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家庭生活調研報告
時間:2022-05-15 11:01:00
導語:共青團家庭生活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相似的家庭組成,相近的年齡結構,一樣的中等收入,農村青年家庭與省會城市青年家庭卻有著不一樣的生活狀況。衣食住行,文化教育,醫療衛生,關系民計民生的各個方面,表現出了程度不同的差距。找出這些差距,研究產生原因,探索解決辦法,對于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促進我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一、我們吃的挺好了,將就但不夠講究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吃飯是城鄉青年家庭最基本的需求。隨著近年來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提高。在農村的餐桌上不再終日是蘿卜、白菜、土豆組成的青菜宴,肉、蛋、魚等葷菜已成為農民餐桌上的??停械仁杖肭嗄昙彝セ灸茏龅较氤跃唾I。農村青年一致認為,與以往的農村飲食水平相比,現在確實有了很大提高。用他們話講“我們吃的挺好了”。但是,與城市青年家庭相比,農村青年家庭尚停留在“將就”階段,距離城市里的“講究”階段還很遠。
是“將就”還是“講究”,主要看主副食品能不能合理搭配,肉蛋奶菜等能不能均衡供應。調查發現,在農村,飲食支出在生活消費中占近49%,在飲食支出中,糧食又占到了25%左右。在我們走訪的普通農村三口之家中,每戶年生活費用4000多元,其中用在飲食上的2000元左右。這樣的家庭一年消費的糧食基本接近1200斤。在城市,人均飲食費用一般在2000元上下,雖然絕對數額遠比農村高,但與人均六七千元的生活費相比,只占30%左右的比重。而糧食消費則更少,在飲食中所占比例不過4%左右,數量也不過人均七八十公斤。
*
飲食消費總額高,主食所占比例小,副食品消費自然就多。在城市,副食品市場供應充足,中等收入青年家庭基本上是“想吃買得起,隨時買得到”,餐桌上一年四季都有較為合理的肉蛋奶和蔬菜水果搭配。一些愛美的城市青年還刻意少吃肉,多吃菜。民間流傳的一句話很形象地形容了這種情況,“我們剛吃上肉,你們又吃菜了”。在很多村屯稍大一點的食雜店里,我們確實能看到都設有肉類銷售攤點。但當問及能否每天都有肉吃時,回答是的不足7%。究其原因,考慮家庭經濟支出列在首位,占96.4%;沒有冰箱,鮮肉買回來不好存放居其次,占85.5%。很多村民反映,農村吃肉更多集中在冬季,因為這段時間既有春節等傳統節日,必須要吃肉,冬季天氣冷,肉也好存放。農村副食品消費的這種季節性,在蔬菜、水果上體現得更明顯。與肉類相反,農村蔬菜水果的消費更多在夏季,因為這段時間很多農村家庭都有自產的蔬菜水果。有的農民開玩笑說,“我們吃的要比城里好,因為我們吃的都是綠色食品”。農村家庭冬季買蔬菜水果主要集中在春節前后,除為了度過節日,更多是為了滿足孩子的需求。即便是這些季節性消費的水果,農村家庭能夠購買的也只能是一些蘋果、梨、桔子等“基本型”水果。當問及能否吃到城里常見的火龍果、荔枝等中檔水果時,近九成農民的回答是從來沒吃過。價格比較高,農民買不起,沒人買就沒人賣,城市的中檔水果在農村市場基本看不到。從調查可以看出,同樣是中等收入,農村青年家庭副食品消費還處在初級階段,總量不夠大,品種不豐富,頻度不合理。而城市已在講究階段,搭配合理,吃得科學,吃得健康,吃出美麗。這種主副食數量上尤其是結構上的差距,還要靠發展農村經濟來解決,需要待以時日。
二、忙起來沒活動時間,閑下來沒活動場所
生活奔小康,先得講健康。經常性的體育鍛煉和文化娛樂活動是保證人們身體健康和精神健康的基礎。在農村,不外出務工的大部分青年仍舊過著“兩個月種田,兩個月過年,八個月干閑”的典型田園生活。在兩個月的種田過程中,勞動集中,“披星戴月”,體力消耗比較大,農村青年基本上沒有參加文體活動的閑暇時間。在“過年”加“干閑”的十個月里,農村的閑暇時間比較集中,但他們并沒有與之相稱的文體活動。在問及你的農閑時間一般怎么過時,大部分人選擇了修整庭院、看電視、打小麻將(一向不講究字眼的農民不同意打麻將這一說法,認為那是賭博,而打小麻將是娛樂),一少部分選擇與親朋溝通以便了解致富信息,而選擇體育鍛煉、文化娛樂活動、外出游玩、讀書看報的則非常少,加在一起不足3%。一位長期在農村工作的鄉鎮干部講了幾句順口溜,形象地反映了農村的業余生活,“白天樹下嘮嘮嗑,晚上扭扭大秧歌,閑來打打小麻將,沒事常把小酒喝”。而城市青年在被問到節假日、周末、早晚等閑暇時間如何度過時,依次回答為外出游玩、去書店看書買書,堅持游泳、打球等體育活動,訪親問友。在節假日的旅游景點和圖書館、書店里,確實能看到很多年輕的家長帶著孩子出游,也經常能看到一家三口在書店里看書。
調查發現,客觀條件是制約農村青年家庭參加文體活動的首要制約因素。在問到你家附近有沒有體育鍛煉或娛樂活動的場所和設施時,幾乎接近100%的農村青年回答沒有。在與鄉村干部座談中得知,改革開放初期,村部健全,基本能有一塊球場,鄉村小學生源穩定,也都有一些基本的體育設施,這些資源都能得到綜合利用,成了村里喜歡體育活動的年輕人的好去處。如今村小生源大幅減少,經費緊缺,體育設施年久失修,疏于維護,基本損毀。而村部二十多年,幾經搬遷,土地緊張,球場基本沒了。舊的損毀滅失,新的很少建,農村的活動場所和設施越來越少。與之相反,城市的情況則比較好。不但有很多學校、公園有體育場所和設施,還有一些社區、住宅小區建了很多體育設施,都可供居民免費鍛煉。除此之處,還有一些體育館、健身房、會館等收費鍛煉場所。與體育場所、設施相比,農村文化娛樂場所更是少得可憐,不要說城里才有的圖書館、大型書店、電影院、公園,就連城鄉青年都愛看的電視,也有很大的差別。在農村,電視機普及了,但有線網絡卻沒有普及,在我們調查的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非鎮政府所在地村屯中沒有有線電視的分別占了85.6%和79.5%,在這些地方,青年農民家庭只能靠立在房前屋后的電視桿接收到幾個電視臺的節目。調查也發現,觀念、認知水平也是導致農民不參加文體活動的重要因素。問及你認為體育鍛煉和體力勞動有區別嗎,74%的農村青年回答是沒什么區別,24.6%的農村回答可能有區別,但不知道是什么區別。我們認為,農村青年需要健康的體育鍛煉和向上文化娛樂生活消耗他們旺盛的精力,占據他們的閑暇時間。沒有合適的文體活動,不但會損害農村青年的身體健康,也會給賭博、邪教等提供侵害的機會和土壤。一方面,教育、體育、文化等公共資源應整合起來,綜合利用,促進農村文體活動場所和設施建設。另一方面,應加強教育,擴大宣傳,改變農村青年的生活習慣。
三、子女教育是大事,知道但做不到
教育不但是一個孩子個體成長成才的基礎,更事關國家民族長遠發展。不管城市青年家庭,還是農村青年家庭,都認識到了子女教育是大事。面對重要的子女教育,農村青年家庭和城市青年家庭的重視程度和所付諸的行動是有差距的。在座談中問及你認為城鄉最大的差別是什么時,很多農村被調查者先后回答了交通、居住環境、經濟收入、醫療衛生條件、信息不暢等,驚人的巧合是,都沒有回答教育差距。而當調查者提醒時,大家又一致認同。在問到你如何看待子女上學的問題時,近八成農村家長認為“盡量讓孩子讀完初中,往后愿意念就供,不愿意念就算了”,近兩成認為“盡量讓孩子上大學,跳出農村”,還有一部分家長認為,“小學、初中還是大學無所謂,愿意念就供”。在認為“盡量讓孩子讀完初中”的八成家長中,有近半數認為初中畢業前孩子太小,干不了什么活,不讀完初中也不能做什么事情,認為初中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必須讀完的占了另外一半。同樣是這個問題,城市家長則有96%的人認為,孩子必須讀到大學畢業,否則將無法在社會上生存。這部分家長中,還有近80%的人認為要讓孩子上國內一流大學或到國外讀大學,以便將來能在社會上有競爭力。同樣面對大學擴招,畢業生不包分配,很多大學生畢業找不到合適工作的情況,城市家長和農村家長的看法也不一樣,96.5%的城市家長認為“大學都快普及了,孩子不上大學更不行了”,而農村家長中有近39%認為“大學上了也不行,還不如早點去掙錢”。在農村子女教育問題上,還存在著城市里不多見的重男輕女現象。有一部分農村家長認為“女孩遲早要嫁人,供她讀書要花那么錢,還不如集中財力供兒子”,還有一部分認為“女孩讀書多了沒啥用,還不如早點嫁人或去做工,為家里減輕點負擔”。這些家長之所以有這樣的看法,一方面是因為女孩要嫁人,不能養老,很大程度上是受家庭財力影響。在問到如果家里經濟狀況允許,你愿意讓女孩去讀完大學嗎,近八成的家長選擇會的。城鄉青年家庭對子女教育投入不僅在絕對數量有很大差距,在家庭支出比例上的差距也不小。城市家庭用于子女教育的支出每月大概在千元左右,占有學齡子女家庭生活支出的50%以上。城市家庭子女教育支出特點是幼兒園階段較為穩定,月均400元到600元左右,從小學到高中畢業是高峰階段,呈逐漸上升趨勢,大學又比較穩定,月均不過千元。而農村家庭的教育支出則參差不齊,少的每年幾百元,多的每年幾千元,特點是隨著學齡增長逐漸上升。面對日升日長的投入和不確定的回報預期,農村青年家庭在孩子教育支出上是有猶豫的,猶豫的結果往往是過分隨孩子性情和喜好走,念得下去就供,念不下去就算了。在問及每年要花多少錢給孩子購買圖書等學習用品時,農村青年家庭中過100元的不過6%左右,幾乎不買的占到了35%,偶爾買一點、但不多的占了半數以上。農村家庭中,為孩子購買玩具等益智用品的更少。在深入農戶家庭的調查中,幾乎看不到家里有孩子玩的玩具,個別有的,也已是破爛又陳舊。而在問及城市青年家庭每年為孩子買圖書、玩具的費用時,超過1000元的占7%,500到1000元的占59%,200到500元的占25%,不過200元的尚不到10%。在問到如果外出旅游,你最想給孩子買什么時,農村被調查者首先回答的多是吃的、穿的,而圖書、玩具則是在提醒后才想到的。
我們認為,教育不但是農村青年家庭改變生活狀況的基礎,更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前提。教育落后,農村青年家庭狀況只會更差,新農村建設也會失去人才保障。重視教育不僅要體現在認識上,更要體現在行動上。影響農村教育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公共投入個體家庭無法左右,但養成重視子女教育的習慣,注意從各方面加強子女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近來來,全省共青團組織開展了一些針對農村貧困青少年的幫困助學活動,取得了一些成效。今后還需要繼續加大希望工程工作力度,為農村學校建立“紅領巾”書屋,幫助改善農村教育狀況。尤其需要深入開展城鄉少年兒童的“手拉手”互助活動,通過城鄉少年結對,把城市孩子用過的圖書、玩具捐贈給農村孩子,開闊農村孩子的視野,有利于消除城鄉教育間的鴻溝。
四、攢錢為防病,養兒為防老
病有所醫,老有所養,是城鄉青年家庭都非常關注的生活問題。但限于經濟發展水平,城鄉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障都有很大差異。對農民來說,根本沒有“失業”和“退休”之說,當然也就沒有失業保障或養老保障。醫療保障是在近年國家推行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后才有的,目前在農村初顯作用,但還不夠普及,農民了解不多,體驗不多。由此帶來的是城鄉青年家庭對未來生活的信心不同。為了鼓勵消費,國家采取了很多政策,比如起征利息稅、降低存款利率,主要是想讓人們少存款、多消費,但效果并不明顯。截至2005年末,我國城鄉居民儲蓄存款突破14萬億元,人均存款超過1萬元。在問及家庭存款主要是為解決哪些生活問題時,城市青年家庭的回答依次是不時之需、買房、子女教育、防病、買汽車等高檔耐用品、養老,農村青年家庭的回答則是防病、蓋房、養老。調查顯示,防病在城鄉家庭中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尤其是農村,防病占首位。正是沒有完善的社會保障,只好自我保障。醫療費用過高是城鄉尤其是農村重視防病的重要原因。目前農村醫療衛生機構普遍存在著規模小、設備簡陋、藥品種類少等問題。醫生的文化素質偏低,醫療水平有限,難以滿足農民就醫的需要。致使農民稍重一點的病只好上城市醫院治療,加重了農民的醫療負擔?!翱磦€感冒、發燒之類的小病,差不多都要花掉百八的;要是得了大病,花掉的就可能是全家一年甚至幾年的收入。”“小病忍,大病耐,快死才往醫院抬”,“脫貧三五年,一病回從前”。農民看病難,更集中地難在看病貴上。由于生活壓力大,在被調查的農民中,有1.97%的農民有病不看,34.53%的農民自己買藥治?。会t生診斷需要住院而未住院的高達81%;未能住院的原因中,經濟困難占65%?!靶〔⊥铣纱蟛。蟛o錢醫治”的現象,在我省農村尤其是經濟欠發達地區還普遍存在著。
調查發現,城鄉青年家庭對待養老問題觀念有所不同。在城市被調查者中問到養老問題怎么解決時,近九成認為將來不能指望子女。一些被調查者認為,“一家只有一個孩子,長大成人,結婚生子,要指望他們來養老,一家小兩口就要養一個小孩,四個老人,甚至是六個、八個老人,根本無法承受,還是自己通過退休金或養老保險來解決養老問題”。而農村則把養老問題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在問到對自己將來養老問題是否擔心時,農村青年家庭回答擔心的占了絕大多數。由于擔心養老問題,很多農村家庭非常重視生男生女,希望有個兒子將來能養老。在農村調查中,家中有兩個孩子的,普遍是大孩子是女孩。城鄉共同實現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任重道遠。
五、農村生活不錯,常樂但不知足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中央惠農、富農政策的出臺,農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農業科學技術的推廣,又使得農民的辛勞程度有所下降,現在農村青年家庭的生活滿意度要比父輩時期有所提高。在問到你認為現在的生活怎么樣時,認為很不錯的農村青年占了大多數,約有74%。在問到你覺得現在生活不錯表現在哪些方面時,回答最多的是現在飽暖無憂,想吃的、想穿的基本都能買得起,其次是手頭有了活錢,再次是住房條件有所改善。在問及你覺得現在生活是否有壓力時,回答壓力比較大的占26%,回答有壓力、但不大的占49%,回答沒什么壓力的占近25%。相比之下,城市青年家庭的生活滿意度要低于農村。在城市,問及你對現在的生活狀況是否滿意,回答滿意與一般各占兩成左右,回答不滿意的占了近六成。問不滿意的原因,回答主要是工作壓力大,社會競爭激烈,其次為要保證家庭有穩定經濟收入、要抓好子女教育、要贍養老人。在問你覺得身體狀況如何時,回答不太好的占63%。問身體狀況欠佳表現在哪里時,依次回答為睡眠不好,緊張焦慮,抵抗力差、愛感冒。
對現實生活比較滿意,但農村青年并沒有因知足而停步不前。在與農村被調查者的對話中得知,農村青年認為生活不錯主要是縱向與父輩們的生活狀況相比,而與城市生活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的。當問到與城里人相比,你覺得生活怎么樣時,92%農村青年回答差得很遠,7%有農村青年認為各有好處。問你希望過上城里人的生活嗎,回答希望的占了近85%。正是在這些愿景的驅動下,很多農村青年產生強烈的致富愿望,有的進城務工,有的在農村選擇種養殖項目。在問及與城市相比,你最希望哪些方面能得到改善時,有近40%的農村青年選擇了希望了解信息的渠道更暢通。有問你了解外界信息一般是通過哪些渠道,多數農村青年家庭的回答依舊是老三樣,廣播、電視和報紙,回答網絡的雖有,但數量不多,在廣播、電視、報紙中,電視已經躍居首位。在問農村青年家庭最喜歡看哪類電視節目時,43%的人選擇了中央、省市農村頻道中的農業科技欄目,原因是這些欄目能夠提供致富信息和致富經驗。我們認為,農村青年家庭生活滿意度雖然略高于城市,但這種滿意度是低層次的,是暫時的,這種滿意會隨著視野的開闊、見識的增多而變為不滿意。這種不滿意引導好了會成為農村青年致富的動力,引導不好有些人就會成為社會不穩定的因素。
調查顯示,經濟發展使城鄉青年家庭之間有的差距在縮小,如飲食等基本的物質生活狀況。有的差距則是在擴大,如城鄉間教育、文化、體育等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受這些差距的影響,農村青年家庭與城市青年家庭之間的思想觀念、行為習慣等差距也在拉大。在這些差距中,衣食住行、經濟收入等物質差距會隨著經濟發展逐漸縮小乃至消失,但教育、文化生活、體育鍛煉習慣等非物質差距有著與經濟發展不同步的特點,滯后于經濟發展水平,很難隨著經濟發展消除,甚至會反過來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最終陷入惡性循環,影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社會各方力量在推進農村生產發展,讓農民生活寬裕的同時,也要將公共服務資源向農村轉移,改善農村公共產品供給不足的狀況。同時,還要努力改變農村的觀念、習慣和精神面貌,促進鄉風文明,使農村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一同進步。
- 上一篇:農村青年現狀調查報告
- 下一篇:思想政治教育思考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