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領導在農民教育培訓經驗交流會上的發言
時間:2022-02-17 11:30:00
導語:市委領導在農民教育培訓經驗交流會上的發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農民教育培訓“學用結合”經驗交流會,主要任務是總結上半年工作情況,部署后幾個月工作,采取有力措施,把“學用結合”引向深入,把培訓的技術轉化為先進的生產力,從而促進農民增收。等下還有4個單位作典型發言,萬發副市長還將作重要講話。下面,我根據市農民教育培訓領導小組研究的意見,講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今年來的工作回顧
今年來,我市各級各部門以新農村建設“八個一示范工程”為抓手,組織開展多層次、多方式、大規模的農民教育培訓,1-7月,全市共培訓農民96928人,其中培訓農村帶頭人63期、4943人;開展農勞轉移培訓32727人,“陽光工程”培訓930人。
1.運行體系逐步完善,統籌協調力度加大。今年來,各地黨委、政府相繼按照常發[]5號文件精神,比照市里的模式相繼建立和先后調整了農民教育培訓領導小組。柳葉湖今年出臺了文件,成立了領導小組;鼎城區調整成立了以區委副書記為組長,人大副主任、政府副區長為副組長的領導小組。臨澧、澧縣成立了由常委副縣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桃源、澧縣、石門等地的部門、鄉鎮領導體系健全。各縣(市)區領導小組做到了每半年調度1-2次。石門縣委副書記劉瓊每月調度一次,研究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各地將工作完成情況納入了對縣直和鄉鎮的年度崗位目標考核。石門縣印發了《2010年農民教育培訓規劃》、《2010年農民教育培訓目標管理考核辦法》和《關于在全縣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的方案》三個文件。漢壽等地建立健全各項培訓制度,即學員考勤制度、計劃上報制度、月報統計制度、信息上報制度、督查考核制度以及培訓獎懲制度等。市里以職業技術學院為全市培訓基地,各區縣(市)確立了以農廣校、黨校、農職中為農民教育培訓基地30多個,還將10多所民辦學校也納入了農民教育培訓網點。目前,全市所有鄉鎮和39以上的村都建成了培訓陣地。全市有專職教師456人、兼職教員958名、鄉土專家980名。
2.籌資力度逐步加強,培訓經費有所增加。各縣(市)區政府在資金困難的情況下,預算安排農民教育培訓經費300萬元。其中石門縣120萬、鼎城區35萬、臨澧縣30萬、武陵區30萬、安鄉縣26.5萬、澧縣23萬。其中各縣(市)區預算安排了工作經費,鼎城區15萬元,澧縣13萬元,石門縣12萬元,武陵、漢壽、桃源、臨澧預算安排工作經費各10萬元。全市項目資金用于農民教育培訓3216.46萬元,其中最多的還是農勞轉移的資金1433萬元。市直各成員單位按要求安排了農民教育培訓專項經費,專款專用。各縣(市)區的有關單位積極向上爭取農民教育培訓項目,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陽光工程”、移民后期扶持、農業綜合開發、扶貧開發等項目培訓經費2916萬元。各縣(市)區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社會企業等安排、贊助近1000萬元資金參與培訓。
3.培訓活動開展經常,質量效益逐步提高。上半年,市里特意從北京請來中國社會科學院張曉山在芷園賓館主講《更新領導觀念,改善和創新領導農村經濟的方法》培訓報告會。張曉山利用空隙時間在常深入桃源縣、澧縣、津市調研。為主動適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生產變化需求,各縣(市)區和市直單位把農民教育培訓重點放在主導產業或新型產業發展上。如在職業技術學院,市農教辦舉辦的青年農民創業人才培訓;和市農業局組織的高效農業、柑桔高產栽培技術、農村帶頭人(經紀人)、柑桔標準園建設培訓;和市畜牧獸醫水產局組織的畜禽健康養殖技術、水產健康養殖技術、蛋雞標準化規模養殖技術培訓;和市供銷社組織的現代物流管理培訓;和市婦聯組織的女種植大戶培訓;和市農經局組織的第三期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定代表人培訓;和市鄉鎮企業局組織的休閑農業企業培訓;和市水利局舉辦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經營業主培訓等。柳葉湖主要抓“八個一”工程培訓,其中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片、萬畝水稻高產示范片、健康養殖小區、休閑農莊建設、全程機械化操作示范片等示范點上行動快,起點高,有看點。馬巷子村和靳家灣村的菜農通過學習和實地參觀蔬菜生產正在向專業化、無公害化方向發展。該地和市農機化局合作主辦2期插秧機現場演示觀摩和水稻育插秧技術培訓班,每次100人,當場購插秧機5臺。武陵區深入田間地頭,把重點放在無公害蔬菜的標準化生產和美國新型蔬菜大棚生產等方面的技術培訓,培訓菜農400多人。這些培訓有力地推動了我市農村產業發展。為了幫助農民增加勞務收入,各縣(市)區和市直單位采取“訂單培訓、定向輸出”、“就近培訓,就地轉移”等模式,大力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增加了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900元以上。
二、突出“學用結合”,農民教育培訓力推新亮點
為把農民教育培訓的現代技術轉化為先進的生產力,從而促進農民增收。我市大力推進“學用結合”活動,涌現出16000多個“學以致用”先進單位和個人。今天推介的100個“學用結合”典型,是這一大批先進中的代表。近年,我市“學用結合”活動的主要成效及特點表現在6個方面。
1.學用結合”的扶助機制進行引導。一方面,從國家實施中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工作以來,我們建立健全了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制定了《國家助學金管理實施細則》,使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能夠上得起學、接受教育。僅秋季享受國助的有:安鄉107人,鼎城207人,武陵59人,臨澧76人,5個月就有33.68萬元。近3年來全市共發放國家助學金近200多萬元。僅今年,全市有1000多名農村特困家庭子女進入定點機構接受為期一年的技能培訓,每位學員得到1500-4500元的培訓補貼。另一方面,各級農民教育辦公室加強與財政、工商、稅務、銀行等有關部門合作,共同落實各項“學用結合”創業扶持政策,為“學用結合”的創業者打造創業綠色通道。澧縣在參加創業培訓的人員中,對172個培訓對象進行了小額貼息貸款扶持,貸款總金額1376萬元。鼎城區采取勞動模范、種養能手、技術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三直接”培訓方式進行現場指導,完成優質稻栽培技術、辣椒栽培技術、蔬菜栽培技術、鄉風文明講座等培訓28期,培訓12400人次,落實各種“學用結合”創業補貼2100萬元。津市在關橋村建立農民工培訓基地,確保80以上就業率,并切實做好就業跟蹤服務,建立完善臺帳管理制度,將基地建成為企業服務、為群眾服務平臺,上半年為婁星紡織定向培訓技術工人達100多人次。
2.借助“學用結合”的“雙師型”老師進行指導。理論型和實踐型的“雙師型”老師、專家結合生產實際教學,做到把握時代性、增強針對性、突出實用性。各類職業學校、涉農培訓機構以及用人單位積極主動地抓農民教育,促進“學用結合”。如漢壽縣的廣源麻業、泰鑫麻業、鑫源紡織有限公司等均采取辦短期培訓班、以師帶徒等形式,培訓農民工1800多人,現已全部在廠就業。津市舉辦返鄉農民工創業培訓班,培訓農民工1967人,為350人核發了職業資格證書,幫助417名返鄉農民就近就業,還幫助李寧等參訓學員完成了創業可行性論證和創業期聘請有關專家,對學員“學用結合”創辦的企業進行診斷、指導其健康發展。
3.要根據不同群體的差異性,實行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因需施教,較好滿足農民的參訓需求,培訓服務不斷完善。一方面,要結合實踐,通過理論知識講授、案例分析和參觀考察等形式,讓學員掌握以創辦農業企業為主要內容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要開設工商、稅務、市場營銷、財務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講座,培養學員的創業意識,引導學員搜集市場信息,推薦與當地產業相適應的投資項目,幫助完成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較強的創業計劃。
4.要樹立“學用結合”的榜樣和典型,帶動提高農民的就業技能和創業意識。為服務當地縣域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學員“學用結合”,各地要圍繞農業和農村服務業、農產品加工等涉農工業、農村特色二三產業、農民創業、農村帶頭人等從業人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同時面向有外出就業意愿的農民和返鄉農民工開展轉移就業技能培訓,樹立“學用結合”的榜樣和典型,帶動提高農民的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意識和能力。
5.要加強對“學用結合”工作的管理,建立以促進就業和促進增收為目標的農民培訓績效評價體系。一是不斷完善督導檢查考核機制。為了加強對“學用結合”工作的管理,各地各部門要不斷完善督導檢查考核機制,明顯提高農民教育培訓在部門工作和新農村建設年度目標管理考核中所占比分。二是建立嚴格的臺賬管理制度。各地各部門不斷規范和完善“學用結合”的臺賬管理制度,盡量避免重復培訓,同時作為檢查培訓質量和轉移效果的重要依據。在調研過程中農業部門“陽光工程”的電腦軟件臺帳管理,值得借鑒和學習。三是建立以促進就業和促進增收為目標的農民培訓績效評價體系。以責任制考核為中心,對農民培訓的各類培訓機構及其培訓的過程進行綜合評價,并及時向社會公布,不斷提高農民教育培訓“學用結合”的質量和效果。
6.要選出“學用標兵”,大力表彰獎勵和推介“學用結合”的先進典型。市農民教育培訓領導小組要在這批先進典型中,評選出100名“學用標兵”,大力表彰。要通過各種新聞媒體大力宣傳推介學用結合的先進典型的優秀事跡。
當前,我市整個農民教育培訓工作還存在一定不足。一是思想認識不高。一些部門認為農民教育培訓好說不好做。農民在年齡結構、文化層次、內容需求等方面差異大,培訓指標難以量化,培訓直接效果不明顯,認為抓與不抓區別不大。因而,重項目投入,忽視農民教育培訓的現象依然存在。二是統籌協調不夠。農民教育培訓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盡管各級農辦、農民教育辦在統籌協調上做了大量工作,但還很不夠。農民教育培訓涉及近30個部門。仍因條塊分割的體制,缺乏統一規劃,缺乏必要的資金合作,造成培訓項目設置不當,培訓對象交叉,內容重復和走過場等問題,影響了培訓的整體效果。三是政府投入不足。近年來,國家加大了農民教育培訓資金投入,由于培訓資金來源多頭,致使財政性資金的整合和引導作用受到削弱。據統計,全市投入5229.47萬元,其中除200萬元由市本級財政投入外,大部分均為中央和省投入。按湘辦發[]4號、常發5號文件要求,農民教育培訓專項經費應按農業戶口人均2元的標準提取,但大多數縣沒有做到,基本上沒有設立農民教育培訓專項資金。四是培訓監管不力。由于當前尚未建立以實現高效益為導向的農民教育培訓綜合績效評價體系,使得現有的培訓項目疏于監督管理,更多地只注重對培訓農民的數量、場次等一些簡單的數量指標評價,忽視對農民教育培訓權益保障、農民培訓后的就業狀況和收入水平提高等質量方面的綜合考評,從而制約著農民教育培訓的效益提升。五是專業分布不均。一方面專業設置不周全。全市承擔農勞轉移培訓120家機構中,涉及19個專業,其中計算機類培訓機構9家,占了47.36;電工、車工、鉗工培訓機構6家,占31.57;其它13個專業只占21.07;農產品加工、水產養殖等方面培訓機構基本沒有。另一方面培訓機構不適應。全市一部分農民教育培訓機構的專業設置、師資力量、辦學設施等與農民教育培訓需求不適應。一些農民急需的新技術、新成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推廣應用,一些外出打工人員想學技術,但經常抱怨找不到好的培訓機構。六是工作力量薄弱。據統計,全市共有9個區縣(市)和2個管理區以及1個旅游度假區農民教育辦公室,臨澧、桃源、鼎城為正科級機構,安鄉高配為正科級,一般有工作人員7人以上;其余為副科級機構,一般3-5人,武陵區沒有專職工作人員。農民教育辦公室由農廣校轉體而來,由于工作經費短缺,在當不順裁判員的情況下仍然做“運動員”,嚴重影響了農民教育培訓的統籌協調和整體推進。
三、抓好下段工作,圓滿完成全年任務
要圓滿完成全年農民教育培訓的工作任務,后段的任務依然艱巨,為此,我們要從以下5個方面努力。
1.要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對農民教育培訓重要性的認識。農民教育培訓是一項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偉大事業,關系到農村社會能否持續繁榮穩定,關系到全面小康能否順利實現。要站在打好增加農民收入基礎才能實現農村科學發展的理論高度,抓好農民教育培訓,不斷增強農民的致富能力;要站在城鄉統籌發展確保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大局高度,抓好農民教育培訓,用城市教育資源覆蓋農村,促進城鄉文化有機融合,實現城鄉經濟協調發展;要站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急需全面發展人才的實踐高度,抓好農民教育培訓,增強農民自我發展、自我提高、自我組織、自我創新的能力,使之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要站在構建和諧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愿景高度,抓好農民教育培訓的宣傳教育,努力提高領導干部對農民教育培訓重要性的認識,把農民教育培訓作為發展農村經濟、推動社會進步的戰略舉措。
2.要強化政府行為,建立農民教育培訓長效機制。一是制定切實可行的農民教育培訓規劃,建立配套完善的政策措施,打造農民教育培訓的良好環境。二是要做好統籌協調工作,整合資源、統籌經費,分類培訓,建立一個在各級政府領導下,由農村辦牽頭、農民教育辦具體組織、各涉農部門協同作戰和社會廣泛參與的運行機制。通過統籌協調、政策引導、檢查督促、強化服務,完善農民教育培訓聯席會議制度,研究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縣級政府要把農民教育培訓列入年度工作考核內容,實行目標管理。要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實施計劃,確保完成各階段的目標、任務和工作進度,明確各有關部門的工作職責,細化政策措施。要抓緊制定政策和制度創新,充分調動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廣泛開展農民教育培訓。
3.要實行多元投入,確保農民教育培訓正常開展。要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的多元化農民教育培訓投入體制,建立“市財政投一點、地方財政拿一點,各涉農資金傾斜一點”的機制和體制,增加農民教育培訓專項資金投入。同時積極運用金融、信貸、稅收等手段,支持農民教育培訓事業的發展。鼓勵企業、個人和民間組織參與農民教育培訓事業,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多元化的智力投資保障機制。要通過改革現行的財政投入結構和方式,將各類面向農民開展教育培訓的社會資源納入財政支持的范圍,鼓勵各類培訓資源公開平等競爭,憑能力獲得支持。要建立政府、市場和培訓主體之間的利益協調和平衡機制,形成公開、公正、公平的競爭環境和優勢互補、平等競爭、市場導向的良好局面,最大限度的提高農民教育培訓整體效益。
4.要更新培訓理念,切實轉變農民教育培訓方式。要發揮各級涉農部門和職業技術院校的優勢,樹立以人為本、突出技能、注重實效的培訓理念。在培訓方式上,采取分散培訓與集中相結合。在教材開發上,既要規范統一,又要立足農村和農民實際,編寫一些農民一看就懂、一學就會、一用就靈的“鄉土教材”。在培訓資源上,把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方式結合起來,特別要利用現代遠程教育手段建立覆蓋農村的農民培訓網絡。如開展農民實用技術培訓,按農事季節,舉辦各種類型的技術培訓班、技術講座和現場培訓會(以會代訓);發送各種培訓教材和技術資料供農民自學,舉辦電視專題講座,播放科教片,制作科技宣傳展板等培訓方式;采取每月輪訓、定期培訓、崗前培訓等方式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
5.要加強監督檢查,確保教育培訓的質量和效益。要建立健全對農民教育培訓監督考核指標體系和績效評價辦法,加大對農民教育培訓的監管力度,確保農民教育培訓質量和效果。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督促檢查農民教育培訓計劃的落實,確保培訓經費的及時到位,加強對政府扶持項目的評估。對各類教育培訓機構和用工單位要加強監督和規范。牢固樹立服務“三農”的思想,讓參加教育培訓的農民真正得到實惠。制定嚴格規范的考核評估制度和體系,確保國家的投入沒有浪費。如,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兩項工作的考核評估,應以參加教育培訓的農村勞動力是否促進農民增收作為硬指標,與結果掛鉤,嚴格考核,獎懲分明。
同志們,推進我市的農民教育培訓工作,事關新農村建設的長遠,事關新農村建設的大局。各地各有關部門一定要緊緊圍繞工作目標,加強組織領導,創新工作思路,搞好資源整合,注重協調配合,加大工作力度,為全面完成今年的目標任務做出應有的貢獻。
- 上一篇:圖書館文獻信息開發工作探究
- 下一篇: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發展探索