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現代轉變經驗交流
時間:2022-03-16 04:25:00
導語:農業現代轉變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代農業是依托資本、信息、人才、科技、市場等方面的優勢,以農業資源為基礎、市場為導向、效益為中心、產業化為抓手,農業與其他產業日益融合,農產品生產、加工、營銷及服務相互配套,具有經濟、生態、文化多種功能的農業綜合開發系統。推進現代農業建設,順應經濟發展的客觀趨勢,符合當今世界農業發展的一般規律,是促進農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徑,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舉措。近年來,縣立足農業縣份實際,突出強化農業基礎地位,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布局,著力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初步構建了根植于種植業,拓展于畜牧業,深化于加工流通業的效益型農業新格局,探索出一條符合縣未來發展的農業產業化經營之路。
一、立足實際,突出特色,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
縣地處高緯度旱作農業區,現有耕地236萬畝,草原70萬畝,林地65萬畝,總人口46.6萬,其中農業人口34萬,是典型的農業縣份。結合農業發展實際,我縣以促農增收為核心,充分挖掘和發揮本地農業的比較優勢,大力發展特色主導產業,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促進種、養、林協調發展,不斷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
一是深入實施玉米高產創建,提高土地產出能力。我縣糧食種植主要以玉米為主,全縣年糧食播種面積在220萬畝左右,其中玉米播種面積200萬畝。立足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我們緊緊抓住全省實施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的有利契機,突出發展玉米種植,深入實施了百萬畝玉米高產創建工程,大力推廣玉米育苗移栽、地膜覆蓋先進生產技術,依靠科技促高產、提品質、增效益,重點打造了核心區、示范區、輻射區三大基地,建設了5個國家級萬畝玉米高產創建示范片。在核心示范區的引帶下,全縣糧食總產不斷增加。據測算,通過實施玉米育苗移栽和地膜覆蓋技術,可增加積溫200℃左右,使玉米提前成熟10天左右,降低水份10%以上,與常規田種植玉米相比,畝增產達500斤左右,單價每斤高出0.1元,畝增純效益可達300元左右。2009年,全縣糧食總產達到21.38億斤,是2003年3.9億斤的5倍多,核心區最高玉米單產達到了1800斤。我縣連續三年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今年,全縣發展玉米高產創建面積100萬畝,預計糧食總產可突破25億斤,核心區最高單產可突破“噸糧田”,農民可實現收入12.5億元。
二是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增加土地產出效益。在依托高產創建,提高糧食生產能力,推進種植業發展的同時,我們把實施育苗移栽和棚室后期綜合利用有機結合,通過采取市場化運作的辦法,鼓勵社會各界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建設,發展特色經濟作物種植。依托區位和交通優勢,重點在哈黑路沿線和圍城鄉鎮發展以棚室蔬菜、瓜果種植為主的高效特色產業。全縣共建大棚2570棟、溫室113棟,總面積達180萬平方米,帶動蔬菜等經濟作物總面積近10萬畝,促農增收近6500萬元。其中,溫室可實現畝增收益18000元左右,大棚可實現畝增收益10000元左右。
三是著力加強畜牧養殖場區建設,促進畜牧業規模化發展。把畜牧業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關節點,充分挖掘畜牧業增收潛力,提高畜牧業在農業中的比重,努力形成農牧業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充分利用現有的廢棄地和鹽堿地等土地資源,科學規劃建設標準化畜牧養殖場區,引帶全縣畜牧業向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方向發展,進而逐步實現人畜分離。目前,全縣已建畜牧養殖場區157個,大場大戶發展到942戶。在畜牧養殖場區的拉動下,以奶牛、肉牛、生豬、白鵝為主導品種的畜禽飼養量不斷增加。今年上半年,全縣畜禽總量已達到526.7萬頭(只),同比增長37.5%,其中:奶牛、生豬、肉牛、白鵝飼養量分別達到5.9萬頭、150.5萬頭、18.7萬頭、150萬只,可實現牧業產值3.8億元。我縣被省里確定為奶牛、生豬發展重點縣,動物防疫先進縣。
四是全力推進造林綠化工作,打造“綠色銀行”。把林業產業作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來抓,以創建平原綠化造林大縣為目標,堅持“全民、全年、全方位”造林思路,充分挖掘造林宜林地塊,突出發展多樹種栽植和園林苗圃式育苗,做到針闊葉相結合、造林與育苗相結合、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逐步建立起了農民增收致富的綠色銀行,實現了林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近年來,全縣年均造林綠化面積都在4萬畝以上,在全市林業戰線年終考評中,始終居于前列。今年,全縣高標準建設生態園林屯400個,已完成造林綠化面積45430畝,是省、市下達任務的113.6%。我縣被評為全國綠色小康縣,全省造林綠化先進縣。
二、整合資源,統籌兼顧,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
改善農業設施裝備條件,是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只有加快農業基礎建設,提高現代農業的設施裝備水平,才能突破耕地和淡水短缺的約束,提高資源產出效率,才能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勞動生產率,才能提高抗災減災能力,實現高產穩產。基于這一認識,我縣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優勢互補、各計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則,把農業開發、國土、水利、農機等項目資金進行有機整合,集中捆綁,統一實施,加強了農業基礎建設,提高了農業設施裝備水平。
一是加強農田水利建設。重點抓好抗旱水源井、高位水箱、小流域治理和地面攔蓄工程建設,努力建設一批旱澇保收田、高產穩產田、高效優質田。截止目前,全縣共有各類機電井1613眼,中小水庫、小塘壩工程119座,可控制抗旱坐水種面積近160萬畝。現有節灌設備1228臺(套)。全縣旱田灌溉面積43萬畝,其中,節水灌溉面積達到19萬畝。
二是加強農機化建設。積極推進機耕、機種、機收,全程機械化作業,不斷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鼓勵農民購置大中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復式作業機等機具,提高農機具保有量,加快先進實用機具的推廣應用。目前,全縣擁有大型拖拉機355臺,配套農機具總量710臺,收獲機械210臺,中、小型拖拉機16109臺,配套農具31638臺,農副產品加工機械總量2563臺,畜牧飼料加工機械總量2010臺。農機總動力達到36.62萬千瓦。大力推廣普及保護性耕作,機械深松整地,機械秸稈、根茬破碎還田,機械精量播種等新技術,全縣綜合機械化程度達到了84.2%。
三是加強農業開發。圍繞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積極對上爭取項目資金,實施農業開發。三年來,共爭取中省資金8763萬元,實施土地治理、大型農機合作社建設、多種經營、科技組裝等項目。其中,建設棚室1205棟,新打機電井86眼。
三、強化培訓,提高本領,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
推進農業規模化經營、發展現代農業,關鍵是要提高農業科技應用水平、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切實把農業發展轉變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為此,我縣把農業技術推廣作為提高農業的運行質量,推動農業健康快速發展的突破口和關鍵點,不斷增強農業科技的輻射能力。充分發揮農技推廣部門職能,通過采取科技入戶、開辟電視專欄、新型農民培訓、園區示范等多種形式,大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一是開展科技培訓。采取群眾“點菜”、部門“買單”等互動形式,在縣電視臺開辟了農村天地欄目,專門向農民講授農業科普知識,推廣新技術、新品種,宣傳新典型,指導農戶科學化種植,通過舉辦田間博覽會、召開現場會、科技下鄉大蓬車等辦法,加大標準化知識培訓力度,增強了農民學科技、用科技、實施標準化生產的意識和能力,做到了每個農戶都有1至2名標準化技術明白人。今年,全縣共舉辦技術講座500期次,培訓人員10萬人次全縣推廣應用先進農業新技術10項,累計推廣面積達513多萬畝(次),為加快提高農業生產能力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二是注重農業科技體制改革。指導鄉鎮農業推廣站從農業服務中心剝離出來獨立建站,逐步完善硬件建設,為玉米高產創建工作提供及時、有效的技術服務。按照科技示范縣項目建設要求,全縣選聘100名縣鄉優秀科技人員聯鄉帶戶,與承包戶簽定保產增產協議,使高產田建到屯,真正把農技人員與產業聯在一起、與項目聯在一起、與園區聯在一起。
三是強化園區示范。以科技示范園區為載體,采取試驗示范、引帶推廣和普及應用等綜合方式,大力提升標準化生產水平。通過干部引帶,農民入股,合作經營等模式,每個鄉鎮都規劃建成了一個單元面積1000畝以上的農業科技示范園區,有效促進了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的推廣應用。
四、創新模式,活化機制,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
現代經營形式的不斷創新是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我縣著重從合作組織建設、集中規模經營、龍頭企業牽動等方面入手,加快推進農業生產經營方式轉變。
一是扶持組建各類合作社。按照政府主導、自愿協作、強化服務的工作思路,組織引導鄉村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帶頭組建農村合作組織,密切產加銷鏈條,為農民生產、銷售等方面提供優質服務,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逐步建立起覆蓋農村主導產業的合作經濟組織群體,使農民增收致富有目標計劃,有組織帶領,有主導產業,有技術指導,有經營保障。在經營模式上,重點成立實體型合作組織,與村集體脫鉤,按照企業化的組織手段和管理方式服務農村經濟發展。在組建形式上,重點以鄉村組織牽頭型、股份合作型、龍頭企業帶動型、能人引帶型為主。目前,全縣已在工商部門注冊合作社421個。特別是2009年以來,我們成功組建了三個千萬元以上的大型現代農業農機合作社,其中青賓現代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總投資2400萬元,占地5萬平方米,現農機裝備已陸續到位,場、庫、棚基礎正在建設中。興龍海現代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總投資1500萬元,占地2萬平方米,農機裝備已全部到位投入生產,場庫棚建設已基本就緒。永安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總投資3000萬元,選址在縣德勝鄉永安村,占地面積3萬平方米,農機裝備陸續到位,土建工程,正在建設中。大型合作社的建設,有力推動了我縣的農業生產向規模化、標準化方向邁進。
二是加快推進土地流轉。土地的規模集中,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基礎。基于此,我縣以加強合作社建設為突破口和牽動點,采取土地租賃,反租倒包,大戶承包等形式,鼓勵引導農民流轉土地,實行集中規模經營,解放了農村勞動力,為現代農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同時,我們積極引導農村剩余勞動力向縣城及鎮所在地集中,發展勞務經濟,從事多種經營,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截止目前,全縣共流轉土地67.6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28.4%。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6.6萬人,實現收入3.3億元。
三是加大農業招商力度。突出強化龍頭企業,對發展壯大農業農村經濟的引領作用,立足我縣玉米、畜牧、林木等資源優勢,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助推經濟快速發展。通過辟建玉米產品加工單元區、物流工貿企業單元園、畜牧產業示范單元區和輕工產業單元區,搭建了農業招商平臺,吸引域外資金創辦農產品加工企業,注入現代農業發展資金。目前,四個功能單元區已入駐企業達45戶。在玉米產業方面,重點圍繞龍鳳玉米、昊天生化等企業,爭取新上一批大項目、好項目,打造企業集群。在畜牧產業方面,重點圍繞奶牛、肉牛、生豬基地建設,擴大養殖規模,提高產品質量,引進蒙牛、飛鶴、完達山、賓西牛業等畜產品加工企業。在林木產業方面,引導富森木業與大型知名企業聯合聯營,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實現由單板加工向多層板加工、家具制造等方向轉變。
- 上一篇:衛生局手足口病防控督查通知
- 下一篇:建筑工程的材料質量監管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