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塘堰建造措施

時間:2022-01-06 09:42:00

導語:全市塘堰建造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市塘堰建造措施

一、基本現狀

全市約有塘堰28萬口,據統計。其中當家塘18萬口。這些塘堰在建成初期,為農田補充灌溉、抗旱應急、方便農民生產生活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自農村體制改革以來,由于缺乏投入、年久失修、疏于管理,淤積毀損嚴重,全市塘堰現狀蓄水量不足原有60%大部分塘堰已成為“碟子堰”篩子塘”也有部分塘堰失去了原有功能。近年來我市部分地區連續干旱,特別是今年的四季連旱,進一步暴露了全市塘堰蓄水能力不足的問題,必須采取切實有力的措施,盡快加以解決。

二、建設意義

加大塘堰建設力度,塘堰是農村水利工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加快我市新農村建設,美化村容村貌,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特別是對切實解決基本農田灌溉不足和灌溉死角問題,提高抗旱保豐收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三、目標任務

全力推進塘堰建設,動員全社會力量。力爭用一年的時間,清淤擴挖當家塘堰3.9萬口,新增蓄水能力2億立方米,改善灌溉面積4.5萬畝。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積極做好宣傳、組織、發動工作。形成各級大員上陣、靠前指揮,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全力抓、其他領導配合抓的領導責任制。強化塘堰建設目標責任制,完善塘堰建設與防汛抗旱工作緊密結合的連鎖責任制,將塘堰工程逐一登記造冊、媒體公示,明確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實行塘堰整治銷號制度,層層抓落實。強化塘堰建設的績效考核和獎懲激勵機制,將工作實績與目標責任掛鉤,與投資掛鉤。全市塘堰建設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由市農田水利建設指揮部統一指揮,市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辦公室負責建設管理的日常工作。

(二)摸清家底。各地在改造中不能就塘治塘,要堅持以小流域和沖垅為單位,規劃先行、科學選點、合理布局。具體規劃中,要做到四個結合”一是把塘堰建設與渠道整治、水庫除險等相關工程需要結合起來,注重在整治上做文章。大搞塘堰擴挖改造的同時,把渠道清淤整治、水庫除險加固、河道清障疏挖等工程作為一個統一系統,整合資金,統籌安排,做到塘大渠暢、庫安河順。二是把塘堰建設與調整農業結構結合起來,注重在配套上下功夫,使蓄水能力與灌溉需求相適應。與此同時,選育、選種農作物也要與塘堰的區位、蓄水量相配套,做到以水定種,宜旱則旱,宜水則水,確??购祳Z豐收。三是把塘堰建設與多種經營基地建設結合起來,注重在效益上花力氣。擴挖的土方可用于荒地造田,擴大種植面積。塘堰擴挖深度必須考慮養殖的需要,至少要挖到剅管以下1米。通過改造塘堰,做到灌溉、種植、養殖綜合受益,形成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四是把塘堰建設與田間管理結合起來,注重在規范質量上成氣候。高標準地開好豐產溝、安裝U型槽,真正做到田間管理科學,圍溝、腰溝、廂溝配套,明排暗濾,雨住溝干。

(三)政府主導。政府必須起到主導作用。一是抓住市委、市政府開展“三萬活動”契機,充分發揮相關部門職能作用,開展萬名干部進萬村、清萬塘、惠萬民大行動,對駐村現有需要整治的塘堰進行綜合整治。二是加大各級財政“以獎代補”投入力度,各縣(市、區)要從土地出讓金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專項用于塘堰建設。采取“先建后補”以獎代補”方式,由各縣(市、區)組織施工,竣工驗收后,省、市財政直接獎補給項目實施單位,鼓勵各地干多、干快、干好(具體技術標準和獎補標準另行制定)三是發揮縣委、縣政府“統”功能,依據縣級水利綜合規劃,大力整治各類涉農資金,開展塘堰綜合整治。四是通過鼓勵老板贊助、企業資助、名人捐助、能人幫助等方式,大力發動社會各界力量支持塘堰建設。五是充分利用“一事一議”政策,廣泛動員、積極引導農民群眾投工投勞,開展直接受益的當家塘堰建設。

(四)堅持標準。但關系到一個村、一個組抗災保豐收的大問題,有的地方還關系到防洪安全。因此,一定要與其他水利工程統籌協調,堅持標準,注重質量,切實做到高標準、嚴要求,把質量放在第一位,確保建一處、成一處、受益一處。一是長藤結瓜。現有補充水量條件的塘堰,都要盡可能挖掘水源,與周邊的水庫、渠道、涵閘、泵站等蓄引提水工程相溝通,形成長藤結瓜之勢,做到既能攔蓄天上水,又能借助骨干工程補充水,增強蓄水灌溉功能,提高抗災能力。二是深挖擴挖?,F有塘堰必須徹底清淤,并按照科學規劃,該擴大容積的要按標準擴容,使蓄水容積與設計的受益面積相適應。三是落實標準。塘梗的高度、寬度、坡度必須符合設計標準,做到棱角分明,整齊劃一。對下游迎水面,實行規范化的護砌,提高抗沖能力,避免或減少滲漏。對剅管設置的位置、孔徑大小以及抗壓強度,放水口、閘閥、溢洪口等配套設施都要符合規范要求。四是美化環境。塘堰建設不僅要注重工程質量,還要講究外觀形象,做到路相通、樹成行、草蓋坡、渠成網,力爭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亮點和景點。

(五)深化改革。明晰產權,明確職責,落實工程建設、管理、維護和使用相關制度,完善日常供水、抗旱應急和維修養護責任主體明確的長效管理機制,實現塘堰工程良性運行,發揮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