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創業富民發展意見

時間:2022-06-12 06:08:00

導語:強化創業富民發展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強化創業富民發展意見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省、市黨代會以及縣委八屆六次全會精神,按照全市推動創業富民活動的部署,大力推動創業富民,促進望城經濟社會科學、和諧、率先發展,特制定如下意見。

一、培育創業主體

1.鼓勵企業“二次創業”。鼓勵個體工商戶變更、改制為企業法人,擴大生產規模。對由個體工商戶轉為民營企業的,在兩年過渡期內,允許其沿用轉化前稅收征收辦法。鼓勵企業加大自主創新力度,改善經營管理,推動產業升級,不斷做大做強。對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帶動能力強的“二次創業”項目,優先列入重點項目,優先給予財政扶持,優先解決項目用地。凡符合產業導向的“二次創業”工業項目,優先進園區,新建廠房按政府性投資標準交納工程報建費。縣里每年滾動扶植20家重點中小企業和民營科技型企業。積極引導創業成功人士富而思進,由非生產性領域向生產性領域“二次創業”,由自我積累發展向利用社會融資“二次創業”。關心幫助創業受挫者,堅定創業信心,增強創業能力,尋找創業門路,大膽進行“二次創業”。

2.鼓勵外出務工經商人員返鄉創業。對外出務工經商人員返鄉創辦企業,且固定資產投資額在200萬元以上的,除享受有關鼓勵創業的優惠政策外,其子女在高中教育階段,可在公辦學校免費自主擇校;投資興辦公益事業的投資額占項目總投資額50%以上的,可根據本人意愿為項目冠名。農民工回鄉從事個體經營,縣屬行政事業性收費全免,服務性收費按照公開、自愿的原則統一歸口收取。

3.支持農民大膽創業。鼓勵農民從事規模化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及流通經營。支持農民發展非農產業。積極發展和規范農民協會、行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等各類服務“三農”的社會中介組織,鼓勵其到民政或工商部門登記,不受注冊人數和注冊資本的限制。

4.幫助下崗失業人員自主創業。對持《再就業優惠證》人員從事個體經營的(除建筑業、娛樂業、銷售不動產、轉讓土地使用權、房屋中介、廣告業、桑拿、按摩、網吧、氧吧等國家限制的行業外),在規定限期和限額內依次扣減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個人所得稅,并免收屬于管理類、登記類和證照類的各項事業性收費。凡國有大中型企業通過主輔分離和輔業改制分流安置下崗失業人員興辦的經濟實體(國家限制的行業除外),經有關部門認定,稅務機關審核,享受相關稅收優惠政策。

5.廣泛動員全民創業。鼓勵公民以自然人身份申辦民營企業和作為出資人興辦中外合資、合作企業;鼓勵各類經營型、管理型人才創辦企業、經濟實體和社會中介組織;支持科技人員以各種形式創辦高新技術企業,從事科技成果轉化,或兼職從事科學研究,技術攻關和新產品開發;鼓勵留學歸國人才、大中專(含中職)畢業生、轉業退伍軍人和被征地農民充分利用扶持政策自主創業。支持城鄉居民廣辟創業門路,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通過創業實現致富愿望。激勵各級干部轉變作風,奮發進取,立足本職工作,服務全民創業。

二、放寬創業領域

6.全面拓寬準入領域。按照“非禁即許”的原則,放寬社會資本投資領域,允許社會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及其他行業和領域。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以獨資、合資、合作、聯營、項目融資等方式,參與經營性公益事業、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對于涉及國家壟斷資源開發利用、需要統一規劃布局的項目,政府在確定建設規劃方案后,可向社會公開招標選定項目業主。

7.降低企業準入門檻。在符合規劃、安全、環保、衛生、計生、消防等法律法規要求的前提下,創業者家庭住所、租賃用房等均可視為創業經營場所。除國家法律、行政法規設定的前置審批條件外,一律不得設定其他前置審批條件。建立企業預備期登記制度,對在申請設立非公司制企業過程中一般條件尚有欠缺,但在一年之內能夠予以完善的籌辦企業,可先行核發營業執照,實行預備期企業管理。公司注冊資本最低限額降至3萬元。注冊資本足額到位有困難的,可在向工商部門提交注冊資本分期繳付承諾書后,按照分期限出資原則設立。允許土地經營權、資源開采權、專利技術成果等通過評估認定作為注冊資本金,設立公司制企業。

8.簡化登記手續。推行工商獨任注冊制度,變更登記、備案、證照管理等有關工商登記申請,由經授權的工作人員依法獨立進行審查、受理和決定。個體工商戶登記權限下放基層工商所。提高工商登記時效,材料齊全且符合法定形式,個體工商登記手續應在3天內辦結,企業工商登記手續應在5天內辦結。

9.放寬項目審批管理限制。對于不使用政府投資建設的創業項目,嚴格依據《湖南省政府核準的企業投資項目目錄》,區別不同情況實行核準制和備案制;對于創業企業使用政府補助、轉貸、貼息投資建設的項目,只審批資金申請報告。項目的市場前景、經濟效益、資金來源和產品技術方案等均由企業自主決策、自擔風險,并依法辦理環境保護、土地使用、資源利用、安全生產、城市規劃等許可手續。

三、打造創業基地

10.加快工業園區建設。鼓勵多種渠道引入社會資本,有效利用現有存量土地和閑置場地、廠房等,因地制宜進行規劃、改造和再利用,建設各類創業載體。推進各類工業園區建設,出臺加快標準廠房建設的相關優惠措施,完善園區配套設施,開辟專門創業場所,建立下崗失業人員、大中專畢業生、轉業退伍軍人和農村勞動者等人群的初次創業基地,為各類創業主體提供科技研發、生產經營場地和相關配套服務,積極承接國際資本和沿海產業梯度轉移。

11.建設創業主題基地。今后三年,全縣將合理進行基地規劃,統籌安排產業布局,重點開發一條創業街、建設一個創業園、打造一個創業城。對入駐初創企業達到20家以上、創業場地面積占總建筑面積70%以上的中小企業創業基地,經認定后三年內按所繳地稅縣級部分的50%給予獎勵。對進入創業基地孵化成長的初創企業,在場地租金等方面給予適當補貼。扶持完善創業園內中小企業服務體系的建設,實行政務、信息咨詢、創業輔導、市場開拓等配套服務,降低創業成本和風險,提高創業成功率。按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三統一”的原則,發揮疊加效應,建立全面、客觀、真實、科學的評價機制,實現有限土地資源發揮最大效益。

四、強化創業舉措

12.創新金融支持政策。積極引入各類風險投資機構、創業投資機構和私募基金投資初創型中小企業。建立擔保機構和風險投資的風險補償機制,暢通風險投資退出機制,積極搭建銀企合作平臺,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積極指導和扶植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創業板和中小企業板上市。加大信貸支持,對用于支持初始企業創業新增貸款縣級財政給予一定獎勵。創新小額貸款擔保方式,下崗失業人員、殘疾人、復員轉業軍人、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大中專(含中職)畢業生、外出務工返鄉人員自主創業,均可享受小額貸款利率優惠政策。大力推進農民以流轉土地經營權入股經營和質押貸款,試行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質押貸款。

13.落實財稅扶持政策。縣財政每年安排不低于5000萬元設立創業扶持獎勵基金,并按經濟增長比例逐年遞增。創業扶持獎勵基金歸口財政部門管理,采取以獎、補助貼息、專項扶持等方式,用于支持初創型、中小型、微利型、科技型、就業型企業發展壯大。同時,縣級財政安排的工業、農業、商貿、科技等專項經費,應確保10%以上用于扶持初創企業。落實初創型微利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凡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吸納再就業人員的工業企業,可按所安置的再就業人數享受稅收優惠。

14.加大建設用地支持力度。積極探索適宜創業的用地方式,全力將全民創業用地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集鎮和村莊規劃,納入年度土地利用計劃,確保用地保障。所有國有建設土地均按工業用地基準價格進行掛牌。依據項目及土地現狀,政府對項目基礎設施給予大力支持。優先供應工業用地指標,并對工業用地進行適當補貼。凡獲得創業土地使用權的,可依法轉讓、抵押、出租、折價入股。凡用土地、房產、設備進行抵押貸款的,辦理抵押物登記手續發生的評估費、測繪費、工本費等相關費用,均可按物價局收費標準下限減半收取。探索創業用地新模式,在不改變土地性質的前提下,支持集體建設用地加快土地流轉用于創業。

15.建立民營企業“雙向”評價體系。著力發展民營經濟,成立民營企業專家組,組織引導企業家跨區域結對交流,開展部門評價企業、企業評價部門的雙向評價活動,把評價結果作為企業家政治安排和部門年度考核的重要考核依據,提升部門服務、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感。

16.大力推進村企對接。充分利用農村豐富資源,組織、引導和支持廣大民營企業家圍繞產業發展、連鎖經營、資源開發、基礎建設、勞力轉移等重點,按照互惠、互利、互贏的要求,找準雙方聯動和共建的結合點,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村企合作,實現村企之間的資源互動、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夯實富民基礎。

17.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進一步發揮縣中小企業擔保公司作用,簡化擔保程序,降低擔保門檻,減免擔保費用,對符合條件的工業企業實行“零擔保費”擔保,為創業者解決融資問題。鼓勵法人資本、民間個人資本和外商資本,按照國家法律和政策規定,投資設立商業性信用擔保機構和企業間互助擔保機構。對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和再擔保機構從事擔保業務的收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三年內免征營業稅。

18.實行勞動用工優惠政策。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各類自主創業實體吸納持《再就業優惠證》的人員就業,并簽訂一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的,可按實際招用人數在勞動合同簽訂的相應期限內給予崗位補貼。符合社會保險補貼要求的,可申請社會保險補貼。凡是就業困難人員被各類自主創業主體吸納就業,在享受原3年期限的就業再就業政策期滿后,繼續聘用或重新招工,均可享受新一輪就業再就業扶持政策。新開工企業安置本地農民、失地農民就業30人以上的,按200元/人給予用工崗前補貼。

19.完善住房保障和創業落戶政策。將解決外來創業人員住房問題納入“安居工程”保障范疇,家庭戶口遷入城區的外來務工人員符合條件的可享受經濟適用房政策。完善戶口遷移條件準入制和戶口登記制度,著力健全各項配套政策。

五、濃厚創業氛圍

20.開發創業人力資源。大力實施“211”工程,力爭五年內實現培訓創業人員2萬人、專業技術人才1千人、高級管理人才1百人,著力培育和引進創業人才特別是高層次、高技能、高素質人才,建設一支規模大、門類全、素質高的創業人才隊伍。加強職業教育和創業培訓,充分發揮縣級職教中心作用,重點發展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健全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網絡,整合教育、人事、勞動、農業等各類培訓資源,加強對城鄉勞動者的創業指導和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城鄉勞動者的創業和就業能力。加大創業培訓財政支持力度,增加政府對創業培訓的投入,對具有創業愿望和創業能力的持《再就業優惠證》的人員、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含城鎮復員轉業退役軍人、應屆高校畢業生)和本縣進城務工的農村勞動者提供一次性創業培訓補貼。創業培訓機構對培訓合格者,提供就業指導、項目開發、稅費減免、小額貸款和跟蹤服務等“一條龍”服務。實施新農村建設創業人才培訓工程,根據農戶的生產經營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和創業培訓相結合的課程,激發農民的創業意識,提升農民的創業能力,增加農戶收入,培育農村致富帶頭人。

21.成立創業服務機構。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服務的模式,成立縣創業服務中心,將創業服務延伸至社區和村,為各類創業主體提供創業培訓、小額貸款、稅費減免、政策咨詢、項目開發等“一站式”服務。設立創業服務網站,定期投資信息、市場行情、項目推介、技術進步、外經外貿和勞務供求等資訊。充分發揮“科教陽光”工程等各類服務平臺,在縣內各主要媒體、人力資源市場定期開設創業專欄,提供各類創業服務。鼓勵建立為各類創業主體服務的商會、協會和工會等自律性組織。加快發展法律援助、產權交易、信息咨詢、管理咨詢、人才培訓、知識產權等各類創業中介服務機構,引導社會專業服務機構為各類創業主體提供專業化服務。注重發揮各級工商聯、個私協、商會和行業協會的作用,健全不同創業群體服務體系。

22.完善創業保障機制。建立統一的創業保障體系,不論所有制形式和地域差別,創業者均可享受相應社會保障。擴大養老、失業、生育、醫療、工傷等社會保險覆蓋面,提高個體勞動者和私營、外資企業的參保率,完善靈活創業、就業人員的參保辦法和對高層次人才的補充社會保險。探索建立與現行養老保險制度相銜接的外來務工人員養老保險辦法,逐步將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范疇。加快建立知識產權創造、運用、管理和保護體系,加大維護創業者和企業合法的知識產權權益。加快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提高社會公共服務保障水平,著力解決創業者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健全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動態管理,切實解決創業者的后顧之憂。

23.提高政務服務效能。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著力解決政府部門職能交叉重疊、內設機構職能分散的問題。大力推行“一紙告知、即來即辦、一次辦結”,公開辦事制度,暢通創業申請審批“綠色通道”。按照“能免則免、能減則減、就低不就高”的原則,清理和規范行政收費項目。凡未經省級以上批準的行政事業性收費,任何單位不得收取。加快行政部門與協會脫鉤,嚴禁以各種名目亂收費或變相收費。提倡輕微違法行為首錯免罰,堅持“提醒在先、處罰在后”,任何執法部門不得“以罰代管、不教而罰”。加強對公共權力運用的制約和監督,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權原則上取標準下限。除涉及安全生產等重大問題,上下級部門不得重復進行例行檢查,各相關部門不得就同一事項分別進行檢查。檢查中涉及扣押、封庫、封帳等重大事項的,必須報經同級政府批準。加大對擾亂經濟秩序、破壞創業環境等違法犯罪行為的查處打擊力度,切實維護創業者和企業家的合法權益。

24.培育創業文化。創業是民生之本、發展之基。只有激發全社會的創業熱情,讓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才能不斷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率先基本實現全面小康;只有全縣上下的思想行動統一到干事創業上來,才能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為科學發展提供強大內在動力;只有把創業富民作為一項基礎工程來抓,才能凝聚強大的創造合力,在建設新城區、打造先導區建設中勇當領頭雁,擔當主力軍。以新一輪思想大解放為契機,大膽創新體制機制,培育創業主體,強化政策扶持,提升服務水平,優化發展環境,鼓勵百姓創家業,支持能人辦企業,引導干部干事業,使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活力競相迸發。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工具和手段,深入開展全民創業大宣傳、大發動,營造濃厚的全民創業氛圍。縣里每年公開評選和表彰一批創業先進典型,讓創業者政治上有榮譽、經濟上得實惠、社會上受尊重。加大先進典型宣傳推介力度,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使望城不僅成為創業者施展才華的廣闊舞臺,更成為創業者共享奮斗快樂的精神家園。廣泛開展創業競賽活動,迅速掀起全民創業熱潮,使尊重創業、推崇創業成為全社會的良好風尚,投身創業、艱苦創業成為勞動者的自覺追求,服務創業、支持創業成為各級各部門的共同責任,形成千軍萬馬闖市場、千辛萬苦謀創業、千家萬戶奔小康的生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