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消費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4 22:12:0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粉絲消費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微信公眾號大學生創業實踐探索
進入21世紀,隨著智能終端與移動網絡的普及,互聯網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據統計,騰訊微信用戶數已經超過6億,微信便捷的溝通方式與信息自由化傳播形式以及近90%用戶使用度和黏度,為眾多的商家產品推廣和宣傳帶來便利。同時,微信公眾號創業又因其具有低成本低門檻容錯率高的特點,非常適合缺少資金和人力資源的大學生創業團隊。
一、基于微信公眾號創業的優點
高達6億用戶群體的微信平臺,對傳統營銷行業帶來顛覆性的影響。相比其他宣傳渠道,微信公眾號創業具有以下優勢。(1)傳播有效性高。不同于博客、微博等社交平臺,微信是從熟人朋友中發展起來的社交平臺,其最初的傳播模式是一種熟人傳播。這樣一種基于信任的小眾傳播發展起來的用戶群,具有極高的信賴度和有效性,是傳統媒介無法做到的。2016年,微信進入20時代,微信社交關系從熟人社交逐漸演變為半熟人社交,通過微信這一平臺完成“六度人脈”銷售網絡的建設不再是天方夜譚,而是實實在在每天都在發生的事實。[1]一對多的公眾號傳播模式,直接將消息推送到手機,達到率和被觀看率幾乎是100%。(2)便捷的商家用戶溝通渠道。微信公眾號的推送與用戶留言這一功能,讓商家可以隨時隨地提供信息和服務,根據用戶需求調整銷售模式。微信公眾號的推出開放了微信對外接口,實現了第三方平臺的接入,讓微信公眾號營運者可以根據需要設置實現了微信會員卡、微信商城、微信團購等營銷功能。同時商家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了解用戶活躍度、用戶消費特點,調整銷售策略,貼近用戶需求。[2](3)成本低門檻容錯率高。微信創業最大的特點在于其“草根性”。申請微信公眾號手續非常簡單———有效身份證件與一個未綁定微信的電子郵箱,任何懷揣創業夢想的人都能在這一平臺上開設自己的公眾號。早期公眾號的運營,幾乎不需要創業者的資金成本,這樣幾乎“無門檻”的準入形式和低成本的運營模式,容錯率極高,非常適合早期創業的大學生團隊。
二、基于微信公眾號的大學生創業實踐探索
(1)做好公眾平臺的精準定位。大學生微信公眾號創業,首先做好平臺的精準定位。公眾號是準備面向本校“精耕細”做好推廣工作,還是面向整個大學生群體實施“廣撒網”策略,都值得創業者認真思量。公眾號的名稱和頭像要符合自己的微信定位,能夠直接體現定位,簡介一定要清晰明了,同時能夠吸引粉絲關注。公眾號的推送內容一定要突出自己的優勢,才能在眾多的公眾號推送中脫穎而出。(2)公眾號服務內容貼近大學生生活。豐富多彩的咨詢、實用便捷的服務是吸引大學生關注的最好方法。大學生創業公眾號若能抓住學生的需求提供服務,將極大提高創業成功率。大學生創業者可以立足在校生群體需求,通過便捷的網絡服務,提供訂餐、購物、查詢等功能,滿足用戶群體需求。最常見的大學生微信平臺服務功能有:校內便捷服務(校內失物招領、課表查詢、校內通知等)、公交線路查詢等服務。[3]以筆者所在高校為例,五個大三學生敏銳抓住學校畢業生論文修改苦不堪言,畢業生論文打印供不應求的市場需求,創建畢業生論文服務公眾號,面向本校畢業生提供論文格式修改工作和論文打印工作,因其緊貼學生需求、價格低廉、送貨上門等服務,通過微信裂變式傳播,讓這小小的創業團隊在2017年畢業季掙到創業的第一桶金。(3)做好線上線下推廣工作。首先做好線上推廣工作。除了利用朋友圈熟人鏈接推廣外,還可以通過學校相關網站、貼吧、論壇等發帖推廣,班級QQ群也是一個很好的推廣方式。除了線上推廣工作外,線下活動推廣的效果也不可小覷。例如與校園社團合作,幫忙校內社團招募通知、社團勤工助學宣傳、社團活動推廣等,做到社團推廣與公眾號推廣雙贏。線下推廣活動還可以考慮通過有獎活動的方式,例如掃碼抽水果,關注就送棒棒糖等方式,促使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公眾號的粉絲數。(4)微信平臺與等級培訓掛鉤。大學生對各類技術等級證書培訓的需求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大學生創業團隊若能與校外優質培訓機構合作,為學生提供實用的培訓考試攻略,為培訓機構提供廣告推廣業務,將是一條營銷新途徑。
三、結語
大學生消費心理服裝品牌推廣策略
[摘要]經濟發展日新月異,人們的消費觀念也隨之發生改變。如今大學生消費群體正在以蓬勃的激情和強大的消費能力推動服裝市場的發展。企業若要在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就必須洞悉消費群體的心理,針對大學生群體的消費心理及消費行為制定品牌形象和營銷策略。
[關鍵詞】大學生消費心理品牌定位推廣策略
一、時代變遷下服裝品牌的發展環境
(一)消費者心理變革。經濟結構的改變使得人們的消費心理、消費行為也隨之發生變化。恩格爾系數的降低意味著家庭成員用在“食”上的資金支出占總支出比重的減少,尤其是大學生,將更多的額外資金支出在了“衣”、“用”和“行”上。對服裝品牌的需求成為了年輕人最重視的一個方面,這也就是為什么如此之多的服裝品牌和企業將市場鎖定在大學生群體的原因。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森馬、美特斯邦威等本土時尚品牌的誕生,到二十一世紀初優衣庫、C&A、Zara等國際快時尚品牌進軍中國市場,在這二十年間,中國大學生群體的消費能力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在不斷上升。受攀比心理、享受心理、求異心理和強烈自我觀念的驅使,如今大學生群體的消費行為更為大膽。作為社會上較為活躍的群體之一,大學生不僅有著強烈的消費欲望和消費實力,并且伴隨他們步人社會,實際購買力還會得大幅提高,因此大學生群體不僅當前階段擁有強大的消費能力,同時在未來幾年還擁有可觀的消費潛力。(二)競爭環境激烈。大學生消費群體這塊蛋糕雖然十分具有誘惑力,吸引企業爭先恐后地投人進來,但并不意味著企業就能在這場“分蛋糕”的競爭中取得勝利。這些企業中,有的掌握了大學生群體的消費心理從而獲得了一定數量的品牌粉絲和擁戴者,有的極力想要在大學生消費群體這一市場中找到一席立足之地,而還有的則是分到一大塊蛋糕后野心蓬勃搞起了其它“副業”本來獲得的大批擁戴者所剩寥寥無幾。這些企業在大學生消費群體的市場中是否扮演重要角色的最大區別在于:品牌的廣告策劃者和形象設計者是否洞悉到了大學生消費群體的特殊性,在廣告營銷和品牌形象的定位上是否符合這個群體的基本訴求與追求。企業若要在大學生市場中獲得市場份額那么必須充分了解大學生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行為和特征,了解其生活習慣、方式和消費趨勢,要有前瞻性預見性,迎合這一消費群體的喜好與訴求更好的改變企業本身在廣告宣傳與品牌形象樹立上的不足。本文就將以大學生消費群體的特性為立足點,為企業提供可資借鑒的發展策略。
二、大學生群體的消費心理及消費行為
為準確真實地了解大學生群體的消費心理及消費行為,筆者隨機在北京某髙校內展開了一個由二十人組成的小型訪談:其中男女比例分別為50%,本科一到四年級同學占比分別為25%,其中籍貫來自中部、東部、西部分別占比33%。筆者對20位同學的月收人與支出基本狀況、服裝消費心理及消費行為等進行了簡單的訪談并記錄,最終得出以下結論:(一)消費心理高端化,消費能力平民化。經濟狀況所決定的實際購買力,與攀比、求異等消費心理下形成的強烈購買欲望之間,存在著矛盾。這一矛盾是現階段大學生群體在服裝消費方面存在的主要矛盾。在訪談中筆者了解到,20位受訪者的月生活費基本狀況如下:80%的人月生活費在1500元-2500元(含2500元)之間,丨0%受訪者月生活費在2600元-3500元(含3500元),5%的人月生活費處于3600元-4500元(含4500元)區間,還有5%的人月生活費超過6000元。其中,有85%的同學表示曾有欲望購買超出自己承擔能力的服裝,但最終在其他較為平價的品牌之中選擇相似款購買。由此觀來大學生受網絡及廣告傳播的影響熟知各大奢侈品及超出自己經濟支付范圍的品牌,但迫于現實經濟水平,大學生消費群體普遍形成了消費心理高端化和現實消費平民化的心理與現實之間的差異。但并不代表他們認為價格越髙的商品品質越好,故多數的大學生在消費中既追求品牌的大方時尚性(這里不單單盲目追求價格的髙低),又強調價格的平民合理。(二)追求個性,超前消費。這對品牌的自我定位有著恰到好處的要求,與此同時能夠有自己品牌固有的“性格”便是最能夠吸引大學生群體的了。受炫耀心理的影響,在消費上,商品所帶來的心理滿足感遠大于現實使用滿足感,大部分的大學生樂意為了自己心儀的物品攢錢去購買。例如在訪談中筆者了解到,他們大多數擁有自己的忠實興趣愛好,如:動漫、電子樂、游戲、健身、旅行、收藏奢侈品等等,并且他們樂于為此支付大筆資金。由此觀來大學生群體的消費方式大膽叛逆,消費觀念突破了傳統奉行的保守節儉理念,融人了西方較為風行的y傳媒與社會/開放式、超前式消費。在他們眼中沒什么是不可能的,一個每月生活費兩千的普通大學生也可能擁有一件香奈兒包包。為了自己心儀的物品他們樂于去攢上幾個月乃至半年、一年的生活費,媽蟻花唄、分期付款等支付方式也為大學生的超前消費提供了無限可能。在接受訪談的20人中,有19人表示使用過螞蟻花唄,其中17人表示使用過分期付款。由此可觀大學生消費方式的超前性。大學生群體是最追求個性、強調自我的群體,他們大多數認為個性和自我無關經濟與現實。這更為企業指明了一條道路:獨特性。企業在品牌定位中要讓大學生群體感受到個體獨特性,使消費者感受到被重視,被圍繞的自我滿足感,滿足產品本身給予個體的精神訴求。(三)追求潮流沖動消費,明星、網紅效應凸顯。追求潮流是大學生消費群體的基本特征,他們能夠很好的掌握時尚的風向標。接受訪談的20位同學之中有17位表示,他們購買了今年流行的復古題材:喇叭褲,背帶褲,闊腿褲,緊身衣等等,并且他們表示購買的流行單品有些并不十分適合自己,甚至一部分服裝購人之后穿著了一兩次就成為了衣櫥里的擺件。由此可以得出大學生群體能及時的了解當下的潮流趨勢為自己添上一兩件“新衣”搞出一個“新造型”,但很多情況下不管一個新潮流是否適合自己也不管是否符合實際需求地進行沖動化、情緒化的購買。近年來韓流十分火熱很多女生崇尚韓國女團,無論妝容、穿著還是發型都以女團為標桿,男生則穿起大衣,梳起背頭和中分,這樣就更像都敏俊或者權志龍了。明星的穿著更會成為時尚的風向標,權志龍在機場的照片一出爐,他腳上的巴黎世家襪子鞋就又引領了一次潮流,某寶上從六七千的到二三百的不論正品還是高仿的銷量都十分火爆。
報社微營銷策略研究
摘要: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各大報社紛紛轉至微平臺、融合新媒體,欲將紙媒內容價值發揮至最大,實現最大化的傳播價值。本文對報社行業的現狀進行分析與探索,發現各大報社聚焦微信、微博平臺,不同級別報社營銷以及影響力實力懸殊,并對揚子晚報進行個案研究,分析揚子晚報微營銷現階段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給予報社未來順應時展一些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新媒體;報社;微營銷策略;揚子晚報
一、新媒體時代報社微營銷發展現狀
(一)報社紛紛轉型微營銷,與媒介融合發展。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快速發展,報社傳統的營銷已然無法滿足分眾化了的受眾需求,媒介的融合是報社營銷戰略轉型的機遇[1]。根據2018年中國媒體融合傳播指數的報告顯示,被調查的主流報社紛紛以網站、微博、微信、入駐聚合客戶端、媒體自有APP等傳播具體形態對報紙新聞進行傳播,與媒介進行著高度的融合。融合新媒體、轉向微營銷是各大報社對傳統的營銷途徑的拓展,也是對新聞信息反饋環節的補充。媒介融合性發展使報社的核心內容得到聚合,既為受眾提供了信息反饋渠道,報社又在第一時間知道受眾的真實反映,做出有效的調整、完善措施,提高辦報的效率。(二)報社聚焦兩微平臺,促進信息傳播。隨著微博、微信逐漸融進中國用戶的日常生活,報社將信息傳播渠道聚焦在兩微平臺。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報社的微博開通率在93.3%,報社微博賬號粉絲平均數在411萬,中位數為124萬;我國報社微信開通率為98.2%,2018年報社微信公眾號總閱讀量過億,平均閱讀均值在6900次,中位數為1704。微博、微信是目前用戶接受新聞資訊最廣泛使用的平臺[2]。報社為了使受眾獲取到更大的自主選擇權,紛紛利用微博、微信,開設官方賬號以及公眾號,極大程度上促進報社信息的快速傳播。(三)報社微博閱讀量差距懸殊,出現“馬太效應”數據統計發現,微營銷效果也受報社的社會地位的影響,具有權威的中央級的報社能夠有較高的話語權,能夠獲得贏得受眾的大量閱讀與轉發。根據人民網研究院對2018年不同級別報紙微博閱讀量的統計調查中央級別的微博平均閱讀均值達到19.2萬,相比較而言,市級報社的影響力度相對較小,2018年市級報紙微博平均閱讀量在3.8萬。報紙等級的高低導致微博閱讀量差距產生較大的懸殊,出現“馬太效應”。所謂的“馬太效應”就是指好的愈好,壞的愈壞,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種現象或趨勢[3]。市級的官方微博的影響力明顯落后于高級別報社的影響力,而且影響力高的主流報社吸引粉絲能力越強,缺乏影響力的市級報社吸引粉絲能力也較弱,從而出現“馬太效應”。
二、揚子晚報微營銷問題研究
(一)公眾號內容吸引力不足,缺乏熱點話題。具體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一是信息頭條數量少,缺乏熱門的資訊。揚子晚報自從開設微信公眾號以來,頭條量一直處于較低狀態,相對應的閱讀量以及點贊量也會很低。揚子晚報的資訊內容表達過于平鋪直敘,缺少吸引力,造成2908萬+的頭條數量僅有34萬+的點贊慘狀。二是話題制造上的熱度不高。受眾的閱讀習慣不會消滅,對新聞資訊的需求一直存在,僅是獲取信息的方式由線下轉移至線上;目前報社在話題制造上的熱度不高,吸引不了受眾的眼球以及參與度,導致受眾對報社資訊依賴度低。(二)報社微平臺互動不足,活躍度低。截至2019年3月底揚子晚報的微博擁有1738萬粉絲,與官微互動的人數有8247,官微在與受眾的互動上存在不足。由于受眾對揚子晚報的官方微博的認知仍然停留在“非人”層面,加上報社與粉絲互動少之又少,更加使得受眾認為揚子晚報官微是組織化的,無法拉近受眾與報社之間的距離,造成光有粉絲,但受眾的活躍度處于較低狀態。調查發現,揚子晚報的發博數量多,是目前日推文量較大的報社之一,但互動比例略低,粉絲活躍度不高的現象問題較為突出。(三)平臺運營管理不成熟,缺乏營銷技巧。揚子晚報在對運營管理的過程中越來越意識到塑造品牌的重要性,在營銷上大力宣傳服務與報社自身,從而忽視受眾對無價值訊息的排斥性以及營銷技巧。將揚子晚報與人民日報的公眾號的推文進做對比分析,從標題的設置上看,人民日報會為受眾細分好推文,做出提醒、健康、薦讀,而揚子晚報缺乏設置,導讀性差;從內容排版上看,每篇微信推文人民日報排版上都是“一主三副”,而揚子晚報在排版上不固定,這會導致受眾無法快速尋找到需要的訊息,造成受眾滿意度不高。報社在平臺運行管理上處于發展階段,缺乏一定的微營銷技巧,會導致受眾被同行業較為權威的人民日報、新華日報等多家報社分流。報社對微營銷技巧的把握的缺失以及對受眾沒有較為全面的分析,讓受眾誤認為平臺運營人員就是一個每天不斷發推文的機器,缺乏一定的技巧性。
數字經濟的崛起與發展研究
【摘要】基于“互聯網+”戰略的實施與發展,數字經濟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成為激發群眾消費的重要方式。尤其是2020年肺炎疫情的發生加快了數字經濟模式的發展,數字經濟成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常態。數字經濟的崛起與發展與經濟學存在內在關聯,因此,論文基于經濟學視角分析我國數字經濟的崛起原因及發展趨勢,以此發揮數字經濟的效用。
【關鍵詞】數字經濟;經濟學;高質量發展
1引言
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基于5G技術的發展,數字經濟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實踐證明,數字經濟的崛起與發展對社會經濟產生諸多影響,因此,立足于經濟學視角詳細分析我國數字經濟的崛起與發展,以此為數字經濟健康發展而提供支撐。
2數字經濟的概述
2.1數字經濟的模式
茵曼品牌營銷策略探索
【摘要】茵曼品牌起步于互聯網,在收割了高峰網絡紅利之后,順應新零售發展趨勢,及時向線下延伸。茵曼有過風光無限的高光階段,也經歷過磕磕絆絆卻堅韌向前。論文從營銷成功策略分析和未來發展建議2個方面對茵曼品牌發展進行闡述。茵曼營銷策略極具研究價值,它具有首創性、典型性和可復制性特征。
【關鍵詞】茵曼;品牌;營銷;策略
1引言
茵曼是廣州市匯美服裝有限公司旗下的女裝品牌,由方建華先生于2008年創立。茵曼依靠電商平臺起步,現已打造成線上線下全渠道新零售模式。茵曼是中國成長最快、最具代表性的網絡服飾零售品牌之一,也是中國棉麻女裝領軍品牌。
2品牌定位及發展歷程
2.1品牌定位
行業期刊發展問題及解決路徑
媒體融合進入下半場。以用戶為中心的開放、共享的新媒體生態逐漸形成。在信息泛濫并且高度同質化、碎片化的移動互聯網時代,注意力成了最稀缺的資源,茫茫信息海洋中能吸引用戶消費和贏得口碑的,只有獨立的觀點和專業的研究。就行業期刊而言,專業內容是行業期刊的生命線,是其不可替代的核心資源。但隨著數字化浪潮的沖擊,傳統期刊傳播方式單一、覆蓋面窄、傳播效率低的劣勢日益凸顯,行業期刊面臨深度轉型的壓力。
一、行業期刊的發展現狀和媒介特點
我國共有1萬余家期刊,其中科技期刊占了半壁江山,行業期刊又占了其中的約70%。行業期刊作為我國期刊產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溝通行業信息、指導行業工作、推廣行業產品和技術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國的行業期刊大部分創刊于70、80年代改革開放前后,基本覆蓋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所有行業。行業期刊的主辦、主管單位往往是該行業的行政管理部門、行業協會(學會)、相關科研院所等,行業期刊大都立足垂直行業,以行業內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技術研發人員、市場策劃營銷人員為主要讀者對象,在推動行業發展中發揮著積極作用,成為行業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的重要推手。行業期刊最大的優勢就是擁有強大的行業背景資源,以及對行業話題的發言權和影響力。專業的內容是行業期刊不可替代的傳播價值,因此,堅持專業屬性,加強核心內容的打造,致力于為行業提供更全面、更有深度的信息參考,一直是行業期刊追求的目標。傳統行業期刊的收入來源靠發行、廣告、活動“三駕馬車”。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新媒體的傳播方式更為靈活、引流更快,受眾對傳統期刊“文字+圖片”的“硬廣”宣傳推廣方式接受度越來越差,導致行業期刊廣告和發行收入不可逆轉地逐年下滑。曾經做得風生水起的行業活動由于受行業景氣度下降和企業減負等相關政策的影響,也早已風光不再。尤其是2020年受疫情影響,所有行業期刊的線下活動幾乎清零。行業期刊的發展和所在行業息息相關,行業強則期刊強。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整體放緩,部分行業陷入深度調整,行業期刊也結束了快速發展的時期,加上新傳播渠道日益盛行,行業期刊內外交困、腹背受敵。
二、行業期刊新媒體轉型路徑
2014年8月,《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出臺,媒體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行業期刊的專業性,使其在面對數字化浪潮沖擊的時候,具有比大眾報刊多一道的“護城河”,在大眾紙媒頻現倒閉潮時,行業期刊則相對穩定,這給行業期刊的新媒體轉型留出了觀察、借鑒和試錯的時間。
(一)全文數據庫
消費主義思潮對學生消費觀念的影響
【內容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信息時代的來臨,消費主義思潮已經逐漸影響了高職院校學生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部分高職院校學生出現了消費主義傾向。本文以調查問卷的方式調查高職院校學生的消費現狀和消費觀念,分析出消費主義思潮對高職院校學生產生影響的原因,分別為高職院校學生自身的特殊心理、社會環境的影響、學校與家庭教育的不足和新媒體的渲染與誤導。通過社會、學校、家庭以及新媒體四個途徑總結消費主義思潮的應對措施,引領高職院校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關鍵詞】消費主義思潮;高職院校;消費行為
近幾年來,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主義思潮不斷地滲透進人們的生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和飛速發展,網絡已經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尤其是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終端設備的普及以及各種便捷的消費和支付的手機應用的出現,更是使消費主義思潮的影響變得更加迅速與廣泛,身處于這種背景下的當代高職院校學生必定也會受到影響。當代高職院校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他們尚未建立一個獨立的消費觀念與消費方式,抵御消費主義思潮的能力和社會環境影響的能力較弱,更容易受到影響而形成不良的消費觀。消費主義思潮已經開始對高職院校學生的消費觀念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因此本文以高職院校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調查問卷和訪談的形式收集探求消費主義思潮對高職院校學生消費行為的影響,分析其原因,并探討相應的應對方法,為高職院校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方式和消費觀念。
一、高職院校學生的消費現狀
為調查消費主義思潮對高職院校學生樹立正確消費觀念的影響,針對大一大二的學生進行調查,共發放了972份調查問卷,三年制高職院校的大三學生要進行校外的頂崗實習,因此大三學生不在隨機調查的范圍內,其中大一的有效調查問卷511份,占總數的52.57%,大二的有效調查問卷461份,占總數的47.43%。現根據兩個年級學生的調查問卷調研數據對高職院校學生的消費現狀進行統計分析。(一)消費水平。根據調查問卷顯示,高職院校學生中來自農村、縣城和城市的比例分別為78.91%、10.49%和10.6%,整體家庭月收入較低,在1000以下的占16.67%,1000~3000的占41.77%,3000~5000的占26.23%,5000以上的占15.33%。將在校期間平均月消費分為低于1000、1000~1500和1500以上三個檔次,所占比例分別為19.16%、34.05%和6.79%。由此看出,高職院校學生整體家庭收入相對較低,整體消費適度,只有極少部分高職院校學生消費過高。(二)消費結構。通過調查高職院校學生在基本飲食、購置生活用品、形象方面、學習方面、消費娛樂等幾個方面,調查高職院校學生的消費結構。基本飲食方面,消費在500元以下的占36.73%,消費在500~800之間的占43.83%,消費在800元以上的占19.55%;購置生活用品方面,消費在100元以下的占41.46%,在100~200之間的占42.59%,在200元以上占15.94%;形象方面包括化妝品及衣物方面的花費,每個月形象消費在0~200區間占71.91%,在200~500元區間占20.88%,在500~800元之間占4.22%,在800~1000元之間占1.34%,在1000元以上占1.65%;學習方面,每個月學習消費在0~200元之間占95.88%,在200以上的占4.12%;消費娛樂方面,200元以下占62.65%,在200~500元區間占34.88%,在500~800元占1.65%,在800元以上占0.82%。因此通過消費結構的數據顯示,把基本食品消費在800元以上認為消費較高,占比19.55%;把學習消費、形象消費、休閑娛樂消費、購置生活用品消費在200元以上稱之為消費較高或不合理消費,分別占比4.12%、28.09%、37.35%、15.94%。統計后,綜合這五組數據的平均值為21.01%。由此,可以初步認為,高職院校學生群體中有21.01%的人在消費主義思潮影響下消費不合理或出現消費主義傾向。(三)消費方式。一是調查問卷的數據顯示,通過電視購物的學生占1.65%,通過實體店購物占9.05%,通過電話購物的占0.93,通過網絡購物占88.37%,說明網購已經成了高職院校學生主要的消費方式。二是調查了在消費購物日,例如“雙十一”、“京東618”等,高職院校學生是否會消費,發現有66.87%的人表示會購物,有33.13%的人表示不會。通過在評價周圍同學的消費方式時,認為有17.9%的同學經常消費,花費大,認為有31.48%的同學偶爾消費,有47.53%的人認為周圍同學消費合理,認為3.09%的同學消費節儉。可見,大多數的高職院校學生會受到互聯網影響自己的消費行為。在進行消費時有10.49%的學生認為朋友和同學的意見十分重要,64.71%的人認為朋友和同學的建議一般重要,認為不太重要的占15.84%,8.95%的學生認為不重要,因此朋友和同學的建議在高職院校學生的消費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影響。在調查外出就餐時是否存在過度消費時,有4.32%的經常出現過度消費,有51.44%的學生偶爾發生過度消費的情況,只有44.24%的同學從不進行過度消費。三是通過調查顯示有71.5%超過半數以上的學生使用過花唄、京東白條等分期支付軟件,其中有14.51%的學生會經常使用,這樣很容易引起過度消費,從而導致信貸危機。(四)消費觀念。調查數據顯示,有75.72%的學生贊成無論何時都應該崇尚勤儉節約,反對奢侈浪費,但分析結果顯示,有49.38%的學生認為周邊的同學存在浪費現象,并且在消費的時候,有51.95%的人會制定計劃,還有48.05%的人并不會制定計劃。在想要消費卻沒有足夠的金錢時,有11.73%選擇向父母要,有1.75%選擇向同學借錢,63.37%的同學會通過攢錢后購買,使用信用卡、花唄等分期支付的方式的占23.15%。在進行消費之后,有4.42%的學生會出現后悔的情況,消費過后偶爾會后悔的占68.42%,只有27.16%的學生在消費過后不會后悔。因此,雖然高職院校學生認同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但消費行為和消費觀念與之并不一致。綜上所述,雖然在高職院校學生群體中適度消費占主流,但在消費主義思潮的影響下,消費中也存在消費主義傾向。
二、高職院校學生受消費主義思潮影響的原因
后電視時代電視劇碎片化傳播分析
【摘要】隨著電視劇碎片化傳播的興起,電視劇的生產、傳播、消費乃至整個行業都呈現出新面貌:呈現方式的異質性、觀察視角的分散性、傳播模式的裂變性、消費運營的革命性,從而從內容、媒介、營銷三個環節更新電視劇傳播圖景。
【關鍵詞】后電視時代;電視劇;碎片化傳播
媒介即訊息,互聯網技術的健碩成長,導引電視行業進入新的發展軌道。從模擬信號到數字信號再到網絡電視,電視行業始終在摸索與修補,但并未動搖其根本性。4G技術以及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普及,使速度和固定的場景不再成為束縛人們的枷鎖,傳統的電視實踐囿于技術與環境的變化而無法適應現實需求,后電視作為一種新的詮釋框架應運而生。“后電視”是指基于網絡傳輸的視頻信號以及它所承載的內容,它可呈現更多的視聽傳播形態。①“后電視”具有……注重互動、突破時空限制的特點。②碎片化,原意為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③“碎片化”是從傳統社會到現代社會發展階段過渡的產物。傳統的“社會規則”被瓦解,整個社會極具包容性,呈現出多元化特征。電視劇在后電視時代以及碎片化背景下,生產、傳播、消費到整個行業都呈現出新面貌。
一、電視劇碎片化傳播的動因與價值
(一)電視劇碎片化傳播的動因。在傳統中國社會,知識的獲取呈現出線性垂直性特征,從始至終,整個知識體系完整統一,社會共識也維持一致。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包容性與多元化逐漸成為社會的主要特征,社會流動變得頻繁。因特網技術的涌入,豐富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法和途徑,超鏈接技術的興起,促使原有的線性獲取方式不再是社會的主流,縱向與橫向并存。并且,注意力可能在任意環節受到吸引與誘惑,不再從一而終,價值觀多樣化形態顯現,從而引發“碎片化”。移動互聯網技術,在基礎上具備了為社會創新的潛能。但當這一技術變得普遍,乃至被人們熟視無睹時,變革才真的到來。傳統電視時代電視劇的制作、播放與傳播權集中于電視臺等專業機構,受眾只能被動接受。而隨著技術降維,時空的二維制限制不再是禁錮其的枷鎖,移動化場景化接受信息成為主流,線性接受模式被打破,信息的認知與獲取根據受眾自身需求被建構。4G、5G技術使得速度與時延不再成為阻礙實踐發展的藩籬,再加上通信資費的降低,促使圖文乃至視頻傳播在硬性條件的加持下逐漸擁有市場,并呈現出主流傳播的姿態。技術因素促使創新的潛能,即電視劇的碎片化傳播最終得以實現。(二)電視劇碎片化傳播的價值。互聯網技術的更迭,使信息的可見度和可搜索性大大提升。技術在為受眾賦權的同時,信息池內的信息總量與質量亦難以得到控制與保障。社會性工具的普及,原有的把關機制不再致效,先出版后過濾成為新的模式。海量信息在信息池內相互博弈,受眾的介入為博弈過程增添新變量,每個人為大眾提供個人過濾后的信息,從而再次進行二次過濾,以此循環,完成信息的篩選。電視劇產業的勃興,電視劇數量與日俱增,題材也隨之多姿多彩。對于受眾來說,切中肯綮的是如何準確快速地探尋到自身心儀的劇目。而對于傳播者而言,電視劇收視率的提升則是第一要義。電視劇通過全平臺的碎片化傳播,吸引受眾稀有的注意力資源,在提高劇目曝光率的同時,也潛在提高了受眾的觸媒率。使用與滿足理論認為,受眾對媒介的選擇蘊含著其對自身信息需求的準確認知。電視劇的碎片化傳播,使受眾信息的獲取與時間和空間兩個因素之間的靈活性增強,滿足受眾“場景化、移動化”獲取信息的需求;高負荷的工作壓力、快節奏的生活節奏,使停下來看劇這一日常娛樂方式成為奢望,茶余飯后,通過電視劇的傳播,滿足受眾的娛樂需求;社交能力是我們的核心能力之一,在日常生活中電視劇往往充當“社交貨幣”的作用,作為談資在人們的社會關系之間流動,在完成社交互動的同時,進一步增強自我認同與群體認同,增強歸屬感。碎片化傳播作為一種新的傳播語境,重塑了整個傳播進程。傳受雙方角色互換的便利性逐漸提升,媒介使用權下放,傳播平臺由單一向全平臺過渡,傳播內容也由宣傳性質逐漸轉換為分享性質。
二、后電視時代電視劇碎片化傳播特性
網絡營銷對服裝品牌競爭力的影響
隨著網絡化飛速發展和信息科學普及,網絡營銷尤為突出,已成為一種新型交易渠道和空間市場。在服裝網絡營銷快速發展和以品牌競爭力制勝的今天,很少有研究人員對此進行研究分析。為此,我們通過分析服裝網絡營銷的現狀、網絡營銷對品牌競爭力的影響,驗證是否可以將網絡營銷作為服裝的主要銷售渠道及如何對這一銷售渠道進行優化,最終達到提高品牌競爭力的效果。[1]
一、服裝網絡營銷與品牌競爭力
1.服裝網絡營銷
近幾年,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迅猛,相對于傳統服裝營銷模式,服裝網絡營銷具有更加不可比擬的優勢:降低銷售過程的費用、使客戶變為主動、及時傳達最新流行、提供無限延伸的空間等。正是這些優勢使其快速發展起來,對傳統服裝銷售體系造成很大的影響和沖擊,人們的消費觀念也隨之改變。同時,隨著消費觀念的逐漸變化,人們在消費時更加注重品牌。
2.品牌競爭力
品牌是一種精神象征、一種識別標志、一種價值理念,也是品質優良的核心體現。只有在不斷創新過程中培育和創造品牌,企業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要想在消費者的心中提高品牌地位,必須使品牌的旗下商品有強大的商品力,創造屬于企業自己的品牌文化,以有助于強化品牌個性,讓品牌更廣泛地被人們知曉。在當前品牌競爭白熱化的時代,企業要想提高品牌競爭力,則需要不斷提高品牌的品牌力。孫茜指出,要想了解品牌力的維度和測量,需要通過服裝網絡營銷對品牌力影響作深入探討研究,為進一步完善品牌力研究選準方向。從營銷實務方面講,服裝網絡營銷對品牌力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如企業營銷渠道的選擇、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競爭力等。[2]
數字音樂文化藝術研究
摘要:在“互聯網+”時代,音樂行業也正在以其數字化傳播的方式贏得一定的價值轉化。在湖南省選取5家音樂企業,隨機抽取部分音樂企業管理者發放調查問卷,了解“互聯網+”時代數字音樂發展的現狀,包括經營理念、數字音樂價值、企業價值觀念及對消費者的態度等內容。根據調查數據進行整理歸納,并對當前“互聯網+”時代的數字音樂價值傳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認為“互聯網+”為數字音樂對文化藝術產業價值的實現迎來了一次很好的機遇,通過互聯網與音樂融合、互聯網經濟與音樂價值融合,能夠促進數字音樂對文化藝術產業價值的實現。
關鍵詞:互聯網+;數字音樂;產業價值
在當今人們把“互聯網+”比作經濟發展“金鑰匙”的時代,仿佛一切經濟現象都離不開互聯網。在經濟日益發達的今天,互聯網經濟已經滲透于各個行業。也就是說,各個行業都在或多或少地借助于互聯網來實現其價值轉化。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音樂行業也正在以其數字化傳播的方式贏得一定的價值轉化。為此,我們專門開展了對《“互聯網+”時代的數字音樂對文化藝術產業價值研究》這一課題的研究。在本課題研究中,對于實現數字音樂對文化藝術產業價值轉化的渠道和方式等進行研究與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下面,就結合課題研究所取得的部分成果,來談談“互聯網+”時代數字音樂對文化藝術產業價值的實現策略。
一數字音樂發展現狀
所謂數字音樂,就是指借助電腦、互聯網、移動網絡等數字技術進行制作、存儲、傳播和消費的一種音樂。隨著電腦、手機、互聯網的應用普及,數字音樂已經成為人們所熟知的一種音樂形式[1]。在數字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今天,數字音樂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產業。(一)全球數字音樂快速發展由圖1可知,全球實體音樂近些年來在走下坡路,其行業收入由2010年的89億美元下降到2016年的54億美元,下降了39.3%。與實體音樂收入下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全球數字音樂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由圖2可以看出,從2010年至2016年,數字音樂收入由43億美元增長到78億美元,增長(二)我國數字音樂的發展現狀1.以免費模式為主從圖3可以看出,我國近幾年數字音樂產值規模還是很不錯的,從2013年的440.7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580.6億元。但這僅僅是數字音樂的產值而不是收入。我國有著13億人口規模,2017年上半年國內手機上網用戶就已突破11億,這意味著數字音樂的市場需求潛力是很大的。但是,巨大的市場需求并沒有帶來很高的產業收入。因為長期以來,我國數字音樂產業以免費模式為主。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各大網站也多以免費的方式為用戶提供音樂下載。當大家開始意識到龐大的市場需求可以轉換為價值收入的時候,試圖以收費代替免費時,卻發現廣大消費者已經習慣了免費下載數字音樂的消費模式了。所以,當看到一些平臺收費時,人們就會把目標轉向免費平臺。數據來源:網絡公開資料圖32013—2017年中國數字音樂產值統計(單位:億元)2.商業模式漸清晰據相關統計數據表明,我國每100個網民中就有80位網民有上網聽音樂的習慣。如果以11億網民來計算的話,就有8.8億的網民有著數字音樂的消費需求,如此龐大的需求群體意味著可觀的市場規模和消費潛力。因為有市場需求就意味著商業價值的存在,所以,在“互聯網+”時代,隨著數字音樂的普及和服務提供商的介入,便出現了一些商業化運作的新終端和新應用。有了商業化運作,以付費下載、流媒體訂閱服務和個性化音樂定制服務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商業化模式也漸漸清晰。3.音樂市場精細化數字音樂產品和其它產品一樣,不同的消費者有著不同的消費需求。既然市場規模非常龐大,那么,面對如此廣大的消費群體,就需要商家根據消費的實際需求、消費行為和習慣的不同,對數字音樂消費群體進行分類,以實現音樂市場的精細化,從而達到精準營銷的目的[2]。4.個性化音樂定制由于我國網民習慣于免費提供數字音樂模式,所以,普通的音樂下載已經不大適用于商業盈利模式。在“互聯網+”時代,要想網民愿意付費去下載音樂產品,就必須在個性化服務方面做文章。比如,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音樂定制服務,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就是一種很好的商業盈利模式。從最近幾年流媒體訂閱服務的增長態勢也可看出,個性化音樂定制能夠很好地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個性化音樂定制服務將成為我國今后一段時間內數字音樂產業收入的主要增長點。
二“互聯網+”時代數字音樂對文化藝術產業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