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師缺什么讀后感
時間:2022-10-15 11:56:00
導語:中國教師缺什么讀后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假期中,看了黃燕老師著的《中國教師缺什么》一書,頗有感觸。黃老師所說的中國教師缺乏尊重、寬容與平等這些愛的表示,缺乏為學生、為家長及教為學的服務意識,缺乏生命意識與等待意識,缺乏理想與激情,缺乏創造這些都說到點子上去了。同時黃老師也對中國教師的生存狀況提出了深深的擔憂,因為中國教師普遍缺乏關懷與健康的現狀,已經越來越嚴重地影響了教師的身心健康。再黃老師的著作中,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中國教師隊伍中存在的種種奇怪現象,也對如何做好一名教師作出了合理的期待與展望。
回顧自己十余年的教師生涯,感受最深的是越來越大的壓力。從初出茅廬干勁十足的熱血青年,到機械重復不思進取的教書匠只是彈指一揮間啊。隨之而來的是作為教師必備的種種優良品質的逐漸流失。回顧自己的歷程,感覺正像是黃老師所說的中國教師的縮影,中國的教師可不就都是這么一步一步過來的嗎?教師應該是愛的使者,教育應該是愛的事業,或許那不是太陽底下最崇高的一份事業,但絕對是最美好的一份事業。從事如此美好事業的教師應該擁有如花的笑顏,積極的心態,博愛的胸懷,應該滿懷激情與理想,應該成為學生創造力的源泉,可是為什么現實并沒有按照事情本來應有的狀態發展呢?為什么中國的教師一提起來就會給人一種病懨懨、冷漠、刻板、無笑無愛的形象呢?說實話,沒有人愿意自己變成這么一副模樣。一個人一旦處于這樣一種生存狀態之中,受到傷害最深的不會是別人,不會是學生,也不會是家長,只會是他自己,這就說明了為什么現在中國的教師健康狀況會越來越差的原因。
恐怕這些都是教師身負的壓力造成的。隨著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的教育體制改革也如火如荼地進行了。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到現在提倡綜合實驗活動、研究性學習和校本課程開發等新課程改革,教師們還未從一種改革中走出來,還未來得及適應又緊接著另一種改革,整天疲于奔命,而每一次改革的結果最終都要落到教師身上。別的不講,本來應該穩定的教材現在也不知改了多少次了,以致于鄞州區教材循環利用的好做法現在也無法做到。因此,雖然改革本身與加重教師負擔并沒有直接的必然聯系,但事實上的結果是教師的身心負擔越來越重。再加上歷史上我國一直宣揚教師是“紅燭”,是“春蠶”,是“園丁”,過分強調教師的社會價值與奉獻精神,忽視對教師的人本關懷的這一片面錯誤的觀點,否認了教師作為人的屬性,使得教師為了不辜負這些光榮稱號而不得不掩飾自己的喜怒哀樂,讓教師的利益在被侵害時也只能無奈地接受或沉默,也直接導致了教師人性的泯滅。教師不是神,也只是人,他們也有自己的生命價值與需要。另外一方面,隨著教改不斷深化導致的教師現實生存競爭危機的加劇,下崗、分流的危險也使不少教師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精神壓力,現實中以前一直引以為豪的教師職業的穩定感已不復存在。在這種種壓力下,一些教師的孤獨、無助、焦慮、自卑乃至絕望等不良心理油然而生。很難指望在教師這一群體處于如此一種心理狀態與身心壓力下,還能有花般笑容,還能有積極的心態,還能有博愛的胸懷,還能有激情與理想。一個人自己都不愛自己的生存狀態,他自己都不愛自己了,你怎么還能期待他去愛學生,怎么還能奢望尊重、寬容與平等呢?如此一來,所有的服務意識、生命意識與等待意識都成了一句空話。一個不被人關愛的人,怎么會去關愛別人呢?一個自己被苛求的人,怎么會對別人寬容呢?一個本身得不到平等與尊重的人,怎么會給予別人平等與尊重呢?一句話,一個自己得不到人文關懷的人,又怎能指望他能給予別人深切的人文關懷呢?
正如黃燕老師在本書中的落腳點歸于對教師本身健康和關懷的缺失一樣,我也認為只有給予教師本身良好的人文關懷,使之處于一種良好的穩定的生存狀態之中,才能釋放教師的全部生命與關懷,才會還教育以本來面目,才能讓我們的學生得到應有的關、尊重與寬容。最后只想再多說一句,教師不是神,他們只是跟社會上其他的人一樣的有血有肉的人。也千萬不要再把教師當作教育改革的對象了,他們不是地主、富農,他們也跟我們一樣,是革命階級的一部分,他們應該成為教育改革的主體,而不是客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