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報道技巧交流

時間:2022-11-30 11:43:00

導語:理財報道技巧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理財報道技巧交流

20****年以來,個人理財市場一下子沸騰起來,《私人理財》、《大眾理財顧問》、《錢經》等理財雜志紛紛創刊。綜合性日報的投資理財專版專刊也成為潮流之一。上海的《新民晚報》、《新聞晨報》都推出了理財專刊。專業財經報紙《每日經濟新聞》、《第一財經日報》也把理財專版作為自己的主打產品之一。

電視臺、廣播臺也越來越重視證券、外匯等方面的財經節目。20****年中央電視臺二套《中國證券》推出理財版塊,上海第一財經頻道也正式推出《理財金算盤》欄目,理財類報道進一步興盛。

由中國社會調查事務所在京、津、滬、穗四地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74%的被調查者對個人理財服務感興趣。41%的被調查者明確需要個人理財服務。據專家預計,未來十年,我國個人理財市場將以年均30%的速度高速增長。中國的個人理財市場將成為繼美國、日本和德國之后的極具潛力誠場。

理財報道有何特點?在寫作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作為財經報道的一種,理財報道同樣以投資者為基本受眾,但它更強調滿足個人投資者的信息需求,并力圖給予投資者一定的指導,充當個人投資理財的顧問。通俗一點說,理財報道是更為生活化、實用化的財經報道,是可讀性、可操作性強的財經報道。在寫作中,則需要牢牢把握其實用性強、可操作性強的特點,具體來說,筆者以為有以下幾點應該注意:

一、抓住細節,寫活人物的理財本領

與一般人物通訊不同,人物通訊強調用細節展示人物性格與精神,而理財人物重在展現其理財本領,為他人作借鑒。理財報道中的人物與專業財經雜志中的財富人物也有所不同。后者多是進行資本運作的大鱷,而前者往往還在勤勞致富,處于財富初步積累階段。也正因為如此,他們的創業、成長故事才更具有平民色彩,也更能給普通百姓作借鑒。這就要求財經記者在采寫中,注意挖掘細節,尤其是人物創業中的艱辛點滴,小有所成的切身經驗總結等等,這樣才能使報道可親可感,激起受眾的極大興趣。

如下面一篇報道《網上開店創業兩年成富姐》,講的是成都一位叫張娜的大學畢業女生,兩千元起家,網上開店,兩年后積累八萬元的故事。故事很平實,很瑣碎,難能可貴的是,記者將她如何創業交待得非常清楚,讓讀者一目了然。

網上開店的一大特點是,商品都要用圖片展示,圖片制作好壞直接關系到生意好壞,所以張娜專門去學了圖片制作軟件Photoshop,買來了數碼相機。進新貨時,“每天早上4點多起床,拿回商品挨個照相、量尺寸”。

在網上開店,“不僅商品本身要有檔次,還要給每件商品寫上好的說明,這說明不是普通的標價,而是要給商品賦予藝術性的語言,一定要符合網絡顧客的口味。”這些細節也讓她花費不少腦筋。

發貨也是很重要的程序,發貨的快慢、包裝的好壞直接影響顧客下次下單的決心。“生意好的時候,每天賣出去10多件衣服,得自己在家縫包裹,寫單子,然后一大包一大包地拿去郵局,一次拿不完還得跑幾趟。”

看到這里,普通讀者會對網上開店的苦樂有較為清晰的了解,對自己是否要效仿也有了心理準備。上海《新聞晨報》的財經版面在20****年開辟了“民間理財高手”專欄,每周介紹一位該報記者在民間挖掘出來的理財高手,2006年將之匯集成書后,連續四周占據暢銷書排行榜第一位。這一現象也有力證明了此類百姓理財故事的受歡迎程度。

美國《金融時報》周末版編輯格雷哈姆·沃茨也說:“讓真實的人出現在報道中。有趣的人物可以給報道帶來生機與色彩。眾所周知,讀者喜歡讀有人情味的、與入有關的作品。”[(美)安雅·謝芙琳、埃默·貝賽特編著,李良榮審譯:《全球化視界:財經傳媒報道》,復旦大學出版社20****年3月,第362頁。]

二、善于比較,當好讀者的理財顧問

2001年之前,我國理財市場只有單一的儲蓄產品。2002年后,銀行理財產品逐漸豐富起來。外匯市場上,中國銀行的“期權寶”、“兩得寶”等收益較高的外匯理財產品相繼出現。人民幣方面,光大銀行、國有四大銀行也紛紛推出了自己的人民幣理財產品。再加上證券、股票、基金、樓市等,使得目前個人理財市場上的理財產品紛繁蕪雜,普通市民因缺乏相關信息與專業知識,一時無所適從。這就要求作為理財報道的記者,在報道此類理財品種時,不能像一般經濟新聞記者那樣,簡單發一條通告式的稿件了事。而應該站在投資者的角度,將該理財產品與相關產品進行細致比較,分析各自可能的收益與風險,給投資者當好理財參謀。

《每日經濟新聞》2006年5月7日一則理財報道《各銀行理財產品大比拚》,就是從投資期限、預期收益率、投資門檻等各方面進行比較后,得出結論:中國銀行收益高,渣打銀行有保本,民生銀行最穩健。

又如,《經濟參考報》20****年10月11日的理財報道《三類短期理財產品比較》,由記者采訪相關人士后,將七天存款通知、貨幣市場基金、中短債基金這三種短期理財產品各自特點逐一分析,使讀者明白:投資中短債基金,既不收手續費,收益又高于銀行利率,因此受到較多投資者青睞。

這也要求理財記者應當盡量具備專業財經知識,至少應對自己所采訪的那條線上的財經知識能扎實地掌握。并在采寫時能不厭其煩,盡量考慮到讀者的信息需求。

三、小處著手,幫讀者算好細賬

理財類報道的主要讀者群是個人投資者,是有些閑錢的小康階層,而非大富大貴者。理財類報道的宗旨就是為這樣一個群體做好財務規劃師,當好投資顧問,所以財經記者在行文中應注意做好加減乘除,通過數字計算使自己的分析具有說服力,從而使報道具有可操作性。如下面一則理財報道,將活期轉三個月定期之后的利率算得非常清楚:三個月的定期收益比活期高出近1個百分點,讓普通讀者一看就能明白。

玩活存款做個民間理財高手(來源:易發理財網)

目前許多人都擁有好幾張存折和卡,加起來有相當數額的存款,可只能拿很少的活期利息,豈不是資源浪費?應先把幾個存折里的存款集中在一個到兩個賬戶里,再稍微用心去打理一下,就能獲得高于活期利息1倍甚至幾倍的收益。

轉存定期存款

活期存款因為流動性強,所以收益不會高,年利率只有0.72%。

如果你的存款在3個月里不去動用的話,那建議你轉存3個月的定期存款,這樣你的收益就會比原先高出將近1個百分點。

轉存通知存款

如果存款在3個月里是需要動用的,那建議轉存1天或7天通知存款,只要你在需要用款之日的1天或7天之前通知銀行,取款時所得到的利息將高出活期利息1倍還要多。

轉存定活兩便存款

……

開源、節流是理財的兩大主要課題。作為理財報道,除了上面如何增加存款利息的開源之法外,不少理則報道還特別注意從節流方面為百姓出謀劃策。自然,在寫作中也依然用數字說話,給百姓算明白賬,讓其心服口服。如“第一理財網”上的《提前還房貸,怎樣才劃算》、《辦現留學金融需精心安排》等報道均是如此。數字是構成新聞事實的重要組成部分,理財類報道如果離開了數據,就沒有說服力和可信性,出色的理財報道都非常注意為讀者算好細賬算明白賬。

總之,現在中國已經進入了個人理財的時代。理財市場在我國方興未艾,理財報道既能滿足受眾對理財信息的需求,也能提高媒體的吸引力勢必將有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