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設小康新局面思考
時間:2022-10-23 08:56:00
導語:全面建設小康新局面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改革開放30年,浙江實現了由資源小省到經濟大省、由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廣大人民群眾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實惠。在我國新的發展階段,如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是浙江面臨的艱巨任務和重大課題。在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的過程中,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按照“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的總體戰略,實施“全面小康六大行動計劃”,努力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開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局面。
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的具體舉措
黨的十七大明確了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對我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同時強調:在新的發展階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小康六大行動計劃”由自主創新能力提升、重大項目建設、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低收入群眾增收、公民權益依法保障六項計劃構成,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等領域。實施“全面小康六大行動計劃”,是浙江省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的具體舉措。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載體。同全國一樣,當前浙江發展正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更加自覺地走科學發展道路。“全面小康六大行動計劃”,既注重推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又注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抓好重大項目建設,又注重推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既注重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又注重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讓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載體。
再創浙江發展新優勢的重要途徑。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經濟社會發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經濟社會發展之間不平衡、不協調;等等。這些矛盾和問題,制約著浙江的科學發展,影響浙江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全面小康六大行動計劃”,著眼于增強浙江的綜合實力、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出了明確的目標要求和政策措施,必將有力地推動浙江增創新優勢、實現新發展。
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抓手。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浙江各級政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特別需要各級政府加快轉變職能,創新理念、改進作風、提高效率,著力建設法治政府、服務政府、廉潔政府。實施“全面小康六大行動計劃”,將促使各級政府既高度重視“硬件”建設、又高度重視“軟件”建設,努力履行好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
努力建設得民心、順民意、謀民利的惠民工程
“全面小康六大行動計劃”,事關浙江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事關全省人民福祉。堅持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努力把這六大行動計劃建設成為得民心、順民意、謀民利的惠民工程,是當前浙江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務。
實施自主創新能力提升行動計劃,進一步健全區域創新體系。圍繞建設創新型省份和科技強省,集聚創新資源、激活創新要素、轉化創新成果,努力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自主創新體系。全面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標準化戰略和品牌戰略,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推進自主創新的積極性。加強高校重點學科建設,培育一批國內一流的科研機構,搭建更多的公共創新平臺。圍繞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關鍵技術,集中力量進行攻關,力爭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識產權。改革創新科技人才績效評價、職稱評定、崗位聘用和收益分配制度,努力造就一支結構合理、規模宏大的創新人才隊伍。通過實施自主創新能力提升行動計劃,切實改變創新人才不足、科研基礎條件薄弱和高新技術發展滯后的局面,使科技投入、科技活動人員、發明專利、新產品銷售收入、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今后5年實現“五個翻番”。
實施重大項目建設行動計劃,增強發展后勁。實施基礎網絡工程,重點構建比較完備的能源、交通、水利和信息網絡,努力形成結構優化、功能完善的現代基礎設施體系。實施惠民安康工程,推進一批強塘固房、社會事業、保障救助、幫扶致富、防災減災等重大項目,努力形成覆蓋城鄉、布局合理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實施產業提升工程,推進一批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大項目,努力形成技術先進、特色鮮明的現代產業體系。
實施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行動計劃,積極建設生態文明。圍繞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充分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整體推進節能降耗、節約集約用地和環境保護,基本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長效機制,初步形成有利于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確保節能降耗、環境保護和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主要指標繼續居全國領先水平。堅持把完成節能減排任務擺在重要位置,進一步抓好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加強對重點耗能企業和重點排污企業的監管,建立健全能源審計和清潔生產審核制度;進一步嚴把市場準入關,切實把節能減排總量指標作為項目審批的前提條件,嚴格執行強制性能效標準和環保標準,堅決從源頭上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盲目擴張;進一步推進節能環保技術進步,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全面推行清潔生產;進一步完善政策法規、強化激勵約束機制,使節約與環保成為每個企業、每個單位和每個家庭的自覺行為。
實施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行動計劃,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著力完善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基本生活。建立健全配置公平、發展均衡的社會事業體系,滿足人民群眾教育、醫療衛生、文化等基本公共需求。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城鄉共享的公用設施體系,著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通過實施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行動計劃,改善欠發達地區和廣大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保障困難群眾的生存和發展,加快構建配置合理、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體系,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城鄉、全民共享。
實施低收入群眾增收行動計劃,讓困難群眾共享發展成果。浙江城鄉居民的人均收入指標已連續多年居全國各省(區、市)首位,但我們不能因此而忽視仍然突出存在的貧困問題。如果大多數低收入群眾的生活得不到顯著改善,即使人均收入指標增長得再快,也難以真正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實施低收入群眾增收行動計劃,就是以提高低收入群眾致富能力和收入水平為中心,把統籌城鄉發展和統籌區域發展結合起來,健全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和區域聯動的長效機制,加快推進“低收入農戶奔小康工程”和“城鎮低收入家庭增收工程”,進一步加強政府扶持、區域協作、結對幫扶和社會援助,力爭基本消除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鄉鎮,基本消除絕對貧困現象。
實施公民權益依法保障行動計劃,切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在滿足人民群眾衣食住用行等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礎上,在更高層次上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民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益。實施公民權益依法保障行動計劃,就是立足國情、省情,在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全面推進政府工作法治化,加強經濟社會管理,健全利益協調、訴求表達、矛盾調處和權利救濟機制,確保公民人身權、財產權、勞動權以及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等各項權利得到依法維護,群眾在土地征收、房屋拆遷、社會保障、食品藥品、安全生產等領域反映強烈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擾亂市場經濟秩序、影響社會治安等違法犯罪行為得到嚴厲打擊,人民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權益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
以改革創新精神實施好“全面小康六大行動計劃”
實施“全面小康六大行動計劃”,開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局面,任務繁重而艱巨,有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需要研究和解決。浙江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以改革創新精神和求真務實作風,努力把各項工作抓緊抓細、抓實抓好,確保實現預期目標。
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落實責任。建立健全目標責任制,把行動計劃的各項任務細化落實到各級黨委和政府及其職能部門乃至每一個人,同時加強督查考核,把考核結果作為衡量干部政績的重要依據,努力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上下同心協力、彼此密切合作的良好氛圍。
加強要素保障,統籌協調推進。按照統籌兼顧、量力而行、逐步推進的原則,搞好資金、土地等各種要素的保障工作。完善公共財政體系,繼續強化“收入一個籠子、預算一個盤子、支出一個口子”的財政性資金管理制度,著力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注重向農村和欠發達地區傾斜;完善財政資金績效評價制度,進一步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在堅持節約集約用地的前提下,優先安排行動計劃實施項目的建設用地指標,并搞好占補平衡,確保重點項目合理的用地需求。
加強制度創新,力求重點突破。進一步創新行政管理體制,著力轉變職能、理順關系、優化結構、提高效能,切實將政府的精力轉到主要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來。進一步創新投融資體制,減少行政審批事項,簡化行政審批程序,拓寬重大項目融資等渠道,推行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有效方式,引導更多的企業和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服務供給和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創新公共政策體系,加快制定或修訂相關地方性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改變那些不利于推進行動計劃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