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學前教育畢業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21 16:07: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大專學前教育畢業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大專學前教育畢業總結

篇1

1.1幼兒教師科學素養水平對幼兒培養至關重要

第八次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結果顯示2010年我國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民比例為3.27%,相當于日本(1991年為3%)、加拿大(1989年為4%)和歐盟(1992年為5%)等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在20世紀80年代末的水平。這一數據在2001年1.44%,2003年的數據是1.98%,2005年是1.60%,2007年是2.25%,[2]以上數據反映出我國公民整體科學素養水平不高且提升緩慢,而幼兒科學教育則是公民科學素養的早期形成的重要保障,對幼兒培養起到關鍵作用的幼兒教師科學素養的水平將會直接制約國民整體科學素養水平的提高。筆者也在學前教育專業任教,在2012年冬季國家英語四、六級考試的時侯(12月22日),有學生(理科生)因害怕世界末日來臨,而選擇放棄考試。這雖然只是個案,但我們未來的幼兒教師的科學素養水平,從這一愚昧行為中可見一斑。

1.2適當增加自然科學課程的重要性

在指導幼兒科學活動中,幼兒教師承擔著激發幼兒對自然、對科學、對周圍世界的興趣,啟迪幼兒心智的任務,對于孩子生活中一些有趣的、有益的生物、物理、化學現象都要能深入淺出地作出適當的、科學的解釋。因此,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的設置要適當增加自然科學方面淺顯的與今后幼兒教育工作相關的知識,將自然科學作為基礎學科正常開設,這對于拓寬師范生的知識面,開拓視野,提升學生的文化素質,培養高師學前教育專業的師范性有極大的幫助。

2如何設置學前教育專業自然科學課程

2.1現行課程設置不利于自然科學知識的學習

五年制大專和中專的通識課程中包含了自然科學(物理、化學、生物)課程,而三年制大專的課程除了表1所列舉的相關課程以外,并無其他自然科學相關課程。那么三年制大專是否可以增設與五年制大專和中專類似的自然科學課程呢?三年制大專的同學在初中和高中階段,已經比較完整的學習了自然科學的課程,那么知識的簡單重復學習,便沒有了意義,這也是為什么在課程里面幾乎沒有了自然科學。讓筆者深有感觸的是,各校學前專業現行的教育大綱幾乎都可以概括成教心學(教育學、心理學)加技能(美術、音樂、舞蹈等)的模式。比如在教師的教育專業性方面,當前各校學前大專課程主要以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法為主,而沒有將未來幼兒教師的培養納入到一個系統化的課程設置體制當中。[3]這樣的后果導致學前專業畢業生自然科學知識參差不齊,良莠不一,他們不知道什么該學,什么不該學,學過以后也不知道在實際的工作中怎樣傳遞給幼兒。

2.2三年制大專需要怎樣的自然科學課程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指出幼兒教師應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學知識。根據現存的實際情況和對未來幼兒教師的要求,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第一,學前專業大專課程必須進行改革。以幼兒園教學的實際需要設置一門以物理、化學、生物等知識為主的綜合課程,該課程總體教育實踐為60~80個學時為宜。第二,對實際的教學過程進行改進。山東女子學院董旭花教授主編的《幼兒園科學園(室):科學探索活動指導117例》中活動54—簡易直流電動機模型。[4]該活動目的在于幫助幼兒初顯的認識電和磁的相關現象,讓他們感到好奇,激發了他們對科學、對自然的熱情,同時,也鍛煉了幼兒的動手能力。雖然大專生在中學階段已經學習過此活動中涉及到的物理學知識,但很多的同學沒有完全的掌握相關的知識,更談不上在幼兒教學中運用。在自然科學實際的教學中就可以以通以上類似的活動示例為背景,讓未來的幼兒教師自己動手完成活動示例中要求的各項內容,然后對活動示例中所涉及到的相關自然科學知識進行總結和歸納,從而對相關自然科學知識的學習和鞏固,筆者把這種對師范生的教學過程叫做“從運用到知識”法。第三,現有的自然科學教材不適合當前的教學,應根據實際為該門課程編寫專門的教材。該教材的編寫應遵循逆推或歸納過程,從幼兒教學的實際出發,歸納出需要學前專業學生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教材的編寫可以按照“從運用到知識”法,重點以剖析幼兒科學教學中實際教學活動為主,幫助學生總結和鞏固相關的自然科學知識。

3結語

篇2

關鍵詞: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素質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2)04-0034-02

問題的提出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重基礎。在新的歷史時期,學前教育事業承載了更為重要的使命。促進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關鍵之一就是加強幼教師資隊伍的建設。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作為培養幼兒師資的主要場所,培養的畢業生能否為社會所認可,是否能夠符合當前幼教市場的需求,在當下顯得尤為重要。但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生在職業道德、職業技能、文化素質、身心健康、教育能力及資格認定方面還存在著諸如缺乏職業理想、職業技能不全面,理論素質不強,教育科研能力不足,資格證書制度不規范等弊端。筆者試圖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調查的方法,分析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的素質現狀,旨在總結經驗,提出相應的策略,使人才培養更好地貼近社會需求。

研究過程

編制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素質調查問卷 利用大型招聘會的契機,對各大幼兒園園長、骨干教師進行訪談,訪談的內容圍繞“幼兒教師最需要具備的素質”、“幼兒園選聘教師的標準”、“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職前培訓的重點”、“學前教育專業專科層次畢業生需要加強的教學內容”等問題展開。在中國期刊網、萬方學位論文數據庫等網站,以“畢業生質量”、“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幼兒教師素質”為關鍵詞進行檢索,采用歸納法對查閱的文獻和訪談的內容進行分析、概括和總結;同時依照《教師法》、《教育法》、《幼兒園工作規程》對照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形成了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素質調查問卷的幾個維度,即職業道德、職業技能、文化素質、身心健康、教育能力及資格認定六個方面的內容。

測試 筆者在沈陽市從鄉村、企事業單位、街道、教委等不同層次的幼教機構中隨機抽取了17個樣本,涉及132名幼兒園長、早教機構負責人及幼兒園教師,其中,公辦幼兒園教師55人,民辦幼兒園教師55人,早教中心教師22人。實際發放問卷132份,回收問卷130份,全部有效。

研究結果

職業道德 幼兒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指幼兒教師為實現幼兒教育目標而進行的各種精神活動中應具備的特定品質,包括正確處理與幼兒、工作、集體和家長之間的關系等。幼兒教育的特殊性質決定了幼兒教師職業道德的特殊性。有78.9%的被試者認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就業時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是最重要的素質,59%的用人單位在選聘幼兒教師時將“思想品德”放在第一位。但在職業道德評價的幾個維度里,有49.2%的人認為對于專科層次的畢業生急需加強的素質是吃苦耐勞精神,說明學生對幼兒教育事業的認識尚不清晰,在選擇學前教育專業時,很多學生并不是出于對幼兒教育的熱愛,明顯缺乏職業理想,同時,也不可否認獨生子女――這一時代特征所產生的影響。

職業技能 幼兒教師的職業技能是幼兒教師職業能力的突出特色,也是最基本的專業能力,具體包括彈、唱、跳、畫、講、編、制等方面的實際操作能力。在調查中,有49%的用人單位將“職業技能”放在用人標準的第二位。55%的用人單位建議:幼兒教師的職前培訓重點應放在“幼教專項技能”上面。從問卷調查結果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的業務素質基本上還是令人滿意的。在幼兒園的實際工作中,普通話、邊彈邊唱、美術與手工、兒童舞蹈創編和電教技術運用這五項技能分列前五項。同時,90.8%的受訪者均認為幼兒教師必須掌握標準、流利的普通話,并且應能用普通話給幼兒講故事,與家長進行交流。而事實上,筆者在與一些園長和骨干教師的訪談中發現,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普通話能力偏弱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文化素質 文化素質這一項設置了學歷、成績和學習態度三個維度的問題。由于大專學歷層次的畢業生職業技能相對較為嫻熟,能夠很快融入幼兒教育的實際需要中去,因而71.5%的用人單位將大專學歷的畢業生作為幼兒教師的首選。但是從幼教事業長遠發展的角度考慮,53%的幼教機構在用人標準上將畢業生的“理論素質”排在第四位,對畢業生學習成績的考慮放在相對次要的位置上,因此,建議專科學歷層次的幼兒教師在職前應該加強專業理論與知識(占55.1%)、外語和計算機水平(占26%)和終身學習能力(占29.9%)的培訓,說明高職教育不能一味地向培養技能型人才看齊,還要兼顧專業理論對實踐的科學指導作用。

身心健康 除了“高尚的職業道德”之外,62.5%的用人單位認為“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所應具備的素質。位居第二。然而,在此方面得到的評價不容樂觀,有24.6%的用人單位提出:當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急需加強的素質能力即心理承受能力,表現在“不能適應新環境”、“受到批評就‘跳槽’”、“不能正確對待新挑戰與新任務”等方面。其原因有二,一是時代造就了這些“80后”過強的自我意識;二是平日的生活中沒有經受過多的挫折,經不起打擊,自然也就不能正確地面對困難。

教育能力 幼兒教師的教育能力體現在對幼兒的教育思想和保教能力上。教育思想包括先進的兒童觀、教育觀,即能根據幼兒的不同年齡特點進行教學,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有3.7%的用人單位評價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缺乏創新精神。分析其原因很為復雜,除了個人主觀因素外,平日教學工作的墨守成規,教學手段、教學內容的更新速度落后于幼教市場的需求變化速度等等都是影響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主要原因。用人單位對學生在保教能力上的評價是“基本上能夠與幼兒進行良好的溝通,受到幼兒的歡迎”,“能夠輔助主班教師進行日常管理”。在訪談中,許多幼兒園園長和教師建議:在職前培訓中要加強學生帶班能力的培養。帶班能力需要大量的實踐經驗的積累,而學生在上崗前能夠下到幼教一線實踐的機會很少。另外,分別有46.5%和45.8%的受訪者認為幼兒教師的科研能力是“很重要”和“重要”的。現代幼兒教育需要的是研究型的幼兒教師,專科層次學生的科研能力較本科層次的學生弱,這與高職教育培養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方針密切相連。

資格證書 高職院校實施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15.6%的用人單位認為“必要的資格證書”是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所必備的。但在幼教實際工作中,有無資格證書與幼兒教師的表現卻并不成正比。29.1%的人認為二者的關系“不是很明顯”,甚至還有3.9%的人認為二者“毫無關聯”。但無論如何,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是規范行業、保障質量的有效做法,也是促進全民素質提升的有效途徑,在許多國家即使是農民也必須持有綠色證書才能上崗從業。除幼兒教師資格證書之外,外語等級證書、蒙臺梭利證書、育嬰師證書和TPR英語證書的需求分別排在前四位。

對策建議

強化對幼教事業的奉獻意識,培養學生的職業情感 在課堂教學中,職業道德教育課程不能流于形式,也不能按照傳統一味地灌輸,要有一定的針對性,讓學生找準自己的職業定位,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要將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從傳統的課堂中,擴展到各項活動當中,活動形式可以豐富多彩,既可以是訓練學前專業技能方面的,也可以是專題講座、知識競賽、社會調查和社會服務、模擬課堂教學比賽及參觀訪問等社會方面的。

繼續加強基本功訓練,注重實用性與靈活性,提高學生普通話水平 在鋼琴課上要做好基本功訓練,掌握和弦、調式等基本技法和規律,做到能夠為一首兒歌進行多個調式的即興伴奏和演唱,滿足幼兒園一線需要;舞蹈課應力求在原有舞蹈功底的基礎上,多開展課外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并能夠對兒童舞蹈進行創編和教學;學生的美術基本功訓練應繼續保持,要更多地關注幼兒園一線需要的一些技能技巧訓練,如廢舊材料制作、POP字體設計、幼兒園主題環境創設等;課堂上應繼續加強幼兒教師普通話訓練,強化幼兒教師的普通話意識,定期開展一些第二課堂活動和比賽,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

加強專業理論對幼兒園實踐的科學指導作用 高職教育技能技巧的訓練固然重要,但無論幼教專業畢業生,還是幼兒,發展都應該是指向幼兒的一生,應是可持續性的。過多的技能型課程會將學生的發展空間限制起來,使學生不可能有太大的職業突破。因此,在講授專業理論的時候,應更加注重其對實踐的科學指導作用,將理論學習轉化為教師的教育能力。

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幼兒教師搞好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心理基礎。對待同事要學會包容;對待領導要多學會理解;對待幼兒要有耐心;對待幼教工作要將其作為自己的一份事業。多接受挫折教育,可使學生正確掌握面對挑戰和失敗時的應對方法和技巧。

強化課程學習的實踐實訓分量,拓寬實習實訓渠道 幼兒教師教育能力的培養需要大量的實踐經驗的積累。需要為學生創設更多幼教實踐機會,了解一線實際需求情況。要改革實習實訓的形式,除教學計劃中正常的實習、實訓外,還可以將課堂搬到幼兒園,聘請幼兒園園長、教師執教部分課程,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要打破傳統的教學理念,將寒暑假作為學生全面成長、磨煉意志的另一課堂。

提高幼兒教師職業資格證書的含金量 提高幼兒教師職業資格證書含金量,就是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育方向,努力培養幼教機構直接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能型人才。為此,要堅持與幼兒園等幼教機構聯合培養的途徑,聘請有工作經驗的一線園長和教師到學校指導實訓。同時,教師也要經常下到幼兒園一線親自學習實踐,克服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弊端,提高幼兒教師職業資格證書的含金量。

參考文獻:

[1]楊賀元,程培英.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是促進高職學生就業的重要途徑[J].中國高等教育,2005,(4).

[2]文靜.論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備心理素質的培養[J].科教文匯,2008,(7下).

[3]劉陽美,楊麗珠.大連市幼兒教師素質現狀分析及其教育對策[J].教育科學,2000,(1).

[4]王海英.“順應”與“引領”――高師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與社會需要之間關系的思考[J].學前教育研究,2007,(7).

[5]魏燕.幼兒教師心理素質基本機構的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7.

[6]楊世誠.高職學前教育特色專業建設的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07,(20).

[7]張德才.科學建構高等師范院校畢業生質量評估指標體系[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2005,(5).

[8]吳哲敏,信思金.高校畢業生質量評價體系的建構模型[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6,(7).

篇3

【關鍵詞】學前教育;音樂課程;科學構建;學齡前兒童

概況

學前音樂教育體系構建方面的研究,在全國大多數省份都有研究,但切入點大不相同,有尋找共性的研究,亦有突出個性的研究,更有突出地域特色的學前音樂教育體系的研究。本課題組研究立足于連云港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教育發展水平、本地人文特色,從這三方面相結合來構建學前教育專業音樂類課程體系。國內學前音樂教育研究從近代“學堂樂歌”時期開始,兒童音樂教育從萌芽進入初步發展的時期。解放后50至60年代中期在全面學習前蘇聯經驗的大背景下,學校音樂教育一方面繼承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傳統,另一方面日益增強了對音樂知識技能的重視程度。60至70年代末期的學前音樂教育由于受“”的影響,學前兒童主要是通過參與社會政治活動中的音樂表演實踐來接受音樂教育的。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末期受“改革開放”的影響,智力教育、創造教育第一次被明確提出,學校音樂教育的研究越來越傾向于探討如何通過音樂教學來開發智力。90年代以后注重素質教育為新視點,在這個背景下,我國學前音樂教育的發展到了追求全面和諧發展的軌道。

根據本課題組的調研:近年來在學前音樂教育領域中,眾多教師致力于音樂類課程的改革與構建,在聲樂、鋼琴、舞蹈及基礎理論等科目中找到出了一些問題,并提出了一些教改建議。遺憾的是我們在發現問題的同時,又沒有大膽地去解決問題,而是多數教師沿著音樂教育的教學思維,年復一年地重復著不夠科學、不夠符合學科發展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手段。學前音樂教育依托于高師音樂教育,但又不同于高師音樂教育,高師音樂教育的目標是面向中小學培養音樂教師,學前教育培養的是幼教師資。由于培養目標不同,課程設置、教學形式及方法、考試內容及要求都有所不同。“中小學的音樂教師要求“一專多能”,而幼兒園教師則要求要有較強的教學能力和較深厚的文化素養,吹、打彈、拉、唱、跳樣樣精通。當然,做一名的幼兒園教師,音樂方面的“多能”還不夠,美術、體育、英語等技能都很重要,所以,如果把學前教育的學生作為教師產業的商品,那么,學生能否在社會上找到自己的崗位,很快被社會所接受,音樂教育是檢驗學前教育是否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音樂教學方法也發生了重大變化。特別是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以及生理學、心理學的新成就為音樂教學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音樂教學方法的總趨勢是現代化的音樂教學方法逐步取代傳統的教學方法”①。我們利用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前教育與音樂學院這個良好的平臺,結合本地幼兒園教育的實際情況,構建一個普及與提高相兼顧的學前教育專業音樂類課程體系,以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勞全面和諧的發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高尚的情操,以為發展其將來的社會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我們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音樂類課程設置科學性的研究

課題組成員前期研讀了《音樂兒童教育指南》(華樂等編著)、《學前教育》(馮永剛著)《學前音樂教育》(王懿穎著)等專著資料,分析了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音樂欣賞?聲樂》(周世斌編)、《樂理?視唱?練耳》(蔡岳建編)《鋼琴》(沈秋鴻編)等教材。目前各大院校學期教育專業開設的音樂類課程主要有:《聲樂》、《鋼琴》、《琴法與伴奏》、《樂理?視唱?練耳》、《幼兒簡易樂器演奏》、《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藝術基礎與欣賞(音樂)》、課程。這些課程因生源基礎、辦學層次的不同,在實際教學中院校中各有取舍,課程設置層次不齊,學生在校期間對音樂技能和音樂教學技能掌握的不夠到位與全面,導致畢業生演唱、演奏技能、組織教學能力不達標。部分音樂知識與實際受教對象的年齡,心理特征不相符合等。根據調研幼兒園教育實際狀況:多數教育以過渡犧牲孩子的情感性、社會性以及長遠發展為代價,幾乎每一家幼兒園都有教學內容超綱的現象存在。這些超綱課程也不乏音樂類課程的教育,如不注重音樂情感的培養,不注重音樂基礎訓練,一味追求快、多、大、難的功利效應,違背了音樂情感教育以人為本的原則,沒有從學前音樂教育的本位出發,這樣的教育幼兒體會不到寓教于樂的過程,體會不到通過音樂來培養情趣,陶冶情操。我們需要構建一個普及與提高相兼顧,具有連云港地域特色的學前教育專業音樂類課程體系,以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勞全面和諧的發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高尚的情操,以為發展其將來的社會實踐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根據對省內外部分幼兒園音樂教學狀況的走訪調研,和對連云港師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際的音樂基礎分析得出:學前教育音樂類課程有兩門主要技能課《聲樂》與《鋼琴》,這兩門課程同時為主干課程,需要對立開設。在理論課程設置方面可以把音樂教育的《樂理》與《視唱練耳》通過節選內容整合為一門課程《樂理與視唱練耳》。實踐類課程考慮到實際工作中的需要,把音樂教育開設的《和聲》、《即興伴奏》與《歌曲彈唱》課通過把內容重新安排整合成為《兒童歌曲彈唱與伴奏》。課題組認為《聲樂》、《鋼琴》、《樂理與視唱練耳》、《兒童歌曲伴奏與彈唱》這四門課程為音樂技能必修課程,另外根據師資狀況可以開設《幼兒簡易樂器演奏》、《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藝術基礎與欣賞(音樂)》等課程。這樣的課程設置可以從根本上解決目前所存在的一些問題----部分從業者演唱、演奏技能不達標;組織音樂教學能力不強;對學前兒童音樂教育內容和幼兒音樂教育心理學知識的欠缺的問題。這樣的課程設置不論對三年制大專生還五年一貫制學生的學習都有很好的綜合性與針對性,雖然建立在音樂教育課程體系基礎之上,但通過對課程的整合與提煉體現了學前教育音樂類課程的特色。

二、學前音樂教育模式的研究

通過研究發現學前音樂教育模式的核心,就是學前音樂課程的設置要為畢業生的可持續性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我們在音樂課程教學內容的截取上一定要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內容的選擇和課程的設置上一定要為畢業生在將來的工作崗位上繼續學習、深造、可持續性發展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為將來拓展知識面和提升音樂技能有一個好的前提條件。這就要求我們在課程內容設置上一定要以基礎知識為重,切不可圖多,圖大,圖高深而去講求所謂的“高質量的人才”。如果這樣做畢業生可能會生搬硬套地展示出一些功夫,但沒有良好的音樂基礎為鋪墊,僅僅是空中樓閣而已,在實際工作中學生不會活學活用,不會變通,不會舉一反三地應用自己所學的音樂知識于實踐工作。

在具體課程設置前,我們充分調各地區部分幼兒園的音樂課從小班、中班、大班所選用的教材,了解到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兒園老師所必須掌握和應用的音樂技能知識,我們深有這樣一個體

會:我們教給學生的知識在實踐工作中夠用就行,但必須要規范。如果能培養出高質量的畢業生最好,但由于學生入校的音樂基礎和學制的限制,這種可能性相對比較少,因此,我們的課程設置必須從實際出發。例如在《樂理與視唱練耳》的內容設置中以學生掌握最基本的音樂理論知識、基本識譜能力、基本的鍵盤和聲知識為基調,讓學生掌握最根本的,必須要掌握的知識范圍,一些進級的內容如西洋多種調式,多聲部視唱等內容就沒有必要學習,一方面實際工作范圍內不需要,另一方面浪費學習時間。在《聲樂》課學習中不需要畢業生具備演唱中、大型聲樂作品的能力,學生能規范地運用發聲方法,科學、完整地演唱小型聲樂曲目即可。學生在該課程中需要的是如何科學地應用發聲器官,了解發聲器官運作的機理,了解成年人與幼兒歌唱時發聲器官運作時相同于不同的地方,更多的是要吃透幼兒聲樂教學的規范性和組織幼兒歌唱教學能力的培養。學前教育鋼琴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鋼琴基礎課的學習,掌握鋼琴的基本演奏技能,為日后工作中的即興伴奏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我們認為:前面三門課程的學習是《兒童歌曲伴奏與彈唱》的基礎,同樣《兒童歌曲伴奏與彈唱》能力的強弱是學前音樂教育能力的主要體現,因此在課程設置中加大《兒童歌曲伴奏與彈唱》的課時量,加大對學生的即興伴奏的能力和自彈自唱兒歌的能力訓練量,使畢業生有較高的兒童歌曲伴奏與彈唱能力,注重音樂基礎課程的學習,為畢業生將來有可持續性發展打下良好的音樂基礎。

另外,學前教育的學生將來從事的是幼教工作,因此要求學前音樂教育與幼兒心理教育有很好的結合,主要要求幼兒教師要了解兒童心里發育的規律與特點,依據規律與特點制定教學方針。因學齡前階段的教育是一個非常重要與特殊的階段,需要從業者在掌握好自己專業領域的知識外,還需要研究兒童心理方面去研究對音樂課程的耐受性和接受方式。以下表格是幼兒與小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研究表格,供學前音樂教育與幼兒心理教育結合的參考。

年 齡

注意力集中時間

3-4歲

10-15分鐘

5-6歲

15-20分鐘

7-8歲

20-25分鐘

9-10歲

25-30分鐘

10-11歲

30-40分鐘

總結

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育模式的科學化與課程設置的科學化是一個體系的研究,它依據學齡前兒童的心理、生理特點,從教學內容、方式、學科結構入手,構建一個合理的、科學的學前教育音樂課程體系,以促進學齡前兒童體、智、德、美的良好發展,為個性健康發展開創一個良好的開端。

篇4

【關鍵詞】農村;幼兒教師;隊伍建設;困境;突破

學前教育是終身學習的開端,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礎教育的基礎部分,更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改革開放特別是新世紀以來,我國學前教育取得長足發展,普及程度逐步提高。2010年國家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普學前教育的發展目標,要徹底解決學前教育資源不足的難題。”但是從學前教育現有的狀況來看,城市學前教育發展速度較快、水平與質量直線上升,幼兒教師專業素質在逐漸提高,專業隊伍也在逐漸壯大。與此同時,區縣和部分鄉鎮的公辦幼兒園數量也在不斷增加,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水平較之過去也有所提高,但農村師資仍然缺乏、管理制度仍不完善、上級政府重視力度不強、人員流動過大、后續人才缺乏導致農村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帶來諸多困境。因此,學前教育發展的薄弱環節和困難在農村,落實公益性、普惠性的重點在農村,幼兒園師資隊伍的補充、政策性的支持、在職教師的培訓重點也都在農村。[1]

一、農村幼兒教師隊伍建設面臨的困境

(一)上級主管部門重視力度不強

2010年國務院下發的《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要多種途徑加強幼兒教師的隊伍建設,完善學前教育師資培訓。努力構建覆蓋城鄉、布局合理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保障適齡兒童接受基本的、有質量的學前教育。”但從總體來看,學前教育仍是各級各類教育中的薄弱環節,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農村幼兒園的發展水平較低。當前,雖然部分農村地區按照國家指示紛紛創建公辦幼兒園,但在管理制度上仍不健全,重視力度較差,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其一,在園長任職方面,多數地區的學前教育主管部門多是委派當地的中小學的領導來擔任幼兒園的園長,由于非專業出身或相關職業從業年限較短,往往導致在管理方面出現一些漏洞,如,沒有將幼兒園教師進行分層管理,所有教師都是一樣的要求。沒有將優秀教師擺在正確的位置,使其發揮示范性作用,對落后的教師也沒有讓他們改變工作內容。導致好的沒有更好,差的始終未變,大大影響了幼兒園教師隊伍的建設。[2]其二,在教師招聘方面,一些公辦幼兒園的上級主管部門沒有限制教師專業及資格證書的種類,導致大量的非專業的人士涌入本行,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方面由于缺乏專業知識與技能而對幼教工作出現茫然的現象,這對教師隊伍的專業發展提出了嚴峻的考驗。此外,在一些農村的民辦幼兒園中,由于上級政府投入的資金較少,參與管理較少,也出現了嚴重的師資匱乏現象。如,好的學前教育教師請不來、用不起;辦園條件較差,教師待遇偏低,許多優秀教師不愿來;有的以營利為目的,低薪聘進社會閑散人員;有的屬于家族式管理,由家庭成員擔任教師;有的為了私情接納不合格教師……這些人員中有許多是未經過專業訓練,文化水平偏低,不懂幼兒教育,欠缺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的,而難以勝任教師教學任務。

(二)教師人員流動過大

幼兒園教師流動性過大是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一大困境。當前,農村民辦幼兒園仍占據農村幼兒園總體數量的半壁江山,而教師的流動現象也多體現在農村民辦幼兒園中。程昆(2013)指出,由于地處農村,經濟發展滯后,農村幼兒教師工資待遇較低,有的幼兒園甚至連教師的基本資都不能保障,許多農村幼兒教師也加入了人才流動的大潮。[3]朱揚壽等(2007)指出,在農村民辦幼兒園中,園主根據教師的工作表現決定她們的去留,如果對她們的工作不滿意就隨時解雇她們。[4]羅英智(2010)指出由于工作強度大,工資待遇沒保障,農村現有優秀教師資源大量流失。在對教師的問卷調查中,54.2%的幼兒教師承認遇到其他就業機會時會考慮轉行,還有24%的教師不能確定是否繼續做下去或做多久。[5]現實中,一些農村的公立幼兒園教師也開始出現了流動的現象,如,上級管理體制不健全、師資配備達不到國家標準,園長管理方法不當、工資低于本地區同等事業單位、工作強度較大,導致園內優秀教師離職,而少部分非專業教師由于缺乏系統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面對強度較大的工作性質,其教育觀、兒童觀出現扭曲,甚至想辦法調入其他崗位。通過以上學者研究以及現實實踐探索,我們不難發現導致農村幼兒園教師流動性過大的原因可以總結為幾大方面:一是能力過低,被園方辭退;二是待遇偏低,自動離開;三是不屈管理,跳出園所,另尋他路;四是尋求發展,另擇高枝。面對以上教師流動的種種現象,不但影響了農村幼兒園的發展水平,更影響其教師整體專業隊伍的建設。

(三)教師專業素養較低

農村幼兒教師素質的高低影響著幼兒教育事業的整體發展和學前教育公平的推進進程。當前,由于教師學歷較低,非專業人員偏多,加之缺乏職前、職后的系統培訓,導致其專業知識不夠扎實、專業技能不夠深厚,職業道德與教育理念嚴重不足。程志龍、程志宏(2014)對安徽的農村地區進行了調查,發現農村幼兒園教師總體上學歷層次較低。農村幼兒園教師中:中專以下學歷的占2.8%,中專學歷的占31.6%,大專學歷占47.2%,本科學歷占18.3%。[6]李靜,楊兵(2012)對農村幼兒教師的專業素質現狀進行了研究,她指出缺乏針對性的職前職后培訓導致了教師專知識的結構性薄弱。[7]目前,我國農村幼兒園為教師提供的培訓往往出現職前培訓走形式、職后培訓無蹤影的現象。

二、發展農村幼兒教師專業隊伍的新突破

(一)貫徹《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加大政府的重視力度

國務院下發的《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加快建設一支師德高尚、熱愛兒童、業務精良、結構合理的幼兒教師隊伍。”因此,上級主管部門在執行國家下發的學前教育相關政策的同時應結合本地區的經濟特點及幼兒園的發展特點來制定相關政策文件,以此保障農村幼兒教師隊伍向積極態勢發展。例如,山東威海市已制定《關于加快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的意見》,在隊伍建設方面已明確指出“配足配強管理人員和師資隊伍;實施幼兒園教職工資格制度和聘任制度,提高農村幼兒教師隊伍素質;切實保障幼兒教師合法權益。”雖然農村經濟發展條件較差,各地區的農村公辦幼兒園較少,其中多數由上級政府直接管轄,相比較民辦幼兒園而言,公辦幼兒園教師的工資制度及聘任制度比較完善。但在現實中,民辦幼兒園卻占據著龐大的數量,發展也比較滯后,加之管理主體、方法、方式比較多樣,在有限的時間內無法保障教師隊伍的有效建設。因此,當地政府可實行雙軌發展制度,即大力發展農村公辦幼兒園同時,來帶動本地區的民辦幼兒園的發展,在確保農村公辦幼兒園教師隊伍健全發展的前提下,逐漸向農村民辦幼兒園投入才力、物力、人力來完善其教師隊伍建設。

(二)依托《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完善其教師管理制度

國務院下發的《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建議》中指出“到2020年,形成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其中重點強調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要以補足配齊為重點,嚴格實施幼兒園教師資格制度;農村教師職業吸引力明顯增強;教師管理制度科學規范,形成富有效

率、更加開放的教師工作體制機制”。為達到此目標,各地區的相關主管部門為加強教師隊伍,不斷擴寬教師編制,尤其是幼兒教師編制,其數量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與此同時,農村公辦幼兒園教師編制數量也在逐漸提升,但教師的專業、學歷、教師資格證的種類的嚴格性卻難以保障,在職教師的數量也未達到《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準》的規定,這給教師隊伍專業化的建設提出了嚴峻的考驗。而長期被政府置之門外的民辦幼兒園教師的管理卻一直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導致其大量人員流失。面對農村幼兒教師隊伍建設中出現的種種困境,上級政府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將農村公辦幼兒園及民辦幼兒園教師雙管齊下,在穩固教師隊伍的前提下,使其向專業性發展。因此,政府及幼兒園可參照國務院下發的《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完善教師管理制度,具體做法如下:

首先,政府應合理配置公辦幼兒園教師人員,設置適宜數量的編制,使其達到幼兒園教師配備標準;而對于農村民辦幼兒園,政府應適當投入資金用于教師隊伍的津貼,并給予政策性的支持,如,鼓勵畢業的大專生、大學生到農村民辦幼兒園支教,或建議小學、公立幼兒園退休的教師到民辦幼兒園從教。其次,嚴格制定農村公辦幼兒園教師的準入制度,如,限制教師的年齡、專業、學歷、教師資格證種類等。而對于民辦幼兒園,條件可適當放寬,如,學歷可處于中專及以上水平,經過學前教育專業培訓、具有教師資格證書即可上崗,此外,民辦幼兒園可采取聘任合同的形式與教師確定勞動關系,以此穩固教師隊伍。再次,健全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根據農村幼兒園發展特點,上級政府或園長可按照自身園所發展水平對教師進行全方位的考核與評價,評價主要圍繞師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及教育理念等方面進行,并嚴格杜絕小學化傾向的發生。最后,政府及幼兒園應確保教師的福利待遇,如,保障教師的工資及保險,制定教師表彰獎勵制度等。

參考文獻:

[1]郭亦勤.《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專業化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的依據[J].學前教育研究,2012(12)

[2]高斌.Y縣C鎮中心幼兒園教師隊伍管理問題及對策[D].曲阜師范大學,2012(05)

[3] 程昆.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困境及對策研究[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3(06)

[4]朱揚壽等.農村幼兒教師隊伍現狀及其發展對策[J].學前教育研究,2007(12)

[5]羅英智、李卓.當前農村學前教育發展問題及其應對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0(10)

篇5

關鍵詞:基礎會計;課程改革;教學方法大專院校的基礎會計課程教學存在教育理念陳舊、教學資源匱乏、教學方法和手段落伍、實踐教學不完善、師資結構有待優化等問題,使得目前的職業教育難以發揮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核心作用。以下就職業院校和課程本身的特點,對“基礎會計學”教學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

一、確立全新的教育觀念

觀念的更新將引導著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基礎會計學”傳統的教授方法為注入式教育,以講授為主,以教師為中心,課堂教學中師生間沒有良好的溝通。教師總是以專家的身份把知識講給學生,很少就一個會計問題以及相關內容與學生展開討論,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主觀能動性得不到發揮。這種重教不重學、重灌輸輕啟發、重講授輕能力的教育理念必須摒棄,要以學生為主體,圍繞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引導學生求知探索,培養其獲取知識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重視學前專業教育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要想學好一門課程,首先必須熱愛這門課程,因此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專業興趣的培養。對學生專業興趣的培養是從新生入學后的學前教育開始的,這是新生入學之后的第一項工作。由骨干教師介紹會計工作的重要性,分析目前市場的人才需求狀況,解讀人才培養方案,并結合畢業生的就業前景及形勢給學生做詳細的分析,包括專接本、考證、公務員考試等情況,使學生對會計專業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明確學習目的,確立學習目標,樹立學好專業的信心。

三、加強課程資源建設

目前,很多大專院校選用的教材針對性不強,大多采用本科院校同專業教材,雖然知識體系大致相同,但大學教育和大專教育在人才培養目標及生源基礎上都有明顯不同。因此,大專院校應選用大專規劃教材,理論部分以必需、夠用為度,突出社會實踐和崗位工作的需要。還可根據自身院校的教學特點開發符合大專教育特點的校本教材,充分考慮到課程體系間的銜接、理論與實踐的比例以及較少課時和較高教學要求之間的關系。此外,還要加強精品課程建設,從各個方面提升教師教輔隊伍的教育水平,帶動教學工作。

四、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教學過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就是教學方法,它直接影響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通過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掌握知識后,還能夠駕馭知識,靈活運用知識。本文著重介紹以下教學方法:

1. 啟發式教學

采用啟發式教學,教師通過一些啟發式手段,如設疑、問答、談話等,通過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主動探索、答疑,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由于本門課程是學生的專業入門課程,學生的專業知識完全是空白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確立教師的主導地位去引導和啟發學生,而學生是主體地位。通過啟發式教學讓學生主動思考,改變被動地位,激發學習興趣。

2.互動式教學

教學中的互動是多元的,包括師生間、生生間的積極參與、相互溝通,達到激發學生學習潛能、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下面主要介紹兩種互動式教學方法。

(1)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可以在教學中將理論知識與現實事件聯系起來,在案例的剖析過程中,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學會如何分析、處理會計事件,達到鍛煉學生思維、判斷、分析能力的目的。這種教學方法需要學生在掌握一定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才能夠實施。“基礎會計學”作為初級階段的基礎課程,參與進來的學生是沒有任何基礎的初學者,傳統上很少運用案例教學,但是就會計一般原則的理解和運用這部分內容來說,案例還是具有其獨到之處的。因此,需要任課教師大量地查閱資料,查找適合初學者分析的案例,選題要小而精,有一定的研究性。授課過程中,教師在講完與案例有關韻理論知識后,提出案例并讓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評價,最后再由教師總結學生最終的分析結果。

(2)分組討論法。教師在教學中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圍繞會計的初步知識,列舉生活中涉及與會計有關的事項或學習中的不理解之處,展開討論,各抒己見。通過發言,使學生的膽量、語言組織及表達能力得到鍛煉。但是在分組討論這種教學方法的實施過程中,容易偏離重點和主題,此時任課教師的引導和組織就變得極為重要。

此外,還有任務驅動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建議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適合的方法,也可穿插組合使用。與教學方法改革相配套的是教學手段上的更新,應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發揮多媒體功能,利用教學課件,使抽象的教學內容變得更具直觀性,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五、加強實踐教學

重視實踐教學環節,也是辦好大專會計專業的有效途徑。目前,雖然畢業生畢業之前都要到實習單位實習,但由于會計部門是單位中的一個重要部門,學生很難在短期內了解一個單位完整的會計系統。因此,必須加大實踐教學環節的比重,加強專業技能的訓練,使畢業生能夠在理論知識的指導下,在實際操作方面實現動手的準確性和快捷性。

實踐教學教材方面,最大的特點是突出應用性和實踐性,要以理論知識指導實踐項目,實訓項目的設置與理論教學內容相配套j注重前后知識的銜接。通過實際操作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形成完整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體系。

在實踐環節,采用“單項技能實踐”和“綜合技能實踐”兩種形式。單項技能實踐要注重基礎訓練,以熟悉內容和流程、掌握基本技術和方法為目的。單項技能實踐與平時的理論教學同步進行,邊講邊練、邊學邊做,讓學生及時用理論指導自己的實踐活動。

例如講授會計憑證、賬簿這一章節時,把原始憑證、記賬憑證和賬簿發到學生手中,讓學生依據填制原則親自動手填制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和賬簿,把書本上的分錄變成實際會計業務。綜合技能實踐是在整個學期理論知識系統學習結束之后,在會計模擬實訓室來完成的實訓項目。一般模擬一個企業一個月的經濟業務活動,利用兩周的時間,在實訓室按實際會計崗位進行設置,讓學生像真的會計人員一樣,從取得和審核原始憑證、編制和審核記賬憑證、設置與登記賬簿,到錯賬更正、對賬和結賬、賬項調整,直至編制會計報表,利用模擬經濟業務進行與實際經濟活動相同的項目訓練。在模擬的環境中,使學生對會計工作的整體流程有直觀的了解和感受,在實踐教學中有機地將“教、學、做” 融為一體。

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很多院校的教師都是畢業后就走進校園從事教育工作的,理論知識雖然很精通,但實踐操作能力差,尤其在實踐環節的指導上,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同時老教師存在著知識結構老化、知識結構欠缺的問題。這就要求從繼續再教育、雙師型培養、加強校企聯合、豐富實踐技能以及提高教科研能力等方面入手,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建立合理的成績考核制度,可以建立三個模塊綜合評定的成績考核方式:日常的一些考核如出勤、課上回答問題、作業等予以平均,占總成績的20%;學期末考成績占40%;綜合實訓成績占40%。期末的筆答測試可建立題庫,減少記憶類題型的試題,增大理解與應用題型的比例。使學生明白僅僅掌握理論知識并不意味著學好了課程,更重要的是對知識的理解和加強實際動手能力。

參考文獻:

篇6

縣是省西北部的一個山區小縣,全縣總面積116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9萬畝。全縣轄4鎮7鄉172個行政村,人口22.8萬。境內多為丘陵山區,自然條件較差,干旱、狂風、冰雹等自然災害頻繁。工業基礎薄弱,經濟發展滯后,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也是我省財政困難縣之一。全縣現有在冊各級各類幼兒園58所,其中,省標城市示范幼兒園1所,省標城市一類幼兒園或省標農村示范幼兒園15所,省標農村一類幼兒園或城市二類幼兒園12所,省標農村二類園或城市三類幼兒園20所,其它10所幼兒園為省標農村三類幼兒園。縣域內48%以上的幼兒園達到了省標一類幼兒園以上標準。

年,全縣共有3—6周歲適齡幼兒7883人,有7187人進入各級各類幼兒園接受學前教育,學前三年教育入園率為91.2%,在規范化幼兒園人數為6649人,占入園總人數的92.5%。其中,3—4周歲幼兒為2679人,在園幼兒2166人;4—5周歲幼兒2525人,在園幼兒2342人;5—6周歲幼兒2679人,在園幼兒2679人。縣城在園幼兒達3432人。在職各類幼兒園園長58人,副園長6人;在職幼兒教師341人,其中在編幼兒教師214人,聘任127人,學歷合格率為96.5%;幼教專業畢業的人數為80人,占幼兒教師總數的23%;大專以上人數為161人,占幼兒教師數的47%。年,我縣通過了省政府普及學前三年教育的驗收,年通過了省普及學前三年教育的復檢。

作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我縣一直把教育工作作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來抓,始終把教育事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同時也把位于整個教育事業基礎性環節的學前教育擺在了與義務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縣委、縣政府把學前教育列入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強化了縣、鄉、村三級的學前教育職責,明確了各級各部門的普及學前三年教育的工作任務。先后出臺了《縣人民政府關于普及學前三年教育的實施意見》、《縣人民政府迎接省普及學前三年教育驗收工作實施方案》、《縣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學前教育工作管理的意見》、《縣人民政府關于規范民辦學前教育機構的意見》等文件。十年來,縣政府對學前教育財政投入達1100多萬元。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國辦幼兒園為主體民辦幼兒園為補充的辦園模式,基本形成了以縣幼兒園為龍頭鄉鎮中心幼兒園為骨干輻射農村幼兒園的幼兒教育網絡,基本滿足了全縣3—6周歲兒童的教育需求。

二、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和全國學前教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以“中西部農村學前教育推進工程試點項目”建設為契機,把城鎮化建設與幼兒園建設結合起來,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大力發展公辦園,規范民辦園,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惠及范圍,提升辦園規模和效益,推動我縣幼教事業的持續、健康、協調發展。

三、目標任務

(一)總體目標

合理調整幼兒園布局,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重點扶持農村試點項目建設園,建立以縣直公辦園為主體,鄉鎮園和村辦園為支撐,民辦園為補充的學前教育發展格局。鞏固提高學前三年入園率,年,全縣學前三年適齡幼兒入園率(除西山產業集聚區外)達到91%以上,入規范化幼兒園人數占入園人數的93%以上。全縣建成規范化幼兒園46所,注冊園3所。

(二)具體目標

年,完成縣第二幼兒園的新建工程并投入使用。完成“中西部農村學前教育推進工程試點項目”縣的6所鄉鎮園和村辦園的建設。第二幼兒園及郭磊莊中心幼兒園按照省標城市示范園的標準配備所有設備設施,按照2教1保足額配齊教職員工。蘇家橋幼兒園、舊羊屯幼兒園、安家堡中心幼兒園、鄒家莊幼兒園、城關幼兒園等5所幼兒園按照省標農村示范園的標準配備。新建園要突破傳統辦園理念,提高辦園標準和服務水平,創造條件,推行一日整托制。通過招聘、轉崗培訓以及學前教育專業的在編教師回到原崗位等方式,為各級各類幼兒園足額配齊教職員工,特別是配備好新建縣第二幼兒園與試點縣改擴建的六所農村幼兒園的園長和教師。年內分兩次招聘幼兒教師共計60名,并對新招聘教師通過實習和培訓持證上崗。確保新建和改擴建幼兒園工作正常運轉。年內以縣幼兒園為培訓基地實施幼兒園園長、教師培訓工程。

年,繼續加強“中西部農村學前教育推進工程試點項目”建設縣的6所鄉鎮中心園和村辦園建設,標準化改造鄉鎮中心園和村辦幼兒園8所。通過標準化建設,逐步實行一日整托制。幼兒園等百人以上的村辦園多方籌措資金進行標準化改造;擴建幼兒園一所。繼續做好以縣幼兒園為培訓基地的幼兒園園長和教師培訓工程。采取多元化的教師培訓模式,提高幼兒教師隊伍整體素質。

年,提升全縣幼兒園整體辦園水平。第二幼兒園和郭磊莊幼兒園通過省標城市示范園的驗收評定,使全縣三所幼兒園成為省標城市示范園,同時籌建縣第三幼兒園和改建孔家莊中心幼兒園。全縣各級各類幼兒園規劃為50所,其中公辦園37所,民辦園13所。達省標城市示范園標準4所,省標農村示范園16所,省標農村一類園15所,省標農村二類園12所,省標農村三類園3所。形成以公辦園為主體,公、民辦幼兒教育協調發展,公辦園數量占70%以上。至年,幼兒教師學歷合格率達到95%以上。加強對民辦幼兒園辦園理念的引導,樹立正確辦園思想,促進民辦幼兒園規范化。繼續做好以縣幼兒園為培訓基地的幼兒園園長和教師培訓工程。實現幼兒園園長和教師全部培訓上崗。

四、主要措施

(一)理順管理體制,構建學前教育保障體系

1.以“好入園,入好園”為出發點,縣政府在優先發展教育的戰略下,進一步把學前教育擺在重點突出位置,納入縣財政預算。統籌規劃,政策保障,加大經費投入,促使不同條件、不同層次的幼兒園水平獲得提升。

2.鄉鎮村從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出發,認真落實本級政府責任,立足農村經濟發展和城鎮化建設的實際,在教育部門的指導下,統籌規劃轄區內的學前教育,辦好鄉鎮中心幼兒園,積極籌措經費,改善辦園條件。

3.教育行政部門作為學前教育的主管部門,負責統籌學前教育事業發展和學前教育機構的管理、教師的培訓、對學前教育機構的督導評估。

4.學區(學校)負責本學區(學校)幼兒園常規管理和業務指導。

(二)科學規劃布點,優化學前教育發展布局

1.進一步抓好規劃,統一規劃設置幼兒園。依據萬政字〔2009〕167號《縣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學前教育工作的意見》的要求,根據人口分布情況,到年,全縣共有4所幼兒園達到省標城市示范園標準。農村幼兒園建設中,把試點縣幼兒園建設和中小學布局調整結合起來,根據人口、地理、交通等條件,以鄉鎮為單位統籌規劃,將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學校布點通盤考慮,充分利用中小學布局調整的后閑置的教育資源和其他閑置公共資源,改擴建一批公辦性質的幼兒園,滿足廣大群眾對面向大眾、收費合理的普惠性幼兒園的需求。年完成縣第二幼兒園的建設以及國家試點項目工程的建設任務。年,標準化改造8所鄉鎮中心園和村辦園,擴建1所學區幼兒園。年籌建縣第三幼兒園與改建孔家莊中心幼兒園。

2.繼續加快創建省、市示范園步伐。從縣域層面上進一步促進幼兒教育資源均衡、協調發展。新建縣第二幼兒園、試點項目工程中的郭磊莊中心幼兒園要提高標準,創建成省標城市示范園,蘇家橋幼兒園、舊羊屯幼兒園創建成省標農村示范園,要充分發揮學前教育試點縣建設的優勢,省標城市一類園及省標農村示范園以上園達到20所。

3.提升建設農村幼兒園。按照全市學前教育工作重點,進一步加快發展我縣農村學前教育,大力提高普及程度。對照《省農村幼兒園分類評定標準》,采取多種形式擴大農村學前教育資源,支持辦好現有鄉鎮中心幼兒園,并按照日托園建設標準,完成對現有鄉鎮中心幼兒園基本保教條件和設施的配備,如食宿條件、集中盥洗、水沖廁所、保健室等升級改造,促進鄉鎮中心幼兒園標準化和規范化建設,使農村適齡兒童能夠享有公平的學前教育機會,提高農村學前教育普惠程度和普及水平。對一些大型村辦園,在完成校舍維修改造基礎上,做好教育教學設備設施和幼兒活動器材的添置工作,按2教1保配備保教隊伍,確保全體幼兒享受公平教育。年,鄉鎮村級幼兒園辦成規范園,且60%鄉鎮中心幼兒園達到日托園標準。小學附設的鄉鎮中心幼兒園應逐步實行剝離,有條件的鄉鎮園與目前所屬學校分開,成為獨立建制的公辦幼兒園。

4.開展嬰幼兒早期教育。到年,所有省標城市示范園和有條件的省農村示范園開展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實驗。

5.進一步加強對民辦幼兒園的管理。民辦幼兒園已成為縣域幼教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強對民辦幼兒教育教學管理指導和督查,指導民辦幼兒園按照《省城市(農村)幼兒園分類評定標準》進行評估,進一步加大對非法幼兒園的清理整頓力度,實現縣域內無無證辦園現象。

(三)強化隊伍建設,打造學前教育人才高地

1.擴大學前教育教師隊伍。要針對幼兒教師的特殊要求,全面落實國家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實施資格準入制度,嚴格資格認定程序,嚴把入口關,把真正熱愛這一崗位、適合這一崗位的人選拔到幼教隊伍中來。機構編制和人事部門要根據相關要求,結合本地實際,合理確定師幼比,核定公辦幼兒園教職工編制,完善補充機制,多渠道補充合格教師,公辦幼兒園分三年全部配齊幼兒園教職工,從根本上解決一些地方長期存在的教師數量不足問題。非公辦幼兒園要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和全市三年行動計劃目標要求配足、配齊保教人員。嚴肅用工政策,依法保障幼兒教師工資福利待遇以及參加職稱評定、評獎、評優的合法權益,打造一支穩定敬業的幼兒教師隊伍。

2.全面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嚴格實行幼兒園園長和幼兒教師持證(教師資格證)上崗制度。鼓勵幼兒教師參加高層次學歷教育,至年,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達到95%以上,其中大專及以上學歷達到80%。

3.實施“名園名師”工程。在全縣評選名園名師,實現“名園帶動新園、名園帶動弱園、名園帶動村園”效應,整體提升全縣幼兒園辦園水平。通過多種途徑,培養一批省市級名園長、名師。充分發揮示范、引領、輻射作用,積極打造理念新、素質高、業務精的骨干教師,為我縣培育高層次學前教育人才創造條件。

4.從優化教師個體素質入手,建立幼兒教師培訓網絡。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送教師外出參觀、培訓或邀請專家講學,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集中培訓由教育行政部門牽頭組織,縣直公辦園負責指導并組織各農村幼兒園的教研、觀摩活動;鄉鎮中心幼兒園要分片包干,骨干教師要分點指導,把教研活動的面覆蓋到農村幼兒園。同時,縣、鄉中心幼兒園派出骨干教師開展支教、拜師結對、名師帶教等形式的幫扶活動,形成上下銜接、分工負責、層層指導的教師培訓網絡。從年起,逐年加大幼兒園園長和教師培訓經費。

5.由縣局幼教專干和幼教教研員組織開展制定“教師個人三年發展規劃”的活動。通過制定“教師專業成長規劃”,幫助每一位教師思考自己的專業發展之路,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和重點,學會制定符合自身實際的發展規劃,從而提升專業質量,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四)拓寬辦園途徑,強化幼兒園教育教學管理

1.深刻挖掘縣直城市示范園品牌內涵,提升競爭實力。

縣幼兒園作為全縣第一所省標城市示范園,要在總結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繼續拓寬發展區域,創新辦園模式,完善管理體系,找出進一步發展的著重點,探索一條可操作性強的教育教學管理之路,三年之內,在辦園條件和教育教學管理上實現新突破。要多元化探索,打造新的亮點,嘗試成立一些新型幼兒活動室或指導站,提升幼兒園品牌內涵。

新建第二幼兒園作為新建園,要做好建設及招生工作,以強有力的競爭力贏得社會和家長的認可,從根本上緩解近年來縣城“入園難”的突出問題,高起點致勝。在建設和使用中,要重視環境氛圍,合理布局,科學規劃,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外部育人環境。同時抓好日常教學管理,制定出一套細致入微、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三年之內,實現兩個基本,即基本緩解縣城“入園難”問題,基本滿足縣城人民對優質幼教資源的需求,并達到省級城市示范園標準。

郭磊莊中心幼兒園走出鄉鎮園辦園模式,更新辦園理念,提升服務水平,探索一條由農村鄉鎮園走向城市示范園的突破之路,推行一日整托制。要打造出適合本園的辦園模式,既要依托農村可享用資源,也要緊跟城鎮建設步伐。

2.夯實壯大農村鄉鎮園,擴大農村學前教育惠及范圍。

鄉鎮園和村辦園無論在家長的認識程度還是自身的辦園理念中都與縣直園有很大的差別,這就需要加強農村園辦園理念的引導,逐步消除城鄉差別。一是合理設置課程,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目前,農村幼兒園只注重語言、數學的教學,忽略藝術與科學方面的教學問題。常見的是保姆式教育和小學化教育。教師只關心孩子的吃、喝、拉、撒,或者超負荷添加小學課程內容,重保輕教。要從根本上扭轉這兩種觀念,適當調整課程,減少語言、計算的周授課時數,增設如游戲、舞蹈、美工等園本課程。二是突出學科特點,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選派工作責任心強,業務素質高的教師在幼兒園帶班上課,并與小學教學分離,避免教師把精力投入到提高小學班教學成績,忽略了幼兒園教學質量。教學中,任課教師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學科特點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力求教學形式游戲化、多樣化;教學內容故事化、情境化。三是打造辦園特色,提升辦園整體水平。依托農村資源,開設本地特色課程,以農村糧食種植、動物養殖等本地資源為主,培養幼兒的勤勞、樸實的情商和動手實踐活動能力,在培養了幼兒良好品行的同時,打造出鄉鎮辦園特色。四是加強口語教學,鍛煉語言表達能力。農村幼兒見世面少,膽小、木訥,不善于交流。教學形式中通過小組交流、集體活動、個別談話和情景對話等,為幼兒創設寬松、平等、自主的語言發展環境,激發幼兒積極主動對話的興趣,使幼兒在較短的時間內口語表達效果明顯。五是樹立大教育觀,形成家園教育合力。結合農村家長家教意識淡薄的現狀,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家長認識,多舉辦家長開放日活動,通過聽、看、交流、與幼兒互動的形式,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也使家長對幼兒教育從不懂到了解,從了解到理解,從理解到支持。使送孩子入園成為家長的一種自覺行為,使幼兒入園人數和入規范化幼兒園人數逐年增加。促使家長意識到幼兒的情感、態度、能力、行為習慣的培養比“讀、寫、算”更為重要,引發家長主動與教師密切合作,達到家園教育形成合力。

3.完善民辦園辦園體系,提高民辦園辦園水平。

一是規范辦園行為。通過保證合理用地、減免稅費等方式,鼓勵和扶持利用社會資金舉辦非營利性民辦幼兒園,提供多樣化服務,滿足家長的選擇性需求。民辦園要處理好舉辦人和負責人的關系,舉辦人摒除以盈利為目的的辦園觀念,明確民辦辦園宗旨,在教育教學中杜絕“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從根本上促進民辦園發展壯大。二是完善辦園條件。嚴格按照辦園標準,配齊配足人財物教育資源,追求資源優質優化。三是穩定教師隊伍。招聘培養一支真正熱愛幼教事業、業務能力強的幼兒教師,鼓勵民辦幼兒園符合條件的教師參加考試認定、獲取職業資格認定,規范化管理的同時,以情感和待遇留人。四是結合市民辦幼兒園扶持規范工程,對未經審批的幼兒園進行全面排查,加強指導,分三年限期整改,經整改達到相應標準的,頒發辦園許可證;整改后仍未達到標準的,政府要依法予以取締,并妥善分流和安置在園幼兒。年前所有幼兒園都達到辦園許可標準。

(五)加強監管機制,確保學前教育健康有序發展

1.完善幼兒園準入制度。縣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審批各類幼兒園,加強對幼兒園的審批、登記和管理。建立幼兒學籍信息管理系統,對幼兒園實行動態監管。完善和落實幼兒園年檢制度。未取得辦園許可證和未辦理登記注冊手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舉辦幼兒園。

篇7

[關鍵詞]實踐教學;核心目標;地方院校

近年來,辦好基礎教育已成為當下各級政府及社會各界的共識,而教育事業發展的關鍵節點是教師隊伍的建設。同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要求在高等教育領域“更新人才培養觀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優化知識結構、強化實踐教學環節。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在這樣的形勢下,承擔了基礎教育師資職前培養任務同時正處于向應用型大學轉型之中的地方師范院校,更需要大力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合格乃至優秀的師資。而當前地方院校師范類專業學生畢業后入職中小學、幼兒園老師時往往容易出現入職適應困難、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偏弱等問題,這與諸多因素有關,其中與實踐教學核心目標的不甚明確有一定的關系。如能清晰地厘定實踐教學核心目標,并運用解決復雜問題的頂層設計理論,從全局的角度對教師職前教育實踐教學自上而下地進行全面設計,或許可以有效地破解當前師范專業實踐教學效益不高之困境。本文擬以學前教育專業為例就此問題進行探討,藉以拋磚引玉。

一、實踐教學核心目標的確定

頂層設計理論指出,明確目標是達成改革目標的首要條件。教學目標在教學活動中處于核心地位,既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教學的歸屬。實踐教學是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指與理論教學相對的、旨在增加學生的實踐經驗并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一種教學活動,其教學目標應從屬于人才培養目標。學前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合格的幼兒教師,那么其實踐教學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并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崗位實踐能力。而人們對幼兒教師崗位實踐能力的認知存在分歧,這就需要對學前教育教師崗位實踐能力進行厘定。

從教育價值觀來看,確定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的核心目標――幼師崗位實踐能力――應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一)學科專家的建議。在注重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的基礎上,應充分聽取學科專家的意見和建議。他們的建議可以基于學科知識體系對本專業人才培養提出內在的規格要求,同時也可以通過政策文件的形式對人才培養目標進行規約,如教育部頒布的相關政策文件《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等,以及部分地方性政策文件如山東省2010年印發的《山東省三年制大專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方案(試行)》等等。

(二)社會需求。服務社會是大學的三大職能之一,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人才是地方師范院校的天職,學前教育專業應當通過深入當地及周邊地區幼兒園對園長及骨干教師開展訪談調查、對畢業生進行追蹤調查等多種形式對社會需求進行深入研究,根據社會需求的狀態和未來發展趨勢為當地制訂適切的專業發展計劃和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出以強崗位實踐能力為核心競爭力的合格幼兒師資,以滿足社會需求。

目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與學校人才培養的預期目標以及幼兒教師等就業崗位需求之間存在著顯著的差距,如此,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崗位實踐能力便自然而然地成為實踐教學之核心目標。

具體就學前教育專業而言,幼兒教師崗位實踐能力應主要包含以下兩方面的能力:教師通用能力和幼教專業能力。其中教師通用能力由兒童觀察能力、教學反思能力等次級能力組成;幼教專業能力則包括保育能力(幼兒生活護理技能、早中晚餐營養搭配技能、急救醫護技能等)、幼兒教育能力(五大領域活動的設計與組織及家園合作教育組織能力)、藝術能力(鋼琴彈奏與伴奏技能、幼兒舞蹈創編與表演技能、幼兒歌曲創編與表演技能、幼兒繪畫與手工制作技能、幼兒園環境創設技能等)等次級能力。

值得特別關注的是,幼兒教師作為一種獨立設置的專業技術崗位,具有天生的特殊性,在以下兩方面與中小學教師相比存在著特色鮮明特征,這樣的差異能顯著地影響崗位實踐能力的培養:一是幼兒教師的職業態度。職業態度是崗位實踐能力可以充分發生發展的基礎。無論是中小學還是高等學校,關愛學生、真誠待人、責任意識等品質是教師職業道德及其態度的基礎,而幼兒教師對此要求則更高一些,因其教育對象是幼兒這一特殊性所致。與幼兒親密照看人相比,幼兒教師對幼兒的關愛顯然應更加富于知性與理性。由于幼兒教師通過完整的專業學習而擁有幼兒心理、幼兒教育相關專業知識,更能牢固地樹立“每一個兒童都是天生喜歡學習并且善于學習,都能夠快樂成長并樂于融人成人社會”的信念;幼兒教師通過接受專業訓練而具備相關的專業技能,可以將普通的日常或科學知識組織成幼兒易于理解接受且喜聞芳的知識而為幼兒創造更好的學習與成長環境,為其健康成長、愉快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二是幼兒教師的專業知識。專業知識為崗位實踐能力發生發展提供必不可少的理論基礎。幼兒園教師崗位特點決定了其知識結構特點與中學、小學教師存在著顯著的差別。這些差別體現在:(1)在職前培養中并不強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所開設課程中具體學科高深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畢竟學科高深知識的擁有對于將來的幼兒教育教學活動并無直接的促進作用,幼兒認知的特殊性也決定了艱深知識并不在他們認知能力所能抵及范圍之內。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學科艱深知識的學習的意義則更多地體現在對自身心靈的訓練上,正如耶魯大學教授們所言:“有哪一類課程的學習能夠比一個受過良好訓練并因此能將其能力遷移到其他任何方面的心靈更為實用的呢?”而經過良好心靈訓練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未來的幼兒教師――的自身進步將有助于其更好地適應教育教學活動的需求并勝任職業崗位;(2)基于幼兒認知能力發展的局限性,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應該更突出知識面積的寬泛程度,以適應幼兒對生活環境廣泛而持續的探索興趣之需求。對身處信息社會的幼兒教師而言,應更重視通過泛在學習等方式加強各方面的知識儲備,不斷增厚自身文化底蘊,并在教育實踐中凝聚成新的教育智慧和創造能力。二、實踐教學目標的實現實現實踐教學目標需要整個實踐教學體系的良好運作,做好常規工作、加強教學體系建設將是必由之路。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包括應嚴格依托教學目標對具體的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進行的精心設計,以構建完整的實踐課程體系;加大校內實驗實訓室建設力度、積極拓展校外實踐基地、加強實踐教學指導教師隊伍建設以保障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完善教學管理制度的落實以確定實踐教學的有序進行;建立科學、規范、有效而適切的實踐評價體系以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建設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保證。

在實踐教學的具體實踐過程中,還須注重突破影響實踐教學體系運行效率的三個難點:目標認同、協同培養及全面滲透。

(一)對實踐教學核心目標的認同

旨在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實踐教學體系是個復雜系統,各個組成部分其相互之間的關系明顯呈現繁雜狀態,包括實操技能類課程(幼兒繪畫與手工制作課程等),各領域教育實踐類課程(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等),作為教育實踐類課程重要支撐的理論課程(學前衛生學等)、各類專項實踐教學(教育實習等)、校園文化、校外相關影響因素等等。如果能基于頂層O計理念統一思想并整體推進,實踐教學改革之核心目標的實現將可以期待。頂層設計特別強調目標的明確性,因此,教師、教學管理人員和學生作為實踐教學中教與學的主體,深刻理解并接受實踐教學目標是推進實踐教學改革的先決條件。

毫無疑義地,教師及其管理人員理應是明確教學目標的主體。教師及其教學管理者的目標認同是有效地實施實踐教學改革的重要基礎。如果對改革預設的教學目標缺乏確切而清晰的認知,那么對教學實踐改革中遇到的問題本質就難以把握,分析并解決問題的難度便自然增加,教學改革效果很可能收效甚微。其中,教師作為研制實踐教學目標的主要責任主體,對教學目標尤其要有清晰的認識。為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需要實踐教學的指導教師通過將實踐教學目標轉化為可操作的實踐內容,并同時制定完善的實踐教學大綱,明確各教學內容的組織形式,確定實踐教學的評價方式。將教學大綱落實為諸如《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指導方案》等操作文件,指導教師則在操作文件的指引下具體落實有關實踐教學活動,系統統籌教學銜接,合理安排實施進度,以確保有關活動的順利實施。

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認同教學目標是其充分激發自身學習動力的基礎。只有自身的學習目標明確,學生才可以喚起更強的學習動機,更加努力完成各種艱深的知識學習任務。考慮到實踐教學目標主要是由教學管理人員及教師研制的,為方便學生學習并認同教學目標,新生入學后,實踐教學管理部門就編制、發放《學生實踐教學手冊》。《學生實踐教學手冊》將學校關于實踐教學的各種規章制度、各個學段需完成的實踐教學登記表格裝訂成冊,每位新生通過手冊可以了解每個學段各個實踐教學任務的目標、教學內容與要求及評價標準,對各項實踐教學有了清晰的認識。手冊的編制規范了實踐教學管理。每個學段的實踐教學結束后,由實踐教學主管部門簽署評價意見、評定成績,平時由學生保管手冊,方便學生總結和反思,畢業時交回學校,作為實踐教學檔案材料保管。

(二)實踐教學實施主體之間的協同培養

最初,協同效應是指一種物理化學現象,是指兩種或以上的部分加在一起所產生的作用大于各部分單獨應用時作用的總和。作為一個復雜的教學系統,系統內各要素之間存在著有機聯系并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也存在協同效應。

實踐教學系統的協同也可以分為外部協同和內部協同。外部協同是指高師院校與校外各實踐基地之間的協同,尤其是院校與幼兒園的協同,即u-s(university-school)合作模式。u-s合作模式包含兩個層面的協同:單位之間的協同和指導教師之間的協同,院校與幼兒園之間的協同應在在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前提下建立起長期有效的、利益共享的合作關系,協商幼兒教師的職前教育實踐培養方案,共同開發課程;指導教師協同主要是指校內實踐教學指導教師與幼兒園指導教師之間的協同,校內導師長于理論與研究,園內導師則恰恰與校內導師相反,強于實踐而弱于理論,二者協同互補則相得益彰,這就需要構建指導教師的合作機制,達成實踐教學主體共識,共同提高實踐教學的實效性。

內部協同則是指校內各項實踐教學活動以及各教學主體之間的協同。內部協同主要包括各管理部門之間的協同、各指導教師之間的協同。管理部門之間的協同至關重要,理論課程的實踐教學、實驗實訓、實習見習、社會調查、學科競賽、社團活動等各項實踐活動分別由不同的部門主管,需要各部門之間的合理統籌安排、共同指導,實現教學效益的最優化。學生實踐能力構成中,各項實踐能力的培養之間存在著或明或暗的關聯,抑或存在著或前或后的邏輯關系;同時,一些綜合性實踐活動如教育見習、課堂教學觀摩又蘊含著多種崗位實踐能力的培養,基于此,指導教師應加強協同以增強培養效率。

加強協同培養,應注重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共時性聯系與歷時性聯系。

(1)共時性聯系是指同一時段各門課程、各具體實踐教學活動開展的有機聯系。實踐教學是全程性的,在各個學段同時開展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各指導教師應加強橫向聯系,共同探討培養方式方法,使各實踐活動通過有機聯系形成系統對接,提高教學效益。以音樂技能培養為例,歌唱能力、鋼琴彈奏能力、幼兒舞蹈能力等技能培養分屬不同課程的指導教師負責,上述能力培養均包含節奏能力的培養,這就需要各指導教師加強課程共建,合理地分工合作。

(2)歷時性聯系是指在時間縱向維度(過去-現在-將來)中各實踐教學活動開展的有機聯系。各項實踐能力的培養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指導教師應時刻關注學生能力培養的延續性,關注能力發展的前期基礎和未來目標是做好現在實踐能力培養任務的必由之路。以科研能力為例,科研能力屬于培養結構疏散的實踐能力。科研能力的培養通常是安排大學階段中后期的畢業論文寫作和《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課程這兩個教學環節中,但科研能力又是一種綜合能力,它不僅包含信息收集與處理、批判性思維等核心能力、也包括寫作、溝通、組織等等邊緣能力,顯然,此類能力并非依靠某一科或某幾科課程就能良好解決,而是需要全時段,全學科長期協同才可能產生的某種預期效應,須強烈需要各相關實踐指導教師關注學生各學段的科研能力培養現狀及目標,及時調整實踐教學內容以提高效益。

(三)實踐教學實施的全面滲透

從教學時間看,應強調實踐教學的全程性。以往實踐教學環節的安排一般是在完成理論教學之后,通常安排是在人才培養方案的中后期,這是典型的實踐教學是“理論之應用”[6]的傳統教育范式,此類價值取向的實踐教學強調普適性的教育理論對于實踐的指導作用確實有其合理性,但從理論與實踐相互作用的角度來看卻有忽視了實踐經驗反作用于理論知識建構功能之嫌。基于此,我們強調實踐教學應統籌安排在從入學至畢業的完整學段內。以教育見習為例,從新生學年開始至第三學年,每學期安排內容不同的幼兒園見習等活動,讓學生能從入學伊始就接觸并熟悉將來的工作崗位,其見習經驗也更利于激發學習動機,進而促進理論課程的學習。

從教學空間看,傳統教學實踐對實踐教學的理解過于狹隘,各院校更重視校外活動、社團活動、實踐實訓等各種傳統的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對于如何利用實踐教學對理論教學的逆向作用卻重視不足。事實上,在教學實踐中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總是交織在一起。我們認為,實踐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配合理論教學培養學生發現并解決實際境況下問題的能力,以及加強專業技能訓練和鍛煉學生實操技能而設置的教學環節。如是觀之,常規理論課程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可以融為一體,理論教學過程中的實踐環節的安排可以幫助W生既習得實踐知識與技巧,又可以在實踐中鞏固并強化理論學習的成果,這為任課教師在理論課程教學中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供了明確的指引。

按以上思路,理論教學作為整個教學體系中最重要的子系統,在著重搞好本課程理論知識的傳授與學習(這是專業實踐技能提升的重要基礎)之外,,要因地制宜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融入實踐教學環節,強化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教師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需要合理運用各種教學策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全身心投入到教與學的活動中,在理論學習與實際操作中促進自身實踐能力的提高。以《普通心理學》課程為例,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基礎理論課程,它既要為未來的幼兒教師提供心理學基礎知識,也應為實踐應用提供專業思路和解決方案,同時其教學內容與個人的生活實際存在著緊密的聯系,亦可指導學生自身心理與人際關系的調適,以發揮其實踐指導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隨時緊密聯系學生自身與他人心理展開學習。根據實踐教學的根本特征判斷,理論課程中“習明納”式教學、專題探討、問題探究、讀書匯報活動、課程論文等教學活動均可歸屬于實踐教學,我們應充分挖掘并運用理論課程中各種形式的實踐教學,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參與教學的互動過程,提高自身的實踐智慧、操作技能或增加其親身經驗。因而,實踐教學是《普通心理學》這一理論課程教學的有機組分,對學生在普通心理知識的習得與運用、情感態度的發展與培養、專業技能的訓練與提升等方面均有所裨益。

篇8

摘 要: 良好的課堂日常養成很重要,尤其是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讓他們養成良好的課堂紀律對于他們以后的教學工作會有很好的作用,舞蹈課上良好的日常主要靠學生的持之以恒和教師的堅持不懈。

關鍵詞: 學前教育 舞蹈 日常養成 幼兒教學

我從事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工作已經有十年了,帶了很多批學生,在日常教學工作中總結了一套獨有的課堂日常要求,嚴格要求上課紀律,帶過的幾級學生都養成了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上課紀律特別好。很多年輕的老師都過來取經,我總結了幾個原因:

良好的課堂日常養成很重要,尤其是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讓他們養成良好的課堂紀律對于他們以后的教學工作都會有很重要的作用,她們工作以后可以按照現在對她們的要求要求幼兒,良好的日常主要靠學生的持之以恒和教師的堅持不懈。

我們教授的學生是三年制大專學生,是高中畢業以后考的學前教育專業,是屬于比較好管理的一類學生,她們的舞蹈課需要學習三年共六個學期,良好的課堂日常習慣的養成對學生今后的舞蹈學習具有很大的意義。養成良好的課堂日常究竟有什么好處呢?我總結了一下,有以下幾點:

一、良好的課堂日常的作用

1.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課堂日常決定了教學效率,只有良好的課堂日常紀律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提高。

2.良好的日常可以使學生逐漸養成習慣,習慣成自然,慢慢她們不會覺得遵守紀律是負擔,而是理所應當的。

3.好的紀律養成以后,可以提高上課效率,而且上課紀律好了以后,我們上課時心情也會好,上課情緒高漲。

4.有了良好的課堂日常,學習效率會大大提高,不會浪費課堂時間,可以更好地學習和提高。

二、養成良好的課堂日常的途徑

1.課堂紀律。課堂紀律是上課的基礎,有了良好的課堂紀律,教師講授知識時才能事半功倍,學生才能更好地學習知識。良好的課堂紀律主要是指為了維護正常的舞蹈教學工作,調整學生的日常上課行為,不干擾老師教授知識,保證教學任務順利完成,所以要求學生共同遵守上課紀律。

學生大一開學前第一節課,我往往不急著給他們講課,而是首先要求課堂紀律,將自己的要求逐條說出,讓學生努力記,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地督促和要求,最終讓學生養成習慣。對于課堂紀律,一要按時上下課,不能遲到早退,提前十分鐘到教室準備;二是上課注意隊伍的整齊,站姿要準確,手不能亂動,認真站好;三是上課時間手記必須關閉,課堂休息時間不能看手機。

2.學習紀律。單單遵守紀律還是不行的,我們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學生可以很好地將教學轉變為知識,因此學習紀律也是需要強調的。好好學習才是最重要的,老師講課的時候學生要認真學習,舞蹈課的學習需要學、做,因此更加需要學生認真看,認真練,還要要求學生課下認真完成練習作業,才能很好地完成教授的舞蹈。學習紀律主要是:(1)上課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都安排了小組組長,基本上是按照宿舍分配,將舍長安排為組長,這樣便于學生學習,在練習的環節要求學生按照小組進行;(2)課堂上要強調學生認真聽講的重要性,使學生認真聽講,多要重復要求;(3)每天課下都要強調認真復習的重要性,要求學生課下要認真復習。

3.日常紀律。在舞蹈課堂上,日常紀律包括衛生、道具、服裝的準備,因為舞蹈課需要經常在地面上做動作,鏡子的存在也很重要,因此每天上課前的衛生打掃很重要。每天上n前將音響和音樂準備好是我們的基本要求,舞蹈課有不同的特點,要求根據不同的舞蹈準備不同的服裝和鞋子道具,這些也要精心準備。(1)上課前的衛生打掃反映了一個班級的凝聚力,好的班級全體學生會一起打掃和清理玻璃,而差一些的班級無奈于班級的安排,敷衍了事;(2)我要求學生自行帶著音響和音樂,音樂是提前就發給文藝委員的,學生上了前必須準備好;(3)舞蹈課上,對不同的舞蹈有不同的舞蹈服裝要求和發型甚至妝容要求,我們要求每節課學生的準備一定要到位,不能亂穿,整齊度達到統一。

4.考試考查。在考試的時候,我們不但要求學生的服裝、發型和妝容,而且對整個考試的過程安排都要求很高,每次考試都要安排專人錄像、專人放音樂、專人叫號,每個班級都安排得妥妥當當,整個考試的過程與大型比賽考試的過程無異,讓學生提早就感受以后招考或比賽的流程,提前適應。整個過程中所有的要求都是學生自行完成的,包括發型、化妝、號碼牌準備、服裝道具的準備等。在學生進行道具準備的過程中,不但提高了舞蹈審美能力,還提高了手工和美術方面的水平,一舉多得。

5.演出比賽。由于在日常中的要求,學生在遇到比賽或演出的時候往往會比較從容,從音樂的準備、化妝到最后的比賽演出,都胸有成竹,因為有了平時好的日常養成,不管遇到多么大的問題,都會按照平時的習慣要求自己,就會將所學最大限度地展現出來,對于學生以后找工作或繼續進行更高一級的考試都是很好。在準備到演出比賽都會表現出不同于一般學生的從容鎮定和素質,對于成績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在上課過程中,我們要特別注意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對于學生日常的養成,教師對要求的持之以恒特別重要。我們在上課過程中需要不斷鼓勵和督促學生,孩子們的控制能力可能有的時候不夠強,還要我們督促。日常習慣的養成是持之以恒的要求,就會逐步養成這樣的習慣,就不會覺得是負擔。我們在課堂上,要求學生跳不同的舞蹈要穿著不同的服裝,準備不同的發型,不僅為了上課方便和整齊劃一,而且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大多是女生,對她們提出這樣的要求她們不但不會反感,反而很喜歡。在舞蹈過程中,還能提高舞蹈樂趣。尤其是學生都以這樣整齊的班風為驕傲,遵守要求,和老師之間的交流順暢,大家都像朋友一樣,對于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在十幾年的教學中,我教的學生從大一開始就很好地遵守上課日常,并將此習慣一直保持到畢業,保持到工作,并傳承給自己的學生。我們舞蹈課堂上,好的日常尤為重要,本來一個班的學生都有40人之多,班級管理直接影響教學進度及教學成果,影響到老師的教學心情,教師除了要求學生遵守之外,對她們的督促與鼓勵也是很重要的。教師要時刻督促和要求學生。

學生日常的養成會使學生在以后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受益匪淺,也會用這樣的方法要求自己及自己的學生,一代代傳承下去。在這樣的要求下,學生一般都會有很強的紀律性和班級榮譽感,對待事情的態度十分認真。在這樣的要求下,學生不但不會反叛,反而特別理解和尊重老師。班級之間甚至暗暗較勁,對于不太積極的班級也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使整個班級乃至學院的舞蹈課日常都有了很好的提高。

學生畢業以后在教學中如果注意孩子的日常養成,那么不僅會提高教學成效,而且對今后的學習和成長都是很好的。

之所以認為舞蹈課的日常習慣養成在教學中非常重要,是我這些年在教學過程中慢慢摸索的。當然,中間可能還有很多不得當的地方,我會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積極學習和摸索,爭取做到最好。

參考文獻:

篇9

近幾年來,中國素質教育的口號喊的很響,但收效甚微,其原因是: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中國現行的教育太死板,學生死摳書本,缺乏靈活性。其主要問題是:高考試題出的太死,太偏,初、高中的知識學得太寬,有特長的學生不能充分發揮其特長,因為考大學分數線不夠,你再有特長也不管用。所以,就放棄了特長,學一些與考大學有關而自己并不愿意學的全方位課程去應付高考,其結果是高考落榜,特長也沒有發揮出來,培養了很多只拿到了文憑而沒有能力的廢材。

我們認為,要想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學制和教學內容必須改革,高考的制度必須徹底改革。

一是學制必須縮短。取消小學到初中的界線,改為初級文化學校,學制為7年,高中改為高級文化學校。初級文化學校是公民必須接受的最普通教育,學雜費國家給予全免。從初級文化學校升到高級文化學校必須經過嚴格的考試,高級文化學校學制為3年,大專和本科的學制可以不變。

二是教學內容必須壓縮。現行小學到初中由9年完成的課程壓縮到7年,在全國統一初級學校的教材。學習課程的面可以廣些,但內容必須簡明扼要,抓住重點。有一些課程可以編些詩句、順口溜,學完能記住,能會用。學一些與生活相關的常用知識,書本與實際操作結合起來。初級文化學校畢業后,在社會上能把學到的知識很好地與實踐結合起來,能了解社會上的一般常識,能夠在社會上生存。

高級文化學校學制可以不變,仍設為3年。按人才的特長分為幾類,分類并進。可在從初級學校報考高級學校時實施分類報考,比如全面類、美術類、文學類、天文類、歷史類、地理類、生物類、科研類、外語類、數學類、聲樂類等。課程安排以專業為主,專業課程占90%,輔助課程占10%。全面類基本按以前高中的課程安排不變,真正把有專業特長的人才挖掘出來,不埋沒人才。高級文化學校畢業后可以按專業報考大專或本科,經過3年高級文化學校和4~5年專科或本科的培養,畢業后可以直接進入工作崗位獨立工作,不需實習。

三是在各類學校中設立科研班,組織那些有頭腦、善發明的學生進行小發明、小改革、小創新的科研活動,提高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

四是在人才培養改革上取得新突破,著力推進教育教學內容和方法、課程教材、考試招生和評價制度改革,探索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推進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五是在辦學改革創新上要取得新突破,著力推進落實高等學校辦學自,改革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改善民辦教育發展環境,提高中外合作辦學水平。

六是在管理改革上要取得新突破,著力建立健全加快學前教育發展的體制機制,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多種途徑解決擇校問題,深化高等教育管理方式改革、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

七是在保障機制改革上要取得新突破,著力健全教師管理制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完善教育投入機制、提高教育保障水平,推進教育信息化進程、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

篇10

一、我園的基本情況

我園園舍堅固。園址附近無污染、噪音及危險,空氣良好,日照充足,排水通暢;建筑設施,布局合理,園內環境達到凈化、美化、兒童化、教育化,積極為幼兒創造良好的環境,適合幼兒在園學習生活。我園設園長1名,教師3名,炊事員1名。其中大專學歷1名,幼師畢業教師3名。教師、園長均有多年學前教育及管理工作經驗,對幼兒有很強的責任心和愛心,并能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計劃、進行保教。

我園按國家規定辦園,并根據上級收費文件規定收取教育費和生活費,將費用進行合理合法而有效的開支。

二、安全工作

我園始終把安全工作放在工作的首位。為保證校園安全,學校嚴格按照有關要求,做好各項工作。建立了安全領導小組,制定了嚴格的安全防護措施,對各種活動設施定期檢查和維修,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采取多種形式,經常性地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增強師生的防范安全意識,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確保幼兒的安全。制定了安全事故應急處理預案,并進行了防地震、防火災現場演練。堅持晨檢,檢查幼兒隨身攜帶物品,及時消除危險。經常與家長保持聯系,共同做好幼兒安全工作;堅持接送幼兒家長確認,確保幼兒安全離園。

廚房按規定設置,并經有關部門檢查合格,獲得食品安全許可證。建立食堂食品安全制度,食品、餐具、炊具均按規定消毒。炊事員體檢合格才上崗。

我園還與派出所、村委會建立長期和經常性的聯系,配備防爆器材,參加消防部門組織的學校安全工作的學習和考核,制定了各種應急方案,以確保及時處理突發事件。

三、衛生工作

幼兒園嚴格執行晨、午檢,尤其是春夏季手足口病流行期間,對幼兒每天進行兩次觀察并記錄,發現病情及時向上級部門報告。做好了常見病的預防工作;對于有些特殊的情況,及時與家長聯系,做好處理工作。教師每年體檢一次,做到持健康證上崗。教師和幼兒個人符合衛生的要求;

能做到幼兒一人一杯、一巾,流水洗手,嚴格消毒。幼兒園室外環境達到了美化、綠化、干凈整潔的要求,活動室內光線充足,空氣流通,做到了定時打掃,保持干凈,定期消毒的要求。使幼兒處于一個整潔、優美、富有兒童情趣的環境中,使幼兒產生輕松、愉快、積極的情緒。

四、教育教學工作

切實提高幼兒園保教工作質量,是幼兒園提高整體辦園水平的重要標志。我園始終堅持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為宗旨,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充分關注幼兒的經驗,引導幼兒在生活和活動中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同時重視幼兒的個別差異,為每一個幼兒提供發揮潛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進一步發展的機會和條件。健康、社會、科學、語言、藝術等五個方面,各方面的內容都以發展幼兒的知識、技能、能力、情感態度等為目標。

良好的集體教職工能緊緊凝聚在一起,有效地促進幼兒園各項工作的開展。在幼兒園里,奉獻、創新、協作是必不可少的,同時堅持學習與交流。在政治修養、專業理論、文化技能、管理水平等方面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增強自身素質,提高自身修養;認真學習教育管理理論,實施科學的工作方法,努力做好教職工的思想工作。狠抓班級常規管理,結合《綱要》要求定制度,組織教師討論《幼兒園一日活動保教工作常規細則》,使教師進一步明確了保教職責,對常規管理形成了正確的認識。結合各年齡段幼兒的特點,我園確定了各年齡班常規教育重點,小班重點抓生活衛生習慣和自理能力,中班抓游戲活動常規,大班抓學習習慣培養。

扎實開展教育教學研究活動,深入實施幼兒素質教育和特色教育,促進了師幼共同發展。讓教師們相互觀摩評比,課后總結探討,聽課教師相互進行評課,上課的老師進行反思,找到自身的不足,努力學習他人的優點、長處,發揮自己的長處,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促進自身專業素質的提高。

五、存在的問題和今后的措施

存在問題:

1、辦學條件還有待改善,沒有專用功能室,教具、學具、圖書不足。

2、有些幼兒行為習慣不夠好,有待改正。

3、不開展心理保健工作。

今后的措施:

1、加大資金投入,增添玩具、學具、教具和圖書,改進辦學條件,擴大辦學規模。

2、加強幼兒行為習慣養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