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農民增收步伐    構建和諧文明社會

時間:2022-02-14 09:30:00

導語:加快農民增收步伐    構建和諧文明社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快農民增收步伐    構建和諧文明社會

黨城灣鎮是個城鄉合并的鎮,因為缺乏明顯的經濟優勢,以往一直處于“財政無收入,政府支出靠上撥,公益事業靠統籌”的狀況。兩年前曾有人預言,農村稅費改革后,黨城灣鎮農業經濟將直線下滑,成為“昨日黃花”,然而,卻沒有所說的那樣,只是發展緩慢而已。黨城灣鎮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人口大鎮,農民人均收入不及于城鎮人均收入的一半,顯然增加農民收入尤為重要。我們必須堅持以“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用系統論的思想,市場化的觀念,開放性的思維,工業化的舉措,指導農業與農村工作,統籌城鄉經濟發展,以城帶農、以城補農,為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而努力。

一、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現狀

黨城灣鎮是全縣最大的鄉鎮,也是唯一的農業鄉鎮,現轄紫亭社區、巴音社區、東山村、黨城村、城關村、城北村、青山道村。兩個社區、五個行政村、十二個村民小組(其中,青山道村為移民村)。全鎮共有2558戶,7386人,由漢、回、蒙、藏、裕固等民族組成。現有耕地8487畝,承包地農業稅計稅面積為6677畝;林地1000畝;人均擁有耕地面積為2.8畝,全靠黨河水灌溉。主要農作物有為小麥、胡麻、蠶豆、洋芋、玉米、等,也種植少量的藥材、大蒜、西瓜等作物。

2004年,全鎮農村國民生產總值實現2362.9萬元,比2001年增長913.6萬元,年均遞增21%;其中,牧農業總產值實現1142.9萬元,比2001年增長18.9%,年均遞增6.3%;鄉鎮企業,二、三產業總產值實現1220萬元,比2001年增加508萬元,增長了1.7倍;全鎮從事二、三產業戶數達到385戶,從業人員達到453人,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150元,比2001年的3260.89元增加近890.11元,年均增加近300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8221元,比上年增加661元,城鎮居民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5‰以內。

截止2004年底,各類牲畜存欄達到8531頭(只),適齡母畜比例達到62.5%;牲畜繁殖成活率達到65.3%,出欄率達到26.8%,商品率達到10.7%。舍飼養殖業從無到有,達到136戶,修建溫棚蔬菜16.8畝25座。初步形成了洋芋種植、舍飼養殖業等支柱產業。科技推廣力度進一步加大,三年中舉辦各類培訓班43期,培訓農民4600人次,牛羊免疫密度達到100%,胚胎移植43枚,農村科技含量進一步提高。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我們要在本世紀頭20年,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達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早在肅北縣第九次黨代會上提出了分兩步走提前六年率先在全省牧區縣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而黨城灣鎮要實現這個目標,具有相當大的困難。就拿目前來說,雖說我鎮于1996年提前一年實現小康,但是那只是不完善的,經濟相對落后,生產力水平低下,農民人均純收入相對較低,農區小康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形勢極為嚴峻,任務相當艱巨,困難大于機遇,問題和挑戰并存。目前,影響我鎮經濟發展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資源貧乏,基礎設施弱,物資和資金短缺,水利、電網,路面硬化建設的步伐不快;信息化市場經濟閉塞;農產品流通領域狹小;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弱,不利于農業增效的提高。

(2)、產業結構單一,由于陳舊觀念和可供開發的自然資源貧乏,全鎮農戶種植仍以“老三樣”(小麥、胡麻、大豆)為主,二三產業發展緩慢,農副產品加工和農村服務業所占比重很少,農業產業向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的步伐緩慢,壓糧、擴經、增草的比例沒有明顯的幅度,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緩慢,缺乏大的突破,仍在低水平上徘徊,在實踐中探索。農業結構調整中數量多,規模小,已調整的結構有洋芋、玉米、大豆、胡麻、西瓜、藥材、梨、蘋果、杏多項品種,但從規模效益上來看,缺少連片的調整規模,缺乏主打品種,特色不明顯,優勢不突出,大路貨多,珍、稀、特、新品種少,缺乏市場競爭力。無工業經濟,地域經濟的發展缺乏支柱產業,農產品深加工水平低,后勁嚴重不足,發展滯后,沒有競爭優勢,農民增收渠道不多,出現了糧食投入高,產出低,農民增收緩慢的局面。而且從產品層次上多數農民生產的初級產品多,加工產品少,低劣產品多、優質產品少、糧食作物多、特色產品少,使農作物的商品加工轉化率低,附加值低,不利于農民增收的提高。

(3)、財政困難,村經濟積累薄弱。缺乏持久有力的稅源支撐,財源結構不夠合理,職工工資發放缺口大,保運轉,保發展壓力較大。

(4)、村民對經濟結構調整的意識還不夠強,思想不夠解放,小富即安,等、靠、要思想嚴重,沒有能夠充分發揮城郊優勢。尤其是農民寧愿把傳統的“老三樣”種植調來調去,也不愿冒風險種植高新品種,使我鄉農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影響了農民經濟收入;

三、經濟發展的對策

我鎮要與全國、全市、全縣同步進入小康社會,要加快經濟發展,只有把項目強鎮、以城補農作為發展的核心,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發展的基礎,把經濟結構調整作為發展關鍵,把科教興鎮作為發展的條件,把改革開放作為發展的動力,發揮以城帶鄉的優勢,才能促進全鎮經濟發展。

(一)、堅持以轉變觀念、提高認識為思路,促進經濟發展。

發展質量與效益型農業是農村經濟增長的一場重大變革,充分認識到進一步轉變的觀念,在實現農業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上要有新的突破。在思想理念上,擺脫“以糧為主”的傳統思想的束溥,樹立現代市場經濟、市場農業、大農業的思想;在發展思路上,要從數量擴張型傳統農業向質量效益型現代化農業轉變;在增長方式上,要注重科技進步與提高生產率,從粗放型經營向集約型經營轉變;在戰略規劃上,要求注重農業生態環境建設,從忽視生態環境破壞經營向生態效益平衡與經濟效益提高方面轉變,加大農業結構調整,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注重規模效益,建立健全土地使用權的合理流通機制,發展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從而提高農民經濟的發展。

(二)、堅持以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線,促進經濟發展。

樹立正確的農業基礎地位的思想,把農村、農業、農民的問題放在首位。切實加大農業、農村工作的力度,認真解決好投入的問題,大力推進農村科技進步,推動農業穩定快速發展。‘發展是硬道理’,我們只有下狠心抓住經濟結構調整這個關鍵,以黨城灣鎮現有的洋芋、藥材、牧草等特色產品為主線,按市場規律,合理調整,把它調新、調優、調特,使其由農產品生產轉向農產品深加工,達到有市場、有效益,實現布局與結構、質量和效益相統一,在現有的水平上實現經濟發展。堅持把加強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作為經濟工作的重重之中,大力推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調整品種、品質結構,著力發展優質農產品生產,引導廣大農民突出求“效”上下功夫,以“三品一效”和“兩高一優”為目標,加快調整,對那些投入大、產量低、品質差,費工費時的種植品種逐年淘汰,把品質優、價格好、效益高的品種放在首位。

(三)、全力推進牧農業產業化發展,促進經濟發展

根據現有市場,預測未來市場,針對我鎮目前的農業現狀,必須發揮城鄉結合優勢。以洋芋種植、藥材種植、玉米種植、牧草種植、舍飼養殖等特色產業為重點,推進“東山村洋芋種植,黨城村舍飼養殖和玉米種植,城關村二、三產業發展,城北村溫棚蔬菜種植,青山道村藥材種植”的區域布局調整,力爭實現產業鏈,采取公司加農戶,訂單農業等方式,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的種植、加工、轉化增值的路子,加大投入力度,做大做強農產品深加工,建立淀粉、粉絲粉條、中藥材削片等龍頭企業;大力發展小作坊、小禽場、小果園、小菜園的庭院經濟,加大菜籃子工程建設,力爭使我鎮蔬菜市場占有率達到80%以上。同時,大力實施退耕還林還草,促進農業結構調整。退耕還林還草工程是一項富民強縣工程,既有現實意義,又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在目前情況下,既能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又能增加農民收入。因此,在經濟建設中,必須堅持因地制宜,大膽創新,形成規模,以推動我鎮經濟發展,確保農民穩定增收,脫離貧困,向小康邁進。

(四)、堅持以項目強鎮為核心,促進經濟發展。

實現我鎮經濟發展,就必須以項目建設為載體,堅持項目強鎮戰略。也就是抓住國家西部大開發各項農業政策對西部傾斜的機遇,發揮我鎮的各種優勢,切實提高投資效益,使項目建設成為我鎮經濟增長的亮點。立足鎮情,突出前瞻性、多渠道、多論證,儲備一批對我鎮經濟發展帶動力大,優勢突出,前景廣闊,效益顯著的項目;加大爭取項目的力度,在短期內爭取村級公路改造、舍飼養殖建設、鄉鎮文化設施建設、政權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建設的實施;大力發展非公有經濟,不斷壯大區域經濟實力,要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要不斷完善硬環境的基礎上,著力改變軟環境,創造條件,充分發揮個體、私營等非公有經濟在促進我鎮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本著“先發展,后完善,你發財,我發展”的原則,使其有廣闊的發展空間,發揮各自優勢,相互促進,相互發展;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走出去”就是我們要走出去宣傳黨城,把我們的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優質洋芋、優質藥材、優質紫花苜蓿等),宣傳出去,把我們創辦企業的區位優勢綠色產品優勢和政治優勢宣傳出去,通過這些優勢的宣傳變為我們的經濟優勢。“請進來”就是采取各種渠道,把外縣、市企業請到黨城灣鎮安家落戶,或與酒廠合作,或進行農產品深加工,發揮他們的資金優勢,加快我鎮經濟發展。

(五)、堅持以科教興鎮戰略保障,促進經濟發展。

堅持科教興鎮戰略,最根本的問題是發展科技,核心問題是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提高全民創新能力和國民素質。因此,我們要把科教興鎮作為一項長期戰略放在重要位置,增加投入,完善措施,力求創新。今后一個時期,我們必須增加對科技的投入,充分發揮我鎮各站室所的工作職能,加強職業教育,科技培訓,綠色證書培訓,努力提高全鎮農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和綜合素質,積極推進科技教育與經濟發展的緊密結合,提高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六)、重視抗災保畜疫病和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促進經濟發展

抗災保畜工作范圍廣,任務重,難度大,堅持“抗災、減災、增收”的指導思想,以“四個確保”的總體要求,切實加強對抗災保畜的工作,明確目標,制定方案和措施,向上爭取資金,與有關部門聯合做好。加強牲畜疫病防治工作,對鄰縣地區的疫情威脅不可忽視,加強對牲畜多發病、常見病和傳染病的防治,適時驅治牲畜內我寄生蟲,牧農中心加大各種防病疫苗的購買、投放、和注射工作。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方面,在做“三春”工作的同時,加大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宣傳力度,對每年全鎮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發一趨勢進行綜合分析和預測,對小麥條銹病、赤霉病、白粉病、小麥蚜蟲、小麥黑穗病等重大病蟲害的預防。

(七)、堅持以城鄉一體化建設為先導,促進經濟發展。

堅持城鄉經濟共同發展,實現城鄉一體化,以產業為依托,大力發展特色經濟;以城鎮輔射農村,大力實施城鎮帶動農業,加快構建城鄉互動共進的發展格局。同時,消除城鄉分割體制,讓老百姓心中不要有“城里人”與“鄉里人”不一樣之分,以發展的經濟,解決農村經濟不發達的現狀,從而切實改變農村衣、食、住、行,讓他們過上與城里人同樣的生活。目前我鎮的基礎設施無法使更多的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從事二、三產業。為確保我鎮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鎮轉移,發揮以城補農優勢,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緊緊圍繞商業一條街建設,吸引投資者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和菜籃子工程,促進經濟發展。同時,合理規劃我鎮小城鎮建設,用3-4年時間,力爭使黨城村、城關村達到城鄉一體化建設要求,其余各村用4--6年時間逐步達到城鄉一體化建設,以城補鄉,城鄉一體,使我鎮早日構建和諧文明社會

做到了“七個堅持”,做好了“七個堅持”,黨城灣鎮的農業經濟將會有一個突飛猛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