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工作意見

時間:2022-08-25 01:11:00

導語:民族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族工作意見

**以來,內蒙古各族人民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機遇,完善發展思路,加快發展步伐,經濟實力有所增強,發展環境有所改善,經濟自主增長機制初步形成,經濟社會發展同全國一樣,已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

根據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和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內蒙古認真研究了**發展問題,制定了《內蒙古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深入實施科教興區和人才強區戰略,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加快農牧業產業化、新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強化生態和基礎設施建設;堅持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社會事業,努力建設和諧內蒙古;力爭使經濟總量進入全國中等行列,人均主要指標進入全國先進行列。

為實現**時期又快又好發展,在工作指導上要牢牢把握以下幾點:一是立足科學發展。突出發展主題,堅持發展是硬道理、能快就不要慢,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把加快發展與科學發展統一起來,抓住機遇,把握形勢,保持較長增長周期,努力做大經濟總量;更加注重統籌協調,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和社會、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二是堅持“三化”互動。繼續大力推進農牧業產業化、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以新型工業化為主攻方向,大力發展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穩步推進城鎮化進程,在新的更高的層次上實現“三化互動”。大力加強生態和基礎設施建設,為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三是轉變增長方式。緊緊抓住結構調整這條主線,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集約經營水平,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通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科技進步,增強發展動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四是實現強區富民。優化經濟結構,做大經濟總量,提高綜合實力、市場競爭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堅持以人為本,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

在工作重點上,著力研究解決以下幾個重大問題:

一是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建設。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要求,積極順應“兩個趨向”,堅持解決農牧業問題從非農產業上找出路、解決農村牧區問題從推進城鎮化上找出路、解決農牧民問題從減少和轉移農牧民上找出路的總體思路,抓好產業發展這一關鍵,抓住增加農牧民收入這一核心,著力解決農村牧區公共服務這一難點,不斷提高農牧民的整體素質,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的建設水平。

二是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在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符合市場需求和符合地區實際的前提下,進一步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不斷壯大工業經濟總量,提高工業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比重。抓住全球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轉移的有利時機,積極引進和發展非資源型加工業,加快自主創新步伐,努力促進產業多元、產業延伸和產業升級。大力培育強勢企業和知名品牌,不斷提高工業經濟素質和競爭能力。努力推進產業集中布局,加快發展循環經濟,提高產業集聚程度。

三是積極推進城鎮化進程及第三產業的發展。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突出發展大城市,加快發展中小城市,重點發展縣城和中心城鎮。統籌做好城市、集鎮和村莊規劃,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創新城鎮管理體制,全面提高城鎮文明程度,提高城鎮集聚產業和吸納人才的功能。堅持市場化、產業化和社會化方向,把發展服務業同優化環境、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和擴大內需相結合,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加快發展新興服務業,著力培育現代服務業,不斷提高服務業發展的層次和水平。

四是強化生態及基礎設施建設。堅持保護優先、積極治理的原則,進一步加大生態建設和保護力度,提高生態自我修復能力。繼續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水土保持等生態建設重點工程。探索建立生態建設與保護的長效機制,努力實現全區生態狀況整體遏制、重點治理區域全面好轉的奮斗目標。要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設進度,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以交通、能源、市政、信息、水利等為重點,推進基礎設施的配套和完善,不斷提高其承載產業和保障生活的能力和水平。

五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堅持非均衡與均衡發展的有機統一,鼓勵自治區西部優勢地區率先發展,努力促進東部盟市加快發展。加快老少邊窮地區發展步伐,按照重點突破、逐步推進的原則,在19個邊境旗市實施興邊富民行動。大力幫扶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等民族發展,全面提高人口較少民族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

六是推進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深化農村牧區、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和行政管理體制等各項改革,形成有利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體制和機制。努力擴大開放,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按照互惠互利和合作共贏的原則,以俄蒙為重點,以企業為主體,充分發揮口岸優勢,努力提高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和水平。積極推進科教興區和人才強區戰略的實施,加快建立創新體系。進一步改善創業和就業環境,使內蒙古成為人才、技術、管理等要素流入區。

七是著力構建和諧內蒙古。堅持以人為本,積極探索建立經濟發展與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相互協調的機制,使改革和發展的成果最大限度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完善和落實就業再就業政策措施,促進經濟增長與就業增長的良性互動。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努力構建覆蓋城鄉的社會安全保障網絡。大力發展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和健康需求。加強社會建設與管理,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調、公共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進一步完善政策法規體系和利益協調機制,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促進社會穩定與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