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報告提出“生態文明”理念的重大意義

時間:2022-10-17 03:53:00

導語:十七大報告提出“生態文明”理念的重大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十七大報告提出“生態文明”理念的重大意義

同志10月15日在代表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向十七大作報告時,提出了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其中,要"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被代表們認為有利于著力解決中國發展新階段面臨的一些突出問題。(10月16日新華社)

官方數據顯示,2006年中國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居世界第一,遠遠超過環境容量,全國七大水系監測斷面中62%受到污染,流經城市的河段90%受到污染。導致這樣嚴重的結果,是長期以來,GDP增長率是評價地方官員政績的一個不成文標準,導致一些地方為追求一時的經濟發展速度,不惜違背經濟規律。特別在經濟利益面前,一些地方的環保概念常常弱不禁風,甚至不堪一擊。于是,導致了這樣情形的出現:經濟建設取得了"輝煌成果",生態環境卻遭到嚴重破壞,可持續發展受到損害。

事實證明,單純的GDP增長指標確有問題,它沒有體現經濟增長過程中的環境損失和資源消耗成本,片面強調GDP增長會助長盲目消耗資源、破壞環境,造成社會失衡,反過來又使GDP的增長難以為繼。所以,以犧牲能源消耗、環境資源為代價,換取某種經濟增長,帶來的只是一時的經濟數字的增高,留下的卻是長遠的危害和隱患。我們只有把經濟發展與環境、資源保護以及人的全面發展結合起來,才能對生產要素產生最科學的集聚效應,并營造出源源不斷的發展后勁。

因此,十七大報告提出生態文明的理念,批判反思了人與自然關系中環境污染的代價,強調要建立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關系。要求全黨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的科學發展觀,不僅僅是一個指標性的問題,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糾正某些區域片面追求經濟增長、不利于長遠發展的錯誤執政理念。

據悉。為實現"十一五"環境保護規劃目標,國家將實施危險廢物處置、城市污水和垃圾處理等九大環境保護重點工程,未來5年全國環保總投入預計將達到1.3萬億元。這樣的目標設計,對于降低和杜絕環境污染有著舉足輕重的重大意義。當然,環境保護重點工程只是反映"生態文明"的一個方面,而要實現"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可再生能源比重顯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不僅需要我們的各級政府和官員形成良好的"環境政績觀",同時,還必須切實解決環境執法難題,構建起環境監管的長效機制。對于破壞環境的違法項目,都必須依法取締,因為,我們的大好河山再經不起"先污染,后治理"的折騰了。

今日中國已跨過了人均2010美元這個"經濟成長門檻",正邁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發展階段。在經濟有了一定能級和規模后,現代化建設更要突出可持續發展,強調社會公平。特別需要明確一種認識:社會層面的發展,其中包括人民生活質量、公共服務水平、民主法制建設、環境與資源保護等,都應成為對各級政府評價的重要內容。十七大報告提出生態文明的理念,就透射著這樣的內涵——不斷提高人的生活質量,建立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不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程漢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