材,以便保證培訓質量。
對于短期培訓學員,由于學習時間短,加之學員的接受能力參差不齊,為保證教學效果,技能訓練的安排原則是:循序漸進、重點突破、課堂演示、反復消化。以家用電子產品維修初級工培訓為例。第一周,進行焊接技巧及拆裝多腳元器件練習。重點介紹MF-47型萬用表的使用方法,教會學員從刻度線的特點及兩旁的符號來選取讀數,如:某條刻度線的間隔距離是線性的,兩邊符號分別有≌、V及mA。說明測量交、直流電壓及直流電流都是看這一條刻度線讀數,用比較法介紹數字式萬用電表的使用。第二周,學會使用萬用電表檢測元器件及判別質量好壞,組裝單級放大電路。短期培訓期間借給每位學員一只萬用電表和一袋元器件,學生在課余時間可以反復練習,鞏固教學效果。第三周,熟悉電視機主要元器件的位置,掌握電路的識圖方法。識圖技巧有:根據電路板上的銅箔寬度來區分地線、電源線和信號線,一般地線的銅箔最寬,如在高頻電路中常以大面積的銅箔作為地線(防止自激、抗干擾),電源線的銅箔寬度次之,信號線的銅箔寬度最窄;印制電路板上的元器件標有編號(如R410、L405、C432等),英文字母后首位阿拉伯數字相同的元器件處在同一個單元電路。第四周,學會測量電視機關鍵點的電壓、電流,掌握檢修電視機的基本方法。通常故障檢修的順序是先檢查射頻信號線是否已經插入天線插孔,電源插頭是否插好,然后按下電源開關,接通電源,從聲、光、圖三個方面對電視機進行功能性判斷,分析并總結出故障現象,在此基礎上分析故障產生的原因,確定檢修范圍、思路、步驟及方法。第五周,能獨立檢修電視機簡單的常見故障。教學的具體方法是:教師先在課堂上演示一遍,然后分組給學員再演示一遍,加深印象后,他們按老師的要求去完成練習,晚自習時間逐一考查學員是否掌握所教的內容,對檢查不過關的學員又重新教他們一遍,同時安排會的學員一對一幫助不會的學員,直到學會為止。待學員的技能水平達到鑒定的基本要求后,組織其報名參加職業技能鑒定考試,凡報名參加職業技能鑒定考試的學員全部都取得家用電子產品維修初級工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大大提高了學員們入廠就業的競爭力。學員培訓合格率達到98%以上。
五、加強校企合作,增強就業穩定性
在每一期短期培訓班還未結束前,招生就業辦主任就和分管領導一起到廣州、東莞、深圳等地實地考察,了解企業的基本情況,收集用工信息,與有意向的企業洽談用工事宜。回校后,由招辦主任向學員介紹用工企業的情況,學員根據自身條件選擇用工企業。學員培訓結束,由就業辦的老師(2~4名)帶領學員到企業,并協助企業安排住宿、分配崗位等,全面做好交接工作,直到新員工崗前培訓開始才離開。
在前兩期學員剛入廠的第一星期內,總是有少數人鬧著要辭工,甚至有時老師還沒坐上返程車,電話就追過來了。經過深入了解,想辭工的學員主要是不能適應工廠的作息時間。在工廠上班,中途是沒有休息的,中午12點下班,一般下午2點就上班,基本沒有時間回宿舍午休。碰上旺季,定單多,晚上還要加班或者被安排上三班倒,更是受不了。最終留下來的學員也反映前兩星期最難熬,誰能熬過這段時間,就能安心留下來工作了。
為了解決學員因不適應工廠作息時間而帶來的就業不穩定性,后來的短期培訓中,招生就業辦在南寧市聯系了一些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在每期學員離校前的兩星期內,安排專業教師帶他們到企業見習2天,參觀及了解產品的生產過程,并領回可以在校內完成的成品部分所需的原材料,例如插裝元器件或焊接電路板等。回校后,學校完全按工廠的作息時間來安排強化訓練,每天除了完成正常教學內容,下午4點至6點和周六一天,學員要完成從企業領回的生產任務,企業派1~2名技術人員指導。這樣工廠與學校實現了雙贏的合作,一是學員可以為工廠干活,工廠可從中優先選到好員工;二是既提高學員的技能水平,又使他們提前適應工廠的生活環境。據統計,有98%以上的學員就業后能安心工作,大大提高了就業的穩定性。
但在實際培訓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學習時間短,學員接受、消化知識又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何保證每個學員在短期培訓時間內既提高技能,又提高終身學習的能力,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繼續總結經驗。同時要繼續加強農民工的培訓管理工作,走出一條短期培訓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作者單位:廣西電子技工學校)
四、實施學分制的幾點思考
1.解放思想,轉變觀念
要想實施學分制必須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樹立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觀念;堅持以學生為本,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的多樣化需求;堅持因材施教,揚長避短,為每一個學生提供適合他們發展的空間;堅持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優質、高效地培養出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
2.走班教學,強化管理
學分制教學改革打破了以固定班級為教學單位和管理單位的教學管理模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點和專業興趣選擇修學課程、教師和學習班級。學生上課要經常變換班級和教室,這種走班教學給班級管理、學生教育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為了解決走班教學帶來的學生教育問題,學校必須建立走班教學的考勤管理制度,確定走班教學思想工作的責任人,組建走班教學的班級干部隊伍,形成暢通的走班教學信息交流、收集和反饋渠道,探索行之有效的走班教學學生管理模式。
3.加大投入,關注師資
要實施學分制就必須加大對教學尤其是實習技能教學設備、設施的投入,以滿足學分制改革對教學的要求。同時,要合理配置學校的教學資源,充分發揮教學資源的作用。需要特別強調的是,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實施學分制,教師是關鍵,要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需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促進教師觀念的轉變,提高服務意識、創新意識、責任意識、師德修養。
(2)促進教師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的提高,主要包括人文素質,專業發展前沿知識,對職業的了解,對專業課程的整體把握,較強的職業技能,獨立的示范操作能力,課程開發和校本教材的編寫能力,主動參與教學改革的能力等。
(3)教師組織能力和教育能力的提高,既有應變能力、教育機智,還有教育、管理、激勵手段的配合,師生的溝通,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
(4)教師對教學的研究包括綜合課程、模塊課程、活動課程、研究性課程、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應用等。
4.完善制度,系統運作
學分制教學改革不能靠一所或幾所學校去實施,而要在試點的基礎上全面推廣。相同層次的技工院校按統一要求進行學分制教學改革,通過實踐不斷總結經驗、完善制度,然后在全省建立統一的教學和學籍管理系統,建立學分銀行,各技工院校之間學分互認,畢業條件統一,為學生休學、退學、轉學、復學和工學結合、彈性學制提供便利。
5.校企合作,工學結合
學分制教學模式的核心內容是: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習者為中心,適應學習者半工半讀,分階段完成學業的需要。要達到此目標就必須深化校企合作,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方式,形成學校、學生和企業三方共贏的合作局面: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提高學生技能水平和綜合能力為目標,校企合作制定教學計劃、設置課程,共同實施技能培訓方案,為學生提供工學交替、半工半讀和社會實踐的機會,尊重學生分階段完成學業的選擇,幫助他們實現創業與學習結合、工作與學習融合、生產與實訓一體的目標。
篇3
一、主要目標
(一)能夠直接從事審計業務工作的審計干部比例
審計機關、下屬事業單位審計干部執行審計業務,應當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業務能力和工作經驗,并不斷提高與其從事業務相適應的職業勝任能力。到2013年,能夠直接從事審計業務工作的審計干部比例保持在85%以上。
(二)專業技術資格比例
到2015年,我局具有與審計工作相關的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資格的審計干部比例爭取達到50%,其中高級專業技術資格的審計干部比例爭取達到20%。通過AO認證考試人才比例達到50%以上,審計署中級計算機考試人才比例達到10%。
(三)專業結構比例
審計干部隊伍的專業結構要適應審計工作需要。到2013年,具有與審計工作相關的經濟類、管理類以及法律、計算機、工程等專業背景的審計干部比例應保持在85%以上。其中法律、計算機、工程等專業背景的審計干部比例,應在2011年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四)文化程度比例
局機關45歲及以下的審計干部,一般應具有大學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到2013年,大學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審計干部比例達到90%以上。
(五)審計專業領軍人才和審計業務骨干人才比例
到2015年,符合審計業務骨干人才和審計專業領軍人才條件的高層次審計專業人才的比例達到10%以上。
二、具體措施
(一)堅持標準,嚴把進人關
1、通過考試錄用的審計干部,應當具有大學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具有與審計工作相關專業技術資格或相關執(職)業資格的人員,同等條件下可優先錄用。
2、通過調入方式進入審計機關擔任副職領導職務及以下的審計干部,特別是從事審計業務工作的人員,除應具有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和資格外,一般應當具有大學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審計業務專業知識和相關技能,以及5年以上與審計工作相關的財經、法律、計算機、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經歷。
3、根據審計工作需要,積極爭取審計干部聘任試點工作。經審計干部主管部門批準,可以對工程審計、資源環境審計、計算機審計等專業性較強的職位試行聘任制,按照審計干部法和聘任合同管理所聘審計干部。
(二)切實提高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
1、新錄用的審計干部,應自進入審計機關3年內通過審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屆時不具備初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資格的審計干部,一般不得從事審計復核、審理工作。
2、審計機關擔任項目主審的審計干部,一般應具有與審計工作相關的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資格。
3、審計機關年齡在45歲及以下的審計干部,符合審計師資格考試報名條件但未取得審計師等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資格或相關執(職)業資格的,應自本辦法下發之日起3年內取得審計師等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資格或相關執(職)業資格;尚不符合審計師資格考試報名條件的,應在符合條件后3年內取得相應資格。在上述規定時間內不能取得審計師等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資格的,原則上不擔任審計組組長、主審。鼓勵45歲以上的審計干部報名參加審計師等專業技術資格或相關執(職)業資格考試。
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資格的審計人員每年至少擔任一個項目的主審,多擔任項目主審、業績突出的,在干部選拔任用、評先創優時,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
(三)加強教育培訓工作
1、鼓勵和引導審計干部參加學歷學位教育,特別是審計碩士等專業學位教育,充分發揮學歷學位教育在培養復合型、應用型、高層次審計專業人才方面的作用。
2、完善取得審計專業技術資格人員繼續教育制度,實施分層次的繼續教育培訓。加強中、高級審計師研究能力培訓,著力提升審計專業人才從審計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從理論高度系統地進行歸納總結、科學闡述的能力。
3、認真參加處級以上領導干部任職和初任培訓、領導能力培訓。
4、加強審計業務培訓和崗位技能培訓。選送業務骨干參加上級審計機關各類業務培訓,鼓勵年輕審計干部參加審計署計算機等級考試和國家計算機等級考試。根據工作需要,適時組織業務培訓、審計項目培訓。
5、加強業務交流。參加審計講座,定期參加投資、企業、計算機等專業審計交流。認真總結審計經驗,組織案例交流。
6、加大網絡教育力度,培訓內容涵蓋政治類、公共類、法規類、審計類等多個門類,充分利用“干部在線學習網”、“審計署在線學習網”平臺,倡導審計干部自主學習。
7、拓展培訓方式方法。采取集中輪訓、專題培訓、在線學習、以會代訓等方式,開展特色化、專題化的各類短期培訓。綜合運用講授式、研究式、互動式、案例式、體驗式等方法,確保培訓實效。
(四)加大在實踐中發現、培養和使用審計專業人才力度
暢通上下級審計機關之間審計干部掛職鍛煉渠道,讓人才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培養,可選派年輕審計干部到上級審計機關掛職鍛煉。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要認識到加強審計干部隊伍專業化建設的重要意義,充分調動和合理利用各種培訓資源和力量,在人員和經費上予以有力保障,努力做到統籌安排、整體部署、形成合力。審計機關審計干部隊伍專業化建設,接受省審計廳、市審計局指導和檢查。
篇4
關鍵詞校企結合 辦學模式 電大
中圖分類號:G728 文獻標識碼:A
Analysis of Running School by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s
LI Jianjun
(Shunyi Branch of Beijing TV & Broadcast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1300)
AbstractTelevision and radio broadcasting universit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s. This pattern of running school proved successful in developing TV & Radio broadcasting universities. Some theories from the analysis could be good references to other similar universities.
Key words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s; pattern of running school; television and radio broadcasting university
如何讓電大辦學更加科學、理性發展,更好地服務行業人才培養,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關心的重要話題。我們順義電大近年來一致積極探索“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30年的辦學實踐充分證明,電大教育事業是在不斷開拓創新中發展壯大的。緊密結合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辦學,是電大教育發展之本,教育觀念轉變和教育模式創新,是電大教育活力之源。我們認為,“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是未來電大發展的需要。
1 “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符合電大自身辦學定位
1.1 “校企合作” 是電大育人的重要模式
電視大學是一所 “沒有圍墻”的學校,是通過計算機網絡、衛星電視等現代傳媒技術進行培養人才,多層次、多規格、多功能、多形式辦學,發揮投資少、見效快、覆蓋面廣,運用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多媒體課件、網絡課程等多種媒體進行遠程教育的開放性高等學校,承擔著培養社會上各層次人才的任務。從國民教育系統來看,電大教學屬于普通高等學校、成人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遠程教育、廣播電視大學五大系統之一。
1.2 “校企合作” 符合順義新區市場與人才對接的客觀需要
近年來,順義區經濟快速發展,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形成了以汽車制造、電子通訊和食品飲料等多點支撐的產業格局。擁有索愛通訊、現代汽車、首鋼冷軋、江河幕墻、東方雨虹、燕京啤酒、匯源果汁等一大批中外知名企業,順義區已經由農業縣快速發展成為工業大區。
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的強勁增長,使順義人才需求總量、需求規格和層次呈迅速上升趨勢,這對順義電大辦學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為此,學校領導班子圍繞 “怎樣辦好電大,辦什么樣的電大以及為誰辦電大”的主題,確立了“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找準辦學定位,立足順義,服務順義,面向基層、面向行業和企業辦學;明確發展思路,以開放教育本、專科學歷教育為主,積極發展非學歷繼續教育、崗位培訓和短期培訓等辦學形式;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大批適應順義地方基層和行業企業需要的較高層次的應用型高等專門人才;確立了把學校建設成為人才培養質量高、辦學有特色、全市一流電大分校發展目標。
2 “校企合作”辦學模式是學校成功的運行機制
2.1 “校企合作”辦學的定義與內涵
我們認為“校企聯合的辦學模式”是指學校主動與企業接軌,根據企業的需求進行辦學的一種模式,也即是一種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的學校運行機制。這里所說的“企業”,不僅僅是指工業企業,而是泛指社會上與學校所設專業相關的企事業單位及其他各種行業部門。
校企合作辦學的基本內涵有五點:一是學校與企業建立緊密的聯系,把企業的需求作為辦學的出發點和歸宿;二是學校及時掌握企業當前的經濟信息、技術信息和今后的發展趨勢,及時調整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管理制度,使所培養的學生與企業需求相一致;三是學校積極開展企業職工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實現職前教育與職后教育相結合,為在職職工提供繼續學習的機會;四是企業強化辦學意識,不但為學校的教學與實習就業提供方便,在辦學的場地與資金上為學校提供支持,并且參與學校的教學過程。五是校企雙方在聯合辦學中實現雙贏,這種辦學模式不單是學校的行為,而同時也是企業的自覺行動。
2.2 我校“校企聯合辦學”的發展階段
(1)1999年―2002年校企合作起步階段。1999年,電大進入了開放教育的新時期。學校努力順應電大教育新形勢,理清新思路,抓住機遇,克服困難,深入企業調研先行,與順義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等金融企業合作,開設開放教育試點的金融專業,招生76人。這是我校第一次把企業需求與學校辦學正式結合起來,變開門辦學為走出校門辦學。1999―2002年的四年間,憑借開放教育的辦學優勢和學校的不懈努力,學校辦學合作單位從金融企業擴大到司法部門、農林企業。合作項目重點是開展開放教育學歷招生,開發短期培訓項目,校企合作穩步、有序開展。
(2)2003年―2005年校企合作迅速發展階段。2003年,順義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開放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深入。2004年學校在認真總結基礎上,出臺了《北京廣播電視大學順義分校關于加強校企合作辦學的實施意見》,并聘請北京燕京啤酒集團、北京現代、順鑫牽手果汁公司、順義區總工會等單位領導成立“校企合作發展委員會”,為學校發展獻計獻策。幾年里學校先后與北京匯源集團、華頌會計師事務所、北京順豐速運有限公司、三高科技農業試驗示范區、北郎中集團等十幾家單位合作辦學。學校與企業的合作關系越來越密切,合作的范圍越來越廣。除進行學歷教育招生和開展崗位培訓外,學校與企業及時進行專業設置研討,超前開設適合區域發展需要的新專業。拓展合作辦學項目,在企業中建立實習實踐基地,學生進企業實習實踐,學和做有機結合;教師下廠完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管理制度,教和用有效對接。把企業優秀人力資源引進學校,成為學校外聘教授,開展教師座談和學生講座, 開展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和就業服務,擇優推薦學生就業。學校還依托首都職工素質教育工程,與企業共同搭建職工素質教育平臺,廣泛了職工素質教育培訓。
(3)2006年―2008年校企緊密結合提升階段。2006年以來,順義被確定為北京市東部發展帶重點建設的新城。面對新城建設、現代制造業基地、空港物流樞紐、航空會展、承辦2008年奧運會等重大項目和歷史機遇,區委、區政府明確提出全區各部門要切實發揮職能拿出有力舉措服務大項目、服務大企業。電大分校如何進一步開展教育服務,迎接新任務新挑戰?在深入研究、廣泛調查,創新思維基礎上,學校創出了“校企合作、定單培養”校企緊密合作辦學新路子,與北京匯源集團、北京燕京啤酒集團簽訂協議成功合作辦學。緊密型校企合作辦學,是與企業需求“零距離”直接接軌,實行訂單式教學,為企業定向培訓人才。
3 通過“校企合作” 辦學打造出充滿生機和活力的電大
3.1 校企合作助推學校快速發展,辦學規模持續攀升
校企合作使順義電大融入了社會、對接了企業,校企合作也錘煉了電大、發展了電大,助推學校辦學規模迅速擴大。從1999年至2008年秋,順義電大開放教育招生數量持續攀升,累計招生9746人,招生總數位列北京電大各分校首位。2006-2009年連續四年招生數量全市第一位。由于招生工作成績突出,2005-2008年連續4年被評為北京電大招生工作先進單位,2008年被中央電大評為全國招生工作先進集體。學校堅持發揮開放教育優勢,立足社會需求,校企結合辦學,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成為重要的招生工作先進經驗,在2009年中央電大招生工作會上做典型經驗交流。
3.2 校企結合促進學校廣泛調研,對接發展開設新專業
電大教育是與經濟社會發展聯系密切的教育形式,校企合作促進學校重視社會發展需求,不斷研究區域產業結構和人才結構。加強教育需求調研,學校每年都要深入到區內50多家重點企事業單位、勞動及人事部門,了解當前一手信息,掌握今后發展動態。優化專業設置,根據社會和企業需求調整專業結構,優化課程設置。所設置專業盡可能保持與我區企業和勞動力流向相一致,與當前職業發展趨勢相適應,人才培養結構適應勞動力市場的變化和需求。
3.3 校企結合促進學校進一步創新辦學,開拓緊密型合作辦學新模式
緊抓辦學機遇,創立“四位一體”匯源班。2006年,學校在對匯源果汁集團調研中得知,面對競爭激烈的果汁市場,過去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營銷理念早已過時,匯源集團越來越需要建設一支職業化和專業化的營銷團隊。匯源領導高度重視營銷團隊的組建和培訓,正在選拔招聘人員。學校掌握信息后,立即邀請匯源高層會談提出校企合作辦學意向,同時雙方共同成立項目組,研究項目實施的可行性和合作方案。經反復協商,憑借優質的電大辦學品牌和突出技能培養的“四位一體”實施方案,匯源集團、順義電大于2006年5月成功簽訂校企合作協議。
“四位一體”緊密型校企合作的創新點:“招生即招工”,學校和企業共同面試,合格后電大注冊入學,并與匯源簽訂就業合同,學生一進電大門,就成匯源人; 教“學”即教“工”,教學計劃執行中央電大開放教育專業計劃同時,開設匯源企業文化及生產、管理、營銷技巧理論學習;學習即實踐,在理論知識學習(工商管理,營銷方向)基礎上,圍繞崗位需要,突出實習實踐,培養實際技能;畢業即就業,學生經過培訓,思想進步、文化合格、技能過硬,上崗就業。
創新形式,開辦燕京啤酒集團“學分銀行”。2008年,順義電大分校在北京燕京啤酒集團啟動 “學分銀行”校企聯合辦學項目,開設市場營銷專業。“學分銀行”是一種新的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突破了傳統的專業限制和學習時段限制,采取累積學分,零存整取的方式獲得學歷。學分銀行項目有三個明顯特點:學員全部來源于燕京一線產業工人;專業選擇、課程設置、教材選擇均由企業自主選擇和決定;各種證書如職工素質教育證書、崗位資格證書、各種國家認可的證書等可替代課程學分。
在實施過程中,達到了企業與學校全方位合作,學校主動服務企業,企業積極參與教育,其中燕京企業文化、燕京企業管理、市場調研與預測、營銷渠道管理等8項課程均由燕京企業領導和知名企業專家來授課。其中燕京企業文化這門課由燕京企業總經理親自講授,校企優勢互補,共同育人。
3.4 校企結合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人才培養質量進一步提高
我校深化五突出教學模式改革,突出教學中心地位,規范教學管理。校企結合辦學解決了學校生產實習教學所需的場地、設備、工具、指導教師不足等問題,我校大膽突破傳統電大的教育模式,嘗試“我的課程能力點”教學,要求任課教師遵循了以能力為導向,以知識為基礎,突出實踐教學,強化技能培養。學校與順豐物流、順義西單商場、燕京啤(下轉第33頁)(上接第21頁)酒集團、大龍物業公司等企業建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企業為教師下廠實踐、學員實習提供了豐富的實踐資源,保證了實踐教學的實施。
為培養“雙師型”教師,學校每年組織教師參加企業實踐,掌握最新的專業知識,了解企業的發展信息,更新課堂教學內容,加強教學實踐環節的業務能力,學校先后有34名教師深入到燕京啤酒有限公司、明鑒會計師股份有限公司進行教學實踐,撰寫調研報告。參加企業實踐的干部教師把實踐經驗運用于開放教育教學中,如李海英的《物流實踐基地――電大學員應用能力提高的搖籃》等,學校先后有15項創新課題獲順義區教育中心獎勵。學校邀請校企合作的企業負責人參加新生開學典禮,如燕京啤酒集團、順鑫牽手的領導,企業領導對學生在電大學習提出要求、寄予厚望,聘請物流企業經理進課堂,真正把學生在順義電大的學習結果納入企業用人評價范圍,使校企合作步入新的篇章。
3.5 校企結合搭建平臺,短期培訓、學生就業形勢喜人
在學歷招生持續保持增長勢頭的同時,學校依托企業努力開拓職工崗位培訓和其他短期培訓項目,非學歷教育也在激烈的競爭中顯示出有優勢,2006年至2008年期間,開展各類培訓7000多人次。例如對西單商場800名職工進行營業員資格證書培訓,全部獲取上崗資格證書;開展銀行計算機模塊培訓,培訓順義農行員工260人;開展實用文體寫作項目培訓,培訓牽手果汁50名員工等等。
就業是民生之本。自2003年以來,學校開始把未就業電大畢業生作為就業的對象擇優向社會推薦。學校一方面將“招生辦”改為“招生就業辦”,不僅承擔各類學歷生、短期培訓招生任務,還負責就業安置工作;另一方面激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強化教學過程管理,有計劃地開展職業能力訓練。學校每年都要召開畢業生用人單位座談會,了解畢業生在單位的表現,聽取用人單位的建議,促進學校的教學工作。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順義電大依托開放教育優勢,校企結合推進了學校發展,提升了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在中央電大、北京電大和區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各類評比檢查中表現突出,2006年至2009年上半年,共計獲得429項獎勵,其中集體獎項50項,教師獲獎207項,學生獲獎172項。2008年上海電大、天津電大等五省電大來學校參觀交流。中央電大時訊、北京電大時訊、中國教育報、順義電視臺、新華網等媒體對學校進行了相關報道。展望未來,順義電大將繼續發揮校企結合優勢,開拓創新,總結經驗,打造品牌,為電大教育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篇5
指導思想
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為核心,以普及農業先進技術和非農產業技能為重點,實行就業培訓與創業培訓相結合、引導培訓與技能培訓相結合、務工培訓與務農培訓相結合,采取培訓技術骨干、培養專業能人、培育示范典型、建設推廣基地、普及科技成果等方法,通過辦班培訓、集中講座、光盤學習、田間指導、技術承包、參觀學習等形式,大力開展農民培訓,全面提高全區農業科技水平和農民科技文化素質,轉變傳統農業發展方式,為加快推進統籌城鄉發展和現代農業建設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
目標任務
按照市政府通知要求,全市百萬農民大培訓活動分市、縣、鄉三級開展。我區在此次活動中的主要培訓任務包括:舉辦短期培訓班4期次;開展基層巡回講座31場次;制作電視專題節目、講座4期次;制作發放光盤400張;開展農村勞動力陽光培訓10期次;組織農民參觀學習2次,全區累計培訓農民達到10000人次。漢豐鎮和農業總公司要按照此方案確立各自任務。
培訓對象
培訓對象主要包括:基層農業技術人員、農村基層黨員干部、農村財務人員、農民種養殖大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管理人員、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管理人員等。
培訓內容
全區萬名農民大培訓,要著眼于思想大解放、觀念大更新,著力于農業生產技術水平、非農產業技能、經營管理理念、信息獲取手段和市場把握能力不斷提升,重點抓好以下五個方面內容:
(一)現代農業發展。一是培養先進的農業經營管理理念。因地制宜,因情制宜,加強引導,積極扶持,努力推進農業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生態化、特色化、品牌化、專業化經營。二是圍繞現代農業發展重點進行培訓。圍繞農業品牌創新工程,抓好品牌農業、標準化生產、三品一標、農產品安全等方面相關知識培訓。圍繞設施農業拓展工程,抓好先進適用農業保護地設施建設、設施蔬菜技術等方面相關知識培訓。圍繞生態農業推廣工程,抓好生態農業和循環農業相關知識培訓。圍繞農業生產條件改善工程,抓好測土配方施肥、土地整理、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方面相關知識培訓。圍繞土地流轉加速工程,抓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政策法規、機制模式、發展方向、規模經營等方面相關知識培訓。圍繞農業農村重大工程項目開展培訓,配合農機補貼、農產品監測體系建設等項目的實施,抓好農機使用和維修、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培訓,為重大項目的實施提供人才保障。三是推廣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裝備。圍繞農業服務體系發展開展培訓,抓好基層農技推廣人員、村級農業技術推廣員、村級動物防疫員的知識更新培訓,為農業生產服務體系提供人才支撐。圍繞優勢農產品和主導產業開展實用技術培訓,以保障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抓優良品種、技術的引進推廣,結合農時季節,采取各種形式,大力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生產能力和經營水平,培養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二)統籌城鄉發展。大力宣傳統籌城鄉發展的重大意義和推進統籌城鄉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包括農村宅基地流轉、農村承包地管理等方面。重點加強農民非農產業技能培訓,大力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圍繞人力資源市場需求,加強農村勞動力二三產業職業技能培訓,開展農村勞動力自主創業能力培訓,積極引導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鼓勵農村勞動力到外地務工、創業,推近農村居民向城鎮轉移。
(三)農村綜合配套改革。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農村林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房屋所有權等確權頒證工作)、農村土地股份合作制、農村社區資產股份合作制、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農村集體財富積累機制、基層民主管理與創新等方面政策措施的宣傳,進一步提高農民的思想認識,推進農村綜合配套改革,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四)新民居建設。大力宣傳新民居建設的重大意義和推進新民居建設的各項政策、措施。宣傳新民居建設的規劃、方案和新民居建設的模式、典型。鼓勵引導廣大農民群眾積極參與新民居建設。
(五)農業產業化經營。圍繞龍頭企業提升和農產品加工業壯大,抓好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龍頭企業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發展、扶持政策、龍頭帶動作用、利益聯結機制、農產品基地建設、打造產業鏈經濟等方面相關知識培訓。
培訓形式
(一)舉辦培訓班。舉辦短期培訓班,就單項專業知識、專業技術進行系統培訓,讓受訓人員做到牢固掌握、熟練運用。
(二)開展基層巡回講座。利用冬季農閑季節,走村進隊舉辦專題知識講座,讓受訓人員掌握知識要點和技術要領。
(三)開辦電視專欄。在管區電視臺開辦農民科技培訓專欄,制作科技講座、信息傳播、典型示范、產品宣傳等相關專題節目,擴大農業科技普及范圍。
(四)光盤教學。結合實際購買或制作科技光盤,下發到村隊和種養殖大戶,通過觀看光盤讓受訓人員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術。
(五)現代遠程培訓。利用黨建網、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網、城鄉一體化網、農業信息網等網絡,制作專題節目,相關信息、知識,達到培訓目的。
(六)廣播板報。主要利用村隊廣播和宣傳欄,結合本村隊主導產業,利用農時季節,有針對性地播放、刊登相關知識和技術,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和農業生產科技水平。
(七)典型示范。圍繞培訓內容,多方面培育典型,充分發揮典型帶動作用。積極引導現有的龍頭企業、種養大戶、科技示范戶等成功典型參與全區農民科技培訓,充實師資力量。圍繞相關產業,在種植、養殖、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積極培育典型,依靠典型帶動,充分調動廣大農民信科技、學科技、用科技的熱情和積極性。
(八)大篷車流動培訓服務。建立農業科技服務大篷車,公開服務電話,為廣大農民提供電話咨詢和上門服務。
(九)現場指導。結合農時季節,適時安排農業技術人員或聘請農業專家深入田間地頭,為廣大農民開展現場技術服務和指導,有條件的還要開展技術承包服務。
(十)參觀學習。適時組織村干部、種養殖大戶、龍頭企業管理人員、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創辦人員等到周邊先進點參觀學習,開闊眼界、拓寬思路、靈通信息,學習新理念、新模式、新技術。
時間安排
管區萬名農民大培訓活動共分三個階段:
(一)準備階段。(2011年11月30日前)。全面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包括制定方案、成立組織、制作計劃、安排課程、組織師資、購制資料、確定場地等。
(二)培訓階段。(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15日)。全面開展各種形式的農民科技培訓活動,圓滿完成市下達的各項培訓任務。
(三)總結階段。(2012年5月16日至5月31日)全面總結培訓階段開展的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問題、收獲的經驗以及對今后開展農民科技培訓工作的打算和建議。
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管區萬名農民大培訓活動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緊密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單位之間要加強聯系與合作,特別要加強與管區電視臺的聯系,形成強大的宣傳培訓氛圍。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農業局)要做好科技培訓活動各項具體工作的協調組織。
(二)加強責任落實。要建立萬名農民大培訓工作目標責任制,層層分解任務,落實責任到人。按照《漢沽管理區2011—2012年度萬名農民大培訓實施方案》中的目標任務(任務分解表附后),制定詳細的實施方案和培訓計劃,并于12月9日前報領導小組辦公室。
(三)加強宣傳發動。宣傳部門要做好宣傳發動工作,大力宣傳科技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宣傳開展農民科技培訓活動的重大意義,宣傳先進科技典型和工作典型,努力營造廣大農民群眾信科技、學科技、用科技、傳科技的濃厚氛圍。
篇6
關鍵詞:崗位體驗型社會實踐;崗位與基地建設分析;內涵;分類;特性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9-0077-02
一、崗位體驗類社會實踐的內涵
社會實踐活動是高校學生在學校的課堂教學之外,深入社會、適應社會和服務社會的良好組織形式,有利于學生提升社會認知、增強社會責任。2007年,山東大學在全國首次提出“崗位體驗”為主要內容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新模式。所謂崗位體驗型社會實踐,指的是大學生深入公司、事業單位等具體組織中,在一定持續時間段內,從事某一崗位的具體工作。它與之前的“調研”、“志愿服務”等類型不同,不在以外在的眼光感悟社會,而是親身體驗社會的某一行業和崗位,其中,崗位體驗型社會實踐可以分為非專業型的崗位體驗和專業型的崗位體驗。非專業型的崗位體驗可以增加大學生的社會閱歷和人生感悟,而專業型的崗位體驗則能夠增強學生的專業認知度和實踐能力,為以后的職業發展提供助力。崗位體驗類社會實踐要得到推廣和順利開展,應當滿足以下的幾個條件:一是社會能夠提供足夠多的崗位。目前,越來越多的學生參與到社會實踐中來。特別像山東大學這樣的高校,要求每個大學生在每年都要開展實踐活動,就使得社會實踐的學生基數大量增加。其中很大部分比例的學生都會選擇崗位體驗類實踐。二是崗位相對比較固定,能夠長時間存在。這樣,在保障崗位數量的同時,也宜于實踐的組織和經驗總結,推進實踐的發展。三是形成良好的信息溝通渠道。把大學生的崗位需求和社會的人力需求對接起來。這種信息渠道可以發展為信息平臺,甚至是專門的第三方組織。四是在實踐經費和相關法律問題上有相關的保障機制。在本篇文章中,我們重點來探討一下“崗位”及提供崗位的社會實踐基地問題。
二、崗位體驗的崗位分類及特性
崗位體驗類社會實踐存在著多種類型,不同類型的實踐崗位在專業需求、時間、技術密集程度等各方面都存在著諸多差異,由此帶來崗位體驗實踐的管理方式上的差別。按照與學生所學專業相關性可以分為專業型崗位體驗和非專業型崗位體驗。同樣的崗位對不同專業的學生來說就是不同類型的。如某機械設備制造公司的生產崗位對機械制造的同學就是專業崗位,而對電氣工程專業的同學就是非專業崗位。在能力培養上來說,專業型崗位實踐重在對專業素養的培育和鍛煉提升,非專業型崗位實踐則存在著更多的“體驗”意味,增強感性認識。有些崗位對專業性要求較高,只能由專業符合的學生參加,比如傷病員護理等,有的崗位是半專業性的,專業符合的學生參加最好,相近的也可以,非專業的學生經過短期培訓也能夠勝任,如流水線制造工人。按照時間分類可以分為長期崗位、短期崗位和臨時崗位。有些崗位如制造類企業或事業單位的長期固定崗位,這種崗位穩定,易于管理。如果一個大學生在三到四年的時間內可以一直從事這種崗位,那就可以說是長期崗位。1-2年內存在的崗位可以稱為短期崗位。臨時性用工的崗位也存在,數量較少。此外,按照崗位的組織單位屬性可以分為企業崗位,事業崗位等。企業崗位會比較重視經濟效益。長遠看,學生參加企業崗位應該能夠為企業帶來收益,才能保障崗位的長期運作。
三、實踐崗位的探求、挖掘
崗位體驗型社會實踐在同學們中的歡迎度是比較高的。但經過調查發現,同學們雖然很樂意參與這類型的實踐,但不知道如何尋找到合適的崗位。多數問題其實都涉及了崗位的探求和管理問題。崗位挖掘和探求有以下幾種途徑。一是以學校為主導的崗位探求模式。這包括學校團組織、各學院及學生本人主動走出校園,以各種方式與企業、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等相關部門聯系,挖掘能夠讓學生從事實踐的崗位。這屬于自我推薦型。二是以崗位提供方為主導的模式。這類似企業的“招工”或“校園招聘”。當企業或事業單位出現崗位人才需求時,會主動在相關媒體上信息。目前的調查看,這種模式的崗位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企業的用工需求。這類工作崗位一般屬于技術含量較低的半專業型崗位。大學生經過短期培訓就能夠上崗。企業在某一段時期內可能會出現生產緊張、工人不足的情況,如果這時雇傭一般社會人員,成本會比較高,他們的能力和素質也不能保障。因此,大學生就成為一個很好的選擇。二類是事業單位的用人需求,這類崗位大多帶有志愿服務的意味。如某地區召開大型會議或其他紀念活動、運動會等會務服務;某地方街道辦事處開展某項治理活動,完成上級部門的特殊活動如人口普查等。三是以第三方為主導的模式。第三方是指除了學校方(團委、其他學生管理機構和學生本人)和崗位提供方(企業或事業單位)外的其他機構對信息進行整理歸納而后進行。這種第三方組織包括地方各級政府和團組織,專門的非政府組織或中介。
四、基于崗位體驗類實踐的社會實踐基地建設
崗位體驗類社會實踐要長期健康發展,必須依賴于充足數量的崗位,而充足數量的崗位的建立和維護,必須依賴與社會實踐基地的建設。因此,基地建設是崗位體驗類實踐的基礎保障。崗位體驗類社會實踐基地應當具有以下特點:
1.基地有數量充足的非臨時性崗位。每年至少可以容納15人以上開展實踐。
2.基地的崗位體驗性強。或具備較明確的專業性,與學生的課堂學習有銜接,有關聯。參與此崗位有利于提示學生的專業素養。或著崗位屬于非專業性崗位,但對提升大學生的責任心、社會認知、與人溝通交流等基礎能力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如街道居委會干部掛職崗位。
3.基地具有良好的指導方式和管理方式。如按照現代化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運行的加工制造類企業。能夠為學生帶來良好的學習環境。企業有具備相應資質的人擔當指導教師,為學生答疑解惑。
4.基地具備開展社會實踐的基礎條件。這一點是所有類型的社會實踐基地都必須具備的。如食宿條件、安全保障等。之所以在崗位體驗類實踐基地的條件中提出,是因為崗位體驗類實踐的時間可能會比較長,對學生的基本保障要求應更高些。以上四點是基地建設的基本要求,基地要想長期健康發展,學校團組織還應該認真考慮一個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學生的實踐活動能否復合基地的生產運作要求,能否為基地帶來社會效益或經濟效益。
崗位體驗類型的社會實踐是對基地單位的生產運作影響最大的實踐類型。與崗位實踐比較起來,其他活動都是從接觸單位,而崗位體驗類實踐活動則不同,大學生進入到單位后,會直接參與到單位的生產運行中,學生的實踐成果對單位的勞動成果會造成直接影響。因此,崗位體驗類的社會實踐必須要理解學生的實踐效果一方面是學生的受益,另一方面緊緊聯系這單位的收益。因此,我們必須認真考察,看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基礎素質能不能有效擔當起所實踐的崗位職責。至少是經過短期的培訓后能夠勝任崗位。基地的良好運轉,不能單純依靠基地與學校的良好關系,也不能單純依靠基地與學生本人的勞動合同關系。要考慮能否建立學校-基地-學生三者都受益的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學生在第一次參與崗位體驗時,興趣較大,經過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后,就會非常熟悉企業的生產運作。這時廠家希望繼續開展實踐。而大學生們的熱情卻已經減退,失去了新鮮感,就會退出崗位實踐。所以,在基地的管理模式上,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明確崗位對專業素質的需求,選派能夠勝任、或短期培訓會能夠勝任的學生參與社會實踐。
2.明確崗位是有償服務還是免費體驗。要求簽署三方實踐協議。
3.在同一個基地可以建立多層次的崗位體驗服務模式。如同一企業可以建立不同熟練程度、不同性質的崗位體驗。針對第一次參加實踐的學生進行體驗式實踐,企業不發放報酬。針對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參加同一崗位的,熟練了崗位需求的學生,進行用工式實踐,公司按照學生的生產成果發放報酬。針對特別符合企業要求的學生,甚至可以簽署長期合同,直至就業合同等。
篇7
一、加強領導、建立基地、完善設施。
一是在市、區兩級政府的關心和幫助下,鄉政府集思廣益,籌資16萬元在鄉政府建起了60㎡人才超市和十一個村村建起了“農村書屋”。書屋配備有書桌、椅子、書架,電腦、電視機和DVD等硬件設施,并安排專人管理。二是成立領導小組。制定了讀書制度、書屋借閱制度、科技培訓制度、讀書實踐制度等多項規章制度,用以鞭策管理人員盡職盡責,讓廣大社員同志們能夠以制度約束自己的行為,用制度監督管理員履行職責。三是組建了一支11人的讀書信息員。深入田間地頭進行現場調研,從農民朋友口中知道他們關心的、需要解決的問題,然后有針對性的購買、收集相關書籍。目前人才超市和農村書屋共有藏書9000余冊、音像制品200余套;其中,各類農業科技書籍6000余冊。
二、以科技為依托,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特色業。
一是綠色蔬菜產業。以“興和潤”、鄧召進等蔬菜種植業主為帶動,新發展蔬菜3000畝,綠色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0000余畝。籌資100萬元在蔬菜核心區完善道路水系建設,并幫助業主安裝了40盞平振式“燈光殺蟲”設備。成功將“紅涪”牌蔬菜申報為綠色食品,蔬菜成為全區第一個綠色農產品,為蔬菜進入全國市場掃清了障礙;積極發展、壯大果蔬協會和開創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果蔬協會被評為2009年度全國百強協會。二是綠色生豬產業。高金公司在產業園投資1.5億元建成占地500畝,集良種場、擴繁場、育肥場為一體的丹麥式生豬養殖示范場。年1月至6月底,整個豬場已出欄育肥豬20000頭,高金二期建設全面竣工,在這同時可士可公司也新建了1個優質豬場,共8棟,200余間圈舍;預計年出欄生豬上千頭。高金三期工程“養殖能手培訓綜合苑”正在規劃建設,建成后鄉將成為西南地區高等院校的最大教學實踐基地。目前我鄉在現代農業示范片的核心區域內已發動了丹育豬養殖戶60戶,存欄寄養丹育豬1000頭。三是優質柑橘產業。按照“四園”規劃,引進可士可果業公司投資5000萬元建成占地2000畝、年出苗200萬株的全省最先進的優質柑橘種植及幼苗培育基地。(其中:堆料場2600平方米、育苗場4萬平方米、采穗圃3000平方米、鋼架溫室大棚2000平方米);投資1.2億元、占地200畝的NFC橙汁加工廠正在籌建中,已新植柑橘1500畝。四是特色鄉村旅游觀光產業。引進長龍林業有限公司在村、西堰村投資5000萬元租地1200畝,建起了全國最大的中華紅葉楊育苗及速生林基地。公司目前正籌劃林間養殖及旅游開發項目,茂盛的千畝紅葉楊引來了成百上千的白鷺棲息,同時也吸引了廣大攝影愛好者的光臨,目前市“攝影家協會”和“新聞攝影家協會”將紅葉楊基地作為市首個外景基地。政府搭建平臺,6名大學生村官開創了“思創苑”農家樂,展現了大學生村官的創業激情。全鄉初步形成了傳統農耕文化與現代農業文明相交匯的特色鄉村旅游。
篇8
一、 開展的工作
1、召開了開展醫療質量萬里行活動動員大會,院長作動員講話并提出了具體要求。
2、成立了開展醫療質量萬里行活動領導小組,制定了實施方案,明確了活動內容。
3、醫務科對開展醫療質量萬里行活動提出了建議和要求,將活動重點放在抓好自查自糾和整改落實、進一步規范執業行為等7個方面的工作。
4、將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作為開展醫療質量萬里行活動的中心工作進行安排部署,成立領導小組,制定活動方案,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抗菌素臨床應用管理制度、辦法,來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規范醫師臨床用藥行為。各職能科室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督導檢查力度,將抗菌素合理應用納入醫療質量考核體系,與績效工資掛鉤。通過專項活動的開展,我院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得到了加強,用藥行為較前規范,抗菌藥物使用強度有所下降,藥占比有所下降。
5、繼續加強醫療質量及安全管理,強化病歷、處方質量考評,健全科室管理資料,加強核心制度的落實,強化會診、三級查房、手術分級、交接班、臨床輸血、傳染病報告、院內感染控制、臨床合理用藥及醫患溝通等環節質量管理,各職能科室加大日常督查力度,把醫療質量及安全管理作為重要內容進行質量考核,考核結果與科室績效掛鉤,促進了醫療各環節的規范管理和安全運行。
6、繼續加強依法執業管理,建立醫、護、藥、技人員執業管理檔案,對非執業人員由各科指定專人帶教、培訓,鼓勵參加執業考試。同時加強實習進修人員管理,進行了崗前培訓,按計劃要求按時轉科。鼓勵醫務人員開展醫學科研工作,嚴格執行新技術新項目申報準入。
7、強化三基三嚴培訓,堅持院科兩級教學制度,今年三基培訓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內容要求重點對抗菌素合理應用相關知識進行培訓,以科室培訓、醫院集中培訓、外出參加學術活動及短期培訓等方式來豐富基礎理論知識,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已派出6名業務人員進修學習,鼓勵醫務人員參加在崗學歷教育及各種形式的學習培訓,使人才梯隊逐步趨向合理化。
8、本年度護理部在五官科、骨科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成立領導小組,制定實施方案,明確目標和職責,深化“以病人為中心”服務理念,夯實基礎護理,為患者提供安全、優質、滿意的護理服務。
9、為方便患者就醫,加強醫患溝通,提升服務能力,還開展了科主任上專家門診、出院病人電話回訪、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及慢性病患者免費檢測血壓、血糖等便民服務措施,通過以上工作的開展,提升了綜合服務能力,構建了和諧的醫患關系,受到社會廣泛好評。
10、單病種質量與費用控制和臨床路徑試點工作也在部分臨床科室開展,實施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和難點,邊開展工作,邊摸索,邊總結經驗,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點,爭取擴大病種,在全院推行。
11、另外還籌資設備更新,放射科購置DR一臺,提高了醫技服務質量;完成了合療對象及職工干部體檢任務;完成白內障復明工程手術任務。
二、存在的問題
1、個別科室質量安全管理存在缺陷,易引發醫患矛盾。
2、個別科室運行病歷不能按時完成。
3、核心制度(如會診、三級查房等)落實上層次不齊。
4、手術科室抗菌素預防使用還不規范。
5、基礎護理和健康教育還不到位。
6、院內感染防范意識差。
7、醫患溝通方式和技巧有待加強。
8、單病種質控與臨床路徑管理工作遇到困難多,導致一些數據無法統計。
三、幾點措施
1、各科負責人加強科室管理,加強質量安全培訓,對科室存在的問題自查自糾,制定措施進行整改。
2、各職能科室加大日常督促檢查力度。
3、按照醫療質量考核標準嚴格考核,按規定進行處罰。
4、加強科室間協作,加強醫患溝通,消除矛盾糾紛。
5、加強單病種質量費用控制和臨床路徑試點工作管理,適宜時機組織試點科室負責人到外院學習培訓,力爭完成試點工作任務。
篇9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大慶石油管理局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推進二次創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和“市場拓展年”大會精神,教育引導廣大干部職工繼承和發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認清形勢,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提升素質,為圓滿完成公司發展目標和“市場拓展年”的各項工作任務做出積極貢獻。
二、意義目的
開展這次主題教育活動的根本目的,就是通過對《綱要》的深入學習,促進職工隊伍思想觀念的轉變和整體素質的提高,為拓展市場、推進發展提供有力保證。主要有三個方面的重要意義:
一是通過深刻理解《綱要》的重要內涵,明確方向,把握大局。
《綱要》是分開分立四年多來,局黨委和管理局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論結晶,是全局上下負重前行、深化改革、推進發展、保持穩定實踐經驗的系統總結,也是局黨委和管理局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按照集團公司實現“兩個轉變”,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跨國企業集團部署,搞好二次創業的戰略思考。更是我們謀發展、闖市場的工作指南。通過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就是要引導廣大干部職工學習、貫徹和落實好《綱要》精神,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明確方向、把握大局,切實用《綱要》精神檢驗和指導我們的各項工作。
二是通過深刻認識市場拓展的重要性,轉變觀念,形成合力。
市場是我們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隨著油田產量逐年遞減,油田內部工作量在逐步萎縮,客觀現實逼迫我們必須進一步樹立依托油田、不依賴油田的觀念,在鞏固油田市場的基礎上,>,!
三是通過深刻認識自身差距,統一思想,增強信心。
在當前國際經濟全球化、市場經濟一體化的大環境下,我們闖市場將面臨著比以往更加激烈的競爭。就目前看,我們在思想觀念、隊伍素質、技術實力、科學管理等方面,與闖市場的形勢相比,與國外石油公司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通過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就是要引導廣大干部職工圍繞闖市場,圍繞落實“三轉一調整”中期戰略任務,真正地認清這些差距,切實樹立起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思想意識,不斷提升素質,從根本上增強工作的責任感、危機感,以時不我待的精神,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為全面完成公司“市場拓展年”的各項任務和目標奠定基礎。
三、主要內容
在主題教育活動中,公司及各單位都要著眼拓展市場對干部職工提出的新要求,緊密聯系干部職工隊伍思想實際,在轉觀念、提素質上,要始終堅持“三個有利于”——即有利于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有利于企業競爭實力的增強,有利于職工生活水平的提高;要堅持“三個解放”——即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對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要努力實現“三個目標”——即形成以市場為導向的價值取向,完善以市場為導向的行為規范,實現職工全面發展。切實把干部職工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場拓展上來,為推動公司持續發展做出新貢獻。
在活動的推進中,要用《綱要》統一干部職工的思想意識,在闖市場中要著重樹立局黨委和管理局提出的“八種意識”:
(1)、樹立慢進則退、不進則亡的市場危機意識。
(2)、樹立時不我待、稍縱即逝的市場機遇意識。
(3)、樹立銳意進取、敢爭第一的市場競爭意識。
(4)、樹立不等不靠、自強自立的市場創業意識。
(5)、樹立著眼長遠、先予后取的市場培育意識。
(6)、樹立體現價值、業績取酬的市場分配意識。
(7)、樹立以誠相待、合作雙贏的市場公關意識。
(8)、樹立能力本位、人盡其才的市場人才意識。
聯系公司職工隊伍的實際,在我們公司還要著重樹立:有崗即業、盡職盡責的擇業意識;顧全大局、共闖市場的整體意識;誠實守信、恪守標準的合作意識。
在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的同時,公司廣大干部職工要主動適應市場拓展的需要,全面提升自身素質。各級干部要以拓展市場、推進發展為己任,按照“六種素質”即“靈敏的反應、開創的激情、綜合的意識、負責的勇氣、推進的能力、表率的行為”和公司干部形象標準的要求,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進一步提升自身素質,努力做到“全局眼光、戰略思考、腳踏實地、追求價值”,增強拓展市場的本領和能力。
廣大職工要按照“堅持‘三老四嚴’,做到五項要求”的職工基本行為規范,即“當老實人、
說老實話、做老實事;嚴格的要求、嚴密的組織、嚴肅的態度、嚴明的紀律;人人技術過得硬,項項工作質量全優,事事做到標準化,處處厲行勤儉節約,時時注意精神文明”的要求,形成“生存憑本領、市場靠服務、質量是生命、人人樹形象”的共識,促進崗位技能和操作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四、重點工作
為了與管理局步調一致地抓好活動落實,各級黨政組織要緊密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把握重點內容,制定推進措施,注重工作效果,不斷把活動引向深入。主要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強化學習教育,統一思想認識
各單位和各級組織要深入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和中央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文件精神,學習管理局和公司職代會精神,尤其是要把學習《綱要》作為重中之重。兩級中心組要把學習《綱要》納入計劃,明確學[本篇文章來源于文秘站 -網址為-未經過文秘站網站同意轉載此文均為抄襲后果自負]習的時間、內容和進度;基層黨支部要充分利用“”等形式,組織職工原原本本地學習《綱要》。在學習過程中,要分專題討論,要帶著問題學,把學習的過程變成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的過程,變成統一思想、共謀發展的過程。要采取靈活有效的方式,推動學習教育的深入。3月份,企業文化部編印下發《形勢任務教育宣傳提綱》,并請局領導來公司做形勢任務報告。公司內部要自上而下層層組織開展宣講。下半年,分期分批組織中層以上干部、管理干部外出短期培訓或考察學習。7月份,召開“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理論研討會。
(二)、深入開展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大討論
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大討論是這次主題教育活動的主要內容。公司各級組織要從干部職工的思想入手,著重在抓學習、抓查擺、抓氛圍營造等關鍵環節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干部職工認清形勢任務,直面市場求發展,進一步樹立起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思想意識。
1、抓思想查擺,破除制約拓展市場的思想觀念
各級組織要廣泛開展調查研究,通過采取問卷調查、召開座談會、剖析典型等方法,以查問題、找差距為重點,層層進行查擺。各級干部主要查擺在發展思路、發展舉措、體制機制創新、科學管理意識、全局觀念、自身素質等方面存在的落后思想、差距和問題;廣大職工主要查擺在執行技術質量標準、嚴守操作規程和安全措施、提高服務質量、節約挖潛、實踐行為規范等方面存在的落后思想、差距和問題。通過查擺落后思想和問題的具體表現及危害,圍繞樹立“八種意識”,引導干部職工努力克服瞻前顧后、小富即安、小進即滿;注重速度、忽視標準、疏于管理;等靠要鬧、平均主義、盲目攀比等一系列不利于發展的陳舊思想。
2、抓宣傳教育,營造有利于思想觀念轉變的良好氛圍
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大力宣傳主題教育活動中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宣傳報道各單位在為甲方提供優質服務中所體現的新觀念,以及干部職工中蘊藏的新思想;要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導向作用,弘揚新思想,引導新觀念;要通過開展各種文藝活動,展示干部職工嶄新的思想境界;要通過編印“市場拓展年”事跡集、拓展市場圖片展、組織干部職工參加“拓展市場先進事跡報告會”等形式,進一步營造“開拓市場有理、開拓市場有功、開拓市場有利、開拓市場光榮”的市場開拓氛圍。年底,公司要對開拓市場有功、創效業績突出的先進集體和個人進行表彰,促進干部職工樹立強烈的市場觀念。
(三)、廣泛開展素質提升活動
針對公司拓展市場和各類人才短缺的實際,圍繞打造學習型企業,堅持以人為本,加快各類人才培養,全面提高職工隊伍整體素質,為公司發展奠定基礎。
1、立足長遠發展,制定并實施人才培養規劃
根據公司“十五”、“十一五”外闖市場對職工隊伍素質和人才的需求,完善公司中長期人才培養規劃和短期計劃,通過各種渠道吸納引進人才,以進一步建設“人才庫”為重點,為各類人才發展搭建平臺;按“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操作人員”三個群體,劃分主要崗位系列,設高、中、初三個層次,按通用和專業兩個部分,在局有關部門的指導下,從4月份到年底,完成公司兩級機關和技師以上操作崗位資格標準的制定;在去年實施黨員、干部素質提升計劃的基礎上,今年繼續擴大范圍,分層次組織全員制定并實施素質提升計劃。公司有關部門要加強檢查指導,確保素質提升計劃落到實處。
2、著眼拓展市場需要,強化職工培訓
根據公司加快走向國內外市場的實際,以建設適應市場競爭環境的高素質經營管理人員隊伍、高水平的專業技術人員隊伍、高技能的操作人員隊伍和涉外人員隊伍為目標,強化職工培訓。全年計劃舉辦各類培訓班196期,培訓人員4556人次。其中,以工商管理、法律法規和各類專業知識為重點,培訓管理人員998人次;以鉆井新知識、新技術、基礎理論培訓為重點,培訓鉆井專業技術人員451人次;以適應性培訓、特殊工種培訓和模擬輪崗培訓為重點,培訓操作人員2715人次;按照到20__年再有5支鉆井隊打入國際市場的目標,以涉外商務知識、外語、IADC井控和HSE培訓為重點,強化培訓涉外人員292人次。同時,還要繼續推行“導師帶徒”、“學練賽”等行之有效的方法,選苗子、樹尖子,強化對職工技能的傳、幫、帶。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培訓工作的管理和考核,通過自主培訓、外送培訓、現場培訓和到廠家實地學習等方式,注重培訓與使用相結合,確保培訓效果,促進全員素質的不斷提高。
3、強化實踐鍛煉,增強駕馭市場本領
對優秀干部和市場急需人員的培養要打破常規,采取提前使用、交叉任職、掛職鍛煉等方式,有意識地放到市場的實踐中去接受鍛煉和考驗,促其盡快成長為闖市場的先鋒、創效益的骨干。今年,將從公
司機關抽出人員到基層踐行副職,選拔中層干部到市場項目部掛職鍛煉。4、開展“雙學、雙比、雙做”和“雙向培養”等活動,帶動職工全面提升素質
在廣大黨員中深入開展以“學《綱要》和市場經濟知識,比拓展意識和創效能力,做發展先鋒和市場闖將”為內容的“雙學、雙比、雙做”活動;在專業技術人員中開展爭當學術帶頭人活動;在操作人員中開展苦練基本功,爭當行業狀元活[此文若非在文秘站 =站出現,那均為抄襲,找文章還是到文秘站網,更多原創]動;在團員青年中實施“青工技能提升計劃”。對黨員和生產技術骨干實行“雙向培養”,即“把黨員培養成為生產技術骨干,把生產技術骨干培養成為黨員”。繼續推進標準化黨支部建設,著重抓好離退休職工黨支部、綜合經濟廠、店標準化黨支部典型。要把“雙學、雙比、雙做”活動的考核與“黨員先鋒崗”評比和推進標準化黨支部建設結合起來,通過抓典型、抓示范、抓考核,推進活動的深入開展。6-7月份,公司召開“雙學、雙比、雙做”活動推進現場會,進一步調動廣大干部職工鉆業務、學技術、練本領、做貢獻的積極性。
五、組織領導
為保證活動順利開展,公司成立主題教育活動領導小組:
組長:公司黨委書記公司經理
副組長:公司黨委副書記
成員:公司黨政領導
領導小組下設活動推進辦公室,地點在公司企業文化部。
主任:公司黨委副書記
成員:機關黨群部室、經營管理與法律事務部、市場開發中心等部室和單位的領導。
六、幾點要求
1、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各單位要充分認清這次主題教育活動的重要意義,各級黨政工團組織要齊抓共管,制訂措施,落實責任,協力推進。各級領導班子對開展主題教育活動要高度重視,納入重要的工作日程。尤其是在活動中,各級干部要帶頭學習、帶頭宣講、帶頭查擺,敢于揭短亮丑,敢于否定自我,真正把存在的差距和問題找出來,帶動職工摒棄舊思想,樹立新觀念,形成層層動員、人人參與的良好局面。
篇10
一、煤炭企業人才培養使用中的現實問題
煤炭企業由于長期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在人才開發方面與其他行業相比相對滯后。一是人才培養起步較晚。目前我國煤炭企業人才占職工總數的比例還比較低、高層次科技人才嚴重短缺。二是人才待遇偏低。不少煤炭企業只重視待遇向中層管理干部以上的人員傾斜,忽視了專業人才的待遇。同時,煤炭企業勞動強度大,危險性高,另外,煤炭企業一般地處偏僻、工作和生活條件艱苦,信息閉塞,生活、出行等均不方便。上述種種原因在煤炭企業中具有共性,這也是目前煤炭企業在人才招聘方面缺乏競爭力及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在宏觀經濟轉型升級、煤炭企業效益下滑的大趨勢下,人才的流失將會成為煤炭企業發展的最大障礙,加快人才隊伍建設已經成為煤炭企業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而又緊迫的問題。
二、煤炭企業需要樹立的人才隊伍管理理念
人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人才的開發管理是企業經營的關鍵環節。煤炭企業只有從自身實際出發,更新觀念、創新機制,拓寬人才引進新渠道,加大人才培養力度以及為其搭建新的平臺,才能為企業提供強大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1、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
由于國有煤炭企業的行業特點,當前企業人才現狀是人員多、素質相對低,人才相對匱乏。所以,煤炭企業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為各類人才的成長創造條件。鼓勵各類人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使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的活力都能發揮,充分調動各類人才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2、樹立人人成才的理念
由于國有煤炭企業的行業特點,員工受到的教育層次不同。形成的知識結構也不同,員工特色有別、特長各異,潛能也存在差異。為此,煤炭企業必須樹立只要努力、人人都能成才的理念,在工作實踐中發現、培養、使用員工,營造人盡其才、人才輩出的良好氛圍,讓各類人才不斷涌現。
3、樹立績效評價的理念
在煤炭企業中,只有那些勤于動腦鉆研,善于思考總結,勇于實踐創新的人,才能成為工作的行家里手和企業的有用之才,所以,煤炭企業必須建立員工業績評價機制,作為衡量人才的重要標準,這也是發現和識別各類人才的重要途徑。
4、樹立量體裁衣的理念
人無完人,國有煤炭企業用好人才的關鍵在于量體裁衣,知人善用。為此,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管理者必須學會與人溝通交流的技巧,通過各種途徑全面掌握員工的綜合情況,只有這樣才能知人善任,最大限度的發揮人才的特長,使其產生最大的人才效益。同時,要長中見短,及時發現人才的不足之處,讓其克服缺點,健康成長。
三、構建煤炭企業人才隊伍建設長效機制的策略
人才是推進企業科學發展的第一資源,在健全人才隊伍建設的過程中,只有正確的使用、吸引和開發人才,科學的評價、鑒別人才,才能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為煤炭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1、健全人才選用機制
要深化企業人事制度改革,積極探索適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和市場競爭需要的選人用人機制,始終堅持黨管干部原則與市場化選聘相結合,進一步完善人才工作體制機制,不斷適應企業發展需求。實行競爭上崗制度,加強人才供求信息網絡樞紐和后備人才數據庫建設,實現企業內外部人才信息的有序鏈接,真正把優秀人才選拔到合適的崗位上來。
2、健全人才引進機制
俗語說:“栽好梧桐樹,引來鳳凰棲”。有效結合企業發展需要,優化人才隊伍結構的思路,營造吸引人才的良好工作環境和發展前景,確保人才進得來、留得住、用得好。加大校企合作,為人才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和福利措施,并通過定向培養的方式擴大畢業生來源;依據企業階段性的工作需求,通過項目引人、技術入股、兼職借用、產業合作、管理咨詢等多種靈活的用人方式,實施柔性引智措施,大力推進人才引進工作。
3、健全人才培養機制
突出重點,做到“優秀人才優先培訓,急需人才加快培訓,關鍵人才重點培訓,骨干人才提前培訓”。建立長期培養與短期培訓相結合、組織調訓與企業自主培訓相結合、脫產培訓與業余培訓相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搞好對新招聘入企的大學畢業生、專業技術人員的傳幫帶工作,有效發揮“導師帶徒”在推進企業人才工程建設中的積極作用。通過開展職工職業技能競賽活動選拔高技能人才和促進高技能人才成長。鼓勵職工通過參加在職學習和培訓來提高自身學歷。加強對企業關鍵崗位后備人才的培養和開發。
4、健全人才評價機制
要提高選人用人的公信度,就必須按照“德才兼備、注重實績、群眾公認”的原則進行選拔人才。健全各類人才評價機制,進一步完善機制的考核標準和測評方法。對企業中高層領導干部,實行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結合的綜合考評;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重點考核其經營決策、經營業績、市場應變能力、誠信守法表現;對企業科技人才,重點考核其科技攻關、技術創新、成果轉化能力和實效;對高技能人才,重點考核其掌握運用新技術和新工藝的能力、解決技術難題以及完成工作任務的數量、質量和“導師帶徒”的效果等。
5、健全人才激勵約束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