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高等教育輔導范文

時間:2023-11-16 17:51: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大專高等教育輔導,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大專高等教育輔導

篇1

關鍵詞:五年制大專;教育;管理

中圖分類號:G4

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大學生教育階段分為兩種形式:大學本科和大學專科,在大學專科的教育中目前又分為三年制大專和五年制大專。我國的五年制大專教育自2000年以來,生源質量嚴重下滑,學生管理方面也出現了許多新問題,五年制大專教育雖說屬于高等教育范疇,但卻是初中起點的專科,其教育對象仍然只是初等文化層次,年齡上相對偏小,都還是未成年人,因此五年制大專學生在大學校園里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不論是在教學上還是管理上都存在著很多難題。相對于三年制大專的學生來說,五年制大專學生的學習基礎是比較差的,學習差的主要原因是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另據調查,五年制大專的大部分學生是獨生子女,逆反心理強,不講誠信。并且有一些學生父母離異,缺少父母的關愛,性格孤僻怪異。由老人撫養的學生,多是嬌生慣養,不能吃苦,好逸惡勞,自以為是,自控力差,不懂得尊重、理解、寬容別人等等,這就是五年制學生目前的現狀。現根據我工作這幾年多帶過得五年制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多方面調查研究的關于全國五年制方面的情況,針對以上提出的五年制大專學生的一些特點,簡單談談在五年制學生教育管理略作分析:

一、努力做好服務,充分發揮班主任的作用。由于五年制大專學生的特殊性,筆者以為對五年制大專學生管理不能僅僅靠輔導員一個人,應該仍然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管理,每個班設置班主任,和輔導員配合進行管理。

二、建章立制,強化行為規范訓練,狠抓養成教育,改變學生精神面貌。良好的習慣是做事、做人的基礎,習慣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培養良好的習慣難,糾正不良的習慣更難。我們找準低年級管理的切入點,加強行為規范養成教育,開展誠信從身邊做起活動,對學生的學習習慣、遵章守紀習慣、文明禮儀習慣、勞動衛生習慣進行訓練和教育。利用主題班會,組織學生認真學習校規校紀,充分查找生活學習中的不良現象,如遲到、曠課、上課睡覺、玩手機、看課外書、說話、吃東西、頂撞老師、不交作業、不起床、不上操、說話不文明等等,針對五年制學生的這些問題,對于五年制的管理必須有切實可行制度去制約和限制他們的行為。所以對五年制的管理筆者認為應該進行量化。制定詳細的《量化考核積分辦法》和《個人量化考核積分辦法》,并將量化積分與個人評先評優掛鉤。制度出臺后,關鍵在于落實,要堅持不懈、不折不扣進行落實。那么在落實的過程中僅憑輔導員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應該采取以學生干部檢查為主,班主任和輔導員抽查相結合的辦法。學生干部分工明確、責任到人,要求每人客觀如實地反映檢查情況,詳細紀錄違紀學生的名字,及時告知班主任進行教育處理。在抓養成教育的過程中,班主任和輔導員都應做到"腿勤、嘴勤、眼勤、腦勤",每天都要準時出現在教室門前,檢查上課出勤、課堂聽講、衣著穿戴、言談舉止等情況。休息時間找問題學生談心,及時給予關心和愛護,幫助解決思想、生活和心理上存在的問題。每天課間操學生干部都要與輔導員碰面,把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反饋,每天班主任也要和輔導員見面,互通信息,做到當日事當日畢,絕不拖拉。每周要召開一次學生干部例會,各班班長列席參加,輔導員也要必須參加。對當周的情況進行總結,并布置下周工作,同時各個學生干部要認真填寫班主任聯系手冊,在聯系手冊上詳細告知班主任班上出現的問題。班級量化積分周周公布,并和班級活動經費掛鉤;班主任和班級干部做好學生個人量化考核工作,及時公開積分,增加透明度,月月上報存檔,作為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這樣堅持天天認真檢查,不放過任何一個細枝末節,用制度來規范管理,用制度來規范學生的一言一行,就能大大提高了學生遵章守紀的自覺性,改變學生一些不好的學習以及生活習慣。

三、加強學生干部管理,努力培養一支高素質的自我管理干部隊伍。學生干部是老師的得力助手,是溝通老師和學生的橋梁,是學校規章制度的直接執行者,學生干部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管理的效果。在選用學生干部時一定要慎重,要選用責任心強,誠實守信的學生,選出來的學生干部要不斷地進行教育培養。在現在的五年制學生中選拔象樣的學生干部難度非常大,發現好的學生干部苗子特別不容易。在選取學生干部是可進行毛遂自薦競爭上崗的辦法進行選拔,并進行上崗培訓,實行動態管理,對不稱職的干部,及時調整。在學生干部的培養中樹立正氣,教育學生干部要以身作則,堅持原則,誠實守信,尊重同學,尊敬老師,不能搞特殊,大膽工作。另外經常廣泛聽取班主任、任課老師、各班班委及學生的意見,找學生干部談心,不斷在思想上、工作方法上對干部進行指導,充分肯定其工作,給予大力支持和信任,努力提高學生干部的思想素質和工作能力。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五年制大專學生作為大學校園中一個特殊的群體,雖然在管理上有著很大的難度,但是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們也都正在積極的探索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雖然還在摸索中,但我們相信,經過所有學生工作崗位上廣大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夠探索出一條符合五年制大專學生特點的管理模式,我們期待著!

參考文獻:

[1]陳軍.創新大學生預備黨員教育管理思路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0,(5):162-164.

[2]牟玉榮,馬俊云.新時期加強大學生預備黨員教育管理的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10,(10):134-135.

[3]張稷鋒,肖玲.淺談完善大學生預備黨員培養教育的機制[J].消費導刊,2008,(7):168.

[4]柴愛仙,趙亮.淺談大學生預備黨員教育管理的途徑[J].黑河學刊,2010,(7):69-70.

篇2

關鍵詞:自考學生;中職學生;學習動機;提升策略

在心理學中,動機是指驅動人或者動物產生各種行為的原因。學習動機是指引發與維持學生的學習行為,并使學生指向一定的學業目標的一種動力傾向。學生對某個科目感興趣,他就會持續地研究它,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我們學校的大專學生主要來自中職學生。據調查數據,中職學生中有80%以上由于各種原因學習成績不令人滿意,其中學習動機占主要原因。所以,學習動機制約著學生學習的進步,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1 自考學生學習動機不高的原因分析

1.1 自考學生學習動機現狀分析

學生對課程內容不感興趣,上課聽課態度不端正,有的學生睡覺,有的學生玩手機,有的學生聊天。能夠認真聽課并且配合老師,積極參與學習的學生很少。課后不認真復習。對本專業的知識沒有一個系統的了解,純粹為了學歷文憑參加考試。學生出勤率較低。

1.2 自考學生學習動機不高的原因分析

第一,學生主觀能動性不強,對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并不重視。在學生眼里,自考只是一個提升學歷的途徑,認為不管是認真學習還是不認真學習都沒有關系,不管學習態度端正與否,考試都很容易及格。有很大一部分學生選擇的專業與原專業并不相符,其最終目的就是想取得一個大專畢業證。這樣一些學生,對他目前選擇的專業并不感興趣,所以造成了學習動機不高。掌握知識沒有放在首位,而把取得學歷放在首位。思想態度不夠端正,對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并不重視,認為它沒有全日制高等教育有權威,對這種取得學歷的考試制度不夠重視。

第二,任課教師方面的原因。首先,教師的課程安排不夠吸引人,課堂枯燥無味。其次,老師的知識底蘊不能征服學生。課堂上老師講授的知識絕大部分是照本宣科,沒有自己的思想與見解,讓學生認為自己自學都完全可以。第三,教師的上課態度不夠端正。我們學校的自考課要求老師上課形式多樣化,不必拘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可以創新。其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學有所得,將所學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以及在考試中都有用處。但是有很大一部分老師上課,只是按照教材和復習題來講,沒有與學生的互動,沒有準備課件,甚至有的老師竟然是坐著給學生上課。這樣懶散的講課狀態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動機。

第三,學校的管理機制不夠完善。因為學校本著盡量讓每個學生都能順利,盡快畢業的原則,目前為止,沒有一套特別嚴格的管理機制來制約學生。

第四,與考試體制直接相關。首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沒有學分的限制,以自學為主。其次在校的中職學生就可以參加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這樣的學習,門檻較低,造成了學生對提升學歷的機會不夠珍惜。

2 自考學生學習動機提升策略

2.1 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自身找原因。對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認識要提高一個層次。學生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正確認識提升學歷教育。增強自我效能感。

2.2 提高任課教師的綜合素質。要對聘用的教師定期進行綜合素質培訓,增強教師自身素質。改善學習環境和教學方法。多與其他的教師進行溝通,多學習好的教學方法,學會借鑒與學習。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教學,要使學生喜歡成功,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

2.3 學校管理方面。首先,學校要狠抓學風建設,營造良好的學校氛圍。學校應該讓學生知道,不上課會對他們的成績有所影響,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有理論考試和實踐考核兩部分組成,實踐考核部分是需要平時成績的,這樣就會提高學生的出勤率,如果有特殊情況可以請假,老師酌情處理,但是需要提供請假條。不能讓上一屆考生的說法與言詞影響下一屆考生。其次,要明確班主任職責。班主任要與學生家長有聯系,對于不經常上課,學習動機不高,學習狀態不佳的學生,班主任要及時與其本人和家長溝通,讓學生端正學習態度,讓學生家長輔助老師督促學生學習。對于學習成績的管理,班主任要做到準確無誤的掌握,對于每個考生的考試進程,班主任要清晰記載,并且當考生與家長提出疑問的時候,班主任能夠準確地回答。

2.4 考試體制方面。學校應該提出一種嚴格的學分制度,雖然自學考試時以自學為主,但是大多數的考生主動學習的能力還是很差。不參與輔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輔導對于每個考生來說都是有利無害的。增加學分制,約束學生積極學習,這樣會使自學考試的風氣一直很好,使自學考試的文憑含金量越來越高。要提高入學標準。要讓學生知道,他要擁有職專或者高中學歷他才可以考取大專證,如果在中途停止中職或者高中的學習,大專的學習也會停止。中職學生可以考大專,其實也是有利也有弊的事情。對于學校招生確實有利,但是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會有影響。

2.5 要提高社會對自考學生的認同。樹立正確的人才評價機制。現在有很多用人單位,以“證”“取”人。這樣的話,對于那樣有才華但是沒有文憑的人來說,確實是一件不公平的事情。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習動機的提升是一個值得我們重視的話題。除了自考學生自身以外,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反應及時調整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取得學歷的基礎上真正可以學有所用。關愛學生,鼓勵學生,從教學方法上幫助學生提高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取得學歷的同時能真正地學到一些知識。

參考文獻:

[1]靳希斌.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制度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何剛.論自學考試在構建終身教育體系中的作用[D].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篇3

關鍵詞:高職院校;輔導員;需求

Abstract: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counselors demand is also growing; but in the current college counseling team, but there are many such development uncoordinated phenomenon. The main reasons include the counselors' work intensity and pay is not proportional, the chance of promotion, lack of work is not enough.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even more so, 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ll over the country more and more, the number of students has increased; on the other hand, the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mostly failed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or performance is low, relatively low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the management difficulty is big. So the counselor needs and requirements are new defini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unselor; demand

中圖分類號:G241.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高職院校師資及生源狀況

首先,高職院校的學生大多數來自職業高中(中專)部分來自己普通高中的高考落榜生,還有很大一部分高職仍舊招收五年大專生,也就是初中畢業生;按照目前的錄取次序,整體錄取工作排所有高等院校之后,這無疑使生源質量長期始終處于較低水平,進入高職的學生大多是在中、高考競爭中處于劣勢,失去進入普通高校機會的差生。而在當前生源緊張而高等院校又如此泛濫的情況下,高職學生的培養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又不得不放大招生范圍,放寬招生政策,當然就不可能兼顧生源質量問題。高職學生入學后不管是五年制或是三年制,盡管在年齡上他們有著差距,或是在認可度上與普通大學有區別,但在社會上,他們也是公認的大學生。但在社會上,特別是在工作招聘等場合,這類學生通常會要受到與變通大學生不相的待見。

2.高職院校學生輔導員需求現狀

2.1學生數量對輔導員的需求

據相關部門統計,2008年截止全國已一共有高職高專院校1168所,在校生近880萬人,這不論是學生數量還是學校數量,都占據全日制普通高校本專科在校生的47%。幾乎每個省份都有幾十所類似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如湖南省內就是將近四十幾所高職高專,這些學校數量遠超出省內普通高等學校。這些學校聚集了絕大多數學習成績低等差生;因此,從數量上講,需要大量的輔導老師。

2.2高職學生心理特征對輔導員的需求

當前大學學生絕大多數為90后,許多人頭腦中充滿著好奇心和無限夢幻,喜追時代潮流、追星,其思想易被社會輿論左右,從眾心理很強,立場缺少堅定性。同時,這部分學生因高考失敗或其他原因又有較強的失落感與自卑感。他們把進入高職院校學習看成迫不得已,在學習上往往動力不足。,而且,在眾多的高職高專學校,不但招收三年制大學專,同時還招收五年制大專(三年制大專是指高中畢業進入高職院校,五年制大專是指初中畢業進入高職院校);從這兩個學制來看,帶五年制比帶三年制更難,兩個學制的學生幾乎都是初中或高中畢業生中最差的學生,尤其上五后制,在校學習周期長,他們總認為自己離畢業還早,對于就業壓力、人生等根本不關注,年齡偏小;因此,很多學生無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行為習慣差;他們的大多精力集中在學習之外,力求通過各種斜徑來張顯個性;絕大部分為獨生子女,很大程度上形成了惟我獨尊的習慣,從未嘗過艱辛,根本受不起挫折、磨難,缺少與困難抗爭的意識;因此從高職院校學生的心里狀況看,特別需要專職的輔導員進行針對性指導。

2.3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對輔導員的需求

不論是五年制大專還是三年制大專,其學生工作都離不開輔導員的參與,對于五年制而言,他們的前二年實際上是中等職業教育。大多數學生為未成年人,教師不但要承擔教學責任,還要承擔他們的一部分監護責任,實際上他們的教育還只能算是中等教育,與高等教育是有區別的,前者主要依靠他人管理和他人關愛,后者則注意自我管理。但很多高職院校五年制高職與三年制高職并存已是目前的一種傾向,因此通常采取基本相同的管理模式進行統一管理,考核標準也基本相同,放松對學生的管理;他們實際上自控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都不很差,因此更需要專職輔導老師進行管理。

3.高職院校輔導員現狀

3.1專業知識結構不合理

2006年7月,教育部頒布《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中明確指出:高校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由此可見,輔導員是具有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專門人才。他們的管理水平基本上決定了高校學生的素質層次。但大多數高校輔導員特別是高職院校,在聘任選擇上基本是就地取材,挑選本系的或從本專業領域內招聘。雖然這些人有專業優勢,但缺少心理學、教育學等專業培訓,對學生管理的知識和技能也不豐富,高職院校輔導員職責主要還是學生的思政工作,一是他們正處于青春期過渡,二是相對沒有普通高校學習、生活的氛圍和環境。而在大部分高職院校的現任輔導員中,所學專業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關的(如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教育學等)等特別少,許多既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思想政治學習,也沒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際經驗,而是通過其他方式直接進入輔導員待業,其專業性不強。

3.2工作缺位嚴重

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能力弱化是指他們經過長期工作后,能力不但沒有得到提升,反而有所退化;一名輔導員至少要面對200甚至多達300、400名學生。這些學生們的一切事務基本上都要經由輔導員來處理。輔導員每天都忙于學生管理工作的具體事務,長期疲于奔命,容易產生厭煩心理,使工作陷入低水平的重復和沒有任何上進的惡性循環之中。不僅沒有時間在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方面獲得自我提高,更沒有時間外地進修學習。致使其形成滿足現狀的安逸思想,職業水平越來越低,工作能力缺位。

3.3管理機制不完善導致職責不清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輔導員管理體系主要實行的是院、系兩級條塊管理,有些高職院校將一些系自稱為學院,比如(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人文科技學院),但是卻難以明確輔導員的工作任務和職責,使得輔導員處于學院管理結構的最底層,接受多重行政管理。在實際工作中,院系任何行政機關和部門幾乎都可以指揮輔導員,造成他們工作多且雜,事無巨細,成了名義上教師,事實上的“保姆”、“警察”和“消防員”,無數非本職工作也被摧到他們身上。這些職責不清的問題嚴重影響高職院校輔導員的構建。

4.高職院校輔導員培養模式探析

4.1明析職責,強化職業定位

輔導員隊伍建設需要高素質的專門人才作為戰略支撐;作為高職院校管理工作的特殊隊伍,其工作能力培養模式考量首先應從招聘做起;就是說輔導員的選聘要結合實際,充分考慮其被聘者的職業化和專業化發展,包括他的基本素質和工作潛能,盡可能在思想政治教育相關領域進行挑選,堅持業務、作風、紀律三大標準;劃清其工作職責,使他們的工作更專業化,職責更明確。讓其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具有一定的發展時間和空間、提高和自身能力。在職業定位上更需轉變輔導員將其工作當成臨時過渡的觀念。

4.2加強專門人才培養體系

當前學生工作領域大大拓寬了,除單純的學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外,心里輔導、助學管理、課外實踐、職業生涯規劃和設計等都涉及。輔導員需要應用多這就對輔導員的知識要求更加廣而多,加強培訓也就成了促進輔導員工作能力進化的有效途徑。相關部門應建立成套的輔導員培訓體系,高職院校要設立專項培訓經費,定期安排其在職進修培訓。為輔導員工作能力提升提供有利平臺。

4.3完善管理體制

輔導員長期以來一直處于高職院校多層管理體系之中,事務繁瑣,職責分工分不明,又極不具歸宿感和成就感。所以,高職院校應對輔導員建立起統一的管理體系,即由學校某個部門統一領導、統一培訓、統一考核。而不是任何部門均可管理和發號施令。以《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中對輔導員的定位為標準完善管理體制,科學設定輔導員職責,出臺對應工作配套文件,從而保證其能夠專心工作。

4.4健全激勵體制

高職院校需健全輔導員激勵體制,激發其工作熱情,使他們的工作具有成就感,從而提升工作能力。第一要加強輔導員職業理想化教育,提高自我認識和領悟,激發動力來源,形成他們在本職工作中的成就感和責任心。第二要提高輔導員工作的地位,形成與其工作相匹配的評價、考核、晉升機制,使他們真正融入到高職院校教師隊伍中去。

參考文獻:

[1]張文強.高校政治輔導員職業化研究【M】.河南大學出版社.2007.9

篇4

關鍵詞 高職高專院校 學生 管理模式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1 高職高專學生的特點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經濟的發展,我國高職高專教育也隨之不斷發展,現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技術型專業型人才。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差距,使得高職高專的學生與普通本科生存在著一定的差距,要提高高職高專學生的各方面素質,讓高職高專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當前高職高職高院校肩負著重任。

當前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在以下幾個方面與普通本科生存在著一定的區別。一是文化素質方面,高職院校學生在科學文化素質上與本科院校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二是在自我管理方面,不少學生不遵守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自我管理有所欠缺;三是動手能力方面,高職高專院校培養的是技術型人才,因此,與普通本科生相比,高職高專學生的動手能力比較強;四是在理想信念方面,由于在高職高專院校中的學生學習的動力不夠,學習的積極性不強,不少學生厭倦學習等。①

2 高職高專學生管理工作的特殊性

高職高專院校與高中、中專學校不同,與普通本科院校也不相同,是介于中專學校與本科院校中間的一種高職院校模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背景的特殊性,我國高等教育從早期的精英化轉變為現在的大眾化,大眾化的高等教育模式使得我國的高職高專教育規模不斷擴大,到目前為止,高職高專院校已經占總高校的一半,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隨著高校的擴招,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數量不斷增加,高職高專教育的特殊性和學生的生源結構等使得高職高專院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另一方面,是表現的特殊性,高職高專院校的教育是根據職業和崗位進行設立的,具有強烈的職業性、技術性、實踐性和專門性特征。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實踐等都與社會實踐緊密聯系在一起。據有關部門調查顯示,高職高專院校中的學生有50%以上是獨生子女,進入大學之后,遠離父母家人,在生活和學習上都遇到了巨大的困難,高職高專院校中的貧困生普遍增多,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層出不窮等,導致高職高專院校在學生的教育與管理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從上述兩個方面可以看出,高職高專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具有強烈的特殊性,這就要求高職高專院校要改變傳統的學生教育與管理模式,完善管理體系,在管理內容和管理的方式上適應社會的需求和學生的特點,把專業教育與思想教育、教育與管理、學校教育與自我教育結合起來,構建新型的教育與管理模式。

3 當前高職高專學生的管理模式

3.1 沿用中專模式

首先是沿用中專模式進行高職高專學生的管理,這主要是因為高職高專學生的自律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普遍比本科學生低,同時,因為我國有不少高職高專院校是從中專升格成的,導致不少高職高專院校采用中專學校的“保姆式”管理模式進行管理,采用全程、全方位的監控和封閉性管理。這種管理模式下,教師的主要任務還是傳授專業知識,各個班級均配備一名班主任,主要工作任務是指導和管理學生的生活和紀律。作為大專層次的教育,高職高專學生無法接受全封閉式的管理。例如,江西省某職業技術學院分了幾個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中專、有五年高職、有三年大專,由于學生的層次過多,使得該校采用的管理模式就是沿用中專管理的模式。

3.2 照搬本科院校模式

第二種是照搬本科院校的管理模式,這種模式下,教師的主要任務重在授業,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由各院系的輔導員擔任,也有學校為每個專業設置班主任,以幫助輔導員管理本班的學生。這種管理模式與本科院校的相似,都講究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教師只在其中擔任著引導的作用,在學生的心理引導方面有所欠缺,這種模式把教育與管理分割開來,缺乏嚴格的管理方面的制約。

3.3 折中模式

第三種是折中模式,有專門的教師負責傳授專業知識,學生的教育管理由各院系和專業的專業與兼職輔導員負責。普遍情況下,一名兼職輔導員負責2個班級,而專職的輔導員負責的學生在200人左右。這種模式具與本科院校的管理有著相似點,又在輔導員的職責方面有一定的區別,是介于本科院校和中專學校之間的管理模式。②

4 新形勢下的高職高專學生管理模式

上面三種管理模式各有缺點和不足,不適合用在新形勢下的高職高專管理當中,構建四位一體的管理模式,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四位一體模式下,要配備專門的專業顧問,這些專業顧問可以從本校的優秀教師中進行選拔,專業的顧問有三條原則:一是幫助輔導員專業的開展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把教育與管理結合起來;二是由專業顧問直接進行專業思想和學習方面的指導;三是收集輔導員和學生的信息,并及時向教師反饋,這種方式有利于教師及時改進教學方式。

四位一體模式下,配備專門的年級輔導員,年級輔導員從優秀的專職輔導員中選取,年級輔導員的職責是負責一個年級的學生管理工作,要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管理工作,幫助輔導員協調輔導員與班級之間的關系。

四位一體模式下,要配備專門的輔導員助理,一般情況下,輔導員助理有輔導員從優秀的學生中選取,輔導員助理的主要工作職責是協助與配合輔導員開展學生各方面的管理工作,是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連接點。這種模式形成了專業顧問、年級輔導、輔導員和輔導員助理四位一體的管理模式,四者之間相互配合、相互協作。

5 結語

總之,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教育與管理要堅持以人為本,全方面培養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選擇教育與管理模式的同時,要充分考慮社會的需求與學生的要求,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選用科學合理的管理模式。③

注釋

① 俞永飛,李俠,張先平.高職高專學生管理體制問題與思考[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1(2):5-9.

篇5

關鍵詞:成人高等教育;新農村建設;高等農業院校

一 廣東省鄉村從業人員文化和科技素質及基層農業科技人才現狀

在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本和技術資本已成為創造社會財富的主體,對經濟的增長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廣東省農民文化和科技素質卻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據統計,2006年廣東省的農村從業人員(指鄉村人口中16歲以上參加生產經營活動并取得實物或貨幣收入的人員)中,文盲與半文盲占3.7%,小學文化程度者占24.9%,初中文化程度者占53.8%,高中文化程度者占12.2%,中專文化程度者占3.8%,大專及大專以上文化程度者占1.7%;沒有受過專業培訓的從事第一產業的勞動力占所有勞動力的總數的95.5%,受過各種專業培訓的從事第二、三產業的勞動力僅占總從事人數的26.4%。而發達國家農民的文化素質都很高,如受過大學及良好職業技術教育的農民,英國占78%,德國占67%,日本占59%;美國大部分農場主都是農學院畢業;荷蘭農民大部分是高級中等專業農校畢業,而且每年還有將近20%的農民進入各類職業教育學校,接受專業性的繼續教育。

廣東省不單是農民文化和科技素質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才也是數量少,職稱、學歷層次低。2005年縣、鄉兩級基層國有單位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共有專業技術人員9878人,他們的學歷及職稱構成是,具研究生、本科、大專、中專和其他學歷者分別占0.56%、10.71%、34.40%、35.66%和18.67%,具高級、中初、初級和未評職稱者分別占1.08%、17.40%、62.45%和19.07%。我國農業技術人員約占農業人口的0.06%(遠低于美國的0.24%和日本的0.28%),高等農業人才在農村一級幾乎是空白。

二 發揮高等農業院校優勢,面向農村基層發展成人高等教育

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科技素質和現代文明素質,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之策,是促進農村發展、建設新農村的直接動力。正如前文分析,目前我國農民文化科技素質、農業人力資本現實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培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需要的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者的任務艱巨、形勢緊迫。

高等農業院校的主干學科和主要學科是農科,而農業、農村、農民需要的人才、技術、科研成果以及社會服務,主要還是農科的,這種供需對口的對應關系,是我國高等農業教育的特色所決定的,是我國高等農業教育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在促進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進程中,高等農業院校作為培養和造就高素質、創造性農業人才的搖籃、作為農業科技知識創新與科技攻關的主要基地、作為建立和完善我國農業教育體系提高農業教育水平的龍頭,在培養農業人才方面能發揮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眾所周知,目前我國的高等農業院校學歷教育有兩種培養模式,一是通過普通高考錄取的全日制高等學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二是通過成人高考錄取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即高等函授教育和業余大學教育。這兩種人才培養模式相比較,全日制高等學歷教育培養模式培養的人才不單數量相對較少,且其培養出來的人才難于或不肯走進農村、走向農民,鄉村從業人員也已不太可能脫產走進大學接受高等教育;高等農業院校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可以將大學的高等教育直接搬到基層、走進農村,使鄉村從業人員能就近并結合工作需要在職接受高等教育,這種人才培養模式,不單是人才培養的數量相對多,更重要的是能面向基層、面向鄉村從業人員,培養出能直接結合新農村建設需要、能立足農村、服務農村的農民身份的大學生。高等農業院校要走進農業、走進農村、走向農民,要為新農村建設培養大量的農業科技人才,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是最有效且不可替代的途徑。

三 面向農村基層發展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策略

(一)制定相關政策,為鄉村從業人員接受成人高等教育開“直通車”

鄉村從業人員能否接受成人高等教育,關鍵是能否“就近讀書”、“入學低門檻”和“讀書低收費”。要制定有利于具有相當于高中文化程度的鄉村從業人員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的相應政策:(1)相關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要給農業高校面向基層發展成人高等教育“松綁”,“落實政策”,允許高等農業院校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函授教育輔導站暫行規程》(國家教育委員會教成[1993]12號)中的有關規定,在縣(市)、鄉鎮基層自主設立校外教學點,以方便鄉村從業人員就近在職讀書。只有能就近讀書,才能使鄉村從業人員接受成人高等教育。(2)對鄉村從業人員的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制度實行政策傾斜。目前設置的全國成人高考入學門檻相對鄉村從業人員而言太高,應允許農業高校面向鄉村從業人員自主招生、自主考試錄取,寬進嚴出,為鄉村從業人員中的優秀青年人繼續深造創造條件,打通農村有志青年通向成人高等教育的“綠色通道”,大量招收具有相當于高中文化程度的鄉村從業人員,培養農民身份的大學生,為新農村建設培養大量的人才。只有入學門檻低,鄉村從業人員才有機會接受成人高等教育。(3)加大政府財政支持。對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的鄉村從業人員大學生實行低收費培養方式,使他們能夠讀得起書。目前多數農民仍然不太富裕,甚至還很貧困。廣東目前的高等函授教育年學費為2700元左右,而2006年廣東省農村居民家庭平均純收入為5079.78元/人,因此,再加上學生中的日常生活消費,學費負擔仍然太高,沒有經費資助,多數農民仍然無法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國家財政應該也完全有能力承擔起培養鄉村從業人員大學生的費用,而且,從加入WTO后的政府職能看,加大對農民教育的經費投入,是政府公共公財政的一項重要任務,這也是對農業的最佳投入。

(二)設置有利于新農村建設的對口專業,培養應用型、實用型人才

相關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要給農業高校面向基層發展成人高等教育“放權”,允許面向農村基層舉辦成人高等教育的高等農業院校,根據區域經濟發展需要,靈活自主地設置服務于新農村建設的對口專業來培養鄉村從業人員大學生。

面向農村基層的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應與普通大學生的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有區別。成人高等教育不是要把鄉村從業人員大學生培養成研究型、學術型人才,而是要把鄉村從業人員大學生培養成面向基層,面向生產、經營和管理第一線的應用型、實用型人才。與之相適應,面向農村基層的成人高等教育要體現高職教育特色,按“能力中心”教學模型組織教學:不單純追求學科的系統性和完整性,而是強調綜合性、實用性,即篩選出學科中與能力直接有關、且使用頻率較高的專業知識,配合實踐性教育環節,形成一個以綜合能力培養為主的教育體系,基礎理論和專業理論教學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以掌握概念、強化應用為教學重點;專業課教學內容要加強針對性、強調實用性或技藝性;能力培養要貫穿教學全過程,加強實踐教學環節,使學生得到比較系統的、扎實的職業能力技能訓練。

此外,還要結合新農村建設需要設置大量專業課程,在專業課程選修上不做硬性強求,讓鄉村從業人員根據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和其本人工作實際修讀課程,使學生學到真正實用的本領。

篇6

關鍵詞:終身教育體系;高等教育;定位;功能

中圖分類號:G7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0717(2013)03-0108-05

收稿日期: 2013-02-30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終身教育理論體系的建構研究——基于可持續發展視角的分析”(JL092)。

作者簡介:向志強(1967-),男,湖南邵陽人,湖南大學新聞傳播與影視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媒介經濟、文化產業與教育經濟研究。

我國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的建設已經開始實施,考慮到我國國情以及國外發達國家的建設經驗,中國終身教育體系建設絕不是另起爐灶,而是必然依托現有高等教育體系來實施。經過建國以來60多年的發展,中國當前的高等教育已初步形成了多層次、多元化、門類繁多、具有中國特色、較為成熟的高等教育體系。按照性質差異,大體可分為普通高等教育(含普通高等學科教育、普通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含電大系統為代表的遠程開放教育、教育考試院主辦的高等自學考試教育)以及民辦高等教育三大類,這也是俗稱的“三駕馬車”。在建設和完善我國終身教育體系的過程中,應充分發揮“三匹馬”各自的優勢,并準確定位各自功能,這對于協同推進終身教育體系建設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終身教育體系的“第一駕”——普通高等教育

(一)普通高等學校教育

長期以來,我國普通高等學校教育機構設立了成人教育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分別舉辦成人學歷教育和非學歷培訓教育。隨著遠程網絡教育、自學考試教育的迅速崛起,普通高等學校教育的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的發展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主要表現在大學教育由精英教育轉向大眾教育,成人學歷與非學歷教育的供應類型出現多元化競爭。普通高等學校教育在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新形勢下,充滿了機遇和挑戰,需要重新審視其定位和功能。

普通高等學校教育應承擔起服務終身學習社會的重任,開展高層次學歷教育滿足社會成員進一步提升學歷的需求,開展本、專科學歷教育滿足社會成員對品牌高校的全日制成人學歷教育需求。普通高等學校教育還應充分利用自身教育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非學歷繼續教育,結合自身特色和優勢,積極開發并承當起高端化、邊緣化、稀缺化、國際化的終身教育培訓項目,及時捕捉市場需求信息、學科前沿動態,實現產學研一體化,防止理論與實踐脫節,在服務終身教育的同時,健康快速地發展普通高等學校教育。

普通高等學校教育是終身教育體系中為社會成員提供中、高層次學歷教育的主力軍。我國目前已較為系統地建立起了從專科、學士、碩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普通高等學校教育體系。在終身教育體系下,普通高等學校教育以其優良的聲譽、雄厚的師資條件、規范的教學管理等絕對優勢成為了社會成員提升自身學歷層次的首選。對于專、本科層次的學歷教育,普通高校除了主要采取全日制成人教育形式外,也可采取全日制網絡教育或與考試院合作開展全日制自考助學教育等方式進行,實現共享普通高等學校教育優質師資、充分利用閑置軟、硬件教育資源的目的。

普通高等學校教育是終身教育體系中非通用性、高端培訓教育的主要提供者,主要從事滿足市場稀缺的專業培訓和中高端教育培訓,例如為校內、外學員提供出國前英語培訓、高級企業總裁進修、企業研發人員專業培訓等。這類培訓主要由普通高等學校教育機構中的繼續教育部門來承擔,在彌補了終身教育市場需求空白的同時,也開發和培育了普通高等學校教育的特色非學歷教育項目。這不僅擴大了教育機構的社會服務功能和影響,還進一步創立了高等學校教育的特色品牌,實現了終身教育體系下普通高等學校教育所具有的獨特的非學歷教育功能。

普通高等學校教育是終身教育體系中國際合作教育的“領頭羊”。國際合作辦學如要取得理想成效,往往要求國內高校有較強的辦學基礎和國際影響力[1]。與其他幾類高等教育相比普通高等學校教育通常具有更強的實力和師資來開展國際合作,既可開展在校生交流教育項目、國際合作培養本科生、外國留學生項目等多種形式的學歷教育,也可開展具有國際認證的職業資格培訓或以國外吸收引進的國際品牌教學資源為基礎,融入國內的非學歷教育培訓,例如北大青鳥項目、國際注冊會計師、注冊金融分析師、精算師等國際化考證培訓等等,這些都為終身教育體系中的國際合作教育填補了空白。

(二)普通高等職業技術教育

根據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我國在推進建設終身教育體系過程中的一個重要且關鍵的高等教育領域是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對于高職教育的傳統看法是,這類緊密聯系職業崗位的高等教育應當僅僅屬于職前教育,主要培養全日制在校生的職業技能,為今后畢業求職奠定基礎。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升級,終身教育體系被賦予了一個重要任務——培養能不斷適應職業崗位內容變化的終身學習型產業人才。這種新的職業技能領域的終身教育需求,使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定位和功能發生了悄然的改變。

終身教育體系中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應當定位于服務職前和職后學員的高等職業技能教育領域,既包含高職學歷教育(專、本科),也包含高職非學歷培訓教育[2]。具體來說,即以學員職業崗位需求的技能為目標,以高職學院為教育實施主體,利用其在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領域的專業教學資源、專兼職師資力量、校企合作實訓基地、校內高仿真實訓軟硬件設施以及“雙證書”職業技能輔導與鑒定等方面所具有的其他高等教育、企業培訓不可比擬和替代的專業教育優勢,來培養、培訓“動手能力強、留得住、用得上”的服務地方優勢、特色產業發展所急需的職業技能人才。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是終身教育體系下各行業在職技術人員更新、提升專業技能的主陣地。隨著科技發展和電子信息、自動控制技術在各行業、各生產環節的大規模運用,生產技術人員技術控制、管理所需知識也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即使是科班出身的專技人員,也必然出現專業技能快速折舊,需不斷更新、升級專業知識與技能的迫切需要。在終身教育體系的各子教育領域中,只有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學歷和非學歷教育能滿足這種需求。

終身教育體系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能為職業轉崗人員提供轉崗所必需的業務培訓。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個產業的發展與全國乃至全球的需求緊密相連,產業升級、結構調整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動態過程。這就意味著不少企業、生產崗位也要隨之進行整合調整,原有的技術人員為適應新的工作崗位必然要接受新的專業技能培訓。除少數大規模企業能依托自身培訓機構開展為數不多的通用型崗位培訓外,絕大多數企業的員工還需利用業余時間,進入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接受有針對性的轉崗技能培訓。這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先將高職教育納入終身教育體系的動因所在。

二、終身教育體系的“第二駕”——成人高等教育

(一)電大系統為代表的遠程開放教育

電大教育是改革開放后誕生的,電大舉辦過函授、成人教育、電大普通大專班、注冊視聽生和遠程開放教育。電大從1979年開辦至今的33年里,始終存在一定程度的生存危機和發展困難,這與電大的定位不準有關。長期以來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一直將電大定位為服務于當地經濟的成人高校,從30余年的實踐來看,這種定位是不夠準確的。電大一直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從采取廣播電視函授教學到現在的現代遠程開放式教學方式,確實是屬于一般的成人高等教育范疇。但全國44所省級電大在舉辦遠程教育的同時,很多省的電大也先后舉辦了電大普通大專班(2006年前)和高等職業教育,這兩類教育已不再屬于成人教育領域,而是實實在在的擁有頒發大專畢業文憑的普通大學學歷教育[3]。

在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新形勢下,以電大系統為代表的遠程開放高等教育在終身教育體系中應當如何定位、發揮什么樣的功能?筆者認為,終身教育與學歷教育相比更具有公益性和非義務性,而電大系統一直以來被譽為“平民進步的階梯”,為社會成員提供進一步充實自我、提供受教育的機會。因此,在終身教育體系下電大系統為代表的遠程開放高等教育首先應當定位為公辦的非義務教育,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的同時也要由政府、社會、受教育者三者來分擔教育成本。

電大的培訓繼續教育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辦學經驗,與各級勞動技能鑒定機構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不少技能鑒定的培訓和考試就是直接依托各級電大分校來舉辦的。因此,電大系統應當是終身教育體系下高等職業繼續教育培訓的骨干力量。電大系統應當成為終身教育體系下高等遠程開放教育的支柱力量和服務平臺。電大系統是采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由中央、省、市、縣四級電大統籌規劃、資源共享、分級辦學、分級管理的全國性遠程開放教育系統。電大的開放教育不僅彌補了傳統普通高等學校教育的供給不足,而且也探索了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充分運用了現代教育技術,建設了較為成熟的開放網絡學習資源平臺,是終身教育體系可以直接依賴的最現實、最成熟的實施形式。

以電大系統為代表的遠程開放教育是終身教育體系中高等學歷教育的主力軍。傳統的普通高等學歷教育主要面向全日制在校生,這種學歷教育是一種職前專業知識的學歷教育。遠程開放教育則是主要面向在職人員,為其提供利用業余時間獲取大學學歷教育的機會。例如中央電大和省級電大分別具有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密切需要的眾多專業本、專科教育舉辦權和學位授予權。目前僅電大系統的開放教育在校生就有356萬人,占全國高校在校生人數的10%以上,可見電大系統為代表的遠程開放教育在終身教育體系中將繼續進一步發揮其在職人員學歷提升主力軍的功能。

電大系統為代表的遠程開放教育能為終身教育體系提供重要支持服務。我國的終身教育從提出到現在的建設初級階段,主要采取了依托各級地方電大系統和各級政府教育部門的辦法。例如各省教育主管部門依托省級電大分別成立了終身教育辦公室和終身教育促進委員會,通過政府主導,電大系統提供各級遠程教育公共服務體系來快速推進遠程終身教育服務體系的建設。依托電大系統省、市、縣、村多層級教學管理系統的三網(天網、地網、人網)優勢,成立社區學院或社區學習中心,大力發展社區終身教育。此外,還可與其他普通高校合作,將電大系統的網絡平臺優勢與普通高校優質教學資源優勢相結合,進一步拓寬終身教育的內容和形式,極大地滿足任何地區、任何人員的任何終身教育需求。

電大系統為代表的遠程開放教育將在終身教育體系的非學歷培訓教育中發揮重要作用。終身教育體系下的學習型社會對人的工作技能和人對自身素質的要求都日益提高,人們對有利于自身工作、職業、素質、興趣等發展的培訓學習將更加重視,這直接導致對非學歷培訓市場需求的日益增長。傳統的電大系統就是職業培訓、繼續教育的主陣地,可以預見在終身教育體系中,電大系統為代表的遠程開放教育將進一步開展形式多樣的職業技能認證培訓和服務終身教育需要的實用生活技能知識培訓。

(二)高等自學考試教育

高等自學考試教育是我國獨創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成人高等教育形式,其以自主學習為基礎,以考試為目的和指向,具有經濟性、開放性和靈活性等特征。自1981年創立以來,以其公平的教育模式、過硬的培養質量、便捷的學習考試形式等優勢,吸引了廣大學員的加入,規模迅速擴大,為推動學習型社會的建設,構建終身教育體系以及促進高等教育的迅速普及做出了巨大貢獻[4]。但2000年以來,在普通高等教育擴招、其他成人教育形式興起以及自學考試中助學機構的違規操作導致自考聲譽急降等背景下,自學考試教育生源呈現出下降趨勢。如何對其在終身教育體系建設中進行重新定位,與時俱進地不斷發展、完善自學考試的終身教育功能,對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意義重大。

高等自學考試教育作為我國特有的成人高等教育形式,有其存在和發展的內在機理。終身教育體系中的高等自學考試教育應當定位于服務有自主學習需求的任何群體,其比遠程開放教育、普通高校成人學歷教育對學習條件的要求更加寬松,是一種符合中國國情、能應用于學歷和非學歷教育、最能體現終身教育學習理念、具有公平競爭、廣泛適應性的終身教育形式。

高等自學考試教育為缺乏計算機網絡的山區、農村或計算機操作技術缺乏、自身障礙等不便接受遠程教育或普通高等教育的人群提供了終身教育學習的途徑。自學考試教育與遠程開放教育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自學考試強調完全的自學,助學輔導并不是必需的環節;遠程開放教育則是將教學資源置于教學網絡平臺上讓學生自主學習,輔之以網絡教學輔導。這使得遠程教育必須在有計算機網絡的地方才能實施,而自學考試則完全沒有這個限制,平時的學習主要依托教材及輔導資料,只有在特定的考試時間才到指定的鄉鎮或中心考點集中參加考試。

高等自學考試教育是實現“以人為本、公平接受教育、完全自主學習”的終身教育理念的重要高等教育類型。高等自學考試具有全民均可參與、考試標準公平統一,以學員為主導、完全意義上自主學習的性質。選擇參加自學考試的學員往往自主學習意識強烈,學習自律性強,自學素質和學習基礎較好,其強烈的求知欲使其具有較端正的學習態度、較高的學習效率以及較理想的學習效果。這就決定了高等自學考試教育是一種高效、經濟、有利于培養學員非智力素質、自學能力的理想而獨特的終身教育形式。能充分發揮終身教育中其他教育類型不可比擬的優勢:以最佳的考試教育形式結合全國最大的考試平臺,實現以公平考試引導學員自主學習的終身教育功能[5]。

三、終身教育體系的“第三駕”——民辦高等教育

由于受到私有制意識形態的影響,我國的民辦高等教育長期以來發展緩慢。直到21世紀初,在國家高等教育大規模擴招的背景下,民辦高等教育才真正迎來了大發展大繁榮時代,私人、團體、企業集團、公辦高校等各類投資主體出資舉辦了普通專、本科民辦高等院校、獨立學院、民辦職業技術學院等。在短短的10年左右的時間里,民辦高等院校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迅猛發展。截止到2009年末,全國共有民辦高校640所,畢業學生總計819 921人。可見我國的民辦高等教育已初具規模,在終身教育中起到了日益重要的作用。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也將民辦教育的發展規劃放到了一個突出的位置,明確提出把民辦教育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系,重新確立并提升了民辦教育的戰略地位。這對于當前發展空間受公辦高校擠壓的中國民辦高等教育而言,是一個極大的利好政策。

在鼓勵民辦教育大發展的背景下,民辦高等教育在終身教育體系建設中應如何更新其定位和功能呢?民辦高等教育在西方教育發達國家是一種較為常見的高等教育和終身教育形式,其往往擁有多元融資渠道、靈活的運營機制、多層次多類型的教育選擇供給,因而具有廣闊的空間和較強的市場生存能力。在我國,終身教育體系中的民辦高等教育應當定位于主要服務非學歷高等教育培訓以及彌補高等教育的供給不足,并以高等職業技能培訓、證書培訓、社區學院以及農民高等教育作為其業務拓展的重要領域。因民辦高等教育有其獨特的機制優勢,是探索和創新終身教育運行機制的先鋒隊,成為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生力軍。

民辦高等教育能彌補公辦高等教育的遺漏空間,補充國家提供的高等教育、終身教育學習機會的不足,減輕國家教育投入不足的壓力。由于歷史和國情等原因,我國的教育財政性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不足4%,低于世界5.1%的平均水平。我國民辦高等教育大規模發展,也是在財政投入的公辦高等教育遠遠不能滿足“上大學”的巨大需求背景下出現的。現在開展的學習型社會建設、構建終身教育體系,也離不開國家的巨大投入。由于終身教育在很多實施領域都帶有公益性的特點,可以預見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等公辦教育在終身教育體系建設中仍然將遇到政府投入資金受限的瓶頸,加上公辦高校的積極性、精力有限等因素的影響,必然導致很多終身教育項目的開展難以全面覆蓋或開展的質量不高。這都給民辦高等教育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憑借對市場需求的靈敏把握和機制上的靈活性,民辦高等教育機構依賴其多元化籌資渠道的優勢,將迅速彌補終身教育體系建設中公辦高等教育不能或沒有實現的終身教育供給空間。

民辦高等教育能發揮公辦教育不可比擬的終身教育機制優勢。公辦高等教育長期受計劃體制控制,市場靈敏度低,對受教育者的訴求和利益關注不夠,而這些都是民辦高等教育的終身教育優勢所在。民辦高等院校在管理體系、專業設置、師資調配方面則緊貼市場需求,較少出現公辦高等教育在專業設置和培養過程中常常存在的“專業過時,尾大不掉”、“教學內容與社會脫節”、“學生缺乏動手技能”等弊病。可見,依據機制上的天然優勢,民辦高等教育將在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中,進一步發揮其普通公辦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不可替代的終身教育機制優勢。

在當前終身教育體系建設過程中,我國各類型、各層次的高等教育都應當認真分析自身特點和優勢,對自身進行準確定位和功能界定,避免走以往“先上馬后備鞍”、重復建設和無序競爭的老路。我國高等教育的“三駕馬車”只有依據對其自身定位和功能的準確判斷,制定相應的發展規劃,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實施和進行資源互補,才能更好地發揮各自功能,滿足學習型社會中人們對各類終身教育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黃建如,劉瑞芹.馬來西亞高等教育適應終身教育需求的變革[J].大學教育科學,2005(2):79-82.

[2] 史國棟,陳志方,陳劍鶴.高等職業教育與終身教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89-91.

[3] 葛道凱.電大在終身教育體系建設中大有作為[N].中國教育報,2007-12-14(01).

篇7

摘要:本文通過研究專科學生心理思想及特質,為促進國民高等教育辦學質量,為國家培養一線人才,提出“安、進”教育的思想。通過深化這種教育思想,對于學生學習機職業生涯定位及參加工作乃至人生具有重要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貫穿這樣的思想,對于工作及教學也會有促進作用。

關鍵詞: 教育;專科教育;應用

引言

專科教育在國民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部分,它是比本科教育年限稍低的為社會培養具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才。專科在高考后收分普遍較低,學生學習書本知識能力普遍相對較本科學生低及學習自覺性與其他本科學生也具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面對專科學生,這一比較特別的群體,教育的道路“任重而道遠”。

一、“安,進”教育思想提出的背景

大多數專科老師,都會有一個感受,就是在學生們在學習理解知識能力方面略偏低,在學習態度方面有些隨意,在學習自覺性方面不足。許多學生在上課方面,遲到早退,行動遲緩,態度極其懶散。在實踐能力培養方面,態度不認真,“破罐子破摔”的態度比比皆是。究其緣由,一種是許多學生家庭條件優越,讀完高中后,覺得孩子年齡還小,繼續讀書可以混人長大,對其如何學習成長不做過多要求。一種是,本來一直不熱愛學習,迫于就業文憑需要,不得不在學校在讀三年取得大專畢業證。還有一種是,高考失利,但是又不得不來上專科,于是有一種失落感和挫敗感,最后對學習失去興趣。不管是那種原因,很少學生是自己愿意來讀專科的,或多或少的帶有一些不情愿。所以在此背景上提出作者教育觀點對專科學生進行“安,進”思想教育。

二、 “安,進”教育思想的含義

所謂“安,進“教育思想,“安”即是“既來之,則安之”,安撫學生的各種煩躁的心情,讓其安心學習,當一個人靜下心來從事某一項事情的時候,其潛力是無窮的。所謂“進”就是采用方式讓學生不甘現狀,鼓勵學生積極“奮進”。“安”“進”的順序是不能夠隨意顛倒的,只有學生在接受客觀條件的前提下,安穩的情緒中時,才能更好的奮發前進。

三、“安、進”教育思想在專科教育中的應用

(一)對于受眾學生

專科教育在全國高等教育占很部分,因此專科教育的質量對高等教育的質量有重要的影響,專科學生在數量上也占有較大的優勢,因此,在進行國民教育建設上不容忽視。

“安,進”教育思想,是需要在專科學生進校時對其進行思想教育和心理輔導。首先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課程,各種專業講座及成立心理咨詢中心,安撫學生各種不良的心理情緒。開設大學生職業規劃方面的活動或者課程,讓學生能夠明確未來自己努力的方向,減少一些疑惑,對于其發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其次,對學生生活進行關懷,不是輔導員(班主任)才有的職責,作為每個教育工作者,善于發現學生生活中的矛盾,糾紛或者困難,也是對學生的一種鼓勵及自身工作責任心得體現。再次,平時上課期間,對學生旁敲側擊的進行“安、進”思想輔導,在上課課堂上,“潛移默化”的去影響一些學生。另外,培養一批積極奮進的學生,起在學生中起“帶頭”作用,形成一種較好的學習生活氛圍。對學生進行勵志教育,身邊周圍或者名人的成功成才等方面的先進事跡,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積極奮進,最終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為以后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對于教師者自身

同時,對于教師自身“安,進”教育思想同樣十分重要,以一顆安定的心,專科教育的教師相對于其他性質的高校教師,在科研方面可能略薄。因此,在教育學生“既來之,則安之”的同時,自身投入到教育事業,便應當盡職盡責的尾學生服務,安心做好“教書育人”的社會職責。對全體教育者,加強教育心理學的學習,對于自身及學生都具有較大的好處。安心做好“教書育人”的社會職責。“活到老,學到老”的專研精神和態度,那么對于高等教育教師水平和教育質量都具有較大的提高,因此在教人的同時,也是在進行自我教育和提升。

四、總結

通過在專科教育的始終貫徹“安、進”教育思想,有利于安定學生浮躁的心氣,催生其奮發前進的動力,對于國家高等教育質量具有較大的提高。對于培養專業技術實用型人才具有較大的作用,形成努力奮斗的環境氣氛,有利于專科學校的繼承和發展,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體現。因此“既來之,則安之”的平靜心境及“活到老、學到老”奮斗意志“靜、動”結合將會有意向不到的收獲。

參考文獻:

[1]張娟,郭煒煜.大學創新教育面臨的困境及其對策(J).教育研究2005年5月第31卷第3期208~209

篇8

[關鍵詞]職業院校;學生;思想政治

職業教育與普通高校教育相比具有特殊性,尤其是在人才培養目標上。總的目標原則的差異也決定了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特色。當代高職生思想活動的特點,是新時期高職院校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高職院校在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上,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培養行業精神,提高市場經濟理論水平等。總而言之,要在對高職學生實際思想狀況深入了解的基礎上,有的放矢的展開工作。

一、高職學生思想深處存在的問題

(一)政治活動的參與熱情不高

高職學生思想現狀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參與政治活動的熱情不高。如果將普通高校學生依成績好壞進行劃分,則據國家的招生計劃及高職生的錄取批次,高職生生源則屬于高中學生中成績較低的學生,這些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學習中,最大的一個特點便是缺少教師的關愛,因為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使得高中教學更加偏向于有希望考入本科的學生。因此這就導致了成績中等偏下的學生缺乏較強的組織紀律觀念,思想松散懶惰,應付老師布置的各種任務和作業,努力完成的少。思想上能認同正確的價值觀,但缺乏實際行動的支持。他們又與那些頑固不化的問題青年有所不同,但也有別于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他們有著較強的可塑性,管理得當可以變好,管理不當也可以變壞。對此應當嚴加管理,進行持之以恒地教育。他們不主動的積極的學習政治理論,甚至還存在的逆反心理。不但不熱衷與一般性政治活動,而且對一些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表現冷漠。

(二)理論修養與實踐能力不相稱

在目前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高職學生大部分都能從思想上認同正確的價值觀,但在少數高職學生中間也存在著知行不一的現象,這種現象有兩種表現,他們普遍贊同人的價值大小取決于對社會的貢獻大小,他們也知道一個人格高尚的人應當積極的奉獻愛心、奉獻社會,但是他們卻不愿與身體力行的去實踐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另外一種表現就是,他們都反對自私自利的極端個人主義,但在遇到自己的利益與群體利益發生沖突時卻都又為了私利而犧牲群體利益。這種知行不一的現象意味著,及時他們的思想政治科目開始成績再高,也難以對他們的行為產生影響。

(三)學生受自卑心理影響較重

目前高職學生普遍有自卑感的心理負擔。他們雖然也身處高等教育序列,但普遍還是缺乏一種健康的大學精神,這與高職院校在政策上的特殊性有很大關系。例如高職院校不能與普通高等學校享受同樣的戶籍政策,也沒有同樣的派遣證等等這些政策上的差異使學生們自認為這是對成績差的學生的不公正待遇,因而也就增加了他們的自卑感。而且這些高職院校收費較高,高職錄取的批次在大專以后,錄取分數在大專以下,收費卻高出大專很多,這也是高職學生產生自卑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由于學校和社會對高職院校的宣傳不足,高職院校的品牌意識也不強,造成高職學生普遍沒有歸屬感。這又是高職學生自卑心理的根源之一。就客觀事實而言在高考錄取工作中,高職學生與普通高校在政策上存在很大的差異性。這些差異性導致了高職學生認為他們無法與普通高校的學生享受同等的待遇,自認為低人一等,這就在他們心理產生了自卑感。這種自卑心理也使得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受到一定影響,使他們無法正確看待自己的未來和現在,自信心大受損害。

二、改善高職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對策

(一)拓寬思想政治教育渠道,重視社會實踐的德育功能

改善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主陣地是課堂。課堂教育是學生在思想政治領域形成是非觀的最初環境。除了課堂教育,還有一些別開生面且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如高職院校的學生處、團委、各系支部、輔導員和班主任的工作等。除了校內的機構和場所,還有豐富的校外資源,如農村、工廠、醫院、城鎮社區、革命紀念地、紀念館、博物院、歷史人物事跡等等,這些場所在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都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在對高職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高職院校既要堅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而且還要注意以豐富多彩的形式開展這種思想政治教育渠道,重視社會實踐的德育功能。

(二)充分利用課堂教學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高職學生中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問題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了不利影響,如高職學生在學習、人際交往、考試焦慮等方面的障礙,針對這一問題應當給以系統的分析和集體咨詢,尤其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教學中注意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關系。在實踐中檢驗理論,以理論指導學生們的親身實踐,同時,還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不但要救助問題學生還要積極預防,盡早引導學生樹立愛護心理和自我救護意識,將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到底。為此,還應通過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課對學生進行系統教育。

篇9

【文章摘要】

藝術類圖書作為圖書出版的一個類別,其產品結構包括藝術書籍、藝術教材等。文章主要從藝術書籍、藝術教材的出版現狀、市場容量及出版特點等方面入手,分析了藝術類圖書出版的總體市場概況、發展前景與出版問題,并從規范意識、精品意識、人才意識及數字化意識等方向提出建議,以進一步開拓藝術圖書市場的發展領域與發展空間。

【關鍵詞】

藝術圖書出版;藝術書籍;藝術教材;現狀;特點;發展

從黨的十六大以來,為了更好地落實《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新聞出版產業進行了實質性的體制改革,產業結構日趨優化,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創新業態及戰略發展空間逐步拓展,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也不斷提升。新聞出版產業作為資源消耗低、產業鏈條長、發展領域廣的文化產業的一個類別,已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在國民經濟發展的戰略全局中凸顯出重要的作用與地位。如2011年,全國新聞出版產業總產出超過1.5萬億元,實現營業收入14568.6億元,較2010年增長17.7%;增加值4021.6億元,增長14.8%,占同期國內生產總值(GDP)的0.9%(數據來源2011年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我們選取2009―2011年期間新聞出版產業各項經濟指標數據(見表1所示),來觀察新聞出版業發展的增長速度。

說明:資產總額、凈資產(所有者權益)、納稅總額均未包括數字出版。

數據來源:2011年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

從表1中可以看到,新聞出版產業,從行業的增加值、營業收入、利潤總額等方面都呈現出一種可持續發展的速度,整體質量與經濟效益逐步提高。

1 圖書出版的現狀與產品結構

1.1 圖書出版現狀

圖書出版作為新聞出版產業中的一個主要類別,與新聞出版產業主要類別的期刊、報紙、音像制品、電子出版進行比較,發展狀況具有較大的優勢。本文選取2011年新聞出版業主要類別出版物的相關指標數據,進行比較,來反映出圖書出版物與各類別出版物的整體概況與發展現狀(見表2所示):

說明:未包括數字出版、 復制、 出版物及版權輸出、引進。

數據來源:2011年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

從表2中的數據可以看到,在圖書、期刊、報紙、音像制品和電子出版物中,圖書的品種最多,其后依次為錄像制品、錄音制品、電子出版物和期刊,報紙最少;圖書出版與報紙出版在總印張、定價總金額、增加值、營業收入及利潤總額中都占據主要地位;電子出版物作為新興類別,相對傳統紙質出版,還具有相當大的差距。

1.2 圖書出版的產品結構

新聞出版業各類別出版物,都有著不同的產品結構。作為新聞出版業主要類別的圖書出版,其產品結構主要包括:書籍、教材與圖片三大類。

書籍指的是使用中國標準書號或統一書號,但不屬于課本和圖片的出版物,包括:“社會科學總類、哲學類、政治、法律類、經濟類、文學類、藝術類、文化教育類、.醫學類、農業科學類、交通運輸類、綜合性圖書等22類出版物”。教材指的是使用中國標準書號或統一書號的教材及教材習題解答等書籍,包括:中學、小學、中專、技校、職校、大專以上高等教育機構及其他學校;圖片等指的是各種印刷圖片、繪畫單片、折頁及附錄等。

本文選取2011年圖書出版不同產品結構的一些指標數據,制作出表3,以更好地分析目前圖書出版各產品結構的發行現狀:

數據來源:2011年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

在表3中,我們可以看到,書籍在圖書結構中,無論是品種、定價總金額等方面都占據較大的比重,其品種數量占圖書的78.6%,總印數占圖書的54.8%,定價總金額占68.3%,均位居第一;其次是教材,位居第二。將2011年全國書籍和教材合計起來,分別占到圖書品種的99.8%、總印數的99.9%、接近總印張的100.0%和定價總金額的99.9%。

2 藝術類圖書的出版類別與出版現狀

2.1 藝術類圖書的出版類別

藝術類圖書作為圖書出版單位中的一個類別,其產品結構同樣包括:藝術書籍、藝術教材與藝術圖片。

1)藝術書籍:包括藝術專著、藝術畫冊、舞蹈音樂書籍、藝術設計專業書籍、藝術欣賞書籍、藝術課程輔導書籍(針對大學、大專、中專等藝術教學課程所編寫的輔導書籍)、高考輔導書籍(針對各高校專業與考題方向所編寫的輔導書籍)等;

2)藝術教材:包括中小學義務美術與音樂等藝術教材;普通大學、大專、中專等藝術教材;成人及函授大學、大專業余藝術教育教材;研究生教材。

3)藝術圖片:包括繪畫印刷品、年畫、美術畫片、攝影圖片等。

2.2 我國藝術圖書的出版現狀

筆者從藝術類圖書的三個類別:藝術書籍、藝術教材與藝術圖片的出版概況來分析目前我國藝術圖書的出版現狀:

2.2.1 我國藝術類書籍的出版種類與出版概況

有關藝術方面的書籍主要分為:表演藝術、視聽藝術、視覺表現三大類藝術書籍。

表演藝術書籍:有關音樂(聲樂、器樂)、表演、播音主持等方面的書籍;視聽藝術書籍:有關歌劇、戲劇、電影等方面的書籍;視覺表現藝術書籍:有關畫冊、藝術設計、書法、藝術教育理論、藝術欣賞等方面的書籍;其中“畫冊包括:素描,油畫,雕塑,壁畫,版畫,國畫,水彩畫,水粉畫,蛋彩畫等;藝術設計包括:服裝設計、廣告設計、室內設計、建筑藝術設計、會展設計”等方面。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藝術書籍的出版得到快速發展。如:2011年在使用中國標準書號的22類出版物中,藝術類書籍印數為17468萬冊(張),占總印數的2.27%;藝術類書籍印張為1254779千印張,占總印張的1.98%;藝術類書籍與2010年相比,種數增長18.10%(初版增長11.14%),總印數增長24.91%,總印張增長26.94%,總定價增長28.21%”。

本文依據新聞總署的新聞出版業基本情況的統計數字,選取近五年的藝術書籍出版數據,可以看到我國藝術書籍出版的出版現狀(見表4):

數據來源:新聞出版總署統計信息2007――2011年全國新聞出版業基本情況

http:///govpublic/1003.shtml

2.2.2 我國藝術教材的市場容量及出版概況:

我國藝術類教材市場主要集中在藝術基礎教育與藝術類高等教育方面,主要包括:普通小學、中學、高中的美術、音樂教材;中等職業學校藝術類教材;普通本、專科藝術類教材;成人本、專科藝術類教材;文學藝術類研究生教材等。可見,我國藝術類教材的市場容量與學生的在校學生數密切相關。為此,通過2011年我國普通小學、中學、高中在校學生數及高等教育藝術類在校學生數,能看出目前我國藝術教材的整體市場容量(見表5)。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11年

3 不同類別藝術圖書出版的市場特點

3.1 藝術書籍的出版特點

近年來,藝術書籍的出版有著驚人的發展速度,藝術品種與藝術專業種類的數量劇增。但在這種繁榮的背景下,一部分出版機構從逐利的角度,還有一部分人從職稱評定的現實方面出發,對藝術專業書籍的專業質量與精品意識,還是有著功利化、平庸化的一些情況出現。因而,各種類藝術書籍(視覺表現、表演藝術、視聽藝術三大類)從出版評價標準、藝術學術規范以及專業藝術書籍的編寫、編輯等方面,都有著自己的出版特點。

對于表演藝術、視聽藝術、視覺表現三大類藝術書籍,要具有較強的專業指導性。另外,對于畫冊、藝術設計、藝術攝影等視覺藝術書籍,要有高清晰度的畫面與準確的色彩還原度。在版式編排設計上要注重變化與對比,不落俗套,具有一流水平的專業內容。

3.2 藝術教材的出版特點

中小學基礎教育階段的藝術教材編寫,應該嚴格按照教育主管部門的教學大綱,應體現出藝術課程的目標、性質、內容標準、基本理念及藝術價值。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藝術素質,將學生的藝術素養和藝術能力整合發展,中小學藝術教材的編寫已經逐漸走向美術、音樂與舞蹈等多學科的綜合與聯系,以形成美好的審美情感、審美觀與基本藝術素養。

相對基礎教育階段的藝術教材來說,藝術類高等教育教材編寫則有著比較寬松的出版環境與自主出版空間,此類教材目前受政府引導,但已經由出版社和院校主導決定,具有一定的開放性。但由教育主管部門主導的國家級及省級規劃教材,如國家“十一五”、“十二五”規劃教材,其申請與審批則非常嚴格。 高等教育階段的藝術教材,要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從基本概念、原理人手,注重內容以實踐的聯系度,要以專業表現與實踐運用為導向。

4 藝術圖書出版中的問題

隨著物質條件的豐富,人們對藝術的需求與藝術教育得到迅速發展,進一步促使藝術圖書出版的日趨旺盛。但在這種藝術圖書繁榮的市場背景中,我們不難發現藝術圖書發展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狀況,以幫助進一步探討藝術圖書的良性發展空間:

4.1 藝術圖書市場不規范,產品同質化現象強,結構協調失衡

現在有很多藝術圖書往往以商業利益為主,一味迎合市場的需要,另外也存在一些作者頻繁參與各種藝術書籍與教材的編寫,這些造成了藝術圖書市場的出版現狀混亂,藝術圖書選題與內容的同質化。目前,藝術圖書市場資源分散,存在著產業集中度低,資源配置不盡合理,產業結構整體規范較差,結構協調失衡,惡性競爭壓力大等現象,這種現象造成許多出版機構處于一種發展不均衡及虧損的狀態,使得藝術圖書庫存也逐漸增大,成為資產質量不斷下降的不良資產,在一定程度上浪費了大量出版費用及出版資源。

4.2 藝術書籍的評價標準體系缺失,專業品質有待提高,創新能力不足

藝術書籍的品質,離不開一支高水平的專業作者隊伍及專業編輯力量。由于現在許多出版社在藝術書籍出版時往往依賴某些專家,沒有建立起完善、多層次、國際化的藝術專業作者隊伍,造成了藝術作者隊伍資源稀缺,結構比較單一。另外,當前藝術圖書學術研究比較浮躁,可操作性的評價體系與標準缺失,且缺乏具有較強藝術學識水平與鑒賞力的專業編輯,加上出版社往往更多關注發行數量與經濟效益,這一切都使得藝術書籍的水準差異較大,市場生命周期較短,降低了藝術圖書出版的專業質量、獨創性與含金量。還有,在這個新媒體時代,藝術圖書內容的呈現形式應豐富多彩,應該更注重創新能力,注重結合新的載體來搭載不同的內容,以進一步拓展藝術圖書市場的發展空間。

4.3 藝術教材的理論與實踐脫節,系統化不夠強

在高等教育大發展的時期,高校藝術教材不僅具有一定的專業理論厚度,能夠率先反映學術界的研究動態,促進藝術教材出版領域的教師作者隊伍的建設;另一方面,高等藝術學校的教材,在編寫中,更應與社會藝術實踐有一定的聯系與結合。目前,高校藝術教材對于一般性專業理論有系統的闡述,但理論與社會實踐需求、實踐運用有一定的脫節性,需要更務實的藝術指導,需要把握藝術最新動態的新技術、新知識、新工藝等實踐案例與運用表現,應系統化地將各藝術體系的理論與實踐統一起來,才能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開闊的藝術思維。

【參考文獻】

[1]柳斌杰:《以時不我待精神引領產業大發展》[EB/OL].中國新聞網,[2010―01―06],

http:///cul/news/2010/01-06/2055851.shtml

[2]蔣建國:《新聞出版業實現大跨越、大發展、大繁榮》[EB/OL].東方網,[2012―11―11],

[3]《2009年全國新聞出版業基本情況》[EB/OL].新聞出版總署統計公報,[2010―09―07],

http:///govpublic/60.shtml

[4]《藝術展覽》[EB/OL].百度百科網,[2010―1―18]

[5]《什么是美術》[EB/OL].百度文庫網

[6]《2011年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EB/OL].新聞出版總署統計信息,[2012―07―12]

[7]張喬:《綜合的藝術史及其寫作要素―解析和》[J].藝術教育, 2012,01 ,32―33頁

[8]張喬:《綜合的藝術史及其寫作要素―解析和》[J].藝術教育, 2012,01,32―33頁

[9]水明:《數字出版中的新媒體藝術語言》[J].西北美術,2010,01,18―19頁

[10]孟耀:《高校學報發展數字出版的問題與對策》[J].航海教育研究,2008,04,112―114頁

[11]郭麗杰:《網絡環境下館藏資源建設的思考》[J].圖書館學刊,2003,06,32―33頁

[12]鄭麗娟:《從電子出版物的特點看其發展》[J].綏化師專學報,第21卷第3期,2001,09, 134―135頁

篇10

關鍵詞:高職;人才培養質量;高技能人才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8-0164-02

所謂高等教育質量,是指高等教育的屬性是否滿足高等教育主體的需要及其滿足的程度。今天,高等教育已經由精英階段步入大眾化階段,由于時代的變遷,高等教育由社會邊緣走向社會中心,關涉到更多利益相關者;滿足各利益相關者的基本價值訴求,成為高等教育質量新的歷史使命。根據利益相關者理論,我校高職專科制定了相應的力爭讓所有的利益相關者實現價值訴求的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建設需要,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敬業和創新精神,牢固掌握必備的文化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既具有一定的相關專業理論水平,又有較強操作能力的,面向基層、面向生產和管理服務第一線,能夠勝任基層企業需要,具備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的高技能人才。圍繞這一目標,我校高職專科的人才培養從社會的關注視角,增強高技能人才的培養質量,服務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從企業的關注視角,培養和輸送高水平的高技能人才;從學生的關注視角,通過提升教育教學以及就業指導與服務的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從學校的關注視角,服務于學校的本科建設,傳承電機高專的辦學品牌,保質保量完成各項就業指標。多年的實踐證明,我校高職專科的培養目標正確,定位準確,基本實現了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多元價值取向。

一、從“招得進,入學率高”看我校專科品牌的吸引力大

近年來,我校高職專科生入學率都保持在高位,每個自然班人均保持在45人以上。入學率高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我校專科品牌在社會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培養質量和水平多年來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和好評。我校高職專科每年提前、超額完成招生指標,錄取率均超過100%,報到率連年走高。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以后,在外省市生源逐年遞增的形勢下,我校高職專科仍然保持了較高的報到率,這一點,沒有電機高專品牌的吸引是做不到的。

二、從“留得住,入學鞏固率高”看我校高職專科辦學質量水平高

據我校招生處的數據統計,我校高職專科每年招生、報到、退學比例較為穩定,入學之后退學學生數量占比不到1%,學生留得住,說明他們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之后,對學校有了認可和歸屬。我校高職學院實行一體化的學生管理和一體化的教學管理制度。在學校統一的二級學院組織框架下,健全各類教學和學生管理組織,全面推行崗位責任制,特別是建立了專業和課程管理責任制,實現教學質量的有效監控。通過組建直接向分管院長負責的學生學業指導中心、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學生職業技能咨詢和培訓中心、學生社團服務中心等團隊,形成學生素質教育體系和學生參與學院管理的機制。更新策略,創新模式,讓課堂跟著崗位目標走,教學模式跟著學生走,學生養成跟著職業生涯走,大膽改革評價體系,將新生從入學到畢業的“入學鞏固率”納入全校整體管理全過程,從業務處室、各專業部到每個年級班主任,從教學環節到對學生管理的具體崗位,都制定了定時定位動態考評、檢測、防控的辦法,有效解決了“留得住”的難題,使二年級以上學生入學鞏固率保持在95%以上。

三、從“走得順,就業率高”看我校高職專科高技能人才培養的素質強

我校高職專科就業率連續五年保持在98%以上水平,簽約率逐年上升,2012屆畢業生更是達到了簽約率93.32%的出色成績,高出上海市平均簽約率水平近18個百分點。簽約率、就業率比例客觀上反映了我校高職專科很好地達成了人才培養目標,培養素質強,適應企業、市場需求,得到用人單位認可。截至2013年12月31日的數據統計,歷屆錄用我校畢業生較多的企業均為國有大中型企業,如上海電氣電站集團、上海三菱電梯有限公司、上海鐵路局、上海申通地鐵集團、寶鋼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煙草集團、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等用人單位對我校高職專科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呈現連年增長的趨勢。我校高職專科擁有專任教師48人,師資隊伍中高級職稱比例占50%以上,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或學歷教師占總數的63.38%、“雙師型”教師占40%,這樣的師資配備水平在上海市同類高職院校中位居前列。同時,學院設有28個擁有先進設備的各類實驗實訓室,如電氣自動化實驗室、氣液電實驗室、光氣電實驗室、工業網絡自動化實驗室等,并擁有計算機中心、多媒體教室等現代化教學條件。校區已被定為全國數控網絡培訓中心、冷加工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全國CAD培訓網絡教學點和計算機信息技術考試站、上海市高職高專電氣自動化專業師資培訓基地。雄厚的師資以及先進的硬件配置為我校高職專科培養和輸送高質量的高技能人才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學院注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以就業為導向,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推進“雙證書”制度。把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學的重要環節,尤其對理工類的學生鼓勵掌握多項技能。2011年理工類畢業生中擁有各類高級證書比例近30%,擁有“雙證”率達90%以上,獲“多證”率達60%。在回訪中我們了解到,用人單位對我院畢業生動手能力、實際操作能力、敬業精神,以及工作穩定性、有繼續學習的要求和愿望等方面給予了較高評價。

四、從“留得住,就業鞏固率高”看我校高職專科人才發展的后勁足

畢業生擇業不穩定,從崗不適應,或先就業即失業、先上崗即下崗的現象比比皆是。究其原因,除勞動力市場“用工荒”給就業者帶來更多的擇業機會外,一個內在的因素就是學校培養質量不高,功夫不深,導致學非所用、對崗不準、無所適從,與廣大學子的體面勞動、光彩就業意愿形成極大的反差。每年開展企業調研,是我校的傳統。根據調研的數據顯示,我校高職專科畢業生畢業一年后的就業鞏固率保持在80%以上。用人單位對我校高職專科人才非常青睞,正因為人才留得下,穩得住,發展后勁足,才使得這些企業在我校招募高職專科畢業生人數能夠穩步提升。在招募我校專科生排名前十的單位中,多數為國有大中型企業,如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面向全市10所同類高校招募應屆生,而在我校的招募比例每年均保持在30%的水平;上海三菱電梯95%的應屆生都從我校專科生中進行招聘;華域汽車系統有限公司等都是我校專科生招聘的長期合作伙伴。校企合作冠名班至今已開辦20多個,工學交替的頂崗實習、技能定向培養的合作辦學等協議簽署每年保持在20家企業。這些數據是市場對我校專科生技能質量認可度的直觀檢驗。

五、從“‘薪’情好,就業滿意率高”,看我校專科辦學水平的認可度廣

以質量求生存,以效益求發展,推動我院高職專科人才培養可持續健康發展。據調查數據顯示,我校高職專科生畢業后,其第一年的薪資水平高于大專畢業生的平均水平工資區間。超過31%的畢業生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這一比例高于上海全市高職高專畢業生的月收入水平,甚至高于上海市本科生的月收入水平,在上海市的統計中,僅30%的本科生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而我校高職高專學生則達到并略超過這一水平。“薪”情好,是我校畢業生就業滿意度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另外,企業對我院畢業生也給予較高的評價,招聘的滿意度保持92%以上較高的水平。

六、從“考得上,升學率高”,看我校專科人才培養的質量優

讓有志深造的高職高專學生通過對口升學這個“立交橋”,向高等院校邁進,這是國家對職業教育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不同層次人才需求的戰略決策,也是從客觀上推進高等職業學校提高教學質量的本質所在。我校專升本招生面向全市十多所大專院校,如城市管理職業技術學院、劍橋學院、上海大學巴士汽車學院、上海海事職業技術學院等。近三年的數據統計結果顯示,我校高職專科每年的專升本考取比率逐年攀升,從2009年的51人,上升至2011年的138人。專升本考取比例的連年上升,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我校高職專科人才培養的質量。

在今后的辦學中,高職學院將在內涵與外延上進一步服務于學校的本科建設,為本科輸送更多優秀人才。進一步傳承電機學院高職教育的品牌,并結合目前高職(專科)發展的新特點,創新機制、提升內涵、培育特色、強化服務,使培養的學生更被社會接受、更受企業歡迎。

參考文獻:

[1]史秋衡,王愛萍.高等教育質量觀:從認識論向價值論轉變[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2):72-78.

[2]汪歙萍,上海畢業生就業與人才培養調研報告[M].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