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社會管理創新實施意見

時間:2022-03-28 11:52:00

導語:全市社會管理創新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市社會管理創新實施意見

為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在全國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社會管理及其創新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在創新社會管理上取得新進展,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上取得新進步,在促進經濟跨越式發展上取得新成效,根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結合我市實際,特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目標,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的總體要求,以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突出問題為突破口,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著力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確立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突出重點、整體推進的社會管理思路,不斷探索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體制、機制和方法,切實解決重大民生問題、穩定問題和治安問題,全面提升社會管理服務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二)基本原則。(1)堅持改革創新、務求實效的原則,加快推進社會管理體制、機制、方法創新。(2)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為先的原則,寓管理于服務之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3)堅持抓基層、打基礎的原則,切實加強基層基礎建設,打牢社會服務管理的根基。(4)堅持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的原則,把社會建設、社會管理擺到與經濟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

(三)總體目標。以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社會服務管理體系為目標,以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為重點,以社會管理體制、機制、方法創新為動力,著力構建新型社會保障體系、社區服務管理體系、社會矛盾化解體系、社會組織管理服務體系、特殊群體和重點人群管理體系、互聯網等新型媒體管理服務體系、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社會管理組織保障體系,努力實現社會服務管理全覆蓋,力爭用3至5年時間,初步形成具有老河口特色、體現時代特征的社會服務管理基本框架。

二、著力構建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體系

(四)加快推進醫療保障制度城鄉一體化。進一步擴大城鎮職工、城鎮居民醫保覆蓋面,逐步提高報銷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額標準。積極整合“新農合”、無業居民大病醫療保險制度,推行市級醫療保險統籌,逐步實現城鄉居民醫療保障一體化。2011年,城鎮職工、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0%以上;2012年,徹底解決國有關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和國有困難企業職工醫療保險問題;2015年,基本實現醫療保險全覆蓋,積極探索社??ㄗ≡航Y算。

(五)加快推進養老保障制度城鄉一體化。建立健全基本養老保險、補充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個人儲蓄養老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體系,擴大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覆蓋面,穩步推進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到“十二五”末,全市90%以上的農村適齡居民加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逐步將所有城鄉居民納入統一的居民養老保障制度,實現城鄉養老保障制度一體化。

(六)加快推進勞動就業保障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勞動關系調整機制,促進勞動關系和諧有序。建立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積極開發本地就業市場,積極組織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落實各項就業扶持政策,建立覆蓋城鄉就業困難群體的政策措施及運行機制。加強勞動就業技能培訓,積極協調勞資利益,維護進城務工和外出務工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七)完善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制度。穩步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實現應保盡保。健全特困群眾臨時救助制度,提高農村“五?!惫B水平。大力發展慈善事業,鼓勵社會力量興辦福利機構。加大政府公共投入,加強公辦農村福利院、城市老年公寓、兒童福利院、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流浪人員救助站建設。

(八)關注特殊群體社會保障。切實解決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問題,做到即征即保。落實破產改制企業退休人員和困難職工養老、醫療保障措施。妥善解決無穩定收入來源的部分軍隊退役人員、辭退“民師”、無業居民、刑釋解教人員等特殊群體的失業、養老、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就業扶持等社會保障問題。

三、著力構建新型社區公共服務管理體系

(九)加強和規范社區建設。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和改進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10]27號),切實把社區建設和社區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作為全市社會管理創新的重點工作,加快社區公共服務管理平臺建設,整合社會治安、計劃生育、民政、勞動就業、醫療保障、城市管理、公共衛生等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統一建立社區公共服務站,作為社區公共服務機構,在社區黨組織和居民委員會統一領導和管理下開展工作,接受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和街道辦事處的工作指導和監督。按照“因事設崗、一崗多責、按崗定員”和“費隨事轉、統一管理”的原則,統一招聘社區工作者,并按照不低于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的標準落實社區工作者報酬。同時,全面建立社區網格化管理機制,合理劃分管理網格,落實管理員,推進社區管理重心下移。

(十)全面推進實有人口實有房屋管理。以社區管理為基礎,依托社區公共服務站和社區警務室,按照“管理全覆蓋、服務全到位、信息全收集、事態全掌控”的要求,依托社區公共服務站和社區警務室,建立社區實有人口實有房屋管理信息采集機制,定期采集、實時錄入、實時更新“兩實”管理基礎信息,推進“兩實”管理工作常態化、制度化。探索建立以房管人、以證管人、以業管人的有效辦法,以“人、屋、車、場、路、網、組織”等為主要對象,以“吃、住、行、消、樂”為關鍵環節,切實掌握人員動態軌跡。探索建立社區物業管理服務新機制,重點加強破產改制企業家屬區等“三無”小區的物業管理工作。

(十一)推進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建立流動人口租賃房屋星級管理制度,定期評星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對星級低、安全等級低的租賃房屋實行重點管理、及時整改。

(十二)探索建立特殊群體和重點人群管理機制。加快出臺全市肇事肇禍精神病人管理辦法,全面排查和集中收治易肇事肇禍精神病人,治療費用采取家庭、醫保、“新農合”、大病救助和財政補貼相結合的辦法解決。加強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和社區矯正工作,建立1至2個刑釋解教人員過渡性安置基地。建立重點人群、高危人群管理制度,對轄區人口區分穩定層、重點關注層、高危管理層三個層次,實行分級分層管理。制定七類重點人員管理辦法,對涉恐、涉穩、涉毒、在逃人員和肇事肇禍精神病人等落實分類管理措施。加強對“”癡迷人員的教育轉化攻堅和鞏固幫教工作。加強閑散流浪青少年、輕微違法青少年教育管理和留守、流浪兒童幫扶工作。

四、著力構建社會矛盾“大調解”工作體系

(十三)健全社會矛盾“大調解”組織體系。認真貫徹落實《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關于構建“大調解”工作體系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實施意見》(河辦發[2010]45號)和《市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銜接配合實施辦法》(綜治[46號),健全市、鄉鎮(辦)兩級人民調解指導中心、行政調解指導中心、司法調解指導中心,不斷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銜接配合工作機制。建立老河口市社會矛盾大調解中心,實現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的有效銜接,實現與信訪接待中心的有效對接。健全基層人民調解組織,落實人民調解員調解糾紛獎勵、補助政策和措施。健全行政機關矛盾糾紛調解中心(室),健全行業協會、企事業單位、非公經濟組織、社會組織人民調解組織,加快邊界聯調聯防組織建設。充分運用基層綜治維穩信訪聯動中心(室)這個平臺,加大社會矛盾化解力度。

(十四)加快建立重點領域“第三方”調解機制。圍繞醫療糾紛、勞動爭議、交通事故、征地拆遷、食品安全、環境保護等重點領域,建立“第三方”調解機制和行業性、專業性調解委員會,引入人民調解、司法調解方式。重點在醫療糾紛、勞動爭議、交通事故處理中開展“第三方”調解試點工作,今年10月底前完成,分別由市衛生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公安局負責。充分發揮工會、婦聯等人民團體和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在化解社會矛盾中的作用。建立專家信息庫,邀請專家參與專業性糾紛調解和疑難復雜糾紛的處理。財政部門應當為“第三方”調解機制的建立和運行提供必要的經費保障。

(十五)堅持和完善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進一步完善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辦法,對涉及民生的重大問題,通過座談、公示、聽證、咨詢等形式,向社會公開征求利益相關群體、專家學者、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意見,認真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對涉及民生的重大項目、重大工程、重大改革,在提交黨委常委會議、政府辦公會議研究之前,必須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并提交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報告;對有社會穩定風險的重大事項,一律不得啟動、實施。

(十六)堅持和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制度。市和鄉鎮辦事處每月、村(社區)每半月開展一次矛盾糾紛排查活動,召開一次矛盾糾紛分析研判會。對排查出的矛盾糾紛和不穩定問題,明確責任單位和責任人,限期化解;對重大矛盾糾紛和不穩定問題,實行領導包?;狻I钊腴_展人民調解工作“兩不兩無”創建活動。

(十七)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深入開展“四訪促和諧”活動,堅持領導接訪和信訪制度。加大涉法涉訴信訪案件化解力度,建立“案結事了”的信訪案件終結機制。建立和完善司法救助資金,資金達到30萬元以上,并根據工作需要逐步增加,確保專款專用。加強群體性事件的預防處置工作,完善預案,加強演練,提高應對和處置能力。

(十八)加強軍隊退役人員、水庫移民、原民辦教師等特殊群體的穩定工作。加強國家安全人民防線建設。深入開展同“”等邪教組織的斗爭。

五、著力構建社會組織管理服務體系

(十九)完善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制度。研究制定全市社會組織管理服務辦法,建立法人地位明確、治理結構完善、籌資渠道穩定、制約機制健全、管理運行科學、充滿生機活力的現代社會組織制度。實行“一口審批、分類規范、政府監管、扶持發展”的工作體制,積極穩妥地培育、發展和審批社會組織,逐步實現政社分開、管辦分離,推動社會組織健康發展。積極發展社會工作者聯合會、社會志愿者聯合會等公益性社會組織。

(二十)明確政府監管職能。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機關、業務主管單位和相關職能部門要加強溝通、密切配合,簡化和規范管理內容和方式,建立健全科學、規范、有效的監管體制和評估機制,促進社會組織依法、規范、有序開展活動,為社會組織創造公平、公正的發展環境。社會組織應向社會公開其服務程序、業務規程、服務項目、收費標準、公益服務等信息。接受社會捐贈、政府資助或政府向其購買服務的社會組織,應定期公布資金使用情況、財務審計報告,自覺接受社會監督,提高公益財產的使用效益。對社會組織定期排查,摸清底數,掌握情況。建立社會組織信息管理系統,定期向社會公布社會組織的年檢、執法查處情況。對沒有依法登記、審批的社會組織,依法予以取締。對利用社會組織從事非法活動的,依法予以打擊。

(二十一)推進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工會建設和平安建設。加快制定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工會建設、平安建設的實施辦法,積極推進黨組織、工會組織、綜治和治安組織進入社會組織,領導和指導社會組織依法開展活動。各級黨委組織部門、工會組織、綜治機構、公安機關要加強對社會組織工作的指導,確保社會組織在黨的領導下開展工作,維護全體社會組織成員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組織平安穩定。

(二十二)積極引導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管理。按照政府主導、社會組織和群眾廣泛參與的社會管理多元主體要求,把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延伸到社會組織,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優勢和作用,促進社會管理創新。建立和完善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機制,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通過項目購買、項目補貼、項目獎勵等方式,在認真落實惠民政策的同時,發揮社會建設專項資金的引導作用,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

六、著力構建互聯網等新型媒體管理體系

(二十三)創新網絡管理機制。統籌網上網下兩個陣地,統籌虛擬社會與現實社會管理。健全管理規章,完善綜合防控體系,建立基礎資源數據庫,推進網上基本要素現實管理。以網民虛擬身份信息采集為主線,重點掌握上網卡號、游戲帳號、QQ及MSN帳號、郵箱帳號、手機帳號、網上社區、論壇博客等,及時錄入虛擬人口信息系統,加強互聯網數據中心和服務器托管管理,實現對虛擬人員、虛擬組織、虛擬社區的有效管理。

(二十四)加強網吧管理。認真貫徹國務院《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嚴格執行網吧審批、部門監管、行業自律和處罰規定,嚴格落實實名上網、零點斷線和技術監控措施,堅持和完善部門聯席會議、聯合執法、聯合巡查、工作抄告等制度,加大部門監管、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力度,堅決查處“黑網吧”和違規經營網吧,促進網吧依法規范經營。

(二十五)健全網絡監管機制。建立網絡虛擬社會的快速反應機制、溝通協調機制、不良違法信息舉報機制、有害信息處理機制、網民自治自律機制,實行網站新聞編輯和管理人員培訓認證制度、手機入網實名登記制度,全面規范網絡信息傳播秩序。加強網絡監管信息平臺建設,加強網絡警察隊伍建設,加強網絡陣地建設,提升網絡攻防技術能力,全天候進行網絡監測、預警,及時發現、封堵、刪除有害信息,并做到“落地查人”,嚴厲打擊網上違法犯罪活動。

(二十六)加強網絡輿情引導。建立以宣傳、新聞部門主導、政法機關及各部門參與的網絡輿情引導機制,完善新聞發言人制度,建立專兼職結合的網絡宣傳管理隊伍,加強專業培訓,提高輿情引導能力。加強“網評”陣地建設,組織專家、學者、知名編輯、記者開設博客方陣,建立與主要新聞網站和網絡論壇的日常溝通機制,主動開展輿情引導。加強網絡誠信建設,將法律法規、公眾監督和行業自律結合起來,推進依法辦網、文明辦網,建立和完善網絡誠信體系,形成誠信為本、守信光榮的良好風尚。

七、著力構建以平安創建為載體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

(二十七)全力推進全省優秀平安縣(市)區創建活動。緊緊圍繞全省優秀平安縣(市)區的創建目標,強化創建責任,細化創建措施,全面深入開展地區平安創建、單位平安創建、行業平安創建、細胞平安創建活動,掀起新一輪平安創建高潮,經過2至3年努力,力爭進入全省優秀平安縣(市)區行列。堅持和完善基層平安指導員制度,及時指導和推動基層平安創建工作。全面加強基層基礎建設,注重發揮基層綜治維穩信訪聯動中心作用,深入開展向敖大煥同志學習活動,努力造就一支群眾滿意的人民調解員隊伍,筑牢社會平安穩定第一道防線。

(二十八)深入開展嚴打整治斗爭。堅持打黑除惡、打擊“兩搶一盜”犯罪、打擊犯罪、掃黃打非、打擊傳銷、打擊和禁賭等專項斗爭。加強命案偵破和追逃工作,努力實現命案全破。

(二十九)深入開展社會治安排查整治工作。每年3至5月、8至10月開展兩次治安混亂地區及突出治安問題集中排查整治行動;對排查出的治安混亂地區和突出治安問題,組織強有力工作專班進駐整治;對問題嚴重的地區和單位實行掛牌督辦,確保整治到位。建立排查整治工作長效機制,把整治突出治安問題與加強基層基礎建設有機結合,促進社會治安長期穩定。

(三十)健全城市全方位網格化巡邏防控體系。組建市級應急處置隊伍,進一步加強巡警、特警隊伍建設,完善巡區管理制度,落實巡邏力量、巡邏車輛和巡邏保障,最大限度地屯警街面,提高群眾見警率,增強巡邏防控能力。堅持條塊結合,全面科學劃分城市巡邏防控網格,實行巡警、特警、治安警和專業巡邏、社會巡邏力量相結合,實現城市主次干道、街道、社區、小區和單位網格化巡邏全覆蓋。進一步發展保安力量。在今年4月底前完成城市外圍4個治安監控卡點建設。

(三十一)大力加強群防群治隊伍建設。全面建立鄉鎮辦事處專業治安巡邏隊、社區(村)專業或義務巡邏隊、單位內部巡邏守護隊,大力發展治安中心戶、治安協管員、治安信息員、門棟關照員、平安建設志愿者,不斷壯大治安防控力量。健全完善“以獎代補”的群防群治激勵機制,每年表彰獎勵一批群防群治先進分子。

(三十二)構建以技防為支撐的社會治安視頻監控網。按照網絡商建設、政府租用、公安使用的模式,進一步健全完善全市三級聯網的社會治安視頻監控系統,擴大監控范圍,加大監控密度,推進監控系統向重點行業場所、學校、小區、單位和農村延伸,實現視頻監控全覆蓋。今年,全市完成500個監控探頭的建設任務,逐步建立集社會治安、城管、交通、環保、防汛等一體化的全市社會管理綜合監控系統,實現資源共享。

(三十三)、大力推進社會治安物防建設。繼續開展“兩亮一安全”工程建設,進一步提高市區單位(小區)、樓棟亮燈率和樓宇對講安全門的安裝率。重點單位、部位全面落實防盜門、防盜窗、防盜柜、防盜報警器等物防設施。

(三十四)構建動態物聯網。探索建立特殊行業信息管理系統,把旅店業、收舊業、印章業、典當業及公共娛樂場所、網吧等,以及圍繞這些場所的“人、車、房、物、事”等信息全部納入該管理系統,實現實時監控。不斷完善公交車、出租車GPS衛星定位和視頻監控系統,與公安機關視頻監控系統聯網。利用電子標簽、視頻監控、紅外感應等手段,加強對易燃易爆、放射源、病原體等危險物品的跟蹤監控。逐步應用物聯網監控技術,實時監控城市供水、供電、熱力、燃氣等隱蔽管線和設施。

八、著力構建公共危機應急管理體系

(三十五)完善應急工作預案。進一步修訂完善公共危機應急總體預案,包括自然災害救助、公共衛生事件、安全生產事故、群體性事件等分類應急預案,并加強應急演練。全市每兩年組織一次應急聯合演習。各專業應急機構每年組織一次應急救援演習。各有關職能部門和單位根據自身特點,定期組織應急救援演習。

(三十六)健全應急組織體系。設立突發事件應急委員會,研究部署和組織指揮突發事件應對工作。設立應急管理專家咨詢委員會,建立應急管理專家庫,做好應急管理決策咨詢和參謀工作。加強市、鄉兩級應急辦建設,落實領導牽頭,配備專職工作人員。在民政部門設立自然災害救助辦公室;在衛生行政部門設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中心;在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設立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在公安機關設立群體性事件應急處置中心。

(三十七)探索建立網絡應急平臺。依托市公安局指揮中心,建立市政府應急聯動中心;同時依托政府電子政務系統和公安視頻及網絡監控系統,逐步建立應急管理信息平臺,實現政府與各職能部門應急管理信息互聯互通。

(三十八)加強應急隊伍和保障建設。堅持專業化與社會化相結合,著力構建統一領導、協調有序、專兼結合、優勢互補、保障有力的應急隊伍。充分發揮公安消防部隊、公安特警隊伍、武警部隊在應急管理中的優勢和作用,大力發展專業性、技能性的應急救援隊伍,大力發展應急救援志愿者力量。加快全市應急維穩隊伍建設,組建不少于30人的老河口市專業應急處突隊,各鄉鎮辦事處組建不少于60人的應急維穩隊伍。建立健全政府、企業、社會投入相結合的應急保障機制。各級政府按照現行事權、財權劃分原則,分級負擔應急管理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保障應急工作需要。

九、著力構建社會管理創新組織保障體系

(三十九)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把社會建設、社會管理與經濟建設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負總責、親自抓,定期研究部署和推動社會管理創新工作。要把社會管理創新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同步實施;分解落實社會管理項目,早立項、早建設、早見效。成立市社會管理委員會,由市委書記任主任,市長任第一副主任,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組織部長、政法委書記任副主任,市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任委員;并下設辦公室,與市綜治辦合署辦公,由市委副書記兼任辦公室主任,統籌組織協調和推進全市社會管理創新工作。

(四十)不斷強化經費保障。各級政府要加大社會管理經費投入,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社會管理經費保障機制。按照有關文件規定,切實落實基層綜治維穩工作經費,并隨著財力增長,逐步提高經費保障標準。對研究確定的社會管理項目,及時保證經費到位,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四十一)充分發揮綜治優勢。依托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體制、機制優勢,充分發揮綜治部門的職能作用,組織協調各部門和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形成齊抓共管的格局。加強各級綜治委(辦)建設,整合有關部門力量,形成社會管理合力。抓好社會管理創新試點,以點帶面,整體推進。加強社會管理創新長效機制建設,借鑒和運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有效做法,形成社會管理新的體制、機制和方法。

(四十二)加大檢查考核力度。建立健全定期督辦、檢查、考核機制,切實把社會管理創新納入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年度綜合目標考核重要內容,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年度目標考核重要內容,嚴格獎懲兌現。設立社會管理創新獎,對在社會管理創新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地區、單位和個人實行表彰獎勵,并作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