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實訓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19 00:40: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跨境電商實訓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跨境電商實訓總結

篇1

關鍵詞:跨境;電商;實訓;課程;建設;體系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1-000-02

一、引言

“互聯網+”的時代給中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培育具備外貿、電子商務和外語三種能力的跨境電子商務(以下簡稱“跨境電商”)人才,服務于區域經濟的發展,成為跨境電商專業教學改革與實踐的重中之重。但在高職院校中,跨境電商是一門新興學科,課程體系建設還處在摸索階段,因此非常有必要對其進行深入探討。

二、跨境電商教學的現狀與問題

(一)教學理念

我國高職教育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雖已有近40年歷史,但教師的教學觀念轉變仍然有待轉變,特別是無職業教育背景的青年教師,對職業教育的內涵理解不夠透徹,問題集中表現在重視知識講授,輕視實踐技能培養。另外,由于跨境電商專業建立歷史極短,不少教師由于自身素質原因,用文科課程的講授方法來講授跨境電商的專業課程,非常影響學生的實踐技能的提高。

(二)學習觀念

通過訪談,發現部分學生的學習觀念需要轉變,主要體現在:他們把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都等同于知識記憶。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詢問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似乎發現不了什么問題。但當要求學生進行實訓操作時,便會出現眼高手低的狀況。其次,部分學生的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不愿意積極參與小組討論或集體工作,在小組活動時自顧做自己的事情。第三,跨境電子商務專業的課程或多或少與網絡有關,所以課程大多在可以利用網絡的實訓室進行,因而不少學生常利用這些上網的機會玩游戲和瀏覽網頁。

(三)實訓教學投入不夠

相對來說,跨境電商是一個新生事物。很多高校的實訓室建設還沒跟上腳步。之前的貿易類實訓室多為對外貿易、語言、電子商務類,僅僅與跨境電商相關,遠遠滿足不了實訓教學的需要。第二,實訓室建設需要層層審批,涉及到資金分配問題。而資金分配又與學校的專業建設需要以及項目支持相關,因而不少高校的跨境電商實訓室都處于將申報、在申報和在建設的狀態,無法滿足現實需要。第三,實訓室的建設還牽涉到場地問題。高職院校大多占地面積較小,即使已經建設新校區的院校,其可用的場地也已較少,只有改造或升之前的相關實訓室。最后,有關跨境電商的實訓操作軟件種類不夠多,仿真度一般,這是實訓投入不足的客觀因素。

(四)教師的綜合素質

跨境電商人才需要同時具有外貿、電商和外語三種能力。這種復合型人才目前我國人才市場緊缺,加之我國跨境電商的起步較晚,行業精英大多在教育行業之外,所以高校急缺這類人才來填充師資隊伍。作為一門新興學科,跨境電商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該專業能夠勝任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教師少之又少。目前,開設跨境電商專業或方向的高校也很重視這方面師資的培養,如與阿里巴巴的下屬企業合作學習平臺操作技能和相關理論知識,假期到跨境電商企業掛職以及要求教師自學等。但是,這些教師的受訓時間普遍較短,而且專業背景各異,對跨境電商的理解程度有不小差異。所以,眼下高職高專的跨境電商教師隊伍有待進一步建設和打造。

三、跨境電商行業人才培養需求分析

從企業方面來看,跨境電商人才主要分為兩類:運營類和服務類。每一類企業對人才的能力需求存在較大差異。傳統外貿企業轉做跨境電商,對跨境電商運營類人才的需求最大,國內電商運營類企業則對通關和外語類人才求之若渴,而傳統的外貿工廠和個體從業者則需要兩方面的人才。

從高校方面來看,培養跨境電商人才的專業主要涉及到國際貿易、電子商務和商務英語三個專業。目前大部分高校已將跨境電商納入課程教學,它們主要采取的是改造專業課程的方式。通過對跨境電商企業的走訪,我們總結出能夠勝任跨境電商主要崗位的復合型人才所需具備的核心知識能力結構:

1.具備扎實的書面英語、俄語等翻譯和寫作能力,能寫出準確,清晰,實際應用的書面表達;

2.具備在線銷售B2B和B2C等相關技能,如熟練使用速賣通等平臺;

3.熟練使用辦公軟件,如Office、PS等圖片處理工具;

4.掌握目前跨境電商出口主要物流方式;

5.能熟練掌握商品分揀、包裝、出庫、通關流程,進行物流跟蹤與反饋;

6.了解客源國文化、消費心理學和客戶管理知識。

四、高職跨境電商專業課程體系的建構

根據跨境電商專業的特點,我們建議建立“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拓展課”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

(一)專業基礎課

專業基礎課應包括基礎英語、商務英語聽說、商務英語翻譯、國際貿易實務、外貿英語函電、外貿單證繕制。

(二)專業核心課

跨境電商平臺操作、跨境電商營銷、跨境電商支付、跨境電商實訓、跨文化商務交際等、商務通訊技術。

(三)專業拓展課

文案寫作、SEO搜索推廣、商務談判與推銷、網頁編輯與美化、小語種(俄語和西班牙語等)。

事物都是不斷變化發展的,專業建設也是不斷推進的,所以專業教師應該在專業建設的過程中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深入持續地與跨境電商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完善實訓教學體系。一方面,學校應該對要合作的跨境電商企業作全面地了解,與有誠意的企業合作,與電商企業合作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從而實現校企對接的良性循環,建立系統和標準化的實習實訓機制。學生在企業能夠有充分的機會參與實踐操作和技能培訓,企業有步驟地教會學生跨境電商的銷售、支付、客服和管理技能,讓學生對企業的整個工作流程有一個大概的了解。這可以作為實訓教學的一部分,納入實訓教學體系,讓實訓教學實現系統化并落到實處。另一方面,應該做到校企雙贏。學校和企業可以共同打造學生創業平臺或基金項目,通過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機制讓學生在各種跨境電商平臺自主創業。另外,學校也可以選擇優秀企業,共同開設訂單班。根據跨境電商企業的具體要求,設置教學內容和學習方式,滿足企業的個性化需求。

其次,優化實訓條件、引入高仿真或真實項目。高職院校在培養跨境電商人才時,應盡量引入真實項目,將其融入跨境電商實訓教學、暑期專業實踐、頂崗實習乃至畢業設計等綜合實踐課程中,真正實現學中做、做中學。目前速賣通與高校的校企合作項目開展得如火如荼,高職院校可依托速賣通這樣的第三方平臺讓學生參與實踐活動,進行真實、低風險的商業操作。

最后,多種途徑推進課程體系實施。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建立跨境電商孵化基地,引入平臺企業和商務顧問,加強教學和實踐、校內教師和企業教師的深度融合,將人才培養過程與企業實際項目相結合,可以通過兩個途徑實現。一是踐行現代學徒制。開展現代學徒制,可以推進跨境電商專業招生與招工的一體化,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此外,還應推進跨境電商企業與學校之間的教師互聘共用,共同建立人才培養標準和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不斷推動跨境電商專業課程體系與跨境電商企業的的人才需求無縫對接。二要最大程度地發揮各類比賽和資格證書考試的引導作用。各種技能大賽能夠激發W生對專業的認可度和學習熱情,進一步提升他們的專業素質,實現“零距離”上崗。同時,職業資格取得的過程是學生鞏固專業知識,加深對專業理解,自我監督和完善的過程。因此,跨境電商專業建設課程體系時,要充分發揮技能大賽和資格證書考試的雙重引導作用。

五、結語

跨境電子商務方興未艾,為高職院校的學科發展和學生的就業增加了一種選擇。目前,該專業在職業院校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應根據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建立“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拓展課”的課程體系。同時,職業院校要深入持續地與跨境電商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完善實訓教學體系,優化實訓條件、引入真實項目,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還應開展現代學徒制,利用各類職業技能大賽和資格考試推動課程體系不斷走向完善。

參考文獻:

[1]呂宏晶.跨境電商實訓課程開發與建設研究[J].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1:96-98.

[2]李憲雄.互聯網+的跨境電商課程模塊教學探究[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6,06:133-140.

篇2

一、數字經濟背景下跨境電商專業人才的需求分析

(一)專業人才數量欠缺

近年來我國吉林省的跨境電商業務得到了非常迅速的發展,業務井噴式增長與產業優秀人員之間的需求矛盾也進一步被激化,對當地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礙。相關研究表明,我國自2021年的跨境電商專業人才缺口已經超過了500萬人,并且以每年30%的速度在增長。而吉林省在跨境電商領域發展過程中,因為當地高校教學資源不足等問題的影響,還存在有嚴重的專業人才數量欠缺問題。這也就表明了吉林省現階段的高校教育難以滿足現有數字經濟背景下跨境電商行業的實際發展需求,在進行人才培養方面還存在有非常大的人才缺口。

(二)專業人才的技能需求

跨境電商作為一種基于信息技術以及網絡安全技術的國際貿易載體,其能夠借助于互聯網技術手段實現各種線上教學活動,但是較之于一般的電商經營模式,跨境電商所面臨的客戶多是一些國外用戶,因此要求跨境電商人才是一名優秀的語言專家,還需要具備有比較強的外語溝通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對客戶們的有效溝通,在結合了客戶的反饋訴求基礎上進行自身產品服務的針對性轉變。因為吉林與俄羅斯地區的距離比較近,因為很多跨境電商都會針對俄羅斯用戶們進行業務的開展,因此對于吉林省的跨境電商專業人才而言,除了具備有一定的英語溝通水平之外,還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俄語,方便與外國用戶們進行溝通與交流。此外跨境電商的本質依舊是外貿產業,因此相關跨境電商的從業人員還需要對國際貿易的相關知識有充分的了解,并且要對帶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等產業知識進行掌握,熟悉電子支付、跨境轉賬以及網絡安全等多個層面的相關知識。只有在掌握了上述技能基礎上,才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跨境電商專業人才,從而滿足跨境電商業務在開展過程中的各項實際需求。

(三)民辦高校跨境電商專業人才的培養需求探究

在數字經濟背景下,吉林省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也擁有了良好的便利,而在跨境電商專業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則需要加強數字技能培養以及專業技能的培訓力度。在專業數字技能的培養過程中,民辦高校跨境電商專業還需要積極推進各種數字化特色課程的開設,幫助學生們對當前主流的數字化技術發展趨勢有充分的了解,從而滿足跨境電商對專業人才的實際訴求。因此在跨境電商專業師資隊伍建設中,還需要結合該部分的人才培養需求,積極吸納有著良好專業數字能力的教師來充實現有的師資隊伍,這樣才能夠滿足跨境電商專業人才的實際培養需求。只有在有良好人才儲備的基礎上,才能夠幫助該專業學生能夠對產業發展邏輯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商業實踐活動之中。此外在進行學校課程規劃過程中,除了針對現階段跨境電商的專業訴求,還要對人才的長遠發展進行負責。因此民間高校在進行跨境電商專業人才的培養過程中,還要積極進行多樣化專業課程的設置,對部分表現突出的優秀學生還要給予細分專業的培養。比如在跨境電商業務之中除了一些中小訂單之外,還可能出現國外大客戶大訂單的情況,也就對相關人才的專業商務談判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就需要積極開展相應細分領域的專業課程,讓學生能夠在對自身專業技能有一定了解基礎上,也能夠精通某些特定領域的專業能力。只有對跨境電商專業人才的培養需求進行明確,才能夠為師資隊伍的培養提供良好的指導依據。

二、吉林省民辦高校跨境電商專業師資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專業教師數量欠缺

近年來我國跨境電商領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但是吉林省的部分民辦高校在進行專業設置過程中還過于傳統,部分民辦高校甚至沒有進行跨境電商專業課程的開設,多是將其作為一門選修課程,讓一些非該專業的教師來代課。這也就導致了跨境電商專業教育嚴重滯后于相關的政策法規,也就難以獲得良好的跨境電商專業人才培養效果。此外部分民辦高校的跨境電商教師,無論是在數量還是質量上均無法滿足實際的教學需求,這也是現有跨境電商專業師資隊伍建設過程中所存在的重要問題之一。

(二)跨境電商技能與實踐經驗不足

在進行跨境電商專業教學過程中,需要涉及電子商務、國際貿易以及專業英語等多個方面的教學內容,其還要求學生能夠這三方面的知識內容進行綜合應用。因此在跨境電商專業教學過程中,對專業教師的綜合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充分掌握了跨境電商業務知識以及相關技能基礎上,才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跨境電商教師。但是目前一些民辦高校在跨境電商師資隊伍的建設過程中,多是通過學科導向以及專業分類的方式來進行教師的選擇。這也就導致了部分國際貿易專業教師們的英語能力不足,對跨境電商相關知識也沒有充分掌握。而電子商務教師的英語水平與國際貿易相關知識點掌握不足等問題發生,也就難以滿足跨境電商專業的綜合性教學需求,這也是制約了跨境電商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效果的重要原因。其次部分民辦高校在跨境電商師資隊伍建設過程中,其教師的準入制度還存在有重學歷輕實踐的問題,很多專業教師并沒有相應的跨境電商工作經驗,在課程教學中也多是照本宣科,直接影響到了跨境電商專業課程的具體教學效果。因此民辦高校的跨境電商教師們還需要先到相應企業進行在崗培訓,在有了一定的實踐經驗之后方能夠開展后續的授課工作。

(三)校企合作的現實操作問題繁多

在民辦高校的跨境電商專業師資隊伍建設過程中,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力度,這樣才能夠為教師們提供良好的實訓場地,促進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但是目前在校企合作體制應用過程中還存在有比較多的問題,具體可以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缺乏可持續的校企合作機制現有民辦高校開展校企合作,主要是通過簽訂合作合同、企業到學校進行知識講座以及開招聘會等多種合作模式,但是這一合作方式缺乏雙贏性,企業們參與到學生以及師資力量培養中的積極性不足,外加上合作企業在自身發展過程中會受到多種外界市場因素的影響,導致了校企合作機制的可持續性不足,并經常會出現合作企業頻繁變換的問題,導致校企合作在跨境電商專業師資隊伍建設中的作用無法充分發揮出來。2.教師教學不平衡一些民辦高校的校內教師還會受到單一專業背景以及缺乏企業職場經歷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也就無法滿足跨境電商的跨專業教學需求。此外一些企業的兼職教師們雖然具備有專業的專業技能水平,但是因為沒有接受過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管理等方面系統化訓練,也就難以將自己的知識更好地傳授給學生們,這也是影響到跨境電商專業人才培養效果的重要原因。

三、提高民辦高校跨境電商專業師資隊伍建設的具體策略

(一)在崗位職業能力需求導向下進行人才培養系統的調整

課程體系作為人才培養的關鍵內容,因此民辦高校在進行課程體系的建設過程中,還需要先進行人才培養方案的合理制定,為后續人才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在進行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過程中,一般需要將1~2年時間作為一個培養的周期。因此民辦高校需要做好各種形式的人才需求調研以及崗位職業能力分析工作,并且要將調研結果融入跨境電子商務專業的人才培養機制之中。此外在現有的課程體系之中,也可以適當植入一些適當的跨境電商課程內容,讓教師們在參與定制過程中能夠對校內外的實訓條件以及具體教學內容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幫助教師進行自身專業能力的調整,促進民辦高校跨境電商專業教師的職業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因此跨境電商課程對專業教師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需要涉及到專業教師轉型等多個方面的內容。而通過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構建,還能夠為專業教師們提供充足的時間進行準備工作,從而更好地滿足該專業的實際教學需求。

(二)分階段、多途徑解決跨境電商教師的短缺問題

我國教育部的專業目錄在2015年首次列入了“跨境電商方向”,因此跨境電商在我國高校教育體系中的起步比較晚,也沒有充足時間進行該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工作,并且存在有非常嚴重的跨境電商教師短缺問題。在基于跨境電商教師專業以及部門背景基礎上,在進行該專業方向師資隊伍的培養過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來對跨境電商教師的短缺問題起到良好的解決效果。1.正視跨境電商師資隊伍的短缺問題各級的職業教育部門以及相關民辦高校,均需要正視跨境電商師資短缺問題,在進行跨境電商課程的設置過程中,還需要進行電子商務、商務英語以及國際貿易專業的綜合性師資人才培養工作。此外還要為跨境電商專業師資培養提供良好的政策以及機制保障。2.分步驟解決近年來我國吉林省的跨境電商行業得到了非常迅速的發展,促使跨境電商的經營模式以及操作平臺變得越來越多,不同經營模式與操作平臺的應用技能也存在有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在進行師資隊伍建設過程中,相關教師是無法進行跨境電商所有技能全面掌握的。因此各民辦高校還需要結合各專業部門的資源優勢,隨后根據教師的個人專業背景開展培訓工作,讓教師在邊教邊學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促進跨境電商專業教師們的實際教學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升。針對部分跨境電商專業教師自身授課能力不足的問題,可以引導教師們通過網絡培訓活動,在企業內參與實訓教學等多種方式,在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3.多途徑實施為了對跨境電商教師隊伍的職業能力不足以及師資隊伍短缺問題起到良好的解決效果,吉林省民辦高校還需要采用多途徑的人才引進與培養策略,為跨境電商專業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良好的人才支撐。對于民辦高校而言,部分擁有企業外貿經驗的專業教師作為跨境電商課程授課的主要力量。民辦高校可以積極鼓勵該部分教師將跨境電商的技能與以往的職場經驗融合在一起,率先成為一名合格的跨境電商教師。此外民辦高校可以進行專業課程小組的構建,通過以老帶新的方式,逐漸提高跨境電商專業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水平。此外民辦高校也需要將一些有著沖勁以及教學改革激情的青年教師們引入到跨境電商的教學體系之中,在必要情況下,還可以引進一些沒有教師資格證書,但是具備豐富跨境電商行業經歷以及有教學經驗的專業人才,來對跨境電商教學隊伍起到良好的豐富與優化效果。其次吉林省的相關教育部門也要加強對跨境電商師資隊伍不足的問題進行處理,可以通過授權或者聯合一些跨境電商職業教育機構等方式,加強對吉林省內跨境電商專業教師的培訓力度,在此基礎上進行跨境電商教育的生態圈。這樣也能夠為吉林省民辦高校的跨境電商專業教師們進行良好培訓機會與途徑的提供,從而對跨境電商的師資短缺問題起到良好的解決效果。

(三)構建校企可持續的合作途徑

校企合作作為民辦高校師資隊伍培養的重要途徑,但是在以往的校企合作模式中還存在有可持續性不足的問題,對教師整體素質的提升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民辦高校還需要在基于雙贏原則基礎上,對企業的實際需求進行明確,還需要在企業優先與教師優先轉換為相關的政策與制度,在此基礎上進行校企可持續合作途徑的構建,為民辦高校師資隊伍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為了實現校企可持續合作,還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1.進行跨境電商教學“雙教師制”的建立民辦高校需要將雙教師(企業教師與校內教師)均納入到教師工作量的考核體系之中。針對部分初次開展跨境電商專業教師的民辦高校,在教師隊伍的設置過程中還可以采用企業兼職教師為主、校內教師作為助教的方式,確保各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針對部分已經具備有一定教學經驗的院校,其院內教師也擁有一定的企業經驗時,則可以將校內教師作為跨境電商教學的主要力量,企業教師通過開展教學講座等方式,對一些實際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處理。這樣才能夠將校內教師與企業教師兩者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對現有的跨境電商專業教學活動起到良好的補強效果,對跨境電商專業整體教學水平的提升也有著重要意義。2.落實跨境電商教師企業跟崗制度目前吉林省針對民辦高校的教師隊伍們,雖然已經規定該部分教師要進行定期跟崗實訓。但是在吉林省現有的定編制度下,很多專業教師們并沒有履行企業的跟崗制度。因為專業教師如果去企業跟崗實訓時,學校還需要尋找其他的代課教師才能夠保障專業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使得跟崗制難以得到有效落實,跨境電商專業教師的實踐操作能力也就難以得到有效保障。因此民辦高校的院系管理部門還要加強對跨境電商專業教師跟崗制度的嚴格執行,做好眼前教學任務以及教師成長兩者之間的平衡力度,引導專業教師們能夠自覺參與到企業內進行培訓。最后民辦高校還需要進行教師工作量考核以及教師激勵機制的創新與完善,進行跨境電商專業教師們下崗培訓鍛煉計劃的合理編制,保障所有專業教師均能夠經歷過系統化的企業培訓工作,從而獲得良好的專業性師資隊伍培養效果。3.采用校內跨境電商項目目標留住企業雙教師制度以及教師跟崗實習制度的應用目的均是提升學校的跨境電商師資隊伍能力以及職業能力,但是并沒有為企業帶來良好的效益,也就導致了一些跨境電商企業不愿意參與到校企合作工作之中,對校企合作基礎上的師資隊伍建設工作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礙。因此各民間高校還可以通過構建校內跨境電商項目的方式,吸引一些高度對口以及有著良好實力的跨境電商隊伍入住到校園之中,并要給予該部分企業他進行場地、優先招聘以及解決住宿等便利條件的提供。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夠留住企業的兼職教師們開展授課活動,滿足民間高校跨境電商專業課程的實際教學需求。其次企業還可以派遣經理入住到校園內,通過形成類似分公司以及辦事處等方式,幫助教師實現各項實踐教學,還能夠為企業的后續發展吸納優秀人才,滿足企業的長遠發展需求。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跨境電商專業作為吉林省現有經濟體系中的重要內容,但是在現有跨境電商行業發展過程中還存在有專業人才嚴重欠缺的問題。因此吉林省的民間高校還要針對數字經濟背景下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特征,進行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工作,這樣才能夠為跨境電商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充足的師資隊伍,從而為吉林省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提供充足的高素質人才,滿足吉林省跨境電商領域的長遠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孔雪.“互聯網+”背景下民辦高校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福建質量管理,2019(20):86.

[2]孟芹,魏芳,王娜.高校商務英語專業跨境電商師資培訓項目實踐研究——以山東農業工程學院為例[J].英語廣場(下旬刊),2020(2):75-76.

[3]張皙悅,黃芳.跨境電商師資現狀與策略研究[J].品牌研究,2020(27):147.

[4]馬素華.中職學校建設跨境電商專業的思路與對策——基于浙江金融職業學院跨境電商專業發展經驗的總結[J].職業,2018(1):125-126.

[5]黃毅,儲華.高職跨境電商專業校企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實踐[J].現代商貿工業,2021,42(29):40-41

篇3

關鍵詞: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金融保險;跨境電商

一、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意義

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是實施高職人才培養的物質基礎和必要條件,教高函[2010]8號文件《關于進一步推進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探索建立“校中廠”“廠中校”實習實訓基地是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內容。故此,如何充分利用合作企業資源,提高合作企業的教學功能,同時,充分發揮職業院校的教學優勢,提高其社會服務功能,探索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模式和途徑,既利用企業真實的職場環境,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推進學生向職業人轉換,同時也能共享職業院校的優質教學資源,實現校企深度融合,是職業院校重點思考的課題之一。

校企合作模式的開展,使企業和學校高度融合,各自發揮優勢,提供各種軟硬件資源,并且共同制定教學內容,共享科研成果;同時,有效的將真實的工作場景帶入到教學項目任務中,使企業、學校、學生都能受益。

二、校企合作實習實訓模式類型

1.訂單班模式。訂單班的人才培養方案一般是根據培養對象未來崗位要求,由校企雙方共同擬定。在學生在校期間,企業與學校共同承擔起培養責任,學校提供場地和一部分教學設備,如教學場地、教學設施等,企業提供實戰設備、配套工具、新技術等。如各品牌汽車企業在職業院校建設的“訂單班”就是采用該模式。該模式的最大特點就是為企業量身定做人才,并實訓建設中融入企業文化,為學生今后的頂崗打下基礎。

2.頂崗實習駐廠管理模式。職業院校的學生在畢業前都安排有為期半年以上的頂崗實習,這是一個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根據專業特性的不同,有的專業頂崗實習模式為大量學生在某一企業集中,且企業與學校有深度的合作關系;但是有的專業學生是分散到多家企業中。對于頂崗實習分散的專業,對學生的管理至關重要,要充分發揮頂崗實習的作用。

3.教師企業工作站模式。教師企業工作站是指通過校企協商,由企業提供場地和辦公條件,在企業設立工作站,由學校安排教師輪流進站工作,進行企業技術研發、開展技術服務、承擔校企合作項目、為企業提供培訓等工作。同時,也可將教師企業工作站功能進行擴展,添加一定的教學設施,有計劃的安排學生到企業實習實訓。

4.教師工作室模式。由教師創辦企業性質的工作室,經營內容與教學研究緊密聯系,學校負責提供場地。工作室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工作室由教師主導、學生參與其中,學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鍛煉。這種模式下的缺點是工作室一般規模較小,容納學生有限。

三、我校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模式創新后的成效

通過對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模式的深入研究,我校金融保險專業進行了多項創新,并取得初步成效:①成立指導委員會、準備成立職教集團。由武漢城市職業學院、武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生命人壽湖北分公司、武漢陽光保險電銷中心、中宏人壽湖北分公司、太平人壽分公司等組成職教集團,聘請企業專家和校內教授組成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共建“校中企”“企中校”,提升實訓效果;②深度校企合作。我校與中宏人壽合作制定實施了雛鷹計劃培育方案,公司拿出專門的財力師資培養金融保U班。在與中宏、生命、陽光、平安、太平洋等公司,嘗試“學體制”師傅帶徒弟培養機制,注重對師傅的選擇,效果顯著;③保險公司專家指導委員會參與保險人才方案的修訂,保險公司參與實訓教材的編寫;④聘請企業工作人員作為學校兼職老師,專業課程由校內、企業教師共同教學;⑤建立微信平臺、QQ平臺與企業合作伙伴資源共享,頻繁互動。

通過對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模式的深入研究,我校國際貿易實務專業進行了多項創新,并取得初步成效:①與外貿公司簽訂校企合作協議,企業一線業務人員定期來校進行師生交流,舉辦多場專業講座;②深入校企合作,開展多種形式的實習實訓,邀請深圳三二一電商學院在我校開展跨境電商實訓項目,并組織國貿專業的學生到深圳進行跨境電商的頂崗實習,提前和企業對接。目前這批學生就業率100%,企業對學生的技能表示高度認可;③加強專業融合,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和電商專業組織大三學生,直接進入校企合作實訓基地(深圳),在基地進行實訓,由學校教師和企業教師共同授課,在真實環境下開展跨境電商運營;④開展訂單班教學。由企業先行進入學校,利用學校的硬件、軟件資源進行實訓;后期再統一到企業實訓基地進行培養,企業負責安排和推薦學生頂崗實習。

四、實習實訓基地建設需要注意的問題

1.校企合作雙方的合作要深入。在開展“校中企”“企中校”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初始,學校就要遴選好企業,選用社會責任感強、對專業有支撐、有較好發展前景的企業引進校園;在簽訂協議時要規定好校企合作的范圍和內容,在協議規定一系列的量化指標。

2.注重校企雙贏。學校與企業是兩種不同性質的組織。學校的主要宗旨是培養人才,所追求的是育人效果和社會效益;企業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利潤、提高經濟效益。兩者的利益不盡相同,只有通過雙方的深入交流,不斷摸索,把握到雙方的需求點后,才能更好的實現校企雙贏。

參考文獻:

[1]宋亞林.“校中企”與“企中校”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部分矛盾與化解[J].鄂州大學學報,2015(4):96-98.

[2]張健.職業院校“企中校”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模式與途徑探究[J].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0):33-34.

篇4

P鍵詞:新零售模式;互聯網;電商創業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7.38;F724.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02-0091-03

一、文獻綜述

蘇曼(2015)[1]指出,跨境電子商務要從人才培養角度出發,結合當前跨境電商人才的稀缺現狀,系統分析跨境電商專業人才能力勝任的問題。采用事件訪談法和問卷調查法,對跨境電商崗位人才的勝任素質特征進行歸類整理,構建了跨境電商專業人才勝任素質模型。研究表明,模型的建立不僅能為高職院校培養各類電商人才提供理論上的依據和參考,還能為跨境電商人才的選用提供更好的支撐。同時,劉記(2015)[2]基于區域外貿電子商務發展的人才需求,采用專業群建設來打破原有模式,引入外貿電子商務行業企業,通過行業、企業、學校的深度合作共同培養復合型電商人才。其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前提是要了解外貿電子商務人才知識、能力、素質要求,在此基礎上重構了課程體系,來加強復合性師資隊伍建設、實訓平臺建設等。此后,陳詠和何綺文等人(2016)[3]研究發現,行業發展要求與人才培養有著緊密的聯系。在了解作為新業態之一的跨境電商行業迫切需要具有實踐能力的中高職層次人才后,從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的數量與質量兩方面總結出了行業發展的要求,提出了應采取整合中高職銜接專業群、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專業群體平臺課程體系、校企共建教師團隊等建議,以協同培養跨境電商的復合型人才。因此,張作為(2015)[4]通過采用“X(電商交叉專業和行業領域專業)+1(電商職業模塊)”的培養模式來面對創新視域審視傳統高職電商人才培養模式的困境。研究認為,要在明確高職電商人才“X+1”協同創新培養模式內涵基礎上,再從組織總體功能重定位、組織內部結構重設計和組織動力系統再強化的三個方面重構協同創新教育載體。之后,其研究從組織內建設、體制機制設計、“X+1”分類培養實施和效果評價四個步驟再造人才培養模式的流程。而Fang E和,Chen Y等人(2010)[5]提出校企合作共建實驗室進行人才培養的一種新模式,通過產學研合作、技術培訓、參加競賽、開放實驗室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這一模式不但解決了學校實驗室建設資金缺乏的問題,而且為企業提供了急需的人才。通過Li-Juan X U(2010)[6]指出,改革高等教育的關鍵是整合教育資源來培養學生的創業就業能力,建立C2C網絡創業工作室和O2O創新工作室等平臺激發學生實習實踐和學科競賽的創新能力。徐玉輝等人(2015)[7]提出,將大數據的思想運用到課堂教學改革當中,從而提高高校課堂信息化的應用水平,引導學生正確使用互聯網來強化學習、提高認知,提高學生對信息化工具的應用能力,以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成長成才。

二、現階段互聯網電商創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辦學教育理念落后,培養人才方向模糊,課程設置隨意性很大

電子商務作為一個全新的行業,其發展速度較快,對于人才動態需求的變化較大。但一些高校仍舊采用傳統的辦學理念,教學的模式依舊單一,教學的內容相對僵硬,因此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太適合市場的需要,導致電子商務人才市場上“需求旺盛,前景繁榮,但就業率卻不容樂觀”的現象。

(二)師資力量嚴重匱乏

大多數高校鮮少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沒有進行很好的分析論證,從而盲目設立電子商務專業。而現有的師資大多數是從計算機、網絡、管理、營銷或其他專業調派而來的,因此沒有系統的電子商務專業知識與實戰經驗。所以,老師和學生同處于摸石頭過河式的探索狀態中。

(三)資金能力不足導致教學設施的相對滯后

由于不具備相關的商務軟件與進行實踐操作技能訓練的平臺,因此缺少了電子商務的運作環境,無法讓學生親歷創業情境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三、新零售模式下互聯網電商創業人才培養的研究內容和研究目標

(一)研究內容

如何實現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學過程,實現全程電子商務的系統教學模式。一是如何構建培養方案與課程體系,在這個體系如何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以及如何考核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二是如何整合電子商務創業教育師資團隊。即學校與企業雙方如何進行合作將專業課教師轉型為雙師型教師,如何引進企業創業導師。三是如何打造創業實踐平臺,如何建立創業實驗室來增強學生的網絡創業意識,豐富他們的網絡創業管理知識、經驗。

(二)研究目標

通過整合電子商務創業教育師資團隊,使專業課教師轉型為雙師型教師。打造創業實踐平臺,幫助高校學生融會貫通所學網絡創業知識,提高創業能力,推動高校學生網絡創業實踐。培養出新零售模式下的互聯網創業人才,建立建全新零售模式下互聯網電商創業型人才培養體系。

四、新零售模式下互聯網創業電商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探索

(一)培養方案與課程體系的構建

1.培養方向

考慮到目前電子商務人才市場需要的是跨學科的復合型創業創新人才,重點需要在已開設的管理、經濟、市場、財務、法律、計算機網絡等專業核心課程中融入創新創業的實踐教育,如專題教學、案例教學、模擬企業經營等方式,建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模式來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根據培養目標和專業標準,建立科學、多樣的評價指標,改變單純以考試分數為標準的評價制度,更加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評價。

2.課程體系

(二)整合師資團隊

整合教育師資團隊,建立一支富有創新精神和創業精神的“雙師型”電子商務專業師資隊伍。專業課教師轉型為雙師型教師,同時引進企業創業導師。

考慮到目前高校教育校內教育與校外實戰脫節,教師授課所教授的知識與在企業實踐操作的流程往往并不一致,因此,學校每年應安排若干名教師到企業深入了解企業所需,針對性地學習個業的電子商務運營的實際過程,畝建立一支能把課堂上傳授的知識與實踐工作流程融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以培養真正適應企業發展的需求的專業性人才。

還應采取學校和企業協同聯合培養的方式,不定期邀請電子商務成功創業者、企業CEO到學校參與電子商務創業教育,構建多元化師資隊伍。比如,開展講座、創業導師進校園等活動,將企業實際案例引入教學,分享交流創業經歷和經驗,使教學內容更好貼合實際,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運用到實際操作中。

(三)打造創業實踐平臺

1.建立校外實戰基地和校內實訓基地

學校與知名科技網絡公司進行合作,改善現有的教學條件和基礎設施。由科技網絡公司提供實戰基地及相關資源,學校提供場所及相關設施,雙方合作共建模擬真實電子商務企業運營模式的創業實驗室。校內實訓基地包括通識課和專業兩個模塊,此外,還有課外的電子商務創業競賽等活動。校外實戰基地包括創造業實驗室、實習生就職相關企業和學生經營創業網店等模塊。這兩個基地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商業環境、熟悉企業實際運作模式及工作流程,以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和創業能力。

2.開展電子商務專業創新創業競賽活動

鼓勵學生積極參加“互聯網+”、“網絡營銷大賽”、“科技創新”等創業大賽活動。通過讓學生在比賽過程中發現和識別創業機會,親自經歷創業情境,幫助學生融會貫通所學知識,以提高學生創業實際動手能力,推動學生網絡創業實踐。

參考文獻:

[1] 蘇曼.跨境電商專業人才勝任素質模型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3):170-174.

[2] 劉記.基于區域電子商務發展的外貿電商人才培養模式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15,(8):16-19.

[3] 陳詠,何綺文,陳星濤.職業院校培養跨境電商人才的現狀與對策[J].職業技術教育,2016,(20):25-29.

[4] 沈通.電商企業自建物流配送、第三方物流配送及物流供應鏈配送對比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6,(19):118-120.

[5] Fang E,Chen Y,Jin H.New Pattern for Personnel Training Through Co-constructing Laboratory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J].Ex-

periment Science & Technology,2010,(4):58.

[6] Li-Juan X U.Practice and Research on E-commerce Entrepreneurial Talent Training Approaches [J].Journal of Zhejiang Water Con-

servancy and Hydropower College,2010,(2):25.

[7] 徐玉輝,唐瓊,田曉云.基于大數據理念的翻轉課堂教學實踐改革研究[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16,(2):150-152.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of Internet talent training under the new retail model

XU Yu-hui a,b,WU Xing-hua b,TANG Qiong b,DAI Lin b

(a.Nanyue school,Hengyang Normal College;b.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engyang Normal College,Hengyang 421008,China)

篇5

[關鍵詞]創客思維;高職院校;雙創教育;商務英語專業;跨境電子商務課程

一、雙創實踐教育與商務英語的關系

1.雙創實踐教育有助于促進商務英語發展

在創新與創業雙重作用的雙創教育時代,以學科優勢為載體,適當融合一定的科學技術元素,構建完善的平臺勢在必行。現階段高職院校和社會組織機構等等,都在努力根據自身獨特性,尋求有助于提高自身水平,推動經濟發展的新途徑。商務英語專業以此平臺的影響和聯動作用為基礎,實現很大程度上的發展。基于創客思維視角下高職院校雙創教育平臺建設,開始朝著科學化、高端化、國際化的趨勢發展,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展現出體系化與生態化特性,還可以在中外文化碰撞、新舊思維交替的影響下,促使其實現突破發展。

2.雙創實踐教育中商務英語的重要作用

創新創業實踐平臺的構建需要以孵化基地、創客空間、產業園等等為載體,實現商務英語知識與技能的高度融合。(1)突出交際功能商務英語具備一定的跨文化交際功能,能夠在雙創實踐教育平臺上,充分發揮人文與商科作用。英語作為國際語言,是實現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關鍵載體,能夠有效對接西方觀念、文化與思想,也可以融合商務理念、業務流程與國際視野。(2)構成生態鏈條雙創教育平臺的廣泛作用直接轉變了商務與英語間的權重。想要通過簡練的商務知識,與客戶之間加強溝通,則需要基于平臺,展現良好的英語水平與業務能力。在課堂上傳授知識,既會涉獵經濟、貿易、法律、計算機等交叉學科,還會融合商務洽談與外貿函電等英語技巧,以此構成前后之間對接、輔助的生態鏈條。(3)凸顯雙創實效雙創教育的根本是通過建設與實際相符的、高效的綜合素質育人機制,為培養具備創新能力與創造精神的復合型人才提供服務。創新創業實踐教育還需要合作創新才能與校企合作形式做到與時俱進,所以相關實踐思路需要做進一步探究。在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跨境電子商務課程教學中,需要突出真本領的場景磨練。在校企合作育人理念與創新實踐精神的影響下,明確方向引導,發揮后續動力,在完善學科與專業建設等方面,獲得較好成效。

二、雙創教育在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跨境電子商務課程中的應用策略

基于創客思維視角下高職院校雙創教育融入商務英語專業跨境電子商務課程,是深化商務英語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大重要方式,具體操作為主線、平臺、依托、系統.

1.主線

所謂理論學習主要是將跨境電子商務工作流程作為主線,培養學生英語交際能力。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重新規劃,以跨境貿易的流程作為主線,詳細介紹跨境貿易各環節中外貿產品中的專業詞語、表達規范等。理論知識傳授則應嚴格按照跨境電子商務工作過程開展課堂教學,將理論教學與電子商務平臺運行實踐相融合,促使學生熟練掌握各種商務狀況下的語言交際能力。

2.平臺

實踐與運營以跨境貿易B2C平臺作為基礎,幫助學生切身參與跨境電子商務運營,以此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商務運營管理能力。同時,幫助學生學會獨立完成網絡店鋪運營和維護等相關工作,并學習如何篩選產品,并全面豐富地展現到平臺上,使得學生在真實的跨境電子商務工作環境中,將所學理論知識切實應用到實踐中去,以電子商務外貿語言知識作為指導,操作跨境貿易平臺,真正意義上實現教、學、做、銷、創一體化,以此在工作中,熟練掌握選品、后臺文案處理、詢盤、發盤、還盤、國際物流、外貿售后等多元化崗位技能。

3.依托與系統

以跨境電子商務B2C平臺企業作為載體,創造校企共同合作創新的產學研合作教育生態育人系統。加強和跨境電子商務企業之間的緊密聯系,以行業企業人才需求為指導,邀請專家或行業知名代表進校演授課,參加專業課程標準、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教學內容等制定工作,并多元化利用教學資源,詳細闡述國際市場動態,傳授更多企業跨境電子商務運營技能,為實踐提供更加完善的解決方式,并對學生在項目中的運營產品銷售進行積極指導。同時,還安排學生到校外電商企業參加實踐考察與訓練,促使學生學會思考并分析怎樣提高自身實踐能力與水平,培養學生的崗位職業能力與專業素質,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進而成為優秀的復合型人才。

三、高職院校雙創教育融入商務英語專業跨境電子商務課程實踐

以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商務英語專業為例,本學院自2013年開始創設跨境電商實務課程。通過近6年的實踐改革,構成了基于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雙創教育與跨境電子商務課程實踐的有機融合,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雙創意識與職業技能。

1.“三對接”校企合作課程設計

基于創客思維視角下的商務英語專業跨境電子商務課程主要是基于現代化學徒制度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一門課程,是由學校和企業合作開發的,針對外貿企業的人才需求開設的,具備三大突出特點,即崗位要求與課程目標銜接,崗位工作內容與課程內容銜接,績效考核與校園管理考核銜接。其一,崗位要求與課程目標銜接實際上就是以行業與企業專業為主體,學校教師為輔助,詳細分析跨境電子商務市場動態,從業務員崗位能力出發,了解崗位需求變化,學校與企業據此共同參與制定課程培養的具體目標。其二,崗位工作內容與課程內容銜接,樹立以能力為本的跨境電子商務課程開發思維,根據業務員崗位素質與能力需求,合理選取與之相適應的教學內容。并根據崗位工作程序對項目進行劃分,實現教學內容的有序性與完善性。其三,績效考核與校園管理考核銜接。以績效考核方式作為標準,以校園管理考核作為輔助,構建完善的課程考核評價機制。企業與院校是商務英語專業跨境電子商務實訓課程開發的主體,其轉變了以院校為核心進行課程開發的傳統模式,實現校企合作課程開發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教學效率與質量的提升,使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職業能力與素質。

2.畢業就業無縫對接2S模式

創客思維視角下的跨境電子商務類課程性質定義為職業能力課程,一共80個學時,需要在第3、4、5學期分別開課。選課則堅持學生資源原則,并根據企業面試選擇,實現學生與企業之間的互動,雙向性選擇。學生通過2周的試課,接受企業的全方位考察,面試通過也可以轉換成企業試用員工,并且具備學徒與學生雙重身份。這一課程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為企業簡化了員工招聘流程,在節約成本的基礎上,提高了效率和員工質量。另外,學生在選課面試之后,可以與企業之間簽訂勞動協議,成為試用員工,從而早一步實現畢業和就業的無縫銜接。

3.校企共建共管教學工廠模式

職業教育實際上是一種跨界教育,即職業教育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其決定了職業勢必會跨越校企合作教育。而教學工廠模式的產生,正是受跨界教育思想的影響。現階段,實現校企合作的校園長期駐守企業大多數都會簽訂合作協議,以此構成企業投資,學校提供人力與工作場地,校企共同建設、共同管理的運作模式。校企合作制定并嚴格遵守企業管理運行機制,派遣職工駐守學校,并參與日常教學管理工作,而學校則提供專項指導教師與管理人員,從而促使校企合作共建共管教學良好局面得以實現。

4.創新“線上線下實戰化交替式”教學模式

通過開設校園線下創客空間“敦煌網校企共建教師工作室”,納入學生感興趣的項目,調動學生創新積極性,并基于項目,促使學生自行組織隊伍,在項目教學各環節融入課程內容,學生在整個項目過程中,始終處于真實的工作環境中,教學過程就是項目完成的過程。在實施過程中,利用“線上線下實戰化交替式”的教學模式,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項目設計工作,以此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并利用線上創客空間“網絡教學平臺”課程資源,讓學生創設自己的跨境電子商務B2C店鋪,開設有創意的選品、推廣、開發客戶,從而在“做中學,學中做”的創新過程中完成教學目標。基于“線上線下實戰化交替式”教學設計模式,其中線上實戰中,教師可以通過利用網絡教學平臺課程學習任務與資源,促使學生借助平臺可以接收并完成學習任務。教師還可以發起答疑討論,學生積極參與并互動,學生還可以在網絡上創設跨境電子商務B2C店鋪,選擇有創意的產品,加大推廣力度,并挖掘潛藏的客戶,以此在創新中實現學習目標。在線下教學中,主要針對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校企共建教師工作室的企業專家和校內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并參與實踐操作,解決線上無法解決的問題。通過面對面討論或開展崗位核心技能實戰研討,給予點評與總結。在該過程中不僅加強學生職業能力、創新思維的訓練,也為高校實現創業教育打下了良好的資源基礎。

5.“教產融合”真實項目利用

商務英語專業學生根據企業運營管理標準,在線下創客空間即“校企共建教師工作室”內開展項目,應用跨境貿易B2C平臺,獲得真實任務。跨境電子商務課程主要是以實際的網絡外貿過程為基礎,進行教學內容設計與編制,將工作流程與任務通過課程轉換成專業學習流程與任務,實現課程內容與行業技術優化發展的銜接,從而促進教學項目一體化課程有序實現并進一步開展。基于創客思維視角下的高職院校雙創教育融入商務英語專業跨境電子商務實踐課程的真實任務,也是教學任務的教產融合教學模式,利用企業把產品帶入學校,師生將產品向國際銷售,以實現教學與生產過程一體化、教學目標與生產任務一體化、教學內容與生產規范一體化、教學與生產標準一體化、教學實踐與崗位生產一體化、教學考核與績效考核一體化。

結束語

篇6

(紹興職業技術學院經貿管理學院,浙江紹興312000)

摘要: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區域經濟建設培養各行各業高素質技術技能專門人才是職業教育的基本任務。區域經濟的發展與轉型迫切需要創新國際商貿人才培養機制,使之不斷適應區域國際經濟貿易飛速發展和創新發展的趨勢。本文以浙江紹興國際貿易經濟為例,從政府管理、行業監督、學校主導和企業參與等四個方面分析了國際商貿人才的培養思路。

關鍵詞 :區域經濟;國際商貿;人才培養機制;職業教育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5.028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80(2015)05—0063—04

本文為紹興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十二五”規劃2014年度重點課題——“以紹興跨境貿易發展趨勢為產業背景的國際商貿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25377。

收稿日期:2015—01—12

作者簡介:朱偉芳(1978— ),女,浙江紹興人。紹興職業技術學院經貿管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區域經濟與高職教育。

一、研究背景

社會形態變化萬千,從農業經濟演變為工業經濟,工業經濟轉變為知識經濟,知識經濟又步入了互聯網經濟,在一輪輪的經濟時代演變過程中,產業結構的調整折射出人才需求類型、規格和層次改革的必要性和對應性。在互聯網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社會需要大量的掌握現代技術、有較強的信息處理能力和國際視野的現代人才。而人才的培養必須有戰略規劃,能與區域經濟、教育發展和人的可持續發展相適應。

職業教育是一種面向地方性人才需求,直接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教育形態,具有明顯的區域性特征,具體表現為:職業教育的主要任務就是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職業教育的主要成果就是培養符合區域經濟變革、轉型的合格勞動力。適應區域經濟變革、富有知識更新與技能創新的高職教育體系更符合市場競爭的客觀規律。張楚廷認為,中國職業教育生存和發展下去的真正強有力支柱是它不可阻擋的工業化進程,是它堅定的現代化步伐。

從政治經濟學視角來看,經濟增長、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聯系。經濟增長帶來產業結構的變革與轉型,而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必將導致就業結構的演變。職業教育和區域經濟兩者是相輔相成的緊密關系,可以這樣理解: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決定了當地的職業教育發展層次;職業教育發展水平又反作用于區域經濟,在發展規模、發展效益和發展進程中起到助推作用。

二、在國際經濟貿易飛速發展趨勢下國際商貿人才需求現狀

(一)區域經濟新常態保障國際商貿人才需求盤面不變

隨著國家采取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創新調控等舉措,實施一系列既利當前、更惠長遠的政策措施,雖然國家經濟和對外貿易發展整體已經進入結構調整陣痛期,高速增長即時換檔,但維持中速增長依然可待。2013年,中國進出口達到4.16萬億美元,比2012年增長7.6%,并且一躍成為世界第一貿易大國,也成為首個貿易超過4萬億美元的國家。在中國,有4000萬家中小企業,其中有近500萬家專注于外貿出口業務,而這500萬家中小企業創造的出口額占中國外貿出口總額的60%以上。浙江紹興是全國紡織品集散地,有超過一萬家的中小型外貿、進出口公司,在全國進出口貿易發展利好的形勢下,紹興作為浙江省第三大貿易城市,對外貿易規模穩中有升:2011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132.9億美元;2012年,紹興市外貿進出口總額是320.97億美元;2013年,紹興市外貿進出口總值是333.7億美元。隨著國際經濟貿易的平穩發展,紹興地區對從事國際市場拓展、涉外業務談判、國際會展接待等崗位的商貿人才需求盤面將繼續維持。

(二)“渠道革命”新特點刺激國際商貿人才需求動能不減

隨著電子商務成為中國新一輪戰略性產業,其未來的發展走勢必然是跨境貿易。2012年12月,在國家發改委、海關總署的帶領下,國家跨境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工作在鄭州正式啟動,同時推廣此項工作的還有重慶、上海、杭州、寧波四個城市,這個里程碑式的開端標志著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PayPal的數據表明:2012年,全球貿易總交易額為 1450億美元,其中跨境交易占25%,而中國是其中的引領者。2012年,中國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 8.1萬億元;2013年,交易規模則達10.2萬億元,同比2012年的8.1萬億元,增長29.9%。跨境電子商務不僅沖破了國與國之間的障礙,促使國際貿易演變為無國界貿易,同時也正引領一場世界經濟貿易的巨大變革。

隨著科技的發展、網絡的普及,網絡交易已經走入千家萬戶。在全球跨境貿易日益滲透國際商貿的時代背景下,適應跨境貿易的發展,對國際商貿人才的需求也隨著急劇增長,這種增長能量有時呈現幾何級釋放,很好地彌補了傳統貿易人才需求增長趨緩的不足。當然,由于跨境電商從業人才需要面對的是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客商,加上電子商務本身涉及到的在線支付、物流、計算機網絡等知識,使得跨境電子商務專業人才需要了解并掌握的知識技能相當繁多。

(三)國際商貿行業新特征推動國際商貿人才需求提質不斷

1.精通小語種的商貿人才需求量增加

在國際商貿人才培養中,不乏英語人才的培養,不管是設置課程量很大的商務英語專業,還是國際商務、國際貿易專業,外語都是英語。然而,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要素資源流動和國際貿易的細化、深化,外加新興經濟體發展勢頭迅猛,依靠一門英語打遍天下的局面也悄然變革,政府和企業更加重視對多元市場的拓展。據《紹興市商務信息》統計,2013年,紹興有3343家企業參加國內外共計546次展會,其中,國內132次,境外414次。紹興市政府重點推薦企業參加的香港環球資源太陽能及節能產品采購交易會、美國高點家紡展、巴西圣保羅GTS國際紡織采購展等16個展會中,有巴拿馬國際博覽會、斯里蘭卡中國商品展、俄羅斯面料展、南非紡織機械展、中東(迪拜)中國家居產業博覽會,這些國家分別使用西班牙語、僧伽羅語、俄語、南非荷蘭語、阿拉伯語等小語種。政府和企業的努力也在海關數據得到印證和顯示,與紹興地區貿易往來的中非英語系國家和地區比重日益增加。 2013年,紹興市出口貿易額排名前十位的國家中有阿聯酋、巴西、俄羅斯、德國、意大利等國,這些國家分別使用或者兼用阿拉伯語、葡萄牙語、俄語、德語、意大利語等非英語語種,可以預見,如果國際貿易從業人員能用這些語言進行交流,那必然會在業務競爭中占有明顯優勢。而目前,很多進出口企業、國際貿易中介機構對精通西班牙語、韓語、阿拉伯語等小語種的國際商貿人才“一人難求”。

2.能解決國際商貿糾紛的人才日益走俏

在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中,為了保護本國利益,貿易摩擦不可避免,在貿易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層出不窮。反傾銷、反補貼、TBT/SPS、知識產權保護等比比皆是。例如:2012年,紹興市遭遇美國知識產權摩擦案(337調查),遭到墨西哥紡織品和服裝產品生產和出口補貼措施的世貿組織爭端案各一起。歐盟的光伏產品反傾銷及反補貼案,涉案金額2.8億美元;俄白哈關稅同盟的化纖布保障措施案,涉案金額1.65億美元;埃及的棉及棉混紡布保障措施案,涉案金額1.48億美元,等等。

在國際商貿的嚴峻形勢下,眾多企業對了解國際法、國際經濟法、國際商法、國際貿易法和WTO規則的人才需求非常迫切。而既能熟練掌握國際商貿知識和技能,又能使用外語和法律知識與外國客戶洽談業務,這樣的高端商貿人才更是稀缺。

3.專門服務外商的涉外管理服務人才需求異軍突起

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活力和投資興業的遠景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外商來中國投資、經商,甚至安家落戶。據統計,在紹興這樣的中等城市,常年穩定居住的各國外商有好幾萬人。這些外商除了經營公司業務,還有居家管理、子女入學、參加當地文化體育生活、游覽各地風景名勝、感受和融入華夏文明以及法律糾紛處理等各種需求。與此同時,一種新興的專門服務外商的涉外事務管理人才應運而生。這些專門人才除了能熟練使用外語作為工作語言,還充分了解對象國的文化背景和風俗民情,懂得當地的地域文化特點,能夠順利地開展跨文化交流。

三、創新國際商貿人才培養的主要思路

科學的人才培養體系是創新人才培養的關鍵所在,包括培養目標創新、培養機制創新、培養方案創新、培養考核創新,而其中培養機制的科學合理構建和實施又是整個人才培養體系的生命線。以社會需求為本位,根據技術升級、產業流變、職業崗位動態發展的需要,確保提高人才培養的社會適應性和就業競爭性。

(一)構建和完善國際商貿人才培養機制

建立和完善國際商貿人才的培養機制,是緩解外貿公司、進出口公司、駐外商務機構等企業員工短缺而阻礙其轉型升級、接軌國際的關鍵所在。從機制架構上來看,高職商貿人才培養體系由政府管理、行業監督、學校主導和企業參與等四個要素組成。培養體系中的要素一——“政府管理”,指的是政府部門的領導作用;培養體系中的要素二——“行業監督”,指的是行業、商會、協會發揮其督導、評估作用和社會力量的合力作用;培養體系中的要素三——“學校主導”,是指高職院校承擔著為地方經濟發展培養國際商貿創新人才的重任,是人才興市的主力軍;培養體系中的要素四——“企業參與”,指的是高素質技術技能高職人才的職業性和實踐性需要名副其實的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使得人才培養過程中實踐、實訓、實戰有充分的保障,這個要素是高職教育本質特征的規定性。

(二)國際商貿人才培養機制的創新與實踐

由以上分析可知,要創新國際商貿人才培養模式,就必須改革和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建立起系統的、合理的、與市場需求相吻合、與行業產業鏈相對接、與經濟轉型形勢相接軌的由政府高效管理、行業有效監督、高職學校主導和企業廣泛參與的人才培養體系。

1.政府的高效管理為國際商貿人才本土化培養的頂層設計提供制度保障

高職院校培養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是經濟建設的主力軍,是推動產業技術創新和實現經濟轉型升級的生力軍。地方政府可根據社會、經濟的變化和職業教育自身的發展,加大對高職教育的經費投入,對產教融合政策、人才培養目標、教育教學評估、校企聯合辦學等方面做出明確規定。同時,為加快人才結構優化,政府應研究、制定推進產業人才資源開發的政策、措施。一是可采用“人才—基地—項目”的一體化建設,引導和支持人才向區域經濟優勢主導產業等重點領域流動和集聚;二是可以以公共實訓基地、高職院校、校企合作聯盟等建設為載體,推動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快速發展;三是注重搭建平臺,為政府、行業、企業、學校之間的合作提供體制保障,實現各方在合作大環境下開放、互助、多贏的利益結合點。

2.行業監督形成合力,為人才培養營造靈活的社會參與機制

行業組織掌握最新、最權威的產業發展前沿信息,可依據本行業生產、技術革新趨勢及人才現狀,做好需求預測,編制最新的職業技能標準,包括崗位類別、職業要求、綜合素養等,以指導職業院校確定專業發展規劃、辦學定位及人才培養特色。地方高職院校特別要注重市場優先、對接地方、同城錯位、適度超前等專業設置原則。基于此,行業、企業、學校三方聯合,共同建立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立足行業、立足市場的課程開發體系,將崗位素養、職業規范、企業文化、創新創業等內容和評價標準直接嵌入到專業核心能力培養中。同時,要制定措施,實施社會力量參與學生學業水平合格評估的機制,其目的在于:一是實現高職教育評估工作的社會化,二是完善人才培養評估指標體系,三是用企業的標準考核學生,既可以豐富評價方法和手段,又可以充分體現職業教育評價的實用性和職業性。

3.以學校為主導,拓寬人才培養的國際視野和增強就業競爭力

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職業教育強調獲得專業能力,其目的是在職業實踐中將習得的相關職業理論知識加以轉化,以便應對職業的專門要求。

高職院校擔負著為社會培養合格勞動力的重任,招得進來、走得出去、“進出兩旺”是辦學的基礎。學校一方面要注重技能培養,使學生通過獲得一技之長,在專業上成才、在社會上立業、在生活中樹人;另一方面,要重視人才特征、專業差異,分類培養,如在文科類專業學生的培養上,藝術性更勝于科學性。教育部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提出,要改革培養模式,增強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把強化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放在重要位置。《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把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和國際化水平設為核心任務,把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參與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作為改革目標。

基于此,筆者認為,國際商貿人才的培養定位旨在樹立“專業技能+職業素養+國際視野”三位一體的理念,力求促進學生掌握專業知識、素養、技能,獲得立業之本;樹立正確的職業意識、職業態度、職業動機和職業理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國際競爭力,提高學生的社會發展適應能力,使其成為適應全球一體化環境、具有多元文化視野的世界公民,最終成為具備高素質技術技能的職業人才,適應社會需求并推動社會發展。

4.企業參與

按照現代商貿行業職業技術領域內的崗位群要求確立人才培養定位,以崗位群職業所需知識、素質與關鍵能力培養構建課程群;以第一就業崗位所需知識、能力、素質構建課程標準、教學要求、專業方向學習領域的基本要求,充分利用紹興輕紡城的優勢,開展深入、細致的跨境貿易產業調研,在行業與企業人員的共同參與下,明確國際商貿類專業所面向的職業技術領域(或崗位群)的崗位典型工作任務與專業群面對的知識、能力、素質等要求,為各專業的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設計打下良好基礎。

高素質技術技能高職人才的職業性和實踐性需要名副其實的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使得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實踐、實訓、實戰有充分的保障,這個要素是高職教育本質特征的規定性。實踐能力是高層次國際商貿人才培養的關鍵。紹興有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17993家(截止到2013年12月數據),有出口實績的企業8145家。紹興與197個國家和地區有進出口貿易往來,其中出口超過1000萬美元的有109個國家和地區。紹興有11個商會,有68個行業協會,有浙紡院、“網上輕紡城”、紡博會、海外買家與紡織企業對接洽談會等七個省級外貿公共服務平臺,這些數量龐大的企業和行業協會都是國際商貿類專業實踐鍛煉的寬廣平臺。

國際商貿專業學生的實習實踐可以從校內到校外,從國內延伸到國際,建立多渠道、多國家的實習實訓基地,為國際商貿類人才創造國際化的實習空間。高職院校可充分發揮地方經濟優勢,與眾多企業合作,開展境內外實習實踐合作項目。如以紹興柯橋紡織集散地為中心,結合外商集聚優勢,通過涉外事務管理中心、外事辦、貿促會等機構,讓學生通過參觀、實戰模擬等形式,鍛煉涉外交際溝通能力;以中國柯橋國際紡織品博覽會、紹興國際黃酒節、書法節、世界合唱節等大型國際展會、節會為會展接待、商務洽談、現場翻譯等實踐平臺,鍛煉商務英語口語、跨文化商務交際、涉外談判等專業服務能力;以眾多的紹興各類型商貿企業、進出口公司、商務機構為國內實習基地,以紡織企業在世界各國設立的辦事處、分公司、境外銷售網點、境外窗口以及每年在美洲、非洲、歐洲等地舉行的紡織品投資國際推介會等為國外實習基地,充分鍛煉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最大限度地縮短從專業到崗位的距離。

四、總結

創新國際商貿人才培養機制突破了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呈現出多角色、開放性的多元主體互動特征,不再強調“政、行、校、企”的簡單合作,而是一種不斷創新體制機制的管理創新。各方合作,深度融合,政府高效管理為高層次人才培養提供體制機制保障,行業監督保障人才培養系統化,企業參與協助打造應用人才,學校主導薈萃國內外資源,拓寬人才培養的國際視野。這些要素發揮合力,正是國際商貿人才培養品質的助推器,也是高職教育服務社會、引領行業發展的本質所在。

參考文獻]

[1]崔清源.社會本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主導價值取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9(2).

[2]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3]閭志俊.基于區域產業鏈的中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對接策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9).

[4]羅哲等.成渝經濟區產業經濟與職業教育的供需矛盾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9).

[5]齊再前等.強化高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提高職業人才培養質量[J].中國大學教學,2011(5).

篇7

關鍵詞:中職學校;商務英語;課程改革;建議

商務英語專業是以培養具有相對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商務管理理論,具有相對較強實踐能力的人才為目的的專業英語專業的分支,它的特色鮮明,專門為社會培養實際應用型人才。因此,商務英語專業的課程改革在中職學校的教育中就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么,如何將中職商務英語專業的課程改革做好,就需要商務英語專業的教師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接下來,本文就總結實踐中的一些現狀問題,給出建議。

1 當前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現狀的困惑

雖然我國已經有許多中職學校開展了商務英語這一門專業,但是,培養出來的人才大多得不到社會各外貿企業的認同。很多外貿企業會抱怨說招聘的畢業生實踐動手能力差,職業能力不行,與社會脫節,無法順利上崗,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對畢業生進行崗前培訓。而有些企業就不愿花費精力人力物力和財力對新招聘的學生進行培訓,所以招聘時都要求有兩三年的工作經驗。于是人才招聘市場就變成了雙方抱怨,學生抱怨用人單位門檻高,就業難,招聘單位抱怨畢業生專業素質差,招人難。

如果學校培養出來的人才能夠立刻上崗,做到崗位零適應期,這些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因此,改變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狀,將課程改革進行到專業教學與崗位需求無縫對接,解決人才培養質量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是各中職學校商務英語專業教師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2 商務英語專業課程改革的建議

2.1應對需求,調整培養目標

根據教育部對職業中等學校教育目標的明確界定,中職學校需要培養的人才是具有良好職業理想、職業道德的勞動者和初中級技能型人才,而商務英語專業需要培養的則是掌握商務英語服務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基礎技能,適應社會經濟和外經貿行業發展的技能型人才。中職學校應根據這些界定,調整教學方案,按照教學目標培養人才。

2.2適應改革,加大師資隊伍建設力度

對一所學校來說,提高辦學質量的根本保證是師資力量的強大,同時,高素質的師資隊伍也是學校深化改革強化技能、打造特色的關鍵。很多中職學校在商務英語專業方面師資力量匱乏,培養渠道貧乏,專業實踐能力差。針對這些問題,可以參考以下幾點建議進行整改。

第一,讓教師流參加各種大型商務英語教學的相關培訓,以及各種商務英語教研學術活動,加強本校現有教師的專業水平,優化商務英語師資隊伍的結構。只有參加了相關培訓,了解到更專業的理論知識,才能有進步,而能力強的教師則在培訓中脫穎而出,成為學校商務英語專業的領頭人。

第二,加強各中職學校間商務英語教師的交流,多到兄弟學校進行訪問學習,有利于完善商務英語教師教學方式的不足,同時也可以感受到兄弟學校的教學氛圍和特色教學方式,完善和提高本校師資隊伍水平。

第三,除了專職教師的聘用,還要兼顧實習和兼職教師的聘用,充分發揮兼職教師的教師作用,讓在編教師和兼職教師多加交流,有利于本校在編教師吸取新的思想的教育理念,也有利于學校對教學進行深化改革。

2.3調整課程,改進培養模式

培養的目標已經改變,那么,培養模式也需要進行相應改變。學校可以根據專業特色,結合本校具體情況,制定出適合有效的教學方案。

第一,以英語語言能力作為專業的根本立足點,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學校可以根據英語語言的聽、說、讀、寫四個基本方面,設置相關課程如英語視聽、基礎英語、英語閱讀、英語寫作等,提高學生對英語的應用能力。

第二,以讓學生了解商務英語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為目的開設商務英語知識課。商務英語課程設置分為商務英語能力培養課程和商務英語知識課程,能力培養課程主要目的是培養和增強學生對商務英語聽、說、讀、寫的應用能力,那么商務英語知識課程就是讓學生了解國際貿易、外貿函電與單證、電子商務、國際商務禮儀等,學生可以在學習商務知識的同時鞏固商業英語的應用能力。學生就業面較廣,所以不需要讓學生在商務知識方面下太大苦工,但要求合理配置,務求試用,能夠讓學生在以后就業時適應不同崗位對綜合實力的要求,增強競爭能力。

第三,重視實踐環節,建立與本校學生適應、與本地商務配合的商務英語實踐場所,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專業素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課程設計,為學生設計適用的實訓,可以校內實訓為主,社會實踐為輔,靈活調節實訓時間和學生學習理論課的時間,一定要做到互不耽誤,互相輔助。高質量的商務英語實訓場所可以為學生創造現實情境體驗,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職業道路做好鋪墊,增強學生就職的競爭能力。

第四,與企業聯系,升華動手能力。為了學生在畢業后能快速與企業接軌,學校可以聯系本地的外貿企業,讓學生去進行頂崗實訓,不僅有利于學生深入企業,了解企業,為將來走入工作崗位打下基礎,也有利于學生更熟悉和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商務貿易基本規律、正確處理進出口貿易前的準備工作,提高學生的綜合實力。

2.4著重能力培養,改變考核方式

課程的改革不僅是教學方式的改革,還有教學成果檢查的改革。教學方式以實踐課程為重要培養目標,考核也應該改變以往單一的筆試考核,加入實訓考核,讓學生注意到隨機應變能力的重要性,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礎。學校還可以對學生平時表現進行考核,避免學生因特殊情況發揮不當影響對學生的評估。

3 總結

專業課程的改革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作,需要教師投入大量的精力、學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是,改革成功對社會經濟發展和建設都有極大的幫助,因此,中職學校要注重教育改革。隨著社會經濟的繁榮發展,國際間的貿易往來變得頻繁,社會對商務英語專業的人才需求也開始變大,中職學校要培養出綜合能力較強的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必須有效地對課程進行深入改革。

參考文獻:

[1]李虹.中職學校商務英語專業課程改革初探[J].散文百家?教育百家,2013(12):4-5.

篇8

關鍵詞:“崗、賽、課”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網絡營銷教學改革

0 引言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文件中明確了高校應該將教學過程的開放性、實踐性、職業性納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此后,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12]4號)文件中強調實踐環節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為了響應教育部的號召,我校電商專業的《網絡營銷》課程引入了“崗、賽、課”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將課程內容與職業崗位掛鉤、技能競賽培養納入日常的實訓環節,使學生在充實理論基礎知識的前提下,能在課堂上初步了解對口專業的崗位設置情況,同時參與技能大賽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有關“崗、賽、課”人才模式的解讀,“崗”是指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賽”是指將各級別的技能競賽融入日常的授課過程中;“課”是指課程內容體系和授課方式。

1《網絡營銷》課程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網絡營銷》是電商的核心課程,很多高職院校特別注重該門課程的教學。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是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下面幾點。

1.1 教學過于理論化

《網絡營銷》課程具有很強的專業性、發展性和實踐性,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高職院校的教師閉門造車,沒有深入電商企業去考察,也沒有實際的企業工作經驗,導致在教學中過于理論化。于是學生缺乏一些實際的動手操作訓練,即使設置了一些實訓項目,也只是簡單的企業網絡營銷推廣分析,沒有具體的實戰項目。

1.2 實踐教學課程不能與時俱進

《網絡營銷》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一些院校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不能與電商企業的實際應用項目相銜接。例如有些企業的網址變動而在實訓中沒有更改,有些企業官網已經被百度等搜索引擎收錄,但在實訓過程中還讓學生反復提交等現象。而電商稀缺的新媒體營銷人才的實踐內容卻沒有涉及到。

1.3 課程內容涉及范圍廣,缺乏系統性

目前《網絡營銷》課程的實踐教學設計不靈活,所設計項目只是考查一些獨立知識點,很難體現系統性,并且缺乏營銷實踐環節。就目前湖南省的電商專業技能抽查而言,網絡營銷部分只有搜索引擎推廣這一部分,內容單一、題目簡單,嚴重滯后于企業對網絡營銷人才的要求。網絡營銷涉及的內容廣泛,這樣要求教師必須把電商專業知識連貫起來,這樣才能形成該課程的系統性,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2 實施“崗、賽、課”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具備的條件

2.1 電商沙盤和C實習網站資源為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提供了物質基礎

我校電商專業引進了北京中教暢享公司的電商沙盤。該軟件是一款模擬實踐的博弈對抗性教學軟件,四人經營一個店鋪,分別擔任店長、運營主管、推廣專員和財務主管等四個崗位開展網店運營和與競爭對手展開博弈,軟件最后會根據各項考核指標將店鋪的經營成果以得分的形式展開比較。

C實習是電商技能提升與實習就業對接平臺,該平臺提供線上學習交流、線下實訓課以及就業等服務,分為教師端和學生端,在協助老師組織網絡課程的同時,為大學生們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指導并專注于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成長型網絡學習互動平臺。

以上兩互動教學平臺已經被運用了幾個學期,教學效果較之前有所提高,能較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初步證明“崗、賽、課”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性。

2.2 專業教師的企業調研和頂崗實習為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了實踐基礎

專業教師的頂崗實習不僅是各大高校對教師的教學要求,也是教育部對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技術要求。為了更好了解網絡營銷工作崗位設置、崗位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要求,電商專業每年都安排一部分老師去杭州調研和頂崗實習,這樣可以深入了解對口崗位工作內容和要求,熟悉企業實際的工作過程,通過企業具體的技能培訓,找到課程教學與求職就業兩者之間的融合點,更好地將企業的實際需求融入到教學中,為企業源源不斷輸送就業-友好型的優秀人才奠定了教育基礎。

2.3 教育部的技能競賽推廣為人才培養模式營造了競技氛圍

教育部、各省教育廳把職業技能競賽的成績作為評定院校優劣的標準之一,同時也是教師評定職稱的加分項目。這樣的推廣力度增加了院校領導和教師的積極性,為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了良好的競爭氛圍。課程主要有電商沙盤競賽和“博導前程杯”電商運營大賽,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展開班級競賽,然后電商專業競賽,優勝者參加學校競賽,最后勝利的團隊代表學校參加省級技能比賽。嚴酷的比賽、高競爭力和高淘汰性的體驗在提升學生主動性的同時,也培養了他們自我的競爭意識和團隊協作能力,可謂是雙贏的選擇。

3“崗、賽、課”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在《網絡營銷》課程中的應用

3.1 課程體系與職業崗位對接

網絡營銷課程體系主要設置了網絡信息搜索、網絡平臺建設、企業網絡推廣、網絡創業實戰、網絡貿易實戰五大職業崗位。通過細化網絡營銷的不同運營階段,要求學生全面掌握網絡營銷工作過程中的不同技能點,實現課程內容與就業崗位的銜接。比如,電商沙盤大賽主要是考察學生網店經營能力,“博導前程杯”電商大賽分為電商運營賽項和跨境電商賽項也包含了電商的五個崗位的設置要求。學生在參與競賽的過程中能夠了解電商崗位的基本職責,熟悉其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為他們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3.2 授課模式與技能競賽對接

我校電商專業的授課模式主要采取組隊運營、組間對抗的競賽型授課模式,在課堂競賽過程中融入網絡營銷基本知識。電商沙盤主要由店長、運營主管、推廣專員和財務主管等四名學生組隊來開展店鋪運營工作,在與其他小組的店鋪進行激烈競爭和博弈的同時,不斷更改采購、推廣等運營方案,最后以系統計算的最終得分來排名成績。“博導前程杯”電商運營大賽是以五人為一組,然后學生基于數據魔方提供的初始數據進行市場分析,在合理分配初始資金的基礎下完成商品采購、網店裝修、商品上架、SEO和SEM等網店推廣工作,最后凈利潤最大、現金流最高的團隊獲勝。通過這些比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也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

3.3 課程考核方式多樣化

我校的考核實行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相結合,而且學生在比賽中獲獎還有額外的加分項。具體內容見表1。

將過程性考核納入課程考核后,學生的課堂主動性和積極性有所提高,教學效果也進一步的提高。

篇9

關鍵詞:電子商務;返鄉創業;機制創新

中圖分類號:F71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 80(2016)02-0095-03

2015年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鼓勵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渠道下沉,帶動網絡創業”的舉措,符合目前“互聯網+”的趨勢,使創業創新呈現出網絡特色。

高等教育院校特別是高等職業教育院校,要順應這一趨勢,在體制機制方面要創新,以在支持大學生、農民工和退役士兵等返鄉創業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更好地服務社會。

一、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渠道下沉

(一)電子商務交易平臺

電子商務模式分:B2B、B2C和C2C,后兩者更可能為返鄉創業人員初期所采用。

1.B2C平臺的特點

B2C模式是企業對消費者模式,如網上超市、網上商店。特點主要是完全通過網絡的方式進行商品挑選、交易支付、物流配送及售后服務。B2C模式分為兩種:一是自營式,自己進貨出貨,銷售在自家網絡上,可能還有配套的庫存和物流,如亞馬遜;二是純平臺模式,只提供平臺,使商家展示商品和網絡買家選購商品,如天貓。此外,也有兩模式兼有的。

2.C2C平臺的特點

C2C平臺以個人消費品為主。它本質是:網上撮合成交,網上或網下進行交易。主要特點有:提供信息交流平臺及配套服務;用戶身份復雜數量多;商品信息量大但質量不一;交易次數很多但單次成交額較小。

(二)渠道下沉

信息消費背景下,互聯網經濟滲透到縣域經濟,農村電子商務市場正在加速形成和發展,渠道下沉是電商的必然選擇。這種必然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政策導向和鼓勵,二是一二線城市網購增速放緩,而農村地區潛力待挖掘。一方面,地域、城市的差別沒有影響互聯網改變人們的消費模式;另一方面,農村利用網絡平臺銷售農產品的需求強勁。

二、返鄉創業的模式

返鄉創業在促進農業結構調整、解決就業、加快支柱產業發展、增加收入和發展本地區建設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其模式主要有:

(一)“大學生村官創業”模式

大學生村官創業是指大學生村官利用身份優勢,選擇特色農產品或相關產品及服務,找準其在銷售推廣過程中的困難,利用政府部門的優惠扶持政策,實現產業化運作。大學生村官創業的形式因地而異,包括:“生產基地+大學生村官”、“生產大戶+大學生村官”、“專業村+大學生村官”、“大學生村官+貧困農戶”,大學生村官創業具有識別創業機會、政治和技術方面的優勢。

(二)“農民專業合作社”模式

在返鄉創業人員的引領牽頭下,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大戶、鼓勵推動小規模農戶及貧困戶入股,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平臺進行創業。

(三)“個體創業”模式

個體創業是大學生或外出務工人員在農村選擇合適的創業機會和項目,自我經營實現利潤價值。

三、返鄉人員利用電子商務進行創業存在的問題

農村電子商務市場作為一個新的藍海市場,返鄉人員利用電子商務進行創業潛力巨大,但也存在諸多開拓難點:出外務工人員及大學生的返鄉創業意愿不強;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尚未完善,物流成本高;部分農村地區網絡基礎設施差,個人電腦和智能手機的普及率低;農民在網上購物和網上支付的習慣尚未形成;品牌意識薄弱的農村地區山寨產品泛濫。除此之外,返鄉創業人員利用電子商務進行創業存在的主要問題還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流動資金籌措較難

改革后的商業銀行信貸政策,使各支行貸款審批權變小,而返鄉創業人員往往把“原始積累”耗在投資階段,企業投產后,從銀行獲取貸款較難,流動資金缺口大,履行大批量合同的能力有限。

(二)創業企業人才瓶頸問題

大量人員外出務工導致農村青壯勞動力流失,使企業招工困難。而且多數企業位于工業園區,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備,工作環境差,技術人才很難長期留住,阻礙企業發展。

(三)創業路子拓寬較難

外出務工人員和大學生返鄉創業選擇的模式大部分是個人家族式,多為手工操作、勞動強度大的小型加工廠,具有明顯的企業管理水平低、產品科技含量低、市場競爭能力低、名優特產品少、產品定單少、深加工產品少的“三低三少”特點。

四、推動返鄉創業人員利用電子商務進行創業的主要策略

(一)加強轉變農村創業思想觀念

考上大學或外出務工被傳統觀念認為是“躍出農門”,因而,部分大學生或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會有觀念上的阻礙。首先要發揮傳統媒體的作用,例如廣播、報紙、電視來宣傳一些回鄉創業成功的典型,特別對農村地區重點宣傳;其次,政府要加大對回鄉創業人員的重視和支持;第三,增強現代新型媒體的宣傳,如微信、微博等;第四,院校對在校大學生作積極正面的回鄉創業的引導。

(二)破解返鄉創業融資渠道困難問題

對于眾多返鄉創業者,首要難題是經營成本和融資,除了國務院最近推出的“定向減稅”、“貸款財政貼息”和“普遍性降費”等措施,各地還可以根據本地實際情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以農村信用聯社為依托做活小額信貸;二是成立中小企業擔保基金;三是建立縣或地市級創業扶持獎勵基金。

(三)優化環境以吸引和留住返鄉創業人才

加強建設農村創業體系:一是有效落實相關優惠政策,在創業初期減免稅費、簡化審批環節;二是土地制度的扶植,利用集體控制或閑置的荒山、灘涂、土地等;三是成立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基地,或以現有的產業園區、開發區為依托發展返鄉創業孵化基地,推動網絡創業,做內貿電商、內外貿一體化電商或跨境電商。

(四)引導做強返鄉創業形成現代公司

引導家族式企業成為“現代公司”:一是做大零散產業,組織規范并引向工業園區,形成品牌效應;二是把特色產業做強,以產業發展平臺使其集約化,成為本地的支柱產業;三是把優勢產業做好,吸引下游產業產生集聚效應。

(五)加強對大學生及外出務工人員的素質培養

創業者必須打有準備之仗,一定要對包括大學生和農民工在內的眾創者進行心理素質和能力素質的培養。院校在加大對在校大學生創業素質的培養外,還要加大民工技術培訓力度。

五、適應互聯網+推動返鄉創業的院校體制機制創新

(一)建設有利于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形成的引導和激勵機制

l.渠道來源機制

一是針對高校原有的電子商務等管理或商科類的專任教師、輔導員、就業中心等職能部門人員。首先,對教師進行農村創業理論素養的培訓;其次,激勵教師參加各類創新創業研討會,獲得最新的創新創業知識和經驗;再次,激勵教師做農村電商的相關項目,強化教師的實踐能力;最后,有條件的高校可以撥付經費鼓勵教師成立企業或自己創業。

二要從招聘引進人員方面著手,建立動態的開放的招聘引進長效機制。首先,要改善師資結構,從企業吸收既有一定的學術背景,又具備豐富的電子商務創業創新實踐經驗的企業家或農村創業成功人士,到校任客座教授或兼職教師;再次,還應該邀請縣鄉鎮政府人員、返鄉創業孵化管理者、風險投資家和法律人士等來校做兼職教師。

2.建設科學的富有活力的用才用人機制

以電子商務應用研究室或創業工作室為紐帶,以項目做支撐,設立創業創新津貼,特色創業課程建設、創新創業實訓基地建設、教科研工作等獎勵基金,促進教師積極開展教改和教科研工作。

(二)完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機制

建設完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一要注重激發大學生活躍思維;二要考慮課程的實效性。要特別設置農村創業相關課程,同時要根據學科專業開展針對性的創新創業教育,其初步設想如表l。

在落實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過程中,要注意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要從傳統的滿堂灌式向開放、討論式的互動教學方式以及以工作任務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轉變。教學評價上要提倡多元化,不能忽視學生的個性化和教育的多元化,注重考查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信息技術建立彈性學習機制,如:微課、慕課、論壇、創業實踐平臺等。

(三)創新創業校園氛圍的建設機制

創建開放自由、積極進取的創新創業氛圍,激發大學生創新創業特別是農村創業的愿望,首先是減輕思想負擔,其次是建立創新創業知識宣傳機制,鼓勵創新的文化引導機制,成立返鄉創業社團等。

(四)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實踐體系建設

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活動重點面向在校大學生,學校的社會服務功能使其也要面向外出務工人員和退役士兵等返鄉人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體系建設可以從以下方面考慮:1.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利用寒暑假或專業課設置頂崗實習校外環節;2.學校可以利用自身的優勢,創建企業實體,承接電子商務相關項目,如跨境電商運營、移動電商、網絡營銷項目等;3.組織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4.面向返鄉社會人員開放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培訓。

(五)完善高校創新創業管理組織機構及創新創業教育評價反饋機制

篇10

第一,師資結構不合理。高職院校的教師不僅需要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更要具備實際操作能力。但目前許多高職院校的教師還大多是從高校畢業后直接進入教師這個角色,缺乏外貿的實際操作經驗。甚至有的教師還是從其他相近專業轉來的,并沒有進行過系統的國貿專業知識的學習。第二,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由于高職院校的大多老師是直接來源于本科院校,大多老師缺乏外貿的實際操作經驗。因此,課堂上的教學還主要是在介紹外貿的一些理論知識,而對外貿業務中實際操作層面的技能并不清楚,導致理論與實踐相脫節;而高職院校國貿專業培養出來的人才應該是以實用型為主,即操作型技能人才,這種以知識介紹為主的教學方法是不可能培養出具備操作型技能人才。第三,缺乏實踐教學場所。高職教育的目標主要是要培養出操作型技能人才,因此,專業主要課程的實踐操作性都比較強,國貿專業也是一樣的。要在實際業務中做好外貿,學生應該在學校就對將來要從事的崗位有實際的操作經驗,或類似的模擬操作,這樣才能讓學生將學到的知識由理性變成感性的認識。這就要求學校能夠提供類似的實踐操作場所。但目前大多高職院校缺乏相應的模擬實驗室,即使有,其利用的效率還是比較低,導致實踐教學開展不到位,無法讓學生有效地掌握所學知識,更無法進行實際操作。

2國貿專業“模擬公司”模式教學方法

高職院校在很長時間內未能真正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模擬公司”等更為符合高職教學特點的教學模式,原因有許多,但其中之一和“模擬公司”教學法所要具備的條件有很大的關系。“模擬公司”這種實踐教學方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學校在軟硬件設施等方面不斷地完善。如需要具備豐富的企業操作經驗的指導教師、類似于企業實際業務操作的教學環境、需要一定的專用資金用來支撐“模擬公司”教學方法的實施等。具體到國貿專業,至少需要讓學生在仿真的外貿工作環境下進行相關外貿業務的操作,讓學生有機會與進出口公司、貨貸、商檢局、海關、保險公司等機構打交道,了解與這些機構打交道需要做哪些事情。而要讓學生具備這些相應的技能,就必須在“模擬公司”等教學模式下才有可能實現。目前,有不少學校在這方面進行了一定的探索,現將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國貿專業的一些做法進行介紹并希望得到更進一步的完善,使高職國貿專業的教學模式更加符合高職教育的特點。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的校訓是“以技能立身,靠素質發展”,學院領導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高職教育人才的培養,希望把學生培養成高技能的人才,因此,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進行改革,鼓勵教師多下企業學習,把企業最新的操作經驗介紹到課堂上來。在此背景下,國貿專業相關教師經過多年的教學改革,進行了一系列教學方法的創新,發現“模擬公司”這種模式更為適合高職教學的特點,目前,主要實行了以下“模擬公司”教學模式:

第一,“模擬公司”教學模式實施初期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們主要是利用學校每年舉行的技能大比武為抓手,設計“外貿業務報價”、“制單結匯”、“報關操作”、“市場營銷策劃”等項目,先在不同年級的班級內開展相應項目的競賽,然后每個班級選擇部分優秀的團隊代表班級參加學校舉行的技能大比武。通過這種競賽的形式,把外貿業務中需要具備的主要操作技能以任務的形式來完成,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來,并且也增強了團隊協作精神。教學效果比較明顯。

第二“,模擬公司”教學模式發展階段。為了讓學生參加的技能大比武項目更加與外貿企業的實際操作相接近,我們首先在競賽項目的操作內容上不斷地進行完善,有的項目我們讓企業人士為我們策劃比賽項目,如“外貿業務報價”項目,我們把競賽的要求告知合作的企業,讓企業設置競賽的內容。為此,他們引用本公司的真實案例,以業務員收到國外客戶詢盤函要求報價開始,然后要通過寫信函發郵件的形式把核算出來的價格告訴國外客戶,并最終要求擬定一份外銷合同。這種操作項目是按照企業實際操作來設計的。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完成各項外貿業務操作,學校為此購買了由企業設計的外貿仿真操作軟件———浙科外貿操作軟件。通過利用此款軟件,我們在集中實訓周,讓學生可以在仿真的環境中進行外貿業務各個環節的操作,如成本核算、廣告、尋找客戶、發送郵件、擬定外銷合同、申請開立信用證、租船訂艙、報關報檢、結匯等,讓學生通過各個環節的操作,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增強學生對外貿業務操作的感性認識。

第三,“模擬公司”教學模式深化階段。為了進一步探索符合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國貿專業從2013年起開始實施“外貿工作室”這種教學方法。實施這種教學方法主要是隨著跨境電子商務的興起,傳統外貿企業都希望借此平臺實現轉型升級,為了使國貿的教學更加符合外貿的發展趨勢,國貿教研室決定成立“外貿工作室”。此種教學方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能更好開展此種教學方法,國貿專業前期做了許多準備工作。如派出兩名教師參加了為期1個多月的電商平臺操作培訓,兩名教師培訓期間已經通過速賣通平臺出單了。同時,我們通過讓出去培訓過的老師和請企業人士對教研室的全體教師進行培訓,讓老師先將速賣通店鋪開起來,為將來的教學作好準備。同時,國貿教研室通過聯系企業,與企業合作,為我們提品。為了降低運費,教研室出面又與當地郵局聯系,得到他們的支持。這些前期的工作都保證了“外貿工作室”教學方法的順利實施。目前,每個專業教師都帶領一些學生開展外貿工作室的教學,效果不錯。

3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