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戰略思考
時間:2022-10-03 03:27:00
導語:新農村建設戰略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長期以來,中國農業銀行在服務農村、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的發展。**年底總資產53646億元,居國內同業第二位,各項存款47452億元,各項貸款31228億元。在建設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新時期,農行將進一步強化為“三農”服務的市場定位和責任,堅持商業運作原則,充分發揮農村金融的骨干和支柱作用,在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把自身打造成為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優質、效益良好、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強的現代化大銀行。
一、中央確定農業銀行面向“三農”的市場定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解決好“三農”問題,是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黨中央、國務院從國有商業銀行改革、農村金融體系改革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大局出發,確定了農行“面向‘三農’、整體改制、商業運作、擇機上市”的改革原則,為我行確立獨具特色的市場定位戰略指明了方向,符合中國國情和農行實際。
一是有利于新農村建設戰略的順利實施。當前,農村金融仍是整個金融體系的薄弱環節,與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還不相適應。農村金融機構網點少,產品和服務單一,農村資金外流嚴重,“三農”貸款難問題突出,“三農”金融服務不足的矛盾亟待解決。作為唯一一家在全國所有縣域都有分支機構的大型商業銀行,農行擁有全國最多的物理網點,最大的從業人員隊伍,覆蓋面最廣的電子化網絡,最廣泛的客戶群體。功能全面的業務產品體系和先進的科技支持系統,使農行在服務縣域經濟方面具有資金、網絡和專業等方面的獨特優勢。農行堅持面向“三農”,為廣大縣域客戶提供優質金融服務,可以最大限度地緩解“三農”貸款難問題,滿足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金融服務的需求。
二是有利于優化國家金融戰略布局和完善農村金融體系。從國家金融戰略布局來看,其他大型商業銀行逐步退出了相當部分縣域市場,主要為大城市、大客戶和大項目服務。合作金融機構單個經營規模較小、市場分散,系統服務能力相對薄弱。政策性銀行受服務功能限制,只能在特定領域開展業務。而農行則擁有10000多個大中城市網點、14000多個縣域網點和多家海外分支機構,建成了國內最大的骨干金融服務網絡,在國家金融戰略布局中發揮著連接城鄉的重要金融橋梁和紐帶作用。同時,農行能提供對公、對私、銀行卡和電子銀行四大系列230多種產品,證券、保險、基金、黃金等其他金融產品和服務,并不斷推出綜合化、集成化、精細化和套餐化的新型金融產品。在“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新階段,農行面向“三農”,以縣域為基礎,發揮農村金融的骨干和支柱作用,城鄉聯動,農工商綜合經營,既可以促進城鄉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又能與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其他金融組織功能互補,形成合力,有助于建立適應“三農”特點的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農村金融體系,同時為解決我國銀行業同質化競爭問題進行有益探索。
三是有利于發揮農行自身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長期以來,農行以服務“三農”為己任,形成了獨特的市場布局和鮮明的經營特色。**年底縣域貸款和城市行管理的涉農貸款共計1.7萬億元,占全部貸款的55%;農行60%的網點、51%的員工和42%的存款也都分布在縣域。在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步伐加快的大背景下,新農村建設實際上已全面涵蓋各種經濟成分和越來越多的產業,農村金融需求正在呈現出綜合化、多樣性的特征,客戶價值鏈不斷延長,農行在縣域的有效發展空間也在日益拓寬。著眼于充分發揮在縣域的固有優勢,著眼于未來潛在的市場,農行應繼續鞏固縣域商業金融主渠道的地位,夯實業務發展基礎,增強核心競爭力,在積極服務新農村建設中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正確認識服務新農村建設中的機遇和挑戰,探索建立縣域業務新型經營模式
新農村建設為農行的發展提供了廣闊市場空間。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深入,現代農業加快發展,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將大為增強,縣域經濟將進入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期,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二、三產業日益繁榮,特色資源開發成為新亮點,中小企業異軍突起并出現集群化發展趨勢。農村居民收入穩步增長,農民投資和消費能力日益增強,生活水平顯著提高?,F代農業和縣域經濟的發展,必然對金融服務產生旺盛的需求,預計到2020年新農村建設需要投入資金15萬億—20萬億元,縣域商業金融市場將快速擴大。農行具有堅實的縣域經營基礎、功能全面的業務產品體系和先進的科技支持系統,并建立了專業化的“三農”服務體系,在發展縣域業務方面具有很多有利條件。農行要把握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機遇,在服務“三農”中實現縣域業務的新突破和新發展。但是,我國農業仍然是弱質產業,農村金融業務的管理成本和經營風險高于城市業務,導致農行經營、管理和服務效率難以提高,網點平均效益和人均效益相對較低。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服務“三農”的效果,更與農行控制風險和提高效益的商業化經營目標存在一定矛盾。為此,我們必須正確處理商業運作與面向“三農”之間的關系,探索建立適應新形勢要求的縣域業務經營模式,做到“三個統一”。
首先,要將服務“三農”與提升農行市場價值統一起來,重點支持縣域有效金融需求。農行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處理好提高自身效益與支持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既要堅定不移地發展優勢產業、大型企業和發達地區金融業務,又要強化為弱勢產業、中小企業和欠發達地區服務的責任。要根據自身特點和優勢,按照風險管理和分類指導原則優選重點產業、行業和客戶,提供本外幣結合、境內外聯動的資產負債和中間業務一攬子金融服務,在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和促進農民增收的同時,培育新的業務增長極,努力實現自身的良性發展和價值最大化。
其次,要將服務“三農”與提高農行核心競爭力統一起來,著力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農行要實施差異化競爭策略,集中力量發展有堅實基礎、有競爭能力、有市場需求的縣域業務,推動城鄉聯動發展,打造獨具特色的服務品牌,建設最大的服務“三農”的銀行,最大的中小企業銀行,最大的個人銀行和最大的網絡銀行,不斷增強綜合競爭力和市場影響力。實踐證明,這是現階段符合農行實際的發展戰略。農行規模大、效益好的分行,都十分重視做大做強縣域業務,在逐步確立縣域市場主導地位的基礎上,有效拓展其他高端業務市場,形成了多元化市場相互促進、有機聯結和協調發展的格局,為全行探索出了一條成功的發展道路。
再次,要將服務“三農”與推動組織、機制和流程創新統一起來,積極探索建立因地制宜、靈活高效、有機銜接的農行城鄉雙層經營體系。根據經濟強縣、中心城市郊區縣、特色資源縣、特色市場縣、傳統農業縣和貧困縣的不同特點,制定差異化的業務發展策略。改革控制與決策機制,構建有別于城市行、適應縣域經濟特點的縣域機構管理模式,著力打造高效率、有特色、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三農”服務平臺。通過創新授權授信方式和業務管理流程,加大對縣域的信貸投入力度,提高信貸運作效率,確??h域貸款規模和占比逐年提高。創新產品服務體系,有效解決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單一的問題,真正成為縣域先進金融產品的推廣者和農村金融層次提升的引導者。借助信息技術系統,加強和改進縣域農行的基礎管理、資本管理、風險定價管理與合規管理,建立金融服務“三農”的風險防控長效機制。合理安排資源配置傾斜政策,加大對縣支行的投入力度。發揮城市業務在資金、管理、產品、信息等方面對縣域業務的輻射和帶動作用,著力加強縣支行服務能力建設。
三、堅持商業運作,找準服務新農村建設的著力點
在建設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新時期,農行面向“三農”,不能走專業銀行時代大包大攬的老路,必須按照商業化經營的要求,準確把握現代農業建設、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和農民生產生活水平提升中的有效金融需求,合理確定自身在農村金融體系中的職能分工和服務重點,積極為新農村建設提供高質量、全方位的金融服務。
一是服務現代農業建設,促進農村經濟全面發展。發展現代農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著力點和首要任務。要圍繞優質農產品產業帶建設、農業產業化經營和產業鏈延長,重點扶持輻射面廣、帶動力強、發展前景好的龍頭企業發展,為“公司+農戶”提供綜合金融服務,推動千家萬戶的農戶小生產與國際國內大市場對接。積極介入特色農業和特色資源開發領域,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培育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服務農村商品流通體系建設,加大對“萬村千鄉市場”等工程中大型農村流通企業、農產品批發市場以及新興農資連鎖超市的信貸投入,暢通城鄉商品雙向流動渠道。配合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為農產品貿易和境外農業資源綜合開發提供全球化金融服務。積極探索對農村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金融服務方式,促進農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和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
二是服務城鄉一體化,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發展縣域經濟,是實現城鄉統籌發展的關鍵環節。要大力扶持低耗能、低污染、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勞動密集型、創新型、特色型縣域中小企業和小企業集群發展,培育縣域經濟支柱產業;抓住城鄉產業依存度和相融度提高的機遇,制定實施對城市周邊的工業園區和大型企業上下游產業鏈的整體服務方案,推動農村工業向園區集中,深化城市大企業和縣域小企業的配套合作;為農村城鎮化中的水電路氣暖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科教文衛、通訊傳媒等公共事業項目提供專業化金融服務。利用覆蓋全國所有縣域的骨干金融服務網絡,為其他金融機構開展業務和中央政府調控農村經濟提供網絡平臺;提供農村義務教育中央專項資金撥付、農村社?;饸w集及其他服務,促進農村社會公益事業和社會保障體系的發展。
三是服務國家區域發展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在東部發達地區,積極為企業擴大再生產和擴展市場提供創新服務,推動產業梯次轉移和資本流動,帶動經濟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在中西部地區,加大對重點縣支行的指導和扶持力度,優選一批縣域客戶,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著力培植一批能夠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和支柱企業。在西藏、青海、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其他經濟金融欠發達地區,履行好公共金融服務職能,促進公共金融服務均等化。完善系統內聯動發展機制,引導和鼓勵東部發達地區分行幫助中西部分行加快有效發展。
四是服務農民生產生活,促進農民增收。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基地內的配套農戶,糧食主產區和農副產品優勢產區的種養大戶、家庭農場為重點,穩步增加農戶貸款規模,在有條件的地區提供農村消費信貸服務,幫助農民發展生產和提升消費結構。積極參加政策性貸款招標,努力提高扶貧信貸資金的使用效益,推動貧困農戶脫貧致富。依托電子化服務網絡和特色銀行卡產品,為進城務工農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工資和匯兌服務,促進農村勞務經濟發展。積極推廣電子銀行、銀行卡、保險、基金以及個人理財等金融新產品,為相當一部分先富起來的農民提供更高層次的金融服務。發展對其他農村金融機構的批發性融資業務,增強他們發放農戶貸款的資金實力。
在金融資源匱乏的貧困地區,農行如何在面向“三農”的同時實現自身的價值目標,是備受社會關注的重點和難點問題。農行有國家的信用基礎,有縣域商業金融主渠道的優勢,有長期服務“三農”的品牌和信譽,已經具備了在這些地區開拓縣域市場的堅實經營基礎,能夠保持較快的業務增長速度。同時,對于貧困地區低于市場平均收益率的業務,也確實需要給予財政、貨幣和法規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使農行在同業公平競爭中實現可持續發展。只要農村金融的扶持政策到位,農行同樣可以在服務“三農”中創造有吸引力的經營業績和股東回報。實現擇機上市后,我們也有信心維護上市公司的整體形象,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