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政務研究調研報告

時間:2022-05-15 02:58:00

導語:電子政務研究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子政務研究調研報告

報告把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作為本世紀頭二十年經濟建設和改革的主要任務擺上了重要位置。原文寫到:“本世紀頭二十年經濟建設和改革的主要任務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基本實現工業化,大力推進信息化,加快建設現代化,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辈⑶姨岢隽恕皥猿忠孕畔⒒瘞庸I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通過兩者互動,實現現代化的戰略思想。電子政務不僅是信息化的核心內容,也是信息社會的核心構成部分。電子政務的發展將會對我國政府管理效率的提升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推動電子政務是“大力推進信息化”和“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什么是電子政務呢,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我理解,電子政務,就是政府機構在履行其管理和服務職能過程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將管理和服務通過網絡技術進行集成,在互聯網上實現政府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優化重組,超越時間和空間及部門之間的分隔限制,向社會提供優質和全方位的、規范而透明的、符合國際水準的管理和服務。

電子政務模型可簡單概括為兩方面:政府部門內部利用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實現辦公自動化、管理信息化、決策科學化;政府部門與社會各界利用網絡信息平臺充分進行信息共享與服務、加強群眾監督、提高辦事效率及促進政務公開等等。

一、電子政務的具體內容

電子政務的內容非常廣泛,國內外也有不同的內容規范,根據國家政府所規劃的項目來看,電子政務主要包括這樣幾個方面:

(一)政府間的電子政務

政府間的電子政務是上下級政府、不同地方政府、不同政府部門之間的電子政務。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電子法規政策系統。對所有政府部門和工作人員提供相關的現行有效的各項法律、法規、規章、行政命令和政策規范,使所有政府機關和工作人員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2.電子公文系統。在保證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在政府上下級、部門之間傳送有關的政府公文,如報告、請示、批復、公告、通知、通報等等,使政務信息十分快捷地在政府間和政府內流轉,提高政府公文處理速度。

3.電子司法檔案系統。在政府司法機關之間共享司法信息,如公安機關的刑事犯罪記錄,審判機關的審判案例,檢察機關檢察案例等,通過共享信息改善司法工作效率和提高司法人員綜合能力。

4.電子財政管理系統。向各級國家權力機關、審計部門和相關機構提供分級、分部門歷年的政府財政預算及其執行情況,包括從明細到匯總的財政收入、開支、撥付款數據以及相關的文字說明和圖表,便于有關領導和部門及時掌握和監控財政狀況。

5.電子辦公系統。通過電子網絡完成機關工作人員的許多事務性的工作,節約時間和費用,提高工作效率,如工作人員通過網絡申請出差、請假、文件復制、使用辦公設施和設備、下載政府機關經常使用的各種表格,報銷出差費用等。

6.電子培訓系統。對政府工作人員提供各種綜合性和專業性的網絡教育課程,特別是適應信息時代對政府的要求,加強對員工與信息技術有關的專業培訓,員工可以通過網絡隨時隨地注冊參加培訓課程、接受培訓,參加考試等。

7.業績評價系統。按照設定的任務目標、工作標準和完成情況對政府各部門業績進行科學地測量和評估。

(二)政府對企業的電子政務

政府對企業的電子政務是指政府通過電子網絡系統進行電子采購與招標,精簡管理業務流程,快捷迅速地為企業提供各種信息服務。主要包括:

1.電子采購與招標

通過網絡公布政府采購與招標信息,為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參與政府采購提供必要的幫助,向他們提供政府采購的有關政策和程序,使政府采購成為陽光作業,減少循私舞弊和暗箱操作,降低企業的交易成本,節約政府采購支出。

2.電子稅務

使企業通過政府稅務網絡系統,在家里或企業辦公室就能完成稅務登記、稅務申報、稅款劃撥、查詢稅收公報、了解稅收政策等業務,既方便了企業,也減少了政府的開支。

3.電子證照辦理

讓企業通過因特網申請辦理各種證件和執照,縮短辦證周期,減輕企業負擔,如企業營業執照的申請、受理、審核、發放、年檢、登記項目變更、核銷,統計證、土地和房產證、建筑許可證、環境評估報告等證件、執照和審批事項的辦理。

4.信息咨詢服務

政府將擁有的各種數據庫信息對企業開放,方便企業利用。如法律法規規章政策數據庫,政府經濟白皮書,國際貿易統計資料等信息。

5.中小企業電子服務

政府利用宏觀管理優勢和集合優勢,為提高中小企業國際競爭力和知名度提供各種幫助。包括為中小企業提供統一政府網站入口,幫助中小企業同電子商務供應商爭取有利的能夠負擔的電子商務應用解決方案等。

(三)政府對公民的電子政務

政府對公民的電子政務是指政府通過電子網絡系統為公民提供的各種服務。主要包括:

1.教育培訓服務

建立全國性的教育平臺,并資助所有的學校和圖書館接入互聯網和政府教育平臺;政府出資購買教育資源然后對學校和學生提供;重點加強對信息技術能力的教育和培訓,以適應信息時代的挑戰。

2.就業服務

通過電話、互聯網或其他媒體向公民提供工作機會和就業培訓,促進就業。如開設網上人才市場或勞動市場,提供與就業有關的工作職位缺口數據庫和求職數據庫信息;在就業管理和勞動部門所在地或其他公共場所建立網站入口,為沒有計算機的公民提供接入互聯網尋找工作職位的機會;為求職者提供網上就業培訓,就業形勢分析,指導就業方向。

3.電子醫療服務

通過政府網站提供醫療保險政策信息、醫藥信息,執業醫生信息,為公民提供全面的醫療服務,公民可通過網絡查詢自己的醫療保險個人賬戶余額和當地公共醫療賬戶的情況;查詢國家新審批的藥品的成分、功效、試驗數據、使用方法及其他詳細數據,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查詢當地醫院的級別和執業醫生的資格情況,選擇合適的醫生和醫院。

4.社會保險網絡服務

通過電子網絡建立覆蓋地區甚至國家的社會保險網絡,使公民通過網絡及時全面地了解自己的養老、失業、工傷、醫療等社會保險賬戶的明細情況,有利于加深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和普及;通過網絡公布最低收入家庭補助,增加透明度;還可以通過網絡直接辦理有關的社會保險理賠手續。

5.公民信息服務

使公民得以方便、容易、費用低廉地接入政府法律法規規章數據庫;通過網絡提供被選舉人背景資料,促進公民對被選舉人的了解;通過在線評論和意見反饋了解公民對政府工作的意見,改進政府工作。

6.交通管理服務

通過建立電子交通網站提供對交通工具和司機的管理與服務。

7.公民電子稅務

允許公民個人通過電子報稅系統申報個人所得稅、財產稅等個人稅務。

8.電子證件服務

允許居民通過網絡辦理結婚證、離婚證、出生證、死亡證明等有關證書。

二、電子政務的發展歷史以及國外電子政務的發展狀況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的普及應用,使電子政務的發展成為當代信息化的最重要的領域之一。

1993年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和副總統戈爾首倡電子政務(E-Government);在當時電子政務主要有有兩層含義:一為減少“橡皮圖章”,加速政府對國民需要的回應,讓美國人能更快捷、更方便地了解政府,并能“一站式”滿足公民向政府申請貸款、競標合同、網上付稅等服務;二為重塑美國的政府運行系統,使之更富效率,運作成本更低,并“徹底掃除美國政府的官僚作風”。2000年9月,美國建立了自己的綜合政府網站firstgov.gov,該網站一方面完成了全美50個州以及各地縣、市的有關材料及網站鏈接,另一方面又按經濟與商業、農業和食品、藝術和文化等行業進行歸類,各類行業介紹及網站也已能隨點隨通。布什政府在2001年4月9日公布的2002預算草案稱,布什總統希望利用互聯網幫助聯邦政府提高工作效率。為此,布什總統計劃在未來五年中建立一個1億美元的“電子政府基金”,希望建立一個“充滿活力,但又有限的”政府,在推動各州和地方政府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使公民有能力以一種更及時和更有效的方式和聯邦政府機構進行交流。

英國從1994年開始著手于電子政務的建設,據權威的研究數據,英國在建設電子政務方面曾一度領先于美、法、加拿大等250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機構,居世界前列。2000年6月英國政府開始建設“電子政府”。2001年1月英國電子商務大臣表示,英國的目標是到2005年所有的政府服務實現上網。英國國家統計局的報告說,目前已有40%的政府服務可以通過互聯網提供給公眾。

日本政府從2000年3月開始啟動“電子政府工程”。該工程計劃在2003年前投入實際使用,按照工程計劃,在2005年之前政府各部門的主要業務將全部通過互聯網進行,全面進入辦公電子化階段。日本前任首相森喜朗在2000年9月的國會會議上發表的施政演說中,描繪了一個“e-日本”的構想,擬在2003年建成日本的“電子政務”,并力爭5年內在全球信息化潮流中“超越美國”。

2001年1月,巴西總統卡多佐簽署了一項聯邦政府的工作規則,要求各部委通過互聯網向總統上呈文件,而總統和部長直接在電腦上簽發文件。巴西政府已宣布,到2004年建立一個全新的“政府網絡服務體系”。

2002年9月是旬,聯合國公布首份全球電子政務報告,指出,聯合國對其所有成員190個國家,進行調查,排在前10名的是:第一個是美國,第二個是澳大利亞,第三個是新西蘭,第四個是新加坡,第五個是挪威,第六個是加拿大,然后是英國,荷蘭,丹麥,德國,中國目前排列的位置是中下,在亞洲地區范圍內,中國也是中稍微偏下一點,亞洲做得比較好的主要是韓國,然后是日本,馬來西亞當時排列也是在中國前面。為什么會是這么一種情況,聯合國的官員也作了解釋,因為評估的指數主要有這么三個方面,一個是政府是否提供網上的網站,第二就是評估整個國家信息和通訊的基礎設施到底是什么水平,第三個就是人力資本的水平。所以為什么中國排在后面,有一個原因值得提出來,中國的人口的基數是最高的,所以在我剛才說的第三個大的指數上,人力測量上,一是我們人口眾多,另外一個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農村,所以平均下來,指數就降。但是作為電子政務的服務方面,中國不能算最落后的。如果我們現在再繼續進行調查,中國可能會(排名靠前),因為我知道中國在這一年發展非???。

三、我國電子政務的發展現實狀況和前景

※20世紀80年代,開始辦公自動化(OA)工程;

※1993年12月,啟動“三金工程”,即金橋工程、金關工程和金卡工程;

※1999年1月,40多個部委聯合發起“政府上網工程”;

※1999年5月,下注冊的政府域名猛增至1470個;

※2001年1月,以結尾的注冊域名達到4722個,占域名總數的4%;

※2001年1月,政府網站達3200多個,占地市級政府的70%,辦事指南、政策法規、表格下載基本上網;

※2002年5月底,北京電子政務在線服務平臺正式開通,服務包括補辦居民身份證、企業在線工商注冊等57項業務;2002年4月互聯網實驗室chinabyte發表的《電子政務研究報告》表明:中國國內已建政府網站3000多個,70%以上的地市級政府在網上設立了辦事窗口,“政府上網工程”成功啟動。

2000年末,國務院《國家政府系統辦公自動化建設2001年2005年規劃綱要》,指出全國政府系統要用3至5年的時間,初步建立起以“三網一庫”為基本架構的我國政府系統信息化框架。實際上也就是電子政務的基本框架。

電子政務系統主要包括三個組成部分:一是各級政府機關內部的電子化和網絡化辦公;二是各級政府部門之間通過專用計算機網絡進行局域網之間的互聯、信息的共享和實時通信;三是政府部門通過互聯網與公眾之間進行公共信息的與雙向的信息交流,同時由政府職能部門為公眾提供相應服務。為保證三個網絡之間的信息傳遞和組織機構信息交換,還要建立信息資源數據庫,構成信息交換中心,實現三網間的信息共享與信息交流。

“三網一庫”就是政府機關內部的辦公業務網(也就是我們說是局域網),中央和地方政府及部門的辦公業務資源網(也就是所說的局域網的集合廣域網)、以因特網為依托的政府公眾信息網,和政府系統共建共享的電子信息資料庫的簡稱。所以說《綱要》中雖然沒有用電子政務的概念,但實際上所提出的一切工作任務就是要推進電子政務。

全國各級政府部門都已經和正在按照“三網一庫”的要求去做,有的部門“三網一庫”的建設已經初具規模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以我們省為例,政府各職能部門都在逐步建設和完善本部門的局域網,省政府有自己的公眾信息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實現政府部門之間通過計算機網絡而進行的信息共享、通信;政府部門通過網絡與民眾之間進行雙向信息交流,也體現在省長公開信箱等方面。從全國情況來看,我們省的電子政務還是比較落后的。

國務院還專門指定了深圳(特區)、青島(副省級)、綿陽(地級)、南海(縣級)為電子政務試點城市。但是,目前在這方面上海還是搞得比較好的市民們已經體會到了電子政務帶來的快速和便捷。上海的電子政務有著鮮明的海派特點,歸納起來是三名話:精明實用、視野廣闊,決策開放。

以社區服務為例,上海社區服務網為以遍布全市的400多個社區服務網電腦服務亭為窗口,形成了15個區、100多個街道的網絡節點,為市民提供實用快捷的網絡電話資訊及服務。開通的6個民政服務專題網站,整合了民政系統專業服務,形成了社區服務信息化的基本框架。社區服務的方式也由一門式的服務轉變成一站式服務、一網式服務。

但是總的來看,目前我國的電子政務還處于比較低的水平,無論是信息的實用性和完整性,還是實質性的電子政務功能都還離公眾的期望有很大差距。電子政務的根本意義不在于表現形式上,更重要的在于為公眾提供實用的信息和服務。

四、影響電子政務發展的幾個問題

事務總是在矛盾中曲折前進的,作為新生事務的電子政務也不利外,電子政務的發展也存在著矛盾。

一是電子政務工作形式與政府組織結構的矛盾.電子政務是以公共服務需求為出發點,將政府各個部門封裝起來,公眾享受政府服務只需一個入口,不必再一個一個“衙門”去拜訪的串行工作方式。電子政務的發展,要求越來越多的政府服務轉移至網上實現,這種電子政務需要的后臺協調一致的工作流程,這種協調一致與政府“條塊分割”的組織結構之間的矛盾將會愈發尖銳。究其實質,這種矛盾來源于不同時期的政府職能重心不同。舊有的政府組織結構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為滿足國家需要而采取的行政管理職能為主,公共服務職能為輔。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政府職能的重心已經轉變為以公共服務為主,以行政管理為輔。朱基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同樣是將電子政務的實施問題置于政府職能轉變之下,進一步反映了電子政務與政府職能轉換的關系。進一步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優化政府工作流程,是解決電子政務服務模式與陳舊的政府組織結構的唯一途徑。

二是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與法制建設相對滯后的矛盾。伴隨政府上網工程的推進,人們對于電子政務的需求已經不只停留在瀏覽政府網頁,知道一些政府法規的狀態,而是希望可以通過政務平臺可以進行交流。這時電子政務法規的不健全對于電子政務的制約就逐步顯現出來。電子政務是新生事物,電子政務法規的建設問題確實是信息時代的新問題。但這一問題的出現也不是空穴來風,一方面由于未來形勢發展存在大量不確定信息,所以政府決策需要緩沖期和靈活度,要求電子政務的立法要有一定彈性;另一方面是因為信息技術變化迅速,而電子政務受技術影響很大,涉及了人員觀念、業務整合、設備資金投入等等系統環節,電子政務系統每一次升級后都需要有一段穩定期,以“階段應用、交叉更新、逐漸升級”的方式才可實現社會資源與政府資源的最佳組合。

從世界范圍來看各國電子政務法律體系目前處于均處于無統一規范、不斷修訂的不成熟階段,我國目前建立相關的法規確實具有一定的風險性。電子政務法規的制定不同于傳統法律法規,要分輕重主次,逐步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建設的主要問題集中在電子簽名的有效性、信息公開程度等方面。

三是政務活動的安全性要求與為公眾服務的信息開放之間的矛盾。政務活動關系到黨政部門、各大系統乃至整個國家的利益,這一點與商務活動明顯不同。電子政務作為政務活動在信息時代的一種新的表現形式,在安全性方面有著很高的要求。而政府是為公眾服務的,政府的大多數部門和大多數公務員是承擔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政府的大多數信息是為公眾服務的,是需要為公眾所知的。電子政務倡導的就是利用網絡優勢加速信息的流通,使公眾更好的享受政府服務。

由此電子政務的安全要求與電子政務平臺的開放性要求成為電子政務實施過程中最難以平衡的一對矛盾。如何把握安全與開放的平衡,一方面要把握住哪些信息是政府機密哪些是開放;另一方面,在電子政務平臺的建設過程中要擺脫“安全絕對化”傾向。

除以上三對主要矛盾以外,制約電子政務發展的因素還在于以下幾的方面:

來自于計算機的安全問題。電子政務是建立在電子計算機基礎之上的,計算機軟硬件的是否安全呢?客觀上,鑒于目前我國相對落后的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我國電子政務建設需要的大量基礎設備仍然需要依靠從國外引進,引進設備中的核心芯片和系統內核邏輯編程都掌握在他人之手,這種狀況在今后若不能徹底改變,將無法保證我們網絡的安全利用和有效監控。"落后就要挨打",因此,要徹底解決我國的信息安全問題就必須走自主發展的道路。

大家也許聽說過,一些國家就INTELPIII處理器的存在的向被訪問服務器提供IP地址的問題,和INTEL公司打官司,我們國家也因為這個問題,一些重要部門發文要求不得使用INTELPIII處理器。然而問題不在于此,而在于這種安全隱患也許不僅限于提供IP地址的問題,不僅限于INTELPIII處理器,不僅限于INTEL一家公司的一種類型的處理器。誰又能保證PIV處理器不存在問題,AMD等其它公司的CPU沒被做過手腳呢?再說一說軟件,赫赫有名的WINDOWS98是微軟公司的最成功的操作平臺,不久前,微軟公司被指控在WINDOWS98系統中為FBI提供了后門,美特工通過這個后門,可以進入任何一臺他們想進入的裝入WINDOWS98系統的計算機。微軟對此事保持沉默,但不久前,微軟稱其已經制作一個補丁文件,用這個補丁可以將后門關閉。這些都只是技術上的表面上的問題,大家都知道,所有的計算機上的高檔CPU都是美國產的,最新的消息表明中國只能生產相當于486的cpu,性能如何我們誰也沒見過,幾乎所有的網絡計算機(NC)用的都是美國掌握核心技術的微軟公司的windows系統。一心想稱霸全球的美國,誰敢保證他不會在本國產的軟硬件上安裝定時炸彈,在必要的時候把它引爆,絕對不亞于在全球每一個角落都引爆了綠色環保的原子彈。

當然,我們還要解決例如黑客攻擊等安全問題。

標準問題。發展電子政務亟須解決標準問題,也就是說,電子政務建立國標,(也是是國家標準)。一是中央和地方必須制定統一的包括人口信息系統(包括電子身份證和居民登記系統)、必須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地理信息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等國家基礎信息系統的標準;二是必須制定統一的標準化的電子政務橫向業務模型中具有共性的應用模塊,如人事、財務、文檔、采購管理等等。這些系統應用模塊由于為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所共用,所以首先需要由獲得國家授權的政府部門規范研究與應用模塊相關的業務流程,進而建立標準化的業務模型和數據模型,然后通過招、投標的方式選擇合適的企業,由政府與企業建立戰略性的合作伙伴關系,開發出標準的系統軟件,供全國的政府部門共同使用。三是要清理、確認和制訂與電子政務有關的國家標準,在這個基礎之上,產生一批在信息化的新形勢下各類電子政務系統工程項目的國家標準,包括數據標準、技術標準和安全標準。此外還要盡快統一OA(officeautomation)軟件的標準,開發研制通用的國家標準的OA。

地域差異問題。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和信息基礎結構不平衡,不同地區之間差異大,城市和農村經濟狀況差異更大,而且經濟發展水平導致地方財政狀況也非常巨大,有的地方政府財政充裕,有的則靠中央政府財政支付轉移,這也相應影響了他們對電子政務的投資。而且由于不同地區之間通訊基礎設施差異也很大,信息技術普及程度和政府本身信息基礎結構差異懸殊,這些都會對電子政務的實施帶來不同影響。

人的問題。電子政務的實施好壞,必然是通過人們的使用而產生的。但是中國人口素質的差異性非常大,對信息的接收和使用程度的差異也很大。例如既有數千萬的知識分子,又有數千萬的文盲;既有幾千萬網民,也有絕大多數非網民。由于自身素質、計算機技能、經濟狀況和當地信息技術設施等限制,我國在很長時間內還會有絕大多數人不能享受到電子政務帶來的好處。因此中國的電子政務,必須與傳統政務進行無縫連接,這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政治藝術。不能因為電子政務發展了,很多人就被排斥在政治外。更重要的是,我國未來必須使用網絡辦公的數百萬公務員,他們目前的計算機水平和電子政務的應用意識也參差不齊,這在很大程度上會降低我國電子政務的使用效率,因為他們是電子政務的主要應用者。

五、關于實施電子政務的幾點建議

中國正在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這個大前提下到底如何發展我國的電子政務呢?這里我提出幾點思路,供大家參考:

電子政務對于中國來說既是一次難得的機遇,又是一次嚴峻的挑戰。在中國發展電子政務,不僅要考慮技術問題、經濟問題,還要重視從中國的實際國情出發,從制度與社會成本的角度等來綜合考慮。因此,這就決定了我們在建設電子政務的時候要從實際出發,對電子政務的相關問題進行系統而深入的研究,掌握電子政務建設的特點和規律,興利除弊,促進電子政務的健康發展,把握、利用好這一新的歷史機遇,加快中國的現代化發展步伐。

(一)正確認識電子政務,及其發展過程

一些人認為,電子政務就是把現在的政府職能計算機化,用計算機系統去模仿傳統的手工政務處理模式;有的人把電子政務等同于政府上網,只注重信息手段而忽視政府職能轉變和業務流程的改進。這些認識都錯誤的要予以糾正。在此基礎上,在實施過程中要注意使政府服務方式由傳統的手工方式,變為手工方式和電子政務方式并存,并逐步向“電子政府”過渡。

(二)制定統一的標準

目前我國電子政務尚處于起步階段,還缺乏整體規劃與統一標準。政府部門“條塊分割”的管理體制與電子政務的統一性、開放性、交互性和規模經濟等特性相沖突。電子政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只有整體規劃、統一標準,才能保證各政府部門的電子政務系統互聯互通,相互兼容,并保證技術的先進性和可擴展性,降低建設成本,避免浪費,優化電子政務系統性能。

(三)整合資源

目前在電子政務建設中存在著重硬件、輕軟件,重建設、輕應用,重網絡、輕信息等現象。當務之急是,要加強政府信息資源管理,整合政務信息資源,推動政府信息資源對社會的開放。

(四)健全制度,完善法規

應該建立一套完備的政府信息制度,實現政務透明化,辦事效率化的目的。杜絕現在許多政府網站上,充斥著的表揚和自我表揚,只有成績,沒有問題,只有泛泛空談,沒有實務的現象。

還要搞好立法。我國在電子政務的立法方面嚴重滯后。立法要從有利于電子政務開展的角度,解決電子政務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政務信息的公開、電子簽名、電子支付的合法性等,制定電子政務信息技術規范,并及時修改現有政策法規中與電子政務發展不相適應的內容。

(五)安全優先

首先,要大力發展我國計算機相關基礎產業,提高綜合實力,這是關鍵。其次,要建立一整套信息資源管理制度,加強網絡安全管理,特別是要將政府內部網和因特網從物理上隔絕開來,杜絕信息泄漏的可能性。最后,要提高管理人員素質,建立完備的網站構建和維護管理規范。

電子政務作為政務活動在信息時代的一種新的表現形式,其安全涉及到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關系重大。應該嚴格執行各項管理制度,嚴格采用各項技術規范、標準,積極使用各種認證產品,以確保電子政務信息安全。電子政務中的應用開發、系統運行、日常維護、重要設備維護等都會涉及信息安全,因此,安全第一的思想應當貫穿于電子政務建設的全過程。

(六)應用教育

發展電子政務,目的在于應用,通過它來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務的水平,因此發展電子政務要立足應用,以“應用為本”,正確處理好應用與技術的關系。目前,我國國民包括各級公務員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整體上還不適應電子政務發展的要求,這將妨礙電子政務的廣泛應用。因此,發展電子政務,教育、培訓必須先行。

(七)要與電子商務形成互動

要將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結合起來,電子政務的發展和電子商務的發展是互動的,電子政務的效益也需要在電子商務的環境中才能更好的體現,反之,電子商務的發展又會推動電子政務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