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監局應急管理工作要點
時間:2022-05-13 10:27:50
導語:安監局應急管理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20年全市應急管理工作總體要求是: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關于應急管理重要論述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著力防風險、保穩定、建制度、補短板,堅決杜絕較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有效遏制一般事故,全力防范因自然災害導致的人員傷亡,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安全環境。
一、加強政治理論學習
1.深入學習貫徹關于應急管理重要論述。聯合黨委組織宣傳部門將關于應急管理重要論述納入各級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內容和市縣兩級黨校主體班干部教育培訓內容。將關于應急管理“三篇重要講話”作為全系統培訓的重點學習內容,分層級、分批次組織培訓,深刻領會防災減災救災“兩個堅持、三個轉變”、“對黨忠誠、紀律嚴明、赴湯蹈火、竭誠為民”訓詞總要求及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的精髓要義。圍繞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重點難點問題,善于從關于應急管理重要論述中把握原則、找準方向、明晰思路,深入一線實地調研,制定切實管用措施,積極推進應急管理事業改革發展。
二、完善應急管理機制
2.深化應急管理體制改革。對標省應急管理廳統一部署,準確把握“統”與“分”、“防”與“救”的關系,著力推進全市應急指揮體制、部門管理體制、安全監管和執法體制改革,充分發揮應急管理部門的綜合優勢和有關部門的專業優勢,實現全市應急管理的聯動聯通、信息共享,著力構建統一領導、權責一致、權威高效的應急能力體系。
3.健全風險防范化解機制。堅持源頭預防,從推動落實安全發展理念、健全應急管理責任制、深入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精準預警、精準搶險救援、精準恢復重建、精準監管執法,筑牢人民防線等各個環節,加快健全完善相關制度措施。全面實施安全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健全完善信息共享、會商研判、預報預警、聯合響應等工作機制,嚴防安全生產隱患和自然災害風險轉變為事故、災難。
4.健全應急聯動機制。加強部門之間協調聯動,建立高速公路、高鐵、機場應急通道,拓寬應急救援人員裝備物資快速運送保障渠道。建立完善軍地搶險救災協作機制,提升軍地聯合應對較大及以上突發事件能力。規范應急響應內部程序,完善應急處置內部流程,制定內部災害響應手冊,建立健全聯合會商、信息共享、部門聯動、軍地協同、專家輔助決策等工作機制,做到科學高效協同救援,實現內部運轉高效、外部銜接順暢。
5.健全災害事故調查評估機制。完善健全市、縣兩級生產安全事故調查機制,規范災害事故調查處理程序。加大與司法、法院、檢察協調力度,落實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嚴格事故責任追究,及時公布調查問責結果。建立健全災害事故整改評估考核機制,將調查評估結果納入地方和部門的年度考核。
三、強化安全生產監管
6.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將履行安全生產工作責任情況納入各級黨政領導干部述職內容,綜合運用約談通報、警示曝光、建議提醒、巡查考核等方式,推動黨委政府領導責任落實。充分發揮各專業委員會的作用,理清各行業領域安全監管責任邊界,推動部門監管責任落實。鞏固“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年”活動成果,繼續加強正面引導和執法,激發企業安全管理內生動力,推動企業主體責任落實。
7.堅持疫情防控與企業復工復產同步抓。認真落實國家應急管理部、省應急管理廳關于疫情防控期間應急管理工作的有關指示精神,在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便利。簡化企業復工復產審批程序,凡2019年度未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安全條件較好的生產經營單位,由企業主要負責人做出承諾,即可自行復工復產。省人民政府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期間,全面推行“三項崗位人員”網絡培訓,全面啟動網上線下行政許可申請。一級響應期間,有關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經營許可證和持有特種作業操作證到期的,證照的有效期順延至應急響應解除之日起后30天。全面發揮專家庫中專家的作用,對在企業生產安全風險評估、隱患排查等工作中,因企業現有技術力量不足的,可以由企業申請,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聘請專家庫中的專家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
8.深入開展安全生產集中整治。深入開展“春雷2020”安全生產專項行動,繼續深入推進安全生產隱患“大排查、大管控、大整治”集中行動。深化危險化學品安全綜合治理,部署開展危險化學品安全專項治理提升三年行動。開展煙花爆竹安全專項整治,抓好經營、儲存、運輸等環節安全監管。持續推進非煤礦山安全治理,加強尾礦庫安全隱患排查和汛期安全生產工作,開展地下礦山通風系統和運輸系統專項檢查。開展煤礦“一通三防”專項檢查和水害防治專項監管,確保不符合安全條件不生產。扎實開展馬路市場安全隱患整治,積極推進道路交通、水上交通領域和鐵路沿線安全整治及重點消防安全綜合治理、重點建筑工程安全綜合治理,統籌推進其他行業領域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治理。
9.持續推進本質安全建設。支持湘窖酒業等建成安全文化建設示范企業,以點帶面推進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全面推行“一會三卡”(班前會、隱患卡、動工卡、應急卡)制度,提升企業本質安全。全面推進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單位、煙花爆竹批發經營企業和規模以上工貿企業三級標準化建設,探索建立標準化建設與行政許可、行政執法掛鉤的激勵措施。積極推進落后小煤礦關閉退出工作。深入開展尾礦庫綜合治理,加大證照過期的礦山、資源枯竭的礦山、產能落后的礦山關閉退出力度。加大與工信部門的銜接力度,配合做好全市沿河沿江化工企業風險評估工作。
10.嚴格安全監管執法。繼續深入開展“強執法防事故”專項行動,推行以“三比三嚴”(比數量、比增量、比質量,嚴格程序、嚴格懲戒措施、嚴格自由裁量)為主要內容的執法質量考評,對各縣市區執法工作兩月一排名,兩月一通報。推行計劃執法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執法,落實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三項制度”,提高依法監管水平。推行縣市區交叉執法,堅決糾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糾的現象。
11.完善社會化風險防控制度。建立完善內部舉報人制度,落實舉報獎勵政策,筑牢人民防線。支持新聞媒體開展輿論監督,公開曝光違法違規典型案例。推動和督促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等高危企業規范提取安全生產費用。探索多渠道的巨災風險分散機制,全面推行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大力發展自然災害保險,強化災害事故預防和災后補償服務。
四、精準防控自然災害
12.推動自然災害防治責任落實。堅持分級負責、屬地管理原則,進一步明確應對自然災害的事權劃分,推動地方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強化災害風險意識,抓好災害風險管理。修訂完善市、縣兩級防汛抗旱和森林防滅火應急預案、森林火災責任追究辦法及森林防火重點鄉鎮管理辦法,形成“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的綜合防治責任體系。
13.全面加強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充分發揮減災委員會、防汛抗旱指揮部、森林防滅火指揮部、抗震救災指揮部等議事協調機構作用,加強各種自然災害管理過程的綜合協調,切實采取綜合防范措施,將常態減災作為基礎工作,堅持防災減災救災過程的有機統一,做到前后銜接、未雨綢繆、常抓不懈。充分發揮市提高自然災害防治能力聯席會議制度作用,督促指導各牽頭部門加快組織實施提高自然災害防治能力重點工程項目,全面提升全市自然災害防范標準和整體承災能力。研究制定《市區域性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辦法》,加快推進全市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臺站建設、省級防震減災科教基地建設。抓好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做好救災物資的管理工作,加強對救災款物的監管檢查。督促有關部門開展防汛抗旱、森林火災隱患排查,建設防汛、防滅火物資儲存點,采購更換一批防汛、防滅火物資。
五、提升應急救援能力
14. 規范應急值班值守。嚴格落實領導帶班、24小時值班值守規定,完善值班值守工作規程,規范突發事件信息報送處置工作流程。加強市縣鄉突發事件信息報送網絡建設,確保信息接報、上報、處置高效準確。
15.加強應急救援預案體系建設。加快組織修訂《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全市安全生產、自然災害類專項預案,加快推進應急預案體系建設,確保應急預案上下無縫銜接,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分層級分領域組織開展應急預案演練,針對演練中發現的問題查漏補缺,完善處置流程,強化應急措施,提高實戰能力。
16.推進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推進縣(市、區)建立專業森林消防隊伍和鄉鎮建立半專業森林消防隊伍。繼續堅持礦山救護支隊準軍事化管理,加強救援能力建設。建立覆蓋安全生產、綜合防災減災救災、應急救援等類型的專家庫,制定管理辦法,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充分發揮專家作用,為應對各類災害事故提供技術支撐。鼓勵和規范社會和企業應急力量建設,充分發揮社會救援力量的作用。三季度舉行全市“邵安-2020”應急救援綜合演練,全面加強應急救援能力建設。
六、夯實基層基礎工作
17.加強綜合風險監測預警能力建設。構建自然災害風險綜合研判系統,完善自然災害綜合監測預警制度,加強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會商研判。擴大安全風險監測預警系統覆蓋面,提高自然災害綜合監測預警精準度。依托農村“村村響”,發揮市縣鄉村四級聯動應急廣播系統作用,暢通預警預報渠道。加強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實現危化品企業重大危險源和煤礦、三等以上尾礦庫聯網監控。加快建設煙花爆竹風險防控與預警系統平臺。
18.抓好基層應急能力建設。出臺加強基層應急能力建設的實施辦法,推進“六有”(有班子、有機制、有預案、有隊伍、有物資、有培訓演練)鄉鎮(街道)應急管理能力標準化建設;推進“三有”(有場地設施、有裝備物資、有工作制度)行政村(社區)應急服務站建設。建立市縣鄉村四級災害信息員隊伍。持續推進安全生產示范鄉鎮創建和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創建。
19.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落實行政審批“三集中三到位”要求(指行政審批職能向一個科室集中、承擔審批職能的科室向行政服務中心集中、行政審批事項向電子政務平臺集中;事項進駐大廳到位,審批授權窗口到位,電子監察到位),推行應用行政許可網上辦理系統和“互聯網+政務服務”,實行“好差評”監督,推進許可事項“一窗”受理、“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做到“一次辦”“網上辦”。
20.加強科技和信息化建設。深入推進《省應急管理信息化發展規劃(2019-2022年)》實施,加快市、縣兩級應急指揮中心升級改造,加快應急管理綜合應用平臺、應急指揮系統、視頻調度系統改造,全面推進安全生產風險智能監測預警系統建設。
21.做好宣傳教育培訓工作。分批次組織市、縣兩級應急管理干部赴省輪訓,各縣(市、區)按照屬地管理原則抓好鄉鎮、村應急管理隊伍業務培訓。指導相關培訓機構完善網絡培訓機制,實現“三項崗位人員”遠程化網絡培訓。依托主流媒體、網站、官方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加大應急管理典型事跡人物宣傳力度,建立安全宣傳教育矩陣。加強輿情引導和監測分析,提高輿情應對能力和水平。組織開展“安全生產月”、“5.12防災減災日”、“6.16安全咨詢日”、“10.13國際減災日”、“119消防日”等集中宣傳活動,深入開展應急管理宣傳教育“七進”(進企業、進校園、進機關、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進公共場所)活動,全面推進創建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等示范創建活動,大力宣傳應急管理法律法規和防災減災知識,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安全防范意識。
七、打造一流干部隊伍
22.加強領導班子和隊伍能力建設。認真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始終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把學懂弄通做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終身課題,切實提高領導班子抓大事、謀全局、解難題能力。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主導權和主動權,層層壓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全面落實應急管理干部隊伍培訓規劃和培訓大綱要求,組織全系統干部學習應急管理知識,提高業務水平,提升整體素質。注重把年輕干部放到執法監管、防災抗災、事故調查、應急救援一線鍛煉,做到能講、能寫、能跑、能做,培養年輕干部獨立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開展應急救援技能比武競賽,加快提升應急救援隊伍應對全災種、實施大救援的能力。大力推進支部標準化建設和學習型創新型機關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堅持在急難險重任務中考察和檢驗黨員干部。
23.持續推進干部作風和黨風廉政建設。始終保持“枕戈待旦、雷厲風行、令行禁止、敢于勝利”的大應急狀態,進一步健全交接班等各項管理制度,打造準軍事化實戰型機關。扎實推進廉潔機關創建,全面筑牢風險防控體系,建立黨員干部廉政檔案,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一崗雙責”制度;深入開展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集中整治,堅持問題導向解決黨風問題,持之以恒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和省委、市委實施辦法,堅決糾“四風”、樹新風;全面開展崗位廉政風險點排查防控工作,切實加強對監管執法、資金分配、招標采購等領域的廉政監督;持續開展廉政警示教育,著力完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體系和工作機制。
- 上一篇:街道優化經濟環境工作匯報
- 下一篇:建筑工地專項檢查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