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思想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9 01:35:5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法治思想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法治思想教育

源頭治腐的幾點思考

源頭治腐的幾點思考

總書記曾深刻指出:“開展黨風廉政建設,教育和管理,德治和法治,必須雙管齊下。”這一重要論述,精辟地總結了改革開放條件下我黨開展黨風廉政建設的新鮮經驗,豐富和發展了鄧小平關于“兩手抓”的科學理論。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市場經濟條件下開展反腐敗斗爭,不但要從嚴治標,而且必須從嚴治本,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只有加大治本力度,強化防腐機制建設,才能有效地遏制腐敗現象的滋生蔓延。

一、構筑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線,消除腐敗的思想動因。不少事實證明,“千腐敗、萬腐敗,都是思想先腐敗。”陳希同、成克杰、王寶森、胡長清等,這些高級干部之所以墮落,都是從思想蛻化變質開始,逐步滑向腐敗深淵的。以此為鑒,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必須要下功夫祛除黨員干部思想上的病毒,療救其道德上的缺失,在廣大黨員和領導干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變的堅固堤壩。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加大思想教育力度。要把對領導干部的教育作為重點,把黨性、黨風、黨紀教育作為培訓黨員干部的必修課。思想教育既要突出教育的廣泛性,又要講究教育方法的多樣性和針對性;既要講實效,又要造成一定的聲勢。要在各級黨委的統一領導下,把紀委、組織部門、宣傳部門、黨校、以及新聞單位的力量集中起來,發揮思想教育工作的整體優勢,形成縱橫交錯的思想教育網絡,造成強大的思想教育攻勢,使領導干部"不愿意腐敗"。

要把提高黨員干部的政治理論素養作為抓好德治的根本。要堅持以科學的理論來武裝人,使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利益觀,從根本上增強政治免疫力,自覺抵御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錯誤思想的侵襲,經得住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和長期執政的考驗。

要把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宗旨觀念作為抓好德治的核心內容。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確立崇高理想,增強宗旨觀念,并為之而不懈奮斗,把內在的道德要求付之于長期的從政實踐,真正做到廉政、勤政、優政。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防止和克服以權謀私的錯誤思想和行為,真正做到立黨為公,用權為民。

要把提高黨員干部的精神境界和自律意識作為抓好德治的重點內容。同志要求每一位領導干部都要好好想一想,參加革命是為什么?在領導崗位應該做什么?將來身后該留點什么?想清楚這些問題,其實質就是要黨員干部在精神上始終有一種高層次的追求,做到“其責己也重以周”,隨時隨地都能嚴于律己,慎于小節,管住自己。不這樣做,所謂構筑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就根本無從談起。

查看全文

省律師隊伍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政治思想教育的意見

各市(省直)律師協會:

為貫徹落實中央政法委、司法部和省司法廳關于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和司法部全國律師隊伍建設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推動我省律師隊伍思想政治建設,用正確的法治理念指導律師管理工作和律師執業行為,根據中央政法委、司法部和省司法廳的部署,省律協黨委決定,今年在全省律師隊伍中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

一、深刻認識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律師隊伍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政治思想教育是新的形勢下加強律師隊伍思想政治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近年來,在司法部和省廳的正確領導下,各級律師協會開展了一系列思想教育活動。通過組織律師隊伍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開展律師隊伍集中教育整頓、合伙律師事務所規范建設年活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等重大活動,律師隊伍的素質有了明顯提高,為促進經濟建設和改革發展,維護社會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但也應當看到,律師隊伍的思想政治素質還存在與新形勢新任務不相適應的問題。有的律師政治意識和大局意識不強,政治敏感性和洞察力不足;有些律師社會責任感不強,服務為民、誠信服務意識淡薄;有些律師職業道德素質不高,違法違紀的事時有發生;有些律師片面追求經濟利益,商業化傾向嚴重。這些問題的存在,很大程度上與一些律師的執業理念出現偏差有直接關系。當前,我省正處在加快經濟發展、建設“法治浙江”、構建和諧社會的新的歷史起點。律師隊伍作為社會主義法制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進程中肩負特殊責任,律師的職業使命以及職業活動與構建和諧社會的主要內容具有很高的契合度,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廣大律師必須充分認識自己的歷史使命,主動適應現階段形勢要求,深刻認識加強律師隊伍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堅持用正確的思想武裝頭腦,解決律師工作中存在的現實問題,進一步明確執業指導思想,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二、指導思想和目標要求

指導思想: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政治思想教育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學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關于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加強律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等內容,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省委建設“法治浙江”的要求,用正確的理念武裝律師頭腦,努力建設一支“堅持信念、精通法律、維護正義、恪守誠信”的高素質律師隊伍。

查看全文

社會源頭治腐調研報告

不但要從嚴治標,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市場經濟條件下開展反腐敗斗爭。而且必須從嚴治本,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只有加大治本力度,強化防腐機制建設,才能有效地遏制腐敗現象的滋生蔓延。

一、構筑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線,消除腐敗的思想動因。不少事實證明,“千腐敗、萬腐敗,都是思想先腐敗。”陳希同、成克杰、王寶森、胡長清等,這些高級干部之所以墮落,都是從思想蛻化變質開始,逐步滑向腐敗深淵的。以此為鑒,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必須要下功夫祛除黨員干部思想上的病毒,療救其道德上的缺失,在廣大黨員和領導干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變的堅固堤壩。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加大思想教育力度。要把對領導干部的教育作為重點,把黨性、黨風、黨紀教育作為培訓黨員干部的必修課。思想教育既要突出教育的廣泛性,又要講究教育方法的多樣性和針對性;既要講實效,又要造成一定的聲勢。要在各級黨委的統一領導下,把紀委、組織部門、宣傳部門、黨校、以及新聞單位的力量集中起來,發揮思想教育工作的整體優勢,形成縱橫交錯的思想教育網絡,造成強大的思想教育攻勢,使領導干部"不愿意腐敗"。

要把提高黨員干部的政治理論素養作為抓好德治的根本。要堅持以科學的理論來武裝人,使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利益觀,從根本上增強政治免疫力,自覺抵御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錯誤思想的侵襲,經得住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和長期執政的考驗。

要把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宗旨觀念作為抓好德治的核心內容。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確立崇高理想,增強宗旨觀念,并為之而不懈奮斗,把內在的道德要求付之于長期的從政實踐,真正做到廉政、勤政、優政。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防止和克服以權謀私的錯誤思想和行為,真正做到立黨為公,用權為民。

要把提高黨員干部的精神境界和自律意識作為抓好德治的重點內容。同志要求每一位領導干部都要好好想一想,參加革命是為什么?在領導崗位應該做什么?將來身后該留點什么?想清楚這些問題,其實質就是要黨員干部在精神上始終有一種高層次的追求,做到“其責己也重以周”,隨時隨地都能嚴于律己,慎于小節,管住自己。不這樣做,所謂構筑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就根本無從談起。

二、構筑牢固的黨紀國法防線,封堵權力腐敗的通道。法紀松弛,對權力行為缺乏有效的制約、監控,其結果往往導致權力腐敗的案件頻頻發生。因此,在新形勢下,要從根本上遏制和防范腐敗,推進黨風廉政建設,不僅需要全面加強德治,而且需要全面加強法治,真正做到依法制權,依法治官,依法行政,努力構筑牢固的黨紀國法防線。

查看全文

省律師隊伍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政治思想教育的意見

政治思想

各市(省直)律師協會:

為貫徹落實中央政法委、司法部和省司法廳關于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和司法部全國律師隊伍建設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推動我省律師隊伍思想政治建設,用正確的法治理念指導律師管理工作和律師執業行為,根據中央政法委、司法部和省司法廳的部署,省律協黨委決定,今年在全省律師隊伍中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

一、深刻認識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律師隊伍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政治思想教育是新的形勢下加強律師隊伍思想政治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近年來,在司法部和省廳的正確領導下,各級律師協會開展了一系列思想教育活動。通過組織律師隊伍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開展律師隊伍集中教育整頓、合伙律師事務所規范建設年活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等重大活動,律師隊伍的素質有了明顯提高,為促進經濟建設和改革發展,維護社會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但也應當看到,律師隊伍的思想政治素質還存在與新形勢新任務不相適應的問題。有的律師政治意識和大局意識不強,政治敏感性和洞察力不足;有些律師社會責任感不強,服務為民、誠信服務意識淡薄;有些律師職業道德素質不高,違法違紀的事時有發生;有些律師片面追求經濟利益,商業化傾向嚴重。這些問題的存在,很大程度上與一些律師的執業理念出現偏差有直接關系。當前,我省正處在加快經濟發展、建設“法治浙江”、構建和諧社會的新的歷史起點。律師隊伍作為社會主義法制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進程中肩負特殊責任,律師的職業使命以及職業活動與構建和諧社會的主要內容具有很高的契合度,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廣大律師必須充分認識自己的歷史使命,主動適應現階段形勢要求,深刻認識加強律師隊伍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堅持用正確的思想武裝頭腦,解決律師工作中存在的現實問題,進一步明確執業指導思想,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二、指導思想和目標要求

查看全文

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的重要意義

[摘要]《民法典》法制思想主題突出,內容豐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多年探索與實踐的結晶。它為新時代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豐富的營養。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戰略的今天,認清《民法典》法制思想與增強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之間的內在聯系,可以為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提供更加科學的指導思想,為塑造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大學生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民法典》;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

一、新時代加強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加強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是實現人才強國戰略的前提。按照黨的總體戰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更加堅定實施人才強國戰略,而人才隊伍建設需要更加完善的制度支撐。改革開放至今,受各方面因素影響,我國各個領域的人才發展工作尚缺乏法治的強大推動力,人才法治建設在一定程度上遭遇瓶頸。大學生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是我國人才強國戰略的主體。大學生主體的法律意識是其成才的重要因素,其是否完善直接關系到人才質量,關系人才強國戰略實施。(二)加強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是塑造合格大學生的根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以塑造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重要目標。目前,打造大口徑、強基礎的素質教育成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以塑造大學生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為主要目標。其中“德”在各方面發展里起根本性作用,而法律素質是“德”的重要內容。[1]大學生的法律素質教育包含:法律意識、國家主人翁意識、公民意識、民主意識等多種內容的教育。法律素質教育能有效引導大學生牢固樹立法制觀念。此外,青年大學生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塑形階段,從青年時期加強法律意識教育效果較之于其他階段更加深入、鞏固。(三)加強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是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的保障。大學生群體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尚未定型,這一年齡段本身對于真偽的認識和鑒別欠缺一定的判斷能力,缺乏社會閱歷的大學生群體則更容易引發違法犯罪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國家的長治久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既要完善立法,又要推進司法改革。大學生是全面依法治國的主體,加強他們的法律意識教育,引導他們對法律的積極認可與遵守,是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的保障。

二、《民法典》法制思想是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的重要內容

(一)《民法典》法制思想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1.《民法典》法制思想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一體相連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為核心的黨中央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實踐作出不懈探索,并在頂層設計及法治實踐中形成和發展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方位關注群眾安居樂業。《民法典》的誕生是我們黨堅持人民至上的成果,是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指導下法治建設不斷取得成功經驗總結而來的,充分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法治精神。因此,《民法典》法制思想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在邏輯上是一脈相承的,是造福人民的一把利器。2.《民法典》法制思想具備完善的理論框架。民法是規范民事主體在社會和經濟生活各方面關系的法律。[2]建國以來,經過幾代人的努力,首次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誕生,標志著我國民法領域建設發生了質的變化。《民法典》法制思想的理論框架設計以保護公民民事權利為核心,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符合人民群眾在經濟、民生、環境、婚姻等方面的利益訴求。整部法典從內容比例看設置完整、協調、科學,結構設置嚴謹規范。綜上所述,《民法典》法制思想具備完善的理論框架,對于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具有指導意義。3.《民法典》法制思想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民法典》法制思想與西方相同領域的法制思想有著本質區別,它的產生與發展必須在繼承與創新傳統法制思想的基礎上,深深扎根于中國特有的土壤中。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在法治社會建設的道路上不斷前進,人民群眾法治意識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和社會期盼一部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民法典出臺。2020年是“兩個一百年”目標的歷史交匯點,《民法典》的誕生正逢其時,適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以及全面依法治國不斷推進的新形勢,符合人民群眾的歷史期盼。而它終將在未來的時代舞臺上扮演重要角色,不僅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民事法治保障,而且也將為人類法治文明進步貢獻中國力量。(二)在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中加強《民法典》法制思想教育的現實意義。1.使高等教育更加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辦學性質。黨中央明確指出,我國高等教育要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辦學性質,要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當前,西方敵對勢力依然猖獗,對高校意識形態陣地更是虎視眈眈,各種錯誤思想無時無刻不在伺機滲透。《民法典》法制思想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成果,以《民法典》法制思想為教育指導原則,加強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有利于大學生更加堅定理想信念,敢于抵制錯誤思想,有利于大學生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夠頭腦清醒,以始終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底線,為自己樹起思想的安全網。2.使大學生法律意識更加全面深入。以《民法典》法制思想為教育指導原則,加強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根本目的在于鞏固大學生法治理念,引導他們在面對問題時,自覺應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加強大學生的《民法典》法制思想教育,重點使受教育的大學生自覺樹立起三種意識:第一,樹立守法意識。《民法典》法制思想關注社會生活百態,加強青年大學生《民法典》法制思想教育,重點在于讓大學生能自覺守法,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與家庭、學校、社會成員的關系。第二,樹立權利意識。《民法典》法制思想涵蓋公民民事權利,加強大學生《民法典》法制思想教育,重點要引導他們應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了解及保護生命健康、財產安全等各方面權利,更重要的是讓他們體會“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的宗旨,心懷愛人之心,不侵犯他人合法權利,維護社會和諧。第三,樹立規則意識。《民法典》法制思想強調規則意識,加強大學生《民法典》法制思想教育,重點要強化大學生的規則意識,讓其在與他人交往中遵守人際關系規則,在社會公共生活里,遵守社會規則,從個人的行為中體現對公平正義的尊重。3.是實踐和完善《民法典》法制思想的重要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發展與人民群眾的力量是分不開的。法的形成和發展來自于人民,實踐于人民,完善于人民。大學生是思維活躍、開放的主體,他們善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同時又善于將其運用于實踐,在實踐之中發現錯誤,反饋錯誤,最終解決錯誤。《民法典》法制思想與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存在緊密聯系,《民法典》法制思想在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中的實踐,將是《民法典》法制思想不斷完善的過程。(三)在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中加強《民法典》法制思想教育的理論意義。1.為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完善了思想內涵。《民法典》的誕生對中國公民參與社會活動的法制建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通過《民法典》法制思想的教育,能有效培養大學生成為具有“公民精神”“公民意識”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公民主體,并參與社會生活。[3]此外,《民法典》取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偉大實踐,它的法制思想充滿馬克思唯物主義辯證觀,為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完善了思想內涵:第一,問題導向的思想內涵。《民法典》法制思想形成和發展的動力來自于社會生活各方面問題的協調與解決。在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中加強《民法典》法制思想教育有助于大學生培養問題導向意識,加強大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思維。第二,實踐發展的思想內涵。《民法典》法制思想是建國以來民法領域實踐發展而來的,它對不符合、不適應當下國情的內容作出了修改,又對當前社會迫切需要的規定作了補充。在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中加強《民法典》法制思想教育有助于引導大學生培養在實踐中不斷糾正錯誤、不斷完善自身的意識。第三,尊重歷史的思想內涵。《民法典》法制思想是在傳承傳統優秀法律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在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中加強《民法典》法制思想教育有助于啟示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要先守正才能創新,要尊重歷史,才能立足時代。2.為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增加了遵循原則。《民法典》法制思想主題豐富,總結了建國以來我國多次立法經驗,較傳統法制理論而言,內容具有更加鮮明的特色,為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新增加了多個遵循原則,主要表現在:第一,平等原則。《民法典》法制思想所體現的平等原則重點在于調整社會關系,是其區別于其他部門法的根本標志。大學生屬于法定意義上的完全民事行為人,其所處的社會關系需要其獨立進行調整,并承擔相應的民事行為后果。將平等原則思想融入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有利于培養大學生在參與民事活動時,自覺尊重他人意志,視他人為平等主體,并知曉自身權利亦受法律保護。第二,誠信原則。誠信原則是《民法典》法制思想體現的最為重要的基本原則,被法學界專家稱為“帝王條款”。在高校,誠信教育是大學生德育工作的“鐵”律,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對大學生開展教育的重要內容。將誠信原則思想融入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將進一步培養大學生在學習、工作、生活中信守諾言的人格和精神。第三,守法與公序良俗原則。該項原則規定公民既要遵循法律規定,同時還不得違背社會道德規范,是《民法典》法制思想廣度與深度兼具的重要體現。將守法與公序良俗原則思想融入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是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理念在教育領域的升華。第四,綠色原則。該原則是在民生各項領域強調生態文明保護的理念,是新發展理念在法制思想中的直接體現。將綠色原則思想融入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有利于增強大學生在新時期對新發展理念的認識與實踐,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先進性特征。3.為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豐富了思想源泉。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在我國高等教育領域始終處于重要地位。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界積極適應時展,積極將時代新思想、新理論的成果融入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4]至今,先后融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先進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性理論成果,并將其用于指導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始終保持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的時代性與政治性,培養了一代又一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民法典》法制思想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理論的成果,將其融入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既是一種傳承,又是豐富思想源泉的舉措。

查看全文

小學道德與法治思想行為教育研究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行動是思想的體現。”認知學和現代教育學認為,人的思想意識對于行為實踐具有不容忽視的“能動”作用,即有什么樣的思想認知,就會產生什么樣的實際行為。與之相應的是,有什么樣的行為能力,就能體現什么樣的思想認知。兩者之間是一種“互為因果、相輔相成”的辯證關系。良好的思想認知和道德行為應從“啟蒙教育”開始。小學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啟蒙和奠基工程,是對兒童開始思想教育和行為養成的黃金階段。在這極其關鍵的時期,“養成教育”現象不僅非常重要而且十分必要,作用大且影響深遠。所以在小學教育中,我們應把思想行為教育與常態學科活動有效地融合起來,從善教樂學中取得實質性良好效果。小學道德與法治是一門新型必修類學科。其學科活動現狀究竟怎樣呢?如何在“雙減”背景下切實構建兒童思想行為教育模式呢?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活動基本現狀

小學道德與法治屬于一門新興學科,由最初的“品德與生活”到后來的“品德與社會”,再到現在的名稱,我們不難感知,學科內涵在不斷豐富,外延也在不斷拓展。這種名稱與內容的變化,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務就是通過學習與教育、激勵與引領,讓兒童接觸到“有道德、有法治”的社會化生活。所以在兒童思想與行為上滲透教育的內涵、價值和意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由于各種客觀因素,學科活動現狀又如何呢?一是學科性質模糊化。道德與法治學科是在大力強調全民“立德樹人、以德興國”的時代大背景下確立并發展起來的一門基礎類學科,是經濟社會進步和少年兒童核心素養發展下的實質性需求,是引領他們走向“道德化、法治化”道路的根本所在。然而,在應試教學及其慣性力量等因素的影響下,許多教師僅僅把它作為一門“基礎知識與學科活動”在“應付式”教學,過于強調其“工具性”,忽視或淡化“人文性”元素,直接導致了學科性質的模糊化和活動效果的折扣化。這是對優質教育資源的一種嚴重浪費。二是教學目標片面化。如在學科活動評價上,只是注重學科知識的考察和鑒定,沒有從思想認知和行為轉化上同時給予應有的關注。在作業形式設計上,缺乏對兒童的人文性教育關懷,沒有從“生活鏈接”角度更好地激勵并引領他們學用結合。三是無論學校還是執教者,重視程度普遍不夠。校園觀察和專項調研的信息顯示,由于缺失剛性考核的目標和任務,許多基層學校沒有配備相應的專任教師,多由語數英、音體美等學科教師“兼任”。而道德與法治學科活動在知識的寬廣度和深厚度上要求較高,這就使得這些兼任教師難以真正地深入學科內涵。再加上“挪作他用”現象普遍,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時間與空間遭到很大“擠壓”,又如何談得上真正意義上令人期待的實質性效果呢?四是“簡單式、封閉型”教學讓學科活動效果“嚴重縮水”。即使道德與法治學科活動開展起來了,但是部分教師在思想和行為上重視度不高,在方式和方法上較單調,缺少興趣激發、運行低層次化。尤其缺乏與以家庭為主的互動現象和合力推動。諸如此類,無論從教學過程還是結果、效果上來說,都是真正意義上的“縮水”現象。一言以蔽之,這種學科活動難以從根本上達成應有的目標和任務,尤其在思想教育和行為養成上,更是事倍功半,行之不遠的。這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和認真對待。

二、對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活動的實際認知

《禮記?學記》中有“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之言,“教事與喻德”通俗地說是“教書+育人”的現象。也就是說教師的職業道德具有“雙重性”標準和要求。只“教書”而不“育人”,不僅“失衡、失諧”,也是失職甚至瀆職的行為。尤其在全面強調“立德樹人”的今天,在國家出臺“雙減”政策大背景下,我們應堅持在各類學科有效支撐的基礎上,把“工具性教學”與“人文性教育”相互滲透并充分結合起來,才能從根本上、從長遠目標上把學生引向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的良好狀態。值得強調的是,“道德與法治”是人的立身之本,是社會進步之基,是幸福生活之源。作為新時代的少年兒童,如果缺乏“道德與法治”的思想意識和行為能力,又如何真正走向令人期待的核心素養發展道路呢?“教婦初來,教兒嬰孩。”無論學科知識還是學科活動,思想道德元素豐富多元,有情有義現象處處皆是,教師善于通過各類途徑和方式,認真打造“既有意思、又有意義”的教育模式,不僅有利于切實構建和諧的教與學關系,而且有利于在潛移默化中激勵與引領學生快速走向“求取真知、學做真人”的良性發展道路。正是由于這種實際認知,本文認為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活動需要更多地關注人文教育關懷,更加強調“三基于三走向”教學觀。即基于“立德樹人”導向,從“教書”更好地走向“教人”;基于“課程意識”導向,從“教材”更好地走向“課程”,既可進一步體現其豐富內涵和價值意義,又能把思想元素點點滴滴地注入兒童內心,不斷地釋放并放大“養成教育”效應。

三、“雙減”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思想行為教育的策略性探究

查看全文

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統一思想規范執法

一論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活動

在全國政法機關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活動,是進一步加強政法隊伍思想政治建設的重大舉措,對政法隊伍保持永遠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會主義政治本色,切實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神圣職責,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以“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為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為指導,總結我國法治建設實踐經驗,借鑒世界法治文明成果,提出的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規律、符合廣大人民群眾利益和需要的先進法治理念。在全國政法機關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指導檢察工作、審判工作、公安工作和司法行政工作,是政法隊伍和政法工作適應現階段形勢的需要,是確保政法工作社會主義方向的需要,也是切實提高政法干警維護社會主義法治能力的需要。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正處在難得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一方面,我們要用好這個機遇期,推動經濟社會快速健康協調發展;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影響社會穩定與和諧的因素還大量存在。改革發展中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逐步暴露出來,人民內部矛盾凸顯,有的甚至引發群體性事件。社會管理、經濟管理中的新情況新問題也不斷出現,容易滋生和誘發違法犯罪,導致刑事犯罪高發。同時,人民群眾民主法治意識日益增強,需要通過司法程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面臨新形勢,政法隊伍和政法工作必須主動應對新挑戰,積極適應新要求,盡快提高化解社會矛盾的能力、防范打擊違法犯罪的能力、維護國家政治穩定的能力、公正執法的能力。而要做到這些,必須用科學、先進、正確的法治理念武裝政法干警頭腦,也就是說,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指導政法工作。

同時,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是堅定不移地堅持我國政法工作社會主義政治方向的需要。通過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我國綜合國力明顯提高,人民生活極大改善。但不可否認,市場經濟利益法則也影響著人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如果在利益面前,政法干警思想上分不清私利與大義的界限,以手中的執法權力謀取私利,忘記執法為民的本質要求、公平正義的價值追求、服務大局的重要使命,就會對社會主義事業造成損失。不僅如此,我們在學習借鑒國外法律制度和思想中的有益經驗的同時,一些人對西方法治思想和資本主義法律制度,缺乏起碼的政治鑒別力,有的甚至否定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否定社會主義制度,造成了執法思想和執法活動的混亂。還有一些干警,受“左”的以及封建思想殘余的影響,創新意識不強、特權思想嚴重,依法治國的觀念并沒有真正牢固樹立起來。對政法意識形態存在的這些問題,我們決不能掉以輕心、任其發展,而必須正本清源——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統一政法干警的執法思想,保證我國政法工作社會主義性質不變質。

切實提高政法干警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的能力,就需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經過“三講教育”、“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以及教育整頓、規范執法行為等活動,政法隊伍的總體素質和執法能力、執法水平不斷提高。但不可忽視的是,執法不嚴格、不公正、不文明、不作為,甚至執法犯法現象,在政法隊伍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還相當嚴重。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一些干警的執法理念不正確。所以,非常有必要從端正政法干警的執法理念入手,通過廣泛深入的思想教育,讓大家真正弄明白、解決好權從何來、為誰掌權、為誰執法、如何執法等重大思想問題,從而進一步提高政法隊伍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提高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的能力。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無疑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一個契機。

查看全文

大學生法制教育思考

一、加強大學生法制意識教育的路徑

(一)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形成良好的法制教育氛圍。黨的報告中“堅持全面依法治國”被明確作為14條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在黨的報告中55次提到法治,[2]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法治工作的高度重視,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決心和信心。高校在推進依法治校加強學生法制教育的進程中,一是要在學校各級黨委中開展不同形式的法制教育宣傳工作,形成自上而下的法制宣傳氛圍,從領導層面就要重視學生法制教育這一重要的工作內容;二是各級部門要采取不同的宣傳模式開展豐富的宣傳活動,對于學生自組織而言可以學校團委為依托開展不同的普法宣傳活動,還可以邀請法律工作者或者專家來校開展法制宣傳的相關講座。(二)加強改進輔導員的法制思想教育工作。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法制教育的過程中無疑扮演著比較關鍵的角色,因為對于大學生而言,其價值觀的形成除了來自于周圍同學的行為和老師課堂教育影響以外,更多的是來自于朝夕相處的輔導員的教育和影響,輔導員不僅是大學生政治思想的引導者、生活方向的指引者,也是心理健康的輔導者。因此輔導員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地位優勢,在學生中長期開展法制教育,培養學生的法制意識。在日常的周末講評和主題班會當中,輔導員要及時結合社會熱點的法治案例,特別是一些在高校發生的大學生犯罪案例。在學生當中開展教育活動,引導學生關注國家所倡導的法治政策,培養學生的法制理念和法制意識。同時,輔導員還要充分運用現有的新媒體手段,如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向學生和傳遞法制信息以便加強學生之間交流和師生之間互動,讓法制教育的效果達到最佳。(三)優化法制教育師資隊伍。當前除了在專業的法學類高校配備有較為全面的法制教育人才以外,大多數的高校缺乏專業法制教育人才,甚至大多數的法制教育都是由思想政治課老師兼任,這樣一來法制教育無論是師資的數量還質量上遠遠不夠。因此做好大學生的法制教育工第一步就要從優化法制教育師資隊伍入手,這也是從源頭上踐行法制理念,建設法制校園的關鍵。[3]優化法制教育師資隊伍,一是要從人才引進入手,學校要重視法制人才的引進工作,每年在人才招聘時要適當考慮法律專業化人才的引進指標;二是要對在校的法制教育者加大培訓力度,增加每年的法制培訓計劃,鼓勵在校教師深造和專業化學歷培養;三是教師本身要注重自我能力的修養,無論是專職還是兼職的教師,都要結合自己的教學領域不斷更新知識結構,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自我綜合素質。(四)教師要改變傳統課堂教育方式,強化基礎法制課程教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當前高校開設的一門思想道德以及普法教育的必修課程,甚至也是很多高校唯一的法制教育課程,其主要的目的就是通過老師課堂的教育和影響不斷提高大學生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4]在現實的高校法制教育中,因受制于書本內容和課時限制,大多數仍然采用傳統的課堂教育模式,偏重課本理論的講解,而忽略了與實際案例結合的環節,這樣學生的接受和消化吸收的內容都非常有限,這樣的法制教育其實是遠遠達不到效果的。因此,作為課堂教學主導的大學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的課堂法制理論知識灌輸思維,從較高的層面給學生樹立法制目標將社會主義法制精神融入其中。在課堂教育當中除了書本的知識教育以外,教師還應該注重案例教學,學會“以案說法”,這樣更加形象生動、深入人心,更能引起大學生的反思以及共鳴。

二、結語

高校應重視對大學生的法制教育,因為大學生法制教育不僅是保障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需要,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要求,因此加強大學生的法制教育在依法治校乃至依法治國的系統工程中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加強法學生法制教育一是要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形成良好的法制教育氛圍;二是要改進輔導員的法制思想教育工作;三是要優化法制教育師資隊伍;四是教師要改變傳統課堂教育方式,強化基礎法制課程教育。

【參考文獻】

[1]吳晨,房靜雅.淺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大學生中實踐的有效路徑[J].中國人才,2013,3

查看全文

學校法治教育學術史考察探討

摘要:法治教育是我國學校教育的重要議題。改革開放之后,我國法治教育研究的發展經歷兩個時期:法制教育研究集中時期、法治教育研究集中時期。未來學校法治教育研究應關注學科邏輯,進一步拓展研究內容,合理借鑒域外經驗,研究中國現實問題。

關鍵詞:法治教育;法制;學術史

法治教育是我國學校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追溯法治教育的發展歷程,經由對相關政策與理論研究的梳理,可以認為我國學校法治教育經歷了從法制到法治的演變過程。本文對中國知網上自1978年以后對“法制教育”和“法治教育”收錄的547篇相關研究進行分析,發現法制教育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80年,林秉申[1]首次介紹蘇聯的法制教育經驗,到2014年《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發布以后,法治教育從學術論爭走向政策,對法治教育的研究呈現井噴式發展。

1法制教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改革開放之前,我國成文法律相對較少,法制教育均是以單個法律的宣傳教育為主。1978年以后國家頒布系列相關法律并下達普法工作指示,中小學校開設法律常識課程。該時期的青少年法制教育肇始于改革開放之初,社會處于變革時期及國家的法制恢復建設時期,帶有濃厚的時代色彩。

1.1法制教育概念的發展

查看全文

談論初中法制學習功能的思索

摘要:中學法制教育是論文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在對中學生進行守法與護法、權利與義務、訴訟與平等、民主與參與等意識滲透的同時,又發揮著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關鍵詞:中學法制教育功能;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中學法制教育在中學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是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國內外大量調查資料表明:年齡在13-18周歲的中學生正處在不良品德發生和違法犯罪兩個高潮時期。這一特點決定了法制教育在提高中學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質方面有著重大意義。中學法制教育的主要使命是對中學生進行憲法和主要法律的教育,培養中學生學會利用法律保護合法權利,明確作為社會成員必備的社會責任,了解公民應盡的義務,增強守法意識。在中學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法制教育雖然與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教育活動一樣,發揮著自己獨有的教育功能,但在對中學生進行守法與護法、權利與義務、訴訟與平等、民主與參與等意識滲透的同時,又發揮著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中學法制教育的思想教育功能

中學思想教育主要是針對中學生進行的、包括世界觀、人生觀等的觀念教育。法制教育對中學生正確人生觀的確立和現代法治觀念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它有一定的思想教育功能。

1、法制教育有助于中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