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受益思考

時間:2022-12-09 11:37:00

導語:人民受益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民受益思考

三十年前鄧小平的一句話道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和改革的方向,“我們太窮了,太落后了,老實說對不起人民。我們現在必須發展生產力,改善人民生活條件。”三十年改革開放的實踐就是對這句話最好的踐行。三十年來我們黨一切奮斗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人民普遍受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

一、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實踐表明人民普遍受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

首先,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人民是否普遍受益一直是評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切工作成敗得失的重要標準。具體而言,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將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與提高人民實際生活水平相結合,提出了著名的“人民滿意不滿意、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答應不答應”標準,作為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切工作成敗得失的重要依據。在南方談話中,鄧小平進一步指出,“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就是死路一條?!薄芭袛嗟臉藴剩瑧撝饕词欠裼欣诎l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痹诖嘶A上,同志提出了“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高標準。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新世紀新階段社會主義發展的全局出發,提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正如十七大報告所指出的,堅持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其次,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發展使人民普遍受益。國家綜合國力的提高、國際形象的提升使中國人民挺直了腰桿;堅持貫徹黨的富民政策,在發展經濟的基礎上,增加了城鄉居民的收入,改善了人們的吃、穿、住、行、用的條件,改進了醫療衛生條件,提高了生活質量。通過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后富,逐步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的途徑,使全國人民的生活在總體上初步達到了小康水平,并繼續向全面小康前進;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加強有說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發展教育科技事業,繁榮社會主義文化,人們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實、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開創生產發展、生活富裕和生態良好的科學發展之路。

二、人民普遍受益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的確立

1978年9月,鄧小平發表講話指出,“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根本表現,就是能夠允許社會生產力以舊社會所沒有的速度迅速發展,使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能夠逐步得到滿足。按照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講,正確的政治領導的成果,歸根結底要表現在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上,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改善上……我們要想一想,我們為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呢?我們一定要根據現有的有利條件加速發展生產力,使人民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保ā多囆∑侥曜V》,379—380頁)不僅如此,鄧小平還根據時展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客觀要求,明確提出要培養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鄧小平文選》第3卷,116頁)的社會主義的“四有”新人,并把它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目標在黨的文件中得到確認。

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同志提出并回答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如何做到“三個代表”的重大問題,指出,“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各項事業,我們進行的一切工作,既要著眼于人民現實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同時又要著眼于促進人民素質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科學發展觀確立了以人為本的核心。堅持科學發展觀,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是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三、人民普遍受益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目的是通過逐步突破蘇聯模式實現的

實踐證明,如果固守蘇聯模式的體制及其意識形態,就不能實現長期的經濟發展,不能擺脫人民普遍貧窮的狀態。因此,必須通過改革開放,全面突破蘇聯模式的束縛,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

改革開放一開始,鄧小平就提出了富民思想,他指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第一條是擺脫貧窮”?!拔覀儓猿肿呱鐣髁x道路,根本目標是實現共同富裕?!笔紫?,****年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首次提出了“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還是處在初級的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逐步形成,黨的十二大報告提出:“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這個階段的根本特征是“物質文明還不發達”。我國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是逐步擺脫貧窮、擺脫落后的階段;是由農業人口占多數的手工勞動為基礎的農業國,逐步變為非農產業人口占多數的現代化的工業國的階段;是由自然經濟半自然經濟占很大比重,變為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階段;是通過改革和探索,建立和發展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體制的階段;是全民奮起,艱苦創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階段?!睆某跫夒A段的五項任務,我們可以看出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睘榻鉀Q這個主要矛盾,就必須大力發展市場經濟,“提高勞動生產率,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并且為此而改革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部分?!逼浯?,我們在對社會主義本質問題的認識上突破了蘇聯模式。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比嗣窆餐辉5陌l展目標以社會主義本質的形式得到了確認。

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實踐證明,改革開放作為一場新的偉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風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然而人民普遍受益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通過對蘇聯模式的不斷突破而實現的。因此,改革開放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改革開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