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新工業建設打造生態致富路經驗交流材料
時間:2022-12-24 10:07:00
導語:環保新工業建設打造生態致富路經驗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該縣采取市場手段對高耗能企業進行產業結構重組與優化升級,提升企業的裝備水平和產品競爭力。通過科技嫁接、引進配套項目,延長產業鏈,改“資源—產品—廢物”的直線型產業鏈為“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產業鏈,實現企業節能增收、減污增效。陶瓷是該縣的傳統支柱產業。過去,陶瓷企業生產能耗大、資源利用率低,次、廢品全部被丟棄,不僅污染環境,而且造成大量材料被浪費。該縣加大了陶瓷企業節能減排技改力度,出臺了《關于加快陶瓷企業節能減排工作的實施意見》。陶瓷企業建起了燃氣寬截面節能明焰裸燒隧道窯,由燒煤改為燒氣,采用窯爐余熱干燥技術,實現了熱能的循環利用,公斤瓷能耗從過去10000千卡降至3000千卡,年節約燃料費1200多萬元;產品燒成率還由過去的85%提高到95%以上。如:康舒陶瓷公司通過回收次、廢品和銷售中的破損陶瓷,再次利用廢品中的鋰輝石,年節約原料50噸,節約資金18萬元。該公司還建立純水過濾池,收集原料車間廢水,澄清下層泥漿再利用,年節約用水600多噸,節約原料70噸,節約資金近100萬元。
該縣以沼氣建設為龍頭,推廣“養殖—沼氣—種植”三位一體的生態農業種養模式。這種生態循環模式不僅推進了農業結構的調整,而且延伸了農業產業鏈,形成“做飯不靠柴和炭、種菜不花化肥錢,綠色產品無污染”的家庭莊園式生產格局,實現了生物質能的循環利用。今年來,該縣新建沼氣池100多座,全縣5000多戶農民用上了衛生、方便的沼氣灶,涌現出沼氣生態莊園60多個。不僅減少了焚燒木柴、秸稈造成的大氣污染,節約了森林資源,同時也大大改善了農村衛生條件,提高了農民生產和生活質量。該縣日峰鎮塘回上村村民曾蘭香在當地政府的幫助和引導下建起了沼氣池,家里的爛柴草和廢水派上了大用場,她給我們算了一筆賬:“家里養豬一年能賺3000多元,用沼渣當肥料種菜能節省化肥開支1000多元,種出的蔬菜是綠色無公害蔬菜還能多賣錢,再加上省下的燃料費、取暖費,一年能增收8000多元,沼氣池變成了咱農民的‘聚寶盆’”。
發展綠色新農業,農民致富道路寬
該縣依托自然資源優勢,按照“山上種桔、棚里育菇、田間栽煙”的發展思路,積極引導農民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大力發展蜜桔、食用菌、烤煙三大產業,使之成為農民增收的主渠道,農民70%現金收入來自此“綠色新農業”。
充分利用毗鄰“蜜桔之鄉”南豐的地理優勢,大力引導農民發展蜜桔產業,建立蜜桔發展專項基金,扶助農民種植蜜桔。全縣蜜桔種植面積4萬多畝。擁有百畝桔園18個,初步形成了日峰、中田、龍安三個400畝以上的生態示范蜜桔基地,輻射帶動全縣蜜桔產業向標準化、規模化方向發展。
發展以茶樹菇為主的食用菌產業,大力調整和優化食用菌品種結構,推廣用谷殼、棉籽殼、稻草替代雜木的食用菌生產技術,大大節約了生產成本。并開發出珍珠菇、雪蓮菇、雞腿菇、竹蓀菇等10多個新品種。全縣涌現出食用菌生產專業鄉3個,專業戶1200多戶。食用菌年種植規模超過2.4億筒,菇農戶均增收6000余元。
該縣還把烤煙生產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一大亮點來抓,通過干部幫扶、跟蹤服務、技術培訓、信貸支持等一系列有力措施,積極引導農民發展烤煙生產。同時,大力推進煙水工程建設,增加灌溉面積1萬多畝,建立烤煙示范基地8個,培育科技示范戶500多戶。今年,該縣烤煙面積達2.4萬畝,目前已全面進入采收烘烤階段,預計煙農戶均增收1萬多元。
- 上一篇:長江流域水資源利用分析論文
- 下一篇:外國農業節水灌溉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