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實訓總結范文

時間:2023-04-09 00:50: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鋼筋實訓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鋼筋實訓總結

篇1

【關鍵詞】技能;實訓;實戰;模型

【中圖分類號】F407.9【文獻標識碼】B

《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在建筑工程施工與建筑工程管理專業中較之其它專業課而言,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和實踐性。要求學生必須在掌握了基礎性專業課的有關知識后才能有效地學習,職校學生本身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就有待提高,平常積累的知識并不充分,這給計量與計價教學帶來了很大的難度。但不管如何,讓學生較好地掌握預算技能并能進行實際操作是教學的關鍵,實現技能訓練與職業能力之間的有效“對接”。

基于職校學生學習情況的特殊性,教學中借助建筑實體模型應始終貫穿其中,尤其在后期的實訓過程中可大大提高學生技能的應用能力、實踐的操作水平。

一、實訓強化技能,理論聯系實際。

教學中把一棟建筑的土建可分解為地基與基礎工程、主體工程、屋面與防水工程、裝飾工程等四大塊,每講解完一大塊便進行圖紙的實戰練習。

具體做法是在用圖紙實訓前,先結合利用學校實訓基地中的建筑模型,開展如土石方工程、基礎工程、梁板柱工程、墻體工程、門窗工程及抹灰工程等實際建筑構件的預算編制。在這些分部的教學實踐中混凝土與鋼筋混凝土工程對施工圖預算造價的影響是最大的,它占總造價的30-40%。尤其是其中的鋼筋工程量的計算是最難的,由于中職生學習能力的現狀,一般的認識、讀懂圖紙都需一段時間,何況現在結構圖紙都采用了“平面整體表示法”進行標注,其知識點是最難理解、最難想象、最難鞏固和最抽象的。我校實訓基地中柱、梁、板的鋼筋綁扎實體模型很好地幫助解決這一教學難題,使學生有更深的感性認識,通過測量到繪圖到實際操縱再到最后的工程量計算、查定額一系列中提高了識讀圖、測量、施工技術、預算等的綜合能力。

教學上采用任務驅動法。“任務驅動”是實施探究式教學模式的一種教學方法。從學習者的角度說,“任務驅動”是一種學習方法,它適用于學習各類實踐性和操作性較強的知識和技能。從教師的角度說,“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適用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里,任務的確定、完成、對完成任務情況的評估成為教學的中心環節,教師由傳統的“主角”轉變為“配角”,學生也不再把學習當任務,而是根據任務需求來學習,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地尋求知識。

因為“平面整體表示法”教學教材上一直以來是空缺,所以教師首先應收集、整理相關資料,把知識點化難為易。以下是用項目教學法在實訓基地開展鋼筋工程的工程量計算教學的一個案例。

二、理論知識的學習、講解

KZ鋼筋的構造連接知識點講解是按施工順序由下往上從基礎層的鋼筋制作、綁扎、錨固開始,到中間層,再到頂層逐步進行。

第一部分基礎層

(一)柱主筋

基礎插筋=基礎底板厚度-保護層+伸入上層的鋼筋長度+Max{10D,200mm}

保護層取值:有墊層時一般取40mm,無墊層時一般取70mm。

(二)基礎內箍筋

基礎內箍筋的作用僅起一個穩固作用,也可以說是防止鋼筋在澆注時受到撓動。一般是按2根進行計算。

第二部分中間層

(一)柱縱筋

KZ中間層的縱向鋼筋=層高-當前層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層伸出樓地面的高度。

(二)柱箍筋

KZ中間層的箍筋根數=N個加密區/加密區間距+N+非加密區/非加密區間距-1,按圖集03G101-1中關于柱箍筋的加密區的規定教學。

第三部分頂層

頂層KZ因其所處位置不同,分為角柱、邊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種柱縱筋的頂層錨固各不相同。

三、實訓基地參觀模型

在黑板上講授理論知識、提出問題,讓學生有初步印象帶著問題到實訓基地現場。

分組帶學生圍著柱子鋼筋綁扎模型進行講解,進一步讓他們熟悉其中的每根鋼筋的構造與相應的理論計算公式;

四、實際丈量、按圖施工操作

準備好安全帽、卷尺、下料鋼筋、鐵絲、筆和紙等分組進行實際丈量,將每組的丈量結果公布于黑板上,取統一準確值(有實際的施工圖紙作參考),然后繪出圖樣;在繪出的圖樣基礎上(下工地)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綁扎鋼筋。

五、計算應用

有了前面的理論學習加實踐技能操作作鋪墊,學生技能的綜合能力尤其在預算的理解、應用能力方面較以前有明顯的提高。

算出每一分項的工程量,查、套定額;求出每項直接費,把所有的結果匯總;

六、歸納、總結

最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歸納、總結,選一組員暢談感想。學生在此基礎上計算實際工程圖紙中的內容就相對容易理解多了。

七、實戰總練習。

在學生進行了實際建筑構件的預算編制后,將已經準備好了的實際施工圖紙拿到教室讓學生分組練習。

在實訓基地上課認真的基本上已能按圖紙算出鋼筋的用量,但如何帶動落后面?采取措施:將全班分組、分塊、座位打亂,讓不會的圍著會的一起算、一起討論,老師就主要負責把關,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如此實踐后大部分人接觸到工程實際圖紙后不用緊張,也能較輕松地應用。

在這一教學過程中體現以下特點:

教學對象學生的主體性。讓我們擺脫了“一支粉筆”、“滿堂灌”、“填鴨式”等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培養脫節的教學方法,教師從課前準備、教學過程的組織安排到最后答疑解惑、歸納總結,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學生從分組討論、接受任務、分工合作、完成任務到分析得失、提出困惑,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整個教學過程實現做學合一,以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課堂直觀、情景化。在教學中,充分利用了直觀教學的各種手段,“直觀”具有看的見,摸得到的優點,“直觀”有時能直接說明問題有時能幫助理解問題,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影響,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學知識。對于《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而言,既要多利用現成的建筑如柱、梁、門、窗等作為最直觀教學參考之用,同時更要應用實訓基地的建筑模型如基礎、鋼筋、模板等幫助我們解決“直觀”上的問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學習成果明顯化。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分小組從量尺寸到現場制作、綁扎都離不開同學間的團結、互助、溝通交流的能力;另外這一教學任務的完成不僅掌握了計量與計價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同時鞏固落實了制圖、測量、材料、施工技術等的技能水平。

參考文獻

[1]王潔,顧泠沅.《行動教育-教師在職學習的范式革新》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篇2

【關鍵詞】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按崗位輪訓

“按崗位輪訓”是《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05]35 號)和《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文件中關于 “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的重要體現,是改革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舉措。

1“按崗位輪訓”的必要性

所謂的“按崗位輪訓”是指以學生在畢業后可能會從事的職業為基礎,在校內模擬響應的真實工作環境,然后讓學生按照不同崗位來進行實際操作,通過親身處理該崗位的工作內容等來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以及履行崗位職責的能力。

我國目前高校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進行實訓的方法主要有兩種,頂崗實習和認識實習,但是從認識實習直接跨越到頂崗實習難度很大,絕大多數的學生都不能適應并且良好的完成頂崗實習的工作,導致很多學生對于頂崗實習中自己需要做的工作很迷茫。一些建筑類的高校對部分的建筑崗位開展了校內實訓,例如監理員、造價員、施工員以及測量員等崗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對于學生工作經驗的積累有積極的作用,但是還處在初級階段,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方案來進行崗位實訓室的建設、師資力量配置以及學生管理等。

2 建筑工技術專業實訓崗位的確定

我們通過分析建筑行業的發展情況,同時結合了建筑行業目前的人才需求情況,根據學科特點將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進行了劃分以便能更好的進行“分崗位實訓”,同時說明了每個崗位所必需的知識以及技能,具體情況如表一所示。

3分崗位實訓基地的具體建設情況

3.1建筑施工能力綜合實訓基地

根據施工人員、技術人員以及測量員等不同的崗位對于能力的要求,來模擬一個真實的工作環境,保證崗位能力綜合實訓中的工程性以及仿真性,可以具體分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實習基地、砌筑工程實訓基地、磚混結構工程實習基地、鋼結構工程實習基地、末班工程實訓車間、鋼筋加工實訓車間、屋面工程實訓基地以及基礎工程實訓場等八個是實訓場所。學生在這些實訓場所中掌握各種工程施工例如鋼筋工程、模板工程、屋面工程、抹灰工程等的具體流程以及質量方面的標準;掌握一些基礎的施工工藝比如如何進行混過凝土澆筑振搗、腳手架如何搭拆、模板安裝流程等;數量掌握控制垂直度、對建筑物進行定位以及抄平放線等的方法;了解如何進行建筑變形觀測,對于鋼網架、鋼絎架等其他的鋼結構構件的拆裝技術有所掌握,真正全面的提高學生的工藝操作能力和具體的專項技術能力。

3.2建筑材料綜合檢測實訓基地

根據市場上對于材料員等崗位的要求來制定相應的生產性教學標準等,通過建筑材料綜合檢測實訓基地在生產實訓中來培養學生的材料檢測能力,具體可分為水泥檢測室、混凝土檢測室、鋼筋檢測室、砂漿檢測室以及塊材檢測室等幾個部分。學生在這個實訓基地可以更多地接觸到那些常用的建筑,并且了解它們的性能、質量標準以及適用范圍等,同時還可以培養建筑材料的存放保管能力,熟悉這些常見的建筑材料相應的技術指標,掌握建筑材料檢驗報告單審查技能等。

3.3建筑質量綜合檢驗檢測實訓基地

這一方面的實訓主要是針對于質檢員等相關的崗位來進行的,根據其崗位能力要求來進行生產性教學,建立起完善的建筑質量檢驗檢測實訓基地,具體可以分為混凝土工程質量檢測室、鋼筋工程質量檢測室、樁基礎工程檢測室、石材質量檢測室、防水工程質量檢測室以及建筑工程測量實訓室等。學生在這里可以對自身的建筑質量檢測檢驗能力進行培養,了解到土建工程施工中相應的質量標準以及檢測手段,熟悉主要的公眾檢驗程序以及對于一般的質量缺陷如何處理,明白工程質量檢驗和驗收表格怎么填寫等。

3.4工程管理綜合實訓基地

工程管理方面涉及的崗位比較廣泛,造價員、測量員、施工員以及制圖員等的崗位要求都需要考慮,然后建立起工程管理實訓基地進行相應的生產實訓以滿足對外服務的標準。工程管理綜合實訓基地包括工程管理實訓室、模擬招投標實訓室、制圖室、計算機輔助設計實訓室等,基地中的計算機上裝有各項相關的輔助和造價軟件等,例如魯班造價軟件、CASS測繪軟件、神機妙算造價軟件、PKPM建筑結構設計軟件、建筑的CAD軟件以及廣年達造價軟件等。通過這方面的崗位實訓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圖和竣工圖的識讀以及繪制技能,學會使用計算機來對施工管理工作進行輔助;熟練應用各種建筑CAD軟件、工程造價團建和南方CASS軟件數字繪圖等來輔助工程的招投標工作。

4 “按崗位輪訓”的開展

4.1將學生進行分組

將同學們按照30人一組進行分組模擬一個建筑公司,并進行詳細的崗位分工,包括建筑技術方面(混凝土工人、鋼筋工、砌筑工、模板工、抹灰工)、施工人員、測量人員、制圖人員、材料人員、造價人員、質檢人員,崗位之間每天進行輪換。

4.2實訓項目實施

學生每天根據自身分配到的崗位進行實訓,在單項的實訓結束以后提交作品給老師,在實訓的過程中監事可以在現場巡視并且指導學生操作。

4.3技術交流過程

在進行“按崗位輪訓”實訓期間,每天教師應該組織學生開一個交流會,通過大家彼此交流心得來更好地幫助學生吸取他人經驗、取長補短,教師也可以對學生的實訓行為進行點評,好的地方予以表揚和肯定,不足之處要指出來及時解決。對于每一個建筑小組在實訓中遇到的困難可以擠出來大家一起進行解決,讓學生提高自身的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地掌握崗位職業技能。

參考文獻:

[1]李占軍.“工學結合”的高職教育實訓教學模式探索[EB/OL].http://.cn/y- jyjs/sxjd/12320.shtml,2006- 10- 23.

[2]俞仲文,劉守義,朱方來.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實踐教學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篇3

一、工程施工實習實訓教學的現狀

工程施工實習實訓主要包括施工技術的模板工程、鋼筋工程、混凝土工程、砌體工程的操作性實訓和現場管理的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兩大部分,它是土木工程專業培養方案中的專業關鍵必修課,是實踐性、綜合性都很強的課程,有別于其他選修類別的課程。然而,目前我國土木工程施工類課程教學普遍存在著較大的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為如下幾方面。

1.教學內容滯后于現行規范、工程實踐。土木工程施工教材內容陳舊,技術落后,沒有與時俱進,緊跟現行法律和規范,貼近工程實踐,沒有形成較好的課內課外相結合的有層次的互動式的施工類課程教學體系。例如,2009年國家出臺了《建筑施工組織設計規范》(GB/T50502-2009),盡管是推薦性規范,但是在《土木工程施工》教材中講述的仍然是50年代施工組織設計內容。

2.在課堂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方面。由于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的實踐性、綜合性和理論跨度大等特點。施工課基本是采用課堂教學方式,以教師講授為主,這樣傳統的教學模式非常陳舊,沒有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一般較差。盡管有的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收集大量的圖片、動畫資料,然而,由于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學生也很難觀察到施工的全過程。

3.施工生產管理實訓方法和手段方面。土木工程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工科類專業,實踐教學環節效果的好壞對畢業后學生適應社會工作及動手操作能力尤為重要。現在全國高校土木類院校的培養方案實習分為施工生產實習3周,畢業實習3周,條件好的學校有3周的實訓,以老師根據教學安排事先聯系好實習單位,在規定時間內集中組織學生到工地去參觀、見習,由現場技術人員和老師對工程概況及施工技術進行講解,然后由學生自己去尋找實習單位,這種放羊式的教學方法,使得實踐環節流于形式,效果極差。

4.在實習實訓教學環境方面。實習實訓教學資源的不足是長期困繞《土木工程施工》實踐教學質量提高的難題。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對實驗教學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對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需要一種趨于個性化的教學,需要占用更多的實驗、實習實訓教學資源。而這種矛盾可通過仿真技術的應用得以緩解,運用計算機仿真技術軟件,可模擬環境情境,學生通過仿真實習實訓后,對實訓的整體到局部建立起直觀感性認識,學生可不受實際實訓條件和時間限制進行實驗、實習實訓方案設計。虛擬仿真技術和實際情境實驗結合的模式可合理有效配置教學資源,解決實踐課時少的問題,改善教學條件,形成多元化的教學環境[4]。

二、土木工程施工實習實訓教學內容和方法

針對以上土木工程施工教學的現狀,對土木類學生進行市場調研,采取一系列教學措施,利用仿真技術在施工實習實訓中的3D技術和教學調研取得的成果帶到課堂上,采取“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方法,以實踐技能教學為主線,重視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是提高學生綜合執業能力和技能的有效的教學方法。

1.加快虛擬仿真實訓教學的規范化和標準化建設。2003年我系申報了我校教學科研項目《以軟手段模擬硬設備開展多媒體輔助混凝土結構實驗教學的研究》,現已獲批。該項目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研制一個適合土木工程專業實訓教學的實驗教學軟件,越來越注重虛擬仿真技術實訓教學的應用研究。基于虛擬仿真技術具有人機交互,寓教于樂,直觀形象,便于記憶,實現互聯網,場景逼真體驗等優點,規范化、標準化的實訓教學引入虛擬現實將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求知的渴望和好奇心,避免傳統教學模式課程教學機械、沉悶的現象[5]。

2.利用虛擬仿真技術進行施工安全控制。由于土木工程施工過程的復雜性和危險性,建筑企業從業人員流動性大、安全意識差等情況已經成為建筑企業保證工程質量、安全施工、安全管理的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土木類施工實訓實習多數高等院校都是把實習生安排到與建筑施工企業校企結合的工程項目。而工程項目現場安全隱患較多,一般建筑企業都不愿意學生在現場實訓過程中的親自動手操作,加上目前法律法規不夠完善,最害怕實習生在建筑施工現場出現安全事故。目前虛擬現實技術主要應用在課堂講解演示與試驗實踐教學環節中,而利用它進行施工過程安全控制,規范施工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提高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水平,預防和減少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實現標準化安全管理,這也是將虛擬現實技術用于安全管理的基礎[6]。

3.注重VR系統設計和實訓師資培養。虛擬仿真技術(Virtualreality,簡稱VR)又稱靈境技術,是以沉浸性、交互性和構想性為基本特征的計算機高級人機界面。VR系統的建設和發展,師資隊伍建設是關鍵,講授土木工程施工這門實踐性極強的專業課,除了需要系統的專業理論外,還要有一定的施工實踐經驗。而培養出既熟悉工程施工專業知識,又有較好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實訓指導教師是開展虛擬仿真技術的必要條件。開展虛擬仿真實訓實驗,在實訓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進行實訓教學科學周密的策劃設計過程,更需要實訓指導教師在教學理念和教學能力上具備創新能力。利用學校青年教師工程實踐培訓機會,首先安排擬講授施工課的青年教師到施工企業信息管理中心兼職鍛煉,時間不少于一年,彌補實踐經驗的不足。與此同時,可考慮與企業合作進行虛擬仿真實訓教學軟件開發和設計,力爭構建具有工程特色的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師隊伍,即雙師型的施工課教師隊伍,以滿足施工授課的需要。

4.實習實訓前做好充分準備。施工生產實習實訓前由教研室充分論證做好實施方案,采用集中和散點方式,時間安排從大三第六學期末的倒數第三周開始,至第七學期第二周結束,其問包含一個暑假,共計十周左右時間,學生可在此期間靈活安排完成生產實習任務。在實習之前,除了實習指導教師會安排學生按照實綱的要求完成實習各項任務外,土木工程施工任課教師還會專門為學生布置部分工作,即要求每個實習實訓小組(3~5人),根據自己的實習內容制作一份多媒體課件,內容主要是在施工實習過程中,學生認為比較新的施工材料、工藝以及施工管理方法和措施。開課前提交給任課教師,并隨時準備在土木工程施工理論授課時講授。通過此種形式鍛煉了學生總結工程實踐經驗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同時學生提交的多媒體課件還豐富了任課教師的教學素材和內容,及時更新的案例會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改善教學效果。

5.改革后的實訓實習成績評定方法。考核也是激發學生學習潛能的重要方式,考核既是學生學習的壓力也是動力,為了保證日常教學效果,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對土木工程施工理論教學的考核進行了局部調整,將實習實訓成果的課堂展示作為評判課程平時成績的重要依據。為了取得較好的成績,學生在施工生產實習實訓中,非常注重對施工細節的觀察,對施工中的某些做法會有更深入的思考,使實習實訓不再流于形式,施工實習實訓的質量也有所改善[7]。因此,應用虛擬仿真技術實訓實習后的成績評定方法劃分為優良、合格、不合格三個等級。實訓實綱中要求的保證項目應全數檢查,動手操作評分值達到80分及以上者評定為優良;評分值應在80分以下,70分及以上者評定為合格;當考核匯總表得分值不足70分時,當有一分項檢查評分表為零時,評定為不合格。當實訓實習考核評定的等級為不合格時,必須限期整改達到合格。

篇4

企業文化是指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企業及員工在生產經營和變革的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風、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的總稱,其核心是企業精神和企業價值觀。我們以實踐教學任務為載體,利用校內實訓中心,實施生產型情境實踐教學,按照企業文化的要求對實訓基地進行設計。實訓中心在崗位設置、生產方式、技術標準、管理規范等方面完全按照現代企業模式進行管理和運行,這樣會增加企業生產一線的現場感,可以縮短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后的適應周期。2012年,實訓中心引入了指紋考勤機來模擬企業對員工出勤的基本要求。每周的工程實訓前,由參訓班級的班長前來實訓中心領取指紋考勤機,集中采集指紋,采集后,將指紋庫下載到U盤上,再經U盤上傳至考勤使用的考勤機。這樣,每位參訓的同學都經歷一次采集過程,這不僅是企業文化的教育,同時也增加了模擬的真實感。經過幾年的實踐表明,其職業素質提升效果非常明顯。

2優化實訓項目

每周的職業素質訓練由哪些實訓項目構成?如何科學合理地設置實訓項目?什么樣的實訓項目既能實現工程實訓培養工程實踐能力、工程意識和創新精神又為參訓學生喜聞樂見?在兩次調研、學習淅江大學工程訓練(金工)中心,同時借鑒其它高職實訓中心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我們從以“金工”為核心的實訓項目設置上,逐步過渡到兼顧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提高的實訓項目設置。“金工”為核心的實訓項目,以機加工為核心,設置車工,鉗工,刨工,銑工,焊工,鑄造,電子產品組裝與調試,電腦組裝與組網共8個實訓項目,機加工單獨或協同制作一件產品,電子產品組裝與調試組裝一臺調頻/調幅收音機,電腦組裝與組網進行電腦常用故障排除、各類即插即用設備安裝及網線制作。2012年,我們醫學系護理專業為試點,嘗試了兼顧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提高的實訓項目:護理禮儀與形體訓練。護理專業的畢業生必須具備與人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團隊的協作意識;耐心、一絲不茍的敬業精神等職業素質。為此,一周的職業素質訓練由護理禮儀與形體訓練,電子產品的組裝與調試,電腦組裝與組網三部分組成。其中,護理禮儀與形體訓練實訓項目重在培養提高參訓學生與人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后兩個實訓項目培養耐心、一絲不茍的敬業精神。以電子產品的組裝與調試為例,實訓的內容是把調頻/調幅收音機散件按圖紙的要求組裝成一個電子產品,并具有相應的功能。整個裝配過程中,我們發現,由于需要安裝的電子元件較多,不少同學缺乏耐心,一絲不茍的敬業精神,而這些職業素質是護理專業必須具備的。有的同學焊接出來的電路版非常美觀漂亮,調試的過程也非常順利。在后期調試的過程中,實訓指導教師對比學生的產品,總結原因,一個電子元件的極性裝反了都可能會影響最后的結果。訓練總結中,不少同學都寫到通過實訓體會到了在將來的護理工作中一絲不茍的敬業精神的重要性,職業素質得到了很好的培育。2014年,在總結醫學系實訓經驗的基礎上,我們針對建筑工程專業又開設了電渣壓力焊及鋼筋處理實項目,針對政文系,外語系非機電類學生又開設了速錄實訓。訓后從參訓學生及系部的反映來看,都較好地實現了職業素質的培育。

3充分利用實訓前的動員教育

淮南聯合大學實訓中心自2007年就一直堅持在每周的職業素質訓練開始前對參訓學生進行動員教育。實訓動員教育緊緊圍繞著三個問題展開:為什么要開設職業素質訓練?它主要由哪些實訓項目組成?在實訓過程中如何著力培育職業素質?我們首先強調,每位同學要完成在思想意識上的轉變,即:從高職學生轉變為現代企業的員工。每天“上、下”班應進行指紋考勤,應著工作服,女員工應扎頭發戴帽子,注意每天“上、下”班的時間等等與職業相關的行為。參訓學生進入現場后,要要有較強的安全意識,嚴格遵守各實訓項目涉及的各項操作的安全操作規程等。

4結語

篇5

【關鍵詞】GBF管;現澆空心板 樓蓋

一、概述

(一)工程概況

廣西浦北縣職業教育中心工程位于廣西浦北縣縣城西郊,工程建筑總面積84405㎡,單體工程包括3棟教學樓、3棟實訓樓、3棟宿舍樓、1棟行政辦公樓、1棟圖書館、1棟學生食堂、1座多功能廳、1座風雨操場,總造價1.3億元,工期240個日歷天。均為6層框架結構,其中實訓樓、教學樓、圖書館等7個單位工程,作為教學設施,有大量的教室、圖書館或其他大開間房間,而該部分樓板均采用了由建設部推廣的現澆鋼筋混凝土GBF空心無梁樓蓋,其施工難點是GBF管的固定和混凝土的澆筑,通過實踐中的仔細分析和研究,制定了一套詳細完整的施工方案,使該工藝在本工程得到成功應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施工經驗。

(二)工藝簡介

現澆混凝土GBF薄壁管空心樓蓋是一種由暗梁和非抽芯式空心樓板組成的樓蓋,暗梁與樓蓋等厚,從而增大空間使用高度,減小結構的恒荷載,在不采用預應力的情況下,使結構能滿足大開間、大跨度的要求,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特別適用于學校、圖書館等大開間公共建筑。現以實訓樓蓋施工為例,對該工藝作一介紹。

二、施工技術

現澆空心板施工順序為:鋪設樓板模板模板上測量放線梁及底皮板筋綁扎水電安裝預埋鋼筋網片排放排放GBF薄壁管GBF管固定上皮板筋綁扎澆筑混凝土。

(一)準備工作

施工前應根據設計圖紙,排列好每開間GBF管布置圖,管與管、管與梁邊間距控制在5~10cm,計算出每開間各種管的長度以及所需數量,以便提前備料,并提前加工管肋之間的鋼筋網片。

(二)支、拆模要求

模板為九夾板,承重架用Φ48鋼管,支撐方法與一般普通結構要求相同,但因該結構跨度達10.5m,模板鋪設時跨中按2‰起拱21mm,混凝土澆筑完畢并其強度達到100%后,方可拆除模板。

(三)測量、彈線

模板鋪設完畢后,根據GBF管布置圖彈出排管線,并控制好管距,然后按排管線綁扎底板鋼筋、鋼筋網片以及水電預埋。

(四)排管要求

在底皮板筋、鋼筋網片以及水電安裝施工完畢后,根據排管線安放GBF管,因梁柱節點核心區受力較大,一般要求在梁柱、梁梁四角空開距離不小于500mm,以形成實心區,管與梁邊間距不應小于100mm,當遇到預留孔時,孔四周同樣應預留不小于100mm的空隙。安放時,應保證管與管平直、高低一致,管兩端間距控制在100mm左右,同時在運輸及搬運時,要輕拿輕放,防止GBF管受損。

(五)GBF管固定

這是該工藝極為重要的一環,主要包括抗浮固定及位置固定。澆筑混凝土時,GBF薄壁管會承受很大的浮力,因此管本身應有抗浮固定,以免澆筑混凝土時GBF管帶動上皮板筋上浮,造成板面標高抬高。通過分析和對比,本工程采用在上板筋綁扎完畢后,鋁絲穿透模板將上皮板筋與支模架拉結錨緊的固定辦法。具體做法是用雙股12#鋁絲,沿梁邊間隔1m固定一點,板中以每平方米固定一點,但是不同情況應根據管徑大小進行具體計算。此外,GBF管在板中的位置對結構的受力狀況有直接影響,因此GBF管上下左右位置的準確固定極為重要。當管上下混凝土厚度≤50mm時,可再管底墊放保護層墊塊,并用12#鋁絲在每段管距兩端頭約1/4處拉拉結以固定其上下位置,左右位置采用U型卡固定。當管上下混凝土厚度>50mm時,要采用通長鋼筋焊制“井”字型固定以保證其上下左右位置準確。在檢查無誤后,開始綁扎上皮板筋。

(六)鋼筋要求

梁柱節點四角實心位置應增加上下兩皮45°斜拉鋼筋,梁柱核心區要加設鋼筋網片及上下拉筋,管肋上下3跟板鋼筋應加密(間距50mm)。

(七)混凝土澆筑

因管與管、管與板面板底的間距一般為5cm左右,肋部中間還有鋼筋網片,混凝土極難下落,稍有疏忽,極易在板底產生蜂窩、麻面,甚至空板現象。因此,保證管底混凝土密實是施工的關鍵。根據GBF管吸水的特性和布置密集的情況,施工中采取以下措施來保證澆筑質量。

1.澆筑前所有GBF管充分澆水濕潤,以免GBF管大量吸水降低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坍落度而產生空板、麻面現象,并在澆筑過程中派專人跟蹤檢查,對已破壞的GBF管要及時用塑料、水泥袋和膠帶紙進行封堵。

2.混凝土必須沿GBF管縱軸單向分兩次澆筑,以便能看清管與管空擋,防止漏振,也可有效避免管與管擠緊而造成混凝土無法下落。

3.采用Φ30的振搗棒結合小型平板對震動器協同振搗,但不得將振動器直接觸壓薄壁管,要求對每條肋都振搗而不得遺漏,振搗間距不宜超過30mm,直至管底混凝土流滿為止,因此應放慢澆筑速度,一次性澆筑范圍不宜超過3m。

4.嚴格控制混凝土級配及坍落度,石子粒徑不宜超過25mm,適當增加水灰比,坍落度宜控制在14~16mm。

三、幾點體會

(一)無梁空心樓蓋,可減小結構恒載,節省大量混凝土,并獲得較好使用空間,特別市教室、音樂廳等大開間結構效果較佳。

(二)無明梁,不僅節省模板的損耗,還可加快施工進度,有較大經濟效益。

(三)GBF管壁薄,在運輸、吊裝、鋼筋綁扎以及澆筑時,極易遭到破壞,損耗率較大,因而得多加小心。

(四)預埋管線無法穿通,必須沿肋部、梁內集中穿管,會使梁板部分有效載面減小,影響結構,而且安裝施工不便。

(五)底皮板筋及預埋管線完成后應及時驗收,并在GBF管安裝完成后,及時組織監理二次驗收,合格后方能進行上皮板筋綁扎,否則會引起較大的反工。隱蔽驗收必須分多次及時進行,以免影響施工進度。

(六)采用該工藝,重要環節是GBF管固定和混凝土澆筑。

(七)上部結構施工荷載較大時,搭設在空心樓蓋上的承重架底部應予加固,使荷載均勻分散。

現澆混凝土空心樓蓋技術作為一項新工藝,在廣西浦北縣職業教育中心工程中成功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今后的推廣和應用積累了寶貴的參考經驗。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電氣設計;用電負荷;照明;防雷接地

Abstract: the paper combines with the author years electrical design practice experience, the architecture electric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of the main problems and solving methods a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electrical design; Electricity load; Lighting; Lightningproof grounding

中圖分類號:S61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一、前 言

隨著城市經濟的迅速發展,建筑電氣設計的建設逐漸走向自動化、節能化、信息化和智能化,這對建筑電氣設計有許多新的要求,這就要求廣大設計人員在設計中,既要保證工程的順利進行,又要保證所有的圖紙審查按時通過,就必須認真把握好工程電氣設計的基本要點,提高設備使用效率,從而滿足建筑物功能的需要。文章結合作者多年電氣設計的實踐經驗,對建筑電氣設計中要考慮的主要問題和解決辦法進行了總結論述。

二、工程概況

某建筑占地約377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4000平方米,為地上四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建筑,層高4.5米,建筑總高度18米。首層主要為汽修實訓室,(重型機械)數控實訓室,家用電器實驗室,電力拖動實驗室和變配電房;二層主要為鉗工實訓室,制冷實訓室,汽車空調實驗室,中央空調實驗室,電子電工實訓室等;三層主要為金工實訓室,模工實訓室,機械原理實驗室,機械作圖室,電工考核室,電工技能室;四層為車工實訓室,氣焊實訓室,變壓器實驗室,PLC實驗室,財務軟件實訓室,ERP軟件制作室,物流軟件制作室,ERP沙盤實驗室等。

弱電系統設計

弱電系統工程施工圖設計的深度應滿足以下幾點要求: 1)土建施工所需預留孔洞、預埋件和線槽、橋架的定位、尺寸以及走向的工藝與敷設要求。2)做好弱電設備機房和弱電井的電源和接地預留、接地可采用聯合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Ω;采用弱電單獨接地時,接地電阻不應大于4Ω。3)相對不變層(如設備層)、層面部分區間、大樓接入網的管道預埋。4)中央監控室、各類弱電機房的位置大小、平面布置要求。5)系統現場控制器(DDC)、監控點(IP/OP)的定位及安裝要求。6)系統配線規格和布線要求。7)系統設備線路端接的編號和方式。施工圖紙設計主要以上述圖紙為主,如果圖紙上表示不清楚的,可在總體說明或相應圖紙中輔以文字說明,文字說明是對施工圖紙的補充。由于弱電系統是采用集中統一的一體化綜合設計,因此我們在進行施工平面圖設計時就有可能在一套施工平面圖紙上反映各子系統(除火災報警系統按規范需另行獨立設計以外)的工程預埋線管和線槽橋架的安裝配線的敷設和布線方式,以及相應的設備定位。

四、供配電設計

(1)用電負荷和供電電源

本建筑主要的用電設備有:照明、插座、空調以及各種實習用車床和計算機等動力設備。根據需要在建筑內部設10KV專用的變配電房,總的設計負荷為739千瓦,由一臺800KVA干式變壓器運行提供單電源供電。本建筑屬多層建筑,消防負荷按照《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2006-50014(2006年版)規定設置備用應急電源,其中消防負荷主要為:應急照明、疏散照明以及消防水泵,總負荷約為15千瓦,考慮采用一臺常備負荷26千瓦的柴油發電機作為應急電源,其中應急照明和疏散照明應用自帶的蓄電池作為其應急備用電源。消防負荷的應急電源切換均在末端設置雙電源轉換開關作末端切換。

(2)低壓配電系統

本配電房內低壓側采用單母線運行,在適當的地方設置應急母線段,方便柴油發電機供電。本系統采用樓層分開和照明動力負荷分開的配電方式,分別設置了獨立的配電系統,由此充分實現了按功能和管理方便合理的方式進行供電。各樓層的照明和動力采用放射式系統從配電房直接由電纜供電。

(3)配電間電氣設計

盡管本工程為多層建筑,考慮線路的走向和管理維修安全方便,本建筑設置了電氣線路專用的垂直電纜井配電間,配電間的設備安裝按照《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條文規定,如電纜橋架、照明箱、封閉母線槽之間凈距應不小于100mm,配電間內高壓、低壓或應急電源的電氣線路相互之間應保持大于300mm的間距,或采取隔離措施,并應有明顯的標志,配電箱前應有不小于0.8米操作、維護距離。配電間內預留的洞口應逐曾層用無機防火材料封堵。

五、照明設計

(1)確定照度和選用光源

本工程用途主要是教學用,以實驗教室為主,按照《照明設計標準》規定以及現階段我國對照明水平的要求:普通教室的課桌照度為300lx,黑板垂直面照度500lx,普通辦公室的桌面照度為300lx,應急照明的照度不小于25lx,走廊等公共休息區域照度在75~100lx之間。教室照明考慮照度的均勻度和防止眩光的要求,選用帶蝙蝠翼式的直管熒光燈具,以保證光輸出的擴散性、照度均勻性和有效限制眩光的產生。其中黑板燈要選用具有向黑板方向投光的專用黑板燈具。另外機械制圖室以及軟件制作室的光源應選用顯色性較好的三基色熒光燈管。其他機床數控室有需要的可設置局部照明。

(2)照明燈具安裝

本工程實驗室燈具的安裝高度考慮教室內放置實驗用機械的具體尺寸比較大,故暫定吸頂安裝;熒光燈與門窗縱向平行布置,并與黑板垂直;黑板燈安裝高度3.2米,距離黑板1.1米。應急照明主要安裝在走廊、樓梯等公共區域,每間隔20米設置一處,在樓梯及主要出入口設置疏散指示燈,應急照明電源采用分散布置。室內的照明控制主要采用單燈獨立控制,各自設置開關按鈕,開關靠近門口,方便使用和管理。

插座的布置要考慮室內機械和用電設備的布置來設置,在電焊室和家電維修室預留適當的單/三相插座箱,以備學生實習用;插座回路按照規范規定要求設置漏電保護開關進行保護。考慮到安全性,插座的安裝高度控制在1.5米。軟件制作室要求預留管路溝槽及出線口,設置地面插座以供桌面計算機使用。教室辦公室都設置一定數量的風扇,以滿足室內通風要求。在辦公室和個別實驗室,如對溫度要求較高的微機室,設置空調開關,以備空調設備用電。

六、消防設計

消防電氣設計在設計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涉及到火災報警、撲救及人民生命財產的重要安全問題, 因此,我們必須按國家有關規范作好消防電氣設計。

(1)消防設備及線路敷設

本工程的主要消防設備是消防水泵和應急照明,前面已經大概說明了其設置的方式和線路供電。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應急照明連續供電時間不小于30分鐘,消防水泵的啟動時間在1min內。一般線路的配線采用聚氯乙烯絕緣銅芯電線,消防線路的配線則應采用阻燃型或耐火型聚氯乙烯絕緣銅芯電線電纜;本工程消防線路的備用電源均采用耐火型聚氯乙烯絕緣銅芯電纜。凡消防負荷設備線路穿金屬管或金屬線槽敷設,且管槽均涂防火涂料。

(2)火災報警系統

本工程設置消防手動破玻按鈕系統,由校內值班室監控,室內各消防栓處設置破玻按鈕,發生火警時能及時報警和啟動消防設備滅火。

七、防雷接地

本建筑防雷按二類防雷建筑進行設置,這樣設置主要考慮學校是人員密集和容易造成混亂和事故的場所,要特殊照顧。按照《防雷設計規范》要求,屋頂設置明敷避雷帶加避雷短針,接地引下線利用結構柱柱內的兩根對角鋼筋;接地極則利用基礎的鋼筋網;接地系統為TN-S系統,采用共用接地系統形式,利用土基、樁基及地下鋼筋網做聯合接地體,接地電阻不大于1歐。另外建筑內的各種金屬設施均需要做總等電位聯結。在配電房變壓器低壓進線處、配電間的層配電箱和微機室配電小箱內應分別設置一、二、三級浪涌保護器。對軟件制作室等微機教室還要進行防靜電處理。

八、結論

總之,建筑電氣設計,最終是要給使用者一個安全、方便、經濟、可靠的用電方案,學校面向的是學生、教師和家長,在設計的過程中始終要遵照國家的有關技術規范和繞著滿足他們的需求來進行,從整體出發,深入各個系統,力求設計達到合理和完整。

參考文獻

[1]《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

篇7

【關鍵詞】 建筑結構,CDIO,項目實施,做中學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3(b)-0000-00

近年來,隨著國內外工程教育改革研究的逐步深入,如何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工程能力和素養以適應現代企業的人才需求,并引領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已成為熱點課題。CDIO工程教育模式作為國際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已得到越來越多的工程教育界人士的關注。

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重任。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培養的人才質量將直接影響建筑行業的整體水平。通過近年來的企業調查發現土建類高職畢業生普遍存在著識讀施工圖能力較差、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不足等實際問題。為此,我們研究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分析了CDIO大綱和實施標準,學習了國內外CDIO研究的先進經驗,創新性地將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中傳統的“建筑結構”課程設計與“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的部分相關內容融合,研發設計了我專業的特色項目――“鋼筋混凝土肋梁樓蓋的設計與鋼筋綁扎”項目并已實施。本項目要求學生以團隊的形式完成。

一、 組建團隊

為了訓練學生的適應性和不同情境下的團隊工作能力,我們采用了隨機分組的方式,根據人數的不同,每個班組建了4~6個小組。由于是隨機分組,個別同學提出了換組的要求,我們讓學生思考了兩個問題:一是問題“如果現在的分組就是你將來畢業后所工作的團隊,那么你是否會因此而放棄這項工作?”另一個問題是“團隊的成功取決于什么?”兩個問題提出后我們沒有要求學生立即作答,但是結果讓我們非常滿意,不再有學生要求換組,而且幾乎所有的學生都積極地加入到了自己團隊的活動中。從團隊組建過程中我們感悟:只要教師能正確引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正能量將隨時釋放。

二、 項目實施

1. 制定實施方案

實施方案的制定是本項目的第一個任務,由于實施方案的可行性將直接影響項目結果,因此,我們帶領學生參觀實際工程、與工程管理人員及工人師傅座談,開展了小組間的競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并充分發揮團隊的力量高水平、高質量地完成方案的制定。此舉激發了學生們的競爭意識,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了認真討論并制定了小組的項目實施方案。我們將各組的方案在全班進行了展示,請全體學生共同分析。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各抒己見提出了修改建議,接著由各組組長負責修改并完善了小組項目實施方案。

在完成這個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們學會了如何制定實施方案,學會了客觀地評價他人、評價自己。

2. 調研

在完成調研任務時,各小組的學生們分別觀察并研究了校園內主要建筑的樓蓋,查閱了多種形式的資料,總結了校園內主要建筑樓蓋的結構形式、特點及應用范圍,查找了調研報告的格式,撰寫了調研報告。

在完成這個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們學會了查詢相關資料和電子文獻(CDIO大綱2.2.2),學會了如何撰寫調研報告,知道了應走出書本看工程、走進工程學知識,更學會了客觀地評價他人、評價自己。

3. 結構設計計算

結構設計計算和施工圖的繪制是本項目的重點任務之一。結構計算的準確程度將直接影響工程結構的可靠性,施工圖繪制的準確程度將直接影響工程進度和工程質量。在這個任務實施過程中,學生們通過分析案例,學到了前人的經驗,學會了結構專業知識和結構設計的方法。

在完成這個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們通過分析案例,學到了前人的經驗,學會了結構專業知識和結構設計的方法。學生們通過討論與交流,學到了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方法,初步培養了工程師的責任意識和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

4. 施工圖繪制

在傳統的課程設計中,繪制施工圖時,學生經常會問教師到底應該標哪幾道尺寸線、哪些尺寸應該標注等類似的問題,在本項目實施過程中,我們只是告訴學生:“你們認為實際施工時需要的尺寸就是應該標注的,至于你標注的尺寸是否能滿足施工的需要,在接下來的任務中你自己就可以發現。”結果學生們對尺寸標注情況有不同的見解,每個人的施工圖中尺寸標注情況也不盡相同,對此,教師并沒有點評。

在完成這個任務的過程中,訓練了學生們的制圖能力和對標準圖集的解讀能力,使學生明白了施工圖是工程語言,工程施工時需要用到的尺寸在施工圖中是必須“說”出來的。

5. 鋼筋下料長度計算

在傳統的教學體系中, 鋼筋下料長度的計算是“建筑施工技術”課程中的內容。我們將其設計成本項目的一個任務,主要目的是希望學生建立起課程之間的有機聯系,能從工程的角度出發看待所學的知識,并將自己設計的梁和板的鋼筋變成現實。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有的學生發現在上個任務中自己繪制的施工圖缺少必要的尺寸標注,導致某些鋼筋的下料長度無法計算,有的施工圖中有一些不必要的尺寸標注,還有的學生發現了施工圖中的錯誤之處。

在完成這個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們可以較為熟練地識讀結構施工圖、學會了不同鋼筋下料長度的計算方法、學會了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方法、知道了施工圖這種工程語言的真正意義。

6. 鋼筋下料與加工

鋼筋下料任務對于學生來講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借助加工機械完成,有一定的危險性。我們提醒學生注意施工中的安全,嚴格遵守實訓車間的規章制度,嚴格遵守施工現場的安全須知要求。在實訓車間工人師傅的協助下完成,按照計劃,每個小組完成了一部分鋼筋的縮尺下料,利用彎鉤機械及鉗子等完成了鋼筋的彎鉤加工和箍筋的制作。有的學生滿身是汗,滿臉是灰,但他們感到很新鮮,真正體驗了工人的辛苦工作。

在完成這個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們對施工中的安全問題更加重視了,也學會了鋼筋加工機械的使用方法。

7. 鋼筋綁扎

鋼筋綁扎任務是本項目的最后一個任務,也是整個項目成果的直接體現。我們在實訓車間挑選了一塊場地,讓每組分別綁扎一部分鋼筋,將各個小組綁扎的成果共同組成一個完整的肋梁樓蓋鋼筋骨架。學生們普遍認為鋼筋綁扎在工地是由工人完成的,這是最簡單的工作,沒有什么技術含量。可自己動手完成時卻發現這個看似簡單的任務并不簡單。拿在手里的綁線和綁鋼筋用的鉤子怎么配合才能綁住鋼筋,怎樣才能將鋼筋綁緊,這都是原來在理論學習時沒有考慮到的問題。學生們各自動手綁扎后都覺得不是很滿意,結果與想象的有很大差距。因此,我們請工人師傅演示了鋼筋綁扎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工人師傅在旁邊指導學生,有時甚至是手把手地教,讓學生親自體會鉤子轉幾圈能把鋼筋綁緊。當最后的工作完成時,學生們都興奮地歡呼。

在完成這個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們體會到了工人工作的辛苦,也知道了工人的操作水平對建筑產品的影響,更親自體會了“熟能生巧”的真正含義,感受到了只有“做中學”才能鍛煉真正的工程能力。

三、 項目評價

本項目改變了傳統的評價方式,采用過程評價、成果評價及匯報交流情況綜合評價的方式,更多地關注了學生的過程學習和能力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杜絕了相互抄襲及坐享其成現象的出現。過程評價中,教師隨時觀察和記錄學生的工作情況,可較為全面地對學生的參與程度、知識掌握、能力及團隊工作情況作出評價。成果評價包括對調研報告、計算書及施工圖的評價,這部分評價可以反映出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及專業水平和專業素養。匯報交流情況評價的依據包括匯報所用的PPT制作水平、表達能力、對專業問題的分析和理解以及現場問答交流的情況。這種評價方式的改革將會比較真實地反映學生的知識、能力和專業素養,對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也起到了動力作用。

四、 項目改進與展望

由于本項目目前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只利用了一周的時間,相對于所完成的任務內容看,時間實在有限,因此,項目設計時只要求學生完成到鋼筋的綁扎。實際上,隨著CDIO教學模式的全面實施,可將完成項目的時間調整為兩周,并將質量驗評的部分內容與此項目融合,再增加一個任務,即小組之間相互進行質量檢驗,查找不符合施工驗收規范的地方,小組之間交換意見后再修正各自的成果。這樣,學生對整個鋼筋骨架的綁扎施工及管理工作就更為清晰了。

通過近兩年來“鋼筋混凝土肋梁樓蓋設計與鋼筋綁扎”項目的實施反饋,我們發現學生的調研能力、識讀結構施工圖的能力、繪圖能力及正確綁扎鋼筋的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實現了知識目標和專業能力目標。同時,通過團隊合作和有效的溝通與交流提升了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我們期望通過不斷地實施來研究、探索和改進,為建筑工程技術專業CDIO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做鋪墊,同時,更期望能幫助學生提高工程素養、提升工程能力。

參考文獻

(1) 顧佩華,陸小華,沈民奮. CDIO大綱與標準. 汕頭大學出版社,2008

(2) 顧佩華,陸小華. CDIO工作坊手冊.汕頭大學出版社, 2008

(3) 顧佩華 . 從CDIO到EIP-CDIO:汕頭大學工程教育與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12-20

(4) 查建忠. 工程教育發展戰略“做中學”的CDIO模式.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1-6

篇8

建筑產品在建造過程中有工序復雜、工藝操作技術要求高、占地面積大、成品一次性投入大、勞動組織及配合復雜等屬性,其特殊性使得工民建專業在課程體系的構建、教學載體的選擇、實訓場所的營造和訓練內容的設計始終難以突破。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體系要求構建理論實踐一體化、與職業資格標準相融合、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就目前中職學校自身條件而言難以實現,必須依托校企合作實現新課程的教學目標。北京市中等職業學校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教學改革實驗項目研究進入新課程實施階段,實訓基地配套建設、教學經費投入、校企合作、教師專業實踐能力和行動導向教學方法運用等深層次的問題突顯,特別是學校與企業的合作深度和質量是制約新課程實施的關鍵,對于工業與民用建筑(以下簡稱工民建)專業尤為突出。教學改革實踐如下:

一、構建校企長期合作的平臺

1.依托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把握項目研究方向

我校在2007年6月成立新一屆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在專業建設、課程改革、教學研究和師資培訓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特別是在課改實驗項目研究的基礎調研和典型職業活動分析等階段發揮及其重要的作用。例:基礎調研階段對120家進行了企業調研,對9家企業進行了職業活動流程調研,對4家企業進行了典型職業活動分析調研,經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和課改專家的充分論證后,得到《典型職業活動分析表》,該表是確定專業核心課程的基礎,這次調研取得的系列資料、數據成為課程改革實驗項目極為重要的依據。

2.建設校企聯合教學團隊,開展校本教研

工民建課改研究團隊是集企業專家、學校骨干教師和教育專家三方組成的集體,在課改項目研究中發揮著各自不同的作用。進入新課程實施階段,又陸續聘請企業施工技術人員為實訓指導教師直接參加教學。企業專家參加教學研討會、直接進入課堂參加教學、參與教材編寫和審定、項目成果校內審定等,項目研究遇到難題時一定要征求企業的意見研討商定。因此,企業專家在課程改革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簽訂合作協議,發揮企業技術優勢

校企合作在兩個層面進行,一是學校與企業單位層面的合作,通過簽訂“合作協議書”明確合作內容,雙方責任、義務、權利等,如與田華建筑集團簽訂全方位合作協議,與北京通凱達鋼結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簽訂教學載體“小型框架建筑物施工”合作協議;二是學校與企業個人層面的合作(企業了解并支持),通過簽訂“合作意向書”明確合作內容,雙方責任、義務、權利等,如與多家企業技術人員簽訂項目整體研究、編寫教材案例、施工操作指導、教材審定等不同內容的意向書,充分發揮企業和技術人員的實踐經驗優勢。

二、校企合作進行課程改革實驗項目的整體研究

1.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體系構建體現典型職業活動

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以工作過程為導向課程改革實驗項目,以典型職業活動分析為基礎、以建筑施工工作過程為主線、以崗位職業標準為依據確定了《建筑地基基礎施工》等九門專業核心課程,構建了公共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崗位實務課程和頂崗實習的完整課程體系。以典型職業活動分析和建筑施工工作過程為依據確定的專業核心課程替代了傳統的力學與結構、工程測量、建筑材料、施工技術等學科課程,保留了與職業崗位對接的崗位實務課程。工民建專業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教學改革實驗項目,從企業調研、典型職業活動分析、專業核心課程體系構建、課程標準及專業核心課程教學設計等關鍵環節一直得到懷建集團、田華集團等多家企業及一批工程技術人員的直接參與,企業在把握項目研究方向、培養目標定位、構建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整合等關鍵環節作用突出。

2.教學文件制定符合教學規律與職業人才成長規律

到目前我們已經完成了工民建專業《教學指導方案》、《課程標準》、四門《專業核心課程教學設計》教學文件,完成了三門專業核心課程校本教材等教學資源建設,始終堅持校企合作,共同進行研究,使研究方向明確、人才培養定位準確,教學內容設計貼近企業需求,力求符合教學規律與職業人才成長規律。

3.教學載體選擇典型的施工工藝和完整工作過程

載體選擇可以是一個完整的建筑物,也可以是墻、梁、板、柱等建筑元素,要求載體能夠承載《課程標準》需要的訓練內容。經過校內課改核心成員、課程教育專家、企業專家和企業一線技術專家多次研討論證,結合我校實訓基地條件確定了工民建專業《建筑基礎施工》等七門專業核心課程的共同載體是:小型框架結構建筑物施工。小型框架結構建筑物是一個真實的施工項目,將地基基礎施工、主體施工、屋面施工、裝飾裝修施工分別與相應的《建筑地基基礎施工》、《砌體工程施工》、《屋面工程施工》、《普通裝飾裝修施工》等專業核心課程相對應。小型框架結構建筑物施工項目的設計包涵了梁、板、柱、剪力墻和樓梯等建筑構件,同時融進砌體結構的條形基礎和砌塊隔墻等更多的“建筑元素”。學生在企業教師和學校教師共同指導下通過小型框架結構建筑物施工完整項目,完成接受任務、施工準備、項目組織、工種操作、施工管理、質量檢測、安全保障、竣工驗收等完整施工過程的學習,訓練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4.教學資源設計開發符合教學要求和企業用人需求

新課程實施中課程講義、項目書、任務單、工作頁、學習手冊、企業工作手冊、考核評價表、音視頻素材、案例庫和企業相關資料等是教師授課的重要資源,教學資源設計和開發一定要符合實施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的要求,符合企業實際工作要求。例如編寫講義:講義編寫框架經企業的專家組審議,講義中的重要案例大多數由企業技術人員編寫或提供素材;任務單、工作頁全部來自企業的實際資料;講義的最終成果須經校內專家組審定。為積累教學實施全過程的視頻素材,將重要的教學環節制作成課例進行教學研究,學校與專業公司簽定合作協議,共同完成專業核心課程重要教學單元、典型施工工藝和施工工序的完整拍攝,為以后教學積累寶貴資料。

三、校企合作共同完成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實施

目前,完成小型框架結構建筑物施工僅靠學校自身的力量還有較大的困難,體現在項目施工組織、新工藝新技術應用、教師操作技能和施工操作安全管理等方面我們經驗不足,這是新課程改革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企業技術人員直接參與教學,應用最新的施工工藝和技術,按照企業施工要求設計組織教學,提高教師和學生的技能,是解決目前教學難題的有效方法。#p#分頁標題#e#

1.共同制定符合生產施工要求的教學計劃,明確教學進程和內容

按照《課程標準》和《專業核心課程教學設計》要求,校企雙方共同制定一份符合新課程教學實施的教學計劃對順利進行教學尤為重要。教學計劃明確雙方教學時間、教學環節中各自的教學內容、教師及示范指導教師、教學(施工組織)組織方案、教學設備設施準備、雙方相互配合等細節內容。我校在課改實驗班建09-1班《建筑地基基礎施工》課程中進行了教學改革實驗項目實施,在施工放線、挖槽(人工挖槽、機械挖槽)、地梁(支設模板、鋼筋綁扎、澆注混凝土)教學實施過程中,雙方克服困難,共同遵守教學計劃,遇有突發事件需要變更計劃時,由雙方協商進行調整。

2.共同完成理實一體化教學,校企雙方優勢互補

在新課程教學過程中,針對我校教師動手能力相對較弱的現狀,采取企業技術人員與學校專業教師共同承擔課堂教學,保證教學質量。企業教師側重過程性知識講解,進行實操示范、指導訓練、質量檢查、成果評價等環節教學,在項目施工全過程中提供墻體砌筑、鋼筋綁扎、混凝土澆筑等操作方法、技能、規范要求等技術支持。學校教師側重陳述性知識的系統講解,與實操教師共同組織教學、操作學習、參與指導學生操作、課程總結等內容。校企合作共同進行新課程實施,使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成為可能,培養學生技能落到了實處。我校在2009年2月至8月在三年級工民建班進行了“小型傳達室磚混結構施工”的改革嘗試。邀請合作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全程參與教學組織,完成了全部施工任務,這是校企合作的成功案例。

3.將企業文化和職業素養教育植入課堂

新課程實施在培養學生技能的同時必須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職業素質的培養。職業環境的營造和職業素質的培養僅靠學校教師難以完成,必須是在項目進程中潛移默化、耳濡目染,點滴積累實現。企業的參與再現了企業文化、工作環境、技術要求、質量控制、人員配合、工序銜接等內容,使學生在工作中學習知識和技能,享受勞動成果,體驗職業快樂。

四、校企合作共建理論實踐一體化實訓基地

1.建設建筑施工實訓區,完整實施教學載體

目前國內職業學校的實訓基地大多是建筑材料實驗室、力學實驗室、土工實驗室等,技能訓練也停留在鋼筋工、砌筑工、混凝土工等工種訓練。因此,本輪課程改革實驗項目研究必須在實訓基地功能設計上加以突破,為教學載體實施提供條件保障。在實訓區將完成“小型框架結構建筑物施工”項目的砌筑工藝、模板工程、腳手架支搭、鋼筋下料及加工制做、施工分項工程質量檢測等實訓項目。學校在校園內,開辟了新的實訓場地,作為建09-1教學試點班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專用場地;搭建臨時房存放工具設施、材料存放保管區;落實通水、通電、通道路,為教學載體實施創造了必備條件。

2.購置施工必要設備及工具,與企業資源共享

學校在企業的幫助下完成了《建筑技術實訓基地裝備標準》,提出了設備及工具等采購清單,利用市財政經費購置了項目施工必備的設備和工具,添置學生勞動保護用品,落實施工及訓練消耗性材料資金,滿足施工要求。同時,企業為學校提供技術、設施資源和一線生產環境,提供教學載體實施的技術支持,提供大型機具設備(挖槽、模板)的臨時使用,資源共享。

3.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體現企業文化

施工現場的環境布局貼近建筑企業工作場景,體現企業文化。將建筑企業的組織機構、崗位職責、安全標識、職業規范等內容引入實訓區,現場環境布置應貼近建筑企業實際,體現建筑企業文化,明示安全操作流程及相關制度,保證施工操作安全,使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習得技能。

五、校企合作保障工學結合和頂崗實習

1.建立校外實習基地,保證工學結合教學環節

課改班在校內時以項目載體為核心進行教學,但是大型鋼筋混凝土結構和鋼結構的施工組織、操作訓練和管理方法的學習在校內無法模擬,必須依賴企業完成,提供一個連續的實際工程參觀教學和學生實踐場所對于課改班教學尤為重要。田華集團承諾為建09-1班提供現場教學的學習環境,為學生頂崗實踐和知識拓展提供條件。校企合作共同完成學生頂崗實踐環節,使工學結合、頂崗實習成為可能。

篇9

關鍵字:建筑施工技術課堂教學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U655.4 文獻標識碼:A

《建筑施工技術》作為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造價等土木工程專業的骨干課程之一,主要研究整個施工過程中各分部分項工程、各工種的施工工藝及配套設備、施工方法步驟及質量控制標準等內容,培養學生具有基本解決現場施工中有關施工技術方面問題的能力。本課程綜合性、專業性、實踐性較強,如何在現有條件下結合課程特點,探索不同的課堂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每一位專業教師必須認真思考的課題。筆者通過自身的課堂教學經歷,實踐了一些不同的教學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的同時,也在不斷思考和探討新的教學模式,希望能和大家共享。

要利用好多媒體教學技術

現代化多媒體技術已經完全取代了傳統的板書教學,這是教學技術手段發展的大勢所趨。課堂上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一方面可以節省教師板書的時間和體力,能夠讓教師把更多的精力集中于理論體系的闡述講解,從而提高了講授的效率;另一方面,多媒體融合了視頻、音頻、圖片、圖表、文字[1]等多種表達形式,能夠把課堂理論通過不同的形式傳遞到學生腦中。這些數字化技術的有效運用,能夠對學生形成視覺、聽覺等多感官的并行沖擊,更立體、更直接的刺激學生大腦,有利于形成更深刻更長久的記憶,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果。例如:當講到灌注樁施工工藝時,板書教學只能用文字描述方法步驟,最多配以簡單的灌注樁圖片,教學過程枯燥,學生無法形成直接印象。而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視頻播放,學生能夠更流暢、更深刻的接觸整個施工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并且很容易與現場施工情境實現對接,大大提高了授課效果。

但是現實的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往往沒有被利用好。比如PPT課件不完善,圖片、表格、文字等多種類型的幻燈片依次羅列,缺乏層次邏輯,有的甚至就是電子講稿。這樣的課堂教學甚至會帶來一些弊端,筆者曾做過調查:有的學生反映多媒體聽課效果不如板書好,除了適應性的原因外,感覺多媒體上課信息量過大,缺乏邏輯,層次不清,課后只對個別的信息點有印象,而對于整堂課的理論體系構架不清楚。綜合分析,應該是教師的課件沒有做好。另外,有學生反映多媒體教學重點不突出,課堂聽課不連續。針對這個問題筆者經過與教師、學生溝通,發現是老師的課堂語言與課件沒有統一結合起來,這往往是大多數教師忽略的問題。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好多媒體教學技術,揚長避短,使其應用與課程特點真正結合起來。

重視案例、任務教學法的應用

當前,絕大多數《建筑施工技術》教材中,主要涉及的還是施工工藝、設備,施工方法步驟,質量控制與驗收等文字性內容。如果依照教材照本宣科,文字、公式等內容抽象,學生會感覺枯燥無味,課堂教學效果大打折扣。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對某些章節內容采用案例+任務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效果頗佳。比如:在介紹場地平整和土方工程量計算時,通過實際的工程案例資料,讓學生提前搜集分析、設計步驟、從場地標高設計到土方量計算進行分工討論、確定方案、組織落實,整個過程以實際的工程案例為對象貫穿始終,以完成土方工程計算為任務目標,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由被動學習改為主動學習,教師則減輕了工作量,在整個教學實施過程中只負責組織和從旁輔導。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教師與學生角色定位發生了變化,整個課堂教學氛圍熱烈、效果突出。

值得強調的是,在采用案例+任務的教學方法時,教師必須備課充分,對于整個教學過程的實施把握得當,案例的選取、任務的布置要符合教學目標,同時對于學生的能力、課堂組織管理要尤為注重。

把課堂教學延伸到實訓室

《建筑施工技術》課程實踐性強,單純的課堂理論教學無法滿足教學目標的要求,為此,必須在進行理論教學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動手能力。實訓室能夠把簡單的施工現場環節呈現出來,在實訓室進行實踐操作,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讓學生感受現場施工的環境氛圍,對于學生對本專業的了解有促進作用;另一方面,操作過程能夠把學生掌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技能終生難忘,同時在操作中把抽象的理論具體化、形象化,更有利于促進學生對于該問題的掌握、深究。例如:在講到鋼筋綁扎時,雖然視頻可以詳盡的呈現綁扎工藝,但是學生沒有親自動手經歷,仍然缺乏自信。實訓室完全可以實現梁、柱、板、墻等小型構件鋼筋的設計布置與綁扎,通過組織學生在實訓室訓練,學生完全可以掌握配筋與鋼筋綁扎技術。

充分利用學校的實訓室,真正把實訓室與課堂教學無縫結合起來,不僅需要教師有詳細而充分的教學計劃,同時要求教師有過硬的實踐技能,最好是有豐富現場施工經驗。因此,作為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業務能力,滿足教學的要求。

課堂教學必須與施工現場結合

在《建筑施工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發現教材中有些理論內容相對陳舊[2],沒有及時更新,而新工藝、新技術不斷涌現,教材中卻沒有足夠的理論介紹,導致教學與應用脫節。例如:隨著施工水平的不斷提高,深基礎、大體量、超高層建筑不斷涌現,而教材中有關的深基坑支護工藝、樁基礎與超大型基礎底板施工、主體結構操作平臺搭設與提升等新工藝卻鮮有介紹,相反,一些即將落后甚至面臨淘汰的工藝卻占有相當篇幅。這種教學內容與實際應用不吻合的現象不可避免,但是學生就業時不能夠學為所用,教師是有責任的。如何盡量減少出現上述情況,需要我們把教學與施工現場結合起來,增加學生到施工現場的機會。

具體做法可以借鑒如下:1、利用單次課時,組織學生到就近工地參觀施工現場,這種認識實習過程時間短、影響小、易成行、便于實現;2、集中一段時間比如一周左右,推薦學生到工地參與實際的施工過程,這種形式效果最好;3、邀請一線施工單位或有名的專家做專題報告,這種講座內容往往更貼近現實、工藝更先進,往往是我們的課堂教學無法觸及的,可以開拓學生視野,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3]。當然,再多的方法也需要教師去聯系、溝通為做好課堂教學精心準備。

綜上所述,是筆者在實際的教學實施過程中的一些想法與做法,有的通過實踐確實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提升了教學效果,有的還有待于進一步的實踐總結,希望與各位同仁分享交流。總之,《建筑施工技術》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整個專業教學過程中地位特殊,需要我們教師繼續努力、不斷探索,做好課堂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董偉. “建筑施工技術”課堂教學及實踐教學的改革探索.實踐教學,2011.

篇10

關鍵詞:混凝土結構;課程設計;教學改革;實踐實訓

1引言

混凝土結構是土木工程專業重要的學科基礎課,其包括《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與《混凝土結構設計》兩大部分的內容,其中混凝土結構課程設計是在學生掌握上述內容的基礎上,為進一步加強學生們對混凝土結構知識的理解而增設的相關實踐環節。學生通過課程設計的練習應能進一步掌握設計的基本原理與基本方法,為后續的課程以及畢業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

2目前《混凝土結構》課程設計存在的若干問題

通過近些年的實際指導以及對兄弟院校相關院系的調研發現,目前混凝土課程設計存在以下問題。

2.1選題相對單一,設計內容與實際工程存有差距

目前大部分土木相關院校的混凝土課程設計選用的是單向板肋梁樓蓋課程設計這一題目,大部分土木院校為督促學生自行設計而采取的手段是通過改變跨度、混凝土強度、荷載等參數,保證學生們一人一題,最大程度避免重復和抄襲。這種做法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不善思考的弊病,網絡上紛繁的模板可以幫助學生通過簡單的數字替換就完成課程設計的內容。同時,題目要求學生對一民用或工業建筑的樓蓋進行設計,建筑平面圖一般給定為四周磚墻的內框架結構[1]。然而內框架結構由于種種弊端,在現今的實際設計中已經被框架結構取而代之。如果仍然在教學實踐環節對老舊的結構體系進行設計,會導致學生畢業后無法將學校學到的知識轉化成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手段,這將使學生感到困惑與迷茫。

2.2學生對各種構件的構造要求以及施工流程不夠熟悉。

通過理論學習,大部分同學可以完成梁、板的承載力計算以及相關的配筋,但對于梁板節點,墻梁節點,梁柱節點等具置的鋼筋綁扎的施工工藝流程存有疑慮,對構件一般的構造要求理解不夠深入,不能夠實現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結合,同時目前大部分教材對于梁施工圖的表達方式仍采用截面注寫的方式,這種方式最大的優點在于直觀,便于初學者掌握梁內具體鋼筋的布置形式,但在實際工程中,平面注寫的應用更為廣泛,理論的教學與實際的工作應用存有一定的偏差。

2.3考核方式與評價體系尚可進一步完善

由于課程設計的靈活度較高,學生的自由度較大,因此教師想對學生設計過程進行實時監控是不現實的,目前多數院校對于《混凝土結構》課程設計的考核方式仍是以學生所提交的設計成果為主,結合課上學生的課堂表現,對學生本次課程實踐給定相應的考核分數。這種以結果為導向的考核方式忽視了對設計過程的監管,會導致部分善于“搭便車”的學生通過抄襲模板或成績較好同學的設計內容而完成自己的設計任務,極有可能出現抄襲者比自行完成設計的學生成績還要高。因此,這種考核方式不夠客觀與公正,會導致學生學習倦怠,同時不能達到課程設計的預期效果。

3改革的初步探討與實踐情況

為解決上述問題,有必要對《混凝土結構》課程設計進行教學改革。

3.1優化選題內容,擴大選題范圍

我們首先從題目的選題著手,摒棄了老舊的內框架結構的內容,選取往年若干的優秀畢業設計中,與實際工程相近的多層框架結構設計作為學生課程設計的設計背景。同時,不再以設計單向板肋梁樓蓋作為單一要求,而是將設計內容擴展為單向板肋梁樓蓋設計,雙向板肋梁樓蓋設計,板式樓梯設計。增加學生的選題范圍,擴展學生的設計思路。

3.2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模塊化課程設計

本次課程設計改革,將以個人為單位的模式改變為以小組為單位的模式進行課程設計,設計前將班級學生分為6人一組,每組成員又進一步細化成3小組,其中一組內2人共同完成單向板肋梁樓蓋設計,2人共同雙向板梁樓蓋設計,2人共同完成板式樓梯設計,分組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之間互幫互助與團隊協作能力,學生之間的相互督促,可以替代教師對設計過程的監控作用,在完成課程設計的同時,更能夠增進學生之間的感情。

3.3增加學生互評機制與設計成果答辯環節

為了進一步完善考核方式與評價體系,我們在現有的評價體系基礎上實行了學生互評機制,共同完成某項設計任務的學生,對彼此在設計過程中的設計態度,協作能力以及完成的設計成果進行互評,教師參考學生之間的互評結果作為學生設計過程的平時成績,同時為了防止學生之間由于情感因素而包庇他人,我們引入了答辯環節。共同設計某一題目的一組成員對設計過程進行自述,同時,教師根據設計成果對兩位同學分別提問,最終根據學生互評,設計自述以及答辯情況,給定學生最終成績。

3.4將課程設計與實踐實訓相結合

為解決學生對各種構件的構造要求以及施工流程不夠熟悉這一難題,我們選取部分優秀的設計成果,進行二次優化,并將優化后的結果用平法表示,形成可進行實際施工操作的設計圖紙,結合學校現有設施,在學校實踐實訓基地內,在師傅帶領下,以學生為主力,按照設計圖紙,對相應的設計內容進行實際施工,真正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實踐證明,通過改革措施,我校混凝土結構課程設計的教學效果有了較大的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一定的調動,由于我校實踐實訓基地仍在建設當中,下一階段我們將把主要精力放在課程設計與實踐實訓相結合上面,將教學改革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