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保險工作報告
時間:2022-02-25 10:23:00
導語:農業保險工作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是個弱質產業,受自然和市場風險的雙重約束,特別是在現階段,農業在很大程度上還是靠天吃飯,一場大災大難,就會給農業造成巨大的損失。我省地處南北過渡地帶,高溫熱害、低溫凍害、暴風暴雨、病蟲災害發生的頻率比其他地區要高得多。一旦受到大的自然災害,不僅直接影響農產品的有效供給,還將影響其它產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市場化農業生產風險保障體系,分散、化解現代農業經營風險,有利于提高農業災后恢復生產的能力,緩解農民“多年致富、一災致貧”的難題。
近年來,國務院決定開展政策性“三農”保險工作,這是黨和政府繼減免農業稅與各項農業補貼政策以后,出臺的又一項重大支農惠農政策。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專題研究,專門部署,充分體現了對“三農”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我們農業部門迅速行動,積極配合。目前我省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進展順利,成效明顯。有關工作情況如下。
一、開展農業保險的基本情況
一是精心部署,全面推進能繁母豬保險工作。去年,中央決定在我省開展能繁母豬保險試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2007年8月13日,省長辦公會專題研究了能繁母豬保險工作。根據省長辦公會議紀要,我廳會同財政、保監局等部門,成立工作協調小組,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我廳還組織相關專家,多次深入試點縣市,聽取基層部門和養豬大戶的意見和建議,研究制定了《關于開展能繁母豬保險工作的實施意見》。農業部門作為牽頭單位,負責能繁母豬保險工作的協調組織及防疫與技術鑒定工作。各級畜牧獸醫部門積極加強與財政、保險部門的溝通協作,認真提供能繁母豬存量、防疫、免疫、災害疾病死亡等情況,協助保險機構做好鑒定、標識、理賠工作,協助推進能繁母豬保險工作。
能繁母豬每頭保險金額1000元,保費60元,費率6%。其中中央補貼30元,省財政補貼18元,農戶承擔12元。在各級農業、畜牧、財政部門和人保財險、中華聯合保險公司的共同努力下,全省基本上做到了能保盡保。截止今年10月31日,全省所有縣、市、區都完成了能繁母豬保險工作,共有1773999頭能繁母豬參保。按照保險政策,中央財政補貼資金5322萬元和省級財政補貼資金3193萬元,已全部到位。此期間,全省參保能繁母豬共死亡75271頭,保險公司全額理賠7529萬元。通過能繁母豬保險,養殖戶增強了抵御風險的能力,提高了養豬的積極性。養殖戶紛紛表示,黨的惠農政策真正落到了實處。
二是提前準備,認真做好水稻保險試點工作。今年初,財政部決定將我省納入水稻政策性保險試點范圍。為了搞好這項工作,我廳會同財政廳、保監局、人保財險、中華聯合等保險公司,迅速邀請武漢、監利、棗陽、京山等縣市以及大型種業公司和部分種植業大戶,就水稻保險的保險金額、保險費率、保險責任、運作方式、理賠標準等內容進行了研究和磋商,進一步修改完善了我省水稻實施方案。還會同有關部門,對各地水稻等品種的參保意愿進行了調查摸底,及時匯總上報全省意向性參保水稻面積,協助做好基礎性工作,會同省財政廳、*保監局制定下發了《關于做好全省水稻保險試點工作的通知》,出臺了水稻保險試點實施方案。
水稻保險,每畝每茬保險金額200元,保費14元,費率6%。其中:農民承擔25%,計3.5元/畝。縣級財政補貼15%,計2.1元/畝。省級財政補貼25%,計3.5元/畝。中央財政補貼35%,計4.9元/畝。據統計,目前全省應保水稻面積為3289萬畝,已承保面積為2533萬畝,承保率為82%。已受理損失報案3萬余件,保險公司支付賠款1.5億元。
三是迅速行動,大力推進奶牛保險試點工作。我省奶牛數量不多,但發展速度很快,根據我省積極的申報態度和扎實的基礎工作狀況,財政部同意我省開展政策性奶牛保險試點工作。對此,我廳行動迅速。一是加強調查研究,出臺相關政策。在反復征求奶牛養殖業大戶、規模化養殖場、畜牧主管部門意見的基礎上,會同省財政等部門開展專題調研活動,出臺了關于開展奶牛保險工作的通知,擬定了奶牛保險工作實施方案,為保險工作的正常開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礎。二是加強部門配合,建立協作機制。省級畜牧部門成立了奶牛保險工作專班,并與省保監局、省財政廳、中華聯合、人保財險等多個部門一起,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為強化溝通、協商,及時解決問題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三是勇于承擔責任,開展基礎性工作。為了規避飼養戶的道德風險,各地畜牧部門對參保的每頭奶牛佩戴了專用的識別標志,每縣配備了1-2名專職畜牧獸醫人員,協助保險公司,參與宣傳投保、勘驗和理賠工作,還廣泛動員各地奶業合作組織,積極開展奶牛保險試點工作。
目前,我省每頭奶牛保險金額6000元,保費360元,費率6%。其中中央補貼108元,省財政補貼108元,縣財政補貼72元,農戶承擔72元。截止今年10月31日,全省共有29739頭奶牛投保,中央財政補貼資金321萬元已全部補貼到位,省級財政補貼資金已安排預算,正在核實中。據統計,此期間參保奶牛死亡776頭,保險公司全額理賠444萬元。武漢市東西湖區每年正常死亡奶牛都在400多頭,以前沒有任何補償,今年參保后都獲得了保險公司全額賠償,參保養殖戶非常高興,實實在在的利益調動了更多的奶牛養殖戶參加保險的積極性。
四是深入調研,積極謀劃水產養殖業政策性保險工作。自然災害是直接影響漁業生產和漁民增收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制約因素,漁業與農業中其他行業相比,養殖風險更高,災害更重。據統計,我國每年因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漁業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60億元。漁業風險還直接威脅到漁民的生命安全,一旦遭災,往往船毀人亡、家庭破碎,嚴重影響漁區社會穩定。在今年罕見的雪災中遭受重創的農業,保險賠付僅有0.35億元。作為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漁業,僅水產養殖受災直接經濟損失就達68億元,其中*省水產養殖業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0億元,但漁業保險賠付為零。
正是由于漁業風險大,漁業保險也充滿風險,成為商業保險公司不愿碰的“燙手山芋”,市場呈現“真空地帶”。一些商業保險公司對漁業保險“望而卻步”,是由于“吃苦在先”。資料顯示,從1984年至1994年10年間,全國各保險公司共收取1.14億元漁船保險費,結果賠付了1.14億元。以人保公司為例,在1993年之前作了10年漁業保險,基本虧損。
漁業保險的業務相對其他保險更為復雜:保險費率難以厘定,損失難于評估,理賠難度大,更易出現逆選擇和道德風險等。其中最易理解的是,成本高風險大,保險公司要做,費率就很高。費率高,老百姓保不起;費率低,又缺乏分保制度,風險集中在保險公司,致使它賠不起。基于漁業“靠天吃飯”的特性與*開展漁業保險缺失的現狀,要真正切實的為*漁民系上"保險帶",探索建立水產養殖災害政策性保險機制十分必要,對此,省水產局正在組織相關專家進行深入調研,以提供政策性建議,各級水產部門也在圍繞水產養殖業保險開展基礎性工作(初步建議如后)。
二、農業保險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農業政策性保險主體是廣大分散農戶,承保對象是有生命的動植物,面臨的風險種類多,既有風災水災,又有蟲害疫病,一旦出現風險,造成的損失點多面廣損失大,同時,農業風險責任也很難確定,在推進農業保險的過程中,我省出現“四難”現象:
一是投保組織工作難。目前,全省農業投保對象主要是廣大的農戶,從數量上看,全省有1100多萬農戶,從遍布區域看,廣大農戶分散在18.5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既有湖區平原,也有山區丘陵,參保對象非常特殊。同時,農業政策性保險也是一項全新的工作,由于農戶觀念陳舊、有關部門宣傳滯后、加上目前經營規模較小、農業比較效益不高、保險示范引導不夠等等多重原因,農民參保的意愿還不強,認識還不到位,因此,給基層投保組織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二是道德風險控制難。種養殖業保險的標的是具有生命活力的動植物,出險影響因素較多,主體因素難以判斷,加上農戶和保險公司之間信息不對稱(部分保險公司在鄉鎮還沒有實現網點全覆蓋),增加了預防道德風險的難度。特別是當農產品、畜產品價格偏低,比較效益較差時,農戶很容易出現有災不救,牲畜有病不治等情況,其目的就是想套取保險資金,這樣往往容易造成保險公司經營難以為繼。
三是查勘定損理賠難。農業生產風險發生極度不規律,同一種作物、同一種牲畜在不同的區域可能遭受的災害損失會不同,即使在同一區域不同的農戶之間,可能遭受的災害損失也會不同,尤其是我省地處南北過渡地帶,九省通衢,遷飛性、流行性病害發生頻率更高。農業災害查勘定損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比如水稻災害就有蟲害、病害、風災、雹災、水災、高溫熱害、低溫凍害等多種,同樣是蟲害,又有稻飛虱、稻種卷葉螟、紋枯病等多種,確定災源非常困難,同時,對于損失程度分析也非常困難,比如水稻減產,就涉及到抽樣檢驗、樣本分析、常年產量評估、不同品種水稻單產理論與實際產量等多種因素。又如,奶牛死亡后,病因的檢查需要專業的獸醫和專門的檢查設備,往往要到武漢等地的檢測中心,費時費力費錢。保險公司不可能具備這方面的技術力量,相關部門可能高估,保險部門可能低估,如何做到客觀公正,非常困難。同時,由于農戶居住分散,加上外出打工等,保險公司上門理賠也比較艱難。
四是農業災害預防難。農業既要承受經濟風險,也要承擔自然風險,在自然風險中,災害源非常廣泛,做好防災減災工作,對于保險業經營非常有利,但保險公司無力做好農業防災減災工作,只有依靠農戶,依靠農業中介服務組織,依靠農業系統,依靠當地黨委、政府,農業災害的易發性與保險公司化災能力的不足性,導致農業災害防治的非可控性,加上農村勞動力轉移、青壯年勞動力流失,農業中介服務組織成長滯后等,增加了農業災害預防難度。
三、進一步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的幾點建議
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是國家支農惠農的又一重要舉措,為進一步推進全省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把好政策落實好、執行好,促進全省農業和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我們建議:
1、進一步提高現行農業保險試點品種的補助標準,水稻保額建議由原來的200元/畝提高到300元/畝以上,奶牛保額由原來的6000元/頭提高到8000元/頭以上,能繁殖母豬保額由現行的1000元/頭提高到1500元/頭。
2、進一步擴大農業保險試點品種范圍,種植業方面:將我省其他優勢農作物納入保險試點范圍,如柑橘、油菜、棉花、小麥、玉米等。畜牧業方面:增設出欄肥豬的保險險種,對我省5000只以上的父母代種禽場,開展種禽保險試點。為了促進全省養羊業的發展,凡與羊業專業合作社簽訂了養殖合同的農戶嘗試開展能繁母羊的保險。目前中華聯合已在羅田開展了試點工作,反響較好。水產方面:以開展漁業精養魚池和網箱養殖政策性財產保險為主,漁民人身安全商業性保險為輔。并建議率先從26個水產大縣起步開展漁業養殖政策性保險聯保互保試點。保額標準比較復雜,要成立專班進行研究,保費應控制在5%以內,各級財政承擔50%—80%。
3、盡快出臺支持農業保險發展的配套政策。一是將應由省級財政承擔的政策性農作物保費補貼資金納入當年度的省級財政預算。二是確定市縣二級財政對農業保險保費的補貼比例,我們建議市級財政補貼5%,縣級財政補貼10%。三是要求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承擔農業保險保費補貼10%,并允許其列入成本核算,盡量減少農民交費額度。
4、進一步加大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宣傳力度,讓更多的農民了解政策、熟悉政策、理解并主動響應政策,只有把農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農業保險工作才能更加健康、持續地發展。
5、豐富農業保險主體。加快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業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以及種養殖業大戶,突出這些主體的參保地位,提高農業保險的組織化程度,這是農業保險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農業保險業務水平,更好地開拓農村保險市場的現實選擇。
6、建立省級大災保險基金。把每年保額收入納入財政專戶管理,除去當年理賠金額和核定的基本利率后,剩余部分建立省級大災保險基金,在特大農業災害發生時,能及時進行賠付。
7、加快推進水產業保險工作。一是制定、出臺*地方性漁業保險法規、條例,開展*漁業政策性漁業保險試點工作。二是轉變政府“埋單”的災害救濟救助方式,穩步推進政策性漁業保險制度,逐步轉變為政府引導扶持,社會廣泛參與,漁民自助互助的多元模式的漁業風險保障體系。三是成立由中國漁業互保協會*辦事處、省財政廳、省水產局、商業保險公司共同參與的協調小組,通過調研、考查,參照國內外政策性漁業保險的先進經驗,協商、確定漁業政策性保險的范圍,保險品種、投保費率、財產損失理賠標準等事項。四是出臺鼓勵開展漁業養殖政策性保險、再保險方面的財政補貼政策和其他財政支農政策,明確以漁業養殖政策性保險財政補貼替代漁業災害救助救濟經費,并積極爭取中央財政補貼經費支持。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