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聯構建和諧兩性平等發展思考

時間:2022-04-03 10:15:00

導語:婦聯構建和諧兩性平等發展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婦聯構建和諧兩性平等發展思考

*總書記在接見全國婦女十大新一屆領導班子時強調,實現黨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最根本的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思想和行動統一起來、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共同奮斗,并對廣大婦女提出了三點希望,這為婦女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諧社會包括婦女在內的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倡導男女平等,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是和諧社會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和諧社會當然包括男女兩性關系的和諧。兩性越平等、關系越協調,就越有利于社會和諧發展,就越有利于人的全面發展。

一、性別平等視野中的和諧社會

首先,性別平等視野中的和諧社會,就是堅持公平正義。六中全會指出:“社會公平正義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制度是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保證。必須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權利和利益,引導公民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包括性別平等在內的公平正義既是衡量和諧社會的重要標準,又是和諧社會價值觀的具體體現,也是社會能否在民主法治的基礎上實現男女兩性社會成員誠信友愛,社會安定有序、充滿活力、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前提和條件。

其次,性別平等視野中的和諧社會,就是男女兩性社會成員,在公共社會和家庭生活中,都能夠平等相待,平等相處,良性互動。然而,這種和諧必須是建立在兩性平等(權利、機會、人格價值和尊嚴上的平等)的基礎上而不是以一方居高臨下、另一方依附、順從為前提。只有理直氣壯地堅持兩性在公共領域和私人領域的人格權利、機會、價值尊嚴等方面的平等,才能真正實現兩性和諧的理想目標。今天的社會發展,女性在經濟政治及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進步已經不可阻擋地要求沖破傳統性別文化的束縛,解構原有畸形的兩性關系,建構現代社會新型的兩性關系。性別平等并不是意味著消除兩性之間的性別差異,未來兩性的發展趨向將是在保留各自性別特點基礎上的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性別的互補性將使男性和女性的性別角色發展得更為充分、更為全面、更為和諧。

第三,性別平等視野中的和諧社會,就是男女兩性在法律和機制保障之下,享有平等權利、擁有公平機會,參與公共領域和家庭領域的決策活動。我國已形成以憲法為基礎,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為主體,包括各種法律法規、行政規章在內的一整套保護婦女權益和促進性別平等的法律體系。我們還有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的協調和推動,有與婦女發展有關的非政府組織,如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等。我們所需要的,是在法律和機制保障之下,男女共同享有自己的權利、參與決策。

二、和諧社會中的婦女主體作用

社會和諧要求兩性平等,兩性平等促進社會和諧。男女性別平等、關系協調,有利于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有利于形成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社會局面。新中國成立以來,就已經從法律上規定了男女平等。我國頒布了憲法和婚姻法等一系列法規,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這一鮮明的觀點,黨和國家領導人曾經論述的很深刻。同志的著名論斷:“婦女能頂半邊天”、“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男同志能辦到的事,女同志也一樣能辦得到”,“婦女是一支偉大的人力資源。”鄧小平同志六十年代指出:“黨的事業需要婦女群眾,婦女解放也只有在革命和建設的勝利過程中才能逐步實現”。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末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和社會全面進步,婦女與男子平等的權利和機會不斷得到保障,婦女發展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男女平等問題上升到了從未有的高度。同志在1995年世界婦女大會莊嚴承諾“把男女平等作為促進我國社會發展的一項基本國策”。*同志2003年在與全國婦聯領導班子座談時指出:“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堅決貫徹男女平等的基本國策”、“推動全社會形成尊重和保護婦女、關心和支持婦女工作的良好局面”。顯然,和諧社會建設離不開“婦女這支偉大的人力資源”,同時全體人民的共同愿望的最終實現也必將為婦女的發展創造更加優良的環境,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提供更加強大的動力。從這個意義上講,“兩性平等”既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和推動力,也是和諧社會的重要標志之一。

三、和諧社會中的的不和諧因素

人類社會總是在矛盾運動中發展進步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不斷化解社會矛盾的持續過程。我們應理性地看待當今社會,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在男女兩性協調發展問題上并不是在同一起跑線上,還存在著不和諧因素。

1、婦女平等就業和勞動保障等方面的權利受到沖擊。平等參與社會生產和經濟活動并獲得相應的收入是婦女爭取生存權和發展權的前提和基礎。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所有制和產業結構調整,使就業問題成為最大的挑戰,婦女就業形勢更為嚴峻。一是婦女就業難。女性職業結構下沉,與就業率下降相伴隨的是越來越多的女性從正規職業中退出,進入非正規職業,統計數字顯示,在低技能、低收入、低保障、勞動密集型產業中女性所占比例較大,在靈活多樣的非正規就業、社區就業中女性占多數。二是女性自主創業、下崗失業再就業難度較大,女大學生就業問題突出。三是收入中的性別差距比較明顯。在崗人員也時時被提前裁員所困擾,損害女職工特別是非正規就業和流動就業的女性勞動權益現象時有發生。

2、婦女參政比例仍然偏低。婦女參與國家事務管理,是婦女解放和社會文明進步的主要標志之一,也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客觀要求。黨和政府一貫重視婦女參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證婦女參政。但是決策層婦女參政比例還很小。一是各級領導干部中女干部比例偏低,且任副職多、正職少;虛職多,實職少;非經濟領域多,經濟領域少;二是基層女干部比例下降。特別是村級選舉中,女干部進入村委會的比例明顯減少,基層女干部的缺失,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中高層婦女參政的數量和質量。

3、婦女素質偏低,輕視、歧視婦女的傳統偏見還不同程度的存在。盡管目前婦女解放運動獲得了較好的發展,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還存在一個個社會性別的誤區,如“婦女回家去”、“美女經濟”、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等等。從教育狀況上看,據調查,農村58.8%的女性只有小學以下文化程度,比男性高21.9%;女性文盲率為13.6%,比男性高9.6%。文化素質偏低不僅使廣大婦女面對調整發展的生產技術表現出極大的不適應,而且也束縛了她們的思想和才能的發揮,進而影響和諧社會的建設。

四、構建兩性和諧發展的對策

男女平等和諧發展,既存在實現的艱巨性,又有現實可行的路徑可供選擇,只有從社會各個層面上加以促進,方可加速其落實。

1、將性別意識納入決策主流。將“男女平等”納入各項決策中,使其同人口意識、環保意識一樣深入人心;在各項改革中,政府應當兼顧效益和公平,加強配套法規的修訂工作,以保障婦女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與社會同步發展。要進一步推動婦女發展目標與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有機結合、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將男女平等基本國策落實到經濟和社會發展政策、計劃和項目制定、執行和監測評估的全過程,保證男女兩性平等參與和分享資源。

2、將性別意識納入法律法規,以法律的形式維護婦女的權益。特別要提高立法者和執法者的性別意識,他們的認識不到位,在立法中就可能忽視婦女的權益,在執法中就有可能發生偏差。鑒于政策的彈性和法律的剛性,要把性別意識納入決策主流,通過經濟、法律、行政、宣傳等手段,將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真正落到實處。

3、積極營造有利于性別平等的社會氛圍。這是一個基礎性的工作,要通過各種途徑,發揮大眾傳媒的文化載體的功能,發揮其社會性別文化導向、教育、協調、輿論監督功能,使人們對婦女權益保障在認識上到位,形成一個強大的社會輿論力量,消除性別歧視,強化性別意識,把性別平等變成人們的自覺行動。

性別平等是基本人權平等,創造兩性和諧發展的社會環境,實現社會的整體進步,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讓我們共同努力,為構建男女平等的和諧社會作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