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工種實訓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19 04:03: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鋼筋工種實訓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鋼筋工種實訓總結

篇1

關鍵詞:施工工藝實訓理論與實踐 安全

中圖分類號:TU7文獻標識碼: A

建筑施工工藝實訓是我校建筑工程施工專業二年級各班級在下學期進行的室外課程教學。從課程內容的設置、課時安排、場地要求、指導教師的配備等都是按照課程的專業要求并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而定的。下面是我對該課程的幾點看法和思考。

一、施工工藝實訓的目的。

建筑施工技術是工程施工專業的一門實踐性較強的主干課程,學生在課堂上無論怎么用功,掌握的也只能是理論知識,對于實踐操作,也只能是通過圖片、動畫、視頻等現代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教學來學習,很難達到本專業的教學效果。怎么辦?施工工藝實訓恰好解決了這一問題,而且整個實操過程中學生也特別愿意動手。所以,通過施工工藝實訓,不但可以使學生將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而且還可以提高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培養他們吃苦耐勞、團結協作的敬業精神及安全意識。

二、施工工藝實訓的內容及過程。

根據教學大綱和學校現有的實訓條件,共開設了腳手架工程、砌筑工程、模板工程和鋼筋工程四項實訓內容,所有實訓內容均在學校建筑施工實訓基地完成。

1、腳手架工程。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11)的構造要求和質量標準,并結合教材理論部分內容制定了該模塊的實訓目的、要求及實訓的具體內容等。要求學生搭設一規定尺寸的“一步兩跨”腳手架。在實訓場地首先進行安全教育并介紹本實訓模塊的內容、目的,然后解釋實訓具體內容、操作要點及質量要求等。通過教師講解讓學生先熟悉腳手架搭設的施工工藝流程及要點,接著學生按照課前的分組進行動手操作,全程由教師跟蹤指導。

2、砌筑工程。砌筑實訓主要是讓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一單片墻的組砌,塊材為燒結普通磚和砌塊,為了便于課后拆除,砂漿采用石灰砂漿。砌筑質量要求嚴格按照《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3-2011)的標準來執行。首先由指導教師說明實訓內容、要求、目的等,然后解釋并演示具體操作的步驟和方法,再由學生進行動手砌筑,最后進行質量評定。該模塊主要是從材料選擇和準備、工具的正確使用、皮數桿的制作和設置、組砌方式的選用、砌筑質量和驗收方法的把握、操作的規范性等各方面進行訓練。

3、模板工程。模板實訓采用的是定型組合鋼模板,要求學生首先按照給定的構件形狀尺寸和規定規格型號和數量的模板進行模板配板圖的設計,并繪制其展開圖,然后按照設計圖紙領取材料、拼接組裝。該實訓內容關鍵是熟悉模板的規格、配板原則、拼裝要點等,并能熟練的畫出模板配板圖。另外,還鍛煉學生的動手安裝能力。

4、鋼筋工程。該實訓模塊包括三部分內容:鋼筋下料計算及配料單的填寫、鋼筋下料加工、鋼筋綁扎。實訓中先給每組學生發一張圖紙,讓學生按照圖紙及標注和相關規范的要求完成上述實訓內容。這項實訓主要鍛煉學生的識圖能力、計算能力和操作能力。由于鋼筋工程實訓涉及到加工機械,所以在學生動手前由指導教師先講解機械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并進行演示操作,以保證安全。

三、施工工藝實訓的教學反思。

實訓教學與課堂理論教學具有很大的不同,不論是教學內容、要求、教學組織等都存在

差異。第一,實訓教學必須考慮內容的可操作性和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同時還得和課堂上的理論教學統一、銜接,這樣既可以使理論與實踐良好的結合在一起,又可以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興趣。第二,教學方式方法與課堂不同。實訓教學除了要考慮學生的個人能力,同時還必須考慮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因為有些工種必須是多人配合才能完成,因此,實訓中根據各班級的實際情況和實訓內容將學生分成若干組,并按照動手能力的強弱均衡搭配。在實訓過程中,指導教師針對實訓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糾正并解釋說明,保證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第三,教學要求有所不同。學生畢業后從事的基本上都是現場一線工作,如施工員、安全員、質檢員等,所以他們必須熟悉各工種的施工工藝流程、操作要點和質量驗收標準等,而不是死記硬背,而且還得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靈活應用,不能完全依靠理論知識。

四、安全教育。

篇2

關鍵詞:建筑工程專業,技能,企業

中圖分類號:TU19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建筑企業仍對建筑工程專業畢業生有較大需求量,但急需的是有技能證書、綜合素質強的實用型人才。高職院校建筑工程專業應緊跟市場需要,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建設,以建筑員的崗位技能要求為培養目標,全面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

建筑工程是我國經濟建設中的基礎性行業,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對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力度不斷擴大,使得建筑專業畢業生的需求一直都比較旺盛。我國眾多大專院校都相繼開辦了土木類專業,畢業生數量成倍增加。面對建筑行業快速發展對學生不斷提高的要求和畢業生人數的增大的壓力,高職院校建筑工程專業畢業生的綜合水平和崗位適應能力就成為社會關注的問題。對此通過直接訪談和問卷調查等方式,對甘肅、四川、北京等地的建筑企業進行了調查,了解畢業生的主要就業去向,企業主要崗位職員缺口,以及對高職畢業生的評價、要求與建議。

一、企業對建筑工程專業畢業生的需求狀況分析

目前,建筑企業對生產一線做技術操作和現場管理的人員十分緊缺。建筑行業的主要就業部門有房地產公司、設計院、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和建筑行政管理部門等。其中施工單位對建筑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占到70%,是高職畢業生的主要就業部門。它主要需要的是既懂理論又能熟練操作的技術工人,緊缺的工作崗位有測量員、材料員、安全員、鋼筋工、抹灰工、預算員。在調查的15家企業中,測量員的需求量為90%,鋼筋工為60%、材料員、安全員為40%、預算員為20%。以鋼筋工的工作內容與需求為例進行分析,鋼筋工要求理解施工圖紙和具體施工過程,嚴格依據設計要求計算鋼筋下料長度,統計鋼筋型號、數量,確定鋼筋加工方法,現場監督工人施工。這種工作的理論水平不深,但對實踐經驗和識圖能力要求卻很高,而且現場操作的勞動強度也比較大。很多本科畢業生嫌技術含量不高、勞動強度大而不愿做,而普通工人又因不懂專業知識而無法做,所以施工中常常出現因沒有人搞鋼筋下料計算而耽誤工期的尷尬局面。材料員、安全員、施工員、預算員等工作也都是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密切結合的崗位,因此有一定專業基本功、動手能力強的技術工人是企業最缺乏的人員。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就是要培養具有專業技能的實用型應用人才,事實說明大力發展高職教育勢在必行。

但是調查同時發現用人單位仍然主要招收本科畢業生,對大專生則要求必須有工作經驗。如甘肅省四建,每年至少招聘20名員工,招收的應屆生基本都是本科生,而大專生則要求有3年以上工作經驗。私營小企業更注重工人的實效性,他們會隨項目需要長期招聘員工,并在3個月的試用期內檢驗員工的工作能力,上手快的才長期聘用。這說明目前高職畢業生素質與社會需求還有較大差距,高職的教學模式還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大力調整教學培養方式,與社會企業積極合作,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突出大專畢業生優勢。

二、企業對高職畢業生的工作要求

通過調查分析,企業對高職畢業生的主要要求首先是,畢業生要有扎實的建筑專業基礎知識。具體要求是,能讀懂施工圖紙,熟悉施工規范和圖集,會進行一般的受力計算。很多企業反映目前有不少畢業生工作一年后仍讀不懂復雜工程的圖紙,直接影響了工作開展。還有部分企業反映畢業生的計算能力不夠,簡單的工程預算或腳手架計算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其次,畢業生應掌握建筑專業基本技能,持有專業技能證書,如測量員、材料員、預算員、施工員、監理證書等,工作后能盡快考取建造師、造價師等執業資格證書。第三,畢業生要有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項目施工是一項強調多部門多工種互相配合、協同作業的活動,團隊間的溝通協調顯得尤為重要。不少企業表示,畢業生的成材與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人的協調能力,即使專業知識不強,但有主動溝通、樂于合作的精神,畢業生在企業中也可以很好地成長起來。第四,畢業生應具備一定綜合能力。施工員的現場管理職責要求,畢業生必須有良好的自學能力和自我心理調控能力,遇到實際問題能冷靜分析、協調處理。在這一點上有企業甚至直接要求畢業生有開朗豁達、積極主動的性格特征。此外,企業還要求學生具有計算機操作能力,會使用常用辦公軟件,如Word、Excal、AutoCAD等。

三、高職畢業生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企業對高職教育的建議

在評價畢業生的不足時,很多企業認為,近年來的畢業生不論何種學歷,普遍存在的問題一是工作中有明顯浮躁情緒,其次團隊協作能力欠佳,不會和客戶溝通。第三是敬業精神不足,對工作缺乏責任心,對重要數據的態度不嚴謹。企業可以理解畢業生希望快速提升的心情,但是重要工作更需要有端正的工作態度和刻苦鉆研的精神。

企業對大專院校的建議,在專業及課程設置方面,建議課程設置不宜過細,但專業知識盡量全面,如學習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的學生還應了解道路、橋梁方面的知識;在課程教學方面,希望加強職業技能培養,強烈要求多帶領學生下工地實習;在素質培養方面,希望學校注意培養學生的溝通合作能力,鍛煉學生的抗挫折力;此外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

四、高職院校建筑工程專業建設初探

(一)加強課程體系建設,強化識圖能力培養

知識是成才的關鍵,學校應根據畢業生崗位知識需求來分析整合課程內容。高職院校建筑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安排要與建筑專業員的技能要求掛鉤,修訂教學大綱。課程內部去粗取精,外部將內容聯系緊密的課程有機結合于一體,并緊密圍繞工程應用來講解理論知識。

加大對專業基礎課《建筑制圖》的建設力度,不斷擴充、更新教學模型,充分利用現在多媒體技術教學,廣泛搜集規范、實用的施工圖紙以補充教材中的不足。在教學中用現場參觀、模型測繪、圖紙算量和圖紙會審等模擬工作過程的方式來授課。課外根據后續專業課的需要,每學期發放典型建筑的施工圖,讓學生帶任務看圖,不斷強化學生的識圖能力。

(二)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建設,訓練學生動手能力 延長實踐教學時間,增強校企合作。通過教學參觀、實訓專用周以及頂崗實習等手段,循序漸進地開展實踐教學。多方面多渠道與企業開展合作,并與有規模實力的企業形成長期實習合同,建立專業實訓基地。學校應設法組織教師輪流到企業掛職鍛煉,鼓勵教師參加相關專業執業資格證書的考評,突出教師在實踐課教學中的監督指導作用。

(三)分析失敗工程案例,注重對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

教師平時應注意收集國內外失敗建設項目案例,通過案例分析強調敬業精神在工作中的巨大作用,讓學生樹立起嚴謹、合理的工程理念,培養盡職盡責的工作態度。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教師的個人范例對學生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取代的最有用的陽光。”教師還應培養自身嚴謹治學的態度,以認真、負責的工作面貌感召學生。

(四)貫通就業指導,樹立職業意識

在課堂教學和日常學生工作中不斷進行就業教育。目前大專院校都開設有就業指導中心和就業指導課,但都只是單純指導學生如何找工作,沒有具體結合到學生所學專業的就業特點,導致部分學生存在學習目標不明確、面臨就業時對自身能力評價不足、對工作發展有很大焦慮的問題。因此,就業指導工作應從新生入學時就開始進行,由專業課教師授課,通過平時教學、專題講座、和學生管理等多方面向學生不斷介紹專業特點和職業能力要求,讓學生有意識地進行自我能力培養。

(五)廣泛開展校園活動,注重隱性教育

在校園活動中學生是主角,在籌劃、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充分鍛煉。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是課堂教學上所進行不了的。很多用人單位都十分青睞有學生會工作經歷的畢業生。因此,職業教育還應重視培養學生參與校園活動的積極性,以學分制的方式督促學生踴躍參與各類社團活動,在集體活動中培養其綜合素質。

五、總結

通過企業調研,我們認識到建筑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必須緊跟現代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的步伐。只有不斷對市場進行調研和分析,根據企業的需求不斷進行專業建設、教學改革,對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環節進行深入探索和更新,才能培養出社會認可的建筑施工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任務驅動 項目教學法 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 實踐教學設計

一、主體結構施工課程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項目教學法在很多專業課程建設中被不斷應用和開發。在課程改革中,部分專業課程因為與國外一些課程的設置相似,直接借鑒國外的項目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主體結構施工作為傳統的建筑施工類課程,與國外的課程設置存在較大的差別,難以照搬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專業教師在探索課程建設的過程中發現,進行工作任務和項目的開發設計存在很大的困難。

1.中外迥異,課程設置須細分

目前國外建筑類課程的設置與國內存在很大的區別。例如,在德國的職業教育中,以砌筑工程、木工工程、鋼筋工程、道路鋪設工程等細化的工種作為一門課程,切入點小,在課程中設計有木制框架的制作、木屋架的制作、木門的制作等可以在一個階段內完成的項目,項目之間呈現階梯式遞進的關系,難度遞增。而國內相關課程的設置范圍較廣,涵蓋專業內容較多,每一門課程中包含較多細化的專業內容,教學過程中工作任務和項目設計的復雜性大,可操作性小。

2.經驗不足,授課教師少實踐

主體結構施工課程建設作為示范校建設中的一個研究課題,在國內中職教育相關課程建設改革中無先例可循,缺少可以借鑒的經驗及相關的指導。

課程的主要內容與學生就業的關系非常緊密,而專業老師大多缺乏在企業工作或實習的經歷,企業的需求與教師的授課之間存在一定的偏差。本課程的建設要求相關的課程開發教師掌握施工現場建筑工藝流程與要求,了解企業對施工類技術人員的基本要求與條件。

3.淺嘗輒止,課程改革無創新

近年來,國內許多中職校施工類課程都在嘗試課改,但是推進的成效一般。也有一部分學校對課改只是淺嘗輒止,并未深入探索挖掘。如:某一版本的《主體結構施工》課本對章節編排和章節的名稱按照項目教學法的要求進行設計,而書本內容未加改動,部分改動也只是停留在排序和排版上,無具體的課改實施內容。課程的建設不能停留在表面,而應聯系實際,積極創新,設置符合市場需求的課程內容。

二、校企合作,中高等學校聯手,建設精品課程

1.基于工作過程的“任務―活動―項目”劃分定義

通過與企業和專家團隊的深入溝通交流,以及課程建設教師進入施工現場實踐學習后,確定了基于工作過程的工作任務與活動項目劃分方式。

(1)任務:根據專家與企業在參與課程建設的過程中,反復提到的讓學生認知理解不同的結構類型的重要性,由此確定了以建筑的主體結構類型來劃分工作任務。主體結構施工是地面以上屋面以下的分部工程,該分部工程最常用的幾種結構類型是混合結構、框架結構、鋼結構工程。因此主體結構施工課程的四個工作任務分別為:結構類型的認知、混合結構砌體工程、框架結構鋼筋混凝土工程、鋼結構工程。

(2)活動:上述工作任務包含較多的細分環節,不利于課堂教學安排,因此需要在每個工作任務下設置相應的活動。例如框架結構鋼筋混凝土施工中設置框架柱工程、框架梁工程、框架樓面板工程三個活動。該階段的活動內容類似于國外課程中的一個項目,能夠在一至兩個月的時間內完成。

(3)項目:目前學校課程課堂教學不能按照周或者月來安排實施,因此以上定義的活動內容對于單次課程的教學內容依舊過于龐大,所以需要在每個活動下設置與活動對應的項目。要按照工作任務的劃分方式,基于工作過程對活動進行劃分,安排相應活動下的項目內容,例如框架柱工程活動中安排有框架柱施工圖識讀、框架柱施工材料準備、框架柱施工方案編制、框架柱施工質量驗收四個項目。

2.借鑒PDCA項目管理理念,積極探索適合中職生的課程項目設計

在完整清晰地劃分任務、活動與項目之后,我們參考同濟等高等院校教師和同等職業學校教師在其他科目課程改革中關于項目設計的成功案例,借鑒項目管理學中“PDCA”質量循環理論的成熟應用,進行主體結構施工項目的設計,以學生為本,注重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

項目的大小以小組合作能順利完成為宜,每個項目任務的設置以滿足兩課時80分鐘、4人一組的課堂學習為標準。例如框架柱活動下的“框架柱的材料準備”。該項目需經小組在兩課時內完成,據此選擇課程校本教材中配套圖樣的某一樓層某一根柱子進行配料,盡量避免學生由于任務量龐大而失去信心或者因任務量過小而懈怠的現象發生。實施過程中如發生提早完成任務的現象,可以要求小組對另一根柱子進行配料;相反完成不了任務的情況下,可以在下階段框架梁的配料中再次進行學習。

(1)計劃(Plan):項目設計時,教師應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能夠進行自學,參與到課程學習中。因此每個項目應設置一個任務,以任務驅動課堂教學。在明確的任務下,學生可以通過查找資料、自學相關專業知識解析任務,制訂完成任務所需的計劃安排。計劃制訂過程要求團隊進行合作,通過組員之間的意見交流與溝通,確定有利于任務完成的最佳方案。此過程引導學生自學、交流與溝通、優選合適的資源,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決策能力。

(2)執行(Do):根據學生自己制訂的計劃與教師設計的項目完成步驟進行項目的實施。項目的實施步驟與流程包括分工、計劃實施、交流。學生應在計劃安排下做出有利于完成任務的分工,經過組內有效合作完成項目任務,并將完成過程與成果與其他組交流。在任務執行與交流過程中,需要通過分工協調快速準確地完成任務內容,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3)檢查(Check):通過小組的交流對比發現方案的優劣與存在的問題,在教師的檢查評價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修改完善原計劃,提出能更快更好完成項目任務的實施計劃,培養學生的回顧總結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處理(Action):在項目實施檢查后增加信息反饋機制,包括自我評價、同學之間互評和教師評價,及時了解學習動態。評價信息幫助教師掌握課程教學效果,對課程項目設計做出實時調整與變更,通過同學的表揚鼓勵激發學生積極學習的態度,學生能根據對評價信息中提到的不足之處及時糾正改過,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3.落實項目實踐實訓環節,接軌建筑市場

在企業對畢業生及實習生的工作情況反饋中存在以下共性問題:學生缺乏實踐經歷影響實際工作效率,不能快速適應工作環境,角色轉變較慢。因此在主體結構施工課程建設過程中,我們有針對性地設計適應社會、符合企業需求的實踐實訓項目顯得尤為必要。

在課程建設中,我們設計了框架柱、梁、板的識圖、施工方案編制、施工質量檢查等工程中最為典型的實踐實訓項目。實踐實訓項目設計模擬現場施工情景和工作條件,貼合工作過程,符合企業對畢業生就業實踐能力的要求。在實訓實踐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能表現出很高的積極性,對相關實訓內容有探索的愿望,可以對自身知識缺乏的部分進行求知,學會相互協作共同參與項目實踐,通過努力不斷改進實踐的成果,教學效果遠遠優于課堂教學。經過項目實踐實訓的學生在踏入工作崗位后,能快速進入工作角色,對工作任務有較強的處理能力,受到企業的認可與歡迎。

三、項目建設成果三方共用,實踐效果口碑優良

對主體結構施工課程我們積極探索適應市場、貼合學生的課程建設方案,借著上海市城市科技學校首批示范校建設的背景,對課程建設進行完善和優化,形成《主體結構施工》校本教材、《主體結構施工》項目手冊、《主體結構施工》實踐實訓項目手冊等書籍三冊,完整的教學教案一套,教學用多媒體課件一套,教學用視頻一套,主講老師課堂示范教學視頻若干,精品課程網站展示平臺一個。經過三年使用后,收集學生、同行及企業的三方評價信息,得到較為真實的課程建設效果反饋。

1.學生:良好的學習氛圍及學習習慣的養成

對于改革后的課程,學生對于待解決的任務有求知欲望,進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任務的實施中養成了良好的交流習慣,在對任務完成情況的檢查中培養了發現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實習生反映,進入企業后能很快熟悉工作,能積極主動與同事交流,在企業里得到帶教師傅與同事的歡迎和認同。

2.同行:提高教師自身素養

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建設,對教師自身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課程開發階段教師通過向現場工程人員學習增加實踐經驗,積累教學素材;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按照工作過程要求,需要教師結合工程實踐對教學內容進行安排與設計,提高教師的教學計劃與組織能力;在課堂教學中要求教師對課程以外的相關專業知識融會貫通,與其他專業課程之間做好銜接。多方面都需要教師具備豐富的閱歷與深厚的專業知識。在課程建設過程中,給老師提出挑戰的同時使教師自身業務不斷得到提升。

3.企業:優秀技術人才的及時輸出

在主體結構施工課程建設過程中,我們注重實踐實訓教學。在任務實施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交流溝通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符合企業對畢業生的需求。企業反饋學生具備一定基礎的專業知識,工作入門較快,上下班遵守規章制度,做事認真,有始有終,與同事相處融洽,能為企業所用。尤其是對畢業生在施工方案的理解與應用上,企業給出優秀人才的高度評價。

參考文獻:

[1]李敬軍.淺談中等職業學校教學管理[J].管理與決策,2005(27).

[2]徐素霞.淺談新時期職業學校的發展策略[J].北京教育(普教),2006(10).

[3]嵇靜.激發和培養數學興趣[J].課改探索,2006.

篇4

【摘 要】本文筆者結合職業教育新課程改革精神要求,聯系自己在職業學校任教《建筑施工技術》這門課程十多年的經歷與感受,從《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特點、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課堂和現代教學模式下的課堂現狀的對比、形成原因等方面進行了簡要的分析、闡釋,最后關于該門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方向和意義提出了一點想法。以便更高地提高《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的教學質量,更快地推動學生職業能力的發展,更好地為社會培養出建筑領域中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 建筑施工技術課程;課程特點;教學模式;課堂現狀

1.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的特點

1.1地位承上啟下

《建筑施工技術》是建筑專業中等職業技能核心課程之一,它在建筑工程施工專業開設的整個課程體系中,前接的主干專業課程有《建筑識圖》、《建筑測量》、《建筑構造》、《建筑力學》等,后續的主干專業課程有《鋼結構》、《施工組織設計》等。它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培養學生職業崗位能力的關鍵。

1.2三維目標明確

通過《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的學習,完成如下三維目標:

知識目標:要求學生掌握各工種現行施工規范、技術要求、基本知識、基本方法。

技能目標:要求學生學會選擇合理施工方案與施工工藝,能運用施工技術分析施工問題、解決問題。對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實施質量監控,學會編制工程施工技術報告。

情感與態度目標:培養學生遵守紀律,安全文明作業;積極主動,認真學習;團結協作,吃苦耐勞。

1.3專業知識連貫性強

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目前我校選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杭有聲主編的第二版本),內容全面,主要有土石方工程、樁基工程、磚石工程、鋼筋混凝土工程、預應力混凝土工程、結構安裝工程、屋面與地下防水工程、裝飾工程、冬期與雨期施工和高層建筑施工等。全書采用了國家最新規范和標準、系統地介紹了建筑工程中施工技術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施工方法。學生只有真正理解、并掌握相關理論基礎性的施工方法和技術方案,才能將課堂理論知識有效地運用到施工現場的實踐操作上,比如學生在學習油氈鋪設的順序和方向時,如果他們沒有掌握《建筑制圖》中的同坡屋面的知識點,很難以理解并消化,再比如學習砌筑工程施工工藝時, 如果學生不學《建筑測量》,不了解水準儀和經緯儀的作用與操作過程,就難以接受抄平、彈線、擺樣磚等幾大施工工藝了,更談不上透徹理解基礎之上的實踐操作了。

2.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課堂現狀

傳統的教學系統是由教師、學生、教材和教學媒體這四個基本元素構成。其中從蘇聯傳來的凱洛夫的五段教學模式,就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的典型,這種傳統教學模式的特點是,教師通過講授、板書及簡單的教學媒體輔助,將教學內容直接灌輸給學生。這種教學模式下,教材是需要灌輸的知識,教師只負責知識的灌輸,學生總是處于被動接受狀態,黑板等媒體只是灌輸知識的輔助工具。

這種教學模式下,我采用的課堂形式是開始上課、復習上節課教學內容與知識、引入新授知識點、新知識系統展開、概念說明、舉例解釋(案例分析)、知識總結、課堂作業、課后作業、宣布下課。

這樣的課堂模式其優點是大大發揮了教師的主導和主宰作用,更有利于教師對教學課堂進行組織與管理,相反、其不足就是過分的給予了教師的主動權,忽視學生的主動性,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使學生總是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不能把自己的認知主體作用很好地發揮出來。所以出現了學生上課只帶一本書、一支筆、一部手機。教師講的是課本知識,學生聽的是手機音樂,教師示范的是課本練習、學生看的是手機視頻,甚或是睡覺、發呆、交頭接耳等等現象

3.現代教學模式下的課堂現狀

基于傳統教學模式下培養出的職業學校畢業生與當前職業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社會對職業教育所需人才的要求產生了供不對求的矛盾,本人在平時工作中,利用業余時間積極參加國省市各級各類培訓,吸收了先進的教育思想,學習了現代教學模式,比如德國教育雙元制、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等教學模式,接著以實際行動實施于平時的建筑施工技術課程課堂中。

我變傳統教學模式課堂形式為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為流程設計教學。比如我在講授《建筑施工技術》中鋼筋工程的加工與綁扎知識點時,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教學模式和以職業活動為基礎,有效整合教學資源,綜合考慮實際教學的方式、內容、對象、組織、步驟,同時按照職業教育教學的特點,以做學、展示、評析、拓展為主要流程設計教學。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建立小組,獨立處理這個項目。在實施這一項目過程中,獨立組織與安排小組學習行為,通過模仿、觀看示范,達到解決在處理項目中遇到的困難,還運用多元評價的方法對項目進行客觀公正的評析,最后進行知識總結與拓展,從而達到了既鞏固本課堂所學內容,又順利導入下一個教學項目的目的。

這種以項目教學法的教學模式下的課堂中,學生呈現出的是,個個積極動手、動腦,沒有人睡覺了、開小差了、手機用來拍攝課堂項目完成的過程和成果,教師在教學中扮演了幕后的導演,學生成了課堂的主演,這樣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迅速有效地學到未來工作所需的相關專業知識與技能。

4.課堂現狀形成的原因分析

同樣的授課班級和對象、當采用了不同的教學模式,課堂呈現了很大的差別現象。問題的根源在哪里呢?顯而易見,教學模式首先成了重要的影響因素,總結如下:

4.1教師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對學生考核單一強調理論知識的重要性,缺乏能力考核,幾乎沒有全面考核。

4.2傳統教學模式下,不考慮職業崗位要求,只是完全按照教材內容和順序,參照大綱的前提下,進行知識的灌輸式傳授,各環節都有,但不相互支持。帶來教學活動安排不合理。

4.3教師信息量太小、效率太低。教師不會進行能力需求分析,不熟悉實際項目,舉不出課程案例,找不到實訓項目。

4.4課程以老師為主體,缺少師生互動,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致。

4.5缺少三維目標的整合。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者中,片面單一地追求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教書而不育人。

5.教學模式改革的方向和意義

加拿大多倫多資深教育家佩德立曾經寄語學生:學習不是提供一份菜單讓你點了吃,而是給你一份菜譜讓你學習自己燒了吃。這就意味著我們不能再繼續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填鴨式灌輸知識給學生,而是要采用新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學會自己主動學習。作為一名職業學校的《建筑施工技術》課程任課教師的我,清晰地意識到并力求真正的實施:

5.1將課堂中的教師由其主宰作用變為主要輔導作用。

5.2將課堂中的學生由被動聽講變為主動完成新知的探索。

5.3將課堂中的載體由定義、定理變為完成某一項目或工作任務。

5.4將評價課堂效果的標準由教師講得好、完成教學進度多少變為學生動手能力顯著提高、學習興趣大幅度上升為準。

總而言之,為了適應當今科技時展的要求,跟上新課程改革的步伐,提升職業學校課堂質量,不斷學習并改進課堂教學模式,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教學做一體化,達到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零距離對接,為社會培養出建筑領域中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是一名職業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職責和使命。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學新論[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