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業實訓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20 01:31: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創新創業實訓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14-0250-02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近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嚴峻,大學生自主創新創業的問題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并且隨著城鄉產業化的改革,對未來社會的勞動者又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具備勞動技能的同時,還要具備新工藝和技術的實行以及新產品的創造和開發能力,也就是要具有創新創業能力;其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緩解了社會就業壓力。近幾年來,我國社會就業壓力大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勞動者的學歷和素質層次越來越高,僅僅高校畢業生就業就很困難。在這種嚴峻的就業形勢下,高等院校進行創新創業教育,重點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引導和幫助他們進行創新創業,是一種有效緩解社會就業壓力的途徑;最后,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能夠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步伐。高等教育是國家進行創新型社會建設的重要支持力量,為我國做出了積極的、全面的貢獻。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是高校實現創新體系變革的重要基礎和關鍵環節,能夠從根本上推動國家創新型事業的建立和發展。
二、“任務驅動”式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實踐
(一)在實際教學和實驗課程中,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運用
1.任務制定。任務制定是任務驅動法的關鍵。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學過程中,進行任務的制定要注意任務目標的適度性,不能過高或過低,另外還要注意實施目標過程中要具有梯度性。由于學生在各個方面都會表現出很大的差異性,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實施任務要從多角度、多層面并且有梯度的進行,為大多數甚至所有學生創造在完成任務過程中提高能力、發揮潛能的條件。任務驅動法明顯的特點是有目的的定制任務和創建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進行探索性學習。尤其是在實驗課程中,以往的實驗課都是教師演示學生觀察,然后學生自行操作,這樣很容易使學生失去興趣,課堂教學效率不高。而采用任務驅動法,教師規定明確的實驗任務,并對任務進行分析,使學生能夠充分了解,然后在教師暗示性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自主或合作學習的方式,在尋找解決問題辦法的過程中,掌握課程知識,并相應地提高自身的能力。
2.任務解析。在定制好任務后,教師要對制定出的任務做簡單的講解介紹,明確本節課程需要掌握的知識及重點、難點,指出完成任務涉及到的內容,提供相關完成任務的思路,引導學生了解任務,確保學生在有效的時間內能夠完成任務。針對學生可能出現的彎路,教師要以“暗箱”式給以學生暗示。在學生了解完成任務所需掌握的知識后,教師要對任務作進一步分析,設定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步驟和注意事項,作進一步的完成任務的嘗試。
3.任務解決。完成任務的過程是培養能力的關鍵,該過程要以學生為主體。解決任務的方式可以是在教師的適當講解和提示下,學生探究模擬協同完成,也可由學生自主協作學習獨立完成。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盡力傳授學生基本的操作技能,讓學生在此基礎上能夠接觸更高層次的技能和更深度的知識。可以引導學生對基本操作進行多次“模仿”,“熟能生巧”進而變成學生自己的東西。但是要注意模仿的尺度,讓學生在簡單模仿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時,創新性地探索更高層次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教師要為學生構建一個任務框架,包括課程的學習目標、大致的任務范圍、具體的操作要求、結果的評價標準等,但不能通過設定一個具體的任務而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束縛。在以往的實驗課堂上,學生更多的是觀察,而通過任務驅動法,要求學生根據教師定制的任務,親自去找尋相關資料并加以理解和消化,用自己的理解演示對相關問題的闡釋。在尋找問題答案的過程中,學生會不停地進行自我反思和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相應的能力。完成任務的方法通常有四種:搜集資料、模擬實驗、分析結果和總結討論。通過分組并讓這四種方流在小組內執行,能夠提高每個學生的綜合素質。任務驅動法指導下的實驗課避免了以往學生被動、簡單模仿的弊端,使學生成為實驗課程學習和操作的主體。
4.任務評價。解決任務后,對任務驅動法下解決結果的評價也是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非常重要的指標。所以在任務結果評價的過程中,要突出對學生能力的考核,加強對學生創新創業思維的考核。需要學生多思考、多總結、多實踐,在思考和總結的過程中了解自身的優缺點,明確創新創業能力的構成和要求,在實踐過程中,將所學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全面提高自身能力。任務驅動法更加注重學生獲得知識和掌握技能的過程,注重每個學生的參與,使學生在親身操作實驗的過程中提高能力,由被動接受知識變成主動學習知識,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在進行任務評價時,教師不能只關注任務完成的結果,而應將評價重點放在學生能力提高上,對學生能力上的進步予以鼓勵和表揚,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信心。
5.總結反饋。任務驅動法教學要求教師在完成一組或一個任務后,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所學知識,和以往舊知識聯系起來,構建成完整的知識系統,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記憶和掌握。教師要聯系教學目標、任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任務的重難點及規律經驗進行總結,可以通過點評學生作業或引導學生分組討論總結等形式進行。
(二)在實訓實踐中,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運用
在高校實訓實踐課程中,任務驅動能夠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促進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全面提升。實訓過程中任務制定需要注意:(1)任務制定要與學生未來崗位掛鉤。實訓實踐課的任務制定能夠幫助學生對未來從事的工作崗位或創業的行業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夠促進學生主動在實踐過程中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法。在制定任務前,要充分了解崗位內容并結合學生實際的實訓環境和水平,保證學生有效完成實訓任務。在任務驅動模式實訓環節中,注重的是學生未來創業工作能力的培養,如圖一所示:讓學生通過頂崗實習的實訓環節,模擬真正的創業工作環境,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實現實境育人的目標;(2)任務形式以作業為主。在作業任務形式下,學生會更加積極地完成實訓任務,完成作業情況由教師進行評分,作為學生在該部門該崗位實訓實踐成績的重要指標,這樣能夠從根本上保證學生達到實訓要求;(3)理論知識學習和實踐操作相結合。在實訓過程中,除了強調學生完成實踐操作,還要注意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相結合,不斷地進行理論知識的補充學習,保證實訓的順利完成。
三、創新創業能力構成及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能力培養作用
1.必要的專業技能和能力。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要從自己擅長的行業中開始,作為內行人進行領導和管理,能夠提高創業的成功率。將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應用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在任務的驅動下,使學生加深對專業知識系統的理解和記憶,對行業和崗位有深入的了解,能夠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能力。
2.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進行創業的過程中,問題和風險是時時存在的,這就要求創業者具有很強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企業規避風險,確保企業順利生存并發展下去。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中,任務的提出和解決,實際上是引導學生發現并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學生獨立的思考和親身的探索,切實提高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知識的實踐運用能力。理論知識是基礎,但是不能很好地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創業者也必定不會成功。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下,每一次任務執行的過程中,學生都要搜集相關的資料和文獻,積累一定的理論知識,并且通過自己的知識積累和理解進行相關的演示。這一過程有利于學生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結合起來,提高知識的實踐運用能力。
4.團隊溝通及協作能力。創業項目的成功實施不是一個人單獨努力的結果,而一定是整個團隊共同合作的結果,從項目的考察、調研到具體實施運營,是一個持續并且需要團隊力量的過程,需要不同類型的人才分工合作,共同努力完成,需要創業者具有很強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號召力。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通過組內分工協作探討,完成解決問題的過程。這能夠很好地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團隊意識。
四、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執行要求
高校在進行各個環節的任務驅動教學時,還要結合當前社會就業形勢、企業實際生產情況和高校整體知識體系及技能考核等情況進行,重點對學生的各種創新創業能力進行全面培養,為社會嚴峻的就業形勢做出一些貢獻,為社會培養出專業型、創新型、應用型、協作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祝春梅,宋文軍,李淑慧.略論大學生創業創新能力的培養[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6,24(4).
[2]袁金艷,劉文慧.任務驅動法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J].滄州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0,26(3).
篇2
關鍵詞:旅游專業 創新創業教育 模式
2008年12月國家教育部下發了《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要求中職學校在職業生涯教育和職業指導中加強創業教育,突出對學生創業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實踐能力的培養。至此,中職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浙江省作為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的先行者,率先在中職學校試點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然而,目前大多數中職學校中的創業教育課程都是由德育教師負責執教,他們缺乏實踐崗位工作經歷,對專業領域的創新創業模式不十分熟悉,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大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學的集合力度,需要引入專業課教師,來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地引導教育。筆者旨在從旅游專業入手,結合中職旅游專業學生的現狀和特點,闡述如何開展有針對性的創新創業教育。
一、創新創業教育對中職學校旅游專業發展的影響
近年來,我國的旅游業迅速發展,隨著2013年新旅游法規的出臺,旅游行業面臨白熱化的競爭狀態,特別是高層次的旅游人才更是旅游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因此,培養高素質的旅游人才顯得尤為重要。而中職學校作為培養旅游基礎人才的搖籃,對于養成旅游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培養旅游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肩負著重要責任。中職旅游專業的學生只有在學校修煉好自身的綜合能力,具備足夠的創業能力,才能在走出校門,踏上社會之后有一席之地,立足生活,自力更生。因此,打造中職旅游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全新模式迫在眉睫。
二、學校旅游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解析
1.旅游專業學生創新創業的優勢
從生源方面看,目前,在象山縣大力發展旅游產業的大環境中,筆者學校旅游專業的生源質量越來越高,也得到了家長們的認可和大力支持。旅游專業學生思維活躍,觀念創新,接受能力和動手能力強,實踐經驗豐富,視野開闊,極具創業頭腦。從學科方面看,旅游專業的創業可能性大,可操作性強;從師資方面看,旅游專業教師平均年齡在34歲左右,觀念新穎,企業工作經驗豐富,教學激情高,師生間融合度高。以上這些都為旅游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營造了良好的氛圍,更為旅游專業學生的創業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旅游專業學生創新創業的劣勢
現階段,筆者學校專業課的教育模式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課堂、輕課外”的傾向。實訓課程與企業實踐接軌不緊密,一旦到了工作崗位,絕大部分都得從頭學起。學校雖有校企合作模式,但合作模式并不健全,學生的實踐崗位操作能力還有待提高,這不利于學生進行崗位創新、技術創業。
3.創業課程與專業課程并未做到有效結合
近兩年,筆者學校在高一、高二年段全面開設了創新創業課程。但在開設的過程中并未有效結合旅游專業的現狀和特色開展有效、有機的教學。對于學生來說,不只是要學習課程,更重要的是學習完該課程后所發散出的使用性和實效性,真正做到創新創業的課程與專業、學科、實踐等方面的有效結合。
三、學校旅游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構建
1.打造旅游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
旅游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模式打造,關鍵在于旅游專業教師的創新創業教育意識的培養。首先,學校可讓政史教研組有豐富經驗的創新創業課程的教師來給旅游專業教師做專題培訓講座,增強旅游專業教師的創新創業教育意識。其次,通過教師國培項目,讓旅游專業教師深入到企業第一線,了解最新的行業發展趨勢,從而將行業前沿信息帶回課堂,教授給學生。最后,社會上旅游相關行業的創業成功人士較多,可以通過聘請這類企業家或成功人士來校擔任客座教師,傳授創業實踐經驗,與教師創業經驗不足形成互補,讓專業教師牢牢掌握創新創業教育的基本知識和方法。
2.構建全新的旅游專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要構建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就必須將其有機地滲透到專業課程中。在專業課程體系中加入創新創業教育元素,讓創新創業教育促進專業教育課程體系的建設。例如,在一年級開設《創新創業指導》《創業心理與技能》等,二年級開設《專業實踐》《創業項目案例分析》等,也可開設介紹旅游專業時下流行的發展趨勢,旅游專業成功創業案例等專業選修課程例,如:《烘焙技藝》《茶點新制作》《導游帶團案例精選》等。
3.旅游專業學生創業基地的開辟
依托學校資源,建立旅游專業的“學生創業園”,使之成為旅游專業學生創業實習、創業服務、創業教育的一個重要實踐平臺。利用旅游專業的茶藝實訓室、烘焙實訓室、禮儀實訓室、導游實訓室構成四間門店,在學生創業團隊提交的創業方案中篩選出優秀項目,由旅游專業教師帶領優秀項目的創業團隊開啟旅游專業學生的創業之門,這既體現了專業特色,也做到了創業課程與專業課程的有機結合。
(1)門店一――“咖啡物語”。由提交該項目方案的學生創業團隊負責,以茶藝實訓室為門店,由茶藝社團負責。平時利用周末時間到水果批發市場進貨,利用閑暇時間到網上采購各種花茶、速溶咖啡、咖啡豆等。利用茶藝室里的咖啡機、榨汁機、冷藏冰柜、制冰機等實訓設備,制作各種飲品,在中午午休時間為全校師生提供各種飲品和小憩的空間;還可為工作繁忙的教師提供飲品送上門(教師辦公室)服務,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顧客是上帝”的服務宗旨。
(2)門店二――“烘焙物語”。由提交該項目方案的學生創業團隊負責,以烘焙實訓室為門店。由于該門店的經營需要較強的烘焙技能,因此,指導教師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學生利用閑暇時間到超市采購面粉、新鮮奶制品、雞蛋及各種烘焙原料,到網上采購各種烘焙小工具等。利用烘焙實訓室里的烤箱、微波爐、打蛋器等實訓設備,在實訓課時制作蛋撻、泡芙、餅干等各種小點心,在午休和下午茶時間為全校師生提供服務,也可為鄰近學校的師生提供外賣服務,擴大影響力,提高營業額。
(3)門店三――“伊人禮儀工作室”。由提交該項目方案的學生創業團隊負責,以禮儀實訓室為門店,由伊人禮儀社團負責。借助微信平臺和本校電子商務專業的創業網站,宣傳本工作室的業務,并接受平臺和網站上的訂單。再利用周末時間到本縣繁華的商業地帶發放宣傳單,以此來承接更多的業務。通過校方的宣傳和支持,承接兄弟學校以及縣內大型會議和活動的慶典業務,以此來穩定營業額。
(4)門店四――“至高導游服務工作室”。由提交該項目方案的學生創業團隊負責,以導游實訓室為門店,由導游社團負責。此門店的基礎業務是為來校的各方領導和客人提供“美麗校園”的導游講解業務。此外,借助微信平臺和本校電子商務專業的創業網站,宣傳本工作室的業務,并接受平臺和網站上的訂單。再利用周末和閑暇時間到本縣繁華的商業地帶和縣內兄弟學校發放宣傳單,以此來充實業務量,提升營業額。
“咖啡物語”和“烘焙物語”兩個門店在每日營業結束后都必須做好賬務結算,每周五下午兩節課后放學,指導教師和學生一起召開每周例會,總結本周經營過程中的優點和不足,并做好會議記錄。每月必須推出一款“特色飲品”和“特色西點”,為自己的門店增加特色,提升自身的技能。“伊人禮儀工作室”和“至高導游服務工作室”兩個門店每月召開一次月會,做好賬目清算工作,并由教師和學生分別對本月的業務進行逐一點評,以達到穩固工作室業務、提升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
除此之外,以上四間門店每學期的期中給全校師生發放問卷調查表,從中感知自己門店的優勢和劣勢,并以此為契機,為自己的創業之路開辟更為廣闊的天地。一學期結束后,指導教師將放手讓學生自己大膽去干“事業”,讓學生成為真正的“老板”。通過四間門店的開設,又可帶動旅游專業學生其他創業新方案的提出,從而形成旅游專業獨特的創業基地,也打造了旅游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全新模式。
4.打造旅游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產學研基地
筆者學校已與象山影視城管委會簽訂了一系列的人才培養方案,并且將縣教育局下屬的象山海藍教育旅行社作為學生的實踐基地,這也為旅游專業學生的創業之路開辟了新捷徑。旅游專業導游方向的學生通過課堂所學的導游服務技能,利用每年黃金周和各個節假日到象山影視城做景區講解員的實踐工作,也可根據自身愛好,到象山海藍教育旅行社做兼職導游,這既有機會歷練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又能夠將自己課堂所學的知識進行實踐檢測,促使自己不斷進步,不斷開辟自己的創業之路。如此,旅游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產學研基地便得到了有效的打造。
創新創業教育的任務任重而道遠,筆者希望有更多的職教者一起攜手同行,在不斷探索的征途中,全力打造旅游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全新模式,為旅游產業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唐根麗,王艷波.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育路徑研究[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
[2]邢于倉,柳國強.創業教育與職業教育的關系[J].社會科學論壇,2005(2).
[3]張良.中等職業學校創業教育探析[J].職教論壇, 2004(27).
篇3
近年來,貴州財經大學積極融入貴州省大扶貧戰略,將大學生雙創工作與黨建扶貧緊密結合,逐漸摸索出一套“黨建搭臺、專業唱戲、電商扶貧、創業助力”的新模式,既激發了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又為解決貴州扶貧攻堅中的實際問題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一園三區,打造創業孵化基地
作為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基地,貴州財經大學始終高度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能力和創業精神。從2003年起,連續組織學生參加“挑戰杯”大學生創業大賽并多次獲得金獎;2010年,建成創新創業實訓中心;2012年,獲團中央、國際勞工組織批準,成為全省首家“大學生KAB創業教育基地”;2013年,獲批成立“大學生KAB創業俱樂部”。
在創新創業實訓中心的基礎上,學校組建了貴州財經大學科創園。科創園遵循“整合資源、搭建平臺、開放共享、服務雙創”建設理念,致力于打造良好的創業生態環境,為入園企業提供一流的軟、硬件服務。園區規劃為“一園三區多模塊”的總體布局,主園區為花溪校區創新創業園,同時擬在河濱校區與貴陽市政府共建大數據雙創園,在鹿沖關校區與云巖區政府共建大數據產業園。
創新創業園建筑面積15000平方米,包含創業孵化示范區、跨界創客空間、跨界眾創咖啡、企業家講壇和校企共建創新創業實訓平臺等。依托學校已有的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中心,建有創新創業類實驗室34間,建筑面積12000平方米,擁有實驗教學系統(軟件)60余套,開設創新創業類課程20門,各類實驗項目178項,已培養出一支素質高、結構合理、具備創業實戰能力的師資隊伍,現有創新創業導師100多人。
為更好地開展雙創工作,2015年,學院將創新創業園沿街門面全部用于學生創業,一些創業團隊表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其中,天天奇旅團隊致力于打造省內深度旅游精品線路,實現營業收入130多萬元;阿爾法旅游團隊針對大學城師生出行難的痛點,與客運公司合作,成功運送2萬人次大學生安全回家、返校,實現營業收入251萬元;堯米科技團隊研發出智慧照明專利并簽下615萬元的大單;智邦之家團隊通過開展“互聯網+”駕考業務,實現網上流水3200多萬元,營業收入240萬元。飲水不忘思源,今年,智邦之家向種子基金注資1萬元,明年還計劃拿出更多的錢資助貧困的學弟學妹讀。
2015年12月,貴州財經大學科創園入選省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目前,科創園入駐企業已達50家,校企合作共建雙創平臺4個,參與創業學生人數近400人,產值4000余萬元。預計到2020年,實現在孵企業100家以上。
創新創業,為育才注入新活力
2015年5月,貴州財經大學在全省率先成立正處級的雙創機構――大學生創新創業管理辦公室。隨后,學校立足“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在認真總結雙創工作經驗和成果的基礎上,制定了《貴州財經大學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工作實施方案》。
篇4
關鍵詞:高訓中心;影視制作;傳媒運營;創業實訓
1 創業實訓平臺的現狀
創業實訓平臺起承于上世紀50年代德國經濟起飛初期以“行動導向”教育哲學思想為理論基礎的創業實訓“模擬公司”。行動導向教學法是指一種由學員全面參與的教學方法,其教學理念是“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人的發展為本位”。創業實訓平臺作為一種嶄新的教育理論和實踐平臺受到了政府、高校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成為我國開展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和實施積極就業政策的新領域。
當前的國內多數是以網絡創業實訓平臺為主,將創業的仿真實踐訓練及模式整合成一套創業
商業模擬訓練和實踐模式的集成為一組創業教育信息資源,提供給學生,滿足他們自學的需要。但是互聯網平臺模式基于仿真的實踐訓練,只有商業需要真正的社會的考驗。黃菅直人(2013)指出,國內高校應該更好的發揮自身資源的優勢,其中包括創業思維、工程項目評估、支持、團隊合作、專業互補,建立一個更系統化和社會化平臺,從他們的想法到產品、從產品到商品,真的需要市場的檢驗。
在對國內外有關學員創業的文獻資料進行梳理分類,總結相關經驗與不足之后,東莞市高技能公共實訓中心(以下簡稱“高訓中心”)提出建立由公益性高技能實訓基地主導的,聯合學校和企業各方力量共建創業性實訓平臺。
2 小高創業平臺的架構
為了給實訓學員提供一個真實的創業環境,讓學員在實訓中了解并掌握創業所需的各項技能,真實感受創業,高訓中心于2014年7月開始設想并構建小高創業實訓平臺。該平臺是基于東莞高訓中心下設高新技術實訓中心、烹飪實訓中心和現代物流實訓中心基礎上成立的一家具有真實工作環境的虛擬公司。平臺利用上述各實訓中心的實訓場地及設施設備,分設小高微店、小高物流、小高電商以及小高傳媒,構造一個真實的工作環境,讓東莞地區各院校相應專業實訓學員實際參與“公司運營”,通過創建一個系統性、社會化的創業平臺,合理支配內外資源,對平臺進行研究、創新、實施,再通過平臺強調學員學習與實踐、教學與市場、創業與市場的結合,使其更具有獨特性,為培養信息時代的創新、創業人才提供實實在在的服務和幫助。(圖1)
3 小高傳媒的定位
小高傳媒工作室是高訓中心為豐富影視創作學員實訓經歷,提高學員實戰水平而設立影視及廣告創作工作室,采用專業錄音設備以及影視創作設備,并務求成為一家以二三維處理技術和平面設計為技術后盾的影視制作工作室。
小高傳媒團隊主要提供優質的二三維影視制作、廣告設計、網站制作、錄音、航拍、影視后期效果處理、微電影拍攝、宣傳運營推廣、配音及母帶處理等服務。小高傳媒體著力于開展團隊成員技術能力提升的培養,通過不同崗位的訓練,熟悉傳媒公司運作流程、崗位設置與要求、掌握基本影視創作技能,從而提高學員的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實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4 小高傳媒運營方式
小高傳媒運營的基本方式是以學員在“工作崗位”上的技術輸出、學習實踐為主體,創業導師進行創業輔導,引進優秀創業孵化平臺進行創業指導。學員按照實際公司的組織結構和商業操作程序運行對小高傳媒進行運營實踐,高訓中心充當創業導師對公司前期的團隊構建、人才選拔進行協助引導,團隊初步構成后組織學員對切合市場需要提升自身技術進行輔導,并對公司涉及的工
商、稅務、經營報表等進行監督指導,引進東莞本土優秀創業孵化平臺(天馬創業營)對學員從天使投資導向、基地配置等進行創業指導。(圖2)
5 成果
小高傳媒當前主要以二三維視頻制作、宣傳冊設計為主要業務,目前已為高訓中心設計了各分中心的動漫形象,創作了八期小高影視的二維視頻,為東莞第十鑒定所創作了宣傳視頻,完成“亞龍杯”宣傳背景設計及競賽場地布置宣傳內容、為小高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設計宣傳海報及餐單等任務,所設計內容得客戶認可,所創作視頻質量越來越高。
經過對學員們的問卷調查以及實踐后工作情況跟進追蹤,小高傳媒創業實訓平臺有效提升學員的就業能力:學員從運營實踐中了解到文化傳播的市場需求、積累從業經驗;從日常實訓中養成獨立思考、學于實踐的習慣;閑暇時間運用網絡技術拓寬學習空間,在真實的人際社會中從事經營;在應聘時能更好地表現自身才華,在項目合作中體現團隊協作。
學生通過見面來確定公司的形成結構,分析經營環境,努力完成所有工作和業務任務,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工作能力和業務技能,從而體驗商業環境和商業行為,以提高其市場應變能力,參與市場競爭,降低業務風險,提高開放的成功率和改善操作安全。
6 總結
小高傳媒創業實訓平臺作為一種創新創業教育面向東莞地區全體學員,目前尚未完全融入中職教育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小高傳媒經過一段時間的運營實踐后總結出小高傳媒創業實訓平臺的發展趨勢如下:
①通過對平臺的建設,建立創業嘗試性實踐,利用平臺了解市場趨勢和需求,更好地與市場接軌,加強與大型網絡創業平臺、企業、機構、專業人員的溝通,提供更貼近市場的培訓、項目等方面的幫助和服務,使平臺更具實踐性和可行性。
②通過對平臺的建設,建立創業能力培育與服務體系,給學員提供一個自我發展創新、互相溝通、互相扶持、互利互惠的實訓平臺。通過組織比賽、開展講座、宣傳知識、專家指導、經驗交流等形式構建新型創業教育培養模式和實踐基地,提升實訓學員的創新和創業精神。
③利用平臺展開開放式的研究,不斷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和教訓,充實平臺資料庫,給日常教學提供實踐和理論的支撐。利用各院校各專業方向、各種特長的學員之間相互協作,自主組建創新團隊,集眾人之所長優化團隊運作,打造良好的實訓創業氛圍以及環境。
小高傳媒創業實訓平臺尚屬于起步階段,它給我們帶來的啟發是我們需要做得還很多。不同于以往純理論或是行動上做改變,我們需要做得更多的是要在專業教育基礎上,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訓中提升學員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通過小高傳媒創業實訓平臺,提供小高傳媒創業實訓的模式,更好地服務實訓學生,為東莞市轉型升級孕育一批高素質的創業者,培養更多具有自主創業意識的高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全國創業培訓工作指導委員會創業實訓項目專家辦公室.創業實訓模擬公司項目[EB/OL]. 2009.08.
[2]柴美娟.以創新創業為導向的跨專業實訓基地平臺建設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02.
[3]黃侃.藝術設計類大學生網絡創業平臺的特點與趨勢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3(15):66-67.
[4]黃本笑,黃芮.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建設文獻綜述[J]. 2013.11.
[5]姚多忠.在創業實踐中培養創業能力[J].中國大學員就業,2008(20).
[6]劉樹忠.大學員公益素養現狀及其培育[D].廣西師范大學,2011.
[7]楊莉.重慶市大學員電子商務創業實踐與高校創業教育研究[D].重慶大學,2007.
[8]楊明方.創業實踐,能走多遠?[N].人民日報,2012.
篇5
關鍵詞:創業 教學 實踐 能力 探究
中圖分類號:F240;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09-228-02
一、創業實踐教學探究的目的和意義
創業實踐教學的探究,是為了切實加強和深入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這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的迫切需要,是推進技工院校課程綜合改革,促進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的重要舉措。
為了更好地貫徹技工院校教育方針,使市場營銷專業中的《創業實務》課程的理論得以在現實中進行實踐,筆者在《創業實務》教學工作中為市場營銷專業學生設計了“創新、創業、創意”平臺――ERP沙盤模擬手工項目及CBD創業綜合實訓項目。
二、從ERP沙盤實訓探究創業實踐教學
在《創業實務》教學工作中為了幫助經管系學生把教學理論知識與實際運用結合起來,使抽象的理論具體化,筆者努力探究著創業實踐教學。為了讓學生了解企業經營管理的基本活動,使學生能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企業經營的思維,用企業經營的思維思考問題,筆者設計了一個“創新、創業、創意”平臺,即ERP沙盤模擬實訓。
ERP沙盤模擬設計了由5人組成企業團隊(5人分別擔任公司中的CEO、財務總監、營銷總監、生產總監、采購總監)經營一家虛擬的企業,在模擬的市場環境里面臨同行業競爭對手、產品老化、市場單一化等一系列問題的重大挑戰,在面臨多方案的解決過程中,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協同合作、思維創新、全局規劃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與實踐能力,以此激發學生創業熱情,提高學生全面的創業能力。
為了轉變傳統教學模式,進一步探究創業實踐教學,筆者在ERP沙盤模擬實訓中,對學生分組進行教學,讓他們互相競爭。為了培養學生創新、創業、創意的興趣,又在學校組織了ERP協會,把教學中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優秀學生、脫穎而出的小組成員選進了協會。
這樣,ERP沙盤大賽組織形式采用學生社團協會形式來開展,跨專業、跨年級、跨系部吸納不同特點的學生,構成一個知識結構相對完整的群體,為自主式、協作式學習提供組織保障,為仿真運作提供多重角色資源。在學校ERP沙盤大賽中讓他們互相競爭,最后脫穎而出的隊伍代表學校參加了2016年第十屆廣東省科技學術節的ERP企業經營模擬大賽,并獲得了三等獎的優異成績(廣東省共有89支大專本科院校參加本次大賽,其中有53支隊伍獲得一、二、三等獎)。
由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廣東省學生聯合會主辦,由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支持的ERP沙盤模擬大賽,以生產型企業為背景,以電子沙盤工具為平臺,重在測評學生的企業經營能力,讓學生置身商業實戰場景,實地體驗商業競爭的激烈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鍛煉學生全局觀念以及規劃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與實踐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
通過參賽,學生在查閱資料能力、自學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方案設計與應變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同W們在活動中主動學習,掌握了技能,激發出了創業的靈感。大家學會了思考,學會了學習,學會了團隊之間合作,這為他們今后的創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同時,筆者在學校ERP協會大賽組織形式上還采取以點帶面,以高年級學生帶動低年級學生。活動過程中,由兩位高年級學生帶三名低年級學生,循序漸進、循環發展。為以后的廣東省科技學術節“新道杯”企業經營模擬大賽提供人才儲備。
總之,通過ERP沙盤實訓使筆者認識到要轉變傳統教學模式,使市場營銷專業中的《創業實務》課程的理論得以在現實中進行實踐,就要進一步探究創業實踐教學。緊緊圍繞學生創業能力提升的目標搭建平臺,以ERP沙盤模擬為活動載體進行教學,從而把創業理論知識貫穿在競賽實踐中,實現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
三、從CBD綜合實訓探究創業實踐教學
CBD創業綜合實訓,共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討論創意,市場調查,撰寫方案。這期間以專業為單位,每個自然班級進行學生分組。以小組為單位,在規定的時間內,根據每組學生思考、討論出來的創意進行市場調查分析,根據CBD創業綜合實訓項目的要求撰寫市場調查報告及創業方案,并提交給指導老師。老師根據創業方案的創意類型,結合CBD綜合實訓中心的資源,給各小組分配資源,確定進入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策劃營銷,PPT制作,演講答辯。這期間根據各小組提交的創業方案結合CBD創業綜合實訓項目場地策劃店鋪的裝修,營銷方案等,并據此制作成PPT。
PPT內容包含:
1.宏觀環境分析:包括顧客,CBD周邊情況,競爭對手情況,供應商等。
2.SOWT分析: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分析。
3.目標市場策略:市場細分,目標市場,市場定位。
4.市場營銷策略:產品策略,渠道策略,促銷策略。
5.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安排排班,崗位職責,工作內容。
6.財務管理:財務預算管理,庫存管理,收入支出管理。
完成后向老師提交項目策劃的PPT文件,小組在規定的時間內演講PPT,闡述項目內容、重點,并接受評委們的相關提問。專業評委按照《CBD綜合實訓評分標準》進行評分。
第三階段:店鋪裝修,創業實踐,實操演練。這期間各小組的營銷團隊以CBD綜合實訓中心為營業場所,以真實環境面向全校師生進行現場交易。為保證實踐課程的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在第三階段各小組經營過程之中,引入財務電算化系統,以及第三方監管的方式,真實還原創業企業創業過程中的相關過程。邀請會計專業學生對各銷售團隊的銷售情況進行跟蹤和記錄,并把每天完成的業務量在財務電算化系統中進行記賬,作為整個實訓課程最后的評分標準。
第四階段:總結分析,成功失敗,PPT呈現。實訓結束后,讓學生對自己創業過程進行總結分析,用PPT的形式進行呈現,與其他組的同學、老師進行分享與分析,一起總結創業中的成功與失敗,使學生在以后的創業過程中,更快、更好地走向成功的彼岸。
經過CBD四個階段創業綜合實訓,我們從中選出了一支隊伍,以“自由行走創業咖啡有限責任公司計劃書”的作品,參加了2016年由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廣東省學生聯合會主辦的第二屆“挑戰杯――彩虹人生”廣東職業院校創新創效創業大賽,并榮獲一等獎。我們從全省900個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將代表廣東省準備參加第二屆“挑戰杯――彩虹人生”全國職業學校創新創效創業大賽。
通過CBD創業綜合實訓使筆者感受到它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指導性和趣味性。因為參加CBD創業綜合實訓的小組必須以創業者的心態直接與校外的企業、個人、商家進行洽談,尋找貨源。自行裝修門店,展示貨品、進行促銷活動以及海報設計等。整個過程以實戰的方式開展實訓,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同時,參加CBD創業綜合實訓需要考核財務、營銷、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并在實踐過程中對各種類型的知識進行綜合運用,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因此,CBD創業綜合實訓是一種與課堂單一的講述專業理論知識的教學方式截然不同的實戰教學模式,其中創業方式方法的多樣性,創業策略的策劃,經營團隊的比拼,使其趣味性、個性化、操作性十足。
總之,通過CBD創業綜合實訓使筆者認識到要轉變傳統教學模式,使市場營銷專業中的《創業實務》課程的理論得以在現實中進行實踐,從而進一步探究創業實踐教學。
四、創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創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缺少專門或固定的校外實訓單位,難以建立公司進行實際的創業經營,這主要是由于校外企業更注重的是經濟利益。不可能無償地給學生提供實訓機會,特別是在沒有看到發展前景的前提下,不可能無償地為學生提供資源。即使有個別愿意接受的單位,學生也沒有進行自主業及創業發展的機會。
2.由于學生人數眾多,學校對于創業的場地、資金等創業實踐的投入不足。專業多而創業實訓平臺少,再加上創業實踐需要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財力,造成學生創業實踐需要排隊,而且資源難以協調,給學生的創業學習帶來很多困難與問題。
3.教師實踐教學素質參差不齊,很多教師都是從學校到學校,基本沒有深入過企業一線,不熟悉企業的日常運營流程,沒有實踐經驗難以指導學生進行創業實踐學習,更談不上要與企業及行業保持深入的交流和良好的關系。
(二)提高創業實踐教學質量的對策
1.轉變教育思想觀念,改變原來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的教學方式。要以學生為主體,逐步實現由單一的理論講述,向綜合性實踐課程教學的轉變。
2.改進實踐教學方法,強調真實性和互動性的教學方式。既要注重傳統的創業方向及背景,也要兼顧互聯網時代下創業新形式的不斷變化與發展,緊跟時代的潮流,保證學生創業方向的正確性。
3.改善情景模擬教學的效果,加強實訓基地的建設。提供多種實訓機會,加強實訓人員的學習和培訓,從創業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評判標準等方面突破傳統的模式,按照崗位能力的要求以及學生能力形成的規律,逐步培養學生從理論到實踐的過渡,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4.提高教師專業實踐能力,加大專業教師的培訓工作,使教師具有良好的專業理論素質和合理的知識結構。安排教師深入企業一線,體驗企業的真實環境,熟悉企業工作流程。
使教師具有較強的決策和分析能力,能組織協調學生的實踐過程。同時建立完善的實訓評價體系,將實訓課程與學生考試掛鉤,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將實訓課程與教師的日常教學、工資績效等掛鉤,提高教師的重視程度。
綜上所述,要使市場營銷專業中的《創業實務》課程的理論得以在現實中進行實踐,就要轉變傳統教學模式,給學生創造一個能夠“創新、創業、創意”的實踐平臺,從ERP沙盤實訓來探究創業實踐教學,從CBD綜合實訓來探究創業實踐教學。同時,還要面對創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認真探究提高創業實踐教學質量的對策。只有這樣,才能在創業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業思維和企業經營觀念,激發他們的實踐潛質,提升他們的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團結合作能力與綜合挑戰能力,為他們今后的創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劉貽玲.以ERP沙盤模擬大賽為載體,開展大學生第二課堂教學的研究.現代企業教育,2012(7)
[2] 陳玲玲.ERP沙盤模擬實訓教學方式創新的研究與探析.科教文匯(上旬刊),2010(12)
[3] 宋之帥,趙金華.勇當“市場”操盤手――記合肥工業大學ERP沙盤學生團隊創業體驗訓練.中國大學生就業,2009(10)
篇6
近年來隨著大學生畢業人數的不斷增加,就業難等問題一次又一次的被新聞網絡所報道,成為人們街頭巷尾議論的熱門話題。2014年度更是將這一問題推向了最高峰,網絡等媒介以史上最難就業季的評價來形容這一年的就業難問題,當年就業的大學畢業生達到十年前的三倍之多,高達750余萬人。社會面對如此多的應屆高校畢業生,很難一次性解決所有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就業壓力成為社會的一大矛盾。然而,在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時,企業勞動力短缺現象仍然普遍存在,很多企業出現了用工難、招工難等現象。這些跡象說明,目前培養大學生的方式方法與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脫節,大學生的供給與社會的需求之間存在的矛盾是當前就業難的主要矛盾。顯然國家對這一矛盾早已開始關注,并在不斷緩解、疏通這一矛盾,教育部明確規定各地高等院校要提高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和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這符合“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等創新型的國家戰略發展的需求。社會需要創新創業型的人才,學校就應該在這一方面進行培養,開展實踐教學體系研究也正是從這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如何歸納、總結和提升現有的實踐教學體系改革成果,全方位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是促進高等院校轉變人才培養體制機制,解決現階段就業難的重要途徑。在大學由“精英式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化的背景下,現階段高等院校課程教學與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和實踐教學體系建設還有一定的差距。教學目標、理念不明確,教材更新速度慢,理論與實踐結合程度低,教學的方式方法陳舊,實訓基礎建設投入少等問題仍然普遍存在于各高等院校。因此,圍繞如何培養社會需要的大學生等問題,如何組織和開展課堂教學,如何加強技術能力的培養,如何突出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和建設實踐教學體系是有待研究的課題。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在四十年代就產生了對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并于七十年代在發達國家開始蓬勃發展,創新創業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國,同時美國也成為世界上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研究最為先進和歷史最為悠久的國家,如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等世界名校均將創新創業方面的課程作為專業課程講授。可以說創新創業教育在美國國民教育體系中占據了重要位置。英國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也是走在前列的國家之一,其研究成果較為突出,如英國以政府的名義成立了高等教育創新創業產業基金,大大提高了校企合作的力度。同時英國政府通過立法的形式為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的開展搭建了平臺。經過多年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活動,推動了英國國民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英國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德國政府也提出了“要使高校成為創業者熔爐”這一理念,并由教育部門制定了明確的行動指南,為高等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提供了依據。
整體上看,國外發達國家對創新創業教育均有不同程度的研究,并取得了較好的研究成果。通過國外對相關問題的研究,推動了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和成熟,也得到了社會和企業的高度認同,對未來高等院校如何培養現代化人才提供了較好的思路。
(二)國內研究現狀
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盡管起步較晚,但在國家層面的推動下,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國家先后推出了振興教育行動、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推動素質教育等教育發展規劃,均明確指出高等院校應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和實踐能力,并在清華、北大、人大、武大等高等院校進行了試點教育改革,將創新創業相關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學體系中,在課堂的教學活動和課外的實踐活動中,探索出了符合時代要求的教學方式方法。
近十年來,與之相關的科研、學術研究工作也得到了迅猛發展,以每年近千篇的速度增長,其中不乏一些具有獨到見解的、可以應用到實踐當中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措施等,更是有部分優秀研究成果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這些對創新創業能力理論體系的完善和實踐教學的發展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國內研究創新創業能力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方向與視角不盡相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分層分類研究和體系結構研究兩大類。分層分類研究可以理解為不同層次的高等院校培養不同層次的人才,再根據不同層次的專業、年齡、類型、愛好、社會需求等進行分類培養,這樣可以根據需求定向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體系結構研究顧名思義就是先建立好培養人才的系統和結構,再將需要培養的人放在體系中進行培養,達到預期的培養目的。其中普遍受到認可的體系結構包括:三結合、三層次、三培養體系,驅動、受動、調控、保障體系,內外一體的開放式體系,四子系統、四平臺、四層次體系等,這些體系在不同領域均取得了較好的培養效果。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一)研究的目的
1.查找應屆畢業生就業難的根源。高等院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是導致就業供求矛盾的主要根源。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本、專科高等院校招生人數的擴大,畢業生數量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尤其是社會熱門專業,眾多院校一股腦的新增專業和擴展班級數量,使得這些專業的學生畢業過于集中,就業時向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職難求的現象屢見不鮮。而另外一面,企業又存在招工難、用工難的局面,很多企業打出高薪、高福利的待遇卻找不到適合企業需要的人才,部分企業存在大量用工缺口,這一供求矛盾在新聞、報紙上年年有報到。目前高等院校培養的大學生中不缺乏高學歷、高智商的,但與社會需要的既有較高理論知識又具有很好的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對比,仍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因此如何在大學期間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和綜合業務能力是高等院校在教學體制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從根源上解決就業難與用工難的重要對策。
2.促進高等院校改革,加強對具有創新創業能力人才的培養。經過十幾年對高等院校教育的改革,目前我國對學生的培養已經由精英式的教育模式過渡到了大眾化的教育模式,高等院校也在向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這一方向努力。大眾化的教育體制更側重于培養適合社會需求的普通勞動者和專業型、應用型人才,就是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的人才。在教育體制改革,順應市場需求的大背景下,各類高等院校開始重視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和對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開始逐步建立滿足實際需求的實驗室、實訓基地以及開展校企合作、外聘校外專家、到企業實習等工作。逐漸由原來的重理論輕實踐過渡到理論與實踐并重、傳授知識與能力培養并行的教育模式。逐步將實踐教學體系建設與培養創新創業能力放在教育體系的主體地位上,可見加強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不僅僅作為解決學生就業難的法寶,更是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二)研究的意義
1.國家戰略發展需要高等院校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在國家層面,為解決學生就業難和企業用工難的矛盾,疏導高等院校培養適合企業需要的畢業生,將教育資源用在社會實際需求方向,提高教育質量,準確引導高等院校與社會需求對接,提高社會資源利用效率。
2.緩解就業壓力需要高等院校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等問題一直困擾著社會、學校和家庭,如何改變就業的局面,提高大學生就業率,是政府、高等院校和企業需要共同思考的問題,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能夠促進大學生在就業季順利與企業對接,提高就業機會,促進大學生就業。
3.大學生實現人生價值需要高等院校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大學生都是懷揣夢想走入社會的,但很多大學生步入社會后,發現自己所學的知識很難得到應用、無用武之地,往往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適應企業的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讓畢業生能夠順利、快速的適應企業,對實現大學生人生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四、研究方案
(一)研究視角
現階段,盡管高等院校比較重視基礎教學和科研能力的培養,在大學生實訓教學、動手能力方面的培養也在逐年提升,但總體而言,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和實驗教學體系的研究仍處于初級階段,無論是理論研究方面還是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實訓基地資金投入以及教師培養、校企合作等方面均不成體系,各項研究與應用多集中在個別領域或者局限于某一專業。隨著國家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和實驗教學體系研究的支持和鼓勵,這一研究領域逐漸成為熱門,許多新的研究理論和方法都在不斷探索,也不乏出現了許多初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的教學案例,通過對這些研究成果進行總結、歸納、提升,研究出符合國內需求的一些新思路、新做法。
(二)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借助于國內外已有的優秀研究成果,系統的研究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這一問題,并對相關資料進行總結歸納,提煉出符合我國高等院校實際需要的理論方法,并力爭提出新的觀點和適宜推廣的方案。
2.訪談及問卷調查法。通過對高等院校教師和企業人力資源方面的人員進行訪談,找出各方關切的問題,并查找問題的原因和解決方案,并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將總結出的問題進行調查,尋找出既符合社會需要,也具有可實際操作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和實踐教學體系研究方法,并對相關專業學生跟蹤研究,適時調整教學方案,以期達到預期教學目標。
(三)研究途徑
國家先后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戰略。大學生恰恰是最符合也是最需要進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群體。高等院校深入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深化教育教學體系改革,也是落實國家政策的重要舉措。高等院校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一是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并能夠利用網絡、書籍等工具對問題進行分析,進而提出解決問題具體思路;二是創新性思維的培養,培養學生發現、掌握事物規律的能力,使學生具備發散性的思維能力,在具體工作中能夠創造性的開展工作;三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使學生能夠盡快獨立開展工作,并在工作中得到鍛煉和提升;四是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潛能,使其具有獨立開辟事業的能力。
篇7
[關鍵詞]經濟管理;專業教育;融合;仿真實驗;跨專業
一、前言
要提高經管類專業學生的綜合性專業技能,實踐教學是一個重要環節。從教學實踐來看,由于各種原因,讓學生到企業中學習鍛煉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所以高校需要提供多專業綜合性的實驗平臺供經管類專業學生進行實踐。跨專業仿真實驗課程依托跨專業仿真綜合實習平臺開展課程,該平臺是一套仿真經濟環境的經營模擬演練教學平臺。它依托院校的基礎硬件進行仿真環境設計,以企業經營與管理為主旨,采用信息技術建立軟件對抗演練環境。同時進行多組織對抗、多人協同的模擬經營和業務運作,通過體驗式綜合實驗教學,強化了學生對產業環境、企業經營決策、企業管理、競爭對抗、業務訓練等專業技能的認知,有效培養和提升了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創新、創業能力,最終實現創新型、應用型高素質人才的培養目標。與傳統的教育方式相比,它能突破空間限制,最大程度的給予學生私人定制的體驗。仿真實驗教學可以將多門課程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相結合,將教學與當前的數字化技術緊密結合,更好的實現資源共享,讓虛擬化的實驗和網絡化的教育平臺在實驗中得到體現。對于企業來說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資源的投入以及實驗室的投入。
二、經管類專業人才新的實驗教學理念構建
高校引入跨專業仿真實驗平臺,要在實驗教學功能和教學方法上重新構建全新的實驗教學理念。在實驗教學功能上應該是從教學設計到評價設計形成一整套完整的驅動式的功能設計。同時實驗教學方法也應該順應教學功能的改變,建立“雙主”教學模式,體驗式的教學方法,在多種專業背景、多種角色配合中達到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的提升,最終對接產業人才需求。
(一)“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雙主”模式,激發自主學習
對于這種綜合性實驗課程,一定要改變“教師教、學生學”的被動式教學模式,要給學生最大的自由度和發揮的空間。教師只負責規則的解讀,由學生自主發揮積極性、創造性地去完成工作。學生由自己組織的團隊進行經營策劃、組織與實施,發揮主體作用。教師起到教學設計、指導、監控(激勵、答疑、糾錯)和評估的主導作用。這種“雙主”的教學模式,有利于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于教師分別指導和因材施教,提高實訓的效果和質量。
(二)“虛擬場景、體驗式的教法”使學生學用結合
跨專業仿真實驗平臺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其“仿真性”,平臺通過構建模擬供應鏈下各企業運作的仿真環境,讓學生在仿真環境中運用所學的各個專業知識進行企業運作的模擬演練和業務對抗。這種模擬場景讓學生自主體驗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環境中體驗、在體驗中學習,形成探究式、討論式、沉浸式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型思維。這種教學模式應注意三個問題:一是體驗式教學要先有理論基礎,學生在虛擬環境中體驗的是理論的應用,而不是脫離理論的實踐。二是教師一定要預先設計好教學內容,用體驗的方式完成教師的教學任務,才能達到教學目的。三是創新考核制度,從實驗過程、業績到報告進行全方位的考核。
(三)“課后反思總結”強化實驗成果
體驗式教學方法的重點環節是體驗后的分析和總結。只有體驗,沒有分析和總結,就像帶著學生“做游戲”一樣,無法達到深層的理性認識,更無法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總結環節也應分為教師和學生雙方進行。學生每天要做好工作日志,既要對當天的工作進行分析,也要對下一天的業務開展進行規劃。教師在學生的總結基礎上再次進行全面總結。使學生形成總結經驗教訓的慣性思維,不斷強化仿真實驗的成果。
三、跨專業仿真實驗的課程開發設計
跨專業仿真實驗課有眾多的先天優勢,可以完成許多傳統教學方法無法達到的體驗式、綜合性、創造性的教學目的。但跨專業仿真實驗課程不能只停留在軟件設計者設計的固定類型的企業和數據資源上,還有更多的功能有待開發。筆者認為,跨專業仿真實驗可以在以下三方面完成和經管理專業教育的融合:
(一)跨專業仿真實驗與地方經濟發展結合
跨專業進行仿真實驗需要建設一個更加有針對性的仿真平臺,在建設的時候需要與本校所處的地方經濟環境相結合,以地方經濟發展和行業企業管理實際為案例建立實驗數據庫。以F高校為例,該校可以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手段,虛擬福建海西經濟區、平潭自由貿易試驗區、福建財稅金融保險、玉融國際創業小鎮和當地大型企業,建立真實跨專業虛擬仿真實驗數據資源供學生實驗。這種結合方式即可以解決經管類專業學生實習難題,也促進高校因地制宜地開展教育事業,學生在就業的時候能夠及時的適應社會。
(二)跨專業仿真實驗與專業群建設結合
高校應用型轉型發展正處于探索階段,轉型中尋求突出的辦學特色,高校需要產業融合,需要優秀企業的合作,高校專業群對接地方產業群正順應了轉型中的需求。建立專業群,通過產業資源對接,使得高校逐步改變專業教學及人才供應過程,也成為企業擴展區域市場的重要手段。例如,F高校經濟與管理學院順應地方經濟發展,建立了旅游專業群、“互聯網+商貿”專業群。堅持產業發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我們就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的辦學思路,建立以市場需求、行業標準、職業需要為導向的人才培養體系。兩個專業群分別圍繞旅游和國際貿易兩個行業設置形成。在專業群下,實驗實訓設施、設備上有大量是共用的,有相當一部分實驗實訓項目是共同的,所以跨專業仿真實訓可以對專業群行業建設提供實驗平臺。經管類專業應依據經管學科專業方向和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將區域經濟和宏觀、微觀經濟等建立專業群,將專業群建設涉及的行業企業資料整合形成各種實驗數據庫,讓學生在跨專業仿真實驗平臺就可以進行虛實結合的實驗課程。
篇8
情境教學方法已經有很多專家學者進行了研究,總結他們的研究成果可以發現,情境教學就是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根據教學內容,為實現教學目標,教師有目的的營造一種學習氛圍、創設生動具體的場景,使學生產生一定情感反應,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參與對所學知識的探索、發現和認識的教學方法。信管專業主要是培養滿足市場需求的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因此在學生的日常學習中,模擬或者提供真實企業情境就變得尤為重要。在信管專業的實踐教學中,為實現“職業與就業的零距離對接”目標,該文提出了企業情境創設的實踐教學方法。企業情境創設教學方法是指通過創設制造類和服務類企業生產制造或運營開展過程為主題的教學情境,通過諸如企業工作情境、任務情境、競爭情境、創業情境等的創造,在特定情境中擔當角色,通過角色轉換,加強學生對于企業多方位多角度的認識,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獲取,層層遞進來模擬現實企業場景,培養學生對于不同角色的崗位專業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2基于企業情境的信管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為增強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針對本校信管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該文構建了基于企業情境的實踐教學體系。
2.1信管專業實踐教學目標
信管專業旨在培養多學科結合的,能夠在經濟、管理領域從事以計算機為基礎的信息系統的分析、設計、實現及管理維護等工作的高級復合型人才。因此作為核心的實踐環節,通過創設以企業生產任務開展過程為主體的教學情境,培養和造就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重實踐、重個性的信息管理應用型人才。
2.2基于企業情境的實踐體系概述
針對社會需求和本校信管專業學生的就業特點,將信管專業的課程體系分為企業管理和系統開發兩大領域,本實踐體系旨在逐層推進學生的學業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力圖為學生創設從單一模擬企業情境到綜合實際企業情境的層進式情境實踐教學體系。每一領域的實踐體系都包括專業知識模擬情境、綜合實踐模擬情境和創新創業真實情境。兩大領域在創新創業真實情境模塊交叉融合。專業知識模擬情境的具體環節包括課程實驗、課程設計、課程競賽,綜合實踐模擬情境包括專業實訓、畢業設計、課外實踐,創新創業真實情境包括綜合類創業競賽、企業實訓、專業認證等。根據信管專業的學科特點,我們可以看到,企業管理和系統開發兩大知識領域的內容都是相互融合的,尤其在創新創業真實情境中,兩大領域的內容融合為一個整體。本實踐體系的特色就在于從學業、就業到創業逐步為學生勾畫真實企業情境,將企業情境創設體現到每一個具體的教學環節中去,實現企業需求與學校培養的無縫對接。如圖2所示。
2.3基于企業情境的實踐體系內容
在專業知識模擬情境下,通過為專業課程構建模擬企業情境,使學生加強對于專業知識的掌握。對于系統開發知識領域,專業知識實踐主要包括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和專業競賽。例如從數據庫課程設計、編程語言課程設計到管理信息系統課程設計;從程序設計大賽到軟件設計大賽等。對于企業管理知識領域主要包括以案例分析為主的課程實驗、通過企業考察以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為主的課程設計,以及參加專業性比較強的專業競賽。以信管專業的市場營銷學課程為例,在教學實踐中,每章節知識學完后可以和學生一起通過一個經典案例的分析來鞏固知識,課程學習結束后在小學期的課程設計中,可以帶領學生深入現實生活中的中小企業,針對某個企業的營銷現狀要求學生發現問題并為他們提供解決方案。在課程學習結束后,可以帶領學生參加全國高校市場營銷大賽,通過兄弟院校的比拼來找差距促發展。本層次的模擬情境旨在加強學生對于各專業知識模塊的掌握程度,培養學生勝任專業崗位的能力。在綜合實踐模擬情境下,針對兩大模塊可以開設系統開發綜合實訓和企業資源計劃綜合實訓,力爭將所學專業知識聚集在兩個實訓平臺,并且通過使用金蝶k3創新管理平臺和創業之星模擬軟件,為學生提供模擬的企業情境。同時,鼓勵學生組建了創新創業工作室、系統分析工作室等興趣小組,通過教師的企業橫向課題,使學生進一步接觸到真實的企業問題。在此基礎上,進行畢業設計。本層次的模擬情境旨在加強學生對于各專業知識模塊的融合能力,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在創新創業真實情境模塊,可以為學生聯系相關的企業,為學生提供去企業實習的機會,縮減了學生步入企業后的適應時間。此外,為加強學生綜合應用及創新能力,鼓勵學生在多個單項學科競賽的基礎上,參加綜合性的創業競賽,比如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創業挑戰賽等,通過比賽提高學生靈活運用各科知識的能力,不僅能為企業解決現實問題,又能培養創新能力。此外,應鼓勵學生考取專業資格的認證,縮減與企業的距離。本層次旨在為學生提供真實企業情境,加強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3結論
篇9
摘要:科學的課程體系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充分的保障作用,本文探討了基于雙創能力提高的“持續漸進式”會計學專業實踐課程體系,優化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內容和實施,提高學生雙創能力,并能提高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質量水平。
關鍵詞:教學質量 會計學專業 實踐課程體系 持續漸進
一、基于“雙創能力”培養的會計學實踐課程體系的界定
(一)雙創能力的含義
雙創能力即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雙創能力教育是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國家創新型發展戰略而產生的一種新的教學理念與模式。創新是指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之上,不斷有新的認識,能夠求疑難和存異,總結和歸納,使成果走向社會、走向實踐;創業是指學生在良好的技能基礎之上,能夠具備從事工商企業活動的綜合能力,使學生從單純的謀職者變成職業崗位創造者的活動。創新是實現創業的重要基礎和技能素質。
(二)基于雙創能力的持續漸進式會計學實踐課程體系的內涵
基于雙創能力培養的“持續漸進式”會計學專業實踐課程體系,是以培養創新創業能力為目標,把雙創能力的培養融入實踐教學全過程,讓實踐教育與理論課充分融合和滲透,從會計學專業的學生在不同階段應掌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入手,根據教學規律和專業特點,以合理性、可行性為原則,把實踐教學課程按難易程度和職業技能的遞進性分為基礎技能-專業技能-綜合技能-雙創和發展能力四個階段來設置實踐課程;讓各門課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環環相扣,并保證做到內容真實、情境真實、評價與考核全面、監督嚴格而又具彈性,提高會計學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把雙創教育植根于專業課程之中,讓雙創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全面成才,為充分就業奠定基礎。
(三)構建基于雙創能力的會計學實踐課程體系的意義
1.提高會計學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通過建立基于雙創能力培養的會計學專業實踐課程體系并有效實施,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的直觀認識,而非只是理論化的感觀認識。
2.提高會計學專業學生應用能力的基礎。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是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載體,更是理論轉化為實踐、提高應用能力、創新意識、創業素質、創業技能的源泉。
3.有效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符合當前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讓學生在上學期間,就能掌握一定的工作技能,盡快完成向社會人的轉變。
二、當前會計學專業實踐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是實踐課程內容少。一般學校會計專業設置的實訓課程往往只有基礎會計實訓、會計綜合模擬實訓、會計電算化等幾門課程,這些實踐課程所訓練的專業技能僅僅只是會計專業技能的一部分,不能涵蓋會計專業技能的全部,而不經過綜合性的實訓課程的訓練,學生將很難樹立綜合分析和應用能力,更談不上創新和發展能力。二是課程內容和模式仿真效果差。多數實訓課程只是把書本和練習冊上的練習題拿來做,實踐內容多是以簡單案例的文字形式出現,無實踐基礎,缺少形象化感知,不能真實展現企業情境和具體業務。三是實踐課程之間缺少聯系,系統性不夠。實踐教學應是一個系統工程,但現有的實踐課程設置,僅局限于幾門課程且大都安排在本門課程的理論課結束以后的最后幾個學時里(課內實驗),而且課程之間孤立、無交叉,這違背了會計學知識體系的綜合性,影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充分理解。四是不能突出崗位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崗位和雙創能力需要在專業條件和環境下練習,流于形式不能提高。五是實踐課程安排“班型大,人數多”。由于應用型院校近幾年擴招,會計專業學生人數激多,按大班型、大群體開課和實施,影響實習效果。六是實踐課程實施效果不明顯。原因有三:學生人數多,差別大,難協調;缺乏實施方案;缺乏穩定的指導和有效監控,涉及主體配合不夠,實踐教學走過場。七是評價和考核方式過于教條,多半停留在教師對學生的考核,而企業、學生、實習團隊不參與。
三、基于教學質量提高的“持續漸進式”會計學專業實踐課程體系的重構
(一)“持續漸進式”會計學專業實踐課程體系的建立
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要既強調專業性又強調創新性,是專業基礎技能、專業核心技能、專業發展技能的綜合體現,從大學一年級就開始設置和實施,貫穿于全部學年。具體如圖1所示。實踐課程體系構成呈階梯漸進式向前推進,按大學四年,每一年培養能力和目標不同,分為四個階段:基于崗位需求的基礎技能(第一年,包括基本會計技術、熟悉會計崗位分工、企業管理和財務流程認識、計算機操作、撰寫與交流能力等)、基于專業知識的核心技能(第二年,包括中級財務知識與實務技能、各專業方向技能、單項強化能力、發現與發揮特長等)、基于行業特征的綜合技能(第三年,包括專業綜合技能、創新與拓展能力、熟知創業法規等)、基于社會環境“雙創能力”(第四年,包括論文撰寫能力、社會環境適應能力、綜合就業能力、實現就業目標);每個階段的課程活動均在表中列示。雙創教育不能游離于專業課程之外,而是各項專業課程的應用、拓展、創新等,并服務于社會活動。
(二)會計學專業持續漸進式實踐課程體系的“八個”特征
1.實踐實訓的目標清晰。把培養“雙創能力”作為提高職業能力的重點,把專業實踐課程與雙創能力融通。雙創能力作為就業能力的重要構成,應予重點培養。
2.以“循環漸進”的形式貫穿于專業實踐全過程。從專業教學第一門課開始,實訓即介入其中。各項訓練持續推進,根據各階段課程內容、難易程度、目標不同,設置不同的實踐實習內容和實施步驟、方法,直至全部學習階段結束。
3.實踐形式多樣。根據實踐實訓內容及其教學要求靈活安排,實訓項目可以是某門課程的一部分、單獨一項講座、單項或綜合競賽、一門課程、一項考核等,可以在課堂、校內實訓實驗室、校外企業,也可把企業專業人才請進課堂等。
4.實踐過程具有層次性。即注重階段性,從分析學生不同階段應掌握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入手,根據教學規律和專業特點,由淺入深進行,去制定計劃和目標、內容和進程。
5.注重實施的有效性。每個階段的實踐實訓項目都有明細目標、詳細內容、考核標準、實施方法,并與相關專業技能鑒定標準或與企業認證接軌,保證實踐活動與實際融通。
6.情境真實。實驗實訓的環境要加強仿真性,如實驗室財務處室化布置、納稅大廳建設、模擬銀行等,努力達到企業和相關部門的真實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相關工作崗位的職責和任務,激發興趣。
7.內容真實。指學生的實訓材料都必須取材于真實的經濟業務,使用真實的原始憑證、記賬憑證、賬簿和報表等,學生只有接觸到真實材料,才會在未來工作中得心應手,樹立業務處理和職業判斷的思維和習慣、做法。
8.考核和評價立體、全面。要求教師和相關主體(企業、實訓組長、部門領導等)多個評價主體給出學生成績,包括操作結果考核、工作態度考核、協作與表達能力考核、創新能力的考核,更體現實踐課程的職業性和應用性,監督過程嚴格而且靈活。
四、基于教學質量提高的持續漸進式會計學專業實踐課程的實施
(一)采取“師導生創”制
確立“師”和“生”的雙主體地位,“師”在于導,“生”在創。每個實踐實訓課程都安排指導教師,且教師要具備雙師能力,也可讓企業管理者擔任,把教師安排在實訓室、校內外實踐基地等,和學生一同實習和調研、實踐,并加強對教師的考核和激勵,使師生在雙創氛圍中學習和研究,師生的雙創能力共同提高。
(二)實踐活動的形式多樣化
主要有課、賽、講、仿、企、寫、思、考等多種形式進行實踐實訓活動。(1)校內專項模式:財經法規、企業財務專題、成本與審計實訓、創業論壇、會計上崗證、會計師職稱考試培訓等;(2)會計實驗實訓室模式:點鈔與假幣識別、單項專業實習、會計軟件應用、企業沙盤等;(3)校內公司模式:基礎會計與財務流程實訓、 辦稅與稅收實務等;(4)校外企業:創業計劃書和撰寫調查報告和論文、企業創辦規劃與實地考察、社會實踐、資本籌劃等;(5)校內與校外結合:出納業務、單項學科競賽、綜合學科競賽、會計綜合實驗、創新創業項目大賽、ERP軟件應用、就業指導訓練等。
(三)搭建廣闊的實踐平臺
(1)設立校內外“大學生創業政策”商務與咨詢免費平臺(網站)。讓學生第一時間了解創業就業信息,熟悉政策法規。(2)建立校內外實訓基地,并引入管理模式,將企業管理模式與制度引入學校,營造企業的職業文化氛圍,做到學校教師與企業教師交替授課,學校資源與企業資源結合。(3)建立校內“創業園”。要充分利用應用型院校場地優勢,把閑置的校園廠房、教室利用起來,提供場地及仿真崗位鍛煉,讓那些有著強烈愿望、有一定創業能力的優秀大學生有用武之地,通過實踐,熟悉工商稅務知識,尋找項目,同時,邀請投資者進入創業園,幫助學生尋找投資人和創業機會,形成一個產業鏈模式,即便不會立刻成功,也為將來創業和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合理安排時間
點鈔與假幣識別、單項模式實習、社會實踐、企業調研、企業沙盤模擬等的時間安排為1周左右(或6―12學時);創業計劃書和撰寫報告、企業創辦規劃與實地考察、創業資本籌劃等時間為2―3周;計算機操作技術、ERP軟件應用等時間為3―5周。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的時間為14―16周;基礎會計實訓、財務建賬與會計科目設置、會計工作上崗證20學時;出納業務、財經法規、企業財務專題、就業指導訓練、職業生涯規劃、成本會計實訓、審計實訓等6―12學時;其他可利用業余時間機動安排。
(五)學生接受雙創教育的輻射面和受益面要廣
保證80%的學生成為雙創教育的孵化對象,60%的學生在大三中至少參加過雙創活動,30%的學生成為雙創活動的骨干,至少20%的學生在大四時,具備獨立創業或與他人合作創業的能力與條件,或創業成功,或有創新項目受企業認可和應用。
(六)推行“全方位”人才考核與評價指標體系
積極推行“職業化導向”的考核,要對不同的實踐項目賦予不同的成績權重。評價主體為任課教師、校內外導師、部門和團隊領導、學生自評和互評;考評內容為學生的理論知識、應用、操作、撰寫與總結、參與協作、質疑與創新能力等,“以評促建”不僅保證日常實踐教學的有效性,還能取得實踐課程建設的長足發展。合理的考評方式必將調動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其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綜上所述,教學質量的提高置身于不斷改進和更新的循環體系之中,在不同的階段,設置不同的實踐課程體系,逐層搭建不同的內容和方法,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基于雙創能力的持續改進式會計學實踐課程體系,能夠擺脫會計專業枯燥的理論學習,讓理論知識更加形象化和實踐化,提高實踐工作能力,更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
參考文獻:
1.劉小廷.論開展創業教育的有效途徑――基于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的視角[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4,(02).
2.劉金斌,胡世強,楊明娜.基于能力導向的會計學專業課程體系創新研究――以成都市“會計學”特色專業為例[J].商業會計,2014,(08).
篇10
一、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
教育部相關數據顯示自2015年以來,開設有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高校(含高職院校)較去年增長14%,全國已有八成以上的高校將其調整為必修課或選修課,說明高校愈發重視創新創業教育;高校自主設立的創新創業資金與校外引進的支持資金共計23億元人民幣,呈現1:1的分布態勢,市場對大學生創新創業領域具有高度敏感性,表現出了極高的興趣;高校設立的創新創業基地數量和場地面積均有顯著增長,同比分別增長18%和20%;大學生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主體,逐漸增強了創新創業意識,主動投身到創新創業實踐中去,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的人數也達到了300多萬人次。[1]
高職院校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展現出了許多典型案例。例如,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于2015年7月舉辦的第二屆兩岸大學生低碳設計創客工作坊活動,為大學生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創新創業實戰平臺。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和深圳職業技術學院也是高職創新創業教育的代表院校,學校運用產、學、研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建立了實訓基地、工業中心,學生在校內就能夠參與到專業實踐活動中去。
二、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1)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足,未納入學生素質教育體系。
目前許多高職院校沒有設立創新創業教育的培養機制,在主管部門、制度建設、課程體系、教材開發等方面的工作十分欠缺。僅把創新創業教育作為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一個環節,僅開設在為畢業生的“就業擇業”服務,沒有作為學生素質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創新創業教育的受眾數量少,受益面窄,文化氛圍不濃厚。
大部分高職院校多是通過各類創新創業大賽、沙龍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但僅僅是少數學生參與,將導致創新創業教育受益的是少數學生,其影響力有限,類似于精英教育,不能順應我國普及型高等教育的發展理念與趨向。
(3)高職院校缺乏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
從教師的素質結構看,不但要懂得專業理論知識,又要懂管理,有創業實踐經驗,更要懂教育。我國真正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時間不長,創業教育師資缺乏。一些學校聘請了企業高層擔任兼職教師,主要以講座方式進行,沒有對學生的創新創業課程進行深入指導。
(4)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重理論,輕實踐。
現階段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除開設相關課程即“第一課堂”傳授理論知識以外,甚少利用“第二課堂”載體的活動,而且許多活動也是理論性的,缺乏實踐類的教學活動。
三、高職創新創業教育與會計專業教育融合的途徑
創新創業教育以會計專業教育為根基,同時又能夠增強和促進會計會計專業教育,兩者應有機結合。
(1)教育理念的融合
創新創業教育不應是精英教育,其目標應該培養廣大學生具備創新意識和創業素質。創新創業教育與會計專業教育理念有機結合,兼備職業化屬性和素質屬性[2],由關注傳授知識轉變為關注培養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由培養個別學生轉變為面向全體學生,加強學生整體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在會計專業教育教學中增強和傳授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和內涵。
(2)人才培養目標的融合
創新創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不應是計算培養企業家的數目,更不應是單純地統計學生的就業率,而是在培養學生具備扎實的專業能力的基礎上,調動學生的創造能力,激發創造激情,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宣揚學生首創精神,以及協作能力、統籌整合能力、分享創意習慣。
(3)課程體系的融合
創新創業教育與會計專業教育課程體系相結合,完善專業課程設置,開設必修和選修形式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同時納入到學分管理中。課程體系劃分為專業課程體系、專業實踐課程體系、通識課程體系、創新創業技能課程體系。[3]
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中開設以項目為導向的創新創業課,促使學生參與到與實際工作生活高度相關的項目實踐中去。
會計專業實踐課程體系中開設學科前沿課程,培養學生主動關注學科領域的前沿動態,掌握獲取學科新技能、新成果信息方法和途徑。
創新創業技能課程體系主要為創業意欲比較強烈的學生提供相關課程,使學生對創業應具備的知識基礎、綜合素養有一個全面系統的學習。
在實際的育人過程中,應該注重不同課程體系的融合。
(4)教學內容的融合
教學內容的融合一般以實踐為導向,關注實踐,以解決實際問題為教學的中心環節,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設計可以激發學生自主決策力和創造力的實驗來培養學生的創業行為。教學內容包括專業基礎類課程、技術類課程、創意設計類課程、綜合實訓類課程等。[4]
基礎類課程是落實專業基礎的關鍵,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技術類課程關注授課內容的實用性,設計具有代表性和實操性的教學案例,使用任務驅動法,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主動參與技術實踐。
創意設計類課程強調實踐的重要性,借鑒現實項目,以項目為導向,貫穿課程的內容,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掌握處理問題的技巧與方法。
綜合實訓類課程內容反映專業的職業特性,培養學生可以把專業和交叉專業的基礎知識、技術、方法綜合應用,可以從職業化的視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最終解決問題。
(5)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建設是創新創業教育與會計專業教育能否有機結合的重要環節,我們要打造一支既具備專業理論知識,又具備創業經驗的師資隊伍。
首先,要落實全體教師創新創業的教育責任。教師要由傳統的專業知識講授向專業知識應用轉型,不但關注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而且關注專業領域動態,了解市場態勢,勇于打破陳規思維,把教學內容與實踐要求結合,促發學生建立創新創業意識,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其次,加強師資隊伍的實踐教學能力。學校應出臺相應政策,鼓勵教師到會計專業相關企業掛職鍛煉,了解企業一線的人才需求。教師自身應加速知識結構的更新,從而培養和選拔出具備一定影響的創業教育學科帶頭人。
最后,學校建立校企協同育人平臺,聘請企業高層、創業導師等擔任創新創業課程的責任教師,增強創新創業教育針對性和實效性,引導學生認識創業技能與專業技能的相關性,促進學生的可持續職業發展和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創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