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配套與節水改造意見

時間:2022-03-29 11:26:00

導語:水庫配套與節水改造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庫配套與節水改造意見

一、充分認識小型水庫灌區渠道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建國以來,全市已建成小型水庫339座,其中小一型水庫69座,小二型水庫270座,蓄引提能力達到25796萬立方米,有效水量達到14987萬立方米,設計灌面61.24萬畝,有效灌面45.03萬畝。灌區涉及1248個村,7540個社,農業人口86.4萬人。2002年以來,在中央和省的支持下,我市大力開展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作,投入資金12568萬元,先后對180座次小型病險水庫進行除險加固整治,恢復蓄水908萬立方米,新增蓄水558萬立方米,今明兩年還將完成69座病險水庫和58座震損小型水庫的除險加固,全市小型水庫病險狀況將得到有效控制。充分發揮水庫工程效益,抓緊小型水庫渠道建設是解決灌區干旱缺水問題的現實選擇。

近年來,各級各部門為小型灌區渠道建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小型水庫灌區仍然存在渠系配套不完善、渠道襯砌率低、失修失管老化、土渠堵塞倒塌嚴重等問題,嚴重制約了水庫效益的發揮,農業用水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據調查,全市339座小型水庫渠道設計應配套2829公里,實有渠道1252公里(其中石渠616公里,占49%,土渠637公里,占51%),占應配套的66%,渠道完好率約40%;應防滲2634公里(其中風化石渠420公里),已防滲616公里,占應防滲的23%,小型水庫渠系水利用系數0.28左右。小型水庫旱澇保收面積僅22.78萬畝,占有效灌溉面積的51%。灌溉保證率低已成為制約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國家資金主要投向大中型灌區建設,小型灌區國家支持有限,但小型灌區覆蓋面廣,建設投入相對較少,農戶受益直接,加強小型灌區建設,充分發揮水庫灌溉效益,將極大改善當地農業基礎條件,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實施小型灌區渠道建設,大力發展節水農業,改善農業、農村基礎條件,是發展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必然要求,體現了統籌發展的基本內涵,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符合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要求,符合廣大農民群眾的迫切愿望,是惠民、利民的一項重大舉措。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快小型灌區渠道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把小型灌區渠道建設工作作為民生工程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抓緊抓好抓落實。

二、加快小型水庫灌區渠道建設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以提高水資源高效利用為核心,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為目標,充分發揮各級政府、受益農戶和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努力引導和促進小型水庫灌區渠道建設深入、持久、健康發展。

(二)任務目標:堅持“科學規劃、分步實施、因地制宜、統一標準”的原則,以解決農村生產生活用水困難為基本目標,以改善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條件為根本目的,組織發動群眾加快小型水庫灌區渠道建設,力爭5年新建小型水庫灌區渠道500公里(其中土渠防滲200公里),新增有效灌面15萬畝,恢復改善灌面20萬畝,總投資9000萬元。

(三)主要任務:2009年底前,新建小型水庫灌區渠道100公里(其中土渠防滲40公里),新增有效灌面3萬畝,恢復改善灌面4萬畝;通過5年艱苦努力,到2013年底新建小型水庫灌區渠道500公里(其中土渠防滲200公里),新增有效灌面15萬畝,恢復改善灌面20萬畝。

三、落實小型水庫灌區渠道建設的主要措施

(一)統籌規劃,分步實施

認真學習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抓好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抓好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從今年起,在全市開展小型水庫灌區渠道建設。各縣(區)要對小型水庫灌區現狀進行認真摸底調查,做到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先急后緩,分年度分步實施。

(二)加強技術服務,加大科技推廣力度

各縣區要編制印發《小型水庫灌區渠道工程建設與管理手冊》,指導工程建設管理。要建立嚴密的質量管理體系,統一工程建設的技術標準;要認真做好項目規劃和組織實施,確保工程質量和效益;要組建小型水庫灌區渠道工程建設指導隊伍,落實專業技術人員,深入工程建設第一線,加強技術培訓和指導,促進渠道工程高質量、高標準建設。要積極探索適合本灌區的工程建設類型,因地制宜地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節省工程投資,加大工程效益。

(三)多方籌資,加大投入

小型水庫灌區渠道建設是以公益性為主的農業基礎性設施建設。各縣(區)要在努力爭取中央和省上支持的前提下,按照“受益群眾是主體,多渠道支持”的原則,創新投入機制,多方籌措資金,切實加大小型水庫灌區渠道建設的投入力度。一是加大政府財政投入。各級政府要統籌協調,整合涉農項目資金投入小型水庫灌區渠道建設。要將小型灌區渠道建設與新農村建設,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小型水庫移民后扶、旱山村雨水集蓄、末級渠道配套、小型農田水利等工程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注重工程實效。市、縣(區)、鄉(鎮)三級要建立小型水庫灌區渠道建設專項補助資金,并納入財政預算,用于小型水庫灌區渠道工程建設補助。二是依法加強農業水費征收。水是商品,農業水費是經營性收費。農業水費是維系農田水利設施正常運行的主要經濟來源,各縣區要大力宣傳減輕農民負擔和生產性成本的區別,切實加強水費征收力度,并將農業水費收入用于灌區渠道配套與節水改造。三是動員灌區受益農戶籌資投勞。要按照“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根據灌區水源狀況、受益面積、灌溉方式等,通過“一事一議”等方式籌資投勞,充分調動農戶積極性。四是協調農村信用社、農發行等金融機構給予信貸支持。五是吸引社會投入。要通過市場運作等方法鼓勵社會各界參與小型水庫灌區渠道建設,廣泛吸引社會資金。要建立各級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聯系幫扶制度,出資幫助支持小型水庫灌區渠道建設。

(四)落實扶持,獎補到位

市本級財政2009年先安排100萬元,以后4年再根據財力增長逐年增加。市級資金按各縣(區)任務完成情況實行“以獎代補”(補助辦法由市水利農機局和市財政局另行制定)。對未完成任務的縣(區)不予補助。各縣(區)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獎勵補助辦法,確保資金足額到位。

(五)建立用水戶協會,落實管護責任

提倡農戶“自己事自己辦、自己工程自己管”,統一思想,采取措施,積極培育、支持農民用水戶協會建設。各有關部門要在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給予扶持。水利、發改、財政、民政、農業等有關部門應協調配合,共同做好農村水利工程群管組織體制改革工作。

農民用水戶協會要切實做好灌區農戶服務,組織用水戶積極參加渠道工程建設、改造和維護管理,做好農業水費的收取、解繳等工作,為當地農戶提供公平、優質、高效的灌排服務。

四、建立小型水庫灌區渠道建設的保障機制

(一)加強領導,加大宣傳

各級政府要將小型水庫灌區渠道建設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市成立由市領導和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的*市小型水庫灌區渠道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建設領導小組(另行發文),負責研究工程建設的方針、政策,審定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提出工作目標,協調處理重大問題,指導縣區完成建設任務。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水利農機局,負責承辦領導小組交辦事項,具體研究、指導、檢查、處理各種具體問題,并負責組織協調、情況分析反饋、工作檢查督促和總結等日常事務。各縣(區)應成立相應的工作機構,并及時有效開展工作。同時,各級宣傳、廣電、水利等部門和鄉鎮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新聞、會議等,加大宣傳力度,宣傳小型水庫灌區渠道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導農戶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樹立自己建設,自己管理維護、自己受益的觀念,積極開展小型水庫灌區渠道建設。

(二)落實建設責任

縣(區)政府是轄區小型水庫灌區渠道建設的責任主體,主要負責編制小型水庫灌區渠道建設總體規劃,分解落實目標任務,并積極爭取中央、省、市水利建設項目和資金,加大對小型水庫灌區渠道建設的投入;鄉(鎮)政府是轄區內小型水庫灌區渠道建設的實施主體,主要負責項目立項和申報,具體組織實施小型水庫灌區渠道建設,建立和完善小型水庫灌區渠道管護制度,組織群眾開展好“一事一議”投資投勞,調動社會各方投資水利建設的積極性。各級水利農機及發改、財政、國土、農業、農建等部門要根據職能職責承擔規劃制定、項目立項報批、土地調整、資金撥付及監管、技術指導等具體工作。各級各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確保工作的每個環節不出疏漏,每項決策和措施都落實到位。

(三)強化檢查督促

市財政、審計、監察等部門要加強工程建設資金檢查,確保補助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市水利農機局等部門和單位要組成聯合督查組對工作推進情況進行定期不定期的督查,除對工程進度、質量等情況進行一月一通報以外,要在電視臺、報紙、黨政網等各種主流媒體上開辟專欄,不定期報道工程進展情況。

(四)嚴格目標考核

市政府逐年分解小型水庫灌區渠道建設目標任務,將5年總目標和每年年度目標納入各級政府的綜合目標考核體系,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實行市對縣(區)、縣(區)對鄉(鎮)、鄉(鎮)對村社的三級量化考核。對完成目標好的縣(區)和部門進行表彰獎勵,對完不成目標任務的縣(區)和部門,給予一定的處罰。同時,將小型水庫灌區渠道建設完成情況納入干部政績考核范疇,并將考核結果運用于評先、晉級和提拔使用等多個方面,保證各項工作責任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