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少數民族政策分別

時間:2022-08-25 01:12:00

導語:中美少數民族政策分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美少數民族政策分別

2006年4月14日至15日,“多元文化國際視野下的中美少數民族教育政策比較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在美國迪金森學院(Dickinson

College,Carlisle,P.A.U.S.A)召開。會議主辦方為美國迪金森學院,與會代表主要包括中國、美國、澳大利亞的學者和專家共20余人,其中中國內地與會學者來自漢、藏、蒙古、回、朝鮮、彝、裕固族等不同民族身份代表。會議代表圍繞中國少數民族教育優惠政策的理論與實踐;國際視野下的美國“肯定性行動計劃”及其個案研究;中美少數民族優惠(肯定性)政策比較研究;經濟發展、資源分配和少數民族教育;中國的雙語、三語教育與教學的理論與實踐內容等問題,展開了熱烈而深入的討論。

筆者認為關于中美少數民族教育政策,二者既存在相似之處,也存在很大的差異。

中美少數民族教育肯定性政策存在的差異表現在:

實施的背景不同

中國少數民族教育的起點比較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許多少數民族還未建立起現代教育制度,人口中文盲半文盲占較大的比重,有的少數民族還處在原始社會末期或由原始社會向階級社會過渡的階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少數民族教育雖然有了很大的發展,但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基于這種狀況,國家規定少數民族考生在高校招生錄取時享受降低分數的優惠政策;預科教育對提高少數民族學生的文化基礎知識,使更多的少數民族學生升入高、中等專業學校學習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成為主要為少數民族學生舉辦的獨具特色的辦學形式。

美國“肯定性行動計劃”的實施背景是由于種族歧視使得黑人在教育、就業、經濟、生活等方面處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嚴重的社會不平等造成種族矛盾不斷激化,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的政策導致黑人奮起斗爭,爭取自身的權利和平等。為了緩和社會矛盾,美國政府重新審視和檢討其民族政策,為了減輕貧困,消除種族歧視和不平等,美國政府在20世紀60年代推出了保護少數群體的“肯定性行動計劃”。

實施的主要內容不同

中國少數民族教育優惠政策主要包括對少數民族考生實行的降分政策和在高等院校設立民族預科班;美國的“肯定性行動計劃”主要內容是為了消除少數民族和婦女等弱勢群體在就業、教育等領域受歧視的多項政策和措施,后來逐漸變成一項補償性政策,在升學、就業和晉升等方面給少數民族和婦女照顧和優先,以補償少數民族和婦女在競爭能力上的不足。

實施的受惠對象不同

中國的少數民族教育優惠政策主要是針對除了漢族以外的55個少數民族;而美國的“肯定性行動計劃”的受惠群體不僅包括美國境內的少數民族,也包括婦女等社會弱勢群體。

中美少數民族教育政策也存在著相似之處。比如,少數民族優惠政策或肯定性政策面臨著相同的挑戰,需要不斷完善和發展,這突出表現為個體平等和群體平等的沖突矛盾,如何平衡個體平等和群體平等的矛盾是實現教育平等的關鍵所在;社會日趨多元化,少數民族學生對自身價值的認識也日益多元化,人們的主體意識日益增強,對于自身權力的維護和社會公正的追求也更為敏感和迫切,要求建立公平競爭的機制和教育平等的政策法規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