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聯致富情況調查報告

時間:2022-02-09 05:40:00

導語:婦聯致富情況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婦聯致富情況調查報告

沂水縣地處沂蒙山區腹地,系典型的山區農業大縣,有農業人口98萬人,農村勞動力56萬人,其中婦女勞動力占46.3%。近年來,沂水縣婦聯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不斷加強農村婦女培訓、服務、示范、合作、信息五大服務體系建設,扎實推進“十萬農家女爭創致富戶”活動,培養新型女農民,幫助婦女創業致富,該活動已成為引領農村婦女增收致富的民心工程,截止目前,全縣共有20萬名婦女參與致富工程,為全縣農業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基本情況

(一)抓好教育培訓,強化技術服務,激發農村婦女科技創新活力

活動中,縣婦聯把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女農民,全面提高農村婦女科技文化素質作為一項基礎性戰略任務來抓,不斷加大新技術、新知識培訓力度和婦女人才培養。發展多種形式的婦女教育培訓陣地,整合社會資源,構建適應農村婦女發展需求的教育培訓體系。同時,引導農村婦女積極參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拓展增收致富領域,科學選擇增收致富項目,由單純注重種植、養殖業,向種、養、加、流通等各個行業轉移,從事農村二、三產業的婦女逐年增加,農時務農、閑時務工的兩棲型女農民大量涌現。目前,全縣先后有25萬名婦女接受實用技術培訓,有20萬名婦女接受高新技術及農業標準化知識培訓,有10110名婦女獲“綠色證書”,4860名婦女獲農民技術員職稱,有12萬名婦女新上了致富項目。一大批懂經營、會管理、創新能力強、成果顯著的新型女農民脫穎而出,活躍在農村經濟舞臺上,在調整產業結構,加快農業科技創新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建立健全了縣、鄉、村、戶技術服務網絡。縣直農口有關部門都制定了明確的技術人員包扶方案,把每個技術人員的技術指導任務明確到每個鄉鎮和具體的項目,每個項目責任單位都要設立技術服務熱線,成立專家服務團,開展信息咨詢服務和現場技術指導,及時解答農民提出的農業生產技術難題,確保致富項目的順利實施。同時,堅持多措并舉,提高全縣農業生產的科技水平,加快科學推廣應用,形成科技推廣服務工作合力。如縣婦聯與縣畜牧服務中心在四十里、許家湖等6個鄉鎮進行奶牛、肉羊、草雞、三元豬等項目試點示范,全年帶動發展養殖示范區35個、養殖小區251個、養殖大戶5000余戶,畜牧業產值占全縣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8%。在該示范活動的帶動和影響下,諸葛鎮的徐寶娟創辦了沂水和順禽業養殖加工合作社,該合作社占地面積15畝,總投資600萬元,有辦公室、廠房、冷庫等建筑設施,總面積2000余平方米。安裝宰鴨、宰雞加工加工生產線2條,有污水處理設備1套,加工廠區建成投產后,可安置農村勞動力150人,日加工能力達1.5-2萬只,可實現年產值3000萬元,利稅200余萬元,帶動周邊婦女發展養殖大棚300個。

(二)培育科技示范基地,帶動農村婦女增收致富

縣婦聯與縣致富辦協調配合,齊抓共管,幫助農戶運作好致富項目,做好產前、產中、產后管理,為農戶提供服務,使項目戶均成為專業戶、示范戶,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尖兵。通過一戶帶多戶,多戶帶全村,一村帶多村的路子,建成了一村一品,幾村一品的專業村和一鄉一業,幾鄉一業的專業鄉鎮,構筑起了以婦女為主,特色鮮明,輻射帶動強的區域性經濟框架,實現了農業生產區域化、專業化,管理標準化,經營產業化。培植出了沂水鎮的布鞋、泉莊的葡萄、下位的大櫻桃、諸葛的林果、四十里的西瓜、高莊的長毛兔等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婦”字號基地鄉鎮及龍家圈后馬荒的花卉、許家湖鎮西樓村的食用菌種植、沙溝于家莊的大棗等300多個專業村。這些基地發揮了生產、示范、培訓、就業等綜合作用,成為組織、宣傳、教育、服務婦女的重要工作平臺。全縣1041個村婦代會主任全部獲得“綠色證書”和農民技術員職稱,有致富項目的373人。其中,年純收入過萬元的144人,2-5萬元的33人,5-10萬元的8人,50萬元的1人。在自已致富的同時,她們不忘鄉親,充分發揮優勢,積極扶貧幫困,帶領群眾共同致富,在技術、信息、資金上給予傳授、扶持、幫助,直接帶動安置婦女1.2萬人,輻射帶動婦女10萬人。目前,全縣年純收入過萬元的婦女專業大戶有2萬余名,培育出以婦女為主的龍頭項目21個。10年來,先后有1000名婦女榮獲縣以上致富女能手、科技女狀元稱號;有260名婦女從土生土長的農家女成長為馳騁商海的女農民企業家、女老板,為農村婦女增收致富奔小康發揮了積極的示范帶動作用。如諸葛鎮44歲的李慶芳,從小生活在沂水縣諸葛鎮常莊村,一個普通的農家婦女,懷著愛拼才會贏、靠自己的努力干一番事業的志氣,在當地政府和婦聯組織的支持和幫助下,僅用幾年的時間就在諸葛鎮駐地建起了一個擁有資產三百多萬元的興達花鍵軸有限責任公司,并成為引領諸葛鎮花鍵軸行業的民營企業帶頭人。

(三)壯大合作經濟組織,引領農村婦女共同致富

圍繞致富工程項目,依托龍頭企業、科技帶頭戶、生產經營大戶,聯合同類項目戶,在條件比較好的鄉鎮、村或一定區域內,積極組織和引導婦女依托當地資源優勢、主導產業,建立各類農村經濟合作組織,提高了農村婦女的組織化程度。截止2008年,全縣建立各類專業合作組織1889個,其中以婦女為主的有720個。入社農戶達13.6萬多戶,占農業人口總戶數的45%,全縣50%以上的生產資料通過合作組織供應,50%以上的農副產品及其加工產品通過合作組織銷售。充分發揮了合作社在傳播技術、溝通信息、聯結農戶、開拓市場、組織營銷、帶動婦女共同致富等方面的強大優勢。四十里堡鎮是傳統西瓜種植大鎮,但有時出現“豐產不豐收”的現象。為此,鎮婦聯聯合致富辦、農村信用社、種瓜大戶在歐家莊村召開了西瓜產銷合作社成立現場會,廣泛宣傳成立合作社對于嚴格無公害操作規程,為瓜農統一提供物資供應、技術指導、銷售服務等方面的作用,號召農戶加入合作社,促進大棚西瓜標準化生產。目前,西瓜產銷合作社發展到71個,入社農戶5710戶,入社面積1.1萬畝。2004年,“沂春蜜”牌西瓜被農業部定為國家無公害農產品;2005年,該鎮被評為“臨沂市綠色優質農產品明星基地”,發展西瓜生產的經驗被中央電視臺“聚集三農”欄目采用播出。這個鎮的東盛奶牛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03年,由連家湖村村民張治英牽頭興辦,社員86戶,婦女占80%,養殖奶牛500余頭。合作社成立前,由于分散經營,所產牛奶質量不一,有時出現奶銷不完白白倒掉的現象。自合作社成立以來,進行統一防疫,統一飼料配方,統一飼養管理,從而保證了牛奶的質量。2004年,合作社從澳大利亞進了24頭優質奶牛,奶的產量和質量明顯提高。合作社還與臨沂益膳房乳業公司簽訂了購銷合同,由臨沂益膳房乳業公司投資20萬元安裝擠奶線一條,這樣既大大減輕了手工擠奶的勞動強度,又解決了銷路不暢、價格不一的問題,使每斤鮮奶平均多賣0.2元,增加了社員經濟收入。

(四)以招商引資為契機,大力推進婦女勞動力就地轉移

縣婦聯抓住當前全縣招商引資氛圍濃厚的大好機遇,加快構建大容量的農村勞動力轉移載體,與招商引資進駐沂水的勞動技術密集型企業主動聯系,了解征集企業用工信息,為各年齡段婦女提供就業機會,就地安置一大批婦女勞動力。諸葛鎮從青島引進的元和豐紡織制造有限公司投資1300萬元,占地60畝,建有標準化廠房11000平方米,投產后年可加工針織外衣120萬件(套),就地轉移婦女勞動力200多人。許家湖鎮從新加坡引進的山東亨井電子有限公司總投資額為1750萬美元,廠區占地面積117畝。自該公司落戶沂水以來,縣婦聯充分發揮婦聯組織優勢,積極幫助招聘和培訓女工。公司現有女工達2800多人,占全部職工的95%,女職工真正成為推動公司發展的生力軍。

二、存在問題

但調研中已發現一些問題,主要有幾個方面:

(一)由于過去男尊女卑傳統思想的影響,女性受教育水平偏低,受家務瑣事拖累,與外界交流較少,信息相對閉塞,現代種養技術等方面得不到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對農村婦女增收致富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二)致富項目主要集中在傳統農業產業中,大多數農村家庭引進致富項目以種植、養殖為主,其次是加工業,高新項目很少,特色產業不多。農村婦女獲得外界信息的渠道還有限,大多數農村婦女不敢首先嘗試一個新的致富項目,而是要看別人試驗成功才敢去做,如何將可操作性強,經濟效益好的項目引進來,盡快推廣出去,是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

(三)地區發展不平衡。部分鄉鎮“十萬農家女爭創致富戶”活動開展得很活躍,龍頭企業和“婦”字號基地數量多、規模大,產業興旺,經濟發展。而有一些鄉鎮受地域、人文、地理位置等方面條件制約,項目品種單一、規模很小,農業生產與市場需求銜接不夠緊密,經濟發展缺乏活力。

三、幾點建議

(一)加強有針對性的專業培訓,進一步提高培訓質量。各級婦聯組織要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合作,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各類資源,對女農民進行專業知識和技術培訓,如“女農民科技經紀人”、“女農民技術員”“綠色證書”等培訓,并頒發相應的資格認定證書,培養造就一批精通某一領域農業專業技能,有創造力的專家型女鄉土人才。

(二)進一步發揮經濟合作組織的作用,縮小地區差異。各級婦女組織特別是條件相對較差地區的婦女組織要努力提高服務經濟工作的本領,積極想辦法、找渠道、設載體,為開展“十萬農家女爭創致富戶”活動提供有力服務,要帶頭并鼓勵農村婦女興辦和參與各類經濟合作組織,使基層婦女組織工作觸角延伸到農業生產各個環節,壯大女農民經紀人隊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逐步縮小地區差異。

(三)拓展項目引進和推介渠道,使“十萬農家女爭創致富戶”活動更具活力。縣鄉婦聯要利用好農業推廣中心、服務站、示范基地這些資源,向農村家庭推介名特優新農業品種,定期向農民新產品新技術信息,增加信息流量;要積極與域外企業建立聯系,向農村家庭推介手工制品、工藝品加工等項目,利用“無圍墻工廠”為農村婦女提供多渠道的就業門路;組織女能手、女科技帶頭人參加農展會,去外地學習,力爭多引進那些科技含量高、競爭力強的項目,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大力推進家庭上網工程,利用農業信息網站信息、推廣技術,為“十萬農家女爭創致富戶”活動開辟更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