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護士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9 11:23:5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高級護士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高級護士論文

高級護士論文:高級護士的護理質量探索

本文作者:賈嘩芳魏瓊工作單位:蘭州大學第一醫院手術室

值月高級責任護士每日完成分內工作,參與科內非正常工作時段的護理管理工作。值月高級責任護士參與科內非正常工作時段的護理管理工作,督查全面護理工作質量,并及時反饋與整改。當發生護理差錯、缺陷時及時向護長匯報并查明原因,組織討論和制訂整改措施。協助科護士長管理好手術室的秩序,解決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協調科室應急情況下的工作。作為一名值月高級責任護士應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幫助做好患者和家屬的溝通,協調人員、連臺手術、急危重患者手術的安排,制訂急危重患者的護理計劃,對一線護士的手術病人護理管理,專業技術及質量安全方面進行檢查、指導。加強醫護溝通,為一線護士更好地展開下一步的護理患者工作做好準備。值月高級責任護士檢查指導各項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嚴格落實手術室各項規章制度,各級護理人員都必須在制度的監控之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值月高級責任護士充分發揮高級責任護士的優勢,按區域擔任手術間無菌技術、規范操作指導及監督工作,加強實習生、進修生、輪轉護士的無菌觀念,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認真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對新人室的護理人員嚴格要求,使各種行為規范,遵守制度成為習慣,加強護理人員的醫德修養,培養其“慎獨”精神,時刻把醫療安全放在首位。加強醫院感染管理控制工作。醫院感染管理控制工作是醫院的重點,高級責任護士每月配合感染管理科完成各項目的檢測及檢查并達標。對手術各區域環境衛生進行監督檢查,指導分配到人,指導并加強保潔人員對保潔工具的正確清洗、消毒及合理使用,以及保潔人員的自我防護意識。督促做好專科儀器設備的管理工作,明確職責,定期檢查。規范手術專業配合,促進專業技能的提高,充分挖掘了護理人員的潛能,激勵了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安全意識方面,嚴把手術病人安全核查關,及時發現手術室管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杜絕安全隱患。每日主持晨會,及時報告科內發生的新特事件,就科內各工作崗位存在的問題進行交流溝通。按計劃組織科室民主生活會,對于檢查過程中出現頻次較高的問題重點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進行效果評估,使護理問題得到及時改正。月末完成各崗位工作總結并制定下階段工作計劃,值月高級責任護士每月以幻燈片的形式或書面向護理部匯報質控總結。

(l)實行高級責任護士值月管理,對科室作出了全方位、多渠道的管理,為手術室的發展提供參考建議,增加了管理者的執行力度,提高了團隊凝聚力。(2)高級責任護士值月管理,提高了手術室護理質量,杜絕了安全隱患,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準確、有效,有利于協調科室應急情況下的急救工作,有利于醫護、護患溝通,增強患者及家屬的信任及安全感。(3)充分發揮高級責任護士的責任感,潛能得到挖掘,以往所有護士都做同樣的工作,使部分經驗豐富的主管護師和護師缺乏上進心,沒有真正發揮其傳、幫、帶的作用,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4)值月高級責任護士通過對護士業務技術、理論知識、溝通能力、團隊精神等言傳身教,得到了一個很好的管理工作實踐和鍛煉的機會,其業務知識和工作能力也因此而得到不斷的提高。

查看全文

臨床護理論文撰寫對策分析論文

護理論文是對護理實踐中存在的某種護理問題或研究進行分析、討論和說明的一種論述性文章[1]。完成一篇高質量的護理論文,既是對所從事工作經驗的總結,更是傳播知識、開展護理科研、發展護理學科的重要途徑和方法。本文擬結合本人的寫作實踐,就臨床護理論文撰寫存在的難點和對策作一簡要介紹。

1撰寫護理論文存在的難點

起點低、累積少:盡管近十年普及不同形式的護理大專及以上教育,但目前我國護理隊伍仍以中專學歷為主體,即使在比較發達的上海市,在職護士中、大專以上學歷僅占3.1%[2,3],造成文化水平的局限;目前,臨床護士在業時間短,流失多,尤其是現在聘用合同制人數日趨增多,人員年輕、流動快、文化素質不高,使臨床護士整體的知識、經驗累積少,難以在理論上進行總結。

提高慢、更新難:護理學科的相對弱勢和對工作“簡單重復性”的誤解,護士外派學習機會相對較少,且自身也滿足于簡單重復性工作,因而獲取知識的途徑、能力受限,知識難以更新。

主動性差、創新難:在臨床工作中,護理工作平凡、瑣碎,多呈被動性,限制了自我發展的空間和創新意識的發揮。

缺乏寫作技巧:對初學者來說,由于缺乏寫作經驗,第一道難關便是找不到寫作的素材,其次是有了素材,又找不到寫作的靈感、方法和技巧。盡管不同論文的撰寫有其相對固定的格式,但面對不同的寫作方法、形式,寫作者的寫作水平、經驗也各不相同,有好的素材不一定能寫出好的文章。

查看全文

論文格式:臨床護理論文撰寫的難點和對策

護理論文是對護理實踐中存在的某種護理問題或研究進行分析、討論和說明的一種論述性文章[1]。完成一篇高質量的護理論文,既是對所從事工作經驗的總結,更是傳播知識、開展護理科研、發展護理學科的重要途徑和方法。本文擬結合本人的寫作實踐,就臨床護理論文撰寫存在的難點和對策作一簡要介紹。

1撰寫護理論文存在的難點

起點低、累積少:盡管近十年普及不同形式的護理大專及以上教育,但目前我國護理隊伍仍以中專學歷為主體,即使在比較發達的上海市,在職護士中、大專以上學歷僅占3.1%[2,3],造成文化水平的局限;目前,臨床護士在業時間短,流失多,尤其是現在聘用合同制人數日趨增多,人員年輕、流動快、文化素質不高,使臨床護士整體的知識、經驗累積少,難以在理論上進行總結。

提高慢、更新難:護理學科的相對弱勢和對工作“簡單重復性”的誤解,護士外派學習機會相對較少,且自身也滿足于簡單重復性工作,因而獲取知識的途徑、能力受限,知識難以更新。

主動性差、創新難:在臨床工作中,護理工作平凡、瑣碎,多呈被動性,限制了自我發展的空間和創新意識的發揮。

缺乏寫作技巧:對初學者來說,由于缺乏寫作經驗,第一道難關便是找不到寫作的素材,其次是有了素材,又找不到寫作的靈感、方法和技巧。盡管不同論文的撰寫有其相對固定的格式,但面對不同的寫作方法、形式,寫作者的寫作水平、經驗也各不相同,有好的素材不一定能寫出好的文章。

查看全文

衛生職稱制度改革探討

職稱是專業技術人才學術水平和專業能力的主要標志。職稱制度是專業技術人才評價和管理的基本制度,對于黨和政府團結凝聚專業技術人才、激勵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衛生健康行業是關系到國民身心健康的重要民生領域,有著專業性強、技術含量高等特點,此類行業的發展尤其依賴于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和選拔,而職稱的評定與晉升是激勵和選拔人才的必要途徑,特別是高級職稱人才的專業技術水平、綜合能力和自身素質的評審與考核,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衛生健康行業發展導向。因此,推進衛生職稱制度深化改革,優化高級職稱人才評審條件和相關制度對于衛生人力資源配置、高水平人才隊伍建設和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江蘇省職稱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的現狀分析

隨著全國各省(區、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高級職稱(以下簡稱高級職稱)申報和評價人數逐年增加,一些問題與矛盾逐漸暴露,其中,如何進一步優化高級職稱評價標準和指標,完善人才評價機制成為國內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的關注點之一。江蘇省于2021年進行了高級職稱政策分析研究,以全省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行業專家和衛生健康主管部門人員為調查對象,隨機發放問卷,最終收到有效樣本6111個。本研究通過調研了解江蘇省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對于高級職稱評定資格條件的選擇偏好,分析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現況,并提出優化建議,為江蘇省深入推進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完善衛生人才選拔機制和隊伍建設,科學合理制定相關政策提供依據和參考。在評價標準方面,一是雖然江蘇省在出臺的職稱評審相關政策文件中提出要破除“唯學歷、資歷”傾向,但醫療衛生行業對從業人員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有更高的要求。調查顯示,在學歷資歷方面,絕大多數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認為,評定高級職稱需要具備較高的學歷條件,例如,申報正高級或副高級職稱應達到本科學歷及以上。二是盡管政府出臺政策希望可以破除論文限制,但在此次對于職稱評定業績成果條件的偏好調查中,仍有近一半的人員認為申報職稱必須有論文條件,部分醫療機構在職稱評定時淡化論文要求,但不可否認論文的撰寫有助于醫務人員總結經驗,提高科研思維和邏輯能力。三是超過2/3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對于繼續教育在評價標準中的應用持認可態度。他們認為,繼續教育是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學習掌握各領域內的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方法必不可少的途徑之一。不過,醫師對于繼續教育應用的條件偏好于“不作要求”或“有要求但不限定學時、學分”。筆者分析,這可能與醫師需要臨床、科研兩手抓,日常工作量大,繼續教育課程可能會過多占用其工作或休息時間有關。在評價方式方面,絕大部分專業技術人員仍然支持在高級職稱評價中采取考試和評審相結合的方式,并且認為申報人員應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應嚴格遵守醫德規范,醫德考評不合格者不能將該年計入申報職稱的資歷年限,這樣才能與我國“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人才評價導向一致。但不同級別醫療機構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在職稱評定各項條件的選擇偏好上存在顯著差異。一級和二級醫療機構偏好于認為專科或中專學歷即可申報正高、副高級職稱,一級醫療機構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認為應提高繼續教育相關要求;二級醫療機構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在評價方式方面傾向于“以考代評”。而三級醫院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并不傾向于在職稱評審條件中對繼續教育提出較高要求,且三級醫療機構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傾向于“考評結合”。筆者分析偏好差異的原因,評價指標的內容存在偏好差異,可能是不同級別醫療機構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獲取相關領域前沿知識的途徑不盡相同。基層醫療機構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更需要通過繼續教育來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和能力,因此希望增加繼續教育在評價指標中的比重,例如,限定學時、學分,這樣基層醫療機構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在職稱申報和評定時將具備一定優勢。評價方式存在偏好差異,可能是由于三級醫療機構人力資源豐富,競爭相對較大,只依靠職稱考試難以選拔出更加優秀的人才,需要專家結合申報者的基本條件、學歷資歷、業績成果等其他方面進行評審,以保證衛生專業技術人才的質量。此外,不同專業技術崗位人員對于評價方式偏好也有顯著差異。醫護在職稱評定的評價方式偏好選擇上存在不同。醫師傾向于“以考代評”,而護士則傾向于“考評結合”。筆者分析其原因,對于醫師來說,其培養周期長、工作壓力較大,因此期望盡早晉升擴大自身影響、體現自身價值,同時也可以獲得患者的信賴;對于護士來說,各醫療機構護士數量較多,職稱晉升競爭大,考試加評審可以降低競爭壓力。

思考與建議

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對高級職稱評審條件的偏好和選擇對于改善江蘇省衛生人才職稱評價制度,優化人才評價機制和隊伍建設具有一定的意義,因此,衛生健康主管部門可考慮在制定相關舉措時將其作為借鑒。首先,加強醫療機構醫德醫風建設,提高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對醫德醫風的重視程度。高尚的醫德醫風是評價衛生領域人才的重要指標,各層級、各類別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在工作中都應以德為先。醫療機構要完善和優化單位醫德醫風評價體系,提高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業道德、思想品德的考核標準。其次,探索多元化的職稱評價方式,廣泛開展評聘結合的職稱評定方式。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申報評審,根據高級職稱崗位空缺擇優推薦人選進行考試和材料申報,可有效控制申報人員準備考試和申報材料的成本。再次,針對蘇南、蘇中、蘇北地區高級職稱評審現狀和專業技術人員偏好差異,應加強各地區人力資源配置的優化和平衡,因地制宜地制定評審制度。例如,蘇南地區三甲醫院可以提高對高級職稱申報人員的業績成果要求,適當降低繼續教育的學時、學分要求,鼓勵自學并提出一定的科研成果要求。最后,對于不同層級醫療機構、不同專業技術崗位類別人員應進行分級、分類評價,改變統一化標準,以突出不同級別和不同類型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特點。

作者:袁園 馬紅兵

查看全文

護理學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探討

護理學科正經歷著迅速發展階段,研究生教育逐漸成為護理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2010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議通過了護理學碩士專業學位(masterofnursingspecialist,MNS)設置方案[1]。這體現出我國的護理學高等教育逐漸與國際接軌,開始注重培養實用型人才。學術學位所要培養的是臨床護理專家、高級實踐護士,是“高層次、應用型、專科型”的護理人才。護理學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的實施,順應了護理專科化的發展趨勢,也將有利于護理學科的可持續發展,但是,由于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培養還處在一個起始階段,在該類型研究生的培養方向、課程設置、臨床實踐模式、考核評價等方面存在很大的空缺,有的甚至是零起點。但如何建立科學的培養方案,實現護理學專業學位教育的穩步發展,是各院校面臨的共同問題。結合我院具體情況,通過查閱文獻、訪談法和問卷調查法,建立了護理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

1資料與方法

通過對國外文獻庫PubMed,國內文獻庫中國學術期刊網等數據庫進行文獻查閱,并參考《教育部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于印發金融碩士等19種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自行設計問卷。問卷以封閉型選擇題為主,內容包括護理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方向、課程設置、專業實踐、評價體系等方面。對我院的碩士研究生導師、碩士研究生進行調查,已畢業學生通過郵件問卷調查,同時征求研究生教育管理干部、碩士生導師和研究生的意見。對一些個案問題,對導師、研究生進行研討、小組討論,共組織1次導師討論、2次研究生討論,內容主要針對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教育現狀、課程設置、臨床實踐等,并及時提煉主題。針對重要問題,對7位專家進行訪談,其中2位為護理教育專家,2位臨床護理管理者,3位經驗豐富(臨床工作>10年)的臨床護理工作者。

2結果

共發出問卷62份;其中研究生52份,回收有效問卷47份(90.4%);導師11份,回收有效問卷11份。多數調查對象和訪談對象表示現行的科學學位與專業學位培養上側重并無較大不同,應突出專業學位的臨床應用型特點,培養臨床護理專家、高級實踐護士。研究生與導師均認為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應側重于臨床護理、護理管理、專科護理等。專家提出應在課程上進行分類與細化,如糖尿病專科護理等。專業學位研究生應接受一定的管理培訓,如人力資源管理等。座談中導師組提出臨床實踐除各科輪轉外,應注重主要方向科室的實踐,并培養臨床帶教能力。研究生組提出應設置“雙導師”或“導師組”制度,除本身導師,應安排臨床導師指導實踐工作。多數認為對專業學位研究生考核與評價應包含科研能力(畢業論文)、臨床實踐能力考核(個案護理等)、臨床帶教能力等。在輪轉出科時應加設出科考試,包括個案護理、整體護理、護理查房,臨床案例分析和專科技能操作等。問卷調查結果見表1。

3討論

查看全文

護理專業高級職稱評價指標體系

摘要:通過對護理專業技術人員高級職稱評價現況分析,依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關于深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要求,采用文獻評閱法、專家咨詢法,初步建立護理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價指標體系,篩選科學、可行的評價指標,根據護理崗位設置及專業發展特點定義各個指標要素,根據工作實績平衡所占指標權重。

關鍵詞:護理專業;職稱晉級;評價指標

衛生專業人員技術職稱劃分是對員工工作能力與工作水平的認可[1]。建立科學、系統、規范的護理人員高級職稱評價指標體系,對于調動臨床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具有重要意義[2]。2021年6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健康委《關于深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的發布,標志著公立醫院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迎來了歷史性的重要變革。我院落實國家衛生人員技術職稱制度改革精神并根據醫院自身發展需求,建立醫院護理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價體系,細化評價標準,為醫院人力資源管理提供依據。

1護理專業技術人員高級職稱晉級評價存在的問題

護理專業技術人員職稱晉升未能根據專業特點建立不同學科的評價標準。其主要表現在:(1)醫院承擔各項醫療活動,涵蓋醫、護、藥、技等多專業學科,各學科崗位設置及專科特點不同,對人才培養需求也有所差異,評價體系單一,未進行有效學科劃分,使得評價體系不夠完善,未能科學客觀有效進行評價,不利于人才培養的梯隊建設。(2)護理專業職稱評價指標單一,護理專業職稱晉級評價指標缺乏對品德能力、工作量及專業能力的評價,評價指標傾向于業績成果,例如論文、課題等,導致臨床一線護理人員在職稱晉升面臨科研等壓力,不利于臨床一線隊伍的穩定,缺乏激勵護士致力于臨床一線的驅動力,限制了護士職業發展。(3)評價指標過于宏觀,未進行科學、系統細化及權重,在評聘中未能進行全面評價,降低了可信度及操作性。

2護理專業高級職稱晉級評價指標構建方法

查看全文

護理論文質量提高策略論文

【摘要】總結了提高護理論文水平及質量的有效方法。通過成立護理科研組及專家組,進行護理科研或論文寫作前期強化培訓、初期督促選題與課題指導、中期上報科研或論文寫作進度、論文完成后修改及指導投稿等工作,近3年護理數逐年上升。分別為47篇、71篇、9l篇。

【關鍵詞】護理研究;論文,學術;護理,監督

護理科研論文是傳播護理科研成果的重要環節。是護理學術交流不可缺少的途徑。近年來,我國護理人員的科研意識在逐步提高。但是由于我國高等護理教育起步比較晚,目前在醫院從事護理工作的護士中。有加的初始學歷為護理中專。隨著繼續教育的不斷重視,護理人員的學歷層次逐漸提高。但是仍然有多數護士感覺進行護理科研及撰寫護理論文難度較大。我們對本院600名護理人員的問卷調查顯示。

96%的護理人員科研知識缺乏。撰寫護理論文的能力欠缺。針對這種情況,從2006年9月開始。我們成立了護理科研組及科研專家組(下稱專家組)。著重進行護理科研與論文寫作的全程督促與指導,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一、護理科研組及專家組的人員組成和資質情況

我院護理部成立了由護理部負責人和護理科研骨干組成的護理科研組。組長由具有一定護理科研能力及管理能力的高級職稱護理人員擔任。其主要任務是制定年度護理科研管理工作計劃、各項管理制度及科研督導流程,并組織實施、指導與檢查等工作:聘請了本院的6名教授組成護理科研專家組,其中2名從事臨床醫療、教學與科研工作,1名為統計源醫學期刊副主編。1名是科研管理工作者(醫學統計學碩士),另2名是護理科研專家(曾為統計源護理期刊審稿專家)。專家組的任務是負責授課、審題與護理論文修改等工作。

查看全文

護士參與分級護理決策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分級護理決策深度訪談

論文摘要:[目的]了解醫院中分級護理醫囑的現狀及醫生和護士是否認同護士參與分級護理決策及有無能力參與。[方法]選取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級甲等醫院住院科室的10名護士長和8名科主任為訪談對象。[結果]8名護士長不認同醫生下達的分級護理醫囑,醫生認為分級護理醫囑沒有疑問;在護士決策分級護理的可行性問題,護士持肯定和否認態度各占一半,所有接受訪談醫生并不反對護士決策分級護理,不過7名醫生對護士決策分級護理的能力表示質疑,6名護士長認為自身已經具備下達分級護理的能力;在參與方式上,8名醫生和7名護士長認為醫護合作是比較理想的決策方式。[結論]對于分級護理由誰決策的問題上,護士持肯定和否認態度各占一半,而醫生則采取默認態度,不過對護士的能力表示質疑,而大多數護士認為已經具備下達分級護理的能力;醫護合作是醫生和護士都認為比較理想的方式。

分級護理,又叫等級護理,1956年由張開秀、黎秀芳前輩倡導提出,是按照衛生部統一制定的分級護理標準和要求,對不同病情的病人實施相應的護理和照顧的制度。分級護理在規范臨床醫療護理工作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執行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很多專家認為分級護理是護士為病人提供不同程度護理服務的依據,應由護士在對病人的健康狀況進行充分調查的基礎上做出[1-4]。為了調查醫護人員對這一觀點的認同情況,于2007年6月—2007年8月對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級甲等醫院的醫生和護士進行了訪談,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與方法采用目的抽樣的方法,選取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級甲等醫院住院科室10名護士長和8名科主任為訪談對象。收集資料采用面對面訪談法,訪談前向受訪者詳細說明研究的內容、目的和方法,獲得理解和同意,討論并選擇適當的訪談時間和地點,并承諾用編碼替代姓名,以保護隱私;訪談時注意觀察對方的表情變化,并認真記錄。時間在30min左右,每例進行l次或2次;訪談結束后,及時整理訪談內容,按照N1~N14和D1~D9依次給每位受訪者(護士和醫生)的訪談記錄編序并建立各自獨立的文檔。

1.2訪談內容主要包括:一般情況(包括年齡、文化程度、職稱、職務等);您對分級護理醫囑現狀的認識;您認為護士是否可以參與分級護理;您認為護士是否有能力參與分級護理決策。訪談中視具體情況和個案的情緒適當調整內容和數量。

查看全文

臨床護理管理積極性影響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臨床護理管理中應用分層級管理對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影響。方法抽選本院90名護理人員,并按照數字表法分為參照組與觀察組,均為45名,其中參照組接受護理人員臨床常規護理管理,觀察組接受分層級管理。比較兩組護理人員臨床管理效果。結果觀察組、參照組的工作積極性評分分別為(89.36±6.02)分、(72.36±5.36)分,理論知識評分分別為(87.21±5.82)分、(75.23±5.25),臨床操作評分分別為(88.02±3.24)分、(71.21±2.27)分,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分層級管理實施在臨床護理管理中對提高護理人員臨床管理效果具有積極意義,建議推廣。

關鍵詞:分層級管理;臨床護理;管理;臨床效果

隨著我國醫療條件的改善,人們對醫療服務提出來更高的要求。而臨床護理工作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患者治療效果及預后。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為了提升醫院整體的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要科學地配置護理人力資源,全方位地對護士分層管理模式進行實施,明確權限和職責,這樣才可保障護理質量[1]。本次研究重點對分層級管理實施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效果展開探究,詳細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本次研究選取2015年7月至2017年5月期間在本院就職的護理人員90名,入選護理人員均為女性,按照數字表法平均分為參照組與觀察組。參照組45例,年齡23~38歲,平均(28.36±1.28)歲;受教育程度:本科及以上12名、大專30名、中職3名。觀察組45例,年齡22~37歲,平均(27.26±1.22)歲;受教育程度:本科及以上10名、大專31名、中職4名。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1.2管理方法。對參照組護理人員開展常規護理管理,主要由護士長評價各個護理人員護理水平后分配各項的日常護理工作;與此同時,根據患者實際病情及不同科室對護理工作的要求指導護理人員制定護理方案,科學排班。對觀察組護理人員實施分層級管理,具體內容如下。1.2.1劃分護士層級。根據相關的要求,按照臨床護士的專業工作年限和工作能力、臨床護理水平和職稱以及學歷,設立層級崗位,包括助理護士和初級責任護士、高級責任護士和專科護士等,并確定N0~N4五個層次[2]。1.2.2明確每一層級護士的職責。初級責任護士:初級責任護士即N2、N1級,在診療和護理較重病情患者時,N2級護士要展開風險控制以及質量管理,確保提供的護理服務是連續和全面的,確保整體醫療的護理質量。N1級護士需實時地對患者的病情變化進行觀察,應用到已學技能,按照相關的規范和制度,開展患者的基礎生活護理工作,同時要同患者將和諧的醫患關系建立起來,使其教育需要得以滿足,有助于其緩解焦慮和緊張等負面情緒[3]。高級責任護士:高級責任護士即N3、N4級,在專科護士以及護士長的共同指導下,不僅要完成責任護士需完成的任務,還要管理危重和疑難患者展開專科護士,同護士長一起展開護理質量管控工作。此外,還應進行健康教育和護理會診、護理查房和出院隨訪指導的相關工作。助理護士:助理護士即N0級,在上級護士的相關指導下,助理護士要將非技術性的護理工作和基礎護理工作完成中,并配合上級護士展開相關的治療和檢查。1.2.3開展分層級的護士培訓工作。加大力度培訓N0級助理護士:對相關的培訓方案進行制定,包括考核方法和目標、進度和培訓內容,重點對N0護士的人文素養和實踐能力、專科的對癥處理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進行培養,這樣更利于其適應自身的覺得。同時,為了考察培訓效果,需進行理論考核和技能考核,對助理護士的單獨值班能力進行評估,這樣有利于下一階段調整培訓內容[4]。加大力度培訓初級責任護士:針對初級責任護士,高級責任護士要定期地示教護理操作,對病例討論以及業務查房進行組織,可讓初級責任護士作為查房主講,而高級護理需予以客觀點評,并對疑難問題進行解答。對于薄弱的專科知識點,需針對性地補給相關知識。此外,每年都應讓初級責任護士對護理病歷進行書寫,每一季度進行操作和理論考核,考核的成績納入到個人的檔案中。加大力度培訓高級責任護士:首先,要擔負起主講專科理論知識和示教操作的工作,投身于護理教育。其次,要參與外出進修和教育,掌握更為科學的護理管理以及護理方法,同時要主動地參與到護理科研,配合護士長一起對新項目以及新技術進行研究,每一年對護理論文進行,按照培訓的相關要求,每一年要針對高級責任護士展開一次組織考核[5]。1.2.4分層級的應用護士。科學地對護士人力進行配置:全院動態化地進行調整和安排,確保充足的人力配置和優化的人員結構,保證恰當的層級比例。首先,要結合護士崗位的護理需求和責任風險、技術難度和工作量以及專業內涵對護士人力進行配置。其次,在護理整個過程當中,需要責任制進行實行。再次,要確保患者享受的服務是同質化的、穩定的[6]。對工作模式進行改革:結合患者的病情和數量對護理小組進行劃分,一般每組包括3人,如:N0+N2+N3,N0+N2+N2,N0+N1+N3,每一護理小組都應完成患者進入醫院接受治療到出院整個階段的健康教育和護理工作。同時,要劃分成兩批高級責任護士以及專科護士,確保日班周期相對固定,讓其管理有一定護理難度或較重病情的患者,落實好指導以及督促下級護士的職責工作。1.3評估指標。分析兩組護理人員臨床管理效果,包括工作積極性、理論知識掌握及臨床操作情況,總分100分,評分越高表示優秀程度越高。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予以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查看全文

護士參與分級護理決策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分級護理決策深度訪談

論文摘要:[目的]了解醫院中分級護理醫囑的現狀及醫生和護士是否認同護士參與分級護理決策及有無能力參與。[方法]選取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級甲等醫院住院科室的10名護士長和8名科主任為訪談對象。[結果]8名護士長不認同醫生下達的分級護理醫囑,醫生認為分級護理醫囑沒有疑問;在護士決策分級護理的可行性問題,護士持肯定和否認態度各占一半,所有接受訪談醫生并不反對護士決策分級護理,不過7名醫生對護士決策分級護理的能力表示質疑,6名護士長認為自身已經具備下達分級護理的能力;在參與方式上,8名醫生和7名護士長認為醫護合作是比較理想的決策方式。[結論]對于分級護理由誰決策的問題上,護士持肯定和否認態度各占一半,而醫生則采取默認態度,不過對護士的能力表示質疑,而大多數護士認為已經具備下達分級護理的能力;醫護合作是醫生和護士都認為比較理想的方式。

分級護理,又叫等級護理,1956年由張開秀、黎秀芳前輩倡導提出,是按照衛生部統一制定的分級護理標準和要求,對不同病情的病人實施相應的護理和照顧的制度。分級護理在規范臨床醫療護理工作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執行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很多專家認為分級護理是護士為病人提供不同程度護理服務的依據,應由護士在對病人的健康狀況進行充分調查的基礎上做出[1-4]。為了調查醫護人員對這一觀點的認同情況,于2007年6月—2007年8月對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級甲等醫院的醫生和護士進行了訪談,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與方法采用目的抽樣的方法,選取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級甲等醫院住院科室10名護士長和8名科主任為訪談對象。收集資料采用面對面訪談法,訪談前向受訪者詳細說明研究的內容、目的和方法,獲得理解和同意,討論并選擇適當的訪談時間和地點,并承諾用編碼替代姓名,以保護隱私;訪談時注意觀察對方的表情變化,并認真記錄。時間在30min左右,每例進行l次或2次;訪談結束后,及時整理訪談內容,按照N1~N14和D1~D9依次給每位受訪者(護士和醫生)的訪談記錄編序并建立各自獨立的文檔。

1.2訪談內容主要包括:一般情況(包括年齡、文化程度、職稱、職務等);您對分級護理醫囑現狀的認識;您認為護士是否可以參與分級護理;您認為護士是否有能力參與分級護理決策。訪談中視具體情況和個案的情緒適當調整內容和數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