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局小春生產工作安排

時間:2022-01-18 11:43:00

導語:農業局小春生產工作安排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局小春生產工作安排

各鎮鄉(民族鄉)、涉農街道農業服務中心,委屬各單位:

為切實抓好晚秋和年小春生產,確保全年農業生產的全面豐收,現就年晚秋生產和年小春生產工作通知如下:

一、突出工作重點,狠抓晚秋生產

(一)發展思路。根據我區生態特點,本著“宜糧則糧、宜菜則菜”的原則,中、高山區域以種秋洋芋為主;在低海拔區域大力發展秋紅苕和稻草洋芋,適度發展再生高粱、秋玉米和早秋蔬菜;在海拔400米以下區域有水源保證且頭季病蟲較輕的稻田蓄留再生稻。

(二)晚秋生產計劃。晚秋糧食生產計劃面積25萬畝,其中秋洋芋15.5萬畝(稻草洋芋5萬畝);秋紅苕4.5萬畝;再生稻2.5萬畝;再生高粱、秋大豆等其它作物2.5萬畝。晚秋蔬菜計劃面積20萬畝。

(三)晚秋生產的主要技術措施

1.抓好當前工作,精心謀劃晚秋。

一是繼續做好惠農政策的落實和宣傳,進一步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二是備好再生稻預留面積的發苗肥和以稻飛虱、穗頸瘟和螟蟲為重點的病蟲害防治;三是秋洋芋種薯調運;四是盡早規劃落實晚秋面積,基礎條件好的地方要擴大推廣面積;基礎條件差的地方要增加技術含量,以提高晚秋產量。

2.推廣優良品種,適時早播早栽。

推廣使用高產優質良種,是提高晚秋產量和品質的基礎和保證,秋洋芋宜選用米拉、川芋4號、鄂馬鈴薯3號等脫毒良種。再生稻宜選用生育期較短、水源有保障且頭季病蟲較輕的品種和田塊蓄留再生稻。秋大豆宜選用浙春三號、一號或西豆三號。適時早播早栽是奪取晚秋生產產量和效益的關鍵,秋紅苕栽插最適期在8月底9月初,秋洋芋在9月上旬前播完,再生稻8月15日前蓄留最佳。秋黃瓜、秋番茄、秋辣椒、秋豇豆、秋萵筍、白玉春蘿卜、大白菜、早熟甘藍等晚秋蔬菜。

3.推廣集成技術,提高種植效益。

一是推廣無公害栽培技術。充分利用遮陽網、作物篙稈或樹枝,搭棚防暴雨或強光照,降低土壤濕度或光照強度,創造適宜作物生長的條件,保證晚秋作物正常播種、發芽、出苗,正常生長。二是推廣科學的配方施肥技術,以有機肥為主,氮、磷、鉀平衡配方施肥。三是推廣“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病蟲害防治技術,運用生物農藥防治病蟲害,降低農藥殘留量,確保質量安全。四是因地制宜將免耕栽培、精量藥劑播種、測土施肥等標準化栽培技術進行有機集成和推廣,提高產量和品質。

4.組織示范帶動,開展技術培訓。

繼續推進糧油綜合示范基地建設,在、、等地建立稻草覆蓋秋洋芋高產示范片1500畝;在、等地建立區級再生稻示范片500畝;在建立再生高粱高產示范片500畝;在高梁等地建立秋大豆示范片2000畝。各地在晚秋生產的關鍵環節,要結合農時,不失時機,充分利用科技趕場,現場展示、黑板報、宣傳欄等方式扎實開展技術培訓和指導,建立示范樣板和開展技術承包,努力提高晚秋生產技術入戶率,促進配套技術的全面到位。通過示范樣板的輻射帶動作用,將晚秋生產的科學實用技術推廣到千家萬戶。

二、及早謀劃,做好年小春生產備耕工作

(一)年小春生產的指導思想。穩定小麥播種面積,擴大經作種植面積;強化科技推廣,以年高產創建成果為基礎,大面積提高單產,增加效益;立足資源優勢,以市場為導向,以優質高效為目標,進一步調整和優化小春種植結構,提高我區小春生產水平。

(二)年小春生產的任務。全區小春糧食計劃播種面積50萬畝,其中:小麥16萬畝、洋芋24萬畝,豆類10萬畝。油菜12萬畝。

提高“冬閑田”利用水平,盡力擴大小春作物種植面積。中低山區域特別是萬忠公路沿線、萬云公路沿線要依托國家級龍頭企業“市魚泉榨菜有限公司”規模種植榨菜;中高山區域擴大小春蔬菜、豆類、綠肥、飼料等種植面積,進一步提高耕地復種指數,確保小春面積穩定。

(三)年小春生產的主要技術措施是:

1.改革耕作制度,優化區域布局。稻田耕制改革的重點,是對冬閑田集中并有一定水源保證的地區,要努力擴大開發利用,增種一季優質油菜、豆類與飼料綠肥等作物,普遍推行油稻、豆稻、飼稻、菜稻等一年二熟種植方式,溫光水資源較豐富的地方大力推廣油菜(胡豌豆、小麥或飼料綠肥)中稻再生稻等一年三熟種植方式;旱地耕制改革的重點是狠抓規范化中廂帶狀種植,實行麥玉苕、薯玉苕、麥豆苕、麥玉豆苕、麥花苕、豆玉苕、麥玉薯等種植方式,各鄉鎮要積極示范推廣稻草覆蓋春洋芋技術和全程地膜覆蓋春洋芋技術。口糧田建設的重點地區要擴大小麥、洋芋等作物面積,大力增加一年三熟的種植面積。

2.優化種植結構,發揮區域優勢。在品種上小麥要重點推廣優質中筋小麥和面包麥等,要增加優質、專用小麥比例,要努力推廣雙低油菜種植面積,大力發展優質胡豌豆和蔬菜型、加工型洋芋,增種飼料飼草綠肥以及其它短經作物,發展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

3.推廣免耕栽培,提升種植效益。免耕栽培技術是一項節本增效的輕簡栽培技術,經濟、生態、社會效益十分顯著,其重要技術內涵是開發秋冬農業資源,核心技術是免(少)耕。目前技術是成熟的,在核心片上是完全成功的。但由于示范規模小,集成的技術還不夠簡化,特別是沒與規模種植配套,農戶的增產增收效益沒有發揮出來。今年各鄉鎮要結合高產示范片建設,以開發利用冬閑田為重點,以培植規模種植大戶為基礎,主推免耕小麥、免耕油菜、免耕蔬菜和全年免耕技術模式,通過集約節本栽培技術的應用,使規模種植戶的小春生產效益有明顯提高,并形成經營方式+簡化技術相結合的小春免耕種植新模式。各鄉鎮要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點面結合、大力推進”的原則,找準主推模式,加大投入力度,擴大示范推廣規模,并積極探索其它高效模式和技術。

4.使用對路良種,提高作物產量。良種是增產增效的基礎。小麥要重點推廣川育16、渝麥10號、內麥9號、川麥39、川麥107、西南335、西南128等優質、專用、多抗小麥品種;油菜要重點推廣渝黃2號,油研7、10號,中雙7號,萬油雜1號,涪優3號等品種。洋芋主產區要大力推廣淀粉含量較高的鄂馬鈴薯3號、鄂馬鈴薯5號、脫毒米拉等脫毒良種。沿江河谷地區和近郊菜用洋芋主推渝馬鈴薯1號,搭配川薯4號、川薯56等早熟脫種;豌豆選擇秦選一號、中豌6號、食莢大菜豌等,葫豆選用成葫14、15號等。

5.狠抓病蟲防治,推廣集成技術。各鄉鎮在因地制宜將免耕栽培、精量藥劑播種、測土施肥等標準化栽培技術進行有機集成和推廣的同時,要重點加強對小春作物重大病蟲的監控,及早制定應急預案,搞好病蟲可視化預報,預警信息,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及新型藥械,分區域抓好油菜蚜蟲、菌核病、霜霉病,小麥蚜蟲、條銹病、赤霉病,洋芋晚疫病的預測預報,及時防控減輕危害。要繼續在小麥條銹病常發區集成推廣“抗病品種、粉銹寧藥劑拌種、生物多樣性控制和統防統治”配套防控技術,把條銹病的發生面積和危害控制到最低限度。同時要加強對肥料、農藥等投入品的質量監控,推廣高效、安全的施肥和施藥技術,實現節本增效。

三、年晚秋生產和年小春生產的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視,強化考核。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充分認識落實晚秋及年小春是全年糧食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確保農產品供給的有效途徑,是助推“500億”的重要措施;落實專人指導生產,實行分片包干責任制,狠抓關鍵措施的落實到位;切實做好宣傳發動、技術指導、農資監管等工作。各鄉鎮、街道要把發展晚秋和小春生產擺上重要的議事日程,明確主要領導和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工作職責,分階段明確任務,強化考核,建立激勵機制,加強督促檢查,抓好每一個環節的落實。

(二)支農政策,大力宣傳。近幾年來,中央財政逐年加大了對糧食生產的扶持力度,無論是對農民補貼、還是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安排,都在逐年增加。為了保護和提高農民的種糧積極性,確保年晚秋生產和年小春生產種植面積落實,調動農民和科技人員恢復發展晚秋和小春生產的積極性,希望各鄉鎮領導要重視直補工作的領導,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挖掘潛力,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

(三)合理規劃,科技助耕。各地要根據當地生產實際,因地制宜,合理規劃布局晚秋和小春糧油生產結構和品種。抓住各個關鍵季節,充分利用科技趕場、農網廣播、板報、明白紙等手段進行廣泛宣傳和技術培訓,廣大農技人員要深入田間地頭,切實搞好科技進村入戶,集成推廣高產高效綜合配套技術,展示高產潛力,并指導農民科學種田,培育一批種糧大戶和種田能手,幫助農民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單產和效益。

(四)精心謀劃,搞好服務。為了今年晚秋和明年小春生產取得最佳效益,各相關部門務必要改進工作方法,加強技術、物資、信息、流通等配套服務。一是各鄉鎮要及早做好良種、農藥、配方肥、農機、油料等農用物資的供應服務,加強市場監管,做到不斷檔脫銷,不隨意漲價,保證質量、滿足需求。二是廣泛收集市內外的市場供求動態,及時為農民提供可靠的市場供求信息,幫助農民、企業搞好產銷銜接,積極推進“訂單”農業,大力發展各種產銷協會、專業合作組織等,以產業化的方式推進主要農產品的商品生產基地建設,努力提高農民種植效益。三是采取多種形式,包括利用新聞媒體,及時糧食市場、政策、技術、品種信息,引導農民多種糧,種好糧。農技推廣部門在做好大面積生產技術服務的同時,要把工作重點轉移到促進糧油生產規模種植上來,充分發揮種植大戶的科技示范作用。

(五)強化監管,凈化市場。要加強對種子、肥料、農藥等投入品的質量監控,加大農資市場監管和執法力度,推廣安全的施肥施藥技術,依法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資坑農害農等違法行為,讓農民用上“放心種”、“放心藥”、“放心肥”,切實保護農民利益和確保糧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