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經濟發展計劃的工作匯報

時間:2022-05-19 06:15:00

導語:國民經濟發展計劃的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民經濟發展計劃的工作匯報

各位代表:

現將*市*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年計劃(草案)報告如下,請予審議。

一、*年計劃執行情況

*年,全市上下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全會和市人大*屆*次會議精神,按照“加快發展、當好龍頭”的總體要求,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解放思想,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埋頭苦干,積極化解經濟運行中的矛盾,全力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國民經濟繼續保持持續較快增長。

(一)經濟持續較快增長,三大需求依然較旺。全市經濟繼續呈現持續較快增長態勢,預計全年GDP達到2800億元,比上年增長13.2%,連續19個季度增速超過13%。“三駕馬車”拉動經濟增長作用較為強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40億元,增長30%。重點推進項目完成情況達歷史最好水平,100個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60.6億元,投資完成率高于上年28.5個百分點。消費市場繁榮活躍,商品供應充足,商業業態更加豐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58.7億元,增長21.5%。市屬外貿進出口總額完成35.8億美元,增長20%,其中出口18.5億美元,增長12%。

(*)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經濟運行質量較好。農業生產穩步發展,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70億元,增長7%。糧食生產戰勝了前所未有的嚴重旱情,取得歷史性突破,總產量達到105.4億公斤,增長8.1%,連續五年獲大豐收。全市規模以上龍頭企業總數達157家,比上年增加17家;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達95家,其中省級及國家級41家、市級54家。工業生產較快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500億元,增長15%。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裝備制造、醫藥、食品和石化四大優勢產業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83%。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64億元,可比增長27.2%。第三產業取得新發展,實現增加值1380億元,增長13.9%。首家外資銀行韓國國民銀行已落戶*市,人和商業成功運作上市,九洲電器、譽恒藥業上市申請已被證監會受理,天一藥業、中強科技兩戶企業在美國證券柜臺交易市場升為美國證券市場。全市物流規模繼續擴大,物流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龍運物流園區開工建設,*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南極國際商貿城、新透籠購物廣場等項目相繼開工建設,*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建設項目正式簽約。成功舉辦了“哈洽會”、“哈科會”、“汽配會”等一批大型展會。接待國內外旅游人數3019.7萬人次,增長19.9%,實現旅游總收入245.9億元,增長20.3%。

(三)調整改造取得重大進展,發展方式進一步轉變。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穩步推進,國家批復*市老工業基地國債項目和高技術產業化項目116項,已有112個項目開工建設,累計完成投資85.66億元。哈大齊工業走廊*段已完成投資223.8億元,入區開工項目252個,141個項目基本竣工投產,其中投資億元以上的竣工項目24個。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發電設備、鋁鎂合金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建設穩步推進。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專利申請量達到4500件,增長15%,其中發明專利申請占專利申請總量的42%。42項自主知識產權項目列為國家重點新產品,連續兩年居副省級城市第一位,12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實現高新技術產值1350億元,增長25%,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49%,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節能減排工作加快推進,松花江污水治理項目全面展開,建成文昌三期、阿城、雙城等6個污水集中處理廠。累計實施減排項目33個,水、氣主要污染物削減量超額完成年度減排計劃10%和15%。完成投資千萬元以上節能項目6個,淘汰10戶企業落后產能,完成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指標。

(四)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發展活力顯著增強。國有企業改革扎實推進,一些重點企業戰略性重組取得實質性進展。廠辦大集體改革啟動實施,具備條件的660戶廠辦大集體企業改革范圍界定審批和市屬企業清產核資、清算審計全面完成。農村綜合改革向縱深發展,鎮鄉管理體制改革逐步深入。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50%,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招商引資取得新進展,全市新批外商投資項目82個,其中投資總額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大項目21個,合同外資金額4.0億美元,占新批合同外資的93.8%。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43億美元,增長22.3%;國內經濟合作實際到位金額294.9億元人民幣,增長40.3%。

(五)城鄉建設加快推進,載體功能明顯提高。啟動了軌道交通一期、松浦大橋工程,有序推進磨盤山供水*期、城市堤防升級達標等工程建設,全面完成三環路哈阿立交橋主線橋、太平大街等路網升級達標改造工程。新增綠地1065.2公頃,新植樹木127.4萬株,改造居民庭院556個,新建市民休閑健身廣場56個,新建、改造公園47個。開工建設高等級路面農村公路3213公里,改造農村危橋115座,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73處。全面完成迎接“大冬會”的城市環境整治任務,對重點區域和主要橋梁、街路以及“大冬會”場館周邊進行了集中整治和燈飾亮化。啟動“干凈城市”建設,實施路暢工程,城市面貌和群眾居住環境明顯改觀。

(六)民生工程進展順利,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改善。60項惠民行動項目如期完成,民生狀況進一步改善。大力推進危棚房改造項目拆遷工作,全市已完成棚戶區拆遷項目18個,拆遷面積237萬平方米。完成配建廉租住房項目49個,總建筑面積10.87萬平方米,為5355戶廉租戶解決了住房困難。全部免除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新建10所農村寄宿制學校,提高23所薄弱學校裝備水平。轉移農村勞動力116.2萬人,新增城鎮就業1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基本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縣域城鎮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試點啟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6%。低生育水平持續穩定,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5‰。江南城區居民飲用磨盤山優質水戶數達到62%,城區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64%。加強價格監管和監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4.7。城鄉居民收入繼續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4.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7.6%。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一些制約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困難和問題依然存在。一是經濟結構仍不盡合理,支柱產業薄弱,產業升級、自主創新、節能減排、立市大項目培育等任務還很艱巨。*是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欠賬較多,與市民的期盼要求還有一定距離。三是經濟發展外向度不高,外向型經濟對*市整體經濟拉動作用不強。四是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相對偏低,城鎮就業壓力仍然較大。同時,金融危機對*市經濟的影響已經有所顯現,經濟發展存在硬著陸的風險,穩速增效難度進一步加大。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認真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年計劃安排

*年是*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一年,我們既面臨著嚴峻的發展形勢,也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國際金融危機還沒有見底,世界經濟將經歷一個較長的低迷和調整時期;在國際金融危機、外部環境趨緊的影響下,經濟增速下滑已經成為當前和明年經濟運行中的主要矛盾,明年可能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最困難的一年。盡管明年面臨比較嚴峻的環境,但也存在一些有利條件。從外部支持看,國家實施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戰略,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為*市擴大投資、加快發展創造了有利的宏觀環境;十七屆三中全會出臺一系列惠農強農政策及省里實施“千億斤糧食工程”等,將使*市農業生產獲益;沿海發達地區產業梯度轉移,也將成為*市工業加快發展的重要推力。從自身條件看,*市經濟發展速度連續6年保持在13%以上,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為明年經濟穩定運行奠定了基礎;*市地域遼闊,城鄉*元結構明顯,城市化、工業化、市場化需求依然強勁,發展潛力很大;科技實力較強的優勢也可以使我們在新一輪產業調整中搶先布局,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并積極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我們要堅定信心,牢牢抓住國家新一輪政策機遇,趨利避害,變壓力為動力、化危機為機遇,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

統籌考慮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可能,*年*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增長12.5%,力爭增長13.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力爭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左右,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6%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4左右,市屬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5%左右,實際直接利用外資額增長10%左右,國內經濟合作資金實際到位額增長20%左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左右,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7%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5‰以內,萬元GDP綜合能耗降低5%。

為實現*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以保生產為重點,促進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確保糧食生產,重點抓好國家大型商品糧基地建設,制定并啟動實施增產50億斤糧食產能工程規劃。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發展到98家。加快推進綠色食品產業集聚區建設,做大拉長乳品、生豬、肉牛等10大產業鏈,繼續打造一批國內綠色食品知名品牌。加強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龍鳳山等五大灌區的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啟動沿江萬家等5個提水灌區整合工程。加強經濟運行的預警預測,提高企業應對危機、規避風險的能力。密切關注企業現金流變化情況,引導企業加強風險意識,做好風險防范資金儲備。促進市場需求旺盛的企業開足馬力加快生產,全力扶持困難企業保持生產并降低關停率。發揮新型工業化發展專項資金導向作用,支持優勢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提高企業競爭力。完善擔保工作,爭取中小企業獲更多信貸支持。推動*銀行在省外設立分支機構,爭取更多國內外金融機構落戶*市。推進江海證券第三步增資擴股,支持企業到境內外上市融資。組建金融控股公司,培育和搭建新的投融資平臺。繼續完善創業投資基金體系,建立產業投資管理公司,不斷增加資本平臺和金融工具。利用“大冬會”契機,推動冰雪運動設施建設,持續擴大冰雪旅游的對外影響力。重點推進龍運、潤恒、香坊鐵路集裝箱等物流園區項目建設,吸引國內外大型物流企業入駐。加快培育軟件外包、動漫產業基地、地理信息數據處理等專業園區。

(*)以大項目為載體,促進投資快速增長。針對中央擴大內需政策支持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保等重點領域,謀劃和儲備投資規模大、帶動力強的大項目、好項目。積極主動與國家對接,爭取國家在資金和政策等方面的支持。進一步完善省市共建工作機制,推進省市共建項目建設。重點抓好100個投資億元以上項目建設,啟動中煤龍化、大飛機復合材料中心、哈飛新型乘用車等新建項目;推進東輕超大規格鋁板帶材、大成集團玉米深加工、電站集團核電裝備、哈飛Z15直升機等在建項目建設;爭取東安三菱自動變速箱一期、英聯馬利、亞泰哈水一期等項目竣工投產。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推進地鐵一期、松浦大橋等重點工程建設;完成磨盤山供水*期和西泉眼水庫維修加固及何家溝群力、平房、信義3個污水處理廠建設;啟動三環西橋、文昌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積極配合鐵道部推進哈西、老火車站和哈大客運鐵路建設。完成繞城高速公路東北環段、雞訥公路方正至通河段新、改建工程,建設哈肇、鐵通省級干線公路工程。開工建設高等級路面農村公路1500公里、鄉鎮客運站10個。鼓勵支持社會力量投資建設公園、路橋、供水和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努力形成城市資源、資產整合配置運營的良性循環機制。采取建設-經營-移交、資產證券化、委托借款等模式,多渠道、多元化籌集資金,解決城市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建設資金困難。

(三)以擴大內需為立足點,促進消費穩步增長。積極拓展農村消費,努力培養新的消費熱點,促進城鄉市場繁榮。認真落實國家保護價收購糧食政策和各項補貼政策,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消費能力。完善收入分配政策,促進城鎮居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提高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比重,加強對城鄉困難群眾的社會救助,適當提高低保標準、發放臨時補貼。繼續擴大汽車、通訊、家電、教育等消費,促進消費結構升級。合理引導住房需求和住宅消費預期,落實和完善促進合理住房消費的政策措施,促進供需穩定增長。優化住房供應結構,新增廉租住房2000戶,增加保障住房供給。促進中小戶型、中低價位普通商品房開發建設,加快發展*手房市場和住房租賃市場。擴大城市低收入群體和農村困難群眾住房消費需求,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改造棚戶區100萬平方米;加快推進泥草房改造工程,完成泥草房改造4萬戶、200萬平方米。

(四)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快推進哈量、哈軸、哈一工等企業戰略重組,在建工集團、馬迭爾集團改制方面爭取突破。全面完成具備條件的廠辦大集體企業改制。重點推進“三公(公共醫療、公共交通、公共環境)、三供(供熱、供氣、供水)”公共管理領域的市場化改革,盤活存量,變“包袱”為新的增長點。加強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建立健全出資人財務監督體系,強化國有資產收益收繳。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突出抓好中小企業創業成長工程。積極探索搭建農村土地流轉交易平臺,創新流轉機制,促進農村土地規模化、集約化和效益最大化經營。深化鄉鎮機構改革,建立精干高效的農村行政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覆蓋城鄉的公共財政制度、政府保障的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減少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提高審批效能,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運行的干預。

(五)以擴大招商引資為突破口,促進對外開放水平提升。選擇發展潛力大、市場前景好、投資收益高的大項目,進行專業化包裝和國際化運作,做實做細商業計劃書,在國內外強力宣傳、推薦大項目。突出招商引資重點,集中推介基礎設施、高新技術等重大項目,實施大招商、招大商。改變傳統的招商模式,提升引資效率,逐步變政府招商為企業招商,變政策招商為環境招商,變零星招商為產業和園區整體招商,實現招商工作的市場化、國際化。搶抓發達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和資本外溢的有利契機,積極承接國際、國內產業梯度轉移。在鞏固歐美、俄、日、韓及東南亞等傳統市場的同時,積極拓展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和北美洲等新興市場。優化出口結構,重點扶持裝備制造、高新技術、醫藥、綠色食品等領域的重點企業擴大出口。加快建設對俄出口加工區、對俄合作產業園、東北亞經貿科技合作園區、賓西國際貿易加工區等,搭建全國對俄經貿平臺,推動對俄貿易合作提檔升級。

(六)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促進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圍繞壯大裝備制造、食品、醫藥、石化四大優勢產業,延伸電站、汽車、航空、農產品深加工等產業鏈條。促進要素向大企業、大集團集聚,鼓勵中小企業圍繞行業龍頭搞服務、做配套,不斷延伸產業鏈,擴大輻射面。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加快推進風電裝備產業基地、鋁鎂合金園、電子信息產業園建設。按照產業布局導向,推進哈煙廠、輕型車廠、建成廠等搬遷改造。推進哈大齊工業走廊*段重點園區快速發展,加快呼蘭河工業示范園區、航空及汽車產業城、開發區工業新區開發建設。加快裝備制造業企業生產技術網絡化和系統集成化,改造醫藥、石化等企業的生產服務流程,鼓勵有條件的中小企業拓展電子商務業務。繼續完善區域創新體系,進一步健全技術研發、科技資源信息共享、科技企業孵化、技術交易、科技投融資、公共試驗六大平臺。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和科技開發投入中的主體地位,重點實施裝備制造、現代農業、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的100項科技攻關項目。

(七)以節能減排為抓手,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加速節能減排關鍵和共性技術的研發推廣,著力發展能耗低、污染少的高新技術產業。提高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準入門檻,嚴把新上項目準入和驗收、審批關。支持城鎮污水處理配套管網建設和污水廠建設與運營,支持全市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農村沼氣建設、農村節水灌溉和新型工業化節能工作。加快推進哈三電廠等12個重點減排工程建設,淘汰10戶企業落后產能,加強對20戶重點耗能企業節能監察。加快發展循環經濟,重點推進市開發區和利民開發區兩個循環經濟專業園區建設。著力發展粉煤灰、農作物秸稈、廢舊物資再利用等10個循環經濟產業鏈。在裝備制造業、食品、醫藥等8個重點行業中建立循環經濟示范企業,循環經濟試點擴大到20家,培育18個農業循環經濟示范點。認定資源綜合利用企業20戶,綜合利用工業固體廢棄物達到275萬噸。

(八)以改善民生為著力點,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努力實現城鎮新增就業8.5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04萬人。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強化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和農民工培訓。鼓勵下崗失業人員自主創業、自謀職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吸納就業。實行就業援助,開發公益性崗位,關注并解決好困難群體的就業安置。擴大基本養老、失業、基本醫療、工傷、生育保險的覆蓋范圍,以及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個人賬戶支付范圍,搞好大學生城鎮醫療保險試點工作,將靈活就業人員納入失業保險范疇,將農民工、失地農民和農村人口納入社保體系。完善城鄉低保制度,建立城鄉低保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擴大低收入困難家庭救助范圍。完善社區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加快農村三級醫療衛生網絡建設,全面完成鄉鎮衛生院房屋改造。整頓規范食品藥品市場秩序,嚴厲打擊危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違法行為。積極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調整學校網點布局,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加大貧困助學工作力度,保障進城務工人員子女享受平等受教育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