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局三萬活動調研報告
時間:2022-03-07 09:07:00
導語:氣象局三萬活動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依照縣委、縣縣政府《關于在全省開展“萬名干部進萬村入萬戶”活動的通知》要求,縣氣象局駐舊縣鎮村“三萬”活動工作組,于3月6日進駐村,開展了送政策、訪民情、辦實事、促發展”為主題的活動,對全村農戶的家庭基本狀況、惠農政策落實狀況、存在的堅苦及群眾的期盼、建議進行了具體的查詢調查。現將查詢狀況申報如下:
一、指導思想
開展“三萬”活動是切實改變機關作風,調查社情民意,做好新期間群眾工作的主要行動,也是各級機關干部熟習鄉村、調查農民、熟習民意、親密黨群關系的主要行動,深化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以“送政策、訪民情、辦實事、促發展”為主題,緊緊圍繞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大力開展發展現代化都會農業,加速推進鄉村新型工業化、城鎮化、新農村建設等工作,使機關轉作風、干部受磨煉、農民得實惠,不斷加強以人本、在朝為民的自覺性和堅決性,進一步增強和改良新情勢下群眾工作,著力處理離開群眾、離開實踐、違犯群眾志愿的突出問題,著力提高廣大黨員干部做群眾工作的才能,著力探究構建親密聯絡群眾、增強黨風廉政建設、促進農業鄉村發展的長效機制,不斷加強廣大黨員干部對農民群眾的情緒,進一步增強和改良新情勢下群眾工作。
二、首要任務
(一)宣傳政策。采取召開村兩委會、村民代表大會、村民座談會、走訪農戶、材料匯編等方法,積極開展政策宣傳。重點宣傳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宣傳黨的強農惠農政策及司法法律,做抵家喻戶曉,努力促進各項鄉村政策的落實。
(二)走訪民情。采取召開座談會、走訪查詢、典型查詢、問卷查詢、深化農戶等方法調查村民家庭基本狀況、構造、收入起原以及村民對“三農”政策的調查狀況,重點調查鄉村政策落實、民生改善狀況、農民群眾對黨和縣政府的要求與期盼以及群眾急待處理的問題。
(三)興辦實事。一是對各項強農惠農政策落實狀況、春耕備耕、畜禽春防等工作進行一次具體督查,對觸及鄉村基本設備建設、鄉村情況政治、民民居革新、安全飲水、就醫、上學、務工等存在的問題進行認真查詢。二十積極為做駐村提出一項發展建議,為農戶做一件功德,與一個貧窮家庭結成幫扶對子,并構成長期幫扶機制。三是工作組依據新農村建設要求,認真完成新農村建設幫扶工作。
(四)促進發展。一時協助村制訂新農村發展規劃。二是協助村支兩委理清發展思緒,找準發展路子,發展強大村級集體經濟。三是實時總結和推行鄉村強人致富門道,鼓舞返鄉農民工回籍創業,具體推進全民創業工作。
三、基本狀況
村,位于舊縣鎮以西的高山之中,山高林密,人跡稀少,物產豐厚。該村年由原舊縣鎮村和村兼并成新的村。村當前所轄面積10.6平方公里,全村共有三個村民小組,222戶,639人,男性村民370人,女人村民269人。地輿情況:東起龍泉村,南與柏家村為鄰,北與北溝村交界,西與夷陵區毗連。全村海拔在300-730米之間,最高山岳730米。耕地上積1153畝,其中水田面積60畝;山林面積10736.8畝,經濟林木500畝。民風風情有舞龍燈、玩采蓮船等民間藝術。村內有一山洞,名為仙女洞。其洞分為上下兩洞,下洞有水,可供飲用,洞較小;上洞寬闊,可供人玩耍。洞內面積約2000㎡,有一尊觀音石像。2000年以前曾屢次取得省、市、縣“先進基層黨組織”聲譽稱號,2010年獲“遠安縣綜治維穩先進單位”。
改革開放前,村是一個“無電、無公路、無水利設備”的“三無”村。全村以栽種玉米、小麥和大豆等旱地作物為生,靠天吃飯。改革開放后,村在黨支部和村委會的率領下,立足本村實踐,不斷探究、不懈努力,相貌發生了基本改動,農大家平純收入穩步提高。2010年村級經濟總收入495萬元。其中:工業產值7.1萬,集體經濟收入8萬元。年人均收入6234元。構成了以玉米、小麥、茶葉、食用菌、核桃、板粟和反季蔬菜為主導的多種農業產業,電網、交通、無線通訊等基本設備建設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轉變。1984年修通了村內簡略通車公路,完畢了該村無公路的歷史。1992年修通了通組公路。1994年修通了通戶的機耕道。2008年村“兩委”班子合時提出改善交通情況,整修進村道路。投資200多萬元對進村道路(公路)8.4公里進行了硬化,悉數為水泥路面。大大的改善了村內交通情況,極大的便利了村民出行,使得煤碳資源獲得較好的開發應用,農副產品也便利運出,添加了農民的經濟收入。村原有一煤礦,2000年以前為集體一切,年產2-3千噸。2000底煤礦改制為民營企業,每年上繳村8萬元。2000-2001年,為調查決村民的飲水堅苦,新建銀河水窖124口,躉水池(50方以上)7個。1989-1995年全村村民住房悉數進行了翻修刷白,人均房屋面積達50㎡以上。2010年投資12萬元建成了640平方米的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并裝備了衛星采取機、電視機、放像機等設備設備。1998年以來無線通訊等基本設備建設有了較大的轉變,挪動、聯通收集掩蓋全村。村民有了本人的衛星電視采取設備。當前,村內戶平一臺彩電、挪動手機300多部、摩托車100多輛。100%村民參與了新農合。24戶鄉村堅苦家庭享用了鄉村低保。4戶老百姓新蓋了二層的樓房,村民的生活程度有了分明提高。
四、首要問題
當前,該村的發展依然面對很多堅苦。前幾年經由農業產業調整,全村產業構造呈現了多樣化。但因該山勢峻峭,可應用的林地上積匱乏,加之村內勞動力嚴格不足,60歲以上人員達270人以上,勞動力340人左右,外出打工人員占絕大多數,影響了農業構造調整的進度。多數村民依然維持著傳統的農耕形式,首要經濟起原以外出務工為主。信息不靈,不足新技能,農業科技信息起原單一,嚴格障礙了農業產業的發展。全村無程控電話和電腦寬帶收集。鄉村用電有一個因變電臺區出線細致,不能知足群眾的正常用電。20%以上的農戶存在飲水堅苦,趕上干旱甚至人畜飲水嚴格不足。
五、相關建議
將來如何發展,我們建議改變經濟增進方法,增強高新技能產業發展。村域經濟發展應以林特經濟發展為主,積極發展林特產業。加大土地整治項目建設,成片開發。三年內力爭到達人平1畝茶園,核桃栽種面積達500畝,食用菌達100萬袋。采取連片開發,集中治理,承包運營的方法,滾動發展鄉村山林經濟林。新建銀河水窖和躉水池,徹底處理村民的飲水堅苦。改換變電臺區出線細致線路,處理村民用電堅苦。
在此次的走訪工作中,工作組同志們深切領會到了“三萬”活動的主要性。雖然中心對鄉村的投入在不斷加大,黨的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在不斷落實,農民的物質生活及文明生活程度也在不斷提高,然則農民的農業基本仍然單薄,經濟發展仍然滯后,勞動強度仍然很大,“強農惠農”工作仍然任重而道遠。
- 上一篇:民政工作發展規律調查匯報
- 下一篇:醫保特殊疾病申報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