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漢語教學法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0 12:54:3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對外漢語教學法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對外漢語教學法

對外漢語教學分析論文

一、重大的進展

1.理論建樹初具規模。對外漢語教學是一門科學??茖W賴以存在的基礎,是因為它建立在樸素的客觀規律之上。對外漢語教學盡管頭緒紛繁,卻是有規律可循,從理論上探索這些規律,把幾十年來國內外漢語教學的經驗加以總結,從中歸納出若干規律,形成自己的理論框架,是對外漢語教學學科成熟的標志。已故的熙先生說:“現在世界上有各種理論,漢語有其特殊性,我們應該提出自己的一種理論來,我認為是完全有可能做到這一點的。”(熙,1989)現在,“對外漢語教學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由基礎理論和應用理論兩部分組成;基礎理論包括語言理論、語言學習理論、跨文化交際理論和一般教育理論等;應用理論是指教學理論和教學法(教學法的部分內容具有理論性質,因此不妨把它也歸入理論范疇)?!保ā都o要》,1995)至于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科理論,則是一種綜合的、跨學科的理論,它是建立在綜合應用語言研究、語言學習研究,語言教學研究和跨文化交際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之上的。圍繞著理論的思考,有一批出色的論文,其中呂必松、胡明揚是其代表。然而,框架雖然搭起,研究卻還不能說十分深入。真正稱得上對外漢語教學理論研究的文章,為數并不多。當然,我們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去從事理論研究,但我們必須有我們自己的理論研究者。如果說,一個理論研究十分薄弱的學科,猶如建立在沙灘上的大廈,決不為過。我們期待著更多的對外漢語教學理論研究文章面世。

2.研究對象更加明確。具有獨特的研究對象,是一門學科賴以建立的前提。對特殊對象的深入研究,是一門學科朝著精密科學發展的必然途徑。對外漢語教學的特殊研究對象,熙在1989年認為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漢語研究,這是對外漢語教學的基礎,是后備力量,離開漢語研究,對外漢語教學就沒法前進;另一方面是對外漢語教學本身的研究,而這決不僅是教學經驗的問題。四年之后,盛炎、沙礫認為,對外漢語教學“有明確的研究對象,這就是對外漢語教學的內容、途徑和方法”。(盛炎、沙礫,1993)到了1995年,我們對特殊的研究對象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這就是,作為第二語言或外語的漢語的學習和教學,即研究外國人學習和習得漢語的規律和相應的教學規律。研究的內容則是作為第二語言或外語的漢語學習和教學的全過程。從“學”的角度,要研究學習者是如何學會并掌握漢語的;從“教”的角度要研究總體設計、教材編寫、課堂教學和語言測試等全部教學活動,其研究目的是為了揭示作為第二語言或外語的漢語學習和教學的內在規律,以便指導教學實踐。(《紀要》,1995)只有研究對象明確,才能產生具有指導意義的具體的研究成果。我們根據研究對象,可以分別開展學科理論研究、漢語本體研究和方法論研究。

3.研究方法已具有自身的特點。既然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的對象是漢語的學習和教學問題,那首先要把“學什么”和“教什么”研究清楚。所以,第一位是漢語本體研究,但在研究方法上、側重點上不同于一般的漢語研究。

在漢語本體研究方法上突出的特點是運用比較語言學的方法,進行漢外語的比較,從而找出學習的難點,“所謂難點,就是中國人看來容易,外國人學起來困難的地方。在語音、語法、詞匯三方面,漢語都有自己的民族特點,這些特點往往就是難點。”(王力,1985)研究語法結構,研究語音規律,對本國人來說,一般規律也就夠了,但對于外國人來說,只掌握一般規律是學不會漢語的,常常一用就錯,這種錯誤往往啟發研究者去注意中國人自己不容易想到的問題,于是促使我們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習慣用法”和“例外現象”的研究。這種從教學中發掘的研究課題,具有對外漢語教學本體研究的獨特視角。其研究,不僅推動了對外漢語教學本身,也對現代漢語研究起了促進作用。在漢語研究方面的代表人物有:李英哲、柯彼德、陸儉明、鄧守信、王還、劉月華、趙淑華、佟秉正、輿水優等。

至于研究“教”和“學”,與其他語言作為外語教學是有共性的。這也就是在創始階段,我們不斷引進、介紹各種外語教學法的原因。外語教學法的研究,在國外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關于這方面的著作已經很多。我們的對外漢語教學,無疑應該借鑒國外先進的教學法,吸取其精華,為我所用。但在研究漢語教學法時,正如張清常先生所指出的:“一不能忘記漢語本身的特點,二不能忽略中國傳統語文教學千百年經驗的合理成分,三不能忽視國外某些教學法它們一方面顯示其優越性另一方面卻也暴露出一些嚴重問題的這種缺陷。”(張清常,1990)這是十分中肯的話。

查看全文

漢語茶文化情景教學研究

摘要:使國外學生通過在初步掌握器物文化和思想文化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中國人民的行為偏好和思維方式,則是當前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難題。為此,應充分挖掘情景教學法在破解上述難題的功能優勢。情景教學法的運用模式為:設置課程議題引導學生完成前置性知識準備、借助多媒體音頻視頻系統展現中國音樂元素、在音樂旋律下教師精講中國茶文化思想意境、演示茶道行為文化以及播放茶文化藝術視頻、在音樂樂律下組織學生圍坐品茗和心得交流。

關鍵詞:情景教學法;對外漢語教學;茶文化;運用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度的不斷提升,以及我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現實存在,對外文化輸出已成為構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推手。在“一帶一路”戰略驅動下,針對沿線國家的對外漢語茶文化教學也孕育而生,且浸潤著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茶文化教學,也深受國外學生的喜歡。但在教學中也促使筆者感知到,在缺乏中國社會文化背景和認知的國外學生中間,如何使他們切實領會到中國茶文化的深刻內涵,以及通過在初步掌握器物文化和思想文化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中國人民的行為偏好和思維方式,則是當前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難題。為此,應充分挖掘情景教學法在破解上述難題的功能優勢,并在對外漢語茶文化教學中創新性的應用情景教學模式?;谝陨纤觯P者將就文章主題展開討論。

1對外漢語茶文化教學所面臨的困境

在問題驅動下,這里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歸納出其中所面臨的困境:1.1面臨茶文化在邏輯遞進時的困境。茶文化的邏輯遞進主要反映在,在茶文化教學中從器物層面的茶文化邏輯遞進到思想文化層面的茶文化之中。由于國外學生并不具備國人所擁有的樸素辯證思維模式,所以他們習慣于將器物層面茶文化與思想層面茶文化分割理解,這樣就偏離了中國茶文化的顯性與隱性文化元素間的內在統一性。從而,也就無法理解中國古代文人雅士的品茗傳統,也無法感知到茶文化對當代中國人行為偏好和思想塑造的深刻影響。1.2面臨延展茶文化顯性元素的困境。這里的延展可以分為兩大類,即在時間維度上的縱向延展,以及在空間維度上的橫向延展。茶文化顯性元素主要從器物層面和行為層面來展現出來,而這在縱向和橫向都存在著節點之間的區別。在對外漢語茶文化教學中需要突出其中的趣味性和新奇性,而上述教學內容便能起到這種作用。但在教學中卻發現,單純依靠圖片、視頻展現并無法對國外學生建立起深刻印象,且在展現中由于圖文信息轉換過快,也難免使他們產生混淆。1.3面臨整體視域傳遞茶文化的困境。對外漢語茶文化教學目的在于傳播中國文化,而茶文化教學則可以作為一個引子來引申出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元素。但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即使應用多媒體教學仍主要以文本信息的展示為主線,而在國外學生并不具備前置性國學知識基礎的情形下,在我國傳統文化整體視域下來傳遞茶文化仍面臨的困境。

2情景教學法的功能優勢分析

查看全文

體演文化教學法對外漢語綜合課的應用

【摘要】體演文化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法,其目標是讓學習者在目的語文化中正確得體使用目的語。漢語綜合課是對外漢語課堂上課時最長、比重最大的一種課型。把體演文化教學法引入對外漢語綜合課上是幫助學習者快速習得漢語最高效的手段之一。文章嘗試以《HSKⅡ》第四課為例,詳細介紹如何利用現有對外漢語教材使用體演文化法教學。

【關鍵詞】體演文化教學法;對外漢語綜合課;對外漢語教學

體演文化教學法(PerformanceCultureApproach)是由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吳偉克(GalalWalker)教授提出。其教學目標是讓學習者能在目的語文化中得體、自如地運用目的語同目的語國家的人交流。(虞莉2004)吳偉克探討了文化、語言和體演之間的關系,并從意向、設定的意義、記憶、教學法設計等幾個方面介紹了其基本設想,界定了體演文化教學法中“文化”一詞的定義,并指出體演的“五要素”——“特定的地點、時間、腳本、角色和觀眾”。(吳偉克2010)該教學法認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起積極的導向作用,為學生提供漢語學習的文化氛圍,做好中國文化生活的示范者,學生應該是處在目的語言文化氛圍中的語言踐行者。(曲抒浩、潘泰2010)

一、體演文化教學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

“PerformanceCulture”被引入中國時,“Performance”被譯為“表演”,但是該方法不僅僅包含“表演”的含義。語言學家海姆斯提出語言的交際能力和交際運用。更強調聽話人在理解和創造話語時對知識的靈活運用。所以“Performance”更應該包含語言的表現和運用。在對外漢語課堂上,教師在準備教案時不僅要指導學生本課語言點的正確性,更要考慮到把語言點放到實際的言語情景中,目的語者在何種情況下對什么樣的人說這種話。所以處理這一問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將該語言點設置到不同的情景中,教師充當“導演”,在情景中學會語言點,然后再更換其他的情景供學生練習。按照《國際漢語教學通用課程大綱》一級目標中關于語法的要求包括“掌握簡單常用基本句型”。在《HSKⅡ》第四課《這個工作是我幫他介紹的》中詳細介紹了基本句型“是……的”表示強調。當前對該語言點的教學模式是先帶領學生熟悉課文,總結“是……的”公式,再進行機械練習。但是在“體演文化”教學法看來,這些還遠遠不夠。要想學會地道的漢語,就必須在學生實際生活中主動、正確運用此語言點。所以在以上的基礎上設計相關故事場景,讓學生體驗進而引導學生說出“是……的”句型,并變換不同的場景鞏固其用法。

二、《這個工作是我幫他介紹的》教學設計

查看全文

對外漢語教學與茶文化教學策略

摘要:針對目前對外漢語教學的文化課程大多集中在語言教學這一現象,從對外漢語教學實踐出發,以對外漢語教學中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茶文化教學為例,從教師、教材、教法出發,介紹茶文化教學策略和教學設計,通過對外漢語理論和茶文化教學相關方面的研究,將文化與語言緊密結合起來,更好地達到語言和文化教學交融的新境界。

關鍵詞:對外漢語教學;茶文化;教學策略;教學設計

隨著我國社會科學不斷進步,漢語國際教育事業發展日益成熟,漢語作為中國文化對外交流的重要紐帶,作用愈加顯著。從文化年建設開始,一直發展到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開設孔子學院、派遣對外漢語教師和志愿者,豐富對外漢語人才培養等內容,使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更有保障和基礎,為普及中國傳統茶文化的相關知識、完善茶文化研究體系提供了可能。

一、茶文化教學的課程規劃

劉珣在《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中指出:“要想真正學好一門語言,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必須學習和掌握該語言所承載的文化。”[1](142)對外漢語教學開設文化課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多方面了解中華民族文化的特色,促進對漢語語言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通過對外漢語理論和茶文化教學相關內容的研究,將文化與語言緊密結合。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不僅是中華文化豐富內涵的重要體現,還是第二語言文化教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茶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體現在文化中的物質、精神、語言等各個方面。將茶文化作為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的一部分是十分必要的。但目前我國關于茶文化的教學多集中在介紹中國茶史、茶文化與傳統文化的淵源等領域,缺乏從跨文化角度對茶文化進行的研究,因此要加強對這一方面的理論及實踐探索。(一)茶文化的理論教學茶文化的理論研究主要體現在茶文化的教育功能上。茶的起源和分類等基礎知識可以作為初級學習內容。茶被認為是“君子之飲”,通過沏茶、聞茶、品茶等程序將茶的文化內涵和禮儀相結合,影響社會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對培養人們的精神修養起了重要的作用,茶文化中級學習者可以將此作為學習內容。周朋(2013)指出:“佛教的禪學精神與茶文化的精神內涵真正地融會貫通;道家有茶順為茗品的說法;茶文化和儒家文化中的中庸思想、倫理道德相關?!保?]像這些關于茶道精神等比較有深度的思想,可以作為高級茶文化學習的內容。(二)茶文化的實踐教學針對外國學習者的茶文化實踐教學應該著重于中國茶藝和茶道。茶藝是泡茶的技藝和品茶的藝術,包括整個飲茶過程的美學意境。茶道是從中國起源的,不僅是陶冶性情的絕佳選擇,更是茶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對外漢語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親自接觸茶葉、學習和欣賞茶藝、進行泡茶比賽等活動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增強茶文化知識的趣味性,通過對茶文化的學習和體驗,加深對茶文化內涵的理解,掌握茶文化相關技藝,更好地融入中國傳統文化。(三)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外國學生學習漢語文化知識,根本目的是培養語言交際能力,這就要求茶文化教學內容為語言教學服務,把文化知識與交際能力相結合。對外漢語教師在教授知識的同時要注意理論知識和實踐過程與實際生活接軌,提倡不同的教學模式適應不同的教育階段,才能充分發揮學習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進行茶文化教學。

二、茶文化教學的教學策略

查看全文

對外漢語詞匯重難點及教學

摘要:漢語詞匯數量龐大,漫無目的的詞匯教學會導致教學成果收效甚微。漢語詞匯教學重難點劃分可以幫助解決漢語課堂中教與學的問題,從而讓學生盡快提升實際交際的能力。那么如何確定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重難點及其教學是我們接下來重點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詞匯;重難點;對外漢語;教學

一、確定重難點詞匯的必要性

(一)漢語詞匯數量眾。多我們以具體的詞典為例來分析漢語中的詞匯量?!稘h語大詞典》收詞37萬多條,臺灣《中文大詞典》收詞44萬多條,日本《大漢和詞典》收詞55萬條。雖然對外漢語教學所涉及的詞匯僅一萬多個,但對于留學生而言也是個天文數字。(二)詞匯教學目標模糊。在如此龐大且復雜的“詞?!敝腥绾斡心繕说剡M行教學已成為對外漢語課堂的一個棘手問題。這就需要我們確定詞匯教學的重點,即哪些詞在前期教,哪些詞在后期教,哪些詞匯只需出現在閱讀、寫作課上,而無需進入到聽力、口語課堂。(三)教學對象的差異。在漢語學習的不同階段,學生所掌握的詞匯量不同。要針對學生漢語水平的不同來確定詞匯教學的重難點。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細心觀察,謹慎把握,依據學生具體情況圈定出課堂詞匯的重難點,制定出合理的教學目標。

二、確定重難點詞匯

(一)確定重難點詞匯的依據——分級處理原則。詞匯的劃分常常需要依據分級處理原則。那么分級處理原則確立的依據是什么呢?一是頻率使用大的詞,二是使用范圍廣的詞,三是構詞能力強的詞,四是常用意象多的詞,最后還要考慮教學對象、教學內容與不同教學階段是否相匹配。如果是短期班的學生,他們帶有旅游的目的,我們就要選擇較為實用、口語性較強的漢語詞匯進行教學;如果是全日制的留學生,就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目的和教學計劃去劃分各階段詞匯教學的數量和難度。(二)確定重難點詞匯。在對外漢語教材中什么樣的詞可以確定為重難點詞?我們認為教學中的重難點詞匯應當包括以下幾類:實意性動詞;抽象性動詞;感情色彩不同的詞;文化內涵比較豐富的詞;常用虛詞;詞義演變的詞?,F就其中幾類進行具體分析。(1)實意性動詞。在漢語中,動詞是一個句子的核心,它的擴張能力強、使用頻率高。因此我們在教初級漢語水平的留學生時需要特別強調動詞的重要性。如:在對話中:A:你吃飯了么?B:吃/沒吃。在祈使句中:幫我開一下X。開一下X。開X。(X指名詞)以上幾組對話僅用動詞就可以完成實際交際,足以顯示動詞在日常交流中的重要性。(2)抽象性動詞。抽象動詞是比較空靈的,看不見也碰不到,但卻時刻伴隨在我們身邊。例如,“我喜歡你”中的“喜歡”和“我想你了”中的“想”,這兩個抽象性動詞我們無法說清它的顏色、味道和形狀,但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足以見其重要性。(3)感情色彩不同的近義詞。中國漢字博大精深,用錯一字可能毀掉整個對話,從而導致整場對話交際的失敗。其根本原因在于留學生缺乏語用交際常識。所以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如果不講語用,將是教學的一大損失。像“無微不至”與“無所不至”僅一字之差,其感情色彩卻千差萬別。這在理解上常常給留學生帶來困惑,所以也是我們重點講解的內容。(4)文化詞。從學情的角度來看,文化詞的時間跨度大,歷史性強。例如:縱橫捭闔、東施效顰、秦晉之好、完璧歸趙等。這些詞已經與我們日常生活相距甚遠。此外,文化詞還包括一些詞義演變的詞。例如“小姐”“師傅”等,這類詞在歷史的不同時期褒貶色彩是不一致的,如果不懂這些褒貶色彩不停變化的詞,留學生就很難讀懂很多經典文學讀物。(5)常用虛詞。虛詞和抽象動詞一樣,意義也是比較空靈的。相比實詞來說,虛詞的數量要少得多,但其重要性,就個體來說大大超過實詞。同時,漢語里的介詞大多數都從動詞虛化而來,例如“在、給、往、朝、想”仍舊是動、介詞兩類詞的兼類詞,這在詞匯教學方面也是不容忽視的。

查看全文

實況漢語教學特點論文

關鍵詞:習得環境交際化國情文化話題教學解碼系統中國論文職稱論文

提要:實況漢語教學努力營造并充分利用漢語的習得環境,堅持教學過程的交際化,堅持使用真實、自然的語言材料,在漢語教學的同時,堅持國情文化的教學,在視聽說三者的關系上相當靈活,在開設實況漢語教學的過程中,注意適時、適量,實況漢語教學只適合于解碼類的課型。

從20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我們的實況漢語教學(含/漢語實況聽力0、/漢語實況與話題0等課型)經過了十幾年的教學實踐,尤其是近些年來,一些相應教材的不斷問世,有關論文的相繼發表,使得其教學效果不斷提高,人們對其中的許多問題有了更清晰的認識。為了使實況漢語教學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和發展,本文擬從理論和實踐上,對與其有關的幾個問題作進一步的探討。

一實況漢語教學與營造

第二語言習得環境第一語言與第二語言學習和習得過程有某些共同規律,但二者之間也有很大差異。實況漢語教學清楚地認識到二者之間的諸多差異,因此在教學中避免了直接法過于偏激,過于簡單的弊病。

非目的語環境的學習,師生往往有著共同的媒介語,便于講解語法規則和文化背景等,培養的學生往往有較強的閱讀能力,但聽說能力較差。

查看全文

教師資格審定的制度

第一條為了做好從事對外國人進行漢語教學的教師資格的審定工作,提高對外漢語教師隊伍的政治業務素質,保證教學質量,特制訂本辦法。

第二條對外漢語教師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熱愛祖國,熱心弘揚中華文化,熱愛對外漢語教學事業,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為人師表,積極承擔工作任務并具有一定的對外交往經驗,遵守外事紀律。

第三條對外漢語教師必須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或同等學力,并具有一學年(累計學時為320小時)以上的對外漢語教學經歷,取得了一定的教學經驗,知識結構應達到下列要求:

(一)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方面

1.了解對外漢語教學的性質和特點;

2.了解主要的語言教學法流派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

查看全文

漢語熱研究論文

一、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日益提升是當前海外“漢語熱”現象產生的大環境。

(一)中國經濟的發展,為世界提供商業機會與就業的機會。下表為外國人學習漢語的五類動機及相關情況:

從上表可以看出,外國人學習漢語的原因很多,但大多數外國學習漢語的目的是為了求職與就業,或更多的商業機會。

(二)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地位提升,為海外華人帶來民族自豪感。中華文化的認同感進一步強化。

例如,在馬來西亞,華人關于“是華人就得學漢語”的觀念根深蒂固。這也是大多數華人華僑讓子女學習漢語的文化心理動因或精神動力。而華人華僑子女占海外漢語學習者的很大比例。兩岸關系研究員、馬來西亞大學中文系教授楊建民曾呼吁華裔社群負起文化責任,協助華裔子弟建立對自己文化根源的認知,進而超越自己的文化認同,做個世界的公民,扮演最好的“公共外交”文化大使。

(三)中國經濟的成功發展使世界對中國的未來充滿希望?!皾h語熱”也是“經濟外交”延伸而成的“國民外交”。

查看全文

漢語的節奏與對外漢語教學措施

【提要】對外漢語教學應從漢語節奏形式與特點方面著手,才能使教學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果。對此,本文首先介紹了漢語節奏的主要形式,包括平仄相間、句子重音、文章主旨三種形式,然后對英漢兩種語言節奏進行對比,探究節奏特點上的差異,最后提出對外漢語教學中漢語節奏的教學方法。力求通過明確教學目標、創新教學方式、調整教學策略等方式,使學生能夠充分掌握節奏規律,深刻感受漢語的語言藝術。

【關鍵詞】漢語節奏對外漢語教學措施

每種語言都帶有自己的節奏,漢語也不例外。通過漢語節奏的學習可使學生了解更多漢語特征與主要形式,還能使對外漢語教學中“教什么”“如何教”的問題得到解答。當前對外漢語教學不斷發展,由起初的直接教學法發展為聯合教學法,且教學理念與體系始終受到國外第二語言教學法的影響。但是,對外漢語教學與其他語言教學有所不同,許多國外理論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要結合漢語特點,從教學理念、目標與方式等方面著手創新,在實踐中不斷摸索新的教學路徑,及時糾正學生的節奏偏差,才可使教學效率事半功倍。

一、漢語節奏的主要形式

節奏一詞原本是指所有均勻且有規律的工作進程,多用于音樂領域,而后逐漸延伸到語言領域,是指語言的異同、緩急與高低變化等,主要包括音量、音色、音高與音長四個要素,任何要素在特定時間內有規律地交替出現,由此產生節奏。因認識角度不同,漢語節奏的形式分類有所區別,根據節拍重音要素在不同語言層次中的區別,可將漢語節奏匯總成以下幾種形式。

(一)平仄相間式

查看全文

漢語國際推廣工作實施意見

根據《教育部等部門關于加強漢語國際推廣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精神,現就我省漢語國際推廣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漢語國際推廣工作堅持以*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以體制創新為核心,以師資、教材建設為重點,以網絡資源建設為基礎,以市場運作為突破口,調動海內外積極力量,加大投入、集成資源,努力加快漢語走向世界的步伐,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二、工作思路

抓住國家加快漢語國際推廣的戰略機遇,充分發揮*教育大省、旅游大省的優勢,努力實現漢語國際推廣的“*”,即:一是發展戰略從對外漢語教學向全方位的漢語國際推廣轉變;二是工作重心從把外國人“請進來”學漢語向加快漢語“走出去”轉變;三是推廣理念從專業漢語教學向大眾化、普及型、應用型轉變;四是推廣機制從教育系統內推進向系統外、政府民間、國內國外共同推進轉變;五是推廣模式從政府行政主導為主向政府推動、市場運作轉變;六是教學方法從紙質教材面授為主向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多媒體網絡教學為主轉變。

三、主要任務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