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產業發展動員會講話
時間:2022-11-21 04:39:00
導語:農業產業發展動員會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今天我們召開第三屆全市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大會,目的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系統總結一年來特色產業開發取得的成效,表彰先進,交流經驗,分析存在的問題,安排部署明年的特色產業開發工作。剛才,5位同志分別代表發展特色產業的先進縣、先進鄉村做了大會發言,124個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受到表彰獎勵,他們是我市特色產業開發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干部群眾要以他們為榜樣,見賢思齊,奮勇爭先,努力開創我市特色產業發展的新局面。下面,我根據市委、市政府討論的意見,講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特色產業開發勢頭強勁
一年來,全市各級黨政組織和廣大干部群眾認真貫徹前兩屆特色產業發展大會精神,認真實施“十百千萬億”工程,不斷加大工作力度,落實工作措施,開展了扎扎實實、卓有成效的工作,農業特色產業的規模、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去年以來,全市新增特色產業基地面積130萬畝,特色產業總面積達到878萬畝,農民人均純收入中來自特色產業的收入比上年提高了8個百分點,占到總純收入的一半。全市特色產業的發展呈現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廣大干部群眾的積極性十分高漲
在發展特色產業的實踐中,廣大干部群眾的思想更加統一,認識更加明確,思維方式、思想方法發生了深刻的轉變,發展特色產業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各級黨委政府把特色產業開發作為順應天時地利、順應市場經濟規律、順應民心民意的惠農工程、發展工程,自覺用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指導農業和發展農業。按照“五個一”責任制的要求,全面落實了領導干部包抓產業責任制,17個優勢主導產業分別組建了由一名市級領導掛帥的工作班子,集中人力物力包抓產業發展。各縣(區)和優勢產業區域的鄉鎮,成立了相應機構和組織,明確了分工和職責。制訂下發了白龍江、白水江、嘉陵江、西漢水四個流域特色產業發展規劃,明確了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各產業開發領導小組成員經常深入基層調研,走村入戶,破解難題,活躍在田間地頭,全身心地投入指導、包抓、督促特色產業開發之中,為特色產業的發展盡了心、負了責、出了力、流了汗,涌現出了一批發展特色產業的先進縣區、鄉鎮、村社和優秀農業科技特派員。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廣大農民群眾的市場觀念、競爭意識明顯增強,應對市場風險的手段日益增多,開拓市場的本領日益提高,涌現出了一批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鄉村干部和能人大戶。他們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目標,以產業基地為基礎,創辦專合組織,領辦龍頭加工企業,注冊產品商標,申請原產地、無公害、綠色、有機產品等各項認證,參與市場競爭,積極聯系訂單,拓寬了特色產品銷售渠道,把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聯系起來,提高了經濟效益,切實增加了農民收入。
(二)發展速度明顯加快
一年來,圍繞“特色優勢產業最大化”的目標,加快了特色產業基地建設,新增核桃52萬畝、花椒37.81萬畝、中藥材12.05萬畝、油橄欖6.83萬畝,銀杏、茶葉、蠶桑、蘋果、蔬菜、烤煙、花卉等特色產業面積都完成或超額完成了預定目標,實現了較大發展。畜牧養殖業規模和效益同步提高,水產取得突破,養殖面積達到3萬畝。一大批專業鄉鎮、專業村和規模養殖、經營大戶已經形成和正在崛起,產業開發逐步向區域化、專業化、規模化邁進。
(三)產業化經營邁出新步伐
一年來,我們采取政府引導、企業投資、市場運作的方式,圍繞主導產業,培育建成了一批上聯市場,下聯基地的龍頭企業。甘肅獨一味生物制藥有限公司、隴南長城果汁飲料有限公司、宕昌縣合興中藥材開發公司、西和縣瑞雪洋芋精淀粉開發公司等一大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相繼建成或進行了改擴建。全市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達到5戶,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達到20戶。這些龍頭企業在帶動特色產業發展,推動技術進步和培育知名品牌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加快我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帶動特色產業發展的有生力量。在扶持發展加工龍頭企業的同時,我們始終把建立健全特色農產品市場體系作為農業特色產業開發的關鍵環節來抓,建設銷售市場,扶持運銷大戶。全市農產品專業市場達到17個,農產品銷售市場163個,以武都馬街花椒市場、成縣小川核桃市場、禮縣永興蘋果市場等一批專業市場為主的農產品批發市場網絡基本形成。同時,我們把特色農產品注冊認證作為增強市場競爭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不斷強化品牌意識、市場意識、競爭意識,開展品牌宣傳,重視扶持培育,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規模和知名度的農產品品牌。目前,全市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34個、144.3萬畝,認定無公害畜禽43萬頭(只);無公害農產品認證26個;綠色食品認證基地11個;有機食品認證2個基地、810畝;禮縣大黃、西和半夏、文縣黨參、宕昌當歸、兩當狼牙蜜等先后獲得地理標志產品或gap認證。農產品注冊商標126個,全市獲甘肅名牌農產品企業4個,隴南名牌產品企業13個,注冊認證工作走在全省各市州前列。一年來,我們先后組團參加了第四屆農博會、中國蘭州茶葉博覽會、第五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和第十四屆楊凌農高會等節會,我市茶葉、油橄欖等16個特色農產品獲得后稷獎。我們相繼舉辦了第二屆隴上江南冬播露地蔬菜博覽會、隴上江南明前茶鑒品會等大型節會。我市各縣區和一批企業先后與外地經銷企業簽訂了茶葉、蔬菜、中藥材等特色農產品經銷合同。這些節會的參與和舉辦,有力地推介和宣傳了隴南特色農產品,提高了特色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擴大了隴南特色產業知名度,隴南的特色農產品在全省有了地位,在全國有了一定的影響。
(四)農業科技水平有新提高
按照“五個千人(戶)到村”的要求,全市創辦農民科技學校962所,科技特派員服務到村1277人,干部幫助指導到村762人,培養科技能人1163人,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組織683個。全膜雙壟溝播技術、高壟栽培、測土配方施肥、間作套種、水庫網箱養魚等一批新技術得到了廣泛推廣應用。通過實施“五個千人(戶)到村”工程,既為廣大農業科技人員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平臺,又讓更多的農民群眾認識到科技是增產、提質、增效的第一推動力,充分發揮了科技在產業開發中的示范、引導和帶動作用,科技越來越成為推動特色產業發展和農村經濟繁榮的現實生產力。在前不久由國家科技部等17個部委舉辦的第十五屆楊凌農業高科技博覽會上,我市設立隴南展館和隴南特色產品銷售館,全方位展示了特色產業開發的成效,受到大會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有23個產品再次獲得后稷獎,3個產品獲得后稷特別獎,隴南市展團獲得優秀展示獎、優秀組織獎、優秀成交獎。市縣兩級還組織大批干部、企業管理人員、農業科技人員、種植業大戶參展參會,開闊了眼界,增強了科技意識,并達成了一大批引進新品種新技術的協議,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五)促農增收效果明顯
特色產業的發展有力地促進了農民收入持續穩定的增加,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600元,同比增長9.3%,增速位列全省第二。全市特色產業總產值達到26.5億元,今年預計可達到30億元,提前兩年實現特色產業產值30億元的目標,農民人均特色產業收入達到當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的一半。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市農業特色產業的發展還面臨著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部分縣區和鄉鎮發展特色產業的認識還不完全到位,重視程度不夠,結構調整力度不大。一些氣候資源相對較好的區域,特色產業開發還沒有破題,還存在空白點,優勢主導產業全覆蓋、最大化的目標還沒有落實到村到戶。二是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產業鏈條短,帶動農戶效果不顯著,特別是核桃、花椒、中藥材、蔬菜等優勢主導產業的龍頭企業建設明顯滯后,影響了農產品的加工轉化率和附加值的提高。三是注冊認證及獲獎的農產品數量不少,但運用這些成果擴大宣傳和影響力,打造知名品牌方面還做得很不夠,真正在全國全省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名牌產品還比較少。四是銷售手段比較落后,運用現代傳媒和技術進行網上營銷、網上訂單等幾乎還是空白。大宗農產品,如蔬菜等銷售不暢的問題時有發生,直接影響特色產業效益的提高。所有這些都是新時期、新階段面臨的新問題,務必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認真研究,全面分析,采取有效措施,著力加以解決。
二、明年發展的目標和主要任務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從全局和戰略高度,認真分析研究了我國農業農村工作的形勢,做出了《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不僅對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土地制度、農業保護制度等一系列重大制度改革,提出了基本原則、指導思想和工作任務,而且對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建立現代農業等一系列事關農業發展全局的工作做出了安排部署,為今后農村改革指明了方向,也為我們發展特色產業注入了強大的動力。近年來,我市農業特色產業發展的實踐和取得的顯著成效充分證明,我們提出發展特色產業的基本思路、目標任務和發展措施完全符合隴南實際,完全符合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的要求。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抓住目前良好的發展勢頭和機遇,一鼓作氣,乘勢而上,再掀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新高潮。
今后農業特色產業發展的總體目標是:一是特色產業規模要做到最大化。核桃、花椒、中藥材、蔬菜、油橄欖、茶葉等全市一品、數縣一品的優勢主導產業明年要實現適生區全覆蓋和基地規模最大化。區域性、獨一性產業要加快發展步伐,盡快形成產業規模。二是農產品加工水平要有大提高。農產品精深加工比重明顯增加,產業鏈條明顯延長,產品附加值明顯提高,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農產品加工率達到50%以上。三是農產品知名品牌的打造要有新突破。廣泛采用國際國內先進標準,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科技水平顯著提高。培育一大批優質、高效、安全、生態名牌產品,省級以上龍頭企業食品類產品達到無公害和綠色標準。四是市場營銷能力要有大提升。進一步扶持發展一批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中介服務組織,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和經營機制,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訂單農業、網上銷售等新型農產品營銷取得突破。大批農戶進入農業產業化經營領域,農戶來自產業化經營的收入明顯增加。
為實現上述目標,必須統籌規劃,抓住關鍵,突出重點,切實做好以下工作:
(一)努力實現特色產業規模效益最大化的目標
要緊緊圍繞特色產業規模效益最大化、土地綜合利用效益最大化的要求,繼續大力實施“十百千萬億”工程,做大特色產業規模,核桃、花椒、中藥材、蔬菜等主導產業要在實現適宜區全覆蓋,油橄欖、銀杏、食用菌、經濟林果、花卉以及區域性特色產業要加快發展步伐,盡快形成規模。要因地制宜,發展桔子、枇杷、櫻桃、石榴等區域性、獨一性的特色產業,使之成為農民增收的新途徑。要圍繞農民增收這一目標,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白龍江、白水江川壩河谷地帶要建成萬元田示范區,西漢水流域要成為特色產業發展的金腰帶和新的增長點,嘉陵江流域要建成優質高效特色產業示范區,禮縣下四區、武都洛塘片、康縣大南峪、寺臺片、西和縣曬經片、徽成盆地等光熱水資源豐富的區域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適宜種什么就種什么,什么效益高就種什么。通過幾年的努力走出一條依靠結構調整,發展特色產業使農民增收的新路子。
(二)繼續做大做強龍頭企業
做大做強龍頭企業,既是特色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廣大農民群眾的熱切盼望。各級政府要把加強龍頭企業建設作為發展特色產業的突破口和關鍵點來抓。要圍繞優勢主導產業和主導產品,按照“扶優、扶大、扶強”的原則,培育壯大一批起點高、規模大、覆蓋面廣、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一是把現有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對已經建成的具有一定輻射帶動能力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在國家法規許可的范圍內給予最大的優惠,幫助企業解決土地征用、融資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扶持龍頭企業的發展。引導龍頭企業通過資產重組、相互參股、聯合經營、實施兼并等多種方式,促進規模化、集團化發展,真正建立一批實力強、輻射帶動作用大、市場占有率高的龍頭企業。二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充分利用當前全國經濟轉型和產業梯度轉移的有利時機,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國內外投資者到隴南興辦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對已經簽訂協議合同和正在建設的企業,要加強跟蹤服務,提高資金到位率、開工率和建設速度,力爭新建成不少于20個龍頭企業。三是在主導產業實現突破。要針對我市目前核桃、花椒、中藥材、蔬菜等主導產業基地規模不斷擴大,但深加工嚴重滯后的突出問題,確定主抓領導和責任部門,組織專門力量,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加快建設步伐,力爭明年取得突破性進展。
(三)著力打造隴南農特產品知名品牌
品牌是農產品進入市場的通行證,打造知名品牌是提高特色產業效益的必然要求。要進一步抓好農產品“一注冊三認證”工作。農牧、工商、質檢等部門要積極配合,明年新增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產品認證、綠色食品認證、有機食品認證等不少于50項。到2012年,無公害產地認定規模占種植總規模的50%以上,無公害農產品、綠色和有機食品認證數量分別占農產品認證數量的30%、10%和5%以上,特色優勢中藥材都要實現gap認證。其次要抓好品牌建設。目前,我市僅有4個甘肅名牌產品,還沒有一個中國名牌農產品,許多農產品因為沒有品牌和商標不能進入超市,影響了農產品銷售和農民收入的增加。要進一步加大力度,狠抓商標注冊和品牌申報、包裝、宣傳,并積極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通過技改擴能、更新設備,提高質量,爭創品牌,在每個主導產業中都有幾個在省內省外叫得響的名牌產品,用知名品牌打天下,闖市場,努力提升特色產業的質量和效益。
(四)進一步培育完善流通體系
要充分發揮政府的職能作用,加大市場建設力度,規范市場秩序,暢通銷售渠道,把更多的農特產品銷出去,確保農民從特色產業發展中獲得豐厚的收益。要辦好已有的農產品專業批零市場,優化內外結構,提升水平,引導其上規模、上檔次,向多功能發展,擴大其吸附力和輻射力;要圍繞區域性的大宗農產品,發展特色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支持和鼓勵各類投資主體興辦一些規模大、檔次高的綜合批發市場。要著力培養擴大農產品購銷隊伍,大力培養農村經紀人,讓他們引領農民有組織地進入市場。要積極培育大型流通龍頭企業,加快農村流通服務業的發展,擴大農產品銷售,提高農產品競爭力。要積極舉辦和參加各類展銷會、交易會、洽談會等節會,尋求合作,宣傳和推介產品,提高我市農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為產品銷售積極開拓市場。今年的冬季露地蔬菜博覽會和油橄欖展示會,要在蘭州如期舉辦,形式上展銷結合,以銷為主,探索建立長久的供銷合作關系。通過節會的舉辦和參與,把隴南的農特產品推向全省,推向全國。
(五)努力提高特色產業的科技含量
科技是推動特色產業發展的強大動力,也是提高特色產業質量效益的有力保證。要大力發展農業科技,鼓勵和支持龍頭企業自建研發機構,或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開展聯合攻關,重點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新產品、新技術,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要加強科技交流與合作,注重先進技術的引進和轉化。要加強與省內外農業技術服務部門的合作,應用好他們的成功技術和措施。要辦好特色產業研究院,整合科研力量,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擔任科技顧問,開展聯合攻關,著力解決特色產業發展中的重大科技難題。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民的科技培訓力度,增強針對性,擴大覆蓋面,增強實效性,努力實現戶戶都有科技明白人,村村都有科技能人和示范戶,每個產業都有一批科技骨干,用現代科技改造提升特色產業,增強其發展實力和后勁。
三、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和工作推進力度
(一)加強組織領導
在隴南,解決“三農”問題的核心是增加農民收入,發展特色產業是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途徑。抓特色產業就是抓增收,就是抓“三農”,就是抓發展。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把加快培育特色產業作為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解決“三農”問題、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工作,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區的一把手要親自安排、親自部署、親自督促,分管領導要全力以赴,狠抓落實。市縣兩級農業部門要撲下身子,深入一線,進行面對面的工作指導和督促檢查,把發展特色產業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鄉鎮是發展特色產業最直接的組織者和工作推動者,要從各自的實際出發,進一步理清優勢劣勢,明確工作思路,細化工作措施,著力解決農民在發展特色產業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總結推廣典型經驗,把發展特色產業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鄉村兩級干部在發展特色產業方面擔負著重要的職責,要勤于學習,躬身實踐,努力成為發展特色產業的行家里手,提高帶領群眾發展特色產業的能力和水平。要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對發展特色產業工作實行嚴格的目標管理,各項指標分解量化,責任到部門到人,實行一年一次特色產業發展大會,一年一考核,嚴格兌現獎罰政策。要從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三農”、支持特色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組織部門要夯實農村基層組織基礎,建設能夠帶領農民發展特色產業的強有力領導班子;宣傳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為特色產業發展創造輿論環境;政法部門要嚴厲打擊各類犯罪,為特色產業發展保駕護航;統戰部門要高度關注和大力扶持民族鄉村的特色產業發展。政府各部門、群眾團體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為特色產業發展提供項目、資金、人才、技術等方面的支持,形成發展特色產業的強大合力。
(二)千方百計增加投入
要緊緊抓住中央出臺《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和進一步加大強農、惠農力度的機遇,積極論證申報特色產業發展的各類項目,爭取國家、省上有更多更大的投入,市縣兩級要隨著財力的增長,不斷增加對農業的投入,設立特色產業發展基金,多方籌措資金,支持特色產業發展。要積極啟動民間資本,吸引多元主體投資特色產業基地建設、龍頭企業建設和營銷網絡建設,以大投入帶動大發展。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要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黨和政府的各項強農、惠農政策,讓政策轉化為加快特色產業發展的現實生產力。金融部門特別是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和農村信用社,要從落實中央《決定》精神,積極服務“三農”和支持地方經濟建設的大局出發,對符合信貸條件的產業化龍頭企業、產業基地和專業大戶優先提供信貸,用好政策,減化手續,激發活力,逐步解決企業貸款難的問題,緩解其資金短缺的“瓶頸”。要落實中央支持農村基層農業科技服務推廣機構深化改革的各項政策,穩定隊伍,理順關系,增加投入,創新體制機制,增強發展活力,努力建立適應特色產業發展需要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努力提高科技對特色產業發展的貢獻率,提升特色產業的品質。
(四)創新體制機制
加速推進農業產業化必須在創新體制機制方面下功夫。在穩定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前提下,堅持依法、自愿、有償原則,鼓勵農民以出租、轉讓、入股等方式流轉土地經營權。支持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建立以土地入股的合作經濟組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全面做好林權制度改革工作,明晰產權,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保障收益權,通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使全市現有的1100多萬畝集體林地成為特色產業發展新的增長點。按照城鄉一體化的新要求,完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的一系列政策規章,促進勞動力的合理流動和城市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加大對農民的科技培訓力度,實施綠色證書培訓、青年農民創業培訓、農民實用技術培訓等工程,培養一支農村經營人才、鄉土實用技術人才隊伍,造就一大批有技術、懂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農民。
同志們,發展特色產業是我們認準了的路,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下去,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我們一定要有一種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繼續發揚“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肅精神,大力弘揚在抗震救災中形成的不畏艱險、迎難而上,不等不靠、以干克難,堅韌不拔、百折不撓,萬眾一心、和衷共濟,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隴南精神,細化目標任務,強化工作措施,靠實工作責任,加大工作力度,抓好工作落實,努力實現特色產業規模效益最大化,土地綜合開發利用效益最大化,用特色產業發展的效益造福隴南人民,為早日實現富民強市的目標而努力奮斗。
- 上一篇:公司清產核資監察總結
- 下一篇:醫院創優動員大會講話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