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加強水資源管控工作方案

時間:2022-06-15 04:54:36

導語:進一步加強水資源管控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進一步加強水資源管控工作方案

為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合理開發和有效保護水資源,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改善和保護生態環境,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管控的必要性

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規劃實施以來,我縣積極協調上游調水,緊盯《規劃》目標,合理確定全縣年度用水總量控制指標,通過節水型社會建設、產業結構調整、水資源配置保障工程建設、灌區節水改造和水資源保護等有力舉措,全縣地下水位在2011年達到動態平衡并開始逐步回升,至2019年年底累計回升0.383米,全縣生態環境治理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由于我縣生態基礎差、歷史欠賬多、長效機制不完善、水資源精準化管理程度還不高、群眾節水意識有待提升,加之2020年上游來水較2019年同期減少1億方,全年降雨量較2019年減少46.8mm,長期積累的生態風險陡然增加,導致2020年縣內個別區域地下水位較2019年有所下降。加大水資源管控力度,有效提升我縣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勢在必行。

二、管控目標及原則

(一)管控目標

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區域用水總量控制在4.13億方以內,其中:盆地控制在3.83億方以內,昌寧、環河灌區控制在0.3億方以內;重點治理區域以外的南湖灌區按照同比例壓減耕種面積、壓減配水總量的辦法,地下水開采量控制在規劃以內。年度輪次用水量和用水總量目標與上年度同期相比,嚴禁新增取水量;全縣農田灌溉水利用系數提高到0.63以上;農田綜合灌溉定額控制到410方/畝以內;萬元GDP用水量控制到530方/萬元以內。全縣全面實現地下水采補動態平衡,地下水位保持基本穩定,區域性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和修復。

(二)管控原則

1.堅持總量控制和優化配置相結合的原則。全面分解落實用水總量、嚴格執行用水定額標準,堅決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加強供需動態調節,優化配置和統籌調度水資源,全面控制地下水超采。

2.堅持節水行動和高效利用相結合的原則。繼續將國家節水行動作為水資源管控的重要抓手,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做到全面節水、合理分水、管住用水,真正發揮水資源剛性約束,推動用水結構和用水方式轉變,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3.堅持政府主導和系統治理相結合的原則。按照屬地管理、部門分工的原則,落實水資源管理鄉鎮黨委政府“一把手”負責制,逐級分解落實治理目標與任務,明確責任主體,建立責任考核機制。

三、管控任務

(一)強化配水面積監管。一是精準核定配水面積。各鎮水資源管理辦公室牽頭、水管單位配合,認真做好配水面積確認和核查工作,于3月底前督促用水戶對計劃配水地塊進行確認,將人均2.5畝配水面積通過GPS進行定位落實,確保邊界清晰、監管依據充分,并向社會公示。全面落實精準配水措施,做到配水到戶、到地塊、到輪次,對未落實配水地塊和未列入配水計劃的耕地一律不得審批水權,不允許澆灌安種水。二是嚴密監管重點區域。各鎮根據歷年實際種植情況于3月初確定水權監管重點村、重點社、重點戶名單,作為水權落實重點監管區,全面落實水行政網格化管理責任,實行嚴密監管。對已完成冬灌的區域不得啟井灌溉,計劃春灌的區域要確保人均2.5畝紅線不突破,確保配水面積不擴大、壓減面積不反彈、取水水源不增加、灌溉取水量不上升。南湖灌區遵照市上統一規劃,按照先企業后農戶的原則,探索耕地輪作休耕模式,設立3年緩沖期,按照5:3:2逐年落實到位。

(二)全面推行智能節水管控。一是加強智能化計量設施運行管理。按照“屬地管理”原則,水務部門負責督促各鎮落實水電共管措施,未經鎮政府審批,水管單位不得隨意刷卡充值、電管單位不得隨意供電取水。水管單位要確保機井智能化計量設施正常運行,電管單位要確保按程序供電取水,對不執行鄉鎮水資源管理辦公室調度、不履行水權管理職責、有意縱容違規取水行為、在水權管理中不堅持原則而導致智能化設備管理失控的成員單位及個人,水務部門以書面形式提出問題建議,由成員單位所在部門啟動問責程序,嚴格實行責任追究,并將追責結果報縣委、縣政府。二是加快計量設施升級改造。對全縣安裝使用的機井智能化計量設施全部進行升級改造,并安裝智能化監控設施,實行集遠程監控、數據傳輸、精準調度、在線審批、手機APP和微信收費等為一體的信息化管理制度,進一步提高水資源精準化計量和精細化管理水平。水務部門爭取項目和自籌資金對全縣2490眼機井智能化計量設施進行升級改造,其中:2021年完成南湖鎮和湖區片收成鎮1300眼;2022年完成剩余的1190眼,確保用水總量不突破。

(三)持續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一是加大宣傳力度。持續用力培育壯大“3+1”主導產業,在保證糧食安全的前提下進一步優化種植結構。各鎮和農業農村局要提前進行宣傳,通過逐鎮開展宣傳講座等方式,幫助群眾算清“經濟效益帳、節水增收帳、生態效益帳、社會效益帳”,依據水權總量、配水定額和農業農村局的節水作物目錄,科學合理制定2021年農作物種植計劃,推廣種植高效節水作物。二是加強種植作物監管。各鎮要加大種植作物監管力度,推進優質高效節水特色農產品種植,壓減高耗水、低效益作物,確保洋蔥和制種玉米“兩個零種植”,支持發展日光溫室等設施農業,打造農業特色優勢產業集群。按照市上統一規劃,在南湖灌區積極推廣高效節水設施,積極推廣茴香、中藥材、經濟林果、馬鈴薯等特色產業和紫花苜蓿、青貯玉米等優質飼草。通過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控制農業灌溉規模、轉變農業用水方式、提高用水效率、減少地下水開采量,努力構建與現有水資源承載能力相適應的種植結構。

(四)強化節水設施高效利用。一是加強已建節水設施運行管理。對已建高效節水設施恢復正常運行并配套地面設施,由各鎮確定督辦包村干部督促工程運行,并作為水權落實重點區域進行監管。將骨干和田間節水工程運行與水權審批相掛鉤,對節水工程未運行、節水措施推行不力的村社,通過限制輪次水權審批督促落實。力爭2~3年內集中推廣膜下滴灌、壟膜溝灌、噴灌、水肥一體化等高效節水技術,探索“投、建、管、服”一體化運作的現代農業節水新模式。二是加強未建節水設施配套。農業農村局要通過積極爭取項目對未實施高效節水的大田同步推進設施配套,開展高效節水農業、節水養殖示范場創建行動,促進全縣“深度節水、極限節水”。

(五)強化水資源聯合調度。水務部門要按照鼓勵引用地表水和限制超用地下水相結合的原則,優化水資源配置。井河混灌區堅持按優先安排地表水、嚴格控制地下水的原則實行輪次水量調配,尤其對壩區適度調配地表水,補給地下水。要進一步加強與氣象、水文、應急部門的協調溝通和信息共享,加強氣候預測和雨情、水情監測預報,采取地表水與地下水靈活調度措施,嚴格落實“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三水聯合調度長效機制,確保用水總量不突破。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分工。成立由縣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發改、審計、水務、財政、農業農村、住建、工信、氣象、應急等部門和各鎮政府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水務局,統籌協調各鎮各部門,全面完成水資源管控工作方案的落實。各鎮政府按屬地管理原則全面負責配水面積監管,按照農業農村局公布的高效節水作物目錄,加大高效節水作物宣傳力度,引導農民積極調整種植結構;水務局負責優化水資源配置和調度,全面落實機井智能化計量設施升級改造,嚴格落實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農業農村局負責農業種植結構調整、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運行、高效農業節水技術推廣指導和技術服務;工信局負責工業企業用水監督管理,抓好工業節水減排;住建局負責城鎮機關單位和居民生活用水監督管理,抓好城鎮節水降損;發改局、財政局積極協調爭取項目資金,為水資源管控創造基礎支撐;審計局負責年度用水計劃執行情況審計工作;氣象局負責氣象信息和適時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為農戶灌水及時提供氣象服務;縣考評中心加強水權管理目標動態考核工作。各部門、各單位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職,合力抓好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節約保護工作,確保用水總量不突破。

(二)嚴格執法監督,強化考核問責。各鎮和相關部門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抓好水資源管控任務落實,將配水面積和用水量控制納入審計和政府目標責任考核內容,對超配水面積種植和超總量控制紅線的實行一票否決制,所在鄉鎮和水管單位及主要負責人當年度不得評先樹優。加強執法監督檢查力度,嚴厲打擊違規配置水、取用水等水事違法行為,成立由政府辦公室牽頭,水務局、農業農村局、自然資源局、供電公司、公安局等部門為成員的專項督查組,采取一月一考核一評分一公示,將考核結果及時上報縣工作實績考核評價中心,作為各鎮和部門單位年度實績考核的主要依據。

(三)重視宣傳教育,鼓勵公眾參與。廣泛開展水資源節約保護、縣情水情、實施國家節水行動以及水法律法規等宣傳教育活動,采用公益廣告和宣傳片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宣傳教育,向全社會廣泛宣傳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必要性,宣傳依法用水、依法管水的責任和義務,宣傳超量開采地下水導致的嚴重后果。鼓勵公眾參與、充分理解和配合政府落實水資源管控的決策,提高節約用水的自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