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課程總結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6 12:52:2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插花課程總結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插花藝術課程項目化教學研究
摘要:以線上線下混合模式實施《插花藝術》課程項目化教學,讓學生的自學和預習能力有了較大的改善,線上線下教學融合課堂外的自主學習環節、課堂上的互動環節,貫穿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課后復習的教與學的全過程,充分調動了學生創作的激情,體現了以能力培養為導向的教學,達到了使學生掌握插花藝術這門技術的目的,同時也積累了多樣化教與學的過程數據,實現課程建設、教學過程、學習行為等不同層面的的常態化數據分析。該教學模式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為同類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了理論依據。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插花藝術;項目化教學;教學改革
《插花藝術》課程是面向園林、園藝專業及全體本科生開設的一門具有專業特色的通識教育課程。通過該課程學習,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及創造性,提高當代大學生的審美素養與綜合思維能力。《插花藝術》課程全校每學期選修人數在150人左右,傳統教學方法影響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首先,開設學時較少,該課程32學時,而插花藝術既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技術,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學生既要掌握理論,又要掌握技能,32學時的課堂學習,教學效果不理想。其次,選修該課程的學生分布于全校各學院、各個班級,課堂和課后小組學習、合作學習效果不佳。再次,這門課程需要大量實踐練習,課堂之外的學習很重要,不加以組織與引導,無法取得好的學習效果。項目化教學方法是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工作任務為中心,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1](82),通過完成項目的過程,學習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學習能力和協作學習能力。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即大規模網絡在線課程,在網絡技術下社會大眾能最大限度共享優質課程資源[2](46)。MOOC是一種教學創新,是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產物,是傳統課堂教學與互聯網技術有機結合的產物,這種充分利用網絡化技術和大數據的教學模式,彌補了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3](46),為高校課程建設帶來了許多機遇。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是隨著MOOC的推廣應運而生的,即小規模私有在線課程,是針對慕課教學實踐過程中的問題而加以完善、發展和補充的一種創新教學模式[3](221)。SPOC則主要對校內學生提供學習平臺,將傳統課堂與網絡教學平臺結合,完成教與學的過程[3](221)。本文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總結探討結合項目化和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插花藝術》課程的有機銜接,旨在提高課程教學效果和質量,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興趣。
一、《插花藝術》課程項目化設計
通過對插花創作所涉及到的職業能力進行分析,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重點,從企業真實的崗位出發編排課程內容,將《插花藝術》課程內容設置6個學習情境,14個學習項目(見表1)。
二、《插花藝術》課程混合式項目化教學實施
試議插花藝術教學方式
一、教學實踐中面臨的問題
1學生方面
插花藝術屬于應用型學科,四川音樂學院綿陽藝術學院開設該門課程定位為選修課,授課的學生都是有一定藝術創作技藝的藝術生,但是由于我院學生的文化成績較低,所以學生的文化底蘊相比其他院校稍微要差些,這對他們的作品創意也有影響。同時由于這門課程定位為選修課,所以它所面對的學生就是來自全系的大一至大三各個專業的學生,而且這些學生都沒有花卉學知識基礎。所以在進行課程安排時就要添加相關知識,以使學生能盡快掌握基本的花卉學知識,以順利完成教學的要求。
2教學條件
方面因為是選修課,沒有獨立的插花藝術專用實訓室,也沒有實訓設備,直接安排美術生專用畫室作為實訓室。同時經費不足也是教學中面臨的另一問題,教學中不能大量使用鮮切花材,對于插花藝術這樣一門實踐性、綜合性很強的課程,將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在實踐教學環節盡量使學生有接觸鮮花花材機會,只有通過實踐鍛煉才能使學生技能提高。
二、實踐教學中的教學方法研究
藝術插花課程網絡教學理論研究
摘要:本文試通過對網絡教學手段進行剖析,并以我校18園林技術2班藝術插花網絡教學實踐為依據,探索如何更好地開展藝術插花網絡教學,同時也為推進信息化環境下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與創新提供一些經驗和啟示。
關鍵詞:藝術插花;網絡教學;實踐探索
1網絡教學相關理論
網絡教學平臺又稱為數字化學習環境、課程管理軟件、e-Learning平臺、虛擬學習系統(VLS)等,是用于支持在線學習的信息系統(IS)。網絡教學不是簡單的把傳統教學模式和信息化技術手段進行結合,而是一個由教師、教學內容、多媒體、學生有機結合的整體系統,教學過程是“教師—媒體—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過程。1.1分類。h由于技術的更新和對象的不同層,信息化教學模式一般劃分為以“教”為主、以“學”為主、以“內容”為主、以“教育媒體”為主;根據教學模式的主要著眼點,又可劃分為基于項目、問題、案例、資源的學習等模式。1.2環節。1.2.1第一個環節,課前。教師要做好準備和設計。準備:教師需要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操作技能,學習網絡教學的方法。總結和思考網絡教學與面對面課堂教學的異同。設計:教師需要建立課程網站或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建設網絡課程。網站或網絡課程平臺要能夠為學生提供各種學習資源并能開展相關學習活動。1.2.2第二個環節,課中。教師要做好促進、互動和反饋。促進:要使學生了解課程目標和熟悉網絡教學平臺,督促和監控學生的自主學習。互動:充分利用QQ群、微信群,促進師生間的深度交流。反饋:及時收集學生網絡學習的過程、結果等信息,并提供及時反饋,促進學生主動參與網絡學習。1.2.3第三個環節,課后。教師要做好反思和總結。
2藝術插花課程網絡教學實踐探索及存在問題
2.1職業學校開展藝術插花課程網絡教學實踐探索的必要性和意義。插花藝術一直深受大家的喜愛,目前已經成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社會需要高素質的插花專門人才。藝術插花不僅是一門專業技能課,也是一門素質教育課,因此開展相關實踐探索也是培養創新人才和開展素質教育的客觀需要。2.2藝術插花課程以往開設概況。學生在課程開設之前已學習植物基礎、植物識別、園林美學、園林制圖等基礎知識,已掌握了造型藝術基本原理,具備一定的審美藝術素養。授課理論教學主要有插花構圖與色彩、插花發展簡史、東西方插花等內容,此外輔以東方式瓶花、盤花、西方式三角形、L形、橢圓形、花籃、花束等實踐教學。2.3藝術插花課程網絡教學內容體系的變化。教學內容體系保持了科學性和系統性,保留了基本概念、東西方傳統插花藝術的分類介紹,保留了對插花藝術發展簡史的講解。從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比例來看,兩者學時數比例接近1∶1。但是由于學生在網上無法進行實踐操作,因此網絡教學只能以理論教學為主,中間穿插一些操作實訓視頻。2.4藝術插花課程網絡教學平臺應用研究。中是對結合藝術插花網絡授課過程中實際使用到的3種網絡教學平臺的優缺點進行比較和歸納,從中可以看出職教云平臺的功能是最全面的,也是使用頻率最高的。2.5網絡教學具體實施實踐。2.5.1課前。主要利用職教云平臺進行課前準備。首先參加職教云平臺開展的相關信息化培訓,學習職教云平臺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然后通過班級、課程設計、題庫、作業、考試這幾個板塊的設置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比如采用多種視頻編輯軟件和錄課軟件對理論教學內容進行PPT錄課,并將視頻及時上傳至職教云平臺課程設計板塊,同時將職教云平臺和慕課平臺的優秀教學資源也導入進來,從而豐富課程教學資源。運用課堂教學板塊提前設置好課件、視頻、簽到、提問、討論、作業等互動環節。2.5.2課中。教師利用提前設置好的課件或視頻讓學生觀看,中間穿插簽到、提問、討論、頭腦風暴投票等互動環節以掌控學生學習進度。但由于教師看不到學生端學生是否真的在看,因此真實效果還存在疑問。同時為了更好的與學生互動,也結合QQ直播的形式在班級群里進行教學,在直播過程中可以與學生實時互動,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性。2.5.3課后。學生及時進行課堂評價和總結,并完成相關作業。教師對學生作業進行批改打分,對上課互動環節學生表現進行打分。從學生對課堂的評價來看,五星評價比例達到90%以上,說明學生總體對藝術插花網絡教學是持肯定的態度。2.6在實施過程中主要存在的問題1個別學生自覺性不夠,簽到不及時,不能及時進行討論和評價,課后布置的作業總有人不能及時完成;學生對職教云平臺使用不熟悉;教師很難兼顧到每一位同學的學習情況。
插花藝術教學改革研究
一、改進教學方法
1合理安排實驗課的教學內容根據課程的培養目標,精煉理論教學,合理恰當地安排實驗課的教學內容,突出地區特點和實用性,學生能較為熟練地運用課堂上講授的基本美學理論進行插花與盆景作品的制作,以及運用美學理論進行盆景與插花作品的欣賞與評價。在此基礎上,掌握盆景與插花作品的基本養護管理措施,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為其將來從事花卉園藝工作奠定基礎。
2正確運用教學方法和手段制作盆景用的材料,實驗所需的鮮切花、花泥、彩帶和包裝紙等材料均是消耗品,實驗經費開支很大。由于教學經費有限,在滿足學生技能訓練的情況下,應盡量控制實驗成本,并不斷推陳出新,采取靈活措施以適應教學的需求,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將實踐課時間集中安排,尤其插花部分實踐,以此減少鮮花用量,控制單個實驗內容的成本。在實踐過程中合理組織實驗內容,盡量重復使用鮮切花。如:首先練習插花花材的識別及整理造型;其次練習西方插花基本花型;最后練習現代花卉裝飾類型,造型順序上,先練習制作花束→扇型插花→三角型插花→T型插花→L型插花→橢圓型插花→半圓型插花→胸花→花環,這樣不僅節省了花材的用量,而且也達到了教學目標;采用接枝法和金屬絲纏繞法等,延長花莖;花朵的切割、粘貼造型等方法應充分利用花材,節省開支。實踐課的安排盡量避開節假日,到節假日時鮮切花供不應求,各種鮮切花的價格都比平時貴,因此,盡量避開在節假日前后實習。
3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盆景和插花的制作過程并不簡單,在制作過程中,學生常手忙腳亂,不能將課堂上學的造型原則很好地應用到實踐中。另外,一些學生不善于觀察,只專注插制,制作成的作品常上重下輕,沒有厚度,缺乏立體感,在插制過程中一定要多觀察、多總結,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實訓時最好2人一組,這樣旁觀的同學,可以及時提醒,完善作品的不足。
二、改革教學效果評價體系
課程考核采取理論加實踐的考核方式,為了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理論和實踐考核的比例由原來的7∶3改為1∶1,即理論考試占50%,實踐動手能力考核占50%,理論考核期末考試占70%。考試題覆蓋面廣,題量大,以便全面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平時成績占30%,平時成績內容包括考勤、課后作業、課堂小考、閱讀報告和專題討論等,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并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插花藝術課程教學實踐與探索
當前,在國家層面“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大賽”的指揮棒鞭策下,職業院校基本形成“校校有比賽,層層有選拔,國家有大賽”的職業院校技能競賽序列。藝術插花作為園林專業技能競賽項目,其觀賞性和藝術性逐步得到社會的認可,競賽效應逐漸彰顯,從而促使《插花藝術》課程的教學逐漸向更貼近社會需求的方向發展,突出“就業為導向、技能為本位”主旨思想,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注重培養學生的操作技巧,加強實景實操訓練,從而實現了學校與就業崗位的無縫對接,彰顯了職業教育的特色和效能。
1迎合職業教育要求,積極培養實操能力
1.1合理安排理論與實踐教學比率。插花藝術是一門注重思維和實踐的課程,在教學中必須把握好理論和實踐比例。教學若停留在以理論教學、視頻觀摩、教師示范為主,而實踐教學不足的局面,只會產生低效甚至無效的勞動,無法培養出行業所需人才。職業教育要求實踐教學占較大比例,可以根據需要將插花藝術理論與實踐的比例調整為1︰3,或者實踐教學的比例也可以更大,在實踐教學中不斷滲透、整理、總結理論知識。職業學校課程安排基本都是兩節連在一起上,學生學完理論知識后,可緊接著安排實踐任務,小容量、小步驟地進行操作練習,從而達到“學中做、做中學”的緊密結合。理論是對實踐的指導,而實踐是對理論的檢驗和提高,學生能從實踐參與過程中得到身心愉悅的體驗,從而也會產生濃厚的求知欲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研究,學習將不再是一種枯燥無味的勞動。1.2注重實踐教學設計。插花藝術學習中的基本操作訓練是非常重要的教學環節,包括基本花型訓練、禮儀插花、現代插花藝術、藝術插花等,設計好每一節課程實訓項目,需要教師提前完成大量的工作,包括花材采購、花材處理、制作插花作品(示范及指導)、花材保養及二次利用問題等,任務繁重,技巧性強。在教學設計中本著由易到難,環環相扣,循序漸進的原則,力爭做到直觀、清晰、易于操作目的。教學的設計也可以緊跟花材的現有條件及從長短次序依次來進行。1.3積極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創新能力“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插花藝術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只有多加練習、創作,才能熟練掌握相應的插花技巧,激發創作欲望和創作思維。在訓練過程中,可以先對單個技巧進行多次練習,讓學生感知同一插花技巧對于不同花材的拿捏程度和注意事項,然后當學生對插花技藝熟練以后,可以讓學生對優秀作品進行模仿練習,實際感受插花作品的構圖與創作方法。學習、鞏固常用的插花技巧;最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可以自由創作,展現學生的創作欲望。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項目中都有幾個完整的作品,滿足其成就感。整個學習的過程就像爬樓梯,樓梯盡頭就是藝術插花的殿堂。如果學校由于實驗經費不足,無法提供足夠的鮮切花材讓學生操作,可以考慮學校與花店聯合,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之下,利用周末或節慶活動參與花店的花藝制作,既能解決花店缺人的現狀,同時也滿足了實踐教學和提高動手能力的需要。學校也可在校內設立花藝工作室,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己經營和管理,積極承接社會上的花藝制作,既能滿足學生花藝實習和實踐的需要,也可作為學生在校期間創業的花店,積極鍛煉學生的創業能力。
2積極探討教學學法、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靈活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引導學生進入知識殿堂的捷徑,在教學中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1項目教學法。根據授課的內容將整個教學內容分成若干獨立的子項目。通過分析子項目,設定項目完成預期目標、項目實施過程、成果與反饋等,達到實訓目的,切實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讓學生由簡單操作科目作品開始,在掌握了基本技能后,不斷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啟發設計思維,通過繪制插花造型草圖、分析論證變化引導、自由創作等方法完成新的作品。每完成一件插花作品,要求學生根據制作過程撰寫實訓報告,總結操作要點和感受,逐步積累創作經驗,提高實操能力。在項目教學實施的過程中,為使實訓更有效率地進行,在自由創作階段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以2~3人為一組,每組選出組長,共同完成實訓任務。一方面可在有限的上課時間內更快更好地完成插花作品;另一方面有益于團隊意識的培養。教師巡回分析、指導,親自動手操作,直到讓學生滿意。作品完成后,學生先自我介紹創作思路、立意等,其它同學互評作品的優點和不足,教師根據自評和互評情況及時給出鼓勵性的總結。這將是一個愉悅的學習旅程,學生的創作思想、開拓能力、審美意識、動手能力等得到了培養和鍛煉,插花技能得到了提高。2.2動手制作法。為了解決插花材料缺乏、沒有經費大量購買鮮切花進行練習的問題,教師可以動員學生就地取材、變廢為寶,收集材料。在校園綠化或修剪養護時,組織學生收集各種樹木的枝條,經過做型、剝皮制作成為線狀干枝;花開時節積極組織學生制作干花;在平時生活中隨時收集各種好看的飲料瓶、酒瓶、裝飾品等做為花器;利用廢舊報紙編織花器;自己動手制作絲網花等,既收集補充了插花材料,豐富了實驗室,又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還促使學生養成了敏銳觀察生活的習慣,提高了學生自己動手解決生活與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的能力。
3積極參加各種花藝比賽
技能普及培訓總結
工作中還存在許多的不足,雖然今年我作了不少的工作.將在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的領導幫助下認真總結今年的不足,力爭在明年的工作中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現將本年度的工作總結入下今年的工作中我有成績也有不足.:
職業資格證書并重的制度"要求,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提出的"全社會實行學業證書.培訓站已經在同學中大力宣傳.為了能夠讓同學持"雙證"上崗,畢業時更具競爭力已經成為我工作的重點,所以我今年的工作也是圍繞該重點展開的.本著為同學服務使同學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和進一步拓寬就業渠道的宗旨,依托我校的教學資源和師資優勢在今年的工作中我面向學校和社會進行了1期花卉園藝工(高級),2期插花員(高級),2期文秘(高級)和育嬰師(高級)培訓工作,共培訓了570多人.年由綠色經濟示范區組織的季季插花技能賽中我校職業技能站培訓的同學3人獲得了一等獎,獲二,三等獎的同學7名,同時我校獲得了優秀組織一等獎.由省人民政府主辦,省花卉產業聯合會,省貿易促進會承辦的中國國際花卉展中我校師生積極參與成績突出,榮獲了組織一等獎.
并組織同學參加了5月20,今年我校培訓站還在同學中大力宣傳了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重要性.21日和11月17,18日的全國職業資格證統一考試,有90多位同學順利通過考試獲得了"文秘,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營銷師,物流師"等的國家3級證書.
開展職業培訓工作
年,1.先后組織了2期國家插花員(高級)和綠化花卉工(高級)職業技能培訓及鑒定工作,成為我國西南地區國家插花員職業資格培訓,鑒定的第一家專業組織.通過培訓,有250余人獲得國家插花員(高級),44人獲得綠化花卉工(高級)職業資格證書110人獲得保育員(國家)職業資格證書.
淺談職校花藝技能教學計策
一、重點培養動手實踐能力和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突出高等職業教育特色
插花技藝教學是一門注重實踐動手能力培養的學科,雖然也有理論知識做鋪墊,但絕對不是靠死記硬背能完成作品的。因此將課程的安排按理論與實踐教學比例劃分為1:2的比例。這占2/3的實踐比例,主要安排為:第一步,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根據老師在課堂上所提供的插花作品案例,讓學生依葫蘆畫瓢分組進行插花制作,將理論初步結合實踐,俗話說:“嬰幼兒的最初學習就是從模仿開始。”對于我們大部分從未接觸過花藝的同學來說,教師讓同學們根據現有作品模仿,能夠從直觀上更清晰明了插花作品的構造以及如何插制;第二步,對插花作品從外形、色彩以及構思理念上進行評判與指導,讓大家認識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有助于下次作品更好地發揮;主要采取的方式是同學互評和老師總結的形式。第三步,訓練學生在技能大賽中的綜合應變創新能力,包括兩種訓練方式:
1)準備固定花材,讓同學們從中挑選花材種類、顏色、數量,創造出自己設想的作品,要求形神兼備,立意積極向上。
2)提出命題作品,同學們積極思考插花效果,自由購買所需材料等,進行制作。
二、根據市場需要教授時尚流行的花藝知識
首先根據市場需求分為個人日常消費用花和婚慶、商務會議購花。讓同學市場調查日常用花情況,一般需求在于散花批置家庭,隨意插于花瓶中為主;或是一部分人們用于興趣修養,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插花。婚慶、會議用花則大部分是用于會場的布置,運用大型群組花藝為主,具體到酒店會場中的簽到臺、主席臺、嘉賓臺等的布置,另外花車、新房以及參會人員等局部修飾。其次,教授與引導學生學習花材生長過程,作為一名花藝教師,本著對教學的不斷完善,學院新校區建設,我向學院申請花圃建設,讓學生不但能在實訓室里對花材進行插花操作,更能深入了解各種花材的種植生長過程,對插花藝術有一個深入全面的了解。
中職園林實踐性教學改革研究
摘要:加強中職園林實踐性教學改革與實踐,在教學內容層面通過修訂和完善人才培養方案以及編寫園林專業校本教材進行改革;在教學方法層面,通過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加強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創新采用課堂-興趣小組-競賽三級聯動教學模式,深化校企合作以及引進工匠大師進校園,保證實踐性教學的有序進行和預期效果。
關鍵詞:中職;園林;實踐性教學;改革與實踐
中等職業學校園林技術專業培養目標是從事園林工程施工與管理、設計與繪圖、園林工程招投標、資料管理、園林工程監理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人才,直接面向具體工作崗位。中職園林專業學生需掌握園林植物的分類和識別、園林植物環境與栽培、園林制圖的國家規范與標準、CAD/PS/sketchup、使用園林測量儀器進行定點放線和地形測繪的能力,這些都是實踐性較強的課程。以園林植物栽培為例,理論知識中大樹移栽、園林植物修剪、植物養護等都需要制定實踐性的教學實習,學生才能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通過不斷鍛煉,培養出符合企業需求的園林人才。
1中職園林技術專業實踐教學現狀
受教學實訓場地以及師資等多因素的影響,中職園林技術專業實踐性教學存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銜接不連貫,實踐性教學存在場地和技術的限制,教師缺乏實踐性操作的技術和經驗。在學校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建設好實訓基地后,存在實訓基地空置或者并沒有達到預期的訓練效果,教師對實訓儀器操作甚至對實訓內容不熟悉。隨著技術和時展,實訓器材如測量儀器等更新換代快,水準儀等已經逐漸退出園林行業,取而代之的是更為先進的全站儀,而教材和儀器也需要及時更新才能符合現階段企業對園林人才的需求。
2教學內容的改革與實踐
旅游管理實踐技能課研究
摘要:指出了“互聯網+”是旅游業未來發展的主流趨勢,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受到沖擊。為適應社會需求,各大專院校以及高職本科旅游管理專業應調整課程設置,增加實踐技能課的比例,如Photoshop、智慧旅游等課程。基于此,就實踐技能課Photoshop課堂教學中的一些做法進行了總結與梳理,對學生如何掌握Photoshop軟件進行相應地探討。
關鍵詞:互聯網+;Photoshop課程;基礎知識;實踐應用;體會
1引言
“互聯網+”是旅游業未來發展的主流趨勢,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受到沖擊。西南林業大學生態旅游學院從2001年開始招收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迄今已有16年培養經驗。面對“互聯網+”帶來的挑戰,學院對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進行改革實踐,其中包括增加實踐技能課的比重,以提高學生的學習以及實踐能力。技能課包括Photoshop、Autocad、智慧旅游、插花、茶藝、旅游專業英語等實操性強的課程,本論文就筆者任教的Photoshop課程教學過程中的體會進行總結與梳理。Photoshop課程屬于二維圖片處理軟件設計類課程。在旅游專業開設實踐技能課Photoshop,除了Pho-toshop基本的簡單圖片處理、旅游宣傳等用途外,還可以利用該軟件進行網頁開發與網頁動態效果制作、旅游規劃以及景觀設計項目的實施。本文從教學角度分析了利用哪些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高效的學習這門課程,讓學生真正掌握這項技術。
2注重基礎知識學習
Photoshop軟件的學習主要是實操訓練,但是基礎知識的講解也必不可少。最開始的理論講解階段很容易枯燥,學生難以理解和領悟基本工具的功能與實現。因此,教師在講解理論的過程中應該多總結不同工具的多種功能,同時配合案例操作,提高授課的趣味性元素。同時,穿插學生的優秀案例作品,點評作品優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其次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及藝術表達能力。無論是藝術類專業還是非藝術類專業,學習Photoshop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能力就是創意。有好的創意再加上對美感的準確把握,才能創造出優秀的Photoshop作品。老師應該多啟發學生對創意的領悟,方法有多種,可以多找些國外優秀設計作品給學生欣賞,提高學生對審美的把握以及激發學生靈感。但是審美能力的提升與學生自身的教育背景以及生活環境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并不是幾節課就能解決的問題,老師應該在課堂中貫穿審美以及創意的內容,使得學生在藝術的海洋中熏陶。
高校校園文化輻射與價值
1廊坊茶文化發展情況
廊坊市重視茶文化發展對城市文化和經濟的帶動作用。2013年以來,每年新茶飄香的五月廊坊均舉辦茶葉茶文化博覽會,為內地茶企拓展京、津、冀市場提供高效、便捷的平臺,帶動本地茶文化產業市場。博覽會吸引眾多茶企,如老舍茶館、中茶公司等200多家知名茶企參展。涉及茶產業領域廣闊,包括六大茶系、再生茶類、茶具產品、茶流通、茶工藝、泡茶水及凈水設備、茶葉加工、茶葉包裝等的展覽與銷售。也包括茶文化展示與宣傳,茶道、花道、香道、茶藝表演、古琴古箏演奏、斗茶品鑒、紫砂大師現場制壺。廊坊茶文化博覽會為京津冀增添文化韻味,使茶友、茶人不僅體驗到品茗樂趣,同時也體會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廊坊市民間自發組織的茶文化活動頻繁,茶文化市場活躍。茶商、茶人不定期開展公益性質的茶文化講座、體驗活動。廊坊自然公園經常有“無我茶會”,忙里偷閑的現代都市人,一群志趣相投的茶文化愛好者,因茶相聚,在一杯茶中體悟“君子之交淡如水”。廊坊五經私塾幼兒園,世紀寶寶幼兒園等國學特色幼兒園不僅將茶藝、茶文化引入學前教育,還向家長和茶文化愛好者提供高質量的茶文化講座。廊坊一批著名的茶藝學校,走進小學、中學,為學生開展免費的茶學課堂、茶文化夏令營,使孩子們有機會接觸茶、從小習茶,這對于傳承中國茶文化有重要的意義。廊坊茶商、茶藝培訓學校、茶人舉辦多種形式的茶文化培訓,培養大批茶藝師,還為茶文化愛好者開設古琴、古箏、書法、國畫、插花、香道、詩詞等茶文化衍生課程,豐富廊坊市民文化生活,提升文化品位。2017年5月,在政府職能部門的協調下,廊坊市茶行業協會正式成立。12月,廣陽區人民政府成功主辦茶旅文化交流論壇。積極的茶文化活動,對于弘揚廊坊茶文化,提升廊坊城市軟實力,必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2茶文化對高校校園文化的輻射
近些年廊坊茶文化發展迅速,對駐廊高校形成積極的輻射作用。廊坊各高校如廊坊師范學院、職業技術學院、河北工業大學、北華航天學院普遍開展茶文化講座、茶藝實訓、茶文化參觀等與茶相關的校園文化活動。廊坊茶企、茶商也與高校建立長期聯系,在高校校園開展茶文化公益活動。我校文學院聘請廊坊著名茶人、逸名軒茶藝學校校長張雪然女士來校講座,從國學的角度詮釋茶文化,并舉行兩場風格獨特的茶藝表演,在校園中掀起一段茶文化熱。筆者從2010年以來在我校開設《茶與茶文化》素質選修課,連續開課15個學期,與2千多名本科生一起分享茶文化。課上準備茶葉、茶具帶領學生學茶學、品香茗,課下帶領學生參觀茶館、茶店,組織茶會。越來越多的學生對茶文化感興趣。茶文化不僅提高學生的生活技能,培養興趣愛好,還能幫助學生靜心、養德、思考,豐富物質和精神體驗。目前,除我校,河北工業大學、廊坊職業技術學院也開設茶文化課程,通過正規的課堂教學在高校校園傳播茶文化。為了摸清茶文化對廊坊高校的輻射情況,筆者組織開展兩項調查。第一項調查,以廊坊市區高校主要是廊坊師范學院、職業技術學院、河北工業大學、北華航天學院等為主要調查對象,對學生、老師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大學生和高校教師對茶文化熟悉情況,茶文化活動開展形式、內容、頻率、效果,了解師生對茶文化的期許。本次調查有效問卷153份,其中學生102份,教師51份。調查顯示,70%學生對茶文化感興趣或非常感興趣,近80%的學生可以接受杯泡茶,幾乎全部接受茶飲料,但只有不到10%的學生參加過茶文化課程、講座、活動。教師中每天喝茶的比例近35%,明顯高于學生的5%。這說明茶文化對大學生和教師具有吸引力,但高校目前的茶文化資源明顯不能夠滿足師生對茶文化的期望。第二項調查,以廊坊市區主要茶藝學校、茶葉店、茶館為調查對象,了解茶文化企業向學校尤其是高校開展茶文化輸出情況。調查以問卷和訪談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成功調查大小茶企33家。總體來看,廊坊各類茶企都沒有將大學生群體作為銷售對象,但幾乎都有向大學生宣傳茶文化,培養潛在消費市場的愿望,也愿意走進高校校園開展茶文化普及公益活動。調查中五家茶藝培訓學校,已經把大學生茶藝培訓作為開拓市場的重點方向。總體來說,雖然大學生購買力有限,但茶企愿意為高校茶文化發展提供支持,個別企業已經與高校建立了穩定的聯系。
3茶文化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價值
3.1有益大學生個人成長。學習茶文化既貼近生活又不乏精神內涵,對大學生來說是有吸引力的生活教育和文化教育。首先,大學生了解茶文化、喝茶、習茶有益健康。茶中的主要成分能夠起到提神、助消化、平穩情緒的作用,對于長期腦力勞動、久坐、飲食雜而刺激的大學生頗有益處。其次,學習茶葉沖泡、品飲、鑒賞技藝,可以提高生活技能。研習詩詞、繪畫、插花、熏香、茶席設計,可以充實大學生課余時間,培養志趣,緩解壓力,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再次,大學生習茶,感悟“人在草木間”的人生啟迪,修身、養性。通過茶事活動在服飾、表情、動作、談吐方面的規范,增強儀式感、藝術感,不僅可以提升文明禮儀,拓展社交范圍,還能領悟茶性茶德,培養勤儉、自控、樸實的個人品德與謙遜、和善的社會道德。3.2茶道精神滋養高校校園文化。中國現代茶學的奠基人吳覺農,“把茶視為珍貴、高尚的飲料,飲茶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種藝術,或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手段”。很多學者對茶道進行哲學上的探討,總結出中國茶道蘊含的四種精神,即“和、靜、怡、真”。“和”是調和、和諧,是一種善利萬物的襟懷和境界,在和中不斷追尋自我、超越自我,是中國茶道的核心靈魂;“靜”是指環境和心境,通過茶事來營造一種平和寧靜的氛圍,茶人獲得空靈虛靜之心,是“茶人明心見性、洞察自然、反觀自我、體道悟道的無上妙法”,是品茗修心的途徑;“怡”是中國茶道修習的心靈感受,包含三層境界,即,怡目樂口的直觀感受,悅心悅意的審美領悟,怡神悅志的精神升華;“真”是中國茶道的起點也是中國茶道的終極追求。是指選好茶,環境優雅,器具工藝精湛,待客真情實意。更深層次的真,是茶人以淡泊的襟懷、超逸的性情去品味茶的物外高意,釋放天性,使心靈契合大道。[4]中國茶道蘊含的四種精神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也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源泉。弘揚茶文化對于構建具有歷史傳承、時代特征的校園文化體系,促進師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茶文化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大有作為[5]。以大學生創業文化為例,吸收茶文化精神內涵的大學生創業文化將更加科學。近些年,大學生創業成為潮流,并已逐漸形成了獨特的大學生創業文化,其中主要包括創新意識、開拓精神、職業道德、歷險能力。“但是當代大學生創業處在瞬息萬變的快節奏社會環境中,在這一背景下,大學生的創業心態呈現出浮躁、焦慮特性,創業過程中很容易引發一系列問題,所以大學生創業文化需要有效借鑒茶文化中對人心態、道德的引導。”[6]茶文化清心、靜氣、儉樸、謙遜、和善的精神,以及茶文化中所提倡的誠信意識、群體意識,對大學生創業文化的有益補充。大學生創業文化吸收茶文化,將茶文化內涵與時展理念和大學生創業文化進行了全面融合。既符合大學生創業的特點,又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有效繼承和應用。3.3茶文化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開展的途徑。3.3.1開設茶文化課程。高校開設茶文化課程是最有效的途徑。通過開設通識選修課程、實踐課程,系統介紹茶種類、功效、品飲等茶基礎知識,以及茶史、茶俗、茶文學藝術等茶文化。目前我校和河北工業大學已經有茶文化選修課,建議管理學院旅游管理專業也應該增加相應課程。3.3.2開設實訓茶室。開辟一間茶室或者在校園開設茶館,由學生自主運營,在老師指導下,學生學習茶藝、茶道,茶館經營;鼓勵學生結合自身專業知識開展與茶文化相關的研究、調查。如,經管專業學生研究茶文化品牌推廣,茶葉包裝銷售。歷史專業學生研究茶史、茶俗。外語專業研究日韓茶文化以及大中華茶文化圈的形成等。3.3.3開展豐富的校園茶事活動。如邀請專家、茶人開展專題講座,進行茶與健康宣傳活動,組織“無我茶會”,茶詩、茶音樂、茶繪畫等比賽或鑒賞會;組建茶藝社團和表演隊。隨著我省茶園迅速發展,茶文化在高校風生水起,多校成立茶藝隊,并在全國大學生茶藝大賽中顯露身影。學生茶藝組織,為師生茶文化愛好者提供學習交流的平臺,又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增添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